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跨境贸易的政策与法规_第1页
种子跨境贸易的政策与法规_第2页
种子跨境贸易的政策与法规_第3页
种子跨境贸易的政策与法规_第4页
种子跨境贸易的政策与法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25种子跨境贸易的政策与法规第一部分种子跨境贸易法律法规概述 2第二部分种子进口检疫要求与流程 4第三部分种子出口许可和认证规范 7第四部分种质资源出口管制措施 11第五部分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13第六部分商标与知识产权保护 16第七部分种子跨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19第八部分相关国际公约与协定解读 22

第一部分种子跨境贸易法律法规概述关键词关键要点【种子跨境贸易国际公约与协定】

1.《国际种子贸易公约》(ISTA):制定统一的种子供应、质量检验和认证规则,促进种子跨境贸易的便利化。

2.《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公约》(UPOV):保护植物品种权,促进新品种的开发和商业化,为种子贸易提供法律保障。

3.《植物检疫公约》(IPPC):制定植物检疫措施,防止植物病虫害的跨境传播,确保种子贸易的安全性和质量。

【种子跨境贸易国内法律法规】

种子跨境贸易法律法规概述

国内法规

*《种子法》

*规定了种子进口、出口的审批、检疫、质量管理和违法处罚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

*要求进口种子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并须经检验合格方可进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进口动植物及其产品名录》

*明确了禁止进口的种子种类。

*《种子进口管理办法》

*细化了种子进口的审批程序、检疫要求和质量管理措施。

*《种子出口管理办法》

*规定了种子出口的审批程序、检疫要求和品质管理措施。

国际公约

*《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公约》(UPOV公约)

*规定了植物新品种的保护范围、期限和强制许可等内容。

*《国际种子贸易公约》(ISTA)

*统一了种子贸易的质量标准、检疫要求和检验方法。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

*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并对遗传资源的利用和获取提出了要求。

主要特征

进口管理

*需要获得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的进口许可证。

*进口种子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并经检验合格。

*禁止进口国家明令禁止的种子种类。

出口管理

*需要获得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的出口许可证。

*出口种子必须符合受进口国认可的质量标准。

*必须遵守国际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

种子质量管理

*进口种子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包括品种纯度、发芽率、水分含量等指标。

*出口种子必须符合受进口国认可的质量标准,并附有合格证书。

检疫要求

*进口种子必须经过检疫,以防止病虫害的传入。

*出口种子必须经过检疫,以符合进口国的检疫要求。

违法处罚

*违法进口种子将面临罚款、没收甚至刑事处罚。

*违法出口种子将面临罚款、没收甚至禁止出口。

数据统计

进口

*2022年,中国进口种子金额约为10亿美元。

*主要进口国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和荷兰。

*主要进口品种包括玉米、大豆、小麦和牧草。

出口

*2022年,中国出口种子金额约为5亿美元。

*主要出口国包括越南、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美国。

*主要出口品种包括蔬菜种子、花卉种子和中药材种子。

发展趋势

*种子跨境贸易将继续增长,以满足全球粮食安全需求。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新种子的开发和应用将促进种子贸易。

*国际合作和协商将加强,以促进种子贸易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第二部分种子进口检疫要求与流程关键词关键要点【种子进口检疫要求】

1.种子进口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质检总局颁布的《进口种子检疫规定》,并取得进口植物产品检疫许可证。

2.种子进口必须经入境口岸的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合格,方可准予进口。

3.种子进口检疫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病虫害检验、种子质量检验、种子品种检验等。

【种子进口流程】

种子进口检疫要求与流程

一、检疫对象

进境种子,包括用于种植、加工和科学研究的植物种子(包括种苗、种球、种根等)。

二、检疫要求

1.检疫许可证:进口种子须取得国家海关总署核发的检疫许可证。

2.原产地检疫证书:种子须附有原产地官方植物检疫机构出具的检疫证书,证明种子已接受原产地检疫机构的检验检疫,符合中国进口检疫要求。

3.健康状况:种子须健康、无病虫害和杂草,符合中国进口特定种子的检疫规定。

4.包装及标签:种子包装应保持原封,标签应标注如下信息:

-原产国及地区

-种类、品种、数量

-检疫证书和许可证编号

-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5.有检疫风险的种子:对具有检疫风险的种子,如具有传播重大病虫害和杂草风险的种子,中国海关将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包括:

-加强入境口岸检疫,重点抽查具有检疫风险的种子

-对抽查发现不合格的种子进行销毁或退运处理

-对进口种子实施预检疫、分级检疫和后续检疫等措施

三、流程

1.申请检疫许可证:进口商向国家海关总署申请检疫许可证,提交以下材料:

-进口种子申报单

-原产地检疫证书

-种子进口合同或订单

2.海关审核:海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检查是否符合进口检疫要求。

3.发放检疫许可证:海关审核合格后,发放检疫许可证。

4.报关:进口商凭检疫许可证向海关申报进口种子。

5.口岸检疫:海关对进口种子进行入境口岸检疫,检查其是否符合检疫许可证和检疫要求。

6.后续检疫:对于未在口岸检疫中发现异常的种子,海关会实施后续检疫措施,包括:

-抽样检测

-实地检疫

-监督销毁或退运检疫不合格的种子

四、其他规定

1.罚则: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种子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疫法》,将受到处罚。

2.特殊检疫要求:对于某些特定种子的进口,中国海关有特殊检疫要求,如种子需经过特定处理或消毒措施才能进口。进口商应了解具体检疫要求。

3.信息查询:进口商可通过国家海关总署官方网站查询相关检疫要求和流程。第三部分种子出口许可和认证规范关键词关键要点种子出口许可

1.种子出口许可证是国家对种子出口的审批和监管制度,旨在确保出口种子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国家种子权益。

2.种子出口许可证制度要求种子出口商在出口种子前,必须向国家种子管理部门申请许可。

3.许可证申请需要提供种子质量证明、原产地证明、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进口许可证等材料。

种子质量认证

1.种子质量认证是国家对种子质量进行检验和评定的制度,旨在确保种子质量符合出口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要求。

2.种子质量认证需要对种子进行取样、检验和评定,并出具相应的质量认证证书。

3.种子质量认证通常包括品种鉴定、纯度鉴定、发芽率鉴定、卫生质量鉴定等内容。

种子植物检疫

1.种子植物检疫是国家对种子出口实施的检疫制度,旨在防止检疫性病虫害通过种子传播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2.种子植物检疫需要对种子进行检疫检查,确定是否存在检疫性病虫害。

3.种子植物检疫要求种子出口商在出口前向国家植物检疫部门申请检疫许可,并出具相应的检疫证书。

种子包装和标签

1.种子包装和标签是国家对种子出口包装和标签的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种子安全、有效和信息准确。

2.种子包装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确保种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保持质量。

3.种子标签必须包括品种名称、批号、产地、生产日期、有效期、质量指标、储存条件等信息。

种子病虫害预防

1.种子病虫害预防是国家对种子出口实施的措施,旨在防止病虫害通过种子传播到其他国家或地区。

2.种子病虫害预防措施包括种子消毒、检疫处理、包装防护等。

3.种子病虫害预防可以降低种子携带病虫害的风险,确保种子安全出口。

种子信息交流

1.种子信息交流是国家之间或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交换种子相关信息的制度,旨在促进种子贸易和科技合作。

2.种子信息交流包括种子种质资源信息、种子生产和贸易信息、种子技术和标准信息等。

3.种子信息交流可以促进种子贸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推动种子科技和产业的发展。种子出口许可和认证规范

一、出口许可

为加强植物检疫监管,防止有害生物随种子传播,我国对种子出口实行许可制度。出口种子企业须向国家海关总署(以下简称海关)申请出口许可证。

1.申请条件

*企业取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企业生产经营的种子符合国家质量标准

*种子生产地无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

*企业有完善的种子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能力

2.申请流程

*企业向海关提交出口许可申请书、种子产地检疫证书、种子质量检验报告等材料

*海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

*海关派员对种子生产地进行现场核查

*符合条件的,海关核发出口许可证

二、认证规范

为规范种子出口贸易,提高种子质量和安全水平,我国建立了种子出口认证制度。种子出口认证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负责。

1.认证范围

农作物、林木、蔬菜、花卉等种子的出口

2.认证依据

*国家标准《种子质量检验规范》(GB/T22113-2015)

*国家标准《种子检验技术要求》(GB/T11749-2010)

*国家标准《种子包装检验规范》(GB/T12968-2011)

3.认证方式

型式试验认证:对种子生产企业进行产品质量、包装、标签等方面的检验

工厂质量控制体系认证:对种子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

产品认证:对种子产品进行品质检测

4.认证标志

通过认证的种子企业可以在其种子包装上加施中国种子出口认证标志(CCES),表明该种子符合我国出口标准要求。

5.认证有效期

型式试验认证和工厂质量控制体系认证有效期为三年,产品认证有效期为一年。

三、政策细则

1.种子出口检验

*种子出口前,企业须委托国家认可的种子检验机构进行种子质量检验

*检验合格的,出具种子产地检疫证书

2.种子标签

*出口种子包装上须附有种子标签,注明种子名称、品种、规格、生产日期等信息

*使用中文和英文标注,字体清晰

3.种子包装

*出口种子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包装材料

*包装上应注明重量、体积、标签重量、发芽率等信息

4.种子运输

*种子出口的运输工具须经过检疫处理,防止有害生物滋生

*运输过程中,避免种子受潮、受热或污染

五、监管措施

海关负责对种子出口的监管,采取以下措施:

*查验出口种子许可证和检疫证书

*对出口种子进行抽查检验

*实施出口种子风险监测和预警

*对违法出口种子行为进行查处

通过完善的许可和认证制度,我国有效加强了种子出口监管,确保了出口种子质量和安全,提升了中国种子的国际竞争力。第四部分种质资源出口管制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种质资源出口管制措施

主题名称:禁止或限制出口清单

1.明确规定哪些种质资源被禁止或限制出口,包括濒危物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植物。

2.建立科学合理的出口管制名录,根据种质资源的稀有性、濒危程度和经济价值等因素进行评估。

3.动态调整管制清单,及时纳入新的威胁或取消不必要的限制,以确保出口管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主题名称:出口许可证制度

种质资源出口管制措施

我国对种质资源的出口实行严格管制。主要通过以下政策法规进行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该法规定,国家对种子的生产、经营、进出口和利用实施监督管理。禁止出口重要农作物种子,并对其他种子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

《种子进口出口管理办法》

该办法明确了种子进出口的管理权限、程序、条件和监督检查措施。规定出口种子应当经国家种子管理部门审批,取得出口许可证。同时,对出口种子的品种、数量和质量进行了具体规定。

《种子法实施条例》

该条例进一步细化了《种子法》和《种子进口出口管理办法》的规定。其中,对重要农作物种子的界定、出口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程序、种质资源输出的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生物多样性公约》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规定缔约国有保护其境内生物多样性的义务。我国将此义务纳入相关法律法规中,对种质资源的出口实行管制。

《遗传资源获取和公平公正分享惠益名古屋议定书》

我国是《遗传资源获取和公平公正分享惠益名古屋议定书》的缔约国。该议定书明确缔约国有促进遗传资源公平公正分享惠益的义务。我国在实施种质资源出口管制措施时,充分考虑相关规定。

具体措施

根据以上政策法规,我国对种质资源出口实行以下具体措施:

*出口许可证制度:出口种子应当经国家种子管理部门审批,取得出口许可证。

*出口品种限制:禁止出口重要农作物种子。其他种子的出口需符合相关规定,如品种纯度、发芽率等。

*数量限制:对出口种子的数量进行限制,以防止种质资源流失。

*质量标准:对出口种子的质量设定标准,确保出口种子的品质。

*受捐赠种子供应商管理:对向我国提供种质资源的受捐赠种子供应商进行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监督检查。

*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共同制定种质资源出口管理法规,防止种质资源非法流失。

政策意义

我国实施严格的种质资源出口管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国家生物安全:防止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流失,维护国家生物安全。

*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防止种质资源被滥用或过度开发。

*保障公平公正分享惠益:根据《名古屋议定书》,确保获得我国种质资源的国家和组织公平公正分享惠益,促进全球种质资源利用的良性发展。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种质资源流失的挑战。

数据统计

据统计,2021年我国共出口种子1.2万吨,其中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加拿大、日本和韩国。出口品种主要为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

趋势预测

随着全球生物技术和种业发展的不断进步,种质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日益凸显。预计未来我国将继续严格管制种质资源出口,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促进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第五部分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生物安全风险评估

1.评估引入外来种子的潜在生物安全风险,包括生态系统干扰、害虫和疾病传入、生物多样性丧失。

2.确定风险等级,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如检疫、消毒、限制进口等。

3.监测和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并根据需要调整策略。

主题名称:生物安全风险管理

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种子跨境贸易中生物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涉及识别、评估和减轻植物病虫害等有害生物带来的潜在风险。各国对种子跨境贸易采取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包括:

1.风险评估

1.1检疫风险评估

检疫风险评估旨在评估有害生物随种子进口或出口而传播的可能性。评估过程涉及以下步骤:

*有害生物识别:确定与种子相关的有害生物,包括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

*传播途径:识别可能导致有害生物传播的途径,例如种子表面携带、种子内部潜伏或包装材料携带。

*受影响区域:评估有害生物可能传播的潜在受影响区域和影响程度。

*风险定量:使用定量模型或专家判断估计有害生物传播的可能性和后果。

1.2非检疫风险评估

非检疫风险评估旨在评估有害生物对环境或经济造成非检疫性影响的风险。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通常不属于检疫有害生物,但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或农业生产造成负面影响。非检疫风险评估过程类似于检疫风险评估,但重点在于环境和经济影响。

2.风险管理

基于风险评估结果,各国采取各种风险管理措施来减轻种子跨境贸易中的生物安全风险。这些措施包括:

2.1检疫措施

检疫措施旨在防止有害生物随种子引入或传播。常见措施包括:

*进口检疫:对进口种子进行检查,以检测和清除有害生物。

*出口检疫:对出口种子进行检查和处理,以确保其符合进口国的检疫要求。

*隔离设施:提供隔离设施隔离受检疫的种子,以防止有害生物传播。

*熏蒸处理:使用熏蒸剂对种子进行处理,以杀死有害生物。

2.2非检疫措施

非检疫措施旨在管理非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这些措施包括:

*有害生物监控:对非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监测,以评估其分布和影响。

*生物防治:引入或释放天敌或其他生物制剂来控制非检疫性有害生物。

*种子清洁:对种子进行清洁和处理,以去除有害生物。

*抗性品种:培育对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抗性的种子品种。

3.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对于有效管理种子跨境贸易中的生物安全风险至关重要。各国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

*双边或多边协定:国家之间签署协定,建立关于种子贸易和生物安全措施的框架。

*信息共享:各国共享有关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信息。

*技术援助: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以帮助其建立和实施生物安全措施。

4.经济影响

生物安全措施可能会对种子跨境贸易产生经济影响。例如,检疫措施会导致贸易延迟和成本增加。然而,这些措施也有助于保护植物健康和环境,从而从长远来看带来经济效益。

5.挑战

实施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

*有害生物不断演变:有害生物不断适应和演变,这使得风险评估和管理变得复杂。

*数据有限:某些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和生态影响可能缺乏足够的数据。

*贸易壁垒:过于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可能成为贸易壁垒,阻碍种子贸易。第六部分商标与知识产权保护关键词关键要点【商标保护】

1.商标注册制度:在跨境种子贸易中,拥有商标注册证可防止未经授权使用商标,维护合法权益。

2.商标跨境保护:通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国际条约,实现商标跨境保护,防止侵权行为。

3.商标侵权认定与救济:种子跨境贸易中,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可构成侵权,被侵权方可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专利保护】

商标与知识产权保护

在种子跨境贸易中,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至关重要,以保护种子品种持有人的权利并防止侵权。

商标

商标是用于识别特定商品或服务来源的独特标志或符号。在种子行业,商标可用于识别种子品种、公司名称或品牌。注册商标可以防止他人未经授权使用相同的或类似的商标。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涉及对创新和创造力的法律保护。在种子行业,知识产权包括:

*植物新品种权(PVR):授予对新培育植物品种的独家权利,包括繁殖、生产和销售。

*专利:授予对种子生产和加工技术发明的独家权利。

*商业秘密:保护与种子生产和营销相关的未公开信息。

商标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

各国为保护种子跨境贸易中的商标和知识产权制定了各种政策和法规,包括: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植物品种保护国际公约(UPOV):建立了一个国际制度,为植物品种权提供保护。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制订了植物检疫法规,以防止有害生物和病原体通过跨境贸易传播。

*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规定了成员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最低标准。

执法和保障

对商标和知识产权的执法涉及采取法律行动来防止和制止侵权行为。这可能包括:

*对未经授权使用商标的侵权产品采取法律行动

*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侵权行为提起诉讼

*对未经许可使用专利技术的侵权者采取行动

跨境执法挑战

跨境执法可能会遇到以下挑战:

*司法管辖权问题

*证据收集难度

*知识产权执法优先级差异

最佳实践

为了保护种子跨境贸易中的商标和知识产权,建议采取以下最佳实践:

*注册商标并维持其保护

*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和其他知识产权保护

*与执法机构和国际组织合作打击侵权行为

*提高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第七部分种子跨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国际条约和协定

1.世界贸易组织(WTO)协定:提供种子跨境贸易的一般性框架,促进贸易自由化并减少贸易壁垒。

2.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制定植物检疫措施的国际标准,旨在防止有害生物的传播。

3.生物多样性公约(CBD):涵盖植物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共享,包括种子贸易。

植物检疫法规

1.目的:防止有害生物通过种子传播,保护本国植物资源。

2.进口监管:要求进口种子进行检疫检查,验证其无有害生物,并符合卫生要求。

3.出口法规:确保出口种子符合进口国家的检疫要求,并防止有害生物随种子传播。

知识产权保护

1.专利法:保护新颖、非显而易见的植物品种,授予品种持有人独占使用和销售的权利。

2.植物品种权(PVP):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specifically针对植物品种,根据植物的独特特征授予保护。

3.种子品种描述:对新植物品种的详细描述,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防止未经授权的繁殖或销售。

海关程序

1.申报要求:进口和出口种子需要向海关申报,提供必要的许可证和证明文件。

2.许可证和文件:通常需要植物检疫证书、原产地证书,以及其他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文件。

3.查验和处罚:海关可能会对种子进行查验以验证申报信息的准确性,违反法规可能会导致罚款或扣押货物。

争端解决

1.WTO争端解决机制:为解决跨国贸易争端提供框架,包括仲裁和专家组审查。

2.国际仲裁:使用独立的仲裁机构解决国际商业争端,如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

3.谈判和协商:争议各方可以在非正式环境中尝试协商解决方案,避免诉讼程序。

趋势和前沿

1.电子商务的兴起:在线平台促进了种子跨境贸易,需要新的监管措施来确保透明度和贸易安全。

2.基因工程种子的监管:转基因种子和其他基因编辑作物的跨境贸易引发了新的监管挑战和伦理问题。

3.可持续贸易:强调以不损害环境和社会正义的方式进行种子贸易,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公平的利益共享。种子跨境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绪论

种子跨境贸易是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跨境种子贸易中存在的争议也会对国际农业贸易关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建立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维持全球种子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国际种子条约争端解决程序

《国际种子条约》(InternationalSeedTreaty,IST)是种子跨境贸易的主要国际条约,其中包含了争端解决程序。IST争端解决程序涉及以下步骤:

*磋商:争议双方首先应通过直接磋商解决争端。

*调解:如果磋商失败,双方可以寻求调解,由独立的调解员协助解决争端。

*仲裁:如果调解失败,争议可以提交仲裁。仲裁团由IST理事会任命,其裁决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

《世界贸易组织协定》(WTOAgreement)为其成员国提供了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WTO争端解决机制可以适用于与种子贸易有关的争议,例如:

*进口配额或关税等贸易壁垒

*技术法规或标准对种子贸易的影响

*知识产权争议

WTO争端解决程序涉及以下步骤:

*磋商:争议双方首先应通过直接磋商解决争端。

*调解:如果磋商失败,双方可以寻求调解,由WTO总干事(或其指定的人)协助解决争端。

*小组成立:如果调解失败,争议可以提交由三名贸易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小组将审议争议并提出报告。

*上诉:争议双方可以对专家小组报告提出上诉,上诉由上诉机构审查。

*合规:专家小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违反报告的国家可能面临贸易制裁。

其他争端解决机制

除了IST和WTO争端解决机制之外,还存在其他解决种子跨境贸易争端的机制,例如:

*双边协议:一些国家之间签订了双边协议,为解决种子贸易争端提供了具体机制。

*行业仲裁:种子行业组织可以提供仲裁服务,帮助解决企业之间的种子贸易争端。

*法院诉讼:在某些情况下,当事方可以通过法院提起诉讼来解决种子贸易争端。

争端预防与解决的最佳实践

为了减少种子跨境贸易争端的发生和有效解决争端,建议采取以下最佳实践:

*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国家应确保其种子贸易法规和政策清晰透明,以减少争端。

*沟通与合作:鼓励争议双方之间进行公开和有效的沟通,促进合作解决争端的可能性。

*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帮助其提高实施种子贸易法规和解决争端的能力。

*多边合作:通过多边组织,例如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促进国家之间合作,以制定种子贸易标准和争端解决机制。

结论

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对于维持全球种子贸易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IST、WTO和其他机制为解决种子跨境贸易争端提供了框架,有助于促进贸易、确保粮食安全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遵循最佳实践,我们可以减少争端的发生并有效解决争端,从而为全球种子贸易创造一个公平稳定的环境。第八部分相关国际公约与协定解读关键词关键要点【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

*

1.IPPC为全球农业和贸易建立了一个监管框架,旨在防止植物病虫害的跨境传播。

2.缔约国有义务采取措施监测和控制植物病虫害,并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