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贵州省贵阳市实验三中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辰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2.《辛丑条约》签订后,士大夫们对严复《天演论》的解读,逐渐指向革命。这说明A.严复主张资产阶级革命B.达尔文进化论直接影响广大国人C.时局变化影响思想变迁D.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3.1949年3月,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随着战斗的逐步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主要是A.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的需要 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土地改革深入开展的客观要求 D.国共北平和谈达成共识4.英国《自由大宪章》中涉及债务担保和连带责任的规定,与罗马法中“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的规定如出一辙。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英国法律继承和发展了罗马法 B.近代西方法律的源泉在罗马法C.罗马法中蕴含着天赋人权思想 D.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5.16世纪至17世纪早期,欧洲许多国家物价飞涨,出现了所谓的“价格革命”。我国史学界大多认为价格革命是新大陆金银的流人所致;后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需求的大量增加,供求的失衡也是造成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据此可知,关于欧洲“价格革命"原因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的深入而趋于全面C.缺少权威人士支持均不合理 D.后期的研究比主流观点可信6.辛亥革命发展到高潮时,不少地区的商人支持革命与共和。当革命党人组织的国民党与以袁世凯支持的进步党进行斗争时,商人担心党争的白热化导致战事再起,重演辛亥年间的动荡局面。由此看出当时的商人A.饱含着救亡图存的动机B.对政治变革态度相对保守C.求稳与求变的复杂心态D.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保护7.(加试题)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诚然,还有这样一种区別: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这就使人变得坚强刚毅。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旨在说明A.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B.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C.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D.—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8.在封建传统社会中,安土重迁、户籍严密、士农工商各安其位的“官”“民”二元制组织系统中,县以下的各种家族社会进行自我管理,而对于流动的农工商,封建政府在绞尽脑汁寻求管理办法时,地域商人建立的会馆在依靠官方支持构建自身合法性的过程中,实际弥补了官方管理机构在这一界域的薄弱控制。这主要说明商人会馆的建立A.承担封建政府基层管理职能 B.有效保障商人群体的合法权益C.保障商人政治地位的合法性 D.利于构建商人群体的国家认同9.王韬在《纪英国政治》中提到:“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营务之整顿,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纵横无敌,为足见其强;……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富强之末,而非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材料意在表明A.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 B.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10.东汉时期的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其生前并无画像传世,也未留存任何与容貌有关的资料,但后世依照个人想象为张仲景绘像者颇多。下列两幅画像A.源于想象并不具有史料价值 B.表明了雕版印刷术技艺高超C.体现文人画注重形似的特点 D.反映了中医学的传播与发展11.凡须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一致同意的每项命令、决议或表决(关于休会问题除外),须送交合众国总统,该项命令、决议或表决生效前,须由总统批准,如总统不批准,则按照关于议案所规定的规则和限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三分之二议员重新通过。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凡总统不批准的命令、决议或表决均不生效B.该规定充分体现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C.该规定起到了杜绝美国总统滥用职权的作用D.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存在一定的权力制约12.史诗是人类文明初启阶段的文学形式之一。下列古代作品中不属于史诗的是:A.《汉穆拉比法典》 B.《摩诃婆罗多》 C.《罗摩衍那》 D.《荷马史诗》13.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A.加强了君主专制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C.导致了国家分裂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14.下表是美、德两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就业结构表(单位:%)。据此表可知1870年1890年1910年1930年第一产业美国52.245.134.924.9德国49.140.035.127.3第二产业美国23.526.329.229.5德国29.135.737.940.6第三产业美国24.328.435.945.4德国21.824.327.032.1A.美德两国农业生产逐渐落后 B.就业结构与生产力水平有关C.德国的制造业实力超过美国 D.结构不合理将引发经济危机15.1949年之前,中华书局、世界书局等私营出版商都以出版教科书为主要盈利来源;195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成为中小学教科书专业出版机构,私营出版商退出了教科书市场。这一改变A.悖离了“百家争鸣”方针 B.打击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C.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D.意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16.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公元3世纪的印度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17.近代欧美国家的税收理念大多经历了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即从征税的权力基本控制在议会里,议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规范征税的各项内容,转变为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表明欧美国家A.宪政制度的完善B.征税程序严格化C.否定了议会至上D.税收立法民主化18.明朝官员的公服上所缀图案被称为“补子”,各等级对应的图案有明确规定,如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品、四品虎豹……”等。但到明朝中后期,在面临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下,常出现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的图案,而朝廷对此无能为力。下列选项中对这种历史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武官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了中央集权C.心学的传播张扬了个性 D.社会危机加剧冲击了封建等级19.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对此,认识最为准确的是A.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B.掩盖了日本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的本质C.实际上是日本当局欺骗国民进行战争动员的手段D.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事实20.据《左传》记载,春秋中期,卫定公聘(出使)晋的时候,晋国欲使其会见逃亡到晋的卫臣孙林父,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会见,其主要理由便是孙林父为“先君之宗卿之嗣”。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 B.传统等级秩序基本崩溃C.社会转型推动人才流动 D.诸侯争霸实现局部统一21.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间很长,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但简要一点,也可以概括为三场大辩论:第一场是儒墨之争;第二场是儒道之争;第三场是儒法之争。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儒家学说成为各派众矢之的 B.争鸣涉及人生和治国方面C.各家流派矛盾尖锐不能调和 D.儒法之争实质是显学之争22.法国学者莱芒•罗歇曾说,“他的天才是一种破坏,而非其他。然而,破坏的天才是否定性的东西……拿破仑正是以这种天才的力量,把他所接触的东西都毁坏了。”这里被拿破仑“毁坏”的“东西”主要是指A.欧洲各国的君主专制政体 B.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C.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D.多次打垮犯法联盟的军队23.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24.宋朝“凡国有大庆皆大宴”,皇帝会在节日赐宴于官员。宴会时,皇帝先举酒,次宰相、次百官举酒,按照礼仪规定饮酒、行礼。皇帝“中饮更衣,赐花有差”,官员簪花,舞蹈拜谢而退,宴会结束。这一活动A.体现出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 B.体现了儒家君民同乐的理想C.反映出两宋时期国库异常充盈 D.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25.1940年,国民政府将中央农业试验研究所改为粮食增产委员会,由政府拨给经费。先后改良水稻、小麦品种共计90余种。同时,改变西南地区冬季农闲不种的做法,首先在四川推广冬季稻耕作。这些措施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实际需要 B.有利于敌后战场坚持长期抗战C.有助于减轻英美盟国的援华负担 D.触及了农村落后的生产关系26.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奴儿干都司的设立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7.周王朝时期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当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例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可见设置春宫最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政权统治 B.加强等级观念 C.加强礼乐教育 D.普及乐理知识28.永乐朝有翰林院官员上奏:“朝廷岁令天下有司织锦缎、铸铜钱,遣内官赍往外藩及西北买马收货,所出常数千万,而所取曾不及其一二。”奏书批评的是A.朝贡贸易 B.海禁政策 C.闭关政策 D.市舶贸易29.下表是1981年——1984年的美国、欧共体和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由此可知()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美国3.1%2.6%3.5%6.5%欧共体-0.3%2.1%3.1%3.1%中国5.2%9.1%10.9%15.2%A.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B.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推动经济增长C.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D.新经济推动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危机30.读图1、图2,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战国七雄在汉初基本复国 B.秦朝地方行政制度被废除C.汉初无为使国家再次分裂 D.汉初建制受历史传统影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新式学堂材料一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省,仅仅存在于少数口岸城市。1898年扩展到云、贵、川等内陆省份。20世纪初,蒙、新、藏等边远地区也纷纷创办学堂,新式教育覆盖全国。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在原有的语言、工艺、军事学堂的基础上,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实业学堂在农、工、商下又分出许多专科,还有专为一些阶级、阶层开设的学堂(如贫民学堂)。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渐趋一致,他们投身社会变革的各种活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二中国乡村也出现另一现象,改寺庙为学堂蔚然成风,引起民众不满,江苏东台发生“改佛寺为学堂,乡民不悦而起”;而一些“劣绅莠士,借兴学为名,侵吞公款,致教育之声日堕,教育之信用全失”,浙江景宁县沙溪学堂的创办“以盐竹两捐为经费,均用强手段抽取,每年并计不下千余金”,凡此种种……。不少人鄙视新学堂,“学校里唱歌、体操和剪纸、拌泥等手中劳作,都是鬼混”。且新式学堂“近城镇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人们喋喋不休:“自学堂设立以来,不但老师宿儒坐困家乡,仰屋而叹,即聪慧弟子,亦多弃儒就商。凡入学堂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动辄言平等自由,父子之亲,师长之尊,均置不问”。当时,中国乡村毁坏新式学堂屡见不鲜。——两则材料均摘自《<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我国自汉代就奠定了古代教育的传统,直至清朝末期才逐渐改变。中国古代教育的“传统”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说说“逐渐改变”的表现是什么?(2)读材料二,分类提取有关乡村毁学原因的信息(3)基于以上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新式学堂的看法。32.城市见证历史,城市发展折射出人类文明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3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3.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4.7公里)的都城建制。材料二(4)材料一、二的城市建造分别体现什么特点,这两个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材料三:4949至3044年中国城市化率年份494949664978498349944995年4997300030083044城市化率%40.6%13%47.9%34.43%10.37%39.04%39.93%10.33%11.68%54.37%(3)结合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化率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概括说明每个阶段特点形成的原因。材料四49世纪以来,英国的城市公共交通不断发展,基本上由私人投资者进行建设、运营、管理,处于无序竞争状态。例如:到30世纪初期伦敦地铁依然由6个独立运营者运营,换乘不衔接,票务系统不统一,管理十分混乱。二战后政府在公共服务方面的不作为逐渐不被接受,而且由于战后公共交通的大规模建设无法由私人提供。4911年艾德礼工党政府上台,不但对公共交通进行计划和管理,还通过企业国有化直接成为了公共交通的提供者,并负有监督的责任。50、60年代,是英国交通基础设施大力建设和发展时期,但从4911年到4979年,政府公共服务开支不断扩大(包括公共交通政府投资和补贴),并于4975年达到峰值,占国民收入总值的13.8%。4979年,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以后,对公共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但是政府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仍然给与了相当程度的扶植政策和资金投入,并且建立了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制度。(3)结合所学,从英国政府作用发挥的角度(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角度),对材料四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城市见证历史”关键词表重庆谈判深圳经济特区巴黎公社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费城《独立宣言》上海中美《联合公报》南京《临时约法》上海中共一大北平和平解放巴黎《人权宣言》(4)阅读上表,从“城市见证历史”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4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3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表格“宜子孙及酒食”“(值)钱七千二百”说明古代手工冶金的技术和工艺成就较深,故C正确;材料没有直接说明手工业的来源,故A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冶金,不是盐铁官营,故B错误;国家征税不符合表格主旨,排除D。【详解】2、C【解析】
根据所学,《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改良在近代中国已无出路,因而士大夫阶级开始日益倾向革命,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严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而非革命派,故A项排除;根据常识,士大夫阶级并不等于广大国人,故B项排除;“适者生存思想必然推动革命发展”这种说法属于绝对化错误,故D项排除。3、B【解析】
1949年3月,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即将面临由革命时期转向建设时期,因此提出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这是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B正确;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不是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推动的,两者不具备因果联系,排除A;土地改革主要在解放区进行,1947年就已经开始,但从材料看,解放军转化为地方工作队是对后续工作的一种提前安排,排除C;D中“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4、D【解析】
“保证人在履行了担保责任之后可以向主债务人行使追索权”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其根源在罗马法迎合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故D正确;
英国和古罗马社会性质不同,因此两者的法律不存在继承发展关系,只能认定英国继承了罗马法精神,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题干中重在保护债权人,与天赋人权无关,排除C。5、B【解析】
本题以欧洲“价格革命”的原因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史学界对欧洲“价格革命”出现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不断发展,从外部条件到内部条件,思考视角不断拓展而趋于全面,B项正确;“只能有一种”表述太绝对,排除A项;“均不合理”也表述过于绝对了,排除C项;后期的研究并不一定比主流观点可信,排除D项。6、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商人在社会动荡时希望建立统一稳定的政权,在党派斗争时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体现了商人在自身利益权衡与时局多变的形势下的复杂心态,故C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商人救国意识,故排除。B项,商人支持革命共和说明其政治态度并非保守,故排除。D项,商人希望政府为商业提供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而不是求得保护,故排除。7、D【解析】
根据材料“1939年的这一代人知道战争是怎么回事……他们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一切失望记得太清楚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一战所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D选项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两次世界大战给战争增添了新的方式与内容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战争的破坏性,B选项排除。二战因其战争的正当性引领人们勇于献身和牺牲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C选项排除。8、D【解析】
地域商人建立的会馆弥补了官方管理机构对流动商人的管理,从而强化了商人的家乡认同和国家认同。因此,这说明商人会馆的建立利于构建商人群体的国家认同,故D正确;会馆没有基层管理职能,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保障商人群体的合法权益,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商人政治地位,故C错误。9、B【解析】
据材料“王韬……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可知,王韬不仅主张学习器物,而且还认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才是“富强之本”,故倡导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正确;作者主张政治制度的变革,而不是“倡导实业救国和变法图存”,A错误;据材料可知是强调王韬的主张,而不是其作用,“有助于推动当时思想启蒙”、“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都是强调的作用,C、D不是材料主旨。10、D【解析】
汉代张仲景在明清时期有画像,而且在日本印刷品上出现,说明张仲景代表的中医学得到传播和发展,D正确;两幅画像在研究张仲景相关内容时有一定的史料价值,A排除;题干中的两幅画像不是雕版印刷品,排除B;文人画重在写意,排除C。11、D【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了总统和国会之间的相互制约,故选D项;A项表述不符合美国三权分立的内容,故排除;材料只反映了总统和国会之间的制衡,“充分体现”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杜绝”的表述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12、A【解析】
《汉穆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A符合题意,答案为A;BCD是亚洲和欧洲的著名史诗,不符合题意,排除。13、D【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是在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的背景下实行的,郡国并行的本质是东西异治,是汉初给予东方社会的一种特殊政策。这种东西异制的政策缓解了文化冲突,有利于汉初统治的稳定,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汉初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特殊政策,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C项脱离材料的主旨,排除。14、B【解析】
通过材料中美国和德国在三大产业上的比例可以看出,就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相关,B正确;农业就业人数减少不能说明农业生产落后,排除A;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大于美国不能说明制造业实力超过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工业国家排除C;表格中时间范围,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中的信息,排除D。15、C【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中小学教材,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教材版本,在当时有利于建立国民教育体系,故C选项正确;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才提出来的,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未体现不允许私人商业出版社继续经营,故B选项错误;材料措施不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故D选项错误。16、C【解析】
中世纪,基督教统治西欧,神学盛行,中世纪指的是476年到1453年,故C正确;A项伊斯兰教创立时间为公元622年,因此前2世纪的麦加不存在伊斯兰教神学,故排除;B项印度神学的论述在课本的知识点中未涉及,故排除。D项19世界的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神学失去独霸地位,故排除。17、A【解析】
税收理念从“税收法定主义”到“税收宪政主义”的演变,表明近代欧美国家认识到必须对代议机关的征税权进行宪法上的限制,这一过程体现了宪政制度的完善。故答案为A项。材料反映的是对议会征税权的限制,不是规范征税程序,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限制议会征税权并非否定议会至上,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18、D【解析】
由于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朝廷无力整治武官越级使用高品级图案的情况,说明社会危机冲击了封建等级,故选D;武官是越级使用高品级图案,而非地位得到提高,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危机的冲击,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淡化中央集权,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19、B【解析】甲午中日战争首先是日本发动的对华侵略战争,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一本质,所谓“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不过是某些日本人用来掩盖其对华侵略本质的借口,材料中的所有说法都没能揭示本质,因此,B项正确;A、D项在材料中没有充分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性质的评价,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20、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卫定公夫人劝卫定公接见孙林父的原因是因为其是“先君之宗卿之嗣”,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突出的是宗法制的影响依然存在,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B排除;材料未涉及人才流动,C排除;材料未涉诸侯争霸,D排除。故选A。21、B【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儒墨道法的争论实质反映了不同流派基于本阶层的利益,对宇宙人生、社会现实,阐述自己的主张,故B项正确;“各派”一说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各派思想不能调和且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儒法之争实质上是治国策略之争,排除D项。故选B。22、B【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通过征服战争,将民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沉重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被拿破仑“毁坏”的“东西”主要是指欧洲传统的封建统治秩序。故此题应选B项。考点:拿破仑点评:正确的评价拿破仑。1、功:对内:采取措施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例:《民法典》。对外:前期作战——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2、过:对内: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对外: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导致其政权最终失败。总体: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23、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D项。【点睛】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不能选择。24、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皇帝会在节日赐宴于官员”“按照礼仪规定饮酒”“员籍花,舞蹈拜谢而退,宴会结束”等可知,宋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等级秩序较为严格,A项说法正确;B项错在“君民同乐”,排除;不能据皇帝的赐宴活动得出宋代国库异常充盈,且宋代财政时常处于“积贫”状态,C项错误;赐宴活动不一定属于传统节日,故D项错误。25、A【解析】
根据题干所述,国民政府的上述做法有助于粮食增产,有助于坚持长期抗战,A正确;上述做法发生在国统区,与敌后战场无关,排除B;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建立,排除C;材料只是单纯涉及到粮食增产,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无关,排除D。26、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信息所处时代特征是明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尤其是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故选B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最高军政机构,并非地方监察机构,排除A项。奴儿干都司是地方军政机构,非中央行政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央与地方对立才采取此措施,排除D项。点睛:材料“明成祖正式设立奴儿干都指挥使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军政机构”、“其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表明中央政府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27、A【解析】
依据“礼乐机构”“音乐”等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此制度是配合分封制实行,主要目的是用一系列等级规范制度来巩固政权统治,故A正确;BCD均不是礼乐制度制定的目的,排除。故选A。28、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将司织锦缎、铸铜钱派官员送到外国及西北,支出多,收入少,这是中国朝贡贸易的特征,故A正确;海禁政策、闭关锁国政策都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B、C与材料无关;市舶贸易是专指海上贸易,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29、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在此时期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持续增长,美国和欧共体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基本呈增长趋势。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和欧共体在80年代后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而中国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挥市场的作用。综上所述,这表明市场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时欧共体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也基本呈增长趋势,不能说明欧洲一体化制约了其经济增长的速度;D选项错误,“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0、D【解析】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诸侯国的设置与战国诸侯国相似,说明其受到历史传统影响,D正确;A不符合史实,汉初的诸侯国是同姓,排除;汉承秦制,郡县制并未废除,排除B;汉初是大一统王朝,形势图无法反映出国家分裂,排除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传统: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主要以选拔官员为目的“逐渐改变”表现: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2)信息:晚晴政治腐败导致乡村毁学: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地方政府举措不当:占佛寺为学堂,冲击民众的传统信仰。新式学堂有沦为有权有势人场所的倾向;民众思想的保守:对新学新知的不理解;对新式学堂学生趋新言行的排斥,等等。(3)本小题采用以下四个方面来评分,分别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最后合成总分。①观点:ⅰ是否基于材料;ⅱ提炼材料;ⅲ是否新颖深刻(鼓励多元观点)②史实:ⅰ是否基于材料;ⅱ使用核心史实还是使用边缘史实;ⅲ是否完整使用核心史料③论述:ⅰ逻辑性(清晰、完整);ⅱ是否史论一致④组织:ⅰ连贯性(非列举);ⅱ科学性(准确使用学科术语)基本思路:晚清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趋势的不断加深,甲午战争又意味“学器”的失败,民族危机使国人对中西政治、社会等各方面进行对比,逐步明确西方国家强盛的根源在于政治制度的先进。为此,要开启民智,融汇中西,开设新式学校是必要的途径(交代背景)。新式学堂在地域分布上日渐广泛,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在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关注贫弱者的教育(分析材料)。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士人阶层嬗变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而,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觉醒,如:康梁的变法图强、严复的物竞天择、孙中山的共和革命等,并随着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国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中国社会各方各面逐步现代化(依据材料联系所学)。中国社会素有重教兴学的传统,为何出现乡民毁学的现象?(承转)晚清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传统信仰与新学新知的矛盾;传统儒学伦理与新式学堂的趋新言行的冲突;新式学堂也有沦为有权有势人的场所,与旧式科举的普及性相对,民众更加排斥新学堂。(新式学堂学习近代声光化电、近代制造技术、近代法理规则、近代商业法则,这些都属于城市,与当时中国农村相聚甚远,读书人从农村出发大半不再回到农村,中国传统社会农民与士人的关系渐渐疏离,如能写到以上这点更好)(分析材料)这其中,乡民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对佛堂的侵占也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从侧面推动了反清政革命势力的发展。抽象提升:新式学堂产生新群体以新及群体意识的同时,部分民众传统文化归属感却破灭。这反映清末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新学并峙、保守与开拓并存、农耕传统与工业文明较量、乡村与城市差距显著。但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前进。范文:新式学堂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社会发生变革的具体表现。中国自古代以来选官制度不断变革,世袭制到察举制,再诞生了科举制,中国传统教育也相应发展,科举制也着实促进了学习风潮。但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中国传统教育在近代社会看来依然落后不堪,不论制度怎么变革,学习的目的却只有一个,便是做官,从而以前的学生只研读儒家经典著作,参加科举,然后高中;传统学堂也只进行经学教育,培养经学人才。至清朝,这种风气恶化,出现八股文,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束缚学士思想。学校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科举考试的附庸。尤其在近代中国遭遇危急之际,封建旧的学校教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培养不出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致使中国被动挨打。晚清的教育制度衰败不堪,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有识之士便已经意识到此。尤其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的展开使得清政府需要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采取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便是第一所新式学堂。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彻底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使近代教育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开始普遍教育。从材料一来看,学堂数量的不断增加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可以看出中国对兴办近代教育的决心。新式学堂大大有别于传统学堂,不再只教授儒家经典,更看重人才的多方面培养。学堂种类由语言、工艺、军事到师范、法政,再到农、工、商下又分出专科,种类越来越多。新式学堂的科目种类的增多对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意识的提高有着极大影响,新式教育“学以致用”的思想深入人心同时。同时学堂形成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并致力于普及大众,推动社会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意识与观念的一致,例如新式学堂的勃兴,为日后革命的进行了人才的储备,从而推动中国变革,社会的进步。但中国封建体制尚存,封建思想未消失,人们对于改寺庙为学堂及学堂里教授的与以往不同的技艺专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鄙夷或不解的情绪。更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浑然不知甚至于不赞同,固守封建旧思想,三纲五常,这便是中国依旧无法彻底变革的原因之一。而新式学堂自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乡绅利用其作为谋财的工具,知识新式学堂的信用丧失。并且依照贫富等级来收取学生,使得人才流失,人才培养的不健全。材料二的种种事件,都说明了新式学堂的作用与期望存在明显偏差。也无奈国人反对新式学堂的风气渐长,只是这样并不利于新式学堂其真正存在意义与中国来之不易的近代教育的发展。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中国当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办了新式学堂培养近现代人才,新式学堂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体,在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中具有标志性意义,也帮助中国走出近代危机。但封建体制的限制,人为因素又阻碍,新式学堂不可避免的也有着种种弊病。但中国近现代化道路上却不能不看到新式学堂建立的巨大贡献【解析】
(1)传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教育在内容方面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育目的上,主要是以选拔官员为目的。“逐渐改变”表现:根据材料“1905年后,基本形成了大学、高等专门—都市省垣,中学、师范—府治,高小—县城,初小—乡镇这样的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可知,采用新学制适应人的基本认知发展规律。根据材料“学堂种类也在不断增加,……师范、法政学堂大批开办”可知,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近代化的人才为目的,学校类型方面设置专科学校,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根据材料“实业学堂在农、工、商下又分出许多专科,还有专为一些阶级、阶层开设的学堂(如贫民学堂)”可知,关注贫弱者的教育。(2)信息:根据材料“改寺庙为学堂蔚然成风,引起民众不满,江苏东台发生‘改佛寺为学堂,乡民不悦而起’”可知,地方政府举措不当,占佛寺为学堂,冲击民众的传统信仰;根据材料“劣绅莠士,借兴学为名,侵吞公款,致教育之声日堕,教育之信用全失”“以盐竹两捐为经费,均用强手段抽取,每年并计不下千余金”可知,晚晴政治腐败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导致乡村毁学。根据材料“近城镇入之,僻远不与;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可知,新式学堂有沦为有权有势人场所的倾向;根据材料“学校里唱歌、体操和剪纸、拌泥等手中劳作,都是鬼混”可知,民众思想的保守,对新学新知的不理解;根据材料“凡入学堂者,莫不染乖戾之习气,动辄言平等自由,父子之亲,师长之尊,均置不问”可知,部分民众对新式学堂学生趋新言行的排斥。(3)看法: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两则材料主旨,从新式学堂设立的背景、内容、影响以及引发的矛盾及引发矛盾的原因角度分析说明。首先围绕两则材料的主旨可以提炼出观点“新式学堂的出现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体现,也是中国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重的背景下,社会发生变革的具体表现。”。说明过程中,首先关于新式学堂设立的原因,根据材料“1895年前,新式学堂仅仅分布于沿海七省……1898年扩展到云、贵、川等内陆省份。20世纪初,蒙、新、藏等边远地区也纷纷创办学堂,新式教育覆盖全国。1905年后,基本形成……学校与行政梯次配备的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加重,西方思想传入,而且对西方学习更加深入,因此要开启民智,融汇中西,开设新式学校是必要的途径。从新式学堂分布范围扩展、学习内容实用等角度概述新式学堂的基本情况。之后结合材料“新式学堂推动了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渐趋一致,他们投身社会变革的各种活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式学堂的影响,如传统士人阶层嬗变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进而,群体意识、群体观念——民族观念和民族意识觉醒,如:康梁的变法图强、严复的物竞天择、孙中山的共和革命等,并随着近代新式学堂的发展而得以广泛传播,国民素质提高的同时,也推动中国社会各方各面逐步现代化。再次对近代乡民毁学现象进行分析,结合第二问,侧重原因方面,如晚清国库空虚、民穷财尽,借办新式学堂搜刮民财;传统信仰与新学新知的矛盾;传统儒学伦理与新式学堂的趋新言行的冲突;新式学堂也有沦为有权有势人的场所,与旧式科举的普及性相对,民众更加排斥新学堂。也可以拓展到新式学堂教授内容与农村格格不入等方面。最后对说明过程进行总结提升,落脚点是近代学堂出现与乡民毁学现象反映了清末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与新学并峙、保守与开拓并存、农耕传统与工业文明较量、乡村与城市差距显著,意味着中国近代化较为曲折。32、(4)特点:材料一体现了等级分明的特点;材料二体现了布局严谨,皇权为中心。政治特点:西周为分封制、宗法制,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贵族政治,世卿世禄。明清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政治。(3)阶段及特点:4949—4978年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前)发展缓慢。4983—4997年为初步发展阶段,(30世纪80、90年代)缓慢上升。3000—304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本世纪初)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原因: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我国经济水平落后,加上“左”倾思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城镇化速度缓慢。30世纪80、90年代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本世纪初的十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3)材料表明,49世纪初到二战前,英国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任由市场发展,英国城市公共交通有所发展但十分混乱;二战后到3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强力干预,公共交通得到发展,但是造成财政赤字,企业效率低下。30世纪70年代,英国政府部分恢复了自由主义,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同时依然发挥政府的作用。以上内容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英国政府职能不断调整,英国政府既重视市场竞争又发挥政府的作用,注重市场和政府关系的协调,保障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4)示例:主题:城市见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关键词:上海中共一大、重庆谈判、北平和平解放添加的关键词:南昌起义简要阐释: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重庆谈判争取和平民主。北平和平解放标志古都回到人民怀抱。南昌起义打响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人民军队诞生。主题:城市见证共和国发展历程关键词: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深圳经济特区添加的关键词: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成果,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标志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深圳经济特区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鞍山钢铁公司是共和国一五计划的成果,为我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主题:城市见证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3年冷墩钢投资申请报告
- 金融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某大型央企)2024年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面试社会试题及解答参考
- 2024专业运动服装订货协议
- 2024年油品储备设施租赁协议范本
- 2024年度建筑项目施工责任担保协议
- 2024年楼宇外墙面刷新工程协议样本
- 2024商铺转租协议格式
- 文书模板-竞业协议核实流程
- 《城市污水源热泵》课件
- 2024年中冶城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物业扫黑除恶专项行动行动
- 静脉用药安全输注药护专家指引
- 陶艺教学课件
- 主播试用期合同模板正规范本(通用版)
- 悦纳自我向阳而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艾略特的诗 中英
- 《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及休风煤气回收技术要求》
- 专题1.2 绝对值的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中医药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