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志-大事记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2/29/wKhkGWbd0ieAegqXAAHircrC7oo989.jpg)
![钱塘江志-大事记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2/29/wKhkGWbd0ieAegqXAAHircrC7oo9892.jpg)
![钱塘江志-大事记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2/29/wKhkGWbd0ieAegqXAAHircrC7oo9893.jpg)
![钱塘江志-大事记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2/29/wKhkGWbd0ieAegqXAAHircrC7oo9894.jpg)
![钱塘江志-大事记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02/29/wKhkGWbd0ieAegqXAAHircrC7oo98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钱塘江志——大事记钱塘江志——大事记大事记●史前时代-春秋-秦代-东汉-西晋-东晋-南朝史前时代距今4000万至1200万年前地质年代的第三纪中新世,今闽、浙滨海山地下沉,汇聚在向斜盆地中的湖水,依地质构造上的向斜带及断层带向东北流注入海,钱塘江有了出海口。距今约10万年前据在今建德县乌龟洞发现的古人类牙齿考证,新安江支流寿昌江畔已有人类活动踪迹,定名为\"建德人\"。公元前22世纪传说,虞舜遣禹治水,最后至剡地,疏凿了溪;禹崩,葬会稽山。春秋周敬王十年至二十八年(前510~前492)间越国大夫范蠡在今钱塘江河口南岸西兴附近筑固陵城。这是钱塘江上最早的港口和水军基地。《越绝书》载今绍兴平原有山阴故水道。周敬王三十年至贞定王元年(前490~前468)间句践在今绍兴治富中大塘和吴塘。秦代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21~前210)间治陵水道到钱唐越地,通浙江。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十一月,始皇南游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乃向西120里,从狭处渡,上会稽,祭大禹,刻石颂功。东汉东汉初《水经注》引刘道真《钱唐记》载:会稽郡议曹华信募土筑钱唐防海大塘。这是我国最早见诸文献记载的海塘。也有人认为事在王莽时或东汉末。建武三年(27)卢文台率部退隐婺南,后在白沙溪上筑堰引水垦田。这是钱塘江水系现存文字记载的最早堰坝;后乡民进而筑成三十六堰,灌溉今金华、兰溪大片农田。建武至延康(25~220)年间在今东阳江上建洲义堰,灌溉今东阳市八都溪北一带农田3万(一作3000)余亩。建初至章和(76~88)年间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阐述涌潮形成的天文和地形条件。这是全世界关于涌潮成因的最早物理解释。永建四年(129)依阳羡(今江苏宜兴)县令周嘉议,分会稽郡浙江以西为吴郡。是为首次以浙江作为郡级行政区界。永和五年(140)会稽太守马臻主持筑堤成镜湖,潴三十六源之水灌溉农田9000顷。这是钱塘江水系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南宋时,逐渐湮废。西晋永熙至光熙(290~306)年间贺循凿山阴运河,是为浙东运河前身的一段。东晋咸和二年(327)太守鲍宏在歙县岩寺附近丰乐河上建堨,后人称鲍南堨。这是新安江上见诸文字记载的最古引水灌溉工程。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六月,东阳郡太末(今龙游)、信安(今衢县)、丰安(今浦江)3县大水漂损居民。梁·大通元年(527)原新安内史吕文达同妻兄率民在新安江支流练江的支流丰乐河上倡建堰坝,引水灌田3万余亩。后人称为吕堨。这是全水系见诸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大型堰坝。陈·天嘉三年(562)三月二十一日,侯安都筑堰壅水破留异在东阳郡桃枝岭岩谷间筑的营寨。这是全水系用水攻的最早记载事例。●唐代贞观十二年(638)富阳令郝砆在县北14里开阳玻湖蓄水,灌田万顷。贞观(627~649)年间容州刺史厉文才在今东阳南江上创建社陂,灌田百余顷。因厉曾任都督,后人称社陂为都督堰。咸亨四年(673)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5000余人。万岁登封元年(696)富阳县令李浚筑春江堤,自觅浦至鹳(观)山长300余丈,以捍水患。开元元年(713)重筑盐官(今海宁币)捍海塘124里。这是正史所载钱塘江北岸最早的海塘修筑。开元五年(717)信安(今衢县)大风雷雨,县西山崩堵塞溪涧成塘,人称神塘,又称胜塘,可灌田200顷。开元十年(722)会稽令李俊之增修境内防海塘。这是正史所载钱塘江南岸最早的海塘修筑。开元至天宝(713~756)年间《唐六典》载,浙江渡有渡船3艘。这是钱塘江上渡口渡船数的最早记载。宝应至大历(762~779)年间浙东人窦叔蒙著《海涛(峤)志》,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潮汐专著,推算潮汐周期值与现代相差无几;创\"涛时图\"以推算涛时,比英国\"伦敦桥涨潮时刻\"早400多年;正确地解释和推算\"分点潮\"。大历十年(775)七月己未(二十八日)夜,杭州大风,海水翻潮,飘荡州郭5000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户,死400余人;苏、湖、越等州亦遭灾。贞元元年(785)观察使皇甫政于山阴县(今绍兴西部)北20里作朱储斗门泄水入江。贞元十八年(802)於潜(今临安西部)令杜泳开县南30里紫溪(即今分水江支流天目溪)水灌田;又凿渠30里以通舟揖。贞元至元和(785~820)年间白居易诗云:\"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元和十年(815)浙东观察使孟简筑山阴运道塘。大和七年(833)浙东观察使陆亘始置新径斗门于山阴县西北46里。会昌六年至大中七年(846~853)间杭州刺史李播筑钱塘江堤御潮。咸通元年(860)潮水冲激钱塘县南5里江岸,奔涌人城。乾符至文德(874~888)年间歙州刺史吕季重以棒募工疏凿练江车轮湾滩礁。这是迄今所知钱塘江水系上疏凿航道的最早史实。后人称该河段为吕公滩。光化元年(898)武成(今武义)县民任留在今武义江支流熟溪创筑长安堰。堰在县西2里湖山潭,下分山堰、中堰和曹堰,灌田万余亩。龙纪至天复(889~903)年间致仕兵部侍郎徐鎡在今武义江支流清溪上筑堰,并用地下涵瀛集水。这是迄今所知全水系最早的地下水库。后人因徐鎡曾任仓部侍郎,称仓部堰。●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吴越王钱镠用竹笼块石筑杭州捍海塘成。这是钱塘江海塘建筑技术的第一次大变革。乾化五年(915)十月,钱镠置都水营田使以主水事。开平至宋开宝(907~975)年间在杭州钱塘江岸筑浙江、龙山两闸。从此,江南河的船可经市河直接进出钱塘江。●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王钱弘俶舍杭州月轮山上南果园,命智觉禅师延寿和通慧禅师赞宁创建六和塔,以镇潮水。塔顶明灯能为江面夜行船舶指明方向,起灯塔作用。这实际上是钱塘江上的导航设施。开宝四年(971)在广州置市舶司,后又于杭州置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这是钱塘江上置市舶司之始。大中祥符五年(1012)知杭州戚纶、两浙转运使陈尧佐以薪土筑杭州堤。这是钱塘江最早的柴塘。潮击西北,岸坍坏,逼杭州城,至九年方止坍为淤。天圣(1023~1032)年间知明州(今宁波)燕肃绘《海潮图》,并著《海潮论》,阐述海潮潮候和钱塘江涌潮成因,首次指出钱塘江涌潮是由于\"下有沙潬\"(今称沙坎)所造成。景佑四年(1037)知杭州俞献卿、两浙转运使张夏筑杭州石堤成;张夏置捍江兵士5指挥,每指挥400人,专事采石修塘,随损随治。这是目前所知钱塘江最早的叠石塘和常设专管海塘队伍。庆历四年(1044)丁宝臣撰《石堤记》(又名《重修石堤记》),记述知杭州杨偕、两浙转运使田瑜重筑杭州石堤事。这是有关钱塘江海塘的现存最早专记全文。庆历七年(1047)余姚县令谢景初筑余姚云柯至上林堤2800丈。这是杭州湾南岸浙东海塘的最早修筑记载,鄞县令王安石为记。皇佑四年至至和元年(1052~1054)间华亭(今金山、奉贤)县令吴及在沿海筑堤百余里。嘉祐元年(1056)将仕郎吕昌明重定浙江潮候表。这是全世界现存最早的潮候表。元(一作明)代宣昭曾为之作《浙江潮候图说》,连同潮候表一起,刻石立於杭州浙江亭壁间,供过往旅客使用。熙宁二年(1069)冬,曾巩在《越州鉴湖图序》中提到湖有石制水则,一在五云桥,会稽主之;一在跨湖桥,山阴主之。立于何时无考。这是古籍中明确记载的全水系最早水则。熙宁至元祐(1068~1093)年间吴卿在东阳县倡筑富民堰,自六石口香潭引水到河头,受益农田千余顷。熙宁五年(1072)提举盐事卢秉据盐灶出盐率定两浙盐场产盐分数,这是江水含盐度的反映。元祐四年(1089)苏拭调捍江兵士和诸色厢军千余人浚杭州茆山、盐桥两河各10余里,水深8尺以上。自十月兴工至次年四月竣工。元祐五年(1090)苏拭差捍江等兵士500余人浚治西湖,用挖出的湖泥葑草堆成长堤,自南山抵北山,横跨湖面,夹植花柳,中为六桥,后人称为苏公堤;又以西湖菱草荡课利钱交钱塘县尉司收管,谓开湖司公使库,备浚湖之需;请准钱塘县尉衔带管勾开湖司公事。元祐六年(1091)三月,苏拭因定山、浮山一带潮水险恶,常覆船只,上疏奏请自上游石门地方起,另开河道至大慈浦,再凿山开河接龙山河,以避开这段江道。因调离杭州,末果。绍圣三年(1096)前后牛秘丞筑余姚石堤,这是杭州湾南岸浙东海塘以石筑塘的开端。崇宁三年(1104)浙东、浙西大水,杭、越、婺州秋苗不收。政和二年(1112)七月,兵部尚书张阁言“……比年水势稍改,自海门过赭山,即回薄岩门、白石一带北岸,坏民田及盐亭、监地,东西三十余里,南北二十余里,江东距仁和监止及三里,北趣赤岸、同瓦口二十里,……”。是年,萧山县令杨时筑堤围成湘湖3.7万亩蓄水,灌溉9乡农田14.7万亩。绍兴二十八年(1158),县丞赵善济定《均水法》;淳熙十一年(1194)县令顾冲订《湘湖均水约束记》刻石立碑。宣和四年(1122)盐官县海溢,坍岸30余里。●南宋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自仁和白石至盐官之上管江岸崩坍百余里。绍兴六年(1136)年终至次年初,知杭州吕颐浩始置浙江监渡官,以船大小定人数之多少。自是少风涛之危。绍兴十二年(1142)新昌知县林安宅在县城东门外新昌江上创筑孝行砩,引水渠长10余里,灌田1.3万亩。是为曹娥江水系最早的引水堰坝。绍兴十四年(1144)五月十五、十六日,婺州大水,兰溪大水侵入县市,半夜水暴至,死者万余人。绍兴十五年(1145)浚华亭(今金山、奉贤)沿海36浦,泄水入海。绍兴二十二年(1152)吏部尚书林大鼐请准在临安府置修江司,“选择谙晓之士,……询故老,究利病脉络,而后兴工”。乾道元年(1165)西安(今衢县)县丞张应麒(一作麟)主持在乌溪江下游烂柯山石室之西北岩下筑石室堰,次年(一作三年)堰成。随又在下游创筑东迹堰。乾道二年(1166)华亭县为泄内地涝水,开通柘湖北岸除张泾堰之外的全部堤堰;又在张泾堰旁开月河接通青龙港,并在月河口筑张泾闸。乾道三年(1167)募人自西兴至大江疏沙河20里,并浚闸里运河13里,派一官以\"开撩西兴沙河\"系衔,发捍江兵士50名,专充开撩沙浦。淳熙四年(1177)九月初,大风雨驾海涛,毁钱塘县堤300余丈;毁余姚县堤2560余丈,溺死40余人;毁上虞县堤、梁湖堰及运河岸;毁定海(今镇海)县堤2500余丈。淳熙八年(1181)五月十七日大水,严州漂浸民居1.95万余家,垒舍680余区;绍兴府5县漂浸民居8.3万余家,田稼尽腐;渔浦坏堤500余丈。淳熙十六年(1189)定海(今镇海)县令唐叔翰、水军统制王彦举筑招宝山至东管二都沙碛石塘605丈,“仆巨木以奠其地”,石“纵横布之如棋局”,为在眠牛木上纵横垒石叠砌石塘之始。淳熙(1174~1189)年间杭州湾北岸的金山沦入海中成一小岛。早自东晋开始,澉浦以东岸线随长江口南岸沙嘴东伸而呈坍势,直至明末清初方大体上稳定。绍熙五年(1194)七月十六日,大风驾潮伤害绍兴府、秀州禾稼,行都坏舟甚多,南岸5县堤防均有损坏。庆元五年(1199)六月,临安、绍兴两府和婺、衢、严3州霖雨至八月,大水漂民庐,毁田溺人,会稽县平陆成沼泽。知绍兴府赵彦倓买诸暨民杜思齐没入田578亩,山园、水塘372亩,置庄古博岭,委官掌管,以所入备修山阴后海塘。这是迄今所知钱塘江南岸海塘最早的储备经费和委官负责维修。嘉定八年(1215)两浙春旱至八月,衢、婺两州为甚,严州125日不雨,永康旱甚。仁和知县赵希言在临平筑重堤。这是见诸记载的钱塘江最早备塘。嘉定十一年至十七年(1218~1224)间盐官海失故道,冲去城南平野40余里,坍毁东、西两段古塘,逼近县治,芦洲港渎及上、下管、黄湾冈等场皆圮,蜀山沦入海中,村落田地大半坍失。绍定(1228~1233)年间海盐知县邱耒筑捍海塘20里。嘉熙二年(1238)临安(杭州)潮由海门捣月塘,径奔团围头,日侵月削,民庐僧舍坍40里,渐逼军营。次年六月赵与懽知临安府,任责修筑。赵创贴立石仓,夹植桩笆版木,自水陆寺之下、江家桥之上近江港口筑一坝,南北长150丈,自团围头石塘近江筑捺水塘长600丈,自六和塔以东一带石堤,添新补废400余丈。这是钱塘江海塘首次用夹植桩、笆、版、木,贴立石仓。宝庆(1225~1227)年间余姚海岸内移,到元至正元年(1341)叶恒筑堤方止,共内移8千米,8乡之地悉坍於海。淳佑十二年(1252)六月,严、衢、婺等州大水,淹江山县城,浸衢州城廓庐室,死万余人;七月,3州再次大水,淹坏官署寺庙民舍,人民溺死者以千万计。咸淳六年(1270)秋,萧山捍海塘为风潮冲蚀,岸址无存,绍兴知府刘良贵内移塘线另筑新塘1090丈,并植柳万株以护,名万柳塘。十二月庚午(二十八日),江潮不至。这是最早的江潮失期记载。德佑二年(1276)二月初五日,元军驻临安(今杭州)钱塘江沙滩上,潮3日不至,为大潮期间涌潮失期的最早记载。此后,元、明、清诸代,史籍均有杭州涌潮失期的记载。咸淳(1265~1274)年间两浙转运使常楙筑海盐县新塘3625丈,名海曼塘。●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新城(今属富阳)县尹刘弼教民在渌渚江支流松溪上编木累石筑新堰引水灌田。堰两旁高、中部低用以溢流,并联木为牌置溢流口下游,防河床冲刷。是为专置防冲设施的最早记述。大德五年(1301)华亭(今金山、奉贤)县海塘坍溃,漂失溺死人口1.7万余;后内徒2里60步另筑新塘。延佑三年(1316)三月初七日,江浙行省丞相脱脱主持开复杭州龙山河动工。四月十八日竣工。延佑六年至七年(1319~1320)盐官海汛失度,陷地30余里。泰定(1324~1327)年间盐官塘岸接连崩坏。元年十二月海水大溢,坏堤堑、侵城郭,有司以石囤木柜捍之不能止;三年八月大风海溢,捍海堤崩30余里,徒民居1250家避之;四年正月,海潮大溢,捍海塘崩2000余步,二月间风潮大作,冲捍海小塘,坏郭4里,四月又崩捍海塘19里,以木栅、竹络、砖石塞之不止,乃于沿海30余里下石囤44.33万余个,计长29里,又木柜470余个,八月秋潮水势愈大,筑沙地塘岸东西80余步,造木柜、石囤塞其要处,安置石囤4960个以救急。致和元年(1328)八月,江浙行省都水庸田使司探测盐官州海深。这是见诸文字的最早水深测量记载。天历(1328~1330)年间诸暨州同知阿思兰董牙开浚浦阳江下西江。这是疏浚浦阳江的最早记述。至顺(1330~1333)年间龙游县达鲁花赤察儿可马主持在灵山港下游创筑姜村、席村两堰。至正元年(1341)三月,余姚州判叶恒在桩基上纵横叠砌条石筑余姚海塘2121丈。这是用桩基筑塘之始。至正(1341~1367)年间叶晋辑当时名人序、记、诗文成《海堤录》,记述至正元年其父叶恒筑余姚石堤事。这是记述两浙海堤的最早著作,曾由晋侄叶翼刊行,今已佚。至正七年(1347)八月壬午(十二日),杭州钱塘江午潮退而复至。元代始建桃枝堰于衢江支流芝溪。●明代洪武三年(1370)潮水圮毁海盐县塘岸,邑人潘元济言于朝,遣署令宋某监筑石塘2370丈,是为海盐县最早的石塘。洪武七年(1374)浙江省参政徐本、李质等以杭州龙山河道窄狭,军舰高大难于出江,拓宽10丈(一说8丈),浚深2丈,仍置闸以限潮水,至是,舟揖出江始便。洪武十六年(1383)西安县(今衢县)后溪棠村吾姓人捐资在二都江山港上建吾平堰,灌田400顷余。洪武十九年(1386)华亭(今金山、奉贤)县青龙港口置闸,供巡海船出入。永乐九年(1411)潮水冲决海宁一带塘岸;十一月修仁和、海宁和海盐土、石塘共11185丈。此后,成化十年(1474)、弘治五年(1494)、嘉靖七年(1528)、万历三年(1575),均因水势北趋,冲陷海宁南部之沙,修塘后又复故道,史称\"海凡五变\"。永乐二十一年(1423)诸暨大风,江潮至枫桥江上游枫江。这是史籍关于潮到枫江的最早记载。此后有潮到枫江的记载多次。宣德(1426~1435)年间在衢江支流下山溪的分支幸福源上建青石堰;清光绪十八年(1892)重筑时立碑,文称\"灌田万亩有零\"。海盐县设置塘夫,分段负贡巡护海塘。宣德至成化(1426~1487)年间浦阳江下游河道自临浦经麻溪、钱清由三江汇入钱塘江改为自临浦经碛堰出钱塘江。成化七年(1471)闰九月,浙江杭、嘉、湖、绍4府俱海溢,淹田宅人畜无数。成化八年(1472)七月至九月,河口两岸接连海溢。七月十七日夜,风狂雨骤,江海涌溢,北岸杭州、嘉兴、松江3府沿江诸县海塘多处决口,海盐、平湖、上海等县平地水丈余,溺死男女数以万计;南岸绍兴府沿江诸县,潮水高过塘顶二三尺,塘尽坏,东起临山,西抵沥海,南绕上虞后郭,淹死人数以万计。八九月间,仁和江潮大溢,塘崩特甚。九月,上海、华亭两县海溢,漂没死者万余人。咸潮所经,禾棉尽枯死。是年,巡抚都御史毕亨修筑华亭海塘,并堵塞青龙港等通海诸港。自此,今金山县境内水改由黄浦出海。华亭(今金山、奉贤)县沿宋代捍海十八堰故址筑“里护塘”。成化九年至十三年(1473~1477)年间绍兴知府戴琥建山阴县新灶、柘林、扁拖、夹蓬、新河和萧山县龛山等闸,以泄西小江南、北和麻溪、湘湖之水。成化十三年(1477)浙江按察副使杨瑄在海盐用竖石斜砌,内磊碎石文之,筑坡陀塘2300丈。这是钱塘江最早的石砌斜坡塘。弘治元年(1488)海盐县知县谭秀改竖石斜砌为眠砌,略仿坡陀形,重筑海盐塘900余丈。正德三年(1508)杭州知府杨孟瑛浚治西湖,毁田荡3481亩,西抵北新路为界,复唐宋之旧;用淤泥增高苏堤2丈,阔5丈3尺;又在苏堤之西筑堤,后人称杨公堤。也置6桥,俗称里六桥。嘉靖十五年(1536)七月,绍兴知府汤绍恩兴建三江闸,次年三月竣工。为萧绍平原排涝总枢纽,是当时全水系最大的排涝闸。并在上游三江城外和府城内各立一石制水则,以为闸门启闭准则。嘉靖十八年(1539)四月至六月,上、中游淫雨,大水坏田庐,漂溺人畜甚众;六月六日,洪潮决坏萧山西江塘40余里,山阴、会稽两县亦因之发生大水。嘉靖二十一年(1542)浙江按察使司佥事黄光升在海盐创筑五纵五横鱼鳞石塘。又创按《千字文》字序,以营造尺20丈为1号,编定海盐县石塘字号。嘉靖二十三年(1544)衢属各县四月至七月不雨;杭州大早,田无麦禾;绍郡大旱,湖泊干涸成赤地;皖南休宁亦发生旱饥。嘉靖二十六年(1547)自夏至冬,钱塘江潮汐不至,水源干竭,杭州18里宽江面仅剩一线之水。隆庆三年(1569)是年海啸后,镇海后海塘外沙涂远涨,绵亘一二十里;雍正二年(1724)海啸后,沙渐坍没。万历三年(1575)五月底六月初大风潮,河口两岸松江、嘉兴、杭州、宁波、绍兴5府,海涌数丈,没战船、庐舍、人畜无数,溃塘岸数千丈,咸水入侵内河甚远。万历十七年(1589)六月初九日,飓风海沸,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诸府属县官舍、民房多坍坏,并坏官民船及战船,压溺者200余人,咸潮灌沿江田禾万余亩。万历十八年(1590)二月二十一日,浙江巡抚都御史腾伯轮等题筑的海盐县海塘竣工,计修筑全砌石塘571.58丈,半坍石塘103.4丈,稍坍石塘535.89丈,备塘17丈,土塘1396.92丈。全砌石塘用长5尺,阔、厚各1.2尺的六面光条石纵横叠砌,以四纵六横起脚,两纵石盖顶,俗称双盖鱼鳞石塘。仇俊卿录其图式案牍,撰成《海塘录》。万历三十年(1602)九月十五日,诸暨知县刘光复集夫裁去浦阳江干流蒋村汇弯道,3日而成。这是浦阳江最早的裁弯工程。刘在任时,还裁去源潭汇、齐湖角、顾家汇、黄沙汇等弯道。此后,裁弯取直成为治理浦阳江的重要措施之一.万历三十一年(1603)诸暨知县刘光复汇集在任上为治理浦阳江而拟的条陈,善后事宜,各埂丈量分段管修清册,各埂、闸示禁和经办各重要水利工程、水利纠纷的记实等,编成《经野规略》一书。这是钱塘江水系迄今唯一的治河专著,长期被视为诸暨县水利的\"治谱\"和\"成规\"。崇祯元年(1628)七月二十三日,杭州、嘉兴、绍兴3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海宁、萧山尤甚。崇祯二年(1629)江山县知县徐士庆主持重修江山港马迹堰。该堰始筑无考,灌田8万余亩。明代始建清潭堰于衢江支流芝溪。1983年6月改建成混凝土堰,与金村垄水库东干渠共同灌溉耕地1万亩,园地200亩。明末清初(约1643~1645)钱塘江河口主槽由龛、赭两山间的“南大门”改迁到禅机、河庄两山间的“中小门”。●清代顺治三年(1646)夏秋,金、衢、绍诸郡大旱,绍兴河湖尽成赤地,人可行走;五月,杭州钱塘江水浅可涉。顺治十八年(1661)夏秋,金、绍、杭、严等府大旱,草木均枯死。康熙三年(1664)七月底八月初,大风海溢,冲溃海宁、萧山两县海塘2580余丈,奉贤、南汇、平湖、海盐、上虞、会稽、山阴等县亦告海溢,漂没人畜庐舍田禾。康熙十七年(1678)曹娥江口至上虞夏盖山河段出现沙洲,长宽百余里,聚居千家,逼潮水冲蚀南岸,坍去灶地20余里,民田、村落、房屋不计其数;此后连年潮患,沿海居民无宁岁;五十年堤岸又崩。直到五十九年沙洲冲失方平。康熙二十一年(1682)自春至夏,桐庐淫雨两月余,五月十七日夜,县城平地涨水两丈许,后街庐舍漂没,民自屋上出人,浮尸、漂物蔽江而下,5昼夜方平。康熙四十二年(1703)钱塘江河口主槽又北趋;五十四年(1715)迁至河庄山与海宁海塘间的北大门;五十九年,江水、潮流尽归北大门。康熙五十三年(1714)五月,衢、金、严、绍诸府大水,萧山西江塘坏,大水入城;十八日,杭州风雨海啸,上江漂流尸无数。康熙五十四年(1715)春夏间,风潮陡发,坍陷海宁塘数千丈;秋九月,巡抚徐元梦奏修石塘3397.5丈,五十七年秋闰八月竣工。康熙五十七年(1718)三月二十九日,浙江巡抚朱轼奏准以木柜装石为基,以大石筑海宁海塘958丈。五十九年正月竣工。这是清代大规模兴建石塘的开端。是年,浙江巡抚朱轼派人开浚中小门引河,不久复淤塞。这是清代开挖中小门引河的开端。康熙五十九年(1720)七月初五日,闽浙总督觉罗满保、浙江巡抚朱轼请准,在杭州、嘉兴、绍兴3府各设海防同知一员,专司钱塘江海塘岁修。这是清代设专职官员管理海塘之始。七月,觉罗满保和朱轼请准,建海宁浦儿兜至姚家堰西段海塘。六十一年二月竣工,计筑鱼鳞大石塘500丈,草塘1055丈。这是海宁、仁和两县最早的鱼鳞大石塘,也是清代首次兴筑鱼鳞石塘。康熙六十年(1721)五月至七月,黟县、休宁、祁门、绩溪、淳安、衢州府、永康、武义、东阳、义乌、浦江、兰溪、桐庐、杭州府、诸瞥、嵊县旱或大早。雍正二年(1724)七月,河口两岸受狂风暴潮侵袭,潮大溢,堤塘溃决,卤水内灌,漂去屋舍,淹没田禾。十二月初四日,吏部尚书朱轼奉命到浙江查勘海塘。雍正五年(1727)开始在杭州湾北岸的江南海塘西段外兴建外护土塘。雍正八年(1730)五月,浙江总督李卫请准仿黄河河防体制,海塘设千、把总各1员,塘兵200名,分守钱塘江东(海宁)、西(仁和)两塘,负责修防,归杭嘉湖道管辖。这是清代在钱塘江海塘设置专门管理机构之始,也是采用分防、建汛管理体制的开端。后曾一度设海防兵备道专管杭嘉湖海塘。员、兵配备数和营、汛设置、分防范围屡有变化,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北岸仁和至平湖海塘共分7汛,设守备和千、把总等20员,兵丁625名,基本成为定制。是年,在江南海塘的外护塘外创筑桩石护塘坝,名玲珑坝。这是江南海塘有护塘坝之始;后又发展为桩石工。雍正十年(1732)清廷命浙江总督、管巡抚事程元章总统料理海塘事务。雍正十一年(1733)正月,内大臣、户部侍郎海望和直隶总督李卫奉旨赴浙江会同闽浙总督程元章查勘海塘。陛辞时,世宗胤禛面渝:“如果工程永固,可保民生,即帑金千万,不必惜费”;三月,海望等奏请修建塔山坝和渐次改建大石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络客服工作总结及时解答解决用户问题
- 食品行业食品安全培训总结
- AIDS抗病毒治疗课件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血流动力学监测解决方案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新能源交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刚性墙庇护所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游戏视频背景音乐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滑移转向岩石拾取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甲氧氯普胺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级硅酸钾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充电桩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主要知识点
- 2025年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基础预防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偏瘫足内翻的治疗
- 药企质量主管竞聘
- 信息对抗与认知战研究-洞察分析
-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课件
- 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总结汇报
- 2025届高三听力技巧指导-预读、预测
- 苏州市2025届高三期初阳光调研(零模)政治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