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定远二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定远二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定远二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定远二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定远二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定远二中高考考前提分历史仿真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市镇类型管理模式代表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吴江县盛泽镇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A.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B.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C.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D.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2.1795年大作家席勒在诗中大声呐喊“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那块地方。”导致作家困惑的主要原因是A.作家经常讥讽时政,遭到政府流放而愤懑B.作家非常热爱祖国,为国家的落后而悲伤C.德意志是地理概念,现实政治中还不存在D.德意志被拿破仑征服并成为其帝国一部分3.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4.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环节。”这一思想A.提供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建国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5.“读书万卷不学律,致君泽民总无术”反映的是哪个学派的思想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雅典的胜利》中写到:多达两万名雅典公民,可以拿到国家发放的不同形式的津贴。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至更多。这有利于A.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 B.提高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C.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 D.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7.公元前509年,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A.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 B.打破贵族垄断司法的局面C.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 D.缓解执政官滥用权力乱局8.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9.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涌现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表述准确的一项是①“中华民国与中华帝国不同……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②“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④“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10.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法国和德国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始于A.《罗马条约》 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C.《欧洲联盟条约》 D.欧元的启用11.下图为五十年代初画家李琦表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宜传臥《越走越快》,该作品反映出当时A.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B.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12.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材料萨迦班智达(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法王。萨班生活的时代,青藏高原分裂混战,“藏民福分,如油尽灯昏”。此时,蒙古大军远征青藏高原,蒙古大汗的次子阔端准备在西藏寻找一位堪为诸方导师的藏传佛教人物,以领袖群伦。大将多达那布致信阔端推荐萨迦班智达。1244年,阔端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邀请萨班前来凉州会谈。萨班清楚这次谈判的危险性,但63岁高龄的他毅然决定带领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二侄远赴凉州恳求归附。阔端与萨班就西藏归顺蒙古王朝事宜,经协商,达成共识。会谈之后,萨班留在凉州,精心培养两位侄子,以接替自己的政教职位。其中,八思巴以后成为元朝第一位帝师兼管总制院(宣政院)事,恰那多吉被(元)朝廷封为白兰王,兄弟俩返回西藏后,完成了建立西藏行政体制的任务。——摘编自樊保良《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成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萨迦班智达的历史功绩。14.(20分)材料伍连德(1879—1960年),祖籍广东,出生于马来西亚,医学博士。1907年,他受聘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引进世界医学最新成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910年,东北地区鼠疫流行,日本、俄国企图以主导疫情处理来插手东北,伍连德受命北上,奋战数月后终于遏制住疫情。治疫期间,伍连德敢于担当,他解剖尸体、隔离检疫、建立自主防疫机构,在疫情遏制未见成效时,他慎审地反思各个环节,大胆地提出“焚尸”举措,获准后大见成效。疫后,伍连德长期呼吁并收回了海港检疫权。他积极投身于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各项创建中来,他出任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万国鼠疫研究会”的大会主席、撰写《中国医学史》、创设自主防疫机构、制定《海港检疫章程》、创办《中华医学杂志》等,开创多个中国史上第一。——摘编自陈英云等《伍连德精神: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厚滋养》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伍连德对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伍连德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设课税司掌收商税”“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等信息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没有体现地方的自主性问题,故B选项错误;上述市镇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的管理模式不是近代经济管理方式,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央对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没有涉及小农生产,并且与稳定小农生产无关,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2、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完成统一之前,德意志是地理概念,现实政治中还不存在,因而席勒发出了找不到德意志的困惑的呐喊,C选项正确;遭到政府流放、国家落后等,不是席勒呐喊找不到德意志的主要原因,AB两项不符合题意;拿破仑帝国建立于1804年,D选项错误。3、C【解析】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沟通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之间贸易的重要通道,材料中“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以及发现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的人俑,可知当时丝绸之路已经延伸至朝鲜半岛,故C正确。材料知识提及的胡俑并非西方文化,故A错。材料未强调海上丝绸之路,B错。材料未提及与东罗马的外交,故D错。4、D【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民主法治建设。依法办事是加强民主法治和政治的原则,其本身不是法律制度,所以不是法律保障,故排除A项;依法治国的方针提出于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中全会,故排除B项;中共八大时我国的法律体系还远远没有形成,故排除C项;依法办事原则的提出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故选D。5、B【解析】

材料意思是书读得再多,不读律书,也没有办法辅佐君主做像尧舜那样的贤明君主。可见崇尚法治。结合所学,法家主张严刑峻法、儒家主张仁者爱人,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排除ACD,B符合题意。6、A【解析】

材料信息是,伯利克里的津贴制度促使“约占雅典公民人口的1/2,甚至更多”的公民积极参政,这就使大量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从而有利于改变雅典公民参政的政治结构,故A正确;津贴制度和雅典公民的文化素质无关,故B错误;这一制度不能实现雅典公民政治地位的平等,故C错误;这也无法消除雅典公民之间的矛盾,故D错误。7、C【解析】

依据材料中“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可以看出,罗马司法审判并不完全被执政官控制,相对比较公正。C正确;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建立的,与材料中时间“公元前509年”不符,排除A;罗马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十二铜表法》)的出现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而不是材料中“公元前509年”的“《瓦勒里法》”,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司法领域,而非政治领域,而且当时处于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权力受限,不存在滥用权力乱局,排除D。8、B【解析】

根据题干“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反映了宪法的修改适应了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土地的所有权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公有制,排除;CD项,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是在1984年;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9、B【解析】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此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君民共治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是维新派的观点,发生在19世纪末;宣传科学与人权的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根据材料信息“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新文明之曙光”可知是指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发生在1917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真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B。10、B【解析】法德是历史的宿敌,西欧国家要想走向一体化,关键是法德的和解,1958年,法国和德国等六个国家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实现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夙愿,故B项正确;A是1958年签订原子能和经济共同体总称;C是1991年签署;D是1999年启用。11、B【解析】

根据材料中“从前推着走”到“现在跟着走”,想象未来要“将来骑着走”,说明从前和现在的耕作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当时还是以传统的耕作方式占主体,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从前、现在的耕作方式及展望未来的耕作方式,无法得出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故A选项错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指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故C选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经济形式,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特点,故D选项错误。12、B【解析】

根据“每作一扇,必画数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可以看出画家已经有了商业的意识,进行批量生产,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因素:青藏高原割据混战,给西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蒙古政权以统--中国之势迅速发展;多达那布将军的推荐;阔端的重压;萨班的无所畏惧。(答出四点即可)(2)历史功绩:赴凉州谈判.使民众免遭战争之难,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西藏问题,维护了藏族的根本利益(为西藏纳人元朝中央政府行政管辖之下奠定了基础);注重培育接班人才,推动了西藏行政体制的建立。【解析】

本题考查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促成萨迦班智达参与凉州会谈的因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青藏高原分裂混战”“蒙古大军远征青藏高原”“大将多达那布致信阔端推荐萨迦班智达”“阔端发出了具有最后通牒性质的邀请书,邀请萨班前来凉州会谈”“萨班清楚这次谈判的危险性,但63岁高龄的他毅然决定带领八思巴和恰那多吉二侄远赴凉州恳求归附”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萨迦班智达的历史功绩,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经协商,达成共识”“精心培养两位侄子,以接替自己的政教职位”“完成了建立西藏行政体制的任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14、(1)扑灭东北鼠疫,挽救人民生命;成立防疫机构,培训防疫队伍;创立专业医学机构,创办医学刊物,提高医学水平;收回海关检疫权利,维护国家主权;著书立说,学术成就突出。(2)精神:爱国主义;敢于担当;学术渊博;具有自主创新精神。【解析】

(1)贡献:依据材料“伍连德受命北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