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铁木真忽必烈猜猜他们是谁?清朝,定都京师辽朝,五京之一,名南京金朝,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元朝,忽必烈兴建大都明成祖时,迁都京师五朝帝都北京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与北宋并立的辽、西夏统治建立时间:
960年建立者:赵匡胤
都城:汴京
北宋建立时间:
916年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契丹(辽)西夏党项族都城:兴庆建立者:元昊建立时间:1038年一、辽与西夏
(石敬瑭)以辽有援立之劳,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献。太宗(耶律德光)升为南京,又曰燕京。
——《辽史·卷十》1、契丹帝国——辽朝(1)起源鲜卑同源,辽河上游(2)建立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改国号为辽。辽朝在燕云地区(汉人聚居)的治理“先是,契丹及汉人相殴致死,其法轻重不均,至是一等科之。”
“(辽圣宗)免南京被水户租赋...赐南京统军司贫农耕牛”
“因其(汉士)素所习之业取士”——《辽史》法律平等恢复生产开科取士“(辽地汉人)不复思归”——欧阳修《新五代史》“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司马光《资治通鉴》“燕民皆服”——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庞元英《文昌杂录》:余尝见枢密都承旨张诚一说,昔年使北虏,因问耶律、萧姓所起,彼人云:“昔天皇王问大臣云:“自古帝王英武为谁邪。’其大臣对日:莫如汉高祖。又问将相勋德孰为优。对已以萧何。天皇王遂姓耶律氏,其后亦锡姓萧氏。
张诚一于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使北朝,时为辽道宗大康元年。所述“耶律为刘”之说应得自出使所闻。(3)统治政策:南、北面官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百官志》四时捺钵依然保持草原习俗,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辽朝对北方的民族交融做出了卓越贡献!“一国两制”作用南、北面官制度材料一: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①缓和了民族矛盾,稳定了契丹的统治②促进了辽朝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③加快了辽朝封建化进程和民族交融材料一反映的南、北面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作用是什么?思考1四时捺钵制度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四时捺钵主要地点时间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七月中旬避暑、议政、放鹰秋捺钵庆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作用①保留了游牧民族狩猎的传统②笼络归属民族酋长,巩固辽的统治辽五京最后设立的西京——山西大同2、西夏——党项王国大同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宋初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国号大夏10381044夏宋罢兵和议,夏与辽交恶;辽升大同府为西京,“以控制西夏”1049辽兴宗亲征,迫使西夏称臣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唐末时间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官称呈现双轨形态
此后,辽、宋、夏之间基本能维持平衡。
(1)社会进程相同。兴起之初都处于奴隶社会阶段,过游牧生活。
(2)封建化的原因相同。都是由于受到汉族地区先进农耕文化的影响。
(3)采取的措施相同。都建立政权,仿效中原王朝建立各项制度,仿汉字创制本民族文字。
(4)政治制度的特点相同。
都采取“蕃汉分治”的办法来分别管理不同民族地区。
(5)和宋朝的关系相同。都有大规模的战争,都与宋议和,接受宋的“岁币”,议和后都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此间官方和民间经济文化往来频繁,进一步推动封建化进程。
契丹、党项封建化进程的相同点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耻)女真金二、金朝入主中原农牧并举1、女真崛起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定都会宁府。与南宋并立的金、西夏统治西夏都城:兴庆建立者:元昊建立时间:1038年建立时间:1114年建立者:完颜阿骨打都城:会宁、中都女真(金)建立时间:
1127年建立者:赵构
都城:临安
南宋2、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猛安谋克军事单位社会组织基层制度基本沿袭唐宋(汉化)&制度建设“燕都地处雄要,北倚山险,南压区夏,若坐堂隍,俯视庭宇……亡辽虽小,止以得燕,故能控制南北,坐致宋币……京都之选首也”。——《金史·梁襄传》猛安谋克制(1)内容:(2)特点:(3)效果: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以郡县制建置进行管理,将过去领兵打仗的千夫长猛安,百夫长谋克,改革为受封的地方领地、领户之长。①兵民合一,军政合一的制度
②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①节约了财政开支②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③加速了女真族封建化进程。3、由盛转衰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死后,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1161-1189在位)宋孝宗“乾淳之治”(1162-1189在位)南北方都出现了难得的国富民安局面,边境榷场贸易繁荣。然而,平衡很快又被打破……金世宗
完颜雍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古帝国版图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蒙古国先后灭西辽、西夏,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成吉思汗将帝国划分为四大汗国,分个了自己的四个儿子。铁木真死后,汗位落到孙子忽必烈手中,1271年,忽必烈称帝,建立了元朝。元朝越来越强大,1276年南下灭了南宋,统一了中国。统一全国的元朝统治1227灭西夏1234灭金1276灭南宋1247吐蕃归顺1271建元朝1254灭大理1279统一全国统一全国的元朝统治修筑驿道,设立驿站,设急递铺行省制度:全国共设10个吐蕃地区:萨班归附,设宣政院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元代急递铺令牌元朝对地方的管理
地方制度1:驿站制度◎元代急递铺令牌蒙古征服欧亚广大地区之后,为实现对征服地区的有效统治,巩固统一,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分陆站和水站。水站用船;陆路又有马站、牛站、车站、轿站、步站之分。蒙古地区的驿站设通政院管理,中原地区的驿站则归兵部掌管。元顺帝时全国有驿站1500多处。概念解读中央官制:中书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书省(行政)元:中书省一省制御史台(监察)枢密院(军事)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政事相权反弹
地方制度2:行省制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概念解读2、元朝行(中书)省的设置:(1)行省的设置①全国设十行省:②中书省直辖“腹里”:③宣政院辖区:山西、河北、北京、山东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④省下行政区:路、府、州、县蒙古:东北:云贵:台湾:岭北行省辽阳行省云南行省澎湖巡检司武夷山南岭唐朝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划分的重要原则之一,能够使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区划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有利条件。山川形便是指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利用犬牙相入划分的行政区域往往地跨多个自然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风俗差别较大。犬牙交错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南岭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行省权力大而不专3、行省受到的节制民政事务军政要务赋税征收调动军队必须呈报中书省需呈报枢密院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觐见述职监察省官互迁材料一元朝的行省实际上为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政效率较高。——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探究: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突出特点?行省军政大权集中,行政效率较高权力有限(行省权力大而不专),受制于中央材料三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造成犬牙交错局面。——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行省实行犬牙交错的划分准则,以清除地方割据的地理基础分析行省制度的特点?思考①双重性,既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②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主辅结合,维护政治体制的稳定。③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有利于中央集权。④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⑤行省辖区广阔,省界犬牙交错,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析行省制度的影响?思考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统一;有利于加强民族融合;为后世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
地方政策3:边疆政策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西域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吐蕃地区宣政院印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台湾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四等人制的目的及评价?思考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评价:①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同时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②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③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元朝的灭亡。
四等人制四、元朝的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四等人制元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蒙古贵族的特权,对各民族进行分化,让先被征服地区的人比后被征服地区的人地位高一些,人为地制造民族等级。元世祖时,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即“四等人制”)
这四等人在政治待遇、法律地位、经济负担以及其他权利义务上都有种种不平等的规定。……当然,元朝统治者实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并不是一概而论,而是区别对待,一切以巩固统治为目的。元朝统治者对各族的上层都是优容有加,极力笼络联合,以使他们为蒙古政权忠实效劳。——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概念解读
帝国覆灭元朝滥发货币,物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突出。1351年,北方白莲教发动了红巾军起义,号称“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1368年,红巾军将领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攻克元大都。元朝皇帝退回大漠建立政权,称为“北元”。最后,还是蒙古
人鬼力赤杀掉了北元最后一个皇帝,建立了鞑靼,元朝彻底覆灭。北方少数民族对多元一体国家制度的贡献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以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都采用了“二元制”。辽朝在中央政权机构内实行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北面官负责管理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负责管理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所谓“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实行“分而治之”;在地方行政上实行州县制与部族制并行。金朝灭辽后,在政治制度上兼采辽、宋制度,推行猛安谋克制与州县制。以猛安谋克制管理游牧部族,以州县制管理汉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同样实行蕃汉并行、分而治之的办法。——申友良:《历史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政权初探》依据材料思考,辽、西夏和金政治制度如何体现因俗而治?拓展探究:如何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①促进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贡献;②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受中原(汉)文化影响,不断学习汉文化;材料一从辽、金朝起,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以空前的规模向北方传入,汉族向北方迁徙也空前增加,极大地改变了草原树海的面貌。辽、夏、金的政治制度也发生一系列变化。游牧部族的制度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向着中原农耕民族的组织制度演变。——武玉环《中国大通史·西夏》材料二虽然各政权之间战争不断,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频繁,民族融合是主流,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例如:辽有自我独特的医学针灸、防腐技术和历法,又有契丹汉族结合的建筑风格……
——龚书铎《金戈铁马的交汇》③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材料三忽必烈一路走来,带来了游牧文明的草原文化与农耕文明的中原文化大融会、大交流、大发展的局面。……上都城(会宁府),孔庙倍受尊崇。这里,帝师寺蒙古学得到传扬。这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萨满教各倡其门,庙宇、道宫、佛殿庄严肃穆、香火兴隆。这里云集天下客商。这里,旅行家、科学家、政治家、学者往来频繁。这里,物宝天华人文荟萃。——殷继红《元上都文化》④活跃中外交流。材料四在南方,原居中原的汉族在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压迫下,为逃避战乱,纷纷南迁。……由于汉族人口大量移居江南,不仅实现了中国人口重心的彻底南移,而且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必需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随着南方汉族移民的增加,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推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甚至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状况。⑤从经济层面上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了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具有“南朝”和“北朝”都是“中国”的思想意识……作为分立对峙政权,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自己的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根据材料,概括辽人与金人的国家观。⑥推动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性发展进程和统一国家观的形成。①促进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贡献;②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受中原(汉)文化影响,不断学习汉文化;③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做出了贡献;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活跃中外交流。⑤从经济层面上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了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⑥推动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性发展进程和统一国家观的形成。(重要问题)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作用一:疆域的扩大和民族的进一步融合,多元一体在南方,原居中原的汉族在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军事压迫下,为逃避战乱,纷纷南迁。……由于汉族人口大量移居江南,不仅实现了中国人口重心的彻底南移,而且随着大量汉族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必需的劳动力和生产技术。随着南方汉族移民的增加,大量荒地得到开垦,推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最终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甚至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状况。——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根据材料,概括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作用二:从经济层面上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了中国经济一体化进程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具有“南朝”和“北朝”都是“中国”的思想意识……作为分立对峙政权,金人承认金、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自己的国号,互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赵永春:《中国“多元一体”与辽金史研究》根据材料,概括辽人与金人的国家观。作用三:推动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性发展进程和统一国家观的形成。北京作为都城,始于辽朝,是辽五京之一——南京。1153年,金朝将北京确定为国都,称中都。1267年,忽必烈汗将燕京定为两都之一,1271年改称为大都,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国家的国都。中国政治中心的北移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地缘上,北京地接华北、东北和蒙古……北京的政治中心地位由此确立,并被明清两朝沿袭。——乌恩:《草原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贡献》根据材料,找出北京作为都城在辽金元时期的名称,思考元定都北京的意义。作用四:促进政治中心北移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以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都采用了“二元制”。辽朝在中央政权机构内实行南面官和北面官制,北面官负责管理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负责管理汉人州县、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婚姻解除协议谈判策略与技巧详解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健康保险产品定制合同
- 美容行业护肤技术培训总结
- 娱乐休闲行业推广总结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快递业务承包合同范本8篇
- 科创孵化器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
- 二零二五版庭院租赁合同包含庭院内咖啡厅经营许可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业务授权委托书模板与字号规范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田租赁与农业电商平台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设计公司股权转让与智慧城市建设合同3篇
- GB/T 15934-2024电器附件电线组件和互连电线组件
- 二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大全(每日一练共12份)
- 营销人员薪酬考核方案
- 2024年版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
- 2024至2030年中国it外包服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无答案)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方管理规定
- 简易自动化培训
- 七年级数学垂线1
- 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查房演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