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重点复习知识点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1页
2024年高考重点复习知识点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2页
2024年高考重点复习知识点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3页
2024年高考重点复习知识点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4页
2024年高考重点复习知识点之“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材料

专题03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明朝

I.宰相制度的废除

m原因

丞相权势过重,阻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⑵措施

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局部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⑶影响

中国历史上连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到达新的高度。

2.内阁的出现

(1)背景

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

⑵过程

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这些大学士仅备皇帝参谋兼协理奏章,不参与决策。

②明成祖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③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至明英宗时,票拟制度化。

④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参谋的内侍机构。

二、清朝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

限制。

复习材料

2.康熙帝: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

3.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1)目的:适应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2)职责: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把各种诏令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3)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保密性强,办事快捷。

(4)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到达顶峰,中央集权得到

进一步稳固。

三、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历史影响

1.一方面,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固,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稳定社会秩序、

抵御外来侵略、开展社会经济、强化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另一方面,君主专制的强化严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开展,造成了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具体表达

在:

[1)政治上,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皇权极度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这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皇

权的至高无上,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使政策不断失误;为官者则畏首畏尾、唯命

是从,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官僚主义、贪污腐败之风。

(2)经济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

(3)思想文化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扼杀了人们的制造力,使人们思想日益僵化,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开

展。

[4)对外关系上,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使中国和世界逐渐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例如,明朝一度

实行“海禁"政策,清政府则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屡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

四、对明清君主专制根本认识

1.明代内阁“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帝国政治制度的畸变。

2.清设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关系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皇帝的专制心理得到了最

大的满足。

3.此时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开展。

中国社会的开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复习材料

考向一古代中国强化君主专制的主要方法

m削弱相权

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削弱相权

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一分为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独尊。

②转移相权及其机构。权力转移的总趋势是由离皇帝身遥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

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室)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同时,行使相权的机构总是不断地由内朝〔宫

内)向外朝(外廷)转移,即由内向外,内朝逐渐开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⑵强化思想操作

如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

[3)变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分化事权,使其相互克制:如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唐代实

行三省六部制,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等。

(4)注重官吏选拔和任免

自秦废分封制后,官吏任免权由皇帝一人决定。隋唐之后的科举考试,也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的重

要途径。

15)强化监察机制

如秦代设御史大夫,汉代设刺史,宋代地方设通判,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

【典例引领】(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明初废中书省,皇帝直辖六部,尚书、郎中权重,

侍郎、员外郎权轻,到清代,六部尚书和侍郎均称为堂官,都有直接上奏权,如假设意见不一致由皇帝裁

决。这变化反映了

A.中央对地方的操作弱化

B.君主专刺总揽逐渐强化

C.内阁议政功能已被剥夺

D.六部成为行政权力中枢

【答案】B

复习材料

【解析】依据材料,明初总揽者废除中书省,清代之后堂官意见不一致直接由皇帝裁决,结合所学,明清

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到达顶峰,应选择B选项,排解A选项;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并没有议政

功能,不符合史实,故排解C选项;D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考向二正确认识明朝内阁制度

1.内阁没有行政权: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

2.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虽有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

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托,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3.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4.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强化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5.一般认为皇帝辅臣并非宰相,理由有三:

(1)首辅、辅臣有议政之权,而无监督百官之权,更不能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工作。

(2)辅臣们草拟的诏谕(即所谓“票拟〃)能否生效,完全取决于皇帝"批红"签字。

(3)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皇帝让司礼监太监代行"批红”之权。辅臣不光要揣度皇帝之意而行事,更要处处

受太监的制约。这都是承担秘书、参谋工作的辅臣们与百官之首的“宰相”的庞大区别。所以说,明初朱

元璋废除宰相是中国古代官制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改革。

【典例引领】(北京市2024年高三模拟)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大权独揽,后设置大学士负责协理奏章和

充当权力参谋;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内阁成员来自翰林院编修等官职,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

卿;宣德以后,皇帝对于下面呈上的意见奏折等,先给内阁草拟批复内容,再由皇帝审核是否批准,票拟

制度渐成;嘉靖以后,内阁朝位班次均列六部之上;明神宗万历时期,首辅张居正改革,内阁成为政府运

转中枢,权力到达顶峰。下面对于内阁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内阁权力自从形成后就权倾朝野

B.内阁拟定批答文字影响皇帝决策

C.内阁使得国家机器过分依赖皇帝

D.明废丞相设内阁使皇权受到削弱

【答案】B

【解析】明清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内

阁的票拟对皇帝的决策具有肯定的影响,故B正确;材料“朱棣设内阁,内阁成员来自翰林院编修等官职,

并不兼任六部职位,也不得专制九卿〃,说明“自从形成后就权倾朝野”表述错误,排解A;国家机器过分

依赖皇帝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C错误;明废丞相设内阁,是皇权进一步强化,D错误。

复习材料

考向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根底、特点、

评价及其成熟与开展的根本特征

1.核心

君主专制专制,即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

2.根底

(1)经济根底

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和农民个体土地全部制。

⑵思想根底

战国和秦朝采纳法家思想,西汉汉武帝开始采纳儒家思想。

3.特点

11)形成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如:皇帝拥有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国

家大事由其个人独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2)充分表达了“家天下〃的特点。皇位是终身制、世袭制。

13)从中央到地方的总揽机构,官职有明确的分工,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最高总揽权掌握在皇帝一

人手中,最终确保了皇帝的专权和中央的集权。

4.评价

(1)进步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稳固和开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

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制造了

辉煌明媚的文化,并保证了古代文明的经久不衰;能有效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

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的开展。

(2)消极影响

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越来越明显,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开展的因素;在思想

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开展。

5.成熟与开展的根本特征

[1)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与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

察制度的相互结合,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封建皇帝以这三种制度的结合,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专制总揽的稳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

熟过程,实质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过程。

【典例引领】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惟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U——康有为《拟免跪拜诏》

复习材料

材料二艺祖〔宋太祖〕继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日:“吾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

进呈罢,欲复位,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

1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汉代至明清君臣相见礼节的演变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演变历程反映

的本质问题。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君权、相权的变化,并概括其趋势。

【参考答案】(1)演变历程:汉代,君为臣起立[相迎);晋唐,君臣皆坐;宋,君坐臣立;元明清,大臣

须跪见皇帝。

本质问题:皇权独尊,专制主义政治逐渐走向极端。

(2)变化:秦汉,秦始皇集大权于一身,设丞相,使其协助处理朝政;汉代设内朝(中朝)等,意在改变

相权过重的传统。唐宋,设三省六部、参知政事等,分散相权。明清,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等,权力

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

趋势:君权逐渐强化,相权逐渐削弱直至消亡。

【解题思路】第〔1〕问,依据材料将其历程划分为汉代、晋唐、宋代、元明清四个阶段进行概括,并分析

其本质。

第〔2〕问,结合三个时期宰相的具体职责,答复君权、相权的变化;从君权和相权的消长上概括其趋势。

1.西方学者白彬菊认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

复习材料

理,得以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由此可知,该观点认为军机处的设立

A.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廷化

B.表达了权力运作标准化

C.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能

D.为权臣专权开方便之门

2.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

阁〃,主要工作是替皇帝扫瞄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到了清朝,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的

文书了。内阁职能变化说明

A.内阁制度威胁皇权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中枢机构发生异变

D.内阁失去存在意义

3.1380年,明太祖设立春、夏、秋、冬四大辅官,让他们每月按旬轮值,辅导自己行政。由于辅官皆来自

民间,对朝典、朝章并不熟悉,没能在实际政治中发挥作用,两年后即被废除。由此可知

A.丞相制度的重建大势所趋

B.君主专制的强化受到挑战

C.官僚体制的改革陷入绝境

D.内侍机构的调整迫在眉睫

4.如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

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5—20年20年以上

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

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5.清初,官员奏本经过内阁票拟才送到皇帝手中。康熙推行奏折制。凡有奏折权的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

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具奏时,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阅批示后,又派专人将

复习材料

折匣送回。奏折制的实行

A.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调整

B.制造了一种全新奏事机制

C.大幅度减轻了皇帝的负担

D.彻底架空了内阁的票拟权

6.乾隆时期,军机处扩大到“内而六部卿寺,暨九门提督,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外而十五省、东北奉天、

吉林、黑龙江将军所属,西南至伊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迄至四裔诸属国,有事无不综汇"。

据材料可推知军机处

A.对皇权具有肯定制约

B.成为清朝正式机构

C.成为全国政事的中枢

D.全面取代内阁职能

1.(2024年北京卷)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

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参谋,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2.〔2024年北京卷〕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

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

宰辅名存而已〃。这说明

A.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强化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复习材料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军机处有助于强化皇权

3.〔2024年天津卷〕“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

的君主专制……但假设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

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

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端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4.〔2024年新课标全国卷H〕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

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宜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专题冲关】

1.【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军机处“使军机大臣能够协助皇帝对庞大帝国的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处理,得以将有限的

资源投放到最根本和主要的地方"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设置有利于援助皇帝处理海量信息,并且促进资源的

有效配置,从而提高了中枢决策的效率,应选C。军机处在内廷办公起到连接外廷的工作,不是外廷化,故

排解A。材料没有表达权力运作的标准化,排解B。军机处大臣是上传下达,跪受笔录,无法到达专权,D

错误。

复习材料

【点睛】清朝军机处的职权: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每日接受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的旨意拟写诏令,经

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一人裁决。影响:①能快速处理各种文

书,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全国的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君权合并了相权),强化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

发到了顶峰。

2.【答案】C

【解析】从明到清内阁职能的缩小,主要是由于清代设置了军机处等相关制度,使得明朝内阁的相关职能

转移到军机处了,中枢机构发生异变,故C正确。内阁职能的变小,不是因为内阁制度威胁到皇权,而是

内阁本身没有决策权,排解A。皇帝权力日趋衰落有史实错误,排解B。清朝取代明朝,内阁却一直存在,

证明有存在的必要,所以排解D。

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由于辅官皆来自民间……两年后即被废除〃可以看出明初的辅官具有局限性而被废除,

说明内侍机构的调整迫在眉睫,故D项正确。明初已经废除丞相制度,而且材料没有表达丞相制度的重建

大势所趋,故A项错误。材料表达的是明初的辅官具有局限性,不能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受到挑战,故B

项错误。“绝境〃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解C。

4.【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我们觉察内阁大臣更迭一再,从逻辑来看会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性,D选项符合题

意。材料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而不是官员的实际年龄,A选项排解。材料中没有内阁大臣人数变

化的数据,B选项排解。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和他是否发挥辅助作用没有必定的联系,C选项排解。

5.【答案】A

【解析】“凡有奏折权的官员,由皇帝发给折匣,匣上加锁,钥匙由皇帝和官员各执一把。官员具奏时,

派人直接送达御前,皇帝览阅批示后,又派专人将折匣送回",这说明奏折制绕过了内阁,皇帝直接和官

员交流,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从而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调整,故A项正确;这种奏事机制前代就有,不

是全新的,故B项错误;奏折制明显加重了皇帝的负担,故C项错误;内阁对一般性事务仍旧有票拟权,

故D项说法错误。

6.【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权力范围不断扩大,以及所掌握权力的重要性来看,乾

隆时期的军机处已成为全国的政事中枢,故C项正确;军机处的设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开展的标志,故A项

错误;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

没有反映军机处与内阁六部的关系,排解D项。

复习材料

【直通高考】

1.【答案】D

【解析】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