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上海市复旦附中高考生物一模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研究发现,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若阻断LPA信号则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有关B.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C.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D.LPA信号发挥作用时,相应的靶细胞能产生抗体2.种粒少而小的狗尾巴草经过人类长时间的驯化,逐渐转变为穗大、籽粒饱满的小米,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没有人工驯化,狗尾巴草种群中不会出现穗大基因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故二者不属于同一物种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基因型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3.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I-3为纯合子,I-1、Ⅱ-6和Ⅱ-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此遗传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该地区人群中随机调查C.Ⅱ-9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5/11D.通过比较Ⅲ-10与Ⅰ-2或Ⅰ-3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4.群落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样方的最小面积。调查群落丰富度时,通过改变样方大小确定群落最小面积,进而判断群落类型,是研究群落的常用方法。如图为三类群落物种数目的调查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B.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宜用标志重捕法C.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D.宜选用50x5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5.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中。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图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B.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C.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D.A溶液浓度为1.1mg/L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6.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果蝇的正常眼和粗糙眼(RU/ru)、长翅和残翅(B/b)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纯种正常眼长翅雌果蝇和纯种粗糙眼残翅雄果蝇杂交得F1,F1均为正常眼长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点有____(答出一点即可)。(2)根据题意,可知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F1的基因型是________。(3)请用上述实验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验证这两对基因都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2种验证的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__________。8.(10分)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请回答下列问题:(1)DNA荧光探针的准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__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9.(10分)2020年3月16日,中国科学家陈薇院士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通过临床研究注册审评,获批进入临床试验。重组新冠疫苗的制备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需要___________作为原料。步骤③需要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2)被用作载体的Ad5应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3)步骤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4)重组疫苗注入志愿者体内后,S蛋白基因指导合成的S蛋白作为_______________,刺激机体产生能与之相结合的抗体,抗体的分泌量可作为检测疫苗对志愿者免疫效果的指标。参加临床试验的志愿者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SARS-CoV-2感染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探究疫苗的注射剂量对志愿者产生的免疫效果,需进一步试验,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10.(10分)已知只有一条X染色体的果蝇为雄性,而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果蝇为雌性,果蝇的红眼(E)对粉色眼(e)为显性。现准备纯种红眼和粉色眼雌、雄果蝇各若干只,将红眼雌果蝇与粉色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粉色眼雄果蝇=2:1:1。分析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所遵循的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发现F2中出现了一只粉色眼雌果蝇,为探究该果蝇出现的原因,研究者取该果蝇体细胞制作了临时装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发现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则其性染色体组成应为________,该果蝇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探究控制E、e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ⅹ、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研究者将纯种红眼雄果蝇与正常的粉色眼雌果蝇进行杂交:①若F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②若F1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让F1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F2,F2所有个体自由交配得F3,则F3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雌果蝇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11.(15分)温室大棚养殖蔬菜瓜果,最重要的是水肥管理。为探究施肥及CO2浓度对蓝莓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NPK指添加氮、磷肥和钾肥;NP指添加氮和磷肥)。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实验的自变量不止一个,除CO2浓度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点所代表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3)CO2浓度为2.0×10-2时,根据图表可知,_____组促进蓝莓的净光合速率最低。在CO2浓度为3.0×10-2时,单独施用钾肥蓝莓净光合速率低的原因是:很多与光合作用过程直接相关的物质的合成离不开N、P等元素,如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4)中耕松土能促进无机盐的吸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使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A正确;据题意“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可知,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相应的靶细胞产生的,D错误。2、D【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若不经人工驯养,狗尾巴草种群中也可能会出现穗大基因,A错误;B、小米和狗尾巴草性状差异较大,但不存在生殖隔离,故二者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C、人工驯化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狗尾巴草的表现型,C错误;D、人工驯化会使狗尾巴草的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3、C【解析】

1、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1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90%。

2、分析系谱图:3是患者,且是纯合子,其后代中都应该含有致病基因,后代应为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正常,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1是患病女性,其儿子6表现正常,因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人体中线粒体DNA几乎都来自母亲。【详解】A、由题干和题图信息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Ⅱ-9的基因型为Bb,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Bb,Bb的概率是(2×10%×90%):(2×10%×90%+90%×90%)=2/11,BB=1-2/11=9/11,因此后代所生男孩不含有该致病基因的几率是BB=2/11×1/4+9/11×1/2=5/11,C正确;

D、Ⅰ-2是男性,是Ⅲ-10的爷爷,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NA主要来自于母亲,故不能比较III-10与Ⅰ-2的线粒体D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能根据题图和题文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4、C【解析】

1、物种丰富度:指一个群落或环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2、一般调查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详解】A、在一定范围内,群落丰富度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而不断增大,超过一定样方面积后,丰富度不再增加,A错误;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不宜用标志重捕法,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群落最小面积越大的群落,丰富度往往也越大,C正确;D、宜选用20×20m2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常绿阔叶林的丰富度,D错误。故选C。5、A【解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其并不属于植物激素。该题属于实验题,实验目的为“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的影响”,所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实验材料的处理和A溶液的浓度,再通过实验的对照原则分析实验结果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植物激素类似物,是调节作用,不一定是促进作用,A错误;B、因为对照组只有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故生长素类似物A应溶解于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中,以得到5种浓度的A溶液,B正确;C、由图可知,浓度为1mg/L和11mg/L时,切段平均长度均大于对照组,且与浓度为1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1mg/L的溶液对切段伸长的促进作用减弱,C正确;D、重复试验的目的是可以减少实验误差,A溶液浓度为1.1mg/L时,两次实验数据偏差较大,应如实记录并增加实验次数,D正确;故选A。6、C【解析】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易饲养、繁殖快、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等正常眼、长翅BbRUru实验思路:让F1雌雄果蝇交配,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正常眼长翅∶粗糙眼残翅=3∶1。实验思路:让F1雌果蝇与亲本的纯种粗糙眼残翅雄果蝇交配,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正常眼长翅∶粗糙眼残翅=1∶1。【解析】

根据题意“用纯种正常眼长翅雌果蝇和纯种粗糙眼残翅雄果蝇杂交得F1,F1均为正常眼长翅”,说明正常眼、长翅均为显性性状,则亲本基因型为BBRURU、bbruru,子一代基因型为BbRUru。【详解】(1)果蝇个体(体积)小,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易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选的实验材料。(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正常眼、长翅。F1的基因型是BbRUru。(3)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验证这两对基因都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可让F1雌雄果蝇交配,并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若两对基因都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则亲本BBRURU中B和RU连锁,bbruru中b和ru连锁,F1的基因型为BbRUru,产生的配子和比例为BRU∶bru=1∶1,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子二代中BBRURU∶BbRUru∶bbruru=1∶2∶1,表现型为正常眼长翅∶粗糙眼残翅=3∶1。也可以让F1雌果蝇(BbRUru)与亲本的纯种粗糙眼残翅雄果蝇(bbruru)交配,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由于BbRUru产生的配子和比例为BRU∶bru=1∶1,bbruru只产生bru一种配子,所以子二代为BbRUru∶bbruru=1∶1,即正常眼长翅∶粗糙眼残翅=1∶1。【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意在考查考生探究基因位置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8、磷酸二酯(4种)脱氧核苷酸氢碱基互补配对4【解析】

基因探针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作为探针,原理是DNA分子杂交;DNA分子是一个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A-T;C-G)通过氢键连接。【详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DNA酶Ⅰ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产生切口;在DNA聚合酶Ⅰ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2)DNA分子是双链结构,通过氢键连接;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氢键断裂,形成单链,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按照A-T、C-G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含有2个DNA分子共有4条链,所以最多可有4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的复制、基因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的相关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脱氧核苷酸Taq酶(或限制酶)能自我复制(有一个或多个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位点、对受体细胞无害)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抗原无抗原无有SARS-CoV-2感染史的志愿者血清中会存在一定量的相应抗体,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给不同组志愿者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疫苗,一段时间后采集血样检测相应抗体的水平【解析】

二次免疫: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故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题图分析,图中为重组新冠疫苗的制备流程,其中①为获取新冠病毒RNA的过程;②为以新冠病毒RNA为模板逆转录出cDNA的过程;③表示通过PCR技术获取S蛋白基因的过程;④为将腺病毒和S蛋白基因重组的过程;⑤新冠疫苗的实验并检测。【详解】(1)步骤②为逆转录过程,合成的产物是DNA,因此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步骤③为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S蛋白基因的过程,该过程需要的酶是Taq酶(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同时还需要用限制酶对获得的S蛋白基因进行修饰。(2)Ad5作为载体应具有的特点是有多个限制酶切位点、有标记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可以存活表达、大小适中而且对宿主细胞无害等等。(3)步骤④为构建目的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即重组新冠疫苗的过程。(4)重组疫苗注入志愿者体内后,S蛋白基因指导合成的S蛋白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过程,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能与之相结合的抗体,抗体的分泌量可作为检测疫苗对志愿者免疫效果的指标。参加临床试验的志愿者需要满足无SARS-CoV-2感染史,即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志愿者,因为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体内含有对新冠病毒的记忆细胞,若注射疫苗会出现二次免疫的特征,即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从而导致无法检测出该疫苗的真正效果。(5)实验目的为探究疫苗的注射剂量对志愿者产生的免疫效果,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疫苗的剂量,因变量为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因此设计实验如下:将同性别且年龄相当的志愿者随机分成若干组,然后给不同组别的志愿者注射不同剂量梯度的疫苗,一段时间之后,检测志愿者体内的抗体产生量,做好记录并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点睛】熟知关于疫苗制备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从图中找到各个步骤的含义和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有丝分裂中XXYF1中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雄性全为粉色眼,雌性全为红眼全为红眼红眼雌果蝇:粉色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5:3:85/8【解析】

题意显示,将红眼雌果蝇与粉色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说明红眼对粉色眼为显性,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粉色眼雄果蝇=2:1:1,显然子二代中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据此可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基因型为XEXE、XeY,F1基因型为XEXe、XEY;F2基因型为XEXE、XEXe、XEY、XeY。【详解】(1)该对相对性状的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因此该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2)有丝分裂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因此研究者应该选取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观察,发现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则其性染色体组成应为XXY,由于F1的基因型为XEXe、XEY,因此该果蝇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F1中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产生了基因型为XeXe类型的卵细胞,然后与正常的精子完成受精发育形成的。(3)①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E、e位于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则亲本基因型为XeXe、、XEY,F1雄性全为粉色眼,雌性全为红眼;②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