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年八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年八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年八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年八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年八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海淀区一零一中学2025年八校联考中考模拟化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表示三个氧分子的是()A.3O B.O3 C.3O3 D.3O22.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4.20℃时,在两只各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30克氯化钠和蔗糖固体,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烧杯中的溶液质量相等 B.20℃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C.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蔗糖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观点正确的是事实解释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溶液显酸性不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B用乙烯合成聚乙烯分子之间间隔变小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敞口放置的酒精挥发酒精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A.A B.B C.C D.D6.稀土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铈是一种常见的稀土元素,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A.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B.铈原子的中子数是58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D.铈属于非金属元素7.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A.加热烧杯中液体 B.放置洗净的试管C.锌粒放入试管 D.闻气体气味8.氨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9.榴莲被誉为“果中之王”,切开榴莲时可闻到特殊香味,这说明()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质量很小C.分子体积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10.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A.非金属元素 B.金属元素 C.氧元素 D.氢元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四种物质:①活性炭②熟石灰③二氧化碳④纯碱请选择以上相应的化学式填空。(1)固态时可以用作灭火剂的是_____。(2)可以用于制备玻璃制品的原料的是_____。(3)可以除去冰箱中异味的是_____。(4)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实验室常用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待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加热,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试管氯酸钾二氧化锰实验前质量/g18.014.0实验后质量/g27.2(1)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操作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2)氧气收集完毕后,实验结束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3)固体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4)计算实验中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_______。(5)实验室还常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的方法快速制取氧气。将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到5%,所取用的20%的过氧化氢溶液与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学习了金属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知道了如何鉴别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俗名“愚人金”),为进一步定量分析黄铜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称量黄铜样品20g放入锥形瓶中,向其中不断加入稀硫酸,收集生产的气体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据市环卫局统计,重庆主城区日均可产生垃圾8500吨,主要采取焚烧、卫生填埋和厌氧发酵等三种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餐厨垃圾中含有:①废弃火锅油②隔夜米饭③青菜叶④变质牛奶,其中维生素含量最丰富的是___(填序号)下列可回收垃圾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填序号)A玻璃瓶B塑料水管C易拉罐D旧报刊书籍E旧棉衣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干电池以石墨作电极,利用了石墨具有___性。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效率更高、更清洁的新型电池,可利用乙醇与氧气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反应供能,该反应的方程式为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张南同学所在的化学活动小组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想探究老师带来两包未知粉末A、B,A、B分别是NH4HCO1和NH4Cl中的一种,进行如下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及填写相关空白:如何区分这两种粉末?张南同学猜想是:A是NH4HCO1粉末,B是NH4Cl粉末小岗同学猜想是:A是NH4C1粉末,B是NH4HCO1粉末为了验证猜想,三名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张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试管中,观察颜色,发现粉末颜色一样,则两种粉末的颜色均为___。张南认为用观察颜色的办法无法区分A、B两种粉末。小岗同学的实验:取A粉末,加入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到有氨味(或刺激性气味),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请对小岗同学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___。小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加入A粉末的试管有___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证明此物质是NH4HCO1.得出结论: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根据张南、小岗和小南三名同学所做区分两种物质的实验,我们总结出,在区分两种物质时,关键是利用两种物质___的不同点,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在鉴别物质时的一般思路是,先利用___方法鉴别,如果这种方法不能得出结论,可以再利用___方法鉴别。16.小耿同学在某门户网站上看到一段震撼的视频,将大块的钠扔入湖水中瞬间产生爆炸。于是,他对钠和水的反应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相关探究。①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常温下不与煤油反应,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②钠的密度是0.97g/cm3,煤油的密度是0.8g/cm3,水的密度是1g/cm3。在小扈同学的启发下,小耿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一套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向大试管中加入一定体积煤油;③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大试管,塞上橡皮塞;④打开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向试管中加入水,使煤油的液面升至胶塞,关闭活塞,观察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步骤①中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步骤②中煤油的作用是___。实验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可以方便添加液体,还能___。实验结束后,小戴同学对于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好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绘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象。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钠和水的反应属于___反应(填“吸热”或者“放热”)。小乐同学认为通过图3就可以初步判断剩余溶液的溶质为___,理由是___。写出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小季同学将图1试管中的水换成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产生了气泡和一种蓝色沉淀,反应后,溶液中SO42﹣的质量分数___(填“变大”、“不变”或者“变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一个氧分子用O2表示,三个氧分子表示为3O2。故选:D。考查学生对化学式含义的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进行解题的能力。2、A【解析】A、用浓硫酸干燥湿润的氧气,利用的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正确;B、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留硫酸,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D、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氢氧化铝与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必须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B【解析】

A、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被金属丝传导出去,致使蜡烛的温度低于着火点,蜡烛熄灭,选项A正确;B、金属丝导热将火焰的热量传递到外面,不是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选项B错误;C、火焰熄灭是因为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选项C正确;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那么金属丝内空气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的时间会延长,蜡烛不会很快熄灭,选项D正确。故选B。点睛: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缺一不可。4、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氯化钠没有溶解完;B选项是错误的的叙述,在该温度下,蔗糖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在该温度下,有溶解不完的氯化钠;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蔗糖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答案选择C考点:溶液的判定、溶液的组成5、D【解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详解】A、碳酸钠溶液显碱性,硫酸溶液显酸性,碳酸钠是由离子构成的、硫酸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不正确;B、用乙烯合成聚乙烯,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故B不正确;C、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C不正确;D、敞口放置的酒精挥发,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D正确。故选D。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6、C【解析】

A、铈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单位不是g,选项A不正确;B、铈原子的中子数不是58,质子数是58,选项B不正确;C、铈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58,选项C正确;D、铈属于金属元素,选项D不正确。故选:C。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7、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加热烧杯中的液体在火焰上方垫石棉网,是正确的操作;B选项洗净的试管倒放置,在试管架上,是正确的操作;C选项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要要平放,故是错误的操作;D选项闻气体的气味时在瓶口用手轻轻的煽动使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是正确的操作;故答案选择C考点:基本操作8、D【解析】

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B.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C.两种生成物分别为一氧化氮和水,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故选D。9、A【解析】我们能闻到榴莲散发出来的特殊香味,是因为榴莲中含有特殊香味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了我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点睛: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指利用分子与原子的“质量小,体积小,总是在不停的运动,彼此之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同”。10、A【解析】

盐是指一类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详解】A.根据盐的定义,盐中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选项正确;

B.根据盐的定义,铵根离子(NH4+)与酸根离子或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有金属元素,如NH4NO3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铵盐,但不含有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C.根据盐的定义,铵根离子(NH4+)与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属于盐,但不含有氧元素,如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铵盐,但不含有氧元素,选项错误;

D.根据盐的定义,盐可由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化合物中可不含有氢元素,如NaCl,选项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③④①②【解析】

(1)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升华吸热,可以用作灭火剂,选③;(2)可以用于制备玻璃制品的原料的是纯碱(碳酸钠),选④;(3)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可以除去冰箱中异味,故选①;(4)氢氧化钙是碱,能和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②。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催化作用+5价1.75g1:3【解析】

(1)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操作和现象为:将导管放入水槽中,再用手捂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2)氧气收集完毕后,实验结束的操作步骤是: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3)固体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4)设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钾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1+x+(-2)×3=0,x=+5,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该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8.0g+14.0g-27.2g=4.8g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x=12.25g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4.0g-12.25g=1.75g;(5)设需要20%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m,需要水的质量为n则:20%m=(m+n)5%解得:。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1)6.5克(2)10%【解析】

试题分析:解: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由图分析可知产生氢气0.2g。65∶2=x∶0.2gx=6.5g161∶2=y∶0.2gy=16.1g所得硫酸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6.1克/(6.5克+154.7克-0.2克)×100%=10%14、③B导电C2H5OH+3O23H2O+2CO2↑【解析】

(1)①废弃火锅油富含油脂,②隔夜米饭富含糖类,③青菜叶富含维生素,④变质牛奶富含蛋白质,故填:③;(2)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故选B;(3)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干电池以石墨作电极,利用了石墨具有导电性。乙醇与氧气在酸性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2H5OH+3O23H2O+2CO2↑。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白色不正确,NH4HCO1粉末和NH4Cl粉末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闻到氨味,无法证明A是NH4HCO1粉末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逐渐减少NH4HCO1+HCl═NH4Cl+H2O+CO2↑性质物理化学【解析】

碳酸氢铵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水和二氧化碳。【详解】(1)张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试管中,观察颜色,发现粉末颜色一样,则两种粉末的颜色均为白色。故用观察颜色的办法无法区分A、B两种粉末。(2)小岗同学的实验:取A粉末,加入研钵中,加入熟石灰,研磨,闻到有氨味(或刺激性气味),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不正确,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故小岗同学的实验及得出的结论不正确,NH4HCO1粉末和NH4Cl粉末加入熟石灰,研磨,都能闻到氨味,无法证明A是NH4HCO1粉末。(1)小南同学的实验。分别取A、B两种粉末于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加入A粉末的试管有白色固体表面冒气泡,固体逐渐减少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证明此物质是NH4HCO1.得出结论:张南同学的猜想正确。[反思与总结](4)根据张南、小岗和小南三名同学所做区分两种物质的实验,我们总结出,在区分两种物质时,关键是利用两种物质性质的不同点,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在鉴别物质时的一般思路是,先利用物理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