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湿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河南湿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河南湿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河南湿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河南湿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1第1~12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夏官》载:“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可见,当时的“九畿”模式A.以血缘宗亲为纽带 B.无益于地方的自主C.突出了周王的权威 D.限制了王都的扩张2.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建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秦始皇开创的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行省制 D.中心集权制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这一史实反映了A.加强南北经济联系的须要 B.废除分封制的背景C.中心势力扩展至南方边远地区 D.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4.汉代郡国并行,郡设守(太守),国设相,为郡国的最高行政长官。郡尉、国中尉帮助郡守、国相分管军事。郡丞、国内史,辅佐郡守、国相管理行政及刑狱事务。汉武帝时,还增设十三部州刺史监察郡国官吏。这反映了汉代A.具有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系统 B.中心集权受到地方势力威逼C.黄老思想导致国家管理的混乱 D.地方藩镇割据威逼中心集权5.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起先,皇帝起先任命中心其他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有各种名义,如参知政事、参预朝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这样做的目的是A.加强政府职能 B.削减皇帝决策失误C.加强皇权、减弱相权 D.帮助皇帝处理政务6.在南宋科举制中,增加了一场皇帝主持的殿试,实行糊名(阅卷时盖住考生的名字)、眷录(抄写考生的试卷),不许朝廷官员举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需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另派考官。这反映了宋朝科举制A.仍为官僚贵戚所限制 B.已经杜绝了政治腐败C.选拔程序越来越严密 D.违反了公允竞争原则7.明初,朱元璋置殿阁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为他在处理麻烦问题时供应了有益的参考或决策上的支持。这有利于A.大臣干脆干预国家大事 B.皇帝限制地方豪强势力C.协调集权与效率的冲突 D.减轻宰相处理政务压力8.1800年,嘉庆帝曾说:“军机处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首以严密为要。……(然)折稿未达于宫廷,新闻早传于街市。”可见,嘉庆帝质疑了军机处工作的A.高效性 B.创建性 C.保密性 D.特别性9.鸦片斗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缘由10.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考证了在鸦片斗争中负有重大责任的清朝顶级人物的战后反应:琦善等6人几乎没有反应;耆英、黄恩彤主见柔夷顺夷;刘韵珂主见“阳示德意,阴加钳制”;林则徐主见对抗;道光帝在后三者间游移。这反映了清朝统治者A.推卸战败责任 B.谋求制敌之道 C.缺乏理性反思 D.改进外交策略1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清朝在全国统治的接着和其间的变嬗都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摆脱千百年来农夫起义历史循环的结局,并不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以下结论与上述观点不一样的是A.《资政新篇》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志向化C.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中心集权被减弱D.太平天国运动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运动12.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因为在这场斗争之后,一个奇异的瞬间诞生了。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斗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仁人志士起先进行制度探究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13.“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斗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斗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反抗意识的全部丢失。”与“转折点”干脆相关的不同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14.古代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中,打破血缘关系、促进国家体制形成的最主要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 B.按地域关系划分选区C.设立“陶片放逐法” 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15.雅典公民大会的立法权需经陪审法庭批准,这能体现A.公民制约权力 B.权力制约权力 C.司法高于立法 D.民主重于专制16.作为罗马的首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肯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这是因为它A.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规定平民有参政的权利C.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说明 D.体现了人人同等的思想17.为使在国外从事商业贸易的市民能得到爱护,同时也使非罗马市民也能在罗马从事商业贸易,罗马制定了新私法体系的万民法。据此可知,万民法A.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适应了社会形势的改变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动摇了公民法的法学地位18.1688年,英国政治精英们“成功地阻断了英国再次退回到君主专制的可能”。这是因为“政治精英们”A.推翻了英国君主制度 B.发动了“光荣革命”C.颁布了《权利法案》 D.明确了内阁的权力19.电影《鸦片斗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斗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驾驭国家权力B.英国的国王没有对外宣战的权力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D.首相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0.在美国,“总统可推翻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总统所推翻的法律”。这主要体现了A.民主原则 B.中心集权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分权制衡原则21.英国一位政治家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才智和意志所创建出的最奇妙的杰作。美国1787年宪法最“奇妙”之处是A.规定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 B.维护了美国独立斗争的成果C.理顺了中心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 D.保证了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22.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总统权力,错误的是A.驾驭最高行政权 B.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军队统帅C.任期四年,可以连选连任 D.拥有特赦权2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以专章规定了帝国的军事制度,把普鲁士的军事法律施行于全国。这一法律A.结束了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状态 B.使德意志又回到封建专制状态C.干脆导致了欧洲局势的惊慌 D.强化了军国主义对德意志的影响24.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里所说的“方式”和“进步事业”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国家统一 B.王朝斗争、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C.议会选举、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D.王朝斗争、国家统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20分)古代中国相权的更迭,基本上经验了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主持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遂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仅在形式上以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形式保留部分权力,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无论是明代的内阁,还是清代的军机处,都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府。自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无论是内阁制中的首辅,还是军机处的军机大臣,都仅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班子的首领,他们仅有参议政事的权力,并无相应的决策权。但在详细的施政过程中,阁臣和军机大臣还是具有相权的一些特征。他们兼有相权之职,但无相权之实。——摘自任怀国著的《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1)依据材料一,分别以秦、唐、明为例,写出与“独相”、“群相”、“兼相”对应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简析“在历代皇权主持下”“改革和裁抑”相权的目的。(10分)(2)细致阅读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首辅与清朝军机大臣的共同特点。(6分)(3)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相权“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更迭所呈现的改变趋势。(4分)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正值满清嘉庆、道光两朝国力起先下降的时候,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已经变成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头等侵略国了。随着工业的发展,英国涌现了很多新兴工业大城,这些工业城市具有大规模的工厂,制造着各种工业品。由于英国工业的飞跃发展,提高了商品对殖民地和其他国家输出的要求;又由于新式交通工具的运用,英国得以开拓新市场和新殖民地。在印度,英国侵略势力接着向广阔腹地推动,获得剥削殖民地的无限利益。这个贪欲强暴而又在印度积有阅历的英囯海盗,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中国,抱着极大野心,一刻也不愿放松侵略的机会,是势所必定的。——摘编自范文澜《中国近代史》1947年版材料二甲午斗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斗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斗争中国的失败,剧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终羸得抗日斗争的成功打算了条件。——王晓秋《从甲午斗争到抗日斗争》(1)依据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范文澜先生对鸦片斗争起因及后果的相识。(8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甲午斗争对中国的影响。(8分)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88年阶级妥协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会先后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规定非经国会下院的同意,国王不能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得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规定王位必需传给新教徒。——摘編自潘香华《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