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邢襄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思想不解放,思想僵化,很多的怪现象就产生了。含有敏感词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秋麦乔叶如果还是小时候的福田庄,如果我还在福田庄,这时节就该能吃上碾馔。青黄不接时它是过渡的应急,饱腹无忧时它便是应季的美味。对我来说它不是词儿,它就是一股气息。把籽粒饱满却还没有变得坚实的青青麦穗割下,揉搓,去掉还没有变得焦脆的麦芒,再去掉还没有变得焦黄的麦壳,那柔嫩得如少女一样的麦粒就裸呈了出来。然后放到石磨上一遍一遍地碾,碾成青绿色的小条条,就成了碾馔。用蒜炒一下就很清香可口,如果奢侈一点儿,再破上个鸡蛋,那清香就变成了浓香。当时吃时也不觉得怎样,如今想起来顿时口舌生津。碾馔吃过没几天,便是秋麦,村里人有时也说麦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和麦用在一起的秋和秋天的秋是两回事。秋麦的秋是动词,意为收获。麦秋的秋是形容词,意为成熟。总之,秋和麦搭配在一起,就是福田庄要割麦子的关键时刻。庄稼庄稼,粮食没有装到仓里,那就都是假的。家家都在田里打仗,人人都在田里打仗,“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怎么能舍得丢呢?一穗也舍不得丢,一粒也舍不得丢,常常是在晚上还要加夜班的。晚上凉快,更重要的是夜露的滋润使得麦穗不会过于焦脆,能有效地减少麦粒掉到地里的损耗。为秋麦加夜班,多值当。奶奶说。这时父亲照例会被奶奶喊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尽管他的户口早已迁到了象城,可不知怎的村里也给他分了地。在福田庄,他还有地。奶奶需得做饭,还需带着我,没办法下地,如果父亲不回来,三个人的地就只能指靠叔叔一个人。奶奶说,这可不中。其实即便是父亲回来,干活儿也不怎么中。一个是书生,一是个瘸子,怎么能比得了其他家的人手?好在他们不偷懒,也好在麦垄总是越割越短,不会越割越长。更好在,干着干着,就会有人来帮忙。通常是在黄昏时分,奶奶一手拉着我,一手提着篮子,篮子里是刚出锅的油饼,由雪白的笼布包着,一层层葱花一层层油,面香冲出薄布。碰到人打招呼,贴晌去呀?奶奶响亮地回答:贴晌去!宽回来了吧?不回来能中?在地里呢。到了地头,远远地便能看到父亲和叔叔在割着麦子,地显得很大,衬得人很小。奶奶抱着我,坐在地头等着。暮色渐浓,村庄里炊烟四起。我说饿了,奶奶便撕一小块油饼给我吃。吃饱了,我昏昏欲睡着,听奶奶打着扇子扯闲话。等到这一垄终于割完,奶奶用水壶给父亲和叔叔冲洗一下手,让他们坐下来吃饼。正吃着,便有人喊着父亲和叔叔的名字:壮——宽——七娘会叫秋旺和春旺来,大耳朵全也会带着他的兄弟来,总之是,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这时他们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地,也吃过了饭,专意来给我家干。地里突然热闹起来,他们边干着边和父亲寒暄,问他请了几天假,问他的工作,问他的工资,问什么事该怎么办,一垄垄的麦子就在这些话里被割净,变成了麦茬。有时他们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干着。奶奶看着这情形便会感叹: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还真是这个理儿。往往是一割完麦子父亲就回了象城。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奶奶为什么一定要叫他回来。其实她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他的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他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麦收有五忙,割拉打晒藏。”麦子割完后的重头戏是打场,也总有人帮忙的。开始是用牲口拉着碌碡碾场翻场扬场。我家每次扬场大耳朵全必来,扬得又快又净。后米就有了半自动化的脱粒机,就是一个砖砌的洞,里面安着一个大风叶,俗称“老虎洞”,因它张嘴吞麦的样子很像老虎。脱粒时最出力的活就是把麦穗送进老虎口,这里若是入得快就能省时省钱。这时是连中午都不休息的,因为中午天气最热,麦子最脆,脱粒的效果最好。可此时也最苦,任谁在老虎口站那么一会儿,就会变成一个“黑人”。脱净的麦粒就能颗粒归仓了?当然不能。还要晒。太阳出来了摊开晒,用木锨子摊得匀匀的、薄薄的,再如犁地一样一遍遍地在上面画线,把麦粒画成一沟沟,一沟翻压着一沟,就都晒到了。太阳落前就要赶紧把麦粒拢成堆儿。晒玉米要放凉了收,晒麦子要趁热收,若放凉了再收就易生牛,别称“铁鼓牛”,在福田庄这里被极简称呼成了“牛”。后来我查了一下,它学名叫“谷象”,和“故乡”同音。麦子晒好后,另一个时刻便郑重来临:存新粮。奶奶卧室的角落里,一溜儿放着三口大缸,每一口缸都被一张硬苇席子收成一个圆,扎在缸口,称之为圈,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结构就是囤这个字的本义。要存新粮,得先把陈粮倒出来,我不爱干这活儿。陈粮的陈气我不喜欢闻,新粮的土气也不想忍受。是的,翻晒好的麦子看着虽很干净,却还是有土。所谓的土气从这新麦身上就能领略得淋漓尽致。当你来到缸边,把麦子往缸里倒时,那一股冲腾而上的气,就是土气。每次被土气呛得让我忍不住对奶奶发牢骚时,她老人家都会说:你是饿得轻。老话说得好,富不盖房,穷不卖粮。家有存粮,心里不慌。恁好的粮,咋还敢嫌弃。(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介绍了碾馔从割下、揉搓、碾磨到下锅炒的制作过程,碾馔色香俱全,富有质感,“我”对碾馔甚是怀念。B.小说分别介绍了传统的打场和后来半自动化的“老虎洞”脱粒,在对比中突出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进步。C.小说中秋旺、春旺和大耳朵全等对“我”家的热心帮忙,既是乡村社会互助精神的体现,也是乡村社会的人情往来。D.小说中“再破上个鸡蛋”“多值当”“可不中”“贴晌去”等方言俚语的运用,富有生活气息,使小说具有乡土特色。7.关于文中“脱净的麦粒就能颗粒归仓了?”这个段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脱净的麦粒就能颗粒归仓了?当然不能。还要晒”的设问引出了下文的内容,写晒麦子的重要性和过程。B.晒麦子的场景具有画面感,先用“匀匀的”“薄薄的”写把麦子摊开,再用“一遍遍”“一沟沟”写晒麦子如犁地一样。C.晒麦子看起来简单,其实也有技巧,与晒玉米“要放凉了收”不同,晒麦子“要趁热收”,若放凉了再收就容易生虫子。D.福田庄人称“谷象”为“牛”,表现了他们对害虫的警惕;“我”认为“谷象”与“故乡”同音,表现了“我”的诗意联想。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回来能中?”含意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9.文中多处出现“如今想起来”“碾馔吃过没几天,便是秋麦”“麦子割完后”“麦子晒好后,另一个时刻便郑重来临”等表示时间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张仪相秦,谓昭雎曰:“楚无鄢、郢、汉中,有所更得乎?”曰:“无有。”曰:“无昭过、陈轸有所更得乎?”曰:“无所更得。”张仪曰:“为仪谓楚王逐昭过、陈轸,请复汉中。”昭雎归报楚王,楚王说之。有人谓昭过曰:“甚矣,楚王不察于尊名者也。韩求相工陈藉而周不听,魏求相綦母恢而周不听,何以也?周君曰:‘是列县畜我也。’今楚,万乘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主也。今仪曰逐君与陈轸而王听之,是楚自行不如周,而仪重于韩、魏之王也。且仪之所行,有功名者秦也,所欲贵富者魏也。欲为攻于魏,必南伐楚。故攻有道,外绝其交,内逐其谋臣。陈轸,夏人也,习于三晋之事,故[注]逐之,则楚无谋臣矣。今君能用楚之众,故亦逐之,则楚众不用矣,此所谓内攻之者也,而王不知察。今君何不见臣于王,请为王使齐交不绝。齐交不绝,仪闻之,其效汉中必缓矣。是昭雎之言不信也,王必薄之。”(选自《战国策·楚策》,有删改)材料二:陈轸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选自《史记·张仪列传》,有删改)[注]故:这里相当于“若”,表假设。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然世恶A苏秦者B以其C先死D而仪E振暴其短F以扶其说G成H其衡道。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拥有“万乘”的国家实力较强。B.“王必薄之”与“日薄西山”(《陈情表》)两句中的“薄”词义相同。C.这里的“信”与《谏太宗十思疏》“信者效其忠”中的“信”词义不同。D.“忠且见弃”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见”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在秦国做相国时,让楚国的昭雎对楚王说若赶走昭过、陈轸,他可以让秦王把汉中归还给楚国,楚王听到后很高兴。B.有人对昭过说,楚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如果楚王听信张仪的话,那么楚国就会使自己不如周朝,把张仪看得太过重要。C.陈轸与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重用。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出使秦、楚之间,只为自己谋划而不为大王着想。D.陈轸向秦惠王表忠心,说如果自己对国君不忠,楚王不会认为他是忠臣。秦惠王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很好地对待他。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亦逐之,则楚众不用矣,此所谓内攻之者也,而王不知察。(2)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14.太史公说张仪“行事甚于苏秦”“真倾危之士”,两则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太史公的说法?请简要说明。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观书有感二首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②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注】①渠:第三人称代词,它。②蒙冲:朦艟,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首诗是谈“观书”感悟的,但诗人并没有直接说理,而是寓理于自然界的形象之中。B.“半亩方塘”不算大,但像一面镜子那样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闪耀浮动其中,情态毕见。C.“昨夜”下了大雨,“春水”汇入大江,“蒙冲巨舰”很容易被冲毁,那样就变得一文不值。D.“蒙冲巨舰”因江水枯竭而搁浅,人们很难推动它;它需要深水才能轻快、自在地航行。16.“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颇有意蕴,充满理趣,请结合诗题和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四、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面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和诸多疑惑,李老师引用韩愈《师说》中的“
,
”两句,告诉学生没有谁天生就懂得这些知识,有疑惑是很正常的。(2)青年肩负着时代使命,责任重大,要志存高远,意志坚强,可以用《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两句来自勉。(3)小明在某地旅游时亲耳听到了猿猴的叫声,感觉有些悲戚。小明想起古诗文中猿的形象常常与愁、悲有关,如“
,
”。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先回顾下眼睛的生理结构。眼睛与屈光成像最相关的结构莫过于角膜、瞳孔、晶状体和视网膜。角膜无色透明,神经末梢丰富,感觉敏锐;略向前突,类似球面,具有较强的光线折射作用。光线经角膜折射后到达瞳孔。瞳孔括约肌和瞳孔开大肌,可以控制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也就是光圈。之后光线抵达晶状体,晶状体富有弹性,是一个双凸面的透明组织,被悬挂固定在瞳孔后面。这其实就是物理学中讲的凸透镜,但眼睛的晶状体具有
A
的特点和功能,能调节凸度,控制光线的折射程度,这是一般的凸透镜所不具备的。晶状体后面是玻璃体,光线最后透过玻璃体,汇聚成一个焦点,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有丰富的感光细胞和色素细胞,可以(甲),并将其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再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在大脑的视觉中枢里经过处理加工,最终(乙)。回头看看关了灯刷手机会怎样。首先,眼睛必须捕获适量的光线。关灯后黑乎乎的,瞳孔开大肌会把瞳孔扩大,让更多的光线进入。但巴掌大小的手机屏幕,又是亮堂堂的。瞳孔括约肌还得赶紧把瞳孔缩小,减少光线摄入。大和小不可能同时兼得,瞳孔只能不断调节。另外,瞳孔旁边还有一位值班的叫前房,里面充满无色透明的房水。瞳孔不停地忙碌,会阻塞房水的循环通路,导致流通不畅,眼压升高。这压力高了,搁谁也不舒服。①所以,晚上刷手机时记得开灯哦。②灯如果都被关了,就把手机屏幕的亮度调暗一点。③但是这样进入眼睛的光线少,视网膜难以形成清晰的图像。④大脑就会不停地发出指令,要求调整晶状体的凸度,⑤让仅有的光线更精明地落在视网膜上。⑥晶状体会通过睫状肌来牵拉,不停地调整凸度。B
,估计你也能猜得到,除了视疲劳,还会导致睫状肌调节功能下降,近视加重。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和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21.文中第四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2.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估计你也能猜得到”能否去掉?请简要说明。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过去的你总有一些烦恼和痛苦,总有一些错误和失败,你应学会忘记过去。当你忘记了过去,是不是就快乐了?就迈向成功了?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6.B7.D8.①每到秋麦时节,奶奶会喊父亲回来,父亲应该回来。父亲在福田庄还有地,如果父亲不回来,三个人的地就只能指靠叔叔一个人。②奶奶叫父亲回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是想让他记着乡亲们帮忙的人情,也让乡亲们看到儿子的孝顺。9.①通过叙述时间的跳跃,过去与现在、回忆与现实交织,行文跌宕起伏。②主体内容按照时间的推移叙述,有一种时间流动和秋收时节忙而不乱的节奏感,与题目“秋麦”呼应。③展示了“秋麦”时从割麦、打场晒麦子到存新粮的过程,使主体内容情节脉络清晰。【整体分析】乔叶的《秋麦》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福田庄的农忙生活,展现了乡村的质朴与温情。文章以“我”的回忆为线索,详细描述了碾馔的制作、秋麦的收割、打场和晒麦的过程,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通过对父亲、奶奶和乡邻们的描写,突出了乡村社会的互助精神和人情味。小说语言生动,方言俚语的运用增强了真实感和亲切感,表现了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和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赞美。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在对比中突出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进步”分析不当,没有运用对比,也不是突出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发展进步。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段落的能力。D.“表现了他们对害虫的警惕”“表现了‘我’的诗意联想”属于过度解读和拔高分析。10.BDG11.B12.C13.(1)如果也赶走您,那楚国的民众就没有人指挥了,这就是所说的内攻的战术,可是楚王不能知晓明察。(2)秦惠王最终任用张仪做宰相,而陈轸投奔楚国。楚王没有重用陈轸,却派他出使秦国。14.①张仪在秦国做相国时,想在秦国建立功名,想从魏国取得富贵,而让昭雎劝说楚王赶走昭过、陈轸。②张仪为争夺尊位,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说陈轸替自己谋划得多而替秦惠王想得少,还说陈轸想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但世人厌恶苏秦,是因为他先死,张仪就张扬揭露他的短处来帮助自己的游说,完成他的连横策略。“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中的“者”表示句末停顿,“以”是连词,解释原因,作为后一句的开头,所以B处断开;“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中的“而”是连词,表示转折,置于后一句开头,所以D处断开;“振暴其短以扶其说”中间用“以”连接,不断开,“振暴其短以扶其说”与“成其衡道”主语都是张仪,所以G处断开。故选BDG。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句意:现在楚国是万乘强国。B.错误,不同。轻视、看轻;/迫近、接近。句意:而大王也必然会看轻昭雎了。/(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C.正确。真实;/诚信。句意: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D.正确,均为“被”。句意:忠心尚且被抛弃。/诚信却被怀疑。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只为自己谋划而不为大王着想”错,根据材料二“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可知应该是“替自己谋划得多而替大王想得少”,而不是“只为自己谋划而不为大王着想”。参考译文材料一:张仪在秦国做相国时,对楚国昭雎说:“楚国失去鄢地、郢都、汉中,还会有这样的地方吗?”昭雎说:不会再有了。”张仪问:“楚国失去了昭过、陈轸,还会有像他们那样的谋臣吗?”昭雎说:不会再有了。”张仪说:“请您替我对楚王说,若赶走昭过、陈轸,我可以让秦王把汉中归还给楚国。”昭雎回去把这事告诉了楚王,楚王对此很高兴。有人对昭过说:“楚王太不看重自己的名声了。以前,韩国要求东周任命工陈藉为相国,东周不同意;魏国要求西周任命綦母恢为相国,西周不同意,为什么?周君说:‘这是把我当作一个县看待。’现在楚国是万乘强国,大王是天下贤明的国君。如果张仪要求大王赶走您和陈轸而大王听了他的话,这样,楚国就会使自己不如周朝,把张仪看得比韩、魏两国的国君还重要。况且张仪这样做,是想要在秦国建立功名,而想从魏国取得富贵。他想要在魏国立功,必定会向南进攻楚国。因此,进攻就要有一定的方法,对外要使对方与盟国断交,对内要赶走它的谋臣。陈轸是中原人,他熟悉韩、赵、魏三国的政事,如果把他赶走,那么楚国就没有得力的谋臣了。现在您能指挥楚国的民众,如果也赶走您,那楚国的民众就没有人指挥了,这就是所说的内攻的战术,可是楚王不能知晓明察。您为什么不把我推荐给楚王,我可以让楚、齐两国不绝交。楚、齐不绝交,张仪知道后,就会拖延归还汉中。这样,昭雎所说的秦国会归还汉中的话,就显得不诚信,而大王也必然会看轻昭雎了。”
材料二:陈轸与张仪一起为秦惠王做事,都受到重用,二人为得到尊位而争夺。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陈轸携带大量财物轻易出使秦、楚之间,是为两国的邦交。现在楚国没有对秦国更亲善却对陈轸很好的原因,是陈轸替自己谋划得多而替大王想得少啊。而且陈轸想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大王为何不听任他呢?”秦惠王问陈轸:“我听说你想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有这回事吗?”陈轸回答说:“有。”秦惠王说:“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陈轸说:“这件事不单张仪知道,路上的行人也都知道了。过去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因而各国诸侯争着让他做自己的臣子;曾参对他的双亲孝敬,因而各家父母都希望让他做自己的儿子。所以卖仆妾不用走出街巷便被买去的,是好仆妾;被抛弃的妇女能再嫁本乡本里的,是好妇人。现在如果我对国君不忠,楚王又怎么会认为我是忠臣呢?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去楚国又归向何处呢?”秦惠王觉得他的话有道理,于是很好地对待他。陈轸在秦国住了一年,秦惠王最终任用张仪做宰相,而陈轸投奔楚国。楚王没有重用陈轸,却派他出使秦国。太史公说:三晋有许多善于权变的人,那些谈合纵连横使秦国强大的,大多是三晋的人。张仪做事比苏秦更厉害,但世人厌恶苏秦,是因为他先死,张仪就张扬揭露他的短处来帮助自己的游说,完成他的连横策略。总之,他们两个真正称得上是倾邦覆国的人啊!15.C16.①诗大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水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②此句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和学习,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才会有不断的源泉和动力。③有了不断的源泉和动力,我们才能保持思维的活跃和思想的进步,永不枯竭,永不落后。【整体分析】朱熹的《观书有感二首》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以“半亩方塘”比喻心灵,清澈见底的水源象征不断更新的知识,强调学习的重要性。第二首诗描绘了春水上涨后大船轻快航行的情景,寓意在适宜的环境中,事物才能顺利发展。两首诗都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自然景象,形象地阐述了读书和学习的意义,体现了朱熹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蒙冲巨舰’很容易被冲毁,那样就变得一文不值”理解错误,应是“搁浅的‘蒙冲巨舰’就像鸿毛那样轻而浮了起来”。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意: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阐述水之清澈,是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17.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孰、惑、弘、毅、猿、啸、鹤。18.A独一无二/绝无仅有B长此以往/久而久之19.甲:感受光线和颜色乙:形成我们看到的图像20.关灯后刷手机时瞳孔会扩大而让更多的光线进入,但是瞳孔因手机屏幕小又亮而要缩小来减少光线摄入,瞳孔因此会不断调节,最终导致眼压升高。21.②,修改:如果灯都被关了,就把手机屏幕的亮度调暗一点。⑤,修改:让仅有的光线更精准(或精确)地落在视网膜上。22.示例一:不能去掉,“估计你也能猜得到”的插入语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跟前面的“晚上刷手机时记得开灯哦”等内容呼应,似在面对面交流,有亲切感。示例二:可以去掉,“估计你也能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车位智能停车设备采购合同
- 秩序主管岗位职责描述模版(2篇)
- 清障施救合作合同范例
- 税率变动补充合同范例
- 无产权院子购买合同范例
- 童装批发转卖合同模板
- 变更定金合同范例
- 2024年度电商行业专利技术与创新应用合同
- 经销品牌服装合同模板
- 循环水泵操作规程模版(3篇)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食品安全行业运营模式及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蓝宝石基片行业供需趋势及发展风险研究报告
- 基于核心素养长链条培养的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的衔接研究
- 《新媒体视角下古镇旅游营销策略探究:以苏州同里古镇为例》开题报告4100字
- 诺如病毒的护理查房
- 混凝土实习报告(15篇)
- 2024年高考真题-文综政治(全国甲卷) 含解析
-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阅读综合实践 》 课件(新教材)
- GB/T 2423.17-2024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 2024粤东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轮训培训心得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