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分析方案TOC\o"1-2"\h\u10850第1章机构信息化建设概述 4324911.1信息化建设背景与意义 485151.1.1背景分析 481461.1.2意义 4253561.2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4198641.2.1国内现状 5241831.2.2国外现状 5129931.3机构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要求 5306901.3.1建设目标 577951.3.2建设要求 521777第2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6198952.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6317342.1.1基础网络架构 680862.1.2无线网络覆盖 612312.2数据中心建设 649382.2.1数据中心规划 6251112.2.2数据中心硬件设施 6104662.2.3数据中心软件平台 754072.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7163832.3.1安全策略制定 772392.3.2安全防护措施 7116802.3.3安全管理制度 74148第3章政务数据资源规划与整合 7187023.1政务数据资源现状分析 7203363.1.1数据类型与分布特征 7290323.1.2数据应用现状 8215933.2政务数据资源规划 8226303.2.1数据资源分类与编码 8284983.2.2数据标准与规范 810903.2.3数据采集与更新策略 8121653.3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 8189293.3.1数据整合机制 8222083.3.2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8189563.3.3数据安全保障 8228323.3.4数据应用与推广 93609第4章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施 9123004.1电子政务系统架构设计 943804.1.1系统总体架构 9159744.1.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955154.1.3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 9168324.2电子政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9317824.2.1云计算技术 9215304.2.2大数据技术 9108114.2.3信息安全技术 9295824.2.4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技术 9172474.3电子政务系统实施与推广 10255324.3.1系统实施策略 10229524.3.2系统推广与应用 1080744.3.3人员培训与运维保障 1043224.3.4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 101550第5章大数据平台建设 10216015.1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 109195.1.1总体架构 10318275.1.2技术架构 10164355.1.3数据架构 10263125.1.4安全架构 11263995.2大数据采集与存储 11270755.2.1数据采集 11304725.2.2数据存储 11284385.3大数据处理与分析 11186965.3.1数据处理 11204365.3.2数据分析 11114485.3.3数据可视化 1129855第6章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在中的应用 11107236.1数据挖掘与知识发觉 11105266.1.1数据预处理 12154996.1.2关联规则分析 12174966.1.3聚类分析 12180226.2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1253296.2.1分类与预测 1223036.2.2深度学习 12139746.2.3自然语言处理 12220446.3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 12272916.3.1数据可视化 13205066.3.2决策支持系统 135366.3.3大数据平台 138795第7章数据开放与共享 13178687.1数据开放政策与法规 1366547.1.1政策背景 13164567.1.2法规体系 1324237.1.3政策措施 13193847.2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13301427.2.1平台架构设计 1317267.2.2数据资源整合 14169497.2.3数据共享机制 14126367.2.4数据安全保障 14308327.3数据开放与共享的推广与应用 14148547.3.1数据开放与应用案例 14295707.3.2创新应用与孵化 14174777.3.3公众参与与互动 14129327.3.4数据开放的宣传与培训 1432163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与评估 14297978.1项目管理体系构建 14314068.1.1项目立项与规划 1439248.1.2项目组织与协调 15259398.1.3项目管理制度 15184838.1.4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15202018.1.5项目风险管理 15212438.2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 15193498.2.1项目进度管理 15110108.2.2项目质量管理 15271368.2.3项目成本控制 15108598.2.4项目沟通与协作 15290338.3项目评估与优化 15169918.3.1项目评估体系 16249878.3.2项目评估方法 164428.3.3项目优化措施 16192878.3.4项目持续改进 1617988第9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 1633649.1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 1653099.1.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1681149.1.2构建多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 16138929.1.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融合 16138669.1.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6281209.2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 16230709.2.1完善培训基础设施 16284259.2.2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渠道 17102439.2.3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17181969.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7144169.3人才队伍绩效评估与激励 17133129.3.1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17252709.3.2多元化评估方式 173709.3.3建立激励机制 17133339.3.4营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 17339第10章信息化建设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2997610.1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信息化中的应用 17985610.1.1云计算技术 172011810.1.2大数据技术 171487210.1.3人工智能技术 181694810.1.4物联网技术 181028110.2智慧建设与发展 18841010.2.1加强顶层设计 18173610.2.2优化政务流程 181380810.2.3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 182120110.2.4推动公共服务创新 182190010.3信息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展望 183070610.3.1挑战 181150210.3.2机遇 18第1章机构信息化建设概述1.1信息化建设背景与意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各国提升治理能力、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机构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1.1.1背景分析(1)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全球范围内,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2)国家战略的需求。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将其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机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满足公众需求。1.1.2意义(1)提高治理能力。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机构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治理能力。(2)优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机构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公众办事。(3)促进经济发展。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推动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1.2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1.2.1国内现状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数据中心、政务外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2)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实现了部门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3)政务服务效能不断提升。通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了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好。1.2.2国外现状国外信息化建设具有以下特点:(1)顶层设计明确。各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规划,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2)基础设施建设先进。国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量资源,保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和稳定性。(3)数据开放与共享程度高。国外积极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促进社会创新。1.3机构信息化建设目标与要求1.3.1建设目标(1)提高治理能力。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决策科学性、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2)优化公共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提高公众满意度。(3)促进职能转变。推动职能向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转变,提高效能。1.3.2建设要求(1)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分工和实施步骤,保证有序推进。(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中心、政务外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先进性和稳定性。(3)推动数据共享与开放。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提高数据利用效率。(4)强化安全保障。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证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安全稳定运行。(5)提升人才队伍素质。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第2章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1.1基础网络架构机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稳定、高效的网络基础设施。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着重构建高速、安全、可靠的基础网络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高带宽、高可靠性的光纤网络,保证机构内部及与外部网络的互联互通。(2)采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技术,提高网络功能和稳定性。(3)构建虚拟专用网络(VPN),实现远程访问和数据传输的安全与便捷。2.1.2无线网络覆盖为满足机构内部移动办公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应实施无线网络覆盖工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在机构内部署无线接入点(AP),实现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2)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技术,保证无线网络的高速、稳定和安全。(3)制定无线网络使用策略,保障网络资源合理分配,提高网络使用效率。2.2数据中心建设2.2.1数据中心规划数据中心是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规划:(1)合理布局,保证数据中心的空间、电力、散热等资源充足。(2)采用模块化设计,提高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3)重视绿色环保,降低能耗和碳排放。2.2.2数据中心硬件设施(1)部署高功能、高可靠性的服务器,满足机构业务需求。(2)配置大容量、高功能的存储设备,保证数据存储安全。(3)选用高效、稳定的网络设备,实现数据中心内部及与外部网络的互联互通。2.2.3数据中心软件平台(1)采用成熟、先进的云计算技术,构建机构私有云平台。(2)部署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平台,提高机构数据利用效率。(3)搭建统一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数据中心硬件、软件资源的统一监控和管理。2.3信息安全体系建设2.3.1安全策略制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机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包括:(1)物理安全策略:加强数据中心、网络设备等物理设施的安全防护。(2)网络安全策略:实施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措施。(3)主机安全策略:对服务器、终端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和防护。2.3.2安全防护措施(1)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防范网络攻击和病毒入侵。(2)实施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技术,保障数据传输和存储安全。(3)建立安全运维体系,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复。2.3.3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2)建立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机构应对安全风险的能力。(3)加强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设,为机构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第3章政务数据资源规划与整合3.1政务数据资源现状分析3.1.1数据类型与分布特征我国政务数据资源类型丰富,涵盖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宏观经济等多个领域。在数据分布上,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数据资源分布不均,各部门数据量、数据质量及数据更新频率存在较大差异;二是数据格式、标准和接口不一致,导致数据难以互联互通;三是大量数据尚未实现电子化,影响了数据利用效率。3.1.2数据应用现状政务数据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务公开,提高透明度;二是政务服务,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三是数据决策支持,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但是政务数据应用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导致数据应用范围受限;二是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不足,制约了数据价值的发挥。3.2政务数据资源规划3.2.1数据资源分类与编码政务数据资源规划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分类与编码。按照数据类型、来源、更新频率等属性,将政务数据分为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公共服务数据等类别,并为各类数据制定统一的数据编码规则。3.2.2数据标准与规范制定政务数据标准与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数据质量、数据接口、数据安全等方面,保证政务数据的一致性、可靠性和互操作性。3.2.3数据采集与更新策略明确政务数据采集与更新的责任主体、采集方式、更新频率等,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3.3政务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3.3.1数据整合机制建立政务数据整合机制,通过数据交换、数据对接、数据共享等方式,实现政务数据资源的一体化管理。3.3.2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搭建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为各级部门提供数据查询、数据、数据接口等服务,促进政务数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3.3.3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障,制定数据安全政策和措施,保证数据在传输、存储、使用等环节的安全。3.3.4数据应用与推广推动政务数据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宏观经济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加强政务数据应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务数据的认知度和利用率。第4章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与实施4.1电子政务系统架构设计4.1.1系统总体架构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应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标准,结合机构业务需求,构建一个稳定、可靠、高效、安全的系统。总体架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展现层。4.1.2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根据机构业务需求,将电子政务系统划分为以下功能模块:信息发布与宣传、政务服务、互动交流、数据统计与分析、系统管理等。各功能模块应具备清晰的功能定位,以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4.1.3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为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降低系统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可扩展性,电子政务系统需进行系统集成与接口设计。主要包括:数据接口、服务接口、应用接口等。4.2电子政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4.2.1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电子政务系统的基础设施层,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动态分配和弹性扩展,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4.2.2大数据技术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机构内外部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政策制定、决策支持和公共服务提供数据支撑。4.2.3信息安全技术为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信息安全技术进行系统安全防护,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4.2.4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技术利用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技术,对机构业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觉潜在规律,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3电子政务系统实施与推广4.3.1系统实施策略根据机构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电子政务系统实施策略,包括项目规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阶段。4.3.2系统推广与应用在系统实施的基础上,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4.3.3人员培训与运维保障组织专业培训,提高机构人员的信息化素质,保证电子政务系统的正常运行。4.3.4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系统相关制度,提供政策支持,推动电子政务系统持续发展。第5章大数据平台建设5.1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是保障信息化建设高效、稳定运行的关键。本节将从总体架构、技术架构、数据架构和安全架构四个方面展开论述。5.1.1总体架构大数据平台总体架构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总体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用户展现层。5.1.2技术架构技术架构采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弹性、可扩展、高可用的大数据平台。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组件。5.1.3数据架构数据架构主要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数据安全等方面。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各部门间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5.1.4安全架构安全架构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保障大数据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5.2大数据采集与存储大数据采集与存储是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基础,涉及多种数据源、多种数据格式和数据类型的处理。5.2.1数据采集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政务数据、互联网数据、物联网数据等。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实现各类数据的自动采集、清洗、转换和加载。5.2.2数据存储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技术,满足大数据的海量存储需求。同时根据不同数据类型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文件存储等。5.3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大数据平台的核心功能,旨在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5.3.1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整合、数据挖掘等环节。采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如批处理、流处理等,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离线处理。5.3.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统计分析、关联分析、预测分析等。通过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政策制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持。5.3.3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仪表盘等形式展示,便于工作人员直观了解数据,提高决策效率。同时提供定制化的可视化报告,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展示需求。第6章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在中的应用6.1数据挖掘与知识发觉机构在日常运作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知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觉技术为机构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以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6.1.1数据预处理在机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等步骤,保证数据质量。6.1.2关联规则分析通过关联规则分析,机构可以发觉不同数据之间的联系,为政策制定提供有力依据。例如,在公共安全领域,通过分析犯罪数据与地理信息的关联,有助于确定重点防控区域。6.1.3聚类分析聚类分析可以帮助机构对海量数据进行分类,发觉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例如,在人口管理中,通过对居民信息进行聚类分析,有助于了解不同群体的特点,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6.2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在机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机构可以实现智能化的数据分析与预测。6.2.1分类与预测机构可以利用机器学习中的分类与预测方法,对未来的趋势和事件进行预测。例如,在宏观经济预测、税收征管等方面,分类与预测技术可以提供重要参考。6.2.2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机构可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实现对大量非结构化数据的智能处理,提高工作效率。6.2.3自然语言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机构高效处理海量文本数据,如政策文件、公众意见等。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构可以快速了解民众需求,提高政策制定与服务的针对性。6.3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技术将复杂的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决策者,有助于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6.3.1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技术可以将机构的数据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使决策者能够快速掌握数据信息。例如,在公共资源配置、城市规划等方面,数据可视化可以提供直观的决策依据。6.3.2决策支持系统机构可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将数据分析结果与业务流程相结合,为决策者提供实时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建议。6.3.3大数据平台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对机构各类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和分析,为决策提供全面、高效的数据支持。通过以上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在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机构的信息化水平,为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第7章数据开放与共享7.1数据开放政策与法规数据开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对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阐述数据开放的政策与法规建设。7.1.1政策背景分析我国数据开放的政策背景,阐述国家层面对数据开放的重视程度及政策导向。7.1.2法规体系梳理数据开放的法规体系,包括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数据开放提供法治保障。7.1.3政策措施介绍数据开放的政策措施,如加强数据资源整合、优化数据开放流程、保障数据安全等。7.2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共享平台是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的重要载体。本节主要探讨数据共享平台的建设。7.2.1平台架构设计根据数据共享的需求,设计平台的技术架构,保证平台的高效运行。7.2.2数据资源整合分析各部门数据资源的现状,提出数据资源整合的策略与措施。7.2.3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流程等,促进数据高效流通。7.2.4数据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安全保障,制定相关措施,保证数据安全。7.3数据开放与共享的推广与应用数据开放与共享的推广与应用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关键。本节主要讨论数据开放与共享的推广与应用。7.3.1数据开放与应用案例分析国内外数据开放与应用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为我国数据开放与共享提供借鉴。7.3.2创新应用与孵化鼓励数据开放与共享的创新应用,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7.3.3公众参与与互动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提高数据开放与共享的公众参与度,提升治理效能。7.3.4数据开放的宣传与培训加强数据开放的宣传与培训,提高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数据开放的认识和利用能力。通过以上内容,本章对数据开放与共享进行了全面阐述,旨在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与评估8.1项目管理体系构建为了保证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需构建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1.1项目立项与规划项目立项应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明确项目目标、范围、预算、时间表等要素。在项目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资源保障、风险管理等因素。8.1.2项目组织与协调建立项目组织架构,明确项目各参与方的职责与权益。加强项目协调,保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8.1.3项目管理制度制定项目管理制度,包括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变更管理、验收管理等环节的规定。保证项目按照制度要求有序推进。8.1.4项目人力资源配置合理配置项目人力资源,保证项目团队具备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加强项目团队的培训与激励,提高项目实施能力。8.1.5项目风险管理识别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对项目风险进行动态监控,保证项目安全可控。8.2项目进度与质量控制8.2.1项目进度管理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采用项目管理工具,对项目进度进行实时监控,保证项目按计划推进。8.2.2项目质量管理建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对项目质量进行全程监控。通过质量评审、审计等手段,保证项目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8.2.3项目成本控制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保证项目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对项目成本进行动态管理,分析成本构成,优化项目预算。8.2.4项目沟通与协作加强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保证项目信息畅通。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8.3项目评估与优化8.3.1项目评估体系构建项目评估体系,包括项目实施效果、项目目标达成情况、项目成本效益等方面的评估指标。8.3.2项目评估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和专家评审,形成项目评估报告。8.3.3项目优化措施根据项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包括调整项目策略、优化项目流程、加强项目管理等。8.3.4项目持续改进建立项目持续改进机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提高项目实施效果。第9章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9.1信息化人才培养策略9.1.1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根据信息化发展的需求,明确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目标,保证人才队伍具备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高效的数据分析能力及良好的服务意识。9.1.2构建多层次、分阶段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的层次化、阶段化。9.1.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的融合推动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与相关学科建设的紧密结合,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信息化人才。9.1.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摸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2信息化培训体系建设9.2.1完善培训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改善培训条件,为信息化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9.2.2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渠道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拓宽培训渠道。9.2.3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结合信息化人才的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效果。9.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教师,提高培训质量。9.3人才队伍绩效评估与激励9.3.1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5景区售楼部装修
- 3D打印设备海运合同模板
- nacemr01752000材料要求标准油田设备用抗硫化物应力开裂的
- 2024年湖北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4年人工劳务承包合同模板
- 2024年房瑾的离婚协议书
- 2024年教育公司兼职教师合作协议
- 2024年乐山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资料
- 《了解纹样第三课时创纹样之艺》教学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 -
- 2024年合伙合作协议书范文
- 出租汽车、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申请表
- 首次入院护理评估单相关的量表及存在问题讲解学习
- 医药代表初级培训课程课件
- 2023年上海市松江区城管协管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SAT长篇阅读练习题精选14篇(附答案)
- 中心静脉导管(CVC)课件
- 法院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
- 神奇的“鲁班锁”课件(共17张ppt) 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上册 沈阳社版
- 高一年级学生-学习养成习惯课件
- 医院管理案例:规范吞咽障碍管理降低脑卒中患者误吸发生率佛山市中医院课件
- 江苏信实化工维保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