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禹锡—陋室梁启超—饮冰室蒲松龄—聊斋欧阳修—非非堂从古至今,书斋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家园,它有时反映作者的志向,有时寄托自己的情怀,或自勉,或自嘲,比如刘禹锡的“陋室”、蒲松龄的“聊斋”、梁启超的“饮冰室”、鲁迅的“绿林书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归有光的这间小小的书斋,听听他的光阴故事,学习这篇被称为“明文第一”的《项脊轩志》。导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2.探究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叙述,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感情的写法3.品析文章通过对日常生活进行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壹知人论世学习目标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35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嘉定,收徒讲学;花甲及第(中进士),授长兴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其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8岁时,母亲周氏去世;17岁时,奶奶夏氏去世;18岁时,写成《项脊轩志》前四段;20岁时,考中院试第一名,之后参加乡试五次落第;24岁时,娶了母亲生前为他定亲的女子魏氏;29岁时,发妻魏氏去世;32岁时,魏氏婢女寒花去世;33岁时,重新拿出《项脊轩志》,补写最后两段;35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名,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43岁时,长子去世;44岁时,继室王氏去世。48岁时,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备守御,作《备倭事略》等;60岁时,考中三甲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64岁时,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65岁时,因劳累过度而抱恨病逝。补充知识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补充知识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文学常识·唐宋派散文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感情。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他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归有光的散文多以身边琐事着笔。“项脊轩”是他的书斋名,也是他家庭变故和身世遭遇的见证,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也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伤。
文题解读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项脊”之意有三: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二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追宗怀远”之意。三是因项脊是撑起一个人的重要部位,作者自号“项脊生”,可理解为他想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的顶梁柱。“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物”,“志”以记录人物事迹为主。文学常识——志“志”为文体的一种,与“记”有相似之处,但二者还是有着明显区别。“记”通常用来记事或物,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等。“志”则大都用来记录人物事迹,如墓志、人物志等。《项脊轩志》名为记“物”,内容则以记“人物事迹”为主,故以“志”为名。听朗诵视频,再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轩渗漉修葺垣墙栏楯偃仰迨异爨阖门长号扃牖象笏呱呱老妪先妣中闺扉兀坐庖栖于啸歌万籁姊妹xuānlùqìyuándàicuànyùbĭguīfēigūhéhùjiōngyŏushŭnyănháowùpáoqīxiàolàizǐ成语积累1.雨泽下注:雨水往下流。2.冥然兀坐: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坐着。3.珊珊可爱:美丽可爱。4.逾庖而宴:越过厨房而去吃饭。指办事不合情理。一两三四间书斋种感情世变迁个女人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多可喜,亦多可悲祖辈,父母辈,自己先大母,妪,先妣,妻子五件事情修葺项脊轩;诸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清·梅曾亮1.段落大意。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风貌,表达自己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第二段:写项脊轩的变迁,分家离乱,思念亡母和祖母,表达作者对仕途坎坷的悲哀和对先祖母的愧疚。第三段:写自己闭门苦读以及项脊轩四次遭火未焚的神奇。第四段:补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表现丧妻前后的欢乐与悲痛。第五段:睹物思人,满腔惆怅,令人感叹不已。整体感知2.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以“喜”贯穿。第二部分:(第2-3段):写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充满悲情。第三部分:(第4-5段):补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表达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贰整体感知第一段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旧日的,原来的判断句一丈见方渗漏名作状,向下书桌环视四周……的地方向北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是一间有百年历史的老房子,灰尘与泥土(常从屋顶上)渗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倾注;每次移动桌子,环视没有可以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了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狭小破旧阴暗第一段余稍为修葺,使(之)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修补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它不再从上面漏雨。在屋前新开四扇窗户,围着庭院筑起围墙,用来面对着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院我又混杂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名作状,从上面名作动,砌上围墙名作动,围绕面对着明亮的样子种植栏杆。纵栏横楯美雅致第一段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照于)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借来的图书堆满了书架,我安居休息,长啸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端坐着,自然界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却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优美舒缓,美丽可爱。偃:倒下偃仰:安居,休息静默独自泛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农历每月十五错杂树影摇动的样子幽雅宁静修葺前修葺后感情对比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破旧阴暗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杂植兰桂,庭阶寂寂,明月半墙,桂影斑驳不漏明亮幽雅修葺前后的项脊轩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景可爱,情可喜,情景交融【译文】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可喜的事,也有许多可悲的事。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居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居官守法二者必居其一昂其值,居为奇货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过了处于当,任占据存储坐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贯通,是一个整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在室内外设置了很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庭院中先前修筑了篱笆,不久就又修筑了围墙,总共变动了两次。形作名,高兴/悲伤的事情承上启下在这之前中间相通数作名,一体,整体等到分灶做饭、指分家到处向西越过厨房吃饭开始不久后一共,总共两次悲之一:大家庭的衰败离析作者没有直接描写家人之间的冲突,但是空间的距离暗示了“人心”的距离,到处都是的门墙代表着兄弟之间的淡漠、隔阂与疏离。爨将甑放在灶上的双手甑,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如同现代的蒸锅灶口的象形一根根柴火双手火本义:烧火做饭把一根根柴火推进灶内,火在下面熊熊燃烧着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第二段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这位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哺养了两代人,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过一次,老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在这儿站着。”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轻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了么?’我从门板外回答她。”话没有说完,我就哭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年老的妇女去世的祖母判断句名作动,喂养,哺育对待好内室每次,指经常处所,地方代词,你的这里指小儿啼哭声介词,用代词,指先母悲之二:怀念慈母关爱子女温婉慈爱第二段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来看望我,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影子。怎么一整天默默地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呢?”等到离去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人读书长期以来没有取得成效,这孩子的成功,就可以期待了呀!”不一会儿,又拿了一个象笏到轩里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它去朝见皇帝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到它!”回忆旧日的这些事,好像在昨天刚发生,真令人长声悲号不能控制自己啊。男子十五岁看望,探望代词,你的整天很像等到同“合”,关闭指未取得功名一会儿名作动,上朝回忆抑制、克制悲之三:怀念祖母慈爱亲切殷切期望古代文化常识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两三岁的儿童总角垂髫:幼年的儿童豆蔻年华:十三岁的少女及笄jī:十五岁的少女(女子成年)束发:男子十五岁加冠,弱冠:男子刚成年20岁而立之年:男子30岁不惑:男子40岁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五十岁花甲:六十耆qí:六十岁以上古稀:七十岁耋dié:七十到八十岁耄mào:八十岁到九十岁期颐:一百岁文学常识:古代借代词象笏:官员庙堂:朝廷缙绅:做官的人簪缨:贵族朱门:富贵人家南冠:囚犯青衿:读书人巾帼:妇女须眉:男子黄发:老人伉俪:夫妻白丁、布衣、黔首:平民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分家)从客观的记述中寄予深长的感叹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令人长号不自禁情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控悲①情感表达极有层次,逐渐加深,渐趋强烈②由内向转为外露家族衰败,父辈分家,使他感到遗憾与惆怅;2.对已故母亲的怀念;3.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愧对先人。联系第二段归家家族变迁及归有光自身的人生际遇,分析归有光的情感变化。三世变迁作者主要写了祖辈、父辈和己辈三世怎样的变迁?抒发了什么感情?祖辈父辈己辈此(象笏)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吾家读书久不效;迨诸父异爨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则可待乎。1、对家族往昔荣光的追忆;2、对家族分崩离析却无力挽回的无奈与悲凉;3、对振兴家族的期望与奋发。人物人物表现(细节描写)人物形象感情先妣先大母“儿寒乎?欲食乎?”“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他日汝当用之!”问寒问饥,关爱子女,温婉慈母形象疼惜关爱孙子;期望孙子功成名就思念悲痛根据细节描写,分先妣和先大母的形象。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第三段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项脊轩的东边以前曾经是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凭着外面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保护的缘故吧。原来窗户关闭凭借一共大概闭门苦读勤奋好学第三段讲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自己闭门苦读四次遭火未焚补叙,用极富生活实感的琐事写出作者的生活体验,与第一段呼应,进一步表达作者对人、对老屋的深厚感情。第四、五段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写了这篇志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到轩中,向我问一些历史故事,或靠着桌子学写字。妻子回娘家省亲,(回来以后)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阁子,那么什么叫阁子呢?”这以后过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逐渐破败,也不修理。那之后又过了两年,我卧病在床,闲极无聊之际,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它的形制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后我长期羁留在外,不常回到轩中居住。庭院前有一棵枇杷树,它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种下的,如今已经高高地耸立着,(枝叶繁盛)像一把撑开着的伞盖一样了。写女子出嫁介词,向经常倚着,靠着书桌书写出嫁女子回家省亲那么形制,规制名作状,亲手高耸的样子判断句悲之四:爱妻亡故对于妻子的亡故,作者没有用“泣”“长号”或“悲”之类表达伤感的字眼,但其悲伤之情仍溢于言表,从哪里可以看出?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1.以乐衬哀: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琴瑟和鸣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2.妻子死后,再无心情去修缮小轩,足见作者对亡妻的真挚感情和深切思念,含蓄地写出了内心的悲伤。3.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看到树,自然想到种树之人,想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明写树,实则借物抒情,寄托了对爱妻早亡的悲痛之情以及对妻子深深地怀念。第4—5段补记:怀念亡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生前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死后室坏不修。乐余久卧病。悲悲①暗示时光流逝。“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今已”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发生了变化。②借物抒情,融情于景,抒发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的感伤。作者看到树,自然想到种树之人,想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作者明写树,实则借物抒情,化无形的相思为有形之物,寄托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③以景结情。只说树在生长,不说人在思念,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析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的妙处。2、项脊轩与作者所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项脊轩在此文中是作者感情的载体项脊轩牵系着归家的几代人,而且他们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特别是对妻子“时至轩中”的叙述,抒发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修葺项脊轩,反映作者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他的不得志;项脊轩是他喜悦与悲伤、希望与梦想的见证者。项脊轩牵系着作者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项脊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暗示着家道的衰微。肆总结全文
小结项脊轩志项脊轩修葺前后之变化写景项脊轩的变迁诸父分家老妪忆母怀念大母补记婚后生活叙事、写景喜喜悲悲抒情手法前后对比细节描写直抒胸臆以乐衬哀借景抒情
赏析艺术特色1.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琐事,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深情。——扣扉问食母亲——慈爱祖母——至轩过余——怜爱、期望亡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考前自测题及答案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带括号)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北京版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2024年股东专项资金垫付协议样本
- 2024年市场代销业务协议参考样本
- 2024煤矿作业综合运营承包协议
- 2024年规范化药品招标协议范例
- 2024装修项目订金协议范书
- 各省中国铁路限公司2024招聘(目前38183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杭州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续审申请表Ⅴ
- 建筑垃圾外运施工方案
- 上海市青浦区上海五浦汇实验学校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无答案)
- 大学实训室虚拟仿真平台网络VR实训室方案(建筑学科)
- 体育赛事组织与执行手册
- 2024年扩大“司机之家”覆盖范围工作策划方案
- 课内阅读(专项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高二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译林版)UNIT 4 Grammar and usage教学课件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试题及答案(100题)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