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旧石器时代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2、我国境内所知最古老的人类是北京人。()3.仰韶文化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4.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5.仰韶文化的陶器主要是蛋壳黑陶。()6.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即将迈进阶级社会的门槛。()7.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被红山文化所代替。()8.仰韶文化的代表有姜寨遗址和半坡遗址。()√×√××√√×时间地域代表性文化遗存特征距今约7000-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红山文化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长江下游龙山文化良渚文化辽河上游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①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祭祀)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分封制、宗法制)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从内外服到分封)政治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②青铜铸造发达(大量青铜器)经济①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②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炎黄子孙)文化全面理解早期国家的形成(1)国家的实质:是一定阶级的统治机关。政府、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国家机器,是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行使国家权力的工具。(2)国家的基本特征:按地域划分居民和公共权力的建立。(3)早期国家起源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时空定位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政治之变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分封制、宗法制瓦解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经济之变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各国变法思想之变“学在官府”被打破思想先声:孔子、老子百家争鸣推动刺激华夏认同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开始形成春秋时期处于奴隶制瓦解时期,战国时期处于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壹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政治: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春秋时期
时间:公元前770-前476年
标志:自周平王东迁洛邑至周敬王卒
(与孔子编订《春秋》一书时间大体相
当,故得名)
特点:争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
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为齐桓公、晋
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争霸战争:春秋时期的战争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春秋五霸先后出现。以尊王为旗帜,战争目的是要求对方屈服,而非以消灭对方、获取对方财富为主要目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政治: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战国时期
时间:公元前475-前221年
标志: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各国混战不
休,故称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始于汉代刘向的《战国策》)
特点:兼并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礼乐征伐自卿大夫出兼并战争:主要目的是统一、扩大地盘、掠夺人口;特点是七雄同时并存、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战争残酷,加速了奴隶制瓦解和促进了封建制形成。政治: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图1春秋列国形势图图2战国形势图与图1相比,图2有何变化?提示:从诸侯国数量和名称、建筑及其分布、少数民族分布来思考变化?华夏认同
1.含义: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少数民族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2.基本历程:(1)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促进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2)局部统一的局面,为大一统奠定基础。(3)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4)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3.影响:①战国之后,内迁民族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变革之象·夷夏之变华夏认同民族大融合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在长期的杂居、邻居过程中,华夏文明提升了戎狄蛮夷的文明,戎狄蛮夷的文化也进一步丰富了华夏文明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认同、民族交融政治:列国纷争和华夏认同①由争霸战争变成了兼并战争,诸侯国数量变少了,到战国时期形成了战国七雄。
②修筑了长城,有边防和互相防守的作用。
③华夏族分布更加广泛,更多的夷狄之地被纳入华夏文化范围之内。中原北狄南蛮东夷西戎华夏认同以怎样的方式推动?具体的表现有哪些?秦人肇兴于陇右,保留着身为炎黄世系姻族、处于华夏民族边缘的族源记忆,自春秋至战国初期一直被视为且自视为夷狄。不过,通过迁徙、战争、会盟、联姻、重用诸夏人才、吸收中原文化等方式,秦人努力走近和融入华夏。——彭丰文:《从边缘到中心:秦人认同华夏民族的心理历程及其历史意义》认同黄帝共祖崇尚儒家文化学习中原制度律法民族交融华夏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战国中后期,赵武灵王(约前340-295年)推行“胡服骑射”,是华夏文明吸收周边民族文化的典型事例。意义:①缩小了胡汉差异。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促进了华夏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民族交融。②培养起了中原人彪悍晓勇的尚武风气。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③“习胡服,求便利”成为了中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识功能(身份高低,夷夏之别),强化了其实用功能。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为秦汉时期全国各民族大一统的局面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础。补充: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
耕作方式由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土地制度由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转变;
经营方式由集体耕作到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2)手工业:由官府主导逐渐到官营、民营和个体共同发展。(3)商业:商业的发展逐渐突破地域限制,商品交换频换。变革之象·经济之变农业经营:由集体耕作向
转变。(1)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小农经济的特点①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市场交换少。③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④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⑤保守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不利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地位: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经营方式、生产组织形式)小农经济补:农业概念辨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1)自然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与商品经济相对立(2)小农经济,最本质的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较小。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其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权的兴衰(3)自耕农经济,农户耕种的土地是自己的,它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补:手工业1.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及流向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直到明代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私(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明中叶以后在一些部门占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业的一种副业稳定了小农经济,在近代破产主要生产武器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日用品不投放市场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投放市场主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产品投放市场补:商业商业繁荣的表现:(1)货币:出现了铸币和贵金属。(战国时期不仅各国自铸货币,而且在一个诸侯国内的各个地区也都自铸货币。以赵国铲币、齐国刀币、秦国圆形方孔钱、楚国蚁鼻钱较著名。)(2)交通:逐渐形成以各国都城为中心的向外辐射交通网路,都城所在地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春秋时期,由吴国在扬州附近开凿了一条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战国时期:都江堰、郑国渠、芍陂)(3)城市:诸侯国的都城都设有市,有的城市出现了“市井”的商业区。(4)商人:“富”“贵”分离,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5)政策: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诸侯国货币1.背景百家争鸣铁犁、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一)春秋战国的变法①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兴起;②政治: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各国想富国强兵;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坏;③思想文化:学术下移,百家争鸣,形成思想解放运动;士阶层的崛起;法家学说成为改革思想武器。BC594初税亩④阶级: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征税,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总结变法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示意图李悝(前455年—前395年)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商鞅(前356年,前338年)措施积极影响经济方面废井田,开阡陌(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军功爵制)政治方面废除世卿世禄制普遍推行县制(对后世影响最深远)2.秦国——商鞅变法(一)春秋战国的变法富国强兵目的:确立土地私有制,保障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保护小农经济,促进封建经济发展。便于征收赋税,为经济活动提供便利。提高军队战斗力,促进阶层流动。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反对最激烈)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积极影响司法方面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制定秦律,轻罪重罚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社会风俗强分家
加强户籍管理,为收税、征兵提供了依据。用法律的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多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材料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战国策·秦策》材料二: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文学曰:“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桓宽:《盐铁论·非鞅》(一)春秋战国的变法多角度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评价积极性:①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②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社会转型。局限性:①商鞅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严刑峻法。②什伍连坐的推行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性质的改革经济: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叁百家争鸣28
概念呈现“争鸣”指争论和辩难。何谓百家争鸣“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和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融合。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奠基--先秦时期29一、百家争鸣的背景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逐渐代替了过去的石制、骨制等笨重易损的农具,由此出现了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这一变化促使井田制走向崩溃。材料二:春秋时期,有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原为周王垄断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也频繁发生,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三:春秋时期,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进行争霸战争。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在各国竞相改革的潮流中,一批士人冲破礼法束缚,四处游说、讲学,极大的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觉醒。阅读下列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10分)①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③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④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⑤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孔子的思想及其评价1.生平和地位: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和教育文化贡献伦理观念治国理念教育成就世界观文化贡献3.评价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①推行“德治”,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②主张恢复周礼,同时也承认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存疑鬼神,把探讨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首位①整理六经:诗、书、礼、乐(亡佚)、易、春秋。②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论语》中孔子的思想及其评价3.评价(如何全面认识孔子的思想)积极方面:①孔子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②孔子提倡“德治”,主张“以德治民”,其民本思想具有超时空的意义;③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扩大了教育的范围,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④孔子编订古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消极方面: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无法满足统治者的需要,未受到统治者重视。②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违背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哲学思想世界观方法论治国理念“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辩证法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老子的思想及其评价1.生平和地位:2.主要思想主张: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见于《老子》一书【误区警示】道家学派≠道教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家学派是一种哲学学派,道教是一种宗教信仰。道家学派形成于先秦时期,道教兴起于东汉。二、百家争鸣的表现派别代表主张或特点儒家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阴阳家邹衍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墨家墨子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法家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三、百家争鸣的实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二、百家争鸣的表现派别代表人物主张或特点代表阶级儒家孟子新兴地主阶级荀子新兴地主阶级道家庄子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级阴阳家邹衍新兴地主阶级墨家墨子
平民阶层法家韩非新兴地主阶级后世儒家多奉孟子为儒家又一宗师,而视荀子为旁门别支,汉以后不受重视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应同等看待。逍遥:对事物采取一种旁观、超然的态度。要逍遥,就要“无所恃”,就要放弃生死、有无、贵贱等差别观念,达到精神上的“逍遥”。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王道,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①宣传天道和自然无为②齐物论
逍遥游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兼爱、非攻、节俭、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命、非乐①主张法术势相结合;②以法治国;③历史是向前发展的④建立中央集权国家法家的集权、变革思想的影响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厉行赏罚以法治国专制集权变法革新请注意:法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采纳,并在秦国成为治国理政的主要思想,和儒家并称战国时期的“显学”。汉代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外儒内法),成为维护专制集权的工具。“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代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①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③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百家争鸣的影响1.(2020·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3年真空电子器件及零件资金筹措计划书
- 2024年福建省砌筑工竞赛理论题题库及答案
- 餐厅服务基本理论知识考试题及答案
- 第01讲 1.1反应热 焓变(含答案)-2024年高中化学同步精讲义(选择性必修一)
- 2024企业品牌产品区域代理经销协议
- AI技术在电力系统发展中的应用与前景
- 适合农村孩子的读书节活动方案
- 教学课件:第二十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
- 2024货物运输协议规范化文档
- 十大医药代表成功经验分享
- 《克服厌学情绪》课件
- 2024全新第五版FMEA培训教材
- 顶管施工安全警示与提醒
- 万千教育学前与儿童一起探索自然:幼儿园自然课程故事
- 小班美术教案:小兔家的新门帘教案及教学反思
- 人工智能在体育运动中的运用
- 残联交流经验发言模板
- 消防通道畅通
- 2024年沈阳水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新媒体视听节目制作 第七章 作品的编辑构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