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_第1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_第2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_第3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_第4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知识清单 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空间线索】二、【单元结构】三、【阶段特征】(1)政治: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建立并得到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得到巩固;(2)思想文化:由独尊法家到尊崇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的正宗思想;(3)民族关系:秦汉与匈奴的和战;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地方政权的交流和联系。(4)中外联系:丝绸之路沟通了汉朝同欧洲(罗马帝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一条主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两大人物秦始皇和汉武帝。三大成就秦统一六国、汉武帝大一统、张骞通西域。四大措施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与货币;“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灭六国;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自公元前230年起,秦王嬴政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原因:战国以来长年的战争,人民渴望统一;长平之战之后六国无力与秦国抗衡。2.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意义:秦灭六国完成统一的意义是什么?①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统一的趋势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③顺应了历史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立三公制度: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三公之下设九卿;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再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统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后来又改为隶书),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2.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3.统一度量衡: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器由国家统一监制。4.车同轨: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5.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为了抵御匈奴侵扰并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四、【名词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指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其包含两方面:(1)专制主义是就决策方式而言,是指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个人专断独裁,帝位实行终身制和世袭制;(2)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是指中央统率地方,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完全服从于中央。五、【拓展提升】秦朝、隋朝和元朝的相同点:(1)都结束了分裂,实现了统一;(2)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中央集权,影响了后世,如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朝的科举制、元朝的行省制;(3)统治时间短,都为后世的统治提供了经验教训;(4)都有重大工程设施的修建,如秦朝的灵渠和长城,隋朝和元朝的运河;(5)都扩大了中国的疆域,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融。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2、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3、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4.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闷杀工匠,残杀兄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四处巡游,穷奢极欲等)(宦官赵高(指鹿为马)更是飞扬跋扈,连秦二世也不放在眼里。)二、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公元前209年(公元前三世纪末)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直接原因)领队的陈胜和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根本原因:秦的暴政。2.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由于缺乏后援,最终失败,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三、秦朝的灭亡:1、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2、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破釜沉舟),将秦军的主力歼灭。3、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4、从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秦朝共存在了15年。四、成语典故:“指鹿为马”(对应赵高)、“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对应大泽乡起义)、“破釜沉舟”(对应巨鹿之战)、“约法三章”(对应刘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应鸿门宴)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1.战争概况: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1)项羽虽势力强大,却刚愎自用(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一味依赖武力;(2)刘邦注重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3)最终,刘邦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垓下,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2、西汉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成语典故:“楚河汉界”(对应楚汉之争)、“四面楚歌”(对应项羽)、“霸王别姬”(对应项羽)。3.这时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发生了什么变化?不是,秦亡前,是农民起义,秦亡后,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因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4.根据你了解的情况说一说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的结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刘邦方面:①赢得民心,入咸阳后废秦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②重视人才,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战略根据地。项羽方面:①迷信武力,入咸阳后大肆杀戮,不得民心。②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③缺乏战略支援地。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1、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2)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3)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2、休养生息政策: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采取的措施:(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解甲归田);(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释奴为民);(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轻徭薄赋);(4)十五税一:减轻田租,定税率为十五税一。(5)与匈奴和亲政策。影响: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3、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1)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首先,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2)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3)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以身作则。治国效果:手工业较大发展,纺织技术高超(马王堆汉墓),出现煮盐、冶铁富商大贾,长安城出现车水马龙,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表现:政治清平,经济发展,入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经济政策中的体现。【名词解释】: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秦亡汉兴的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担。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一、削弱地方势力(政治方面):“推恩令”:1.背景:(1)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各自独霸一方;地方上豪强地主与官府分庭抗礼。两股势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严重威胁中央集权。(2)七国之乱: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纳晁错的建议,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削藩),结果引发了七国之乱;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平定了七国之乱,加强了中央对全国的统治。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建议者:主父偃3、具体措施:EQ\o\ac(○,1)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EQ\o\ac(○,2)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分成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4、影响: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二、加强经济管控(经济方面):1、重视农业生产(播种工具耧车)、重视兴修水利(六辅渠、白渠),提高了粮食产量;纺织、冶炼、制陶、酿酒等进一步发展。2、盐铁专卖:(1)背景:富商大贾私人铸币、经营盐铁,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2)目的: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3)具体措施:(1)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2)盐铁官营、专卖;eq\o\ac(○,3)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4)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三、尊崇儒术(思想文化方面):1、背景:汉初,无为而治的政策下,诸子百家流行,许多士人四处游说,依附诸侯王,对抗朝廷。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3、具体措施:(1)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2)文化: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4、影响: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四、北击匈奴(军事方面):1、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漠北战役前119年);作用:解除了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巩固了边防。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拓展提升】:议一议:人们为什么总把“秦皇汉武”并称?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都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都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等。【拓展提升】比较汉武帝和秦始皇对儒学的态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罢黜百家”并不是要禁绝除儒家学说外其他学术流派的思想,只是不会得到统治者的重用而已;秦始皇“焚书坑儒”,采用法家的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进行粗暴破坏。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要控制人们的思想,巩固其统治。【拓展提升】国家统一与经济强盛有什么内在联系?汉武帝的大一统给我们什么启示?国家统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经济强盛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统一。如今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是要靠人才的力量,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努力拼搏,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知识点拨】1.汉武帝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而非大学。2.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秦始皇与汉武帝虽然对待儒学的态度不同,但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其统治。第13课东汉的兴衰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西汉的灭亡: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3、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措施):①释放奴婢;②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③合并郡县,裁减冗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2、影响: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史称“光武中兴”。【拓展提升】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统治者都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都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加强中央集权,都维护国家统一。启示:统治者善于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三、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1、原因: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致使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靠宦官夺取政权,宦官被崇信,把持朝政,又导致宦官专权。2、特点: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恶性循环。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宦官是指在宫中服侍皇帝和皇室家族的人。3、影响:动摇了东汉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四、黄巾起义:1、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政腐败,灾荒连年(直接原因),社会动荡。2、概括:184年,经过精心策划、长期准备,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的农民起义爆发。3、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说明其特点是有组织、有准备。4、规模:人数多,地域广,时间长。5、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使其名存实亡。【拓展提升】为什么说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张角创办太平道,经过10年传教,经过了精心的策划。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经营西域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指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38年;(2)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3)意义:了解了西域的情况,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1)时间:公元前119年(2)目的:为了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拓展提升】张骞通西域遇到哪些艰难险阻?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的品质?(1)恶劣的自然环境,两次被匈奴扣押等;(2)张骞的优秀品质:坚强的意志,百折不饶,忠于祖国、不辱使命等。二、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以主要路运输丝绸到西方而得名(1)开辟时间:汉武帝时;开辟者:张骞;(2)路线:长安出发—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3)商品: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4)地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5)意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中国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斯里兰卡三、汉朝对西域的管理:1、西域都护府的设置:(1)时间: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最高长官西域都护。(2)职责:颁行汉朝的法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3)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一东、以南的广大地区。(4)设立的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东汉对西域的管理:(1)东汉的班超73年出使西域,(2)目的:恢复对西域的管辖。(3)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班超去世后,其子班勇再次出使西域。(4)123年,东汉改西域都护府为西域长史府。【拓展提升】丝绸之路在过去是沟通东西双方大动脉。这条道路在今天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今天作为世界工厂,我们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进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为了深化我国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促进共同繁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用以促进我们国家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

【拓展提升】作为普通中学生,我们能为一带一路这伟大的事业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呢?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第15课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造纸术的发明:1、书写材料的变化:(甲骨文)龟甲、兽骨——青铜器——简帛——纸发明纸的原因:竹木简太重了;而帛又很贵,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2、纸的发明:西汉时期。西汉早期的麻纸。甘肃天水(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质地粗糙,使用不便。3、公元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为文化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1)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2)蔡侯纸的特点: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也提高了。(3)造纸术改进的意义:扩大原料来源,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普及和推广了纸的应用,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4、造纸术传播的意义: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二、医学、数学和农学的成就:1、医学:张仲景和华佗(都是东汉末年)(1)张仲景(医圣):写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2)华佗:神医之称。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擅长针灸、汤药和实施外科手术.2、数学:注重实际应用,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东汉的《九章算术》内容:算术、代数、几何等。3、农书:《氾胜之书》总结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提出改良土壤、适度施肥、合理密植的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