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州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州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州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州市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自然和人文

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

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学界既有学者从宏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的理论建构,也有不少

学者从微观层面具体分析一地一城的文学景观或者一个朝代一种文体中出现的文学景

观,而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则鲜有论及。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

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

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

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

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

千载犹香”。比如眉山的三苏祠,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又如,惠州

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

名。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

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

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

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比如岳阳楼,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

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

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

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

名不显,后因谢眺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

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并

不断丰富文学景观的内涵。

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

水借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

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

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

体记忆,而这一集体记忆又唤醒了对该城该地文脉的传承与发展,故文学作品不断得

以传播,在古今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高建新在《文学景观的生成及其条

件》中说:“文学景观是审美的记忆、情感的记忆。”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

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孟

浩然《与诸子登觇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游览觇山,拜

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很多

古代诗人在登临觇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觇

山》、李白《觇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觇山置酒》、李曾伯《登觇山用

刘清步韵》、陈与义《游觇山次韵三首》等。故从某种意义上说,的确是文学景观促

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

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进一

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学景观往往包括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

富。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

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了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

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

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

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摘编自李惠玲《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的双向互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在当代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B.尤侗说的“文章亦凭山水以传”,说明了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C.睨山诗篇的创作传承某种程度上证明了文学景观促进了古典文学的传承与传播。

D.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有重大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学界多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探讨文学景观,本文则关注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关

系。

B.叠加效应是指先生成文学景观,在后人的不断题咏之下形成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的

效应。

C.原本无名的敬亭山因谢眺和李白的诗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等的综

合体现。

D.文学作品凝固成集体记忆时,它就能不断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

响。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名篇效应”的一项是()

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因张继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

成为姑苏的象征之一。

B.沈园因陆游、唐婉美丽而悲惨的爱情故事独具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前来

寻觅爱情的足迹。

C.崔颍写出《黄鹤楼》之后,吸引着李白、贾岛、陆游等诗人不断歌咏,这些诗篇使

黄鹤楼誉满神州。

D.杜甫曾短暂安居成都浣花溪草堂,并于此作《客至》等诗,直到今天杜甫草堂仍引

无数人前来观游。

4.下列关于文学景观和古典文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而且两者相互推动。

B.文学景观因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而催生且不断丰富内涵。

C.文学作品可再现景观,这让它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

D.古典文学使文学景观成为某地的地域象征、文化符号。

5.岳阳楼作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激发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唤醒了他的记忆,鼓荡了他

的情感,请结合材料分析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想象”“记忆”和“情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一些癖好与生俱来,比如嗜糖,比如嗜茶。我也有一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静、万

籁俱宁的月光下听字。

一片素美、干净的字便如同一首静入心扉的《高山流水》,或是《春江花月

夜》,让人不自禁地心醉如斯。

于文字里倾听天地间的灵魂,倾听天地间的风吹蚁动是一种享受。好的文字总是

如洪钟巨鼓,响遏行云,或是发出太阿剑器般的清鸣;再就如一件古老的青铜方鼎,

须使劲去敲击才能传来遥远但却震撼人心的重音,让人沉迷;又或如一个倾城女子在

秦淮河畔,借着上古之风传来的低吟浅唱,把人的心思穿透。

真正意义的字没有国籍与时空的界限,它由符号汇聚成了文章,进而演绎成了思

想与哲理,大凡思想与哲理,都是心灵深处的绝响,外收内敛,如一首听似杂乱、实

却美极的交响曲,能听懂者在相通处,自然与墨蓝天空里自在飞翔的灵魂们相视一

笑,心有灵犀。

听字的时候,眼睛是辅助的工具,它只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沟通的桥梁,书则是

一部传神的机器,把思想者心灵深处的声韵,点点滴滴的凝起,掷地有声地释放,或

宏大,或具体,或粗犷,或细腻。这时,洗净双手,去翻书,竖起心灵的耳朵,去听

字,是一种美丽的享受。

我一直在想,伯牙与子期在当时而言,也该是一位惊世的作者和一位崇高的听

者。灵指如眼,琴音如字,似有风从峰巅而降,若有蝶自南方飞掠,句句声声击打那

座坟之黄土,思想的相通直碎瑶琴,将作者与听者的忠贞,长天化碧。

思想者的字会哭,也会笑,时而凝重庄严,时而颠扑狂乱。如那地球上生命的母

体——海洋,平静时懒散惬意,躁动时惊心动魄,但无论怎样,海洋里都一直不断地

孕育着生命,如文字里承载涵纳着思想。在文字的海洋里随波逐流,放逐自己,便能

感受到那些有灵魂的人们所有的苦与痛,倾听到他们的悲与喜,怒与哀,千折百转,

荡气回肠。

听一次字,便死去活来一次,如同欣赏完《二泉映月》后接着就品味《命运》,

在磨难与激昂瞬间转折的痛苦中多一次尘世里的阅历,增一分看透世事的灵性,完成

一次人性中由浮躁向深沉的蜕变。

也许花落无香,席散茶凉,即使一幅旷世之丹青妙笔也难逃岁月的磨难,但融在

书中的字却可以持日月之恒,并历久弥香。

每当翻开一本古老书籍那微微泛黄的书页,历史的厚重便向我走来。先人们隔着

遥遥的时空向我喃喃絮语,纵然再远,声音也如金石之声铮铮响于耳畔,钝响沉沉,

无丝毫间断,一下下震于心的鼓膜。

时令之书也并非都是昙花一现,正如人在尘世,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切,都

源于用心听字者的评说。时令声音的精者,或是警世之作,足以振聋发耳责,让闻者啧

啧;或有清新之作,亮丽婉转,让听字者心境旷远,寻幽探胜。也偶有盛行之嘈杂之

音,但萤虫之光终抵不过朗朗晴日下的白光,日月会见证着它的自生自灭。

这便是字了,古字、今字、远字、近字每一个好字都如同一滴剔透的珍珠,

每一篇好字都是一副璀璨的珠琏,发出耀眼的豪光,直撼天地,起伏跌宕,让听字者

怎不动情,怎能不听?

我愿在听字中或悲或喜,终老一生,无憾。

等到躺在坟墓里时,将绕梁之余音奉在手里,听在心里,再不冷清孤单、寂寥落

寞。

(选自林文钦《在文字中倾听》,有删改)

文本二:

现代散文的交流活动是一种以物达心的活动。现代散文文本的创造活动必须将散

文家的主客观融为一体的境况物化形成文本中的意境。物化过程就是化虚为实的过

程,赋无形的意境以感性形象,使之成为可把握、可感受的对象。现代散文活动的目

的是传递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构成,没有内在感觉,外在之物是一种自

在之物;离开了外在世界,内在感觉便失去了依附之物。由于内在感悟的私人性,因

而,作为主客观之物的意境也具有私人性。意境,并非一种可以用符号性语言加以描

述的实体,它不仅包含外在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融有作者的内在感悟,是一种“羚羊

挂角,无迹可求”的空灵之境。因而,现代散文文本作为一种人造的“客体”,要完

成对意境交流的目的,就不可能''对世界逼真逼肖地‘复写'”,而是对与本世界类

似的另一世界的真实创生,但并不企图摹写本来世界,而是使其成为可解释的。

(选自胡永喜《中国现代散文结构论》,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意义的字没有国籍与时空的界限”中“真正意义的字”指古今中外的优秀书

籍,它们包含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B.文中的“听字”即用心阅读的意思,作者多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阅读带给

人们的感受及影响,如第三段就是如此。

C.文中时令之书是今字、近字,时令之书中的“盛行之嘈杂之音”指书中揭示的当时

社会上的一些黑暗的、不公平的现象。

D.本文清新典雅,极富诗意的语言使得文章意味隽永、动人心弦,增强了文章的表现

力、感染力,充分展示出阅读的魅力。

7.下列与两则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出“听字”的话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又紧扣标

题”在文字中倾听”。

B.文本一多处运用生动的感官描写来形容“我”听字时的感受,如“先人们隔着遥远

的时空向我喃喃絮语”。

C.文本一中“我愿在听字中或悲或喜,终老一生”,体现了“我”从听字中获得了精

神享受及对听字的深深眷念。

D.文本二认为,现代散文创作不是对本来世界进行复写或摹写,而是对另一世界进行

创生,以便交流意境。

8.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历史故事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9.文本二说“现代散文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构成”,

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魏安釐王十一年,秦昭王谓左右日:“今时韩、魏与始孰强?”对日:“不如始

强。”王日:“今时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孰贤?”对曰:“不如。"王日:“以

孟尝、芒卯之贤,率强韩、魏以攻秦,犹无奈寡人何也。今以无能之如耳、魏齐而率

弱韩、魏以伐秦,其无奈寡人何亦明矣。”左右皆曰:“甚然。”中期冯琴而对日:

“王之料天下过矣。当晋六卿①之时,知氏最强,灭范、中行,又率韩、魏之兵以围赵

襄子于晋阳,决晋水以灌晋阳之城。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为参乘。知伯日:

吾始不知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乃今知之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魏桓子

肘韩康子,韩康子履魏桓子,肘足接于车上,而知氏地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令

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此方其用肘足之时也,

愿王之勿易也!”

(节选自《史记•魏世家》)

材料二:

凡明主之治国也,任其势。势不可害,则虽强天下无奈何也,而况孟常、芒卯、

韩、魏能奈我何!其势可害也,则不肖如如耳、魏齐,及韩、魏犹能害之。然则害与

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问乎?申子曰:“失之数而求之信则疑矣。”其昭王之谓

也。知伯无度,从韩康、魏宣而图以水灌灭其国,此知伯之所以国亡而身死、头为饮

杯之故也。今昭王问孰与始强,其畏有水人之患乎?虽有左右,非韩、魏之二子也,

安有肘足之事,而中期日“勿易”,此虚言也。且中期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调,弄

不明,中期之任也。中期为所不知,岂不妄哉!左右对之曰“弱于始”与“不及”则

可矣,其曰“甚然”则谀也。申子曰:“治不逾官,虽知不言。”今中期不知而尚言

之。故曰昭王之问有失,左右中期之对皆有过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三》)

【注】①晋六卿:指春秋末期晋国的知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大家

族。后文的知伯即知氏家主,当时势力最大。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分别是赵氏、

魏氏、韩氏家主,晋阳、安邑、平阳分别是三家的封邑。

10.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

吾始A不知B水之可以亡C人之国也D乃今知之E汾水F可以灌安邑G绛水H可以灌

平阳。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同“凭”,文中指倚靠,与《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中的“冯”意思

相同。

B.参乘,在车右陪乘的人,与《鸿门宴》“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意思

相同。

C.任其势,文中指凭借他的权势,其中“任”与成语“放任自流”中的“任”意思不

同。

D.所以,文中表示原因,与《师说》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用法不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的韩国、魏国实力不如以前,如耳、魏齐也不如孟尝、芒卯贤能,秦昭王认

为,如今韩国、魏国要攻打秦国,并不能把秦国怎么样。

B.对于秦昭王的说法,侍臣都表示认同,中期则提出不同见解,他借晋国强大的知伯

身死国灭的史事,劝说秦昭王不要把形势看得太简单。

C.听了知伯的话后,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产生了忧虑,所以魏桓子用臂肘碰韩康子,韩

康子也用脚碰魏桓子,两人在车上用肘和脚暗中交流。

D.申子认为秦昭王丢掉法术而要求别人忠信是糊涂的,韩非子对此表示认同;对于左

右侍臣,韩非子认为他们回答秦昭王的话是阿谀逢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秦兵虽强,不能过知氏;韩、魏虽弱,尚贤其在晋阳之下也。

(2)然则害与不侵,在自恃而已矣,奚问乎?

14.韩非子认为中期回答秦昭王有过错,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点绛唇•桃源

秦观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①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新党章惇被起用为相,大肆打击元祐旧党。秦观

接连被贬杭州、处州、郴州等地。这首词可能作于词人被贬郴州之时。据传郴州以北

有桃花源。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醉漾”一句中的“醉”字一语双关,既指词人喝醉酒,也指词人陶醉于眼前美

景。

B.“烟水”两句勾勒出一幅壮阔而迷蒙的黄昏景象,“茫茫”“千里”给人天涯漂泊

之感。

C.“山无数”“烟水茫茫”构成“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界,这致使词人“无计花间

住”。

D.“乱红”句运用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花纷纷飘落的唯美画面,烘托出凄凉

的氛围。

16.这首词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写了“桃源”,但抒发的情感有同更有异。请

结合两首诗歌对其情感的异同进行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六国君主如果能“,”齐心协力对付秦

国,秦国恐怕早就应付不暇了。

(2)古人善于借“雨”来描写音乐,如《李凭箜引》中“”句以“雨”烘托箜

声的高亢噫亮,又如《琵琶行》中句用“雨”形容琵琶声的沉重急促。

(3)“鹿”音同“禄”,世人常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

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与超脱情怀,如“,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①我国血脂疾病发病率高,②但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③就血脂而

言,也存在很多误区。④第一,认为血脂高是吃出来的,⑤降血脂只要少吃肉多吃素

就行;⑥高血脂症虽然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⑦饮食调整是治疗血脂异常的

基础措施,⑧但是有些患者是无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来使血脂降至正常水平的,⑨此

时就需栗服用降脂药物达到治疗。第二,认为高血脂只有胖人才会得:其实高血脂并

不是胖人的专利,很多体形苗条的人也会得。第三,血脂检查重点关注甘油三酯的指

数;临床上常用的血脂检查指标有4项,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人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胆固醇的高低密切相关。生活中,人们常常对高胆

固醇含量的食物避之不及,事实上,Ao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它可以依附在脂蛋白上从周边组织进入到肝脏内,继而被代谢分解、排出体外,让人

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而坏胆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该胆固醇会将自

己送往动脉内,容易引起胆固醇在血管内大量堆积,Bo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9.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

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门里是一个很宽的院子。院子里一边是牛屋、碓棚;一边是猪圈、鸡窠,还有个

关鸭子的栅栏。露天地放着一具石磨。正北面是住房,也是砖基土筑,上面盖的一半

是瓦,一半是草。房子翻修了才三年,木料还露着白茬。正中是堂屋,家神菩萨的画

像上贴的金还没有发黑。两边是卧房。|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玻璃,明意亮

阿。房檐下一边种着一棵石榴树,一边种着一棵桅子花,都齐房檐高了。夏天开了

花,一红一白,好看得很。

这家人口不多。一共四口人:赵大伯、赵大妈,两个女儿——大英子、小英子。

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岁了,两个眼睛还是清亮亮的。不论什么时候,头都是梳得滑

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铮铮的。像老头子一样,她一天不闲着。煮猪食,喂猪,腌

咸菜,①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筐。她还会剪

花样子。这里嫁闺女,陪嫁妆,磁坛子、锡罐子,都要用梅红纸剪出吉祥花样,贴在

上面,讨个吉利,也才好看:②“丹凤朝阳”呀,“白头到老”呀,“子孙万代”

呀,“福寿绵长”呀。二三十里的人家都来请她:“大娘,好日子是十六,你哪天去

呀?”——“十五,我一大清早就来!”“一定呀!”——“一定!一定!”

(选自汪曾祺《受戒》,有删改)

20.画横线①处为何在举例中插入“一一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这句话?

21.分析画横线②处“呀”字的作用。

22.文中画框的部分,如果写成“扇窗上各嵌了一块一尺见方的明亮的玻璃”,表达

效果有什么不同?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很多人认为,少则得,多则惑。持续专注在一个点上,是成事的最快捷径;选

择太多,反而会迷失本来的方向。也有人不这么认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文章亦凭山水以传”表述的是文学作品凭借文学景观来传承,而非“文学景

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2.答案:D

解析:由原文第三段“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在古今读者

和游人中形成广泛的影响。”可知,有多种原因让它得以传播并在读者和游人中形成

广泛的影响,选项说法绝对。

3.答案:A

解析:BD均为名人效应,C为叠加效应。

4.答案:D

解析:由原文最后一段“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

象征和文化符号。”可知。文本的经典化不能等同于古典文学。

5.答案:①记忆:“昔闻洞庭水”表明因前人对洞庭水和岳阳楼的吟咏诗文,形成了

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唤醒了诗人的记忆。

②想象:“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体现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广阔无边的洞庭湖

水,激发了诗人丰富想象: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

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③情感:“亲朋无一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前的壮阔景象鼓荡起诗人

关于自己身世遭遇和国家人民生存状况的无限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分析材

料的能力。能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并和本文谈到的“面对文学景观,是文学的元素

首先激发了观赏者丰富的历史与地理的想象,唤醒了他们曾经的记忆,鼓荡起他们心

中的情感,中国境内著名的文学景观无不具有这样的功能”结合理解,根据题目从

“想象”“记忆”“激情”三个关键点来分析诗句。抓“昔闻”二字扣“记忆”分析

诗句,“想象”,在第二联是很明显的,接着要表达清楚诗句想象的内容。要注意的

是第四联的上句“戎马关山北”不是想象,是联想。最后根据三四两联内容梳理总结

出,杜甫登上岳阳楼后被鼓荡起的情感。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盛行之嘈杂之

音'指书中揭示的当时社会上的一些黑暗的、不公平的现象”错误。“盛行之嘈杂之

音”指那些质量不高的文章或书籍。故选C。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通过对比的手法”错

误,“比如嗜糖,比如嗜茶”应是通过类比的手法。故选A。

8.答案:①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历史故事,旨在说明读者用心倾听,能够通过作

者创作的文字洞察作者的内心,与作者心灵相通。②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历史故

事,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引起了读者对用心阅读的深思。③文本一引用伯牙、子

期的历史故事,照应了上文“听字的时候,眼睛是辅助的工具”,需要读者”竖起心

灵的耳朵,去听字”,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主旨、

读者、情节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由原文“我一直在想,伯牙与子期在当时而言,也

该是一位惊世的作者和一位崇高的听者”,作者通过伯牙与子期的历史故事,完美诠

释了“知音”一词,就是读者能欣赏作者的创作,能洞察作者的内心,两人能通过音

乐或者文字心灵相通,达到精神上的共鸣。原文“灵指如眼,琴音如字,似有风从峰

巅而降,若有蝶自南方飞掠,句句声声击打那座坟之黄土,思想的相通直碎瑶琴,将

作者与听者的忠贞,长天化碧”,引用伯牙与子期的历史故事以历史文学的内容丰富

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在历史中寻找与作者追求一致的人物,通过历史为文章的主题

表达张本,又引导读者产生用心阅读的欲望和深思。由原文“听字的时候,眼睛是辅

助的工具,它只不过是人们相互之间沟通的桥梁”“洗净双手,去翻书,竖起心灵的

耳朵,去听字,是一种美丽的享受”可知,文本一引用伯牙、子期的历史故事,照应

了上文“听字的时候,眼睛是辅助的工具”,需要读者”竖起心灵的耳朵,去听

字”,特别是通过音乐抽象的艺术审美来呼唤读者也能像欣赏音乐一样,运用抽象的

深思来思考文字。也呼应了题目“在文字中倾听”,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9.答案:①散文家在创作时,将自己的主客观融为一体的境况物化形成文本中的意

境,因此,意境包括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文本一中,作者将个人的生活阅历与阅读

的独特的内在感悟融为一体,形成文本中的意境。②意境具有私人性,现代散文的交

流活动是一种以物达心、传递意境的活动。文本一中,作者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化虚为

实,赋予无形的阅读体验以感性形象,使之成为可把握、可感受的对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重要观点的能力。首先要结合文本二理解“现代散文

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意境,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构成”这句话的含义,然后再结

合文本一分析这句话。由原文”意境由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构成,没有内在感觉,外

在之物是一种自在之物;离开了外在世界,内在感觉便失去了依附之物”“我也有一

癖好,就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宁的月光下听字”“大凡思想与哲理,都是心灵深处

的绝响……能听懂者在相通处,自然与墨蓝天空里自在飞翔的灵魂们相视一笑,心有

灵犀”可知,现代散文意图营造或传递意境,而意境是由触发作者感受的外在之物和

作者的感受融合形成的。因此,意境包括外在世界和内在感悟。文本一中,作者自爆

有一嗜好,即从个人实际生活入手,有实质的物质表达。后通过隽永和优美的语言充

分地表达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超凡入化的感受,作者陶醉在其间,就像嗜好一样让人

无法自拔。故作者将个人的生活阅历与阅读的独特的内在感悟融为一体,形成文本中

的意境。由原文“因而,作为主客观之物的意境也具有私人性”“现代散文的交流活

动是一种以物达心的活动”“物化过程就是化虚为实的过程,赋无形的意境以感性形

象,使之成为可把所致、可感受的对象”“现代散文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意境”“好的

文字总是如洪钟巨鼓,响遏行云,或是发出太阿剑器般的清鸣……”“每当翻开一本

古老书籍那微微泛黄的书页,历史的厚重便向我走来。先人们隔着遥遥的时空向我喃

喃絮语”可知,现代散文的交流活动是以作者物我融合感受为表达基础,具有私人的

属性,传递的也是私人的情感和意象结合所营造的意境,并且物我相融合的过程是虚

实相生的过程,即把虚的情感实化为可感的对象。文本一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好的

文字总是如……”,将好的文章比喻成“巨鼓”“青铜方鼎”“倾城女子”,让好文

章带给作者的美好体验具象化为上述事物;“历史的厚重便向我走来”运用了拟人的

修辞,让历史有了人的情感。作者用多种修辞手法化虚为实,让读者能生动形象的理

解自己因为读书产生的抽象的情感体验,赋予无形的阅读体验以感性形象,使之成为

可把握、可感受的对象。

10.答案:DEG

解析:句意:我起初不知道水也可以灭亡别人的国家,如今才知道了。汾水也可以淹

灌安邑,绛水也可以淹灌平阳。“水之可以亡人之国也"是''不知”的宾语,中间不

能断开,可在后面的D处断开。“乃今知之”与前面的“不知”相对,作谓语,

“之”作宾语,是独立的分句,可在后面的E处断开。“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

以灌平阳”结构一致,可在中间的G处断开。故选DEG。

11.答案:A

解析:A.错误。同“凭”,倚靠;通“凭”,乘。句意:中期倚着琴回答说;浩浩渺

渺好像乘风凌空而行。B.正确。句意:韩康子做参乘;这是沛公的参乘樊哙。C.正

确。凭借;由着,听凭。句意:凭借他的权势;听凭自然的发展,不加领导或过问。D

正确。……的原因;用来……的。句意:这就是知伯国亡身死、头盖骨被做成饮杯的

缘故;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故选A。

12.答案:D

解析:D.“申子认为秦昭王丢掉法术而要求别人忠信是糊涂的"错误,曲解文意。申

子的话并不是针对秦昭王的,韩非子引用申不害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是韩

非子“认为秦昭王丢掉法术而要求别人忠信是糊涂的”。“韩非子认为他们回答秦昭

王的话是阿谀逢迎”以偏概全,原文只说“其曰‘甚然'则谀也”,也就是说,左右

近臣回答“不如”“不如始强”的时候,不是阿谀奉承,但是回答“甚然”的时候就

是阿谀奉承。故选D。

13.答案:(1)如今秦兵虽然强大,但不会超过知氏;韩国、魏国虽然弱小,但还是

要胜过当初在晋阳城下的时候。

(2)既然这样,那么受侵害和不受侵害,在于是否依靠自己罢了,有什么可问的呢?

解析:①“过”,超过;“尚”,还是;“贤”,胜过。译文:如今秦兵虽然强大,

但不会超过知氏;韩国、魏国虽然弱小,但还是要胜过当初在晋阳城下的时候。②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自恃”,宾语前置句,依靠自己;“奚”,什么。译

文:既然这样,那么受侵害和不受侵害,在于是否依靠自己罢了,有什么可问的呢?

14.答案:①秦昭王问侍臣与知伯图谋魏桓子、韩康子封地情况并不一样,中期说

“勿易”不切合实际,是空话。

②中期的职任是掌管琴瑟,他回答的是他不了解的事,这是荒谬的。

解析:对于中期做法的评价在材料二“虽有左右,非韩、魏之二子也,安有肘足之

事……中期为所不知,岂不妄哉!”此部分共三句话,最后一句是结论性的观点,前

两句是分析原因。把前两句翻译一下:虽然有侍臣在身边,可他们并不是韩康子、魏

宣子,哪有碰肘踩脚的勾当呢?而中期却说不要轻视,这是不切实际的话。况且中期

掌管的,是琴瑟。弦没有调好,曲调不清楚,属于中期的责任。中期去做他不懂的

事,岂不是荒谬吗?概括一下就是:情况不同,中期所言不合实际情况;不是自己职

责,又不懂得其中道理,中期所言自然荒谬。

15.答案:C

解析:C.“这使词人’无计花间住错,词人“无计花间住”原因还有“尘缘相

误”。故选C。

16.答案:(1)相同点:两者都借“世外桃源”这一意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不同点:①秦观因个人屡遭贬谪而产生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因而本词还蕴含了词

人欲归而不得归的迷茫和悲哀。②《桃花源记》则通过描绘一个与现实的污浊黑暗截

然相反的美好境界,来表现作者对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解析:秦词上阕,写词人醉意朦胧,轻漾小舟,随着水流来到花林深处,兴奋不已。

但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表达了诗人对

现实社会的不满。下阕“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勾勒出一幅壮阔而又迷漾的黄昏景

象,表达诗人被贬之后天涯漂泊、凄冷之情。“山无数,乱红如雨”,描绘了一幅萧

飒的暮春画面,写出了诗人前途迷茫、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愁苦之情。相同点:《桃

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

髻,并怡然自乐”,作品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

等自由,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社会生活图景一一桃花源,与现实的污浊黑暗形成鲜

明对比,表现作者对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

满。综合上分析两者都借“世外桃源”这一意象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秦观词还

蕴含了词人欲归而不得归的迷茫和悲哀。《桃花源记》主要表现作者对安宁和乐、自

由平等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17.答案:(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2)石破天惊逗秋雨;大弦嘈嘈如急雨

(3)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解析:

18.答案:A.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B.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解析:第一处,根据后文“好胆固醇是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就是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知,说明胆固醇有好坏之分,没必要对高胆固醇含量的

食物避之不及,所以可填入“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第二处,根据“容易引起胆

固醇在血管内大量堆积”可知,后文是要说明胆固醇在血管内大量堆积的害处,再结

合上文“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可知,主要是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据此可

填入“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或“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19.答案:③不合逻辑,就对血脂的认识而言/也存在很多认知误区。⑥关联词位置不

当,“虽然高血脂症……”。⑨成分残缺,改成“达到治疗效果”。

解析:③“就血脂而言,也存在很多误区”不合逻辑,存在误区的是就人们对血脂的

认识而言的,而不是“血脂”,可改为“就对血脂的认识而言”或“也存在很多认知

误区”。⑥“高血脂症虽然……”关联词位置不当,结合后文“但是有些患者”可

知,主语不同,应该把关联词提前,可改为“虽然高血脂症……”⑨"达到治疗”成

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可改为“达到治疗效果”。

20.答案:①破折号表示进一步说明,此处说明赵大娘腌咸菜非常拿手。②打破了句

式的齐整,语言显得自然随性。

解析:用破折号引出“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好吃”是对前一句“腌咸菜”的进一步说

明,说明赵大娘腌咸菜非常拿手。破折号表示进一步说明。此处举例中插入破折号,

使破折号前后的句式不一致,破折号前后是整齐的“煮猪食,喂猪,腌咸菜”“春粉

子,磨小豆腐,编蓑衣,织芦筐”动宾式结构短语,中间插入“她腌的咸萝卜干非常

好吃”一句长句,打破了句式的齐整,使得语言显得自然随性。

2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