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关系史HistoryofInternationalRelations任课教师:范若兰第一讲导论
一、定义与范围:二、
国际关系史与欧洲中心论
三、参考书目:
1、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年
2、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TheRiseandFalloftheGreatPowers),求实出版社,1988年。
3、《世界通史》(近现代部分)。
4、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JosephNye,UnderstandingInternationalConflicts:AnIntroductiontoTheoryandHistory),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亨利·基辛格:《大外交》(Diplomacy),海南出版社,2001年。
四、考试1、读书笔记(20分)2、发言与讨论(20分)3、闭卷考试(60分)四、学习方法学生讲授1、维也纳体系2、第一次世界大战3、第二次世界大战4、太平洋战争讨论:1、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2、关于绥靖政策五、学习方法第二讲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与欧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确立theWestphaliaSystem一、“三十年战争”(ThirtyYearsWar)(1618——1648年)1.
战争起因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
(theReforma),神圣罗马帝国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新教同盟”(ProtestantUnion),“天主教联盟”(CatholicLeagues),“掷出窗外事件”
2.战争进程四个阶段: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3年),丹麦阶段(1625—1629年),瑞典阶段(1630一1635年),法国一瑞典阶段(1635一1648年)
基督教Christianity罗马天主教(公教)Catholic东正教(正教)Orthodox新教Protestant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会(圣公会)Anglicanosm
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reatyofWestphalia)的签订(1648年)
和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欧洲领土变更问题:2)帝国的宗教关系:3)德意志的国家体制问题: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与和约是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学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和会本身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为近代以后的国际会议提供了初步经验。其次,在实践上肯定了早期出现的一些国际关系准则。第三,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施行集体制裁的案例。第四,破除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体制的世界。第五,在西欧开始确立了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
第二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一、共和国与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一1658)1.英国与荷兰的战争1651年《航海条例》(Ordinance),1654年《威斯敏斯特和约》(TreatyofWestminster)
2.英国参与法西战争OliverCromwell
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与光荣革命时期英国的对外关系(1660——1688)詹姆士二世JamesII1、
第二、第三次英荷战争:2、光荣革命与英国对外政策的变化:
(GloriousRevolution)WilliamofOrange
第三节
法国在欧洲大陆的扩张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
LouisXIV
1.“遗产战争”WarofDevolution(1667年)《比利牛斯条约》(TreatyofthePyrenees)
,《亚琛和约》
2.法荷战争《多佛尔和约》
,《奈梅根和约》
(1678年)“自然疆界”论
(NaturalFrontiers)3.奥格斯堡同盟战争与《里斯维克和约》:WaroftheLeagueAugsburg第三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前后的国际关系第一节法国大革命与欧洲国际关系
一、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震动与遭致的干涉1789年7月14日攻打巴士底狱1789年《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1791年吉伦特派上台1793年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雅各宾派上台,革命的恐怖1794年热月政变
马拉之死
法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普遍和平和正义原则”
“对茅屋和平,对宫廷战争”
相对立的价值观:君权神授、王朝合法和欧洲君主共同体观念支配下的列强互不毁灭、互不干涉的“贵族国际”共同价值观和伦理观
“自愿合并”和“主权在民”
第一次反法联盟(1793-1797年)
二、督政府时期法国对外关系第二次反法联盟(1798年-1802年)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开始了拿破仑(NapoleonBonaparte)执政时期。1802年3月27日《亚眠和约》
第二节拿破仑帝国时期的国际关系一、拿破仑的霸权图谋与欧洲的失衡1、拿破仑战争
1804年拿破仑正式称帝,法国进入拿破仑帝国时代。第一,称霸与制衡的冲突异常激烈。
第二,意识形态斗争的激化。
第三次反法联盟(1804年底-1806年)第四次反法联盟(1806年
–1807年)
2、大陆封锁体系1806年11月,“柏林敕令”,宣布“不列颠诸岛处于封锁状态”,“禁止与不列颠诸岛的任何贸易和任何关系”。1807年连续颁布枫丹白露、米兰敕令,对英国全面封锁。3、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第五次反法联盟二、拿破仑帝国的崩溃第六次反法同盟(1813年)1814年3月30日,反法联盟军队攻入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波旁王朝复辟并于1814年5月30日签订第一次巴黎和约。
三、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对国际政治的影响1、从王朝政治到人民主权。2、从雇佣兵制到征兵制。3、影响到地缘政治和国际格局。导致拿破仑帝国失败的国际因素:1、英、俄两国的抗击:霸权与均势的斗争2、海权对陆权3、民族主义
总结“战争的两个世纪”
近代早期欧洲国际体系的运作机制:一是共同的外交实践:常驻使节制度。二是共同的国际行为准则:到了十七世纪末,各文明国家都认为自己受国际法的拘束三是西欧各国从中世纪继承而来的封建依附关系。近代早期的欧洲国际体系,颇似一种“国家家庭”,一种由相互关联的王室组成的“王朝共同体”。
第四讲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第一节维也纳体系的建立一、维也纳会议CongressofVienna“恢复欧洲均势并用条约保证之”。
梅特涅(PrinceKlemensvonMetternich)
,塔列朗(Talleyrand)
,“正统主义”
二、《神圣同盟条约》(1815年)HolyAlliance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普皇威廉三世
盟约内容:(1)缔约三国的君主应以真正的牢不可破的兄弟情谊联系,互为同胞,无论何时何地,应相互给以支援、帮助和救护,并各自以同一博爱精神来领导他们的臣民和土兵;(2)无论在各缔约国之间还是在他们的臣民之间,惟一有效的原则是相互服务的原则;(3)一切国家如果愿意庄严地接受本文件所阐明的神圣原则,均可加入这个同盟。
三、《四国同盟条约》(1815年)TheQuadrupleAlliance
四、对维也纳会议及其体系的评价
意义:1)首次在国际会议上明确“均势”的定义:所谓“均势”,即“势力均衡”(theBalanceofpower)的简称,是国际关系史文献中常见的名词。它是指国际关系中,国家或国家集团的一种力量平衡状态,或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与另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抗衡时,采取均势以保护自己的一种态度和政策。
2)首创维护均势体系的欧洲协调机构
(ConcertofEurope)
第二节
维也纳体系的最初运转(梅特涅时代)第三节维也纳体系的瓦解一、1848年欧洲革命
1848年欧洲普遍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法国1848年2月革命2)1848年3月13日,维也纳爆发革命。3)1948年3月18日,柏林人民发动起义4)意大利革命5)牙利发生了暴动第五讲19世纪中叶前亚洲国际关系
第一节东亚的“华夷”秩序与朝贡体系一、华夷秩序: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国际关系1、华夷秩序与朝贡制度:“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君臣父子”、“忠孝节义”“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属内以制夷狄,夷狄属外以奉中国”以臣事君,以小事大,“向化”,“慕圣德而率来”
“导以礼义、变其夷习”
“朝贡”制度(明清时期)首先各国贡使的规模、人数、级别日益扩大与提高。
其次朝贡制度还有一套严格的礼仪。
“奉表”
再次,是天朝大国遣使赴各国之册封。
“敕书”,“常奉正朔”
2、17-19世纪上半叶的东亚国际关系朝鲜暹罗中国琉球缅甸
越南马来
在华夷秩序中,中国追求的是政治声望(四海归一)而不是经济利益,特点:厚往薄来,重政治声望,轻经济利益,松散。二、欧洲与东亚的国际关系1、欧洲进入东亚在19世纪中叶前,欧洲与东亚的国际关系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产业革命阶段,时间是16世纪到18世纪。第二阶段: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中叶,产业革命的洪流掀起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第二次大潮。
2、个案分析:19世纪中叶前的中英关系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
(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三联书店,1993年。
英使抵天津
画家想像中英使在热河朝见皇帝的场面
女仆倍同下的贵夫人及其儿子
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中英外交关系分为3个时期:1、温和外交冲突时期。
2、中英外交尖锐对立的紧急时期。
3、炮舰外交时期。鸦片战争OpiumWar治外法权extraterritoriality最惠国待遇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
早期中英外交冲突,中国表现出了对近代西方外交体制的不适应。
(1)外交观念的不适应。
(2)外交体制的不适应。
理藩院、礼部、“怀柔远人”、“羁縻夷狄”、十三行、(3)外交运作方式的不适应。
“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关税自主权
第二节欧洲与西亚地区的国际关系
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1、新航路的开辟与奥斯曼帝国的厄运2、欧洲兴起对奥斯曼帝国的总体性冲击表,领导国家和主要权力资源
时期领导国家主要资源17世纪西班牙金条、殖民地贸易、雇佣军、王朝纽带
17世纪荷兰贸易、资本市场、海军
18世纪法国人口、农业、公共管理、陆军
19世纪英国工业、政治凝聚力、金融和信贷、海军、自由规范、岛国地理位置
20世纪美国经济规模、科技领先、世界性文化、军事力量和同盟、自由的国际规制、跨国通讯和住处技术的中心
3、沙俄——奥斯曼帝国最直接的地缘政治威胁:彼得执政时期(1689—1725年)叶卡捷琳娜二世CatherinetheGreat
二、东方问题:奥斯曼帝国是19世纪大国均势的重要一环
1、希腊独立运动:2、埃土战争穆罕默德·阿里
3、克里米亚战争(1853年)圣地问题4、奥斯曼帝国与大国均势:第六讲德意志统一和俾斯麦体系第一节
德意志统一一、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威廉一世(1861-1888年在位)WilliamI俾斯麦(1815—1898年)OttovonBismarck“铁血宰相”俾斯麦
维也纳会议之后的中欧(1815年)
二、丹麦战争(1864年)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两公国,劳恩堡Schleswig,Holstein,第一个策略:依据国际法行事,杜绝其他列强干涉的口实。
第二个策略:与奥地利进行合作(目的有四:1、掩饰吞并两公国的最终目的。2、普奥联合行动,不仅有助于防止英法可能联合干涉的威胁,而且可以化解奥地利的阻挠。3、与奥地利合作,将其纳入普鲁士政策之中,可以使普鲁士掌握德意志统一运动的主动权。4、俾斯麦与奥地利合作乃权宜之计,其根本目的在于利用两公国问题,为日后将奥地利逐出德意志埋下伏笔。)
第三个策略:坚决反对将两公国变为独立的德意志邦联成员国。
三、普奥战争(1866年)各国立场和反应俄国
法国:1、含糊地允诺给法国某种报酬。
2、以民族独立原则为诱饵,诱使法国合作。意大利:
1866年8月23日,普奥签订布拉格和约。和约对奥地利相当宽容:奥地利退出德意志;除了在两公国的一半利益外,它仅有的领土损失是将威尼西亚归还了意大利。
四、普法战争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建立,但美因河以南的巴登、巴伐利亚、符滕堡、黑森—一达姆施塔特四邦却因法国的阻挠而滞留于北德联邦之外。
拿破仑三世
俾斯麦的外交活动首先,对奥战争结束后,俾斯麦即通过与南德四邦的紧密关系,加强未来对法战争中普鲁士的地位和德意志内部的团结。其次,遏制法国的要求,为日后在国际上孤立法国设置外交陷井。
再次,俾斯麦细心洞察欧洲各大国间的关系,不失时机地加以利用,孤立法国。
俄国、意大利、奥地利
霍亨索伦家族、利奥波德亲王、埃姆斯来电、1870年9月1日色当战役
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在凡尔赛宫镜厅(theHallofMirrors)宣告建立。德国完成统一大业。
第二节
俾斯麦体系的建立和瓦解一、俾斯麦体系的建立军事力量强大的德意志帝国是在欧洲大陆心脏地带兴起的,因此,对欧洲的政治和外交格局的冲击格外严重。
俾斯麦的大陆政策:1、孤立法国,打击法国;2、力图拉拢俄国,阻止法俄接近;3、拉拢奥匈帝国,阻止俄国向中欧和南欧扩张;4、支持英国对抗俄国,加剧英俄两大国在世界各地的角逐;5、支持意大利同法国在北非和地中海的争夺。
1、1873年三皇同盟(ThreeEmperor’sLeague)
1873年10月22日德意志、俄国、奥匈帝国签订协议,组成了一个松散的“三帝同盟”。1879年“三帝同盟”寿终正寝。2、1879年德奥同盟(DualAlliance)1879年10月7日德意志和奥匈帝国签订了一项针对俄国的防御性秘密条约。3、1881年三皇同盟1881年6月18日俄奥与德国共同签订了一项秘密的中立协定。4、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TripleAlliance)意大利在1882年5月20日与德奥两国缔结了针对法国的三国同盟。
二、俾斯麦体系的瓦解1、保加利亚危机和三皇同盟的终结
2、《再保险条约》和二次《地中海协定》ReinsuranceTreaty,MediterraneanAgreement
评价俾斯麦体系俾斯麦以高超的外交手腕操纵俾斯麦体系
3、德国的外交“新路线”与法俄同盟的建立威廉二世(1859——1941年)WilliamII第七讲19世纪至一战前的亚非拉国际关系第一节
美国的崛起
美国对外关系的四条主线:孤立主义(Isolationism)
扩张主义(Expansionism)
理想主义(Idealism)
现实主义(Realism)
华盛顿《告别演说》
GeorgeWashington
(FarewellAddress)
一、门罗主义的历史演变
1、《门罗宣言》(MonroeProclamation)(1823年):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原则:“美洲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和“非殖民原则”。
2、门罗主义(MonroeDoctrine)的发展:“天定命运”
(manifestdestiny)1845年美国总统波尔克在国情咨文中重申“美洲体系原则”
“泛美主义”
罗斯福总统(TheodoreRoosevelt)
二、“门户开放”政策
(OpenDoor)1、“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在美国外交史上,对外扩张是一条主线。如果说门罗主义是美国对美洲的扩张政策,那么门户开放则是将美国的扩张扩大到亚洲。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命令美国大使分别向英、德、俄、法、日、意6国政府提出内容相同的照会。2、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国际环境因素第一,美国在华只能凭藉经济实力参加与列强的竞争。
第二,美国担心列强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筑起壁垒,影响美国在华的商业利益。Sphereofinfluence第三,列强的相互牵制和清政府的虚弱,为“门户开放”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一节
日本的崛起
一、日本开国与明治维新
一、
日本在亚洲的扩张
1、吞并琉球;2、侵略朝鲜;3、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4、日俄战争(1904-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TreatyofPortsmouth
)
日俄战争对日本国内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影响:(1)实现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
(2)刺激军事民族主义恶性膨胀:军事从此开始优先于政务,日本军阀制度建立起来。
(3)导致日美矛盾逐渐尖锐:
第三节
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
第三节
西方列强对殖民地的争夺第八讲欧洲列强的重组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节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一、各大国实力的变化及其对对政策的影响:
1、英国“光辉孤立”(SplendidIsolation)政策受到挑战帕麦斯顿(Palmerston)的名言:“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英国首相迪斯累里(Disraeli)
表1,1880——1938年各大国的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1890年是生铁产量,以后是钢产量)
年代1890190019101913192019301938美国9.3
10.3
26.531.842.341.328.8英国8.05.06.57.079.27.410.5德国4.16.313.617.67.611.323.2法国1.91.53.44.62.79.46.1奥匈0.971.12.12.6------俄国0.952.23.54.80.165.718.0日本0.02--0.160.250.842.37.0意大利0.010.110,730,930.731.72.3
表2,1880——1938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年代18801900191319281938英国22.918.513.69.910.7美国14.723.632.039.331.4德国8.513.214.811.612.7法国7.86.86.16.04.4俄国7.68.88.25.39.0奥匈帝国4.44.74.4----意大利2.52.52.42.72.8
表,1830-1940年间世界财富的相对份额(%)年代183018701890190019101913192019301940英国475332231514161111德国41316212021141417法匈644444意大利01111122美国121635384847625449日本00011246
2、德国的“世界政策(Weltpolitik)”
与英德关系
3.英法矛盾的缓和与1904年《英法协定》(Anglo-FrenchEntente)
4、1907年英俄协定(Anglo-RussianEntente)
协约国(TripleEntente)同盟国(CentralPowers)
第二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进程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列强的力量对比和矛盾激化表3,1914年两大军事集团工业和技术对比表
1913年经济指标德国和奥匈帝国法、俄+英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19.214.3+13.6=27.9能源消耗,折合成煤(百万公吨)236.4116.8+195=311.8
钢产量(百万吨)20.29.4+7.7=17.1
总体工业潜力指数(以英国1900年为100计)178.4133.9+127.2=261.1
2、萨拉热窝事件(Sarajevo)斐迪南大公FranzFerdinand
巴尔干火药Balkan
巴尔干火药桶(Balkan)
3、七月危机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小约瑟夫·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二、大战期间的战争与外交斗争
1
三、战争的推进和交战国的和平攻势1、战争进程
2、远东局势
《二十一条》Twenty-oneDemands3、美国的参战
表,1914-1916年美国对交战国的贸易(单位:美元)无限制潜艇战(unrestrictedunderseaboatwar)年代同协约国年贸易额增长指数与同盟国年贸易额增长指数1914
82486023710016928977510019151991747493241
118781537.019163214480547389
11596530.68
表,减去俄国加上美国之后两大集团的工业和技术力量比较表
(1913年)英美法三国德奥匈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51.719.2能源消耗,折合成煤(百万公吨)298.8236.4钢产量(百万吨)44.120.2总体工业潜力指数(以英国1900年为100计)472.6178.4
第三节俄国十月革命与一战的结局
一、十月革命与《布列斯特和约》
1.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对外政策“二月革命”(沙皇被迫宣布退位)、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Bolsheviks列宁(Lenin),托洛茨基(LeonTrotsky)和平法令(DecreeonPeace)
2、苏德停战与《布列斯特和约》
(BucharestTreaties)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8年11月11日停战协定正式签订。一战结束。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总结:
大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战争的直接后果使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个封建专制帝国(俄国、奥匈帝国、德国)无可挽回地崩溃了。出现新兴国家。2、国际政治权力重心的转移
表:各国的死亡人数国家人数(万)德国180俄国170法国140奥匈帝国130英国94.7意大利61.5罗马尼亚33.5土耳其32.5保加利亚9美国4.89第九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第一节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和列强的打算: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凡尔赛宫召开
劳合-乔治(LloydGeorge)、奥兰多(VittorioOrlando)、克雷孟梭(GeorgeClemenceau)威尔逊(W.Wilson)
威尔逊“十四点原则”
(theFourteenPoints):第一,战后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调整殖民地,对当地进行开发应该根据“门户开放”原则(第1-5点)。第二,抵制并消除布尔什维主义的影响(第6点)。第三,要求在欧洲和近东各民族以民族自决权(nationalself-determination)为基础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受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第7-13点)。第四,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包括大小国家的、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第14点)。
威尔逊总统(W.Wilson)
2、《凡尔赛和约》(TreatyofVersailles)《凡尔赛和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国际联盟盟约》,第二部分是对德和约。对德和约中共涉及德国疆界、殖民地、军备限制和赔款四个问题。第一,重划德国疆界。
波兰走廊(PolishCorridor)第二,重新分配德国殖民地。
第三,限制德国军备。
第四,赔款问题和其他经济条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中欧
3、国际联盟
(LeagueofNations)国际联盟盟约被列为《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1920年1月10日,《凡尔赛和约》正式生效,国际联盟同时宣布成立。
4、凡尔赛体系(VersaillesSystem)的实质及其矛盾凡尔赛体系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和约基础上的,留下的矛盾和问题也极为严重。这些问题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
首先是战争的罪责问题。
第二是赔款问题。
5、美国拒绝《凡尔赛和约》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921年11月12日~1922年2月6日,华盛顿国际会议正式召开。
WashingtonConference
二、华盛顿体系
WashingtonSystem
1、《四国条约》(FourPowerTreaty):
2、《五国海军条约》(Five-powerTreaty)
3、《九国公约》(NinePowerTreaty)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启示
第十讲一战后初期国际关系
第一节战后初斯国际关系与欧洲安全
一、德国问题:
凡尔赛体系的致命弊端,既激发了德国的复仇心理,却又加强了德国根本的地缘战略地位,并赋予其潜在战略优势。
1、道威斯计划
DawesPlan2、《杨格计划》YoungPlan
3、洛迦诺公约
LocarnoTreaties4、德国的恢复
二、战后英国欧洲政策:
英国的战后欧洲政策充满谬误。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一种自满自得的虚幻的安全感
其次,英国还非常厌恶东欧诸小国,不愿意为这地区承担义务,将其让给德国第三,实行扶德抑法政策法国总的政策态势是顺从英国。
三、苏联对外政策第一阶段:1917——1924年。列宁在位时期,苏联对外政策从理论狂想走向实际。
第二阶段:1924——1933年。苏联在国际舞台上处于战略守势。经济上争取与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贸易联系与经济合作,政治上保持对外和平关系,争取摆脱孤立状态,避免卷入战争,
第十一讲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国际秩序的冲击
第一节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GreatDepression
一、经济危机的爆发与特点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市暴跌,引发资本主义经济崩溃。这次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生产力损失达2500亿美元,竟比一战造成的损失多出800亿美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也由此倒退30年。
危机的特点:(1)持续时间长:危机——萧条——复苏——衰退(2)波及范围广,不仅是资本主义国家,还包括它们的殖民地和与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几乎所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受到波及。(3)为害特别严重(4)影响最为深远,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二、
经济危机的影响(三个层次分析):个人:失业,生活水平下降,生活贫困。国家:政府倒台,新上台的政府实行改革。美国、英国、法国国际政治和经济:首先,30年代经济危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一种体制向另一种体制的过渡。其次,30年代经济危机加快了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并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再次,30年代经济危机促使旧经济学派危机理论的破产和凯恩斯主义的产生。JohnMaynardKeynes
最后,30年代经济危机将德、意、日推上了对外争霸、称霸、侵略扩张的道路
第二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一、
希特勒上台及其对外扩张政策1、希特勒其人及其上台原因: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AdolfHitler法西斯政党全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Nazi),是德文“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缩写的音译。《第三帝国的兴亡》
希特勒能够登上权力顶峰的背景主要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魏玛共和国WeimarRepublic1933年希特勒登上总理宝座。我的奋斗(Mein
Kampf)
2、希特勒的对外政策:希特勒对外扩张政策的两大理论基础是种族理论和生存空间理论。希特勒的种族理论是一种荒谬的理论,他认为种族有优劣之分,优等民族是文明的创造者,而劣等民族是文明的破坏者,为了使优等民族免受劣等民族的排挤,必须限制和消除劣等民族。在他看来,日耳曼人是世界上的优等族,其中德意志民族又是最优秀,而犹太人则成为劣等民族。因此,德意志人有权利向外扩张,去消灭劣等种族,并建立一个日耳曼人的大德意志帝国,甚至统治整个世界。
生存空间理论。希特勒认为,空间总是指农业上的可利用土地而言:这个词在使用时照例是联系到生产食物,以供养住在土地上的居民。希特勒对于现有土地上食物产量提高的可能性没有信心。他认为世界各种族为生存,为地球上生活的基本因素所进行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争夺空间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强者取胜,占取空间,在该空间繁殖蔓延,然后再去夺取另外的空间。种族生存能力与生存空间扩张是直接相关联的。一国人民总面临着这一问题:使他们的生存的空间与人口有一个适当的关系。
影响:在1933年以前,希特勒在公开场合直言不讳地谈论种族与空间论调,1933年以后,虽然他在公开场合不再那么露骨地谈论这种理论,但这种理论是他的外交指导。(1)对战争的看法。
(2)对条约的看法。
希德勒对各国的看法俄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总之,对外扩张政策是“先大陆,后海洋”的策略
二、德国的扩军备战活动希特勒对外政策的四个阶段:1、1933-1936年破坏《凡尔赛条约》、退出国联、扩军2、1936-1940年向邻国扩张……3、1940年在军事上取得对欧洲大陆的主导权4、1941-1945年战线过长阶段
第三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法西斯统治是在推行战争政策中确立的。
《对华政策纲要》
、“田中奏折”
皇姑屯事件
1931年“九·一八”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太阳风暴影响预测-洞察分析
- 微生物群落与呼吸系统疾病关联-洞察分析
- 微生物发酵化妆品-洞察分析
- 物联网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洞察分析
- 升旗仪式关于国庆的讲话稿(7篇)
- 土地价值评估与可持续发展-洞察分析
- 应用心理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洞察分析
- 网络直播营销研究-洞察分析
- 医生副高职称评审个人工作总结范文(7篇)
- 用户参与度与忠诚度提升-洞察分析
- 国开汽车学院《项目管理》形考作业1-4答案
-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2》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歌唱语音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齐鲁师范学院
- 健康膳食解码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佳木斯大学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
- 2023年肝糖原的提取鉴定与定量实验报告
- 土方碾压试验施工方案1
- 2_电压降计算表(10kV及以下线路)
- 主要原材料价格趋势分析图
- 10kV无功补偿装置安装施工技术措施要点
- 公共卫生导论复习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