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目录M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M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 1M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M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M1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8.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927—193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知识点】M1M2各国的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各国的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1927—1939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只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改变市场经济体制,A项不对;C、D两项说法颠倒;两项水力工程的修建都促进了两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对“斯大林模式”和美国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分析。历史卷·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1)】22.阅读下列表格材料,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罗斯福新政时期GNP(国民生产总值)与失业率对比年份GNP总量(10亿美元)GNP增长率%失业率%193090.4-12.38.7193355.6-4.124.9193572.210.920.1193884.7-6.319.0——摘编自彭斯达《美国经济周期研究:历史、趋势及中美经济周期的协动性》A.新政时期工人失业率始终居高不下B.新政措施使GNP总量及增长率不断提高C.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D.新政时期GNP总量变化与失业率同步【知识点】M1各国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分析,新政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失业率中1935-1938年,失业率下降,A项中的“始终”说法错误;从1930-1933年的GNP总量下降,增长率上升;1935-1938年的GNP总量上升,增长率下降,B、D项说法错误。故选: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材料的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历史卷·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三四校联考(10)】22.从罗斯福以“新政”为口号竞选总统,到“新政”的整个实施过程,美国国内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抛弃了美国传统的、至为宝贵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走上了一种类似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最终会使美国走上政治‘非民主化’道路。”该观点主要说明了A.新政完全放弃传统的自由经济发展模式B.新政试图引导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C.美国国内在摆脱危机的道路选择上有分歧D.新政有使美国陷入极权政治的危险【知识点】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答案】C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在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过程中,国内有学者对新政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认为美国的新政是对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否定,而且认为会对美国的民主政治构成冲击,所以选择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历史卷·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6、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知识点】M1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答案】B解析:公私合营不涉及国家的控制权问题,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时期,基本生产企业仍然是私有制,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不允许私人贸易存在,D项错误。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的准确把握。历史卷·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1、下面的示意图说明,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德国的失业人数迅速增加,但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后,失业人数迅速下降,这说明()A.建立法西斯专政是解决失业问题的好办法B.德国纳粹党疯狂屠杀失业者,使之人数大为减少C.希特勒瞒报失业人数,进行欺骗宣传D.建立法西斯专政也是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知识点】M1现代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答案】D解析:解读图表信息,德国的失业人数在1933年之后迅速下降,而这一时期正值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据此判断,建立法西斯专政是德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属于应对经济危机的途径之一。A、B、C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M2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21.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知识点】M2各国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题文的公式中“苏维埃政权”就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是指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以及美国的国民教育是指美国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和教育制度,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说明列宁意识到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东西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的准确把握。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8.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苏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就。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1927—1939年苏联建设的第聂伯河水电站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设的田纳西水利工程A.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范畴B.都达到了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效果C.美国通过兴修水电工程,增强重工业实力D.苏联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促进国家就业【知识点】M1M2各国的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各国的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1927—1939年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而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只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改变市场经济体制,A项不对;C、D两项说法颠倒;两项水力工程的修建都促进了两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对“斯大林模式”和美国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分析。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4.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斯大林模式”下A.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利生产发展B.工业化加速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C.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阻碍了生产发展D.工业化加速的同时忽视了改善民生【知识点】M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以反映出“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即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改善民生。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的准确把握。历史卷·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word版】23.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多种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知识点】M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农民”、“1920年、1922年”、“阳光灿烂”,可联系所学解答,1921年苏俄颁布了新经济政策,根据此政策,在农业上用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即B项所述,所以才会出现“阳光灿烂”,答案为B。【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的理解历史卷·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1)】23.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义建设都是人类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下列关于这两次探索相同之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注重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B.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C.都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知识点】M2K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借鉴了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验,都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A、B、D表述正确。两国都没有放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C不正确,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的准确理解、分析。历史卷·届湖北省襄阳四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荆州中学高三四校联考(10)】23.《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C.导致了苏俄经济的凋敝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D.是苏俄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知识点】M2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农民和新商人能雇佣劳动力,能保留利润可以判断出是新经济政策中利用商品、市场部分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此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故本题选择D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特点的理解。历史卷·届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10)WORD版】22.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知识点】M2各国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答案】D解析:世界性经济危时间为1929年至1933年,主要在欧洲资本主义市场,并未在苏联出现,A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间为1919年至1921年,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苏联斯大林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题中没有反映重工业的信息,C项错误;为了摆脱粮食供应困难,苏联政府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所以出现了题中消极应对现象,D项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的作用正确的评价。M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历史卷·届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11.1989年11月26日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如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是纠正社会机制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A.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B.全面否定了斯大林体制的弊端C.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D解析:从材料“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可以看出,改造是根本的,是对原有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的根本性否定。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实质的准确把握。历史卷·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1)】I2M3J1P1P231.(20分)材料一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变迁研究》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材料三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潘海林《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文化的崛起》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曾把那些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从长期来看,如果(二战后形成的)这种高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制度不加以变革,……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年)周建民《欧债危机最新进展及未来走向》请回答:(1)指出“古典时期”西方消费观念的思想来源(2分)。简要分析从“中世纪”到“现代前期”,西方消费观念变化的原因。(4分)(2)简要分析“现代时期”西方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原因。(4分)(3)材料二对研究近代中国消费观的变迁是否有历史价值?为什么?(4分,不说明理由不给分。)(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6分)【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经济结构变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政策【答案】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表格中古典时期“快乐理性消费为主流”从早期人文主义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原因依据表格中公元5世纪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联系所学从济上和思想等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二现代时期的时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并联系这一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从“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如垄断适应其发展、罗斯福新政调整等;凯恩斯主义、大众传媒、消费手段方式等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作答时只要选择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为绕观点进行论证即可,同意有历史价值可以联系鸦片战争后洋货大量涌入,西方消费观念影响,民族工商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去组织答案;不同意理由的可以从“近代中国的一个特例,孤证不立”的角度论证作答即可。第(4)问依据材料三中“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带来各类危机也将持续出现”并结合所学从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以及福利国家带来的弊端等角度组织答案。(1)早期人文主义思想。(2分)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需扩大资本积累;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冲击禁欲主义同时,也宣传了理性主义思想。(4分)(2)变化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消费品日益丰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如垄断适应其发展、罗斯福新政调整等;凯恩斯主义的倡导消费和超前消费;大众传媒、消费手段方式的多元化等。(任答两点给4分,其它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3)有历史价值:开放后,洋货大量涌入,受西方消费观念影响,民族工商业和民主政治发展,上海商人由俭转奢,这是近代中国的缩影,有代表性。没有历史价值:尽管有以上现象,但只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特例,孤证不立。(任选一观点认证即可,共4分)(4)内在联系:20世纪20年代享乐消费成为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原因之一;为摆脱危机困境,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积极消费;二战后,在凯恩斯主义影响下,福利国家形成;但这种高福利、高消费又导致近期的欧债危机。(任答3点给6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并会依据所学知识从中西消费观念变化的角度进行综合答题。历史卷·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1)】27.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A.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厂C.将部分中央企业管理权下放D.着力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赫鲁晓夫改革【答案】C解析:A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B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两者都与苏联模式无关,故排除;D不符合题干中所说的“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故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C。【思路点拨】解题的关键是对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的理解。历史卷·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1)】24.18世纪初一位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预言》,叙述了一个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他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学者根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下列关于这一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主张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竭力鼓励出口,控制商品进口D.主张政府对经济实行保护主义【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凯恩斯主义【答案】B解析:材料“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这个蜂群兴旺发达”反映了浪费使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反映了节俭导致蜂群凋敝,即鼓励人民消费,刺激消费可以增加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经济作用,强调了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故选B。【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历史卷·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10)word版】24.“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费里德曼之口,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费里德曼的“货币理论”A.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主张完全一致B.指导了二战后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政策的实施C.是在美国制定了第三条道路的经济政策后提出D.促使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知识点】M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货币理论【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的信息说明不主张干预经济,货币理论是二战后兴起的经济理论,它反对国家过多地干预经济。故选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货币理论的理解历史卷·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1)】M325.(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多年,是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和高度繁荣时期。1950年到1972年,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到70年代上升到7%左右。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大量进口廉价原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1953年到1973年,美国的私人资本投资总额,由530亿美元增加到2090亿美元,增加了将近3倍多,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分,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材料二1950年和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的来源(%)1950年1973年农业7.33.6制造业38.734.1公用事业8.67.6服务业45.454.7总国民收入100.0100.0资料来源:1974年《美国统计摘要》,转引自: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79页。材料三70年代初期的石油危机,伴随着1974-1975年的战后世界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3—1979年,美国的平均产生增长率仅为2.12%,远低于五六十年代的水平,资本投入的贡献在经济增长中每年下降0.05%。……这一时期,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进行改革和调整。——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后初期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要说明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3)结合材料三并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这种两难困境迫使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综合上述材料,简述20世纪50—80年代美国经济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7分)【知识点】各国的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答案】(1)劳动力增加及其素质的提高;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资本和技术密集部门以及生产设备的投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关贸总协定的成立;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或美国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任答五点给10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析:1950年到1973年,美国国民收入来源发生重大变化:农业收入相对减少了一半,制造业和公用事业收入也相对减少,而服务业的收入相对增长,(2分)这说明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统的第一、二产业下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分)原因: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人们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城市化发展。(4分任答两点给四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3)改革和调整:适当减少国家的经济干预;实行减税政策;严格控制货币流通量(4分)发展历程:20世纪50、60年代,持续发展(或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经济衰退期(或经济危与“滞胀”);20世纪80年代,调整复苏期。(3分)解析:(1)“原因”从材料一中“美国的劳动力增加了35%,1950年美国的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美国利用战后美元的特殊地位”“投资的重点逐渐转向电子仪器、汽车制造业及航空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部分,投资于生产设备的比重上升,厂房建筑的比重下降”,结合所学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2)“变化”从表格数据可分析农业、制造业、公用事业的收入减少,服务业的收入增加。“原因”从农业、制造业、公用事业都是第一、二产业,服务业为第三产业,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可直接分析出原因。(3)“这种两难困境迫”是指“美国美国一方面要应对严重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改革和调整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改革和调整这两个问题的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发展历程”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并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历程进行综合分析。历史卷·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I2P1M331、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共24分)材料一 阅读下列表格:表11851年至1913年德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统计表年份1851年1855年1913年在校大学生12400人16760人77484人,每万人中有大学生学历的为11.3人表21801年至1900年英国、法国、德国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国家英国法国德国重要科技成果(个)198219356——据潘迦华《论19世纪德国的教育改革》编制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平森认为,直到1870年至1900年,德国的工业发展才形成一股真正的洪流,把这种发展速度的加快叫做“革命”是适当的。德国正是在这期间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国家……一些作为“未来”工业时代标志的新兴工业,像电气工业、化学工业、光学工业等,得到最早的开发和扶持。……德国的综合国力很快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化工业强国。——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三德国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国度,拥有人类文明史上众多灿若星辰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普朗克、歌德、贝多芬等无一不是响彻云霄的伟人。——络资料改编材料四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先后于1959年和1960年超过法国和英国,年平均增长率为2.5%。在20世纪中第三次跃居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只是到1968年被日本赶上。联邦德国外贸总额在1953年超过法国,1954年超过加拿大,1962年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贸易大国。黄金储备在1948年仅有3亿美元,到1970年增加到124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2%,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徐聪《德国经济持续增长是实力和政策的双重效应》请回答: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的德国科技教育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70年后德国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经济原因。(6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写出除马克思、恩格斯之外的另两位具有突出成就的德国思想家,并评价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6分)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迅速赶超所有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原因。(6分)5、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二战后德国的经济发展中得到的启示。(2分)【知识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两次工业革命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答案】答案:(1)特点: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科技成果大大超过英国和法国等老牌强国。(4分)(2)变化:工业领域特别是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发展迅速;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传统产业部门逐步向现代化转化;德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每点1分,写到其中4点即可给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代加工合作协议书范文
- 闲置电视机购买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宁夏B卷)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处理废品合同范本
- 机关单位干部三年工作总结
- 吉林师范大学《隶书理论与技法I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合唱IV》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职业培训机构招生宣传方案
- 技术转让合作合同范本
- 2024桥梁工程承包合同
-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装配调试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
- 《临床决策分析》课件.ppt
- 泪道冲洗PPT学习教案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转变与创新
- 浅谈校园影视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 咖啡种植标准化规程
- 上海大众汽车商务礼仪培训PPT课件
- 理论力学习题集含答案
- 驱动压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中的研究进展(全文)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碑学”、“帖学”献疑.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