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6课时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教师版)_第1页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6课时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教师版)_第2页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6课时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教师版)_第3页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6课时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教师版)_第4页
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6课时 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6课时海岸地貌和冰川地貌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目标导航知识导图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方式,识别主要的海岸和冰川地貌,描述其景观的特点及重要分布区。2.运用实例,说明海岸和冰川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过程。3.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海岸和冰川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一、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2.类型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观地貌特点海蚀地貌岩石海岸→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海岸后退→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岩石海岸崩塌,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海蚀穴波浪冲蚀海滨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崖后退过程中,抗蚀能力强的部分残留下来形成的柱状体海积地貌海浪搬运泥沙、贝类等物质→在近岸的浅水带堆积→形成海滩、沙坝、贝壳堤等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海滩物质上部较粗,下部较细。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沙坝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分为水下沙坝、岸外沙坝和海岸沙堤[填图]在海岸地貌示意图中填写地貌名称。提示上部自左向右: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下部自上而下:海滩、海蚀崖、海蚀平台。二、冰川地貌1.冰川(1)概念: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2)类型: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3)分布及特点类型分布特点大陆冰川南极洲、格陵兰岛面积大,冰层厚山岳冰川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发育在高山上2.冰川地貌(1)概念: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2)类型类型主要地貌及其特征冰川侵蚀地貌①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②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字母“U”。③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④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冰川堆积地貌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挟带的物质堆积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地表形态知识链接1.塑造海岸地貌的力量来源(1)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2)波浪、潮汐和洋流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跃的动力因素。(3)生物的繁殖和新陈代谢,对海岸岩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可形成珊瑚礁海岸;在盐沼植物广布的海湾和潮滩上,可形成红树林海岸。(4)气候因素: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作用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2.不同类型海蚀地貌在形成上的关联性3.冰川地貌的分布(1)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故冰川地貌也分布于这些地区。(2)在第四纪大冰期,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留下了大量的冰蚀湖(北美五大湖)、峡湾(挪威西海岸)等冰川地貌遗迹。4.冰蚀湖与冰碛湖冰蚀湖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冰川运动过程中侵蚀地表产生的凹地积水形成;冰碛湖是指冰川消融时其挟带的堆积物刚好“摆放”成了一个洼地,或堵塞部分河床导致积水成湖。5.峡湾在高纬地区,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称为峡湾。重点海岸线海岸线是指海洋与陆地的界线,形态不一,有的平直,有的曲折,并且在不断变化中。1.海岸线形态海岸线有的平直(如非洲大陆),有的弯曲、破碎(如欧洲)。其形成因素及影响如下:2.海岸线进退的判断方法(1)地壳运动(如果试题中没有说明一般不予考虑)。(2)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原来海岸,海岸线后退。(3)河流:输沙量增大,海岸线向海洋延伸;输沙量减小,海岸线向外延伸速度变慢甚至后退。(4)海浪:基岩海岸以波浪侵蚀作用为主,海岸线倒退;沙质海岸以波浪堆积作用为主,淤泥质海岸以陆地径流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外延伸。[典例](2022·全国甲卷)如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2)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1)C(2)A(2021·海南卷)下图为某大洲局部区域图。据图完成下题。导致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海浪作用 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 D.风力作用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南美洲西南部,那里曾经是南半球冰川发育的地方。冰期冰川从安第斯山脉下来,在流向大海的过程中不断摩擦海岸,形成冰川槽谷,而冰期结束,冰川退缩,这些被摩擦切割的海岸就会因为地势相对低洼被海水淹没,出现破碎地形,C正确。甲地附近海岸线破碎与海浪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关系较小,A、B、D错误。故选C。主观题规范答题指导(五)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类1.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答题方法技巧2.地质地貌形成过程答题思路主线(1)判断地貌类型大框架:侵蚀?堆积?物质运动迁移(明框架)(2)物质来源:内力?原有?(说源头)(3)哪些要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结合材料看要素)(4)主要动力是谁?怎么“修饰”地表(谁带动,怎么带)(5)有运动说运动尽头(带到哪)(6)下结论:形成了什么地表形态(有头有尾说好结论)[典例](2022·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雷州半岛龙门河流域的河床上,分布着一种火山凝灰岩河流壶穴(图1)。火山凝灰岩是由火山灰及火山碎屑物质等形成的岩石,往往夹杂着火山弹。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性质差异,在流水作用下,河床上形成深浅不一的壶穴。图2示意该地河流壶穴形成过程。描述该地河流壶穴的形成过程。(10分)答案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与火山碎屑物质形成含有火山弹的火山凝灰岩,并覆盖河床;流水侵蚀导致河床面下降,火山弹出露河床面,由于火山弹和周围岩石的岩性差异,流水受到火山弹阻挡,在火山弹迎水面侵蚀围岩形成刻槽;流水侵蚀导致刻槽逐渐扩大变深,并扩展到火山弹的四周,形成壶穴雏形;随侵蚀发展,凹坑变深,在漩涡水流产生的搬运作用下,火山弹完全脱离围岩并被河床面流水带走;流水挟带砾石对凹坑进一步磨蚀,从而形成口小肚大的典型壶穴。(2020·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变成了尖顶山,说明面积变小。第(2)题,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后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形成尖顶山、平顶山和台地,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2023·湖北卷)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下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完成1~3题。冰川朝向2006年2015年数量(条)面积(km2)数量(条)面积(km2)西北1822.31921.9北1213.41212.9东北1389.31387.9东1264.51363.6东南59.459.1南572.9572.2西南68.068.2西1122.01121.81.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C.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答案C解析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北朝向冰川的平均面积较小,南朝向冰川的平均面积较大,A、B错误;北朝向的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C正确,D错误。2.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 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答案D解析西南朝向与其他朝向受全球变暖影响较为接近,A错误;此处位于羌塘高原,各区域人类活动较少,且冰川增加与山地植被覆盖率并无直接关联,B、C错误;受西风影响,西南方向降水较多,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故选D。3.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A.保持稳定不变 B.处于退缩状态C.正向山麓延伸 D.处于扩张状态答案B解析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藏色岗日的冰川整体上面积缩小,处于退缩状态,A、D错误,B正确;冰川退缩时,面积缩小,并向高海拔处后退,C错误。(2023·海南卷)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4~5题。4.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并分布有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唐古拉山等高大山脉,冰川面积广大,冰川作用显著,是目前我国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地区,A正确;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几乎没有现代冰川分布,B、C、D错误。5.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通过对羊背石坡度、长轴延伸方向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是冰川侵蚀后在冰川谷底残留的石质小丘,无法通过观察羊背石来判断古冰川发育的厚度,A错误;古冰川作用的规模需要结合当地古冰川地貌的面积、分布特征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C错误;古冰川形成的时间需要通过生物化石和实验室测定才能确定,难以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直接判断,D错误。6.(2023·湖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6分)答案1~3月为当地雨季,成矿物质的来源地侵蚀作用强,河流对重砂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多;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波浪向岸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容易被搬运至高潮线以上。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说明锆砂矿主要直接由海水沉积作用富集形成,一般高潮线以下是海水运动(波浪等)最频繁的地带,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表明此时海水运动(波浪等)频繁越过高潮线之上,应是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大的波浪越过高潮线向上搬运含锆重砂矿物,并在之上沉积;同时,当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3月为当地的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对成矿物质的侵蚀作用和砂矿搬运作用强,使得进入沿岸海水的含锆重砂矿物多,容易被波浪带入高潮线之上沉积。课时作业(2024·河北石家庄调研)福建省海坛岛被专家誉为海蚀地貌博物馆,岛上的“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图1为“双帆石”景观图,图2为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剖面图,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据此完成1~3题。1.图2中示意“双帆石”景观的是()A.① B.②C.③ D.④答案D解析“双帆石”是我国最大的花岗岩海蚀柱,图2中①为海蚀崖,②为海蚀穴,③为海滩,④为海蚀柱,故选D。2.目前规模仍在不断扩大的地貌有()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②为海蚀穴,受海水的侵蚀,目前其规模仍在不断扩大;③为海滩,随着海水对海蚀穴、海蚀崖等的侵蚀,海岸地带堆积物增多,海滩规模也会不断扩大;①(海蚀崖)受到海浪侵蚀,高差会变小;④(海蚀柱)受到海浪侵蚀,高度会变小直至消失。故选B。3.海坛岛③地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有()A.波浪侵蚀和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和波浪沉积C.波浪侵蚀和波浪沉积 D.波浪沉积和风力沉积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海坛岛③地分布有较多沙丘,是海坛岛附近海底沉积物,在波浪和其他海洋动力作用下,在潮间带堆积形成海滩;当退潮时,在向岸风作用下,海滩上泥沙向高处搬运、沉积形成较多沙丘,D项正确。(2024·河北保定模拟)在冰川的末端,由冰川运动挟带的砂石因冰川融化会在冰舌侧面与前缘不断堆积、增高,逐渐形成一条弧形垄岗状地貌冰碛垄。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地区不同年代冰碛垄的分布位置(范围)。据此完成4~6题。4.该区域地势总体()A.北高南低 B.四周高中间低C.西北高、东南低 D.东南高、西北低答案C解析冰碛垄在冰舌侧面和前缘生成,因此地势应该较低。弧形指向东南一侧,地势应该是西北高、东南低,故选C。5.冰碛垄的形成()A.与侵蚀无关 B.位于地势平缓处C.沉积物大小均匀 D.与山谷平行答案B解析冰碛垄是由冰川侵蚀砂石,而后挟带砂石,最后沉积形成,A错误。地势平坦有利于堆积,B正确。冰川作用分选性差,沉积物大小不均匀,C错误。不一定与山谷平行,D错误。6.在任一高大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A.气候逐渐变暖 B.气候逐渐变冷C.气温反复升降 D.气候持续稳定答案D解析一个高大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因此形成过程中气候持续稳定,故选D。7.(2022·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2)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3)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6分)答案(1)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