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_第1页
机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_第2页
机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_第3页
机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_第4页
机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TOC\o"1-2"\h\u7023第1章总论 4323851.1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概述 4308381.2建设背景与意义 4281011.3建设目标与原则 515936第2章政务服务平台需求分析 5281062.1用户需求分析 596432.1.1公众用户需求 5282232.1.2部门需求 5145372.2功能需求分析 6198492.2.1政务服务功能 6201312.2.2管理功能 6307092.3业务流程优化 6302252.3.1简化办事流程 6198932.3.2优化审批流程 6205592.3.3创新服务模式 6280662.3.4强化业务协同 68501第3章政务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6130703.1设计思路与框架 6190053.1.1服务对象与需求分析 7264173.1.2设计原则 7201623.1.3总体架构 7273823.2技术路线选择 7130783.2.1前端技术 710713.2.2后端技术 8218583.2.3数据库技术 844823.2.4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 857403.2.5信息安全技术 8170253.3建设内容与布局 865873.3.1基础设施建设 876333.3.2数据资源建设 8244983.3.3应用系统建设 811602第4章政务数据资源整合 9208844.1数据资源规划 9103964.1.1数据资源分类 9221564.1.2数据资源目录 9308004.1.3数据资源管理策略 95694.2数据采集与处理 92714.2.1数据采集 9123624.2.2数据处理 9233204.2.3数据质量控制 9159054.3数据共享与交换 99834.3.1数据共享机制 9232144.3.2数据交换平台 10166224.3.3数据开放与利用 10260634.3.4数据安全保护 1026749第5章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10255905.1总体架构设计 1083705.1.1用户层: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不同权限和功能的服务,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 10286625.1.2应用层:整合政务服务平台各项业务应用,实现政务服务的一体化管理。 10309625.1.3数据层:构建政务数据资源库,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和分析。 1092385.1.4基础设施层:提供政务服务平台所需的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和安全保障。 1043675.1.5技术支撑层: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开发、测试、运维等。 10319685.2技术架构设计 10264755.2.1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构建用户界面,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的友好交互。 1028865.2.2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结合Spring、Django等主流开发框架,实现业务逻辑处理。 10278945.2.3数据库技术:采用Oracle、MySQL等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政务数据资源。 11146085.2.4中间件技术:采用消息队列、缓存、负载均衡等中间件技术,提高系统功能和可靠性。 11139345.2.5安全技术: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 11147805.3应用架构设计 1172435.3.1政务公开模块:提供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公告通知等功能,增强与公众的互动。 11212875.3.2政务服务模块: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在线办事等功能,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11264135.3.3互动交流模块:搭建与公众、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包括咨询、投诉、建议等功能。 11175955.3.4数据分析模块:对政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11217265.3.5综合管理模块:实现对政务服务平台的统一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 112308第6章政务服务功能模块设计 11251086.1基础业务模块设计 11196606.1.1用户管理模块 11265246.1.2政务信息公开模块 1141436.1.3在线办事模块 11198706.1.4互动交流模块 12187646.2个性化服务模块设计 12281676.2.1个性化推荐模块 12239286.2.2智能问答模块 12182846.2.3个性化办事指南模块 12115586.3智能辅助决策模块设计 12276196.3.1数据分析模块 1240596.3.2预警预测模块 12132086.3.3智能辅助决策模块 12186586.3.4评估评价模块 1214642第7章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体系 126797.1安全需求分析 1257037.1.1数据安全需求 1235517.1.2系统安全需求 13185317.1.3网络安全需求 13191687.2安全体系设计 13111337.2.1数据安全设计 1358527.2.2系统安全设计 1373677.2.3网络安全设计 1491857.3安全保障措施 14125987.3.1安全管理措施 1465897.3.2技术保障措施 1413487.3.3物理安全保障措施 143909第8章政务服务平台运维管理 1460668.1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1498688.1.1组织架构 14284938.1.2人员配置 14112728.1.3技术支持 1430888.2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 15224638.2.1运维管理制度 15261298.2.2运维流程 1522828.3运维保障与优化 1543828.3.1运维保障 15224578.3.2运维优化 1545958.3.3持续改进 1530228第9章政务服务平台项目实施 1567689.1项目组织与管理 15244679.1.1组织架构 15195159.1.2人员配置与职责分工 1666549.1.3管理体系 16239839.2项目实施计划与进度控制 1648919.2.1实施计划 1669239.2.2关键节点 16198569.2.3进度监控与调整 16200209.3项目验收与评价 16240939.3.1验收标准 16106449.3.2验收流程 169049.3.3项目评价 1630421第10章政务服务平台推广与应用 171405010.1推广策略与措施 17423310.1.1制定全面的推广计划 171615510.1.2构建多元化推广渠道 17972710.1.3加强与公众互动交流 172712710.1.4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1772410.1.5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72403110.2应用成效评估与优化 17819810.2.1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172129510.2.2开展定期评估 171293710.2.3分析评估结果 171456810.2.4优化平台功能与服务 171938410.3持续发展与创新展望 181021910.3.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853610.3.2加强数据资源共享 182488110.3.3推动线上线下融合 18338410.3.4创新技术应用 181397710.3.5强化安全与隐私保护 18第1章总论1.1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概述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新时代职能转变的重要载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透明和智能化。该平台以数据资源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旨在提高治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1.2建设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正处于职能转变和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是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推进“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1)落实国家政策要求。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政策文件,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2)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智慧政务服务平台能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提升治理能力。智慧政务服务平台通过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流程优化等手段,推动职能向服务型转变,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1.3建设目标与原则(1)建设目标①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网尽网”,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②推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政务服务数据互联互通。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简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群众满意度。④强化安全保障,保证政务服务平台安全稳定运行。(2)建设原则①统一规划。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保证平台建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②整合共享。充分利用现有政务资源,推进政务服务数据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③用户导向。以人民群众需求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提升用户体验,保证平台实用、好用。④安全可靠。强化平台安全管理,保证政务数据安全,防范信息安全风险。⑤持续创新。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摸索创新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持续优化和升级。第2章政务服务平台需求分析2.1用户需求分析2.1.1公众用户需求公众用户主要关注政务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和透明度。具体需求如下:(1)一站式服务: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提供便捷的在线办事渠道;(2)个性化服务: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政务服务推荐;(3)信息透明:公开政务服务流程、时限、所需材料等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4)互动交流:建立用户与部门之间的互动渠道,及时解答用户疑问。2.1.2部门需求部门关注政务服务平台对内管理和对外服务的效率。具体需求如下:(1)业务协同:实现各部门间业务数据的共享与协同,提高工作效率;(2)流程优化:简化政务服务流程,降低行政成本;(3)数据统计与分析:收集政务服务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4)信息安全: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2.2功能需求分析2.2.1政务服务功能(1)办事指南: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时限、材料等信息;(2)在线申报: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申报、材料提交等功能;(3)进度查询:用户可实时查询事项办理进度;(4)预约服务:提供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预约功能;(5)评价反馈:用户可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价和反馈。2.2.2管理功能(1)事项管理:实现对政务服务事项的增删改查等操作;(2)流程管理:配置和优化政务服务流程;(3)数据统计:收集和汇总政务服务数据,统计报表;(4)权限管理:实现对用户、角色和权限的统一管理;(5)安全保障: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安全和信息安全。2.3业务流程优化2.3.1简化办事流程通过对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和整合,简化办理流程,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2.3.2优化审批流程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减少纸质材料流转。2.3.3创新服务模式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政务服务个性化推荐和智能问答,提升用户体验。2.3.4强化业务协同推动各部门间业务数据的共享与协同,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跨部门办理,提高工作效率。第3章政务服务平台总体设计3.1设计思路与框架政务服务平台的设计遵循“以人为本、服务导向、数据驱动、创新引领”的思路,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为目标。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政务服务平台的设计框架:3.1.1服务对象与需求分析(1)服务对象:政务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包括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广大人民群众。(2)需求分析: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政务服务的痛点、难点,为平台设计提供依据。3.1.2设计原则(1)标准化: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和标准,保证平台建设的合规性。(2)模块化: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平台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3)智能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升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4)安全性: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3.1.3总体架构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分为四个层次: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和服务展现层。(1)基础设施层:提供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设备、网络环境和云计算资源等。(2)数据资源层:整合各类政务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库,为平台提供数据支持。(3)应用支撑层:提供政务服务应用所需的技术支撑,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身份认证等。(4)服务展现层: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政务服务。3.2技术路线选择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采用以下技术路线:3.2.1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实现平台界面设计、交互功能和跨平台兼容性。3.2.2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结合SpringBoot、Django等主流框架,构建稳定、高效的后端服务。3.2.3数据库技术选用MySQL、Oracle等关系型数据库,结合MongoDB、Redis等NoSQL数据库,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存储需求。3.2.4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运用Hadoop、Spark等大数据技术,实现政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结合TensorFlow、PyTorch等人工智能框架,开展政务服务智能化应用。3.2.5信息安全技术采用SSL/TLS、RSA等加密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提高平台的安全性。3.3建设内容与布局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3.3.1基础设施建设(1)云平台:搭建政务云平台,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设施资源。(2)网络环境:优化政务外网和互联网接入,保障平台高速、稳定运行。(3)安全设施:部署安全设备,构建安全防护体系。3.3.2数据资源建设(1)数据采集:梳理政务数据资源,开展数据采集和整合。(2)数据治理:构建数据治理体系,提高数据质量。(3)数据共享与开放:实现政务数据共享,推动数据开放,促进数据应用。3.3.3应用系统建设(1)政务服务系统:构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全程网办。(2)智能辅助决策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部门提供决策支持。(3)公众参与系统: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提升与民众的互动交流。(4)运维管理系统:建立运维管理体系,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高效运行。通过以上建设内容与布局,政务服务平台将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助力智慧政务发展。第4章政务数据资源整合4.1数据资源规划4.1.1数据资源分类政务数据资源按照来源、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公共服务数据、社会管理数据、经济运行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各类数据资源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明确数据共享开放的范围和程度。4.1.2数据资源目录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梳理各部门数据资源,明确数据来源、数据格式、数据更新频率、数据用途等信息,为数据资源整合提供依据。4.1.3数据资源管理策略制定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安全保护、数据共享与开放政策等,保证数据资源整合工作的有序推进。4.2数据采集与处理4.2.1数据采集开展政务数据采集工作,保证数据来源合法、数据质量可靠。数据采集方式包括:系统对接、数据报送、网络爬虫等。4.2.2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存储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满足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需求。4.2.3数据质量控制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对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等环节进行监控,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4.3数据共享与交换4.3.1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机制,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责任和义务,促进政务数据在部门间的流通和利用。4.3.2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政务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政务数据共享效率。4.3.3数据开放与利用制定政务数据开放政策,推动政务数据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各界对政务数据的创新应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4.3.4数据安全保护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保证数据在共享、交换和开放过程中的安全可控。采取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安全。第5章政务服务平台架构设计5.1总体架构设计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架构设计遵循“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原则,旨在构建一个具有高度集成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智慧政务服务体系。总体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5.1.1用户层: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不同权限和功能的服务,满足各类用户的需求。5.1.2应用层:整合政务服务平台各项业务应用,实现政务服务的一体化管理。5.1.3数据层:构建政务数据资源库,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和分析。5.1.4基础设施层:提供政务服务平台所需的硬件设施、网络环境和安全保障。5.1.5技术支撑层: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包括开发、测试、运维等。5.2技术架构设计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架构设计充分考虑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手段,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5.2.1前端技术: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构建用户界面,实现政务服务平台的友好交互。5.2.2后端技术: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结合Spring、Django等主流开发框架,实现业务逻辑处理。5.2.3数据库技术:采用Oracle、MySQL等关系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政务数据资源。5.2.4中间件技术:采用消息队列、缓存、负载均衡等中间件技术,提高系统功能和可靠性。5.2.5安全技术: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5.3应用架构设计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架构设计从业务需求出发,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5.3.1政务公开模块:提供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公告通知等功能,增强与公众的互动。5.3.2政务服务模块: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在线办事等功能,提高政务服务效率。5.3.3互动交流模块:搭建与公众、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包括咨询、投诉、建议等功能。5.3.4数据分析模块:对政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5.3.5综合管理模块:实现对政务服务平台的统一管理,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第6章政务服务功能模块设计6.1基础业务模块设计6.1.1用户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负责实现对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的信息管理,包括用户注册、信息审核、信息修改、用户权限设置等功能。6.1.2政务信息公开模块政务信息公开模块主要包括政策法规、通知公告、办事指南等政务信息的发布与管理,便于公众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及办事流程。6.1.3在线办事模块在线办事模块提供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功能,包括事项申报、材料提交、进度查询、办理结果反馈等,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6.1.4互动交流模块互动交流模块包括咨询问答、投诉建议、在线调查等功能,便于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沟通,及时解答公众疑问,收集民意。6.2个性化服务模块设计6.2.1个性化推荐模块个性化推荐模块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兴趣爱好等数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政务信息服务,提高用户体验。6.2.2智能问答模块智能问答模块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智能解答,提高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6.2.3个性化办事指南模块个性化办事指南模块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办事流程和所需材料,简化办事程序。6.3智能辅助决策模块设计6.3.1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对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部门提供决策支持。6.3.2预警预测模块预警预测模块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趋势、热点问题等进行预测,为部门提前应对和规划提供依据。6.3.3智能辅助决策模块智能辅助决策模块结合政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部门提供政策制定、政务服务优化等方面的辅助决策建议。6.3.4评估评价模块评估评价模块对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效果、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为部门改进工作提供参考。第7章政务服务平台安全体系7.1安全需求分析7.1.1数据安全需求(1)数据保密性:保证政务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篡改等。(2)数据完整性:保证政务数据在传输、处理过程中的完整性,防止数据被篡改或损坏。(3)数据可用性:保证政务数据在需要时能够正常访问和使用,避免因故障、攻击等原因导致数据不可用。7.1.2系统安全需求(1)系统可靠性:保障政务服务平台系统稳定运行,降低系统故障风险。(2)系统可恢复性:在遭受攻击或故障时,系统能够快速恢复,保证政务服务的正常运行。(3)系统抗攻击性:具备较强的抵抗外部攻击的能力,降低系统被攻击的风险。7.1.3网络安全需求(1)边界安全:加强政务服务平台网络边界防护,防止外部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2)内部安全:强化内部网络安全管理,防止内部数据泄露和横向攻击。(3)安全审计:对网络访问行为进行审计,发觉并处理安全事件。7.2安全体系设计7.2.1数据安全设计(1)数据加密:采用国家认可的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证数据的保密性。(2)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在遭受损坏或丢失时能够快速恢复。7.2.2系统安全设计(1)权限控制:实施严格的权限管理,保证用户仅能访问授权范围内的资源。(2)安全认证:采用双因素认证等安全认证方式,提高系统安全性。(3)安全隔离:通过物理隔离、逻辑隔离等方式,实现不同安全等级数据的隔离。7.2.3网络安全设计(1)防火墙:部署防火墙,对进出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进行过滤,防止恶意攻击。(2)入侵检测系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发觉并报警异常行为。(3)安全防护策略:制定并实施网络安全防护策略,提高网络整体安全性。7.3安全保障措施7.3.1安全管理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2)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3)开展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7.3.2技术保障措施(1)采用国家认可的安全设备和技术,提高系统安全防护能力。(2)定期更新安全补丁,修复系统漏洞。(3)建立应急预案,保证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7.3.3物理安全保障措施(1)设立专门的运维中心,实行严格的出入管理制度。(2)对关键设备进行冗余部署,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3)建立灾备中心,提高系统抗灾能力。第8章政务服务平台运维管理8.1运维管理体系构建政务服务平台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其稳定、高效的运维管理。本节主要从组织架构、人员配置、技术支持等方面构建运维管理体系。8.1.1组织架构建立健全的运维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高效的运维管理机制。设立运维管理部门,负责政务服务平台日常运维、监控、故障处理等工作。8.1.2人员配置合理配置运维人员,保证具备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加强运维人员培训,提高运维团队整体水平,为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优质的人才保障。8.1.3技术支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运维管理效率。建立运维管理平台,实现自动化监控、故障预警、功能分析等功能,降低人工干预程度。8.2运维管理制度与流程为保证政务服务平台稳定运行,制定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运维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8.2.1运维管理制度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包括运维工作规程、应急预案、安全管理、设备管理等,保证政务服务平台运维工作有序进行。8.2.2运维流程建立运维流程,包括故障处理、变更管理、版本发布等环节,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操作规程,保证政务服务平台运维工作的高效、规范。8.3运维保障与优化为提高政务服务平台运维质量,持续开展运维保障与优化工作,提升平台稳定性和用户体验。8.3.1运维保障加强运维监控,保证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状态实时掌握。对关键业务进行功能优化,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定期开展安全检查,防范安全风险。8.3.2运维优化根据平台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运维流程和策略。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运维效率。收集用户反馈,持续改进政务服务平台,提升用户体验。8.3.3持续改进建立运维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运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平台运维管理水平。第9章政务服务平台项目实施9.1项目组织与管理本节主要阐述政务服务平台项目的组织架构、人员配置、职责分工以及管理体系的构建。9.1.1组织架构根据项目特点和需求,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管理办公室、技术组、业务组、质量保障组、采购与招投标组等。9.1.2人员配置与职责分工合理配置项目人员,明确各成员职责。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整体协调与推进;技术组负责平台设计与开发;业务组负责需求分析与业务流程优化;质量保障组负责项目质量监督与验收;采购与招投标组负责项目所需资源的采购与招投标工作。9.1.3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变更管理、风险管理、沟通管理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