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十一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_第1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十一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_第2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十一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_第3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十一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_第4页
课标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A版2021高考历史第二十一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3其次十一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考情悟真题【考情探究】考点主要内容5年考情预料热度考题示例考查角度核心素养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及古今中外的科学家(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2)东西方的先哲(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4)亚洲觉醒的先驱(5)无产阶级革命家(6)杰出的科学家2024课标Ⅱ,47,15分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历史说明★★★2024课标Ⅲ,46,15分郭子仪的历史功绩历史说明2024课标Ⅰ,47,15分刘源张的贡献历史说明2024课标Ⅲ,47,15分唐宪宗的活动及功绩历史说明2024课标Ⅱ,47,15分三娘子的历史功绩及评价历史说明2024课标Ⅰ,47,15分华盛顿、罗斯福的外交政策及影响历史说明2024课标Ⅰ,47,15分春秋时期“贤人”季札历史说明2024课标Ⅱ,47,15分中国春秋时期人物颜回历史说明2024课标Ⅲ,46,15分陈云的经济思想及贡献历史说明2024课标Ⅰ,48,15分唐朝名将高仙芝的功过历史说明2024课标Ⅱ,48,15分郑板桥的艺术风格历史说明2024课标Ⅲ,48,15分蔡元培在北大推行校务改革历史说明2024课标Ⅰ,48,15分中国古代人物丘处机历史说明2024课标Ⅱ,48,15分俾斯麦的政治活动历史说明分析解读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是选修教材之外的历史人物,个别人物在必修教材中有所涉及。从试题设问看,主要考查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人物所做事务的意义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等。从命题形式看,试题接受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精确解读材料信息、敏捷运用学问的实力,体现学以致用的理念,这些特点预料在将来高考中仍会体现。备考建议:(1)留意与必修部分相联系,尤其是历史人物生活时代的政治、经济环境等相关学问,分析历史人物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2)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考点集训】考点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及古今中外的科学家1.【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张仲景,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张仲景在叙述其从医的缘由时指出:“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在其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自宋至今,注解、阐述、发挥其书者数百家。如孙思邈、钱乙、庞安时、朱肱、成无己、金元四大家,以及明清著名医学家,几乎无不尊崇。日本医学家则尊之为先师。——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张仲景从医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张仲景医学思想的历史价值。(7分)答案(1)仰慕先代的医学家;当时的读书人攀附权势、追逐名利而不钻研医术;疾病造成人口死亡,给人们带来沉重的苦痛;现实的医者墨守成规,不思创新。(8分,每点2分)(2)理论与实践结合,内容丰富,形成完整的体系;完善了辨证论治法则;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外学者所推崇、探讨,其理论、阅历、医方等到今日仍是治疗传染病、内科杂病的准绳。(7分)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卒于武则天圣历三年。出身于庶族地主阶级学问分子家庭,祖父曾为贞观中尚书左丞,父曾为夔州长史。狄仁杰以明经入仕后授汴州判佐,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黜河南,见到狄仁杰后惊羡他的才华,称他为“海曲明珠,东南遗宝”,并举荐他为并州法曹。47岁时起先在中心为官。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因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高宗气二人对皇室的不敬所以特命杀之,狄仁杰据理力争,迫使高宗按国家法律将二人除去官名,流放岭南。此后不久,狄仁杰升任为侍御史。因其“岁凡断狱一万二千”而无冤诉者,故在官员考评时特赐予级别很高的评定。狄仁杰一生中所上之表或疏,内容大多都是为民请命。他曾两次任抵挡少数民族入犯的命官。狄仁杰还为国家举荐了大量人才,其中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李楷固等最为著名,对此,有人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摘编自王朝华《论狄仁杰》(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狄仁杰的优秀品质和才能。(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狄仁杰成为“一代贤相”的缘由。(8分)答案(1)刚直不阿;为民请命;较高的军事才能;为国举贤;维护司法公正。(每点2分,任答四点7分)(2)良好的家庭教化;较清明的政治环境;统治者赏识;科举制为庶族学问分子供应了条件;个人优秀品质;贤良推举;突出的工作业绩。(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陆贽,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建中元年(780年)德宗即位,陆贽被召为翰林学士,参与机谋。陆贽一心想报效恩遇,锐意于治,为德宗所看重,后来身居宰相之位。陆贽从政之时,由于藩镇割据,统治阶级的内部冲突既尖锐又困难,政治斗争已发展为干脆的军事对抗。陆贽从维护唐朝的统治动身,先后向皇帝写了近百条奏疏,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主见,如政治上“强干弱枝”、广泛选拔人才、加强吏治管理、广开言路,经济上“均节赋税”,军事上选拔将帅、奖惩分明等。唐德宗有时虽能接受陆贽的建议,但对于陆贽的很多重要主见“虽嘉之”而“不能用”,“所用才什一”。后德宗听信谗言,将陆贽贬到地方。《新唐书》的论赞中说他的思想“可为后世法”。司马光特别推崇陆贽,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争论达三十九篇之多。直到明清,一些政治家对陆贽仍旧颂声不绝。——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陆贽的政治志向难以实现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陆贽主见的影响。(9分)答案(1)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冲突重重,难以扭转;皇帝的昏庸无能;敌对势力的排挤和阻挠。(6分)(2)确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冲突;对藩镇有确定的分化瓦解作用;确定程度上提高了唐皇室的形象;其一些主见被宋代及以后的统治者接受;被后代的政治家广泛推崇。(9分,答出四点即可)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李约瑟(1900—1995年)是英国生物化学家、科学技术史专家。1942年,英国政府派李约瑟等科学家组成“英国文化科学赴中国使团”到中国进行文化沟通,以激昂中国科学家在艰苦环境中的战斗精神。在华期间,李约瑟推动了“中英科学合作馆”的建立,并任馆长。1943年至1945年间,中英科学合作馆为中国科学家购买了大量急需的试验仪器和药品,送来了近8000册书籍、200种英美的科学工程和医学杂志的缩微胶卷;同时将中国科学家的138篇科学论文介绍给国际科学界,这些论文几乎涵盖了各个科学领域。李约瑟还在英国、美国、苏联等地的杂志上撰文,介绍中国当时的科学探讨成果,并极力促成英国学者来华探讨。李约瑟从20世纪50年头起历时45年编成《中国科学技术史》,此书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摘编自肖朗、施峥《李约瑟与近代中英文化教化沟通》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20世纪40年头李约瑟到中国进行科学文化沟通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李约瑟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9分)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国抗日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中国科技发展困难重重。(6分)(2)激发了中国科学家的探讨热忱;改善了中国的科学探讨条件;总结了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提升了中国科技的国际影响;加强了中西科技文化沟通。(9分)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五年高考】A组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1.(2024课标Ⅱ,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司马相如(前179—前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少好读书,因仰慕蔺相如而自名。汉景帝时入皇宫为郎,后辞官,游于梁王封国,作《子虚赋》颂梁国之盛而含讽谏之意。汉武帝即位后,因得读《子虚赋》而喜之,召相如入京,侍于左右。相如曾奉命安抚西南,使“邛、筰、冉、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述天子音乐活动场景:“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振动,川谷为之荡波。”歌颂了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威历,宣扬了大一统中心王朝无可比拟的气魄和声威。他的散体大赋叙事夸张,铺陈物象,句式整齐,文辞华丽,气概磅礴。时人赞曰:“长卿赋不似从人间来,其神化所至邪。”——据《史记》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司马相如的历史贡献。(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缘由。(6分)答案(1)汉国家统一的主动参与者;汉朝廷权威的维护者与歌颂者;推动汉赋发展的代表性人物。(2)作品适应时代的须要;文学形式和内容创新;个人的努力和天赋。2.(2024课标Ⅲ,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逼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赞扬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据《旧唐书》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6分)(2)依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缘由。(9分)答案(1)平定安史之乱;长期维护唐朝稳定和国家统一;培育人才。(2)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忠于朝廷;身强体健,擅长领兵,英勇善战;富有政治才智。3.(2024课标Ⅰ,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刘源张(1925—2025),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头,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提倡并主动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其次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阅历,经国务院接受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探讨”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2012年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答案(1)将西方先进质量管理科学引进中国;提倡并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丰富了中国质量管理理论,将质量管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在国家质量发展规划等制订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2)酷爱、报效祖国;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奋勉图强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4.(2024课标Ⅲ,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起先好转。他任用主见“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听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成功,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愿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缘由。(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看法坚决、重用主见加强中心集权的官员;敏捷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心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5.(2024课标Ⅱ,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忽然惊慌,在三娘子的劝告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接着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缘由。(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7分)答案(1)多年斗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实力与威望。(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沟通;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6.(2024课标Ⅰ,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19世纪后,美国起先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相互理解,消退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对此,罗斯福实行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同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快速发展。——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11分)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主动参与拉美事务。(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确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实质: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限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7.(2024课标Ⅰ,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精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特别宠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时知道徐君宠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缘由。(7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季札出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8分)答案(1)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2)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变更中原诸国对江南的相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8.(2024课标Ⅱ,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旧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训诲,子贡赞扬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许。颜回敬重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迷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假如自己的才能才智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特别哀思:“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赐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缘由。(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缘由。(6分)答案(1)道德品德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确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须要。9.(2024课标Ⅲ,46,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全国解放后,部分城市通货膨胀严峻,少数商人投机,哄抬物价。政务院副总理陈云很快将上海局势稳定下来,进而稳定了全国经济形势。面对工业化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陈云提出对粮食等主要农副产品实行安排收购和安排供应,即统购统销,被中心接受实施。他在中共八大上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确定的个体经营;在生产安排方面,安排生产为主补充确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确定范围的自由市场。1979年春,陈云指出“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安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缺点:只有有安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需有市场调整这一条”,他提出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必需有安排经济部分和市场调整部分。——摘编自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等(1)依据材料,概括陈云的主要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其形成的时代背景。(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陈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贡献。(7分)答案(1)思想:社会主义经济既有安排也有市场,安排为主市场为辅。背景:苏联的阅历教训;安排经济体制的弊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究。(2)为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复原发挥了重要作用;突破了苏联经济模式的限制,提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10.(2024课标Ⅰ,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气。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述高仙芝的功过。(6分)答案(1)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沟通频繁;对外贸易旺盛;主动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2)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作出过贡献;个人贪欲确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11.(2024课标Ⅱ,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见”,反对“皆拾古人之唾余”。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经断律。”郑板桥一生最爱画兰、竹、石,其画构图简洁、主题显明,诗、书、画、印完备结合。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作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宠爱。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7分)答案(1)特性显明;借物抒情,以形表意;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多种艺术形式完备结合。(2)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社会的世俗化;“经世”思想的发展。12.(2024课标Ⅲ,48,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蔡元培在德国留学期间,发觉德国高校校长和各科学长都是每年更迭一次,由教授会公选。1916年底他被任命为北京高校校长。此前的北大,校长独揽大权,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等少数几个人办理,连各科学长也无权与闻其事。蔡元培接任校长后,设立评议会作为全校的最高“立法”机构,凡高校“立法”均须评议会通过;同时,它又是全校最高权力机构,凡重要事项经评议会审核通过才能付诸执行。评议会由评议员组成,校长是当然的议长,评议员包括各科学长、主任教员和各科教授。此后,蔡元培又组织选举产生各学科教授会,规划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他聘请教员不拘一格,不问思想流派,只问学问实力。1919年3月,《东方杂志》载文称蔡元培“使数年来无声无臭朝气殆尽之北京高校挺然特出,褒然独立……学风丕振,声誉日隆”。——据周天度《蔡元培传》(1)依据材料,指出蔡元培在北京高校推行校务改革的缘由。(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北京高校校务改革的特点,并评价蔡元培的贡献。(11分)答案(1)北大原有管理体制存在严峻弊端;蔡元培具有民主进步思想,擅长借鉴国外教化管理阅历。(4分)(2)特点:成立相应管理机构,权力下移;教授治校;兼容并包。(4分)贡献:力倡并推行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推动中国教化改革与发展。(7分)13.(2024课标Ⅰ,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见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样,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振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接受了他的建议。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验与见闻,流传至今。——据《元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丘处机的看法被成吉思汗接受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9分)答案(1)成吉思汗须要为浩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擅长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6分)(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化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确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9分)14.(2024课标Ⅱ,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19世纪70年头,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气快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特别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特别法》实行的12年里,很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除,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供应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供应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供应给老金和津贴。——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特别法》的历史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实行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分)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快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气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深厚的专制色调。(6分)(2)政策:推行《特别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确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冲突。(5分)B组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2024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晚年在患病养息 期间,始终坚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思索。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从1921年起,列宁对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发生了重大变更。列宁指出,在农村还没有实行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之前,决不能过早地提出向农村推行共产主义目标。共产主义与商业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夫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国营企业要进行严格的经济核算,变更不讲核算、不要利润的状况。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期间,要健全货币,整顿货币流通,复原财政信贷制度,使货币为过渡时期的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驾驭市场规律,以此制定经济措施,来调整市场和货币流通。——摘编自季正矩《列宁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概括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评列宁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观点。(5分)答案(1)观点:农村不应过早取消商品货币(共产主义不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商业是沟通工业和农业的渠道;国营企业要实行商业化准则;健全货币财政体系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敬重市场规律。(2)简评:总结了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的阅历教训;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对当时国民经济的复原和发展有主动作用(但未能在苏联后来的建设中得以坚持);为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供应了借鉴。C组老师专用题组考点古代先哲与古今著名政治家及古今中外的科学家1.(2024北京文综,23,4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反抗”,而是“对罪恶的主动的非暴力反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见的是()A.华盛顿 B.孙中山 C.凯末尔 D.甘地答案D2.(2024上海单科,12,2分)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答案D3.(2024上海单科,16,2分)“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做出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拿破仑()A.发动雾月政变开启了拿破仑时代B.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C.推行法国《民法典》动摇了欧洲封建秩序D.击退了反法联军的多次进攻答案C4.(2024课标Ⅰ,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北宋时,皇帝激励官员议政。苏轼称:“自建隆(北宋第一个年号)以来,未尝罪一言(谏诤)者。”士大夫也以天下“安危治乱”为己任,主动议政,上书言事蔚为风气。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弹劾包括宰相在内的多名朝中大员;后任开封府尹,擅长断案,执法刚正不阿,对贪官嫉恶如仇。“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平民)时。”——摘编自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材料二与包公有关的笔记、话本在宋代即起先流传。元代出现了《陈州粜米》等多种包公题材的杂剧。清代小说《三侠五义》、戏剧《铡美案》等深化人心。包拯遂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后世人称“包青天”。——摘编自徐忠民《包公叙事》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包拯勇于弹劾官员的缘由。(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包青天”在后世广为传颂的缘由。(9分)答案(1)皇帝较为开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士大夫主动议政;包拯优秀的个人品质。(2)百姓对清廉公正官员的期盼;“忠君”“爱民”等儒家思想的广泛影响;历代在原型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化塑造。5.(2024课标Ⅱ,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作亡国之君。”1895年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诏令。1898年6月11日,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月4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实行的主要措施。(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7分)答案(1)重视和接受维新派的改革建议;颁布变法诏书;重用维新派人士;抵制顽固势力对变法的阻挠。(8分)(2)变法的最高领导者,推动变法实施;争取慈禧太后支持并有所抗争;无力保证变法持续进行。(7分)6.(2013课标Ⅰ,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韩愈是唐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当时皇帝崇信佛教,耗费大量财宝。韩愈力加谏阻:“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当时士大夫热衷于辞藻绮丽、对仗工整但空洞无物的骈体文,朝廷亦将之作为选才重要标准。韩愈首倡“古文运动”,主见文章应仿先秦散文,“文以载道”。在他看来,由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子、孟子依次相传的“道”,在孟子死后失传,他担当起了重续“道统”的责任。韩愈提倡的“道统”就是孔孟的仁义道德思想,同时也作了一些新的阐释。他一面讲博爱,一面又讲“义”。他所说的“义”,主要是指“君臣、父子之道”,旨在论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惟一合法思想,为其反佛供应理论依据。韩愈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背景。(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韩愈对儒学发展的作用。(7分)答案(1)唐朝由盛转衰;内容空洞的骈体文流行;佛教盛行,华夏传统受到冲击。(2)排斥佛学,弘扬儒学;提出“道统”论,承上启下;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7.(2013课标Ⅱ,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中国古代有功臣配享制度,即一个皇帝逝去后,要在已故臣僚中选取功勋卓著的大臣陪祀其庙庭。功臣配享皇帝,是朝廷对该大臣的最高评价。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风俗,立法度”,主导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哲宗绍圣初年,诏“王安石配享神宗皇帝庙庭”。南宋建炎初,有人提出“自绍圣以来,学术政事败坏残酷,致祸社稷,其源实出于安石”。于是,“罢安石配飨神宗庙庭”。——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宋史》记熙丰(宋神宗年号熙宁、元丰)事实者,成于南渡以后史官之手,而元人因而袭之,皆反对党之言,不行征信。今于其污蔑荆公(王安石)处,皆一一详辩之……荆公不仅为中国大政治家,亦为中国大文学家。——摘自梁启超《王荆公》(1908年)(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两宋对王安石的评价及其主要理由。(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梁启超重新评价王安石的目的及接受的方法。(9分)答案(1)北宋褒扬王安石,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南宋贬斥王安石,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6分)(2)目的:弘扬历史上的改革精神;推动改革,挽救民族危亡。(4分)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看法;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5分)8.(2024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甘地的思想是留给印度和世界的一笔珍贵遗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也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经济秩序……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憎恶使甘地认为,独立后的印度绝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他志向中的社会是建立在印度文明——由手纺车、犁和印度哲学构成——的基础之上的真理和非暴力社会……要着重复原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其中心是手工纺织和印度村社……对于当代发达的工业社会而言,甘地的思想也无疑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何新华《评甘地的反工业主义思想》材料二(甘地)试图在道德规范和经济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并且通过诱导资本家进行道德转变来使无情的资本主义秩序变得有人情味儿……德国绿党创始人佩特拉·凯莉曾公开宣称:“在我们政治生活的某些特定领域,我们受到了甘地的巨大启发……把有责任地运用原料作为以生态为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的一部分,会降低以我们的名义接着暴力政策的危急。”——[印度]P.A.纳扎里斯《甘地:杰出的领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并结合所学学问,从社会背景和个人经验分析其形成的缘由。(7分)(2)甘地思想对当代工业社会而言,“是一付适当的解毒剂”。据材料二,指出甘地思想对解决当今工业社会弊端应有的启示。(3分)答案(1)思想:印度不能以西方工业文明为发展模式;建立与印度文明相适应的经济秩序;重建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缘由:社会背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农村经济衰败。个人经验:接受印度传统教化;目睹西方工业文明现状。(2)启示:在经济发展中留意道德建设;重视生态环境的爱护;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9.(2024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特别留意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最终完成了著名遐迩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行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每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日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探讨整体性和自然性,探讨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探讨的特点。结合所学学问,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7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3分)答案(1)特点:药物探讨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看法。优点:吸取前人的阅历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特点:留意解决实际问题;留意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0.(2024江苏单科,24B,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行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肃穆,谁敢为非?”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3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3分)(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4分)答案(1)内涵:肃穆法令,遵遵守法律律;削减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夫斗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志向。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11.(2024福建文综,41C,16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御史台是唐代的最中学央监察机关。唐太宗留意以御史治吏。他接受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需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缘由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答案(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赐予拘禁权力)。(2)缘由: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订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三年模拟】时间:60分钟分值:120分非选择题(共120分)1.(2025届四川绵阳一诊,4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翁,庐江舒地(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景帝后期,担当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就准备诱导教化。于是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遣送他们到京城,跟随太学中的博士学习,有的人学习法规法令。削减郡守府中开支,购买蜀刀、蜀布等蜀地特产物品,让去京城求学的官吏送给太学中的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注:郡中高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注:四郊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学有所成者“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吩咐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官。——据《汉书》(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文翁治蜀的背景。(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指出文翁办教化的特点及对当时社会发展的贡献。(9分)答案(1)国家的统一与安定;西汉国力的强盛;儒学地位的提升;四川地处偏远,经济文化落后。(6分)(2)特点:派遣学习;言传身教;各地实践。(4分)贡献:推动了经济发展,使得蜀地百姓安家立业;变更了风气,形成了向学局面;推动了蜀地文教昌盛;推动全国各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化系统。(5分)2.(2025届河南中原名校三测,29)【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永乐十五年(1417年)十二月,郑和奉命护送前来朝贡的各国使者回国,并携有赠送各国国君的礼品,作第五次远航。这时的明朝,威震海外,它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发展起来,互市通商者,川流不息。明朝赠予和交换物品大多为丝绸、珠宝、瓷器等,换回大量的琥珀、珊瑚、珍宝、玛瑙、药材等,多数是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十七年(1419年)七月前来朝贡者中,有诸国的王子、王叔或王弟,所献礼品也为各国珍奇异兽,如狮子、金钱豹、大西马、麒麟、长角马哈兽、千里骆驼、驼鸡、麋里羔兽等等。——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价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9分)答案(1)具有宣扬国威的性质;维护朝贡贸易;所带船只数量多、规模大且航程远。(6分)(2)郑和下西洋是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往来;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也耗费了大量的国家财力。(9分)3.(2025届广西玉林摸底,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李大钊一生追求中华民族的救亡与再生。他从1907年起先广泛接触资产阶级“新学”,信仰民主与自由,认为中国的落后、受列强欺凌,均乃“君主专制之祸尔”,唯有实行民主政治,“而后再造神州之大任始有可图”。同时他又认为,西方代议政治仍在试验,“其良与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十月革命使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起先发生根本性转变。1920年后,李大钊把“中华民族”与“无产阶级”的概念融合,将民族独立运动纳入到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他指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介入使国内的各个产业被迫解体,整个民族陷入困破的境地,虽然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典型的无产阶级,但整个中华民族已成为无产阶级的民族;中国的阶级斗争表现为中华民族与世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国军阀是列强的走狗,因此在中国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已是大势所趋。李大钊还进一步指出,要将阶级斗争学说落到实处,即从中国的实际动身,就必定要依靠工农大众的革命斗争,才能彻底解决中国问题。——摘编自田海林、王成城《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探析》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李大钊民族主义思想的变更并说明其变更的缘由。(9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李大钊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6分)答案(1)变更:①十月革命前,主见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以实现民族独立;②十月革命后,主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以实现民族独立。(3分)缘由: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并未真正实现;②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怀疑;③对帝国主义及中国国情相识的加深;④俄国十月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等。(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2)影响: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③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④宣扬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思想。(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4.(2025届清华高校标准学术实力9月测试,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化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化的奠基人之一。1928年,梁思成学成归国,在东北高校创立了中国教化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抗日斗争时期,测绘和拍摄两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引起国际轰动。1942年,梁思成起先《中国建筑史》的创作,对中国各时期建筑特征作了分析比较。梁思成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几大特征,并且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分析了这些特征的形成缘由,达到了前人未达到的高度。1948年平津战役前,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书目》,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使北平古迹避开受到炮击,爱护了北平的文物和古城墙。1950年初与陈占祥一起提交《关于中心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见爱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爱护旧北京城,但建议没有被接受。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梁思成的主要贡献。(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梁思成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答案(1)开中国近代建筑教化的先河;爱护中国古建筑;撰写中国古建筑书籍;系统探讨中国建筑历史;传播中国建筑文化。(一点2分,4点8分)(2)勇于创新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畏困难。(一点2分,三点7分)5.(2025届四川攀枝花一模,44)【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屠守锷(1917—2012),火箭总体设计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7年,学成回国的屠守锷受聂荣臻邀请参与探讨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和地地导弹。期间,苏联撤走专家,他临危受命,全面主持技术工作。1964年起先,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连续8次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中心确定:尽快把中国的首枚远程导弹搞出来,并由屠守锷担当总设计师。面对政治上的逆境,周总理发出指示:要在政治上爱护这批搞国防科研的专家,必要时可以用武力爱护。1980年5月18日,我国专家自行研制的洲际运载火箭试验圆满成功,震惊世界。屠守锷一生从事导弹与火箭总体技术理论探讨与工程实践工作,提倡将我国自行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