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选择性必修上册文言文关
联阅读(二)与古诗文阅读关联
【教材文言文篇目】
1《论语》十二章
2大学之道/《礼记》
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
4《老子》四章
5五石之瓠/《庄子》
6兼爱/《墨子》
【关联阅读】
一、与现代文阅读关联
二'与诗歌阅读关联
三、与文言文阅读关联
【与诗歌阅读关联】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示儿
陆游
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
食尝甘脱粟咒起不待鸣鸡。
萧索园官菜②,酸寒太学备③。
时时语儿子:未用厌金且④犁。
【注】①脱粟:粗粮,只脱去谷皮的粗米。②园官菜:典出杜甫《园官送菜》诗,杜
甫有感于园吏所送菜多杂野菜,赋诗寄怀。③备(JT):指捣碎的姜、蒜、韭菜等。
出自于韩愈《送穷文》:“太学四年,朝备暮盐。”形容生活清苦。④金且(chd):
古同“锄”,锄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示儿”即让儿子看之意,这首诗写出了对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导,舐犊情深。
B.“见贤思与齐”运用了《论语》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典故。
C.“园官菜”与“太学备”相对,代表贫困清苦的生活,彰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D.这首诗与李商隐的《锦瑟》异曲同工,都运用了很多典故,而且语言典雅清丽。
2.诗人对儿子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
杜荀鹤
风搅长空寒骨生,光于晓色报窗明。
江湖不见飞禽影,岩谷时闻折竹声。
巢穴几多相似处,路岐兼得一般平。
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写雪,主要描写了下雪之前的情景,条理清晰。
B.颔联通过飞禽无影、竹枝折断从侧面烘托了雪之大、雪之厚。
C.颈联写景由高到低,写出了雪后大地白茫茫一片的情景。
D.本诗没有一个雪字,但雪又无处不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功力。
2.诗歌尾联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思想?请结合所学的三篇课文《〈论语》十二章》《大学
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简要分析。
【与文言文阅读关联】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选自《论语》,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
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
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大师:“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瞰如,绎如也,以成。”“吾
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
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
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
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
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
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涂黑。后虽百世A可知也B以一文C一质D周监E二代F郁郁G乎H文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事斯语矣”与“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两句的“事”含
义相同。
B.“以备王道”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大学之道》)两句的“以”含义不同。
C.春秋末期,孔子首创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教授弟
子,从此,经书就成了儒学的经典。
D.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
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颜回问的怎样才能践行仁的问题,孔子明确表示,要用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并
提出了四条具体措施,对此,颜回态度也很明确,即按先生说的话去做。
B.面对王室衰微、礼乐不存的现状,孔子追溯夏、商、西周三代的礼仪制度,并依
照时间的先后,编辑从唐尧、虞舜到秦穆公这一段时间的历史事件。
C.孔子认为,乐律是可以知晓的,音乐演奏的几个步骤连成一体,就构成一支完美
的曲子,而后整理订正了音乐,使《雅》《颂》得到原来应有的曲调。
D.孔子为《易经》中的许多卦辞写了序文,研读《易经》也异常勤奋,常常翻断编
穿竹简的绳子,足见他对《易经》的喜爱以及已经全部掌握了文辞和义理。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人。
5.材料一第三段与材料二第四段都提到了孔子与《诗经》,各自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进,吾往也。”
(《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
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瞰邑,字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
五父之衢,盖其慎也。瞰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
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
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
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乾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
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狙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
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
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
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
“举直错①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
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
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错,同“措”,矫治。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
桓子怒A阳虎B因囚桓子0与盟D而释之E阳虎F由此益G轻季氏。
2.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己复礼为仁”与“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中的两个“复”
字意思相同。
B.“请事斯语矣”与“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两
个“事”意思不同。
C.《春秋》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编年史的通称,后特指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
史。孔子修订《春秋》,一字寓褒贬,后世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
秋笔法”。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羊、豕做祭
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3.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他在得知父
亲的墓址后,才将母亲灵柩与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轻视他,季桓子僭越礼法。鲁国从大夫
以下皆不守礼分,违背常道,孔子因此不愿意做官。
C.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他力排众
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料删定《春秋》。
D.孔子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认为《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
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譬如平地,虽覆一笑,进,吾往也。
(2)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5.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样的见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
在身,蓄然①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
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
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
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浮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
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
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
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
贾不为折阅②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弩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十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
成;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
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耳!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
者,其出人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修身》
文本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节选自《礼记•大学之道》)
【注】①蓄然:如同有灾害在身。“蓄”同“灾"。②折(zhG阅:低价销售,亏
损。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将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弩马A十驾B贝l]C亦D及E之F矣G故H摩步I而不休J跛鳖K千里L累土M而N不
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与“自见者不明”(《老子》)两句中的“见”含义
不同。
B.不肖,字面意思是不像,常用来表达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贤、不才。有时用于
表自谦。
C.传,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有时指书传、文字记载,不特指某书,文中即此意。
D.“道虽迩”与“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两句中的“道”含义相
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对“见善”与“见不善”所持的态度,与《论语》中的名句“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所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
B.一个人追求美好的品行,从不厌烦,既能接受别人的劝谏,又能以正确的态度去
劝诫他人,这样的人一定会一天天取得进步。
C.品德修养高的人不会太在意富贵,不会被外物主宰自己的心灵,而小人可能会受
到名利等外物的役使。
D.《礼记》在阐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
系时,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语言回环往复,富有音律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5.两则文本都讲了修身的意义,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盍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
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慷。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
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
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
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
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敬畏而
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
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
家。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辟:偏向,偏颇。
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注里
/7K7oTO
富A润屋B德C润身D心广E体胖F故G君子H必诚其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指使……和睦,《赤壁赋》中“泣孤舟之整妇”中“泣”的用法与之相同。
B.否,不,表示否定,与《师说》中“或师焉,或不焉”的“不”用法相同。
C.厌,指满足,与《论语•述而》“学而不厌”中的“厌”词义相同。
D.心不在焉,指心思不在这里,与现代汉语中“心不在焉”在感情色彩上是不同的。
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节提出了“八条目”之说,它们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其中“格物”是核
心。
B.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注重修身,否则,就不可能有好的治理。
C.要做到“诚意”需要不自欺欺人,要做到“正心”需要摧弃不良情绪和外界干扰。
D.选文中使用了顶针、排比等修辞,使得道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增强了说服力。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什么意思?请简述材料二引用此谚语的用意。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
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务无外交。事无终始,
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②。
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
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谱慝之言,无人之耳;批杆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
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
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③。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
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
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先颠而犹弗舍者,其唯
圣人乎!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
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未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源浊者流
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反之身者也。
(节选自《墨子•修身》)
材料二: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节选自《礼记•大学》)
【注】①〔丰末〕枝叶繁茂。②〔举物而暗,无务博闻〕连一件事物都不能弄明白,
就不要追求博闻广见了。③〔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每天勤勉做事,志向
日益坚定,事业日益兴盛。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
号涂黑。
畅之A四B支C接之D肌肤E华发F麋颠G而H犹弗I舍者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察迩来远”与《论语》十二章中的“迩之事父”中的“迩”意思不同。
B.“其唯圣人乎”与《师说》“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都表示反问语气。
C.“不足与游”与《鸿门宴》“秦时与臣游”中的“游”意思相同。
D.齐其家,指的是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这是治国的前提。
3.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墨子先指出“战、丧、士”的根本是“勇、哀、行”;接着以此得出推论,
对人们作出告诫:根本的事做不好,就不要好高鹫远。
B.第二段墨子认为君子可以使身边的人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既不听他人的毁
谤之言,也不存伤害他人的想法。
C.第三段墨子认为君子之道即廉洁、仁义、关爱、哀伤,这是不能伪装的,必须自
身具备,才能做到内心慈爱、行为谦恭、言辞温和。
D.第四段墨子先从正反两面论证不修身的后果一一“不达、不果、必几、必惰”等,
最后总结:功成名就不会凭空实现,要能反省修身。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
(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修身,它们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
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
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
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
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
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
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大雨,谷水溢,冲洛城门,入洛阳宫,平地五尺,毁宫寺十九,所漂七
百余家。太宗谓侍臣曰:“朕之不德,皇天降灾。将由视听弗明,刑罚失度,遂使阴
阳舛谬,雨水乖常。朕又何情独甘滋味?可令尚食断肉料,进蔬食。文武百官各上封
事,极言得失。”
中书侍郎岑文本上封事曰:臣闻开拨乱之业,其功既难;守已成之基,其道不易。故
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是以古人譬之种树,年祀绵远,
则枝叶扶疏;若种之日浅,根本未固,虽壅之以黑坟,暖之以春日,一人摇之,必致
枯槁。今之百姓,颇类于此。常加含养,则日就滋息;暂有征役,则随日凋耗;凋耗
既甚,则人不聊生;人不聊生,则怨气充塞;怨气充塞,则离叛之心生矣。孔安国曰:
“人以君为命,故可爱。君失道,人叛之,故可畏。”仲尼曰:“君犹舟也,人犹水
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伏惟陛下览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机,上以社稷为重,下以亿兆在念。明选举,慎赏罚,
进贤才,退不肖。闻过即改,从谏如流。为善在于不疑,出令期于必信。颐神养性,
省游畋之娱;云奢从俭,减工役之费。务静方内,而不求辟土;载弓矢,而不忘武备。
凡此数者,虽为国之恒道,陛下之所常行。雨水之患阴阳恒理岂可谓天谴而系圣心
哉太宗深纳其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灾祥》,有删改)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注7K里7oTO
雨水之患A阴阳B恒理C岂可谓天谴D而系E圣心哉F太宗G深纳其言。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不忍人”即怜爱别人之意,孟子以此体现其力主仁政思
相心、O
B.封事,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缄,故有此
称。
C.扶疏,枝叶稀疏之意。此句意为古人用种树比喻治理国家,种之日浅,则枝叶稀
疏。
D.社稷,国家的代称,本指土神和谷神。“一片神鸦社鼓”中的“社”即祭祀土神
的活动。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提出“不忍人之心”的政治主张,唐太宗面对水患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正体
现了孟子这一主张。
B.孟子强于论辩,善于说理,通过生活常理说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又利用排比、
对仗等句式增强语势。
C.材料二中岑文本阐述的开创容易与守成不易的观点与魏征提出的“取之易而守之
难”的观点是一致的。
D.岑文本的封事极具文学美感,其中使用了对仗,句式较整齐;类比推理,层层递
进,具有较强说服力。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2)故居安思危,所以定其业也;有始有卒,所以崇其基也。
5.孟子提出的“不忍人之心”,在唐太宗的施政措施中具体表现为怎样的做法?请简
要概括。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
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
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
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
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
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
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
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
其使之生,则善也。
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
见信,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
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
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
文本二: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
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
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
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
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
1.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
注里
/7jx7oTo
情近而畅乎A远B察一物C而贯乎D多E治一物F而万物不能乱者G以身本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麻,丝指蚕丝,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
B,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
C.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
D.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
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
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
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
C.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
忠诚而有信义,都是在上位者应该做到的,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
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恻隐
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
(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5.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
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
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
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材料二: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月去
箧》,以诋祺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
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
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
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材料三: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鲍鱼焉。周问之日:
'酎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周日:'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鲍鱼忿然作色曰:'吾
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O
我无所A处B吾C得斗升之水然D活耳E君乃言F此G曾不如H早索我I于枯鱼之
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指安然、安定,与《大学之道》“静而后能安”中的“安”词义相同。
B.墨,即墨家,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为墨翟,主张“兼爱、非攻”。
C.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
D.活,指使……存活,"故亏父而自利”的“亏”表示使……受损失,两者用法相
同。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
老子的学说思想。
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牺牛为喻,表明自己不
再做官的决心。
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
没有实事。
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鲫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
待援助的庄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2)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5.庄子阐明道理的方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
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
里,此兵之弱也。庄踊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
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