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
中华文明的迟滞与危机——明清时期【归纳·线索特征】明至清前中期(1368—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新的经济、思想因素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前夜。(1)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专制集权空前强化,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对外关系上,明朝郑和下西洋,扬威异域;清朝统治者一方面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另一方面,妄自尊大、闭关自守,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出现新的经营方式,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3)文化上:承古与萌新。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另一方面,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传统科技依然领先,但继而转为停滞,西学东渐之风对明清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发展与迟滞承古与萌新课时18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发展与迟滞承古与萌新考情考向考情分析全国卷地方卷2024全国新高考课标卷·农业租佃关系2023全国甲卷·明代商品经济发展2023全国新课标卷·工商业市镇兴起2023全国甲卷·明代进步思想的产生2022全国甲卷·明代海外贸易2022全国乙卷·江南工商业的发展2021全国乙卷·明清善书与儒家思想2020全国Ⅰ卷·清代宗族儒家思想2020全国Ⅱ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变化2019全国Ⅰ卷·明代区域经济2024广东卷·江南经济繁荣2024北京卷·典籍编纂2024甘肃省·明朝白银货币化2024山东卷·明清经济繁荣2024浙江卷·明末清初思想2023北京卷·明代经贸的发展2023广东卷·明代小说中的婚姻观念2023海南卷·文化借鉴的研究2023江苏卷·江南经济的发展2022湖南卷·清代的对外贸易2022广东卷·明代白银货币化2021湖南卷·清代八旗官兵滑冰2021广东卷·明代儒家思想的影响2021山东卷·明代文学与商业的关系考向分析考查方式1.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注意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2.思想领域的新变化,考查明清时期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特点。选择题和主观题并重,理解经济发展的新现象及其对于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掌握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理解思想领域的新变化对后世的影响,总结新特点一轮复习: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发展与迟滞(二)市民阶层兴起对明清社会及文学艺术有怎样的影响?二、承古萌新(三)如何评价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与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一)为什么说明清进步思想“只能长为灌木而不能成丛林”?(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二)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变化的角度看,中国社会面临哪些危机?一轮复习: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一、发展与迟滞(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二)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变化的角度看,中国社会面临哪些危机?(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1.经济之变(1)农业新气象: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原因时间性质:新空间:由外输入途径:海上及陆上特点:耐旱、山地人口增长明清江南多考商品经济丰富、多样化农工商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他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佣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拿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阅读课本,概括下述的经济现象。雇佣劳动多种经营农产品商品化趋势1.经济之变(1)农业新现象:①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②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③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10
“四十年前,民家惟菜圃间偶种一二,以娱孩稚,今则延山曼谷,西南二百里,皆陪此为终岁之粮矣。”
——《霍山县志》(1776年)
“近来谷米腾贵,上乡多种之,山人赖以存活。”
——《益阳县志》(1747年)
“山谷问遍种之,至秋成熟,每石价不足当粟米之半。山农借为粮,兼以作酒,能贩给他境。”
——《桑植县志》(1764年)清朝中期玉米已经在山区广泛种植真题演练:(2021.福建卷)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富民思想的践行B.新农作物的传播C.饮食结构的改变D.人地矛盾的加剧B(2020·江苏高考·5)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真题演练DA(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28)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A“经营地主”:出租土地、招募雇工,直接经营“佃富农”:租土地、再招募雇工清代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分离新因素商品经济发达:经济作物比重增加、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反映(2017年海南卷6)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D13
中国历代人口变化图14(18年海南6)表1现存17~19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时间国家17世纪18世纪19世纪印尼851251泰国1485马来西亚17216合计1062552表1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世纪的中国A.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B.自然经济加速解体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A饥饿下的盛世1.经济之变(2)手工业新现象:P89页历史纵横:自由雇佣劳动史料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工场手工业劳动的状况: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时空:明朝后期;江南地区行业:纺织、丝织、制瓷等特征:场所:关系:规模:工场、作坊雇佣与被雇佣较大规模(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2020.全国Ⅱ卷)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真题演练D注意:明中叶以后,在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②明朝中后期:民营超过官营,占据主导地位(一)经济之变3、商业新景象:(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南都繁会图》:作者为明四家之仇英,此图堪称明朝的清明上河图。画中描绘的是中国晚明的陪都南京城市商业兴盛的场面,长卷绘有109家商店及招幌匾牌,1000多个职业身份不同的人物,侍卫、戏子、纤夫、邮差、渔夫、商人等“行走”在长卷上,神态丰富,展现出一幅繁华、富庶、热闹的市井生活画面《南都繁会图》局部思考:结合教材P89并分析下图,从这幅图中可以获得哪些明代商业信息?(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2019·课标全国Ⅱ,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CC真题演练(2023·福建高考·5)清前期,苏州女性流行以鲜花为头饰,当地又有“莺语东风二月过,山中花少市中多。桑畦尽作栽花地,那得缫丝有绮罗”之语。这反映了该地区()A.消费观念的奢靡化B.产品加工的专业化C.土地利用的精细化D.农业生产的市场化(2024·广东高考·6)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DD(2024·甘肃高考·5)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禁之时,民间多私携物品往交趾诸处,经日本转手贩卖,换取日本长崎银,将至中国,凿沉其舟,携银以归。私商冒险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白银主要来自日本C.海上商业贸易发达D.经济高度依赖白银D(全国新课标卷)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D(新课标全国卷)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A(全国卷)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D(全国卷)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A(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D史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嘉定县(今嘉定区)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学术研究——明清商业的特点及影响(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史料二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2)根据史料二,概括归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一)经济之变4、经济政策之变 (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2)明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 (3)明朝后期:推行__________。 ①背景:商品经济发展与白银流通增加。 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③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4)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5)雍正帝:实行“__________”,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规定农民不再为官府服役,改交役银。根据每户人丁、土地两项标准算出役银的具体数目,与该户的天赋合并,折银征收(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赋税制度变化(一)经济之变货币政策变化 (1)明朝
①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②明中期起___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2)清朝:完全承认______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白银(一)明至清中叶的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经济政策在明清时期还有哪些表现?经济政策在明清时期还有哪些表现?①延续重农抑商②海禁③朝贡贸易①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②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学者观点——明清的货币金融与对外贸易史料一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缣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与中国在东亚贸易圈中的主导地位,使得明代的宝钞与铜钱难以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责;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
——摘编自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1)根据史料一,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原因,分析白银货币化对中国的影响。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影响: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缓解了通货膨胀;推动赋役制度的改革;推动中国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这种状况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史料二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摘编自齐涛《朝贡外交与朝贡贸易》特点: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依附于各国使节朝贡的贸易活动;对贡使的货物给予高额回报。影响:朝贡贸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再加上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萎缩,使中国逐渐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二)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变化的角度看,中国社会面临哪些危机?材料虽然明清时期兴起一些手工业中心,但与此同时,农民的家庭生产多样化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传统棉织技术普及及与耕织结合的程度加强。自然经济得到新的生产技术的支持而更趋稳固。那些手工业专业地区的产品长途贩运并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销量并不大,在农村更没有销路。这就限制了商业资本对制造业投资的兴趣阻碍了商业资本向产业资本的转化。相反,由于土地租佃收益的稳定性和米价上涨趋势,特使许多商人乐于把商业盈利投向土地。商业资本在拒绝向工业资本转化的同时,却与封建农业结合起来了。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材料据《清代文字狱档》所收录的文字狱档案,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四十多年中,就有文字狱五十三起,几乎遍及全国,造成一种以文招祸的恐。
——樊树志《国史概要》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优势。文化专制思想僵化角度一:从中国自身看:政治僵化、经济封闭、思想保守(二)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变化的角度看,中国社会面临哪些危机?角度二:从世界形势看: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中国社会发展之局限性中国西方政治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资本主义代议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工业革命思想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外交“闭关锁国”对外开放,殖民扩张东西方比较映射固守农业文明迈入工业文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进而影响社会的转型和进步。主题1明清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及经济转型【主题综述】明清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呈现出经济转型的特点。农业方面,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大量农副产品投入市场,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大宗白银交易普遍盛行;工商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江南地区兴起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区域性的商人群体涌现;对外贸易中出超明显;生产关系方面,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新的经营方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1.美洲高产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1)使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粮食压力有所缓和,缓解了人地矛盾,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促进了人口增长。 (2)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粮食结构和人们的饮食习惯,丰富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生活。 (3)可以腾出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4)大量荒地被开垦,导致生态遭到破坏,亦造成了亚热带山区的结构性贫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经济的发展。2.明朝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①宋明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需求量增大。
②明初发行的宝钞贬值,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③明中期白银供给大量增加,国内银矿开采增加,随着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国外大量的白银流入。 (2)影响:①打破了明朝专制政权的货币垄断权。
②促进了明朝中后期市场的繁荣以及海外贸易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社会政治生活的自由奔放,导致了明朝的政治危机。
④有利于社会的多元化;有助于抑制货币的恶性膨胀。
⑤加剧了封建势力对白银的掠夺与民众的贫困化。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二)市民阶层兴起对明清社会及文学艺术有怎样的影响?二、承古萌新(三)如何评价明清之际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与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一)为什么说明清进步思想“只能长为灌木而不能成丛林”?时空特征:文化上:承古与萌新。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阶段;另一方面,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传统科技依然领先,但继而转为停滞,西学东渐之风对明清科技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的变化(一)为什么说明清进步思想“只能长为灌木而不能成丛林”?1.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的变化(1)王守仁及其影响(一)为什么说明清进步思想“只能长为灌木而不能成丛林”?
材料1: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
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①背景:A.程朱理学压抑人性;获得官方尊崇后,成为求取功名的敲门砖,逐渐失去活力。1.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的变化(1)王守仁及其影响(一)为什么说明清进步思想“只能长为灌木而不能成丛林”?①背景:B.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危机及个人经历促使王阳明反思,他认为学术流弊导致道德沦丧,从而引起社会动荡,主张用心学来更新理学。C.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变动
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正德元年《乞宥言官去权妊》一疏,因而被放逐龙场之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
B.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C.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A王阳明把目光转向下层民众,“觉民行道”1.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的变化(1)王守仁及其影响(一)为什么说明清进步思想“只能长为灌木而不能成丛林”?“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良知”就是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影响:陆王心学强调主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而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王守仁∕王阳明心学核心:致良知主观唯心主义推动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P117页王阳明主张:“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又提出:“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其意在(
) A.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B.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提倡平等和叛逆精神 D.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A(广东文综)“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辽宁、湖南、宁夏文综)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全国课标卷)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D(2024·浙江高考·17)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锦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D45王阳明曾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自以为是也。”他还说:“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他的思想A.忽视了对先秦以来儒家思想的传承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彻底复兴C.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和繁荣的体现D.鼓励独立的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1.思想领域——儒家思想的变化(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为什么说明清进步思想“只能长为灌木而不能成丛林”?异端李贽焚书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人皆有私,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李贽《焚书》主要思想:童心说,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教条,否定传统标准实质: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阶层变动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共同生活背景:处在动荡年代,都参加抗清斗争顾炎武—亭林先生黄宗羲—梨洲先生王夫之—船山先生其父反对宦官专权而死于诏狱。赴京讼冤途中,以铁锤伤仇人。抗清失败后隐居著述。早年反对宦官专权,后屡次落第而绝意科举。抗清失败后游历各地,著书立说。自小留心时务志在经世。抗清失败后,隐居于衡阳石船山著书立说。材料:“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黄宗羲“书生徒讲文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清】赵翼思考:材料作者认为书生误国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们提出什么主张?理学热衷心性空谈,讲求内省自修,“一切国计民生,皆视为末务”,结果是“务彼虚名,受其实祸”,最终误国误民。明末以来空疏的学风使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现实。(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一、背景: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政治:明末政局的动荡与更迭;君主专制强化,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思想:理学僵化,知识界的空疏学风,因循守旧;外部: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空疏学风造成冲击。二、内容:A、从政治角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如建立天下之法和监督机构、众治取代独治)B、从经济角度,倡导工商皆本;C、从学术角度,批判脱离实际的学风,力倡务实作风,经世致用;强调社会责任感D、从哲学角度,提出“理在气中”,用唯物思想批判唯心主义。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1.经世致用思想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2.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启迪后世民众(康梁);3.局限性: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批评继承,并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程朱理学依然占有统治地位,政府实行思想控制,在社会变革方面的作用有限材料: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以更具民本思想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与现代不牟(相当)而定其为无所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一)为什么说明清进步思想“只能长为灌木而不能成丛林”?(2021辽宁4)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江苏省20215)明代中后期出现一批要求冲破“天理”教条束缚的思想家,其中罗汝芳以人之“赤子之心”来诠释“良知”,肯定人性中正常情欲的合理性。深受罗汝芳影响的戏剧家汤显祖在作品《牡丹亭》中彰显一个“情”字。这说明A.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强烈冲击B.文学创作迎合市民需要C.心学的发展影响到戏曲创作D.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动摇(海南省2020年5)《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山东省2020年5)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 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先秦时期——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经世济民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传统。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强调士人的社会责任感;但理学(尤其心学)逐渐走向极端,偏离了致用之道明清之际——以顾炎武、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思想家提倡的经世致用思想,反对理学空谈。清朝——早已失去生机的理学又被统治者拾起,但其关怀世运的一面却已不在,剩下的只是泛泛空谈。另外,由于清政府在思想上实行高压政策,尤其是盛极一时的“文字狱”,沉重打击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勇气,造成了一批批学者无奈地走上闭门治学之路,整日与考据为伴,不再关心议论政事。
晚清——面对封建末世深刻的社会危机,林则徐、魏源、龚自珍等所代表的知识分子们才又重新张扬“经世致用”的口号,并身体力行。“经世致用”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2024·浙江高考·17)南宋陈亮为学“俱以读书经济为事,嗤(嘲讽)空疏随人牙后谈性命者,以为灰埃”,世人“以为此近于功利,俱目之为浙学”;叶适指出“(士、农、工、商)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锦末厚本,非正论也。”明代王守仁认为“四民异业而同道”,明末清初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工商皆本”。这些学者的理念()A.挑战了封建的纲常伦理B.反映士农阶层地位逐步下降C.促使重农抑商政策转变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易错2角度1、经世致用并非明末清初思想家独创,儒家思想自产生之时,就具有强烈的经世传统。2.除了同学们熟悉的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提倡经世致用外,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颜元、唐甄等均有这方面的思想主张,如颜元指出“须是身上行出,才算学问”,李顺指出儒学是“明体适用之学”等。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西汉明清孔子创立儒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董仲舒改造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李黄顾王四大思想家创立发展成为正统哲学化批判继承发展宋朝明朝儒学总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和统治者的需要而不断改造自身、发展完善。宋明理学1.文学艺术——雅俗共赏书名作者价值《水浒传》施耐庵是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三国演义》罗贯中《西游记》吴承恩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古代讽刺小说《红楼梦》曹雪芹古典现实主义(1)小说(2)戏曲传奇(明)汤显祖(清)孔尚任昆曲发源:江苏昆山一带京剧形成:清朝道光年间明清文学的通俗化、平民化、生活化、社会化演变发展趋势反映了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思想上要求突破封建束缚,倡导个性自由等观念。(二)市民阶层兴起对明清社会及文学艺术有怎样的影响?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2023·广东卷·5)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
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
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2021·江苏高考)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
B.程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知识产权许可使用合同(含知识产权名称、许可范围、许可期限等详细条款)
- 2024年度艺术品采购与展览推广合同
- 2024年度健身服务合同之服务内容与会员权益2篇
- 2024年度农产品购销合同:大米、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的供销协议
- 2024年度股权转让的资产评估协议
- 《鼠标键盘使用》课件
- 2024年度虚拟现实应用合同
- 2024年度企业标志设计服务合同范本
- 《审计课堂案例》课件
- 市政道路工程
- 康复治疗技术生涯发展展示
- 《哈腰挂》的音乐手法
- PEEK聚醚醚酮行业报告
- 护理安全与职业防护教案
- 行车记录仪培训课件
- 句型转换-2023年中考英语一模试题汇编(上海)(教师版)
-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继发性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 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工作计划
- 某年卫生监督协管工作总结
- 高二挑战与突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