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达标检测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达标检测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达标检测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达标检测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秋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达标检测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第一单元达标检测(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觉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形态相像的玉琮,但没有神徽。2024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样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A.南北文化渐趋一样 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C.不同文化之间互动频繁 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答案】B【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不同地方发掘的玉琮来看,总体上形态相像,但存在肯定区分,说明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故B项正确;“相像”不等同于渐趋一样,材料只能说明南北文化的沟通,解除A项;仅凭材料得不出“互动频繁”的结论,解除C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古蜀文化相对先进的结论,解除D项。2.学者许宏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封闭式结构、坐北朝南、中轴对称等要素,体现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据此可推知,该文化遗址()A.使夏代历史成为信史 B.标记中心集权初步建立C.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D.表明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答案】C【解析】由材料“体现了建中立极、王权至上的政治思想”可以推知夏朝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故C项正确;材料是一种历史推想,不能作为信史,解除A项;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是在秦朝,解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等级制度,解除D项。3.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从世家大族的家训、家谱,到一般百姓的家教、家规,传递的都是种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下列各项与此现象相关的是()A.世袭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B【解析】材料“家训、家谱”“家教、家规”反映出这种现象与血缘有关,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宗法制就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故选B项。4.西周时期,周天子封建诸侯均在王室宗庙实行隆重典礼,仪式结束后,受封诸侯铸器刻铭,铭文既有歌颂祖先功德的内容,又强调尊卑上下之礼。这些做法()A.颂扬了先人的丰功伟绩 B.防止了贵族的道德失范C.有利于政治文化的统一 D.加强了皇权的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铭文既有歌领祖先功德的内容,又强调尊卑上下之礼”可知,这些做法能够有效体现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有利于政治文化的统一,故C项正确;A项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解除;这些做法并不能有效防范贵族道德失范,解除B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皇权的专制统治,解除D项。5.公元前481年,齐国的相国田恒废齐简公,另立齐平公。公元前391年,田恒曾孙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86年,田和独立为国君,同年被周安王册命为齐侯。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分封制的瓦解 B.礼乐制起先崩溃C.阶级冲突尖锐 D.官僚政治的确立【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齐国卿大夫田氏左右国君的废立,后来更独立为国君并得到了周王的认可,这从本质上说明原有的宗法分封制度被破坏,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无法得出礼乐制的崩溃从今时期起先,解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阶级内部的问题,不是阶级冲突,解除C项;秦朝郡县制的实施标记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此时期田氏代齐仍旧是贵族政治的体现,解除D项。6.“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缘由是,商鞅变法()A.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C.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趋势 D.顺应了从割据走向统一的须要【答案】C【解析】商鞅虽然身亡,但是其新法并没有被废除,根本缘由在于新法能够壮大秦国的经济实力,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故选C项。7.下图是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摘要一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摘要二各国变法摘要三铁器、牛耕的运用和推广摘要四百家争鸣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旺盛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军事上斗争不断,经济上奴隶制经济逐步瓦解,封建经济起先形成,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故选A项。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这句话出自下列哪位思想家之口()【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直与屈、巧与拙、静与躁、寒与热等冲突双方相互转化,符合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故D项正确。9.柳宗元评论秦始皇时指出,他“摄制四海,运于驾驭之内”。秦始皇开创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其()A.统一了六国 B.建立皇帝制度C.推行郡县制 D.设置三公九卿【答案】C【解析】“摄制四海,运于驾驭之内”是指秦始皇对地方统治管理得到加强,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干脆有效的限制,故选C项。10.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曾五次巡察原东方六国地区,在泰山等名山大川之上多次实行各类祭祀活动,并留有众多宣扬“为统一而战、解救六国人民于倒悬”为主要内容的碑文石刻。这反映了()A.原六国统治残暴而不得人心 B.秦朝的统一受六国民众拥护C.秦朝注意塑造民众心理认同 D.秦始皇具有勤政爱民的一面【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多次实行各类祭祀活动,并留有众多宣扬‘为统一而战、解救六国人民于倒悬’为主要内容的碑文石刻”可知,秦始皇在巡察全国的过程中,通过实行祭祀、刻碑宣扬等方式,塑造民众对秦王朝的心理认同,故选C项。11.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派人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陆上交通由驰道、直道等各种规格不同的道路组成,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秦朝此举旨在()A.集国家大权于皇帝 B.巩固国家统一C.发展关中地区经济 D.防止匈奴南下【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以咸阳为中心,加强水陆交通建设,旨在加强对地方的限制,从而巩固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与强化君主专制无关,解除A项;发展关中经济并非主要目的,解除C项;防止匈奴南下的举措是修建长城,解除D项。12.秦末形成了众多的反秦势力,其中有陈胜号为“张楚”,葛婴立襄强为楚王,秦嘉立景驹为楚王,项梁立楚怀王孙心为楚王,武臣独立为赵王,韩广独立为燕王,田儋独立为齐王,陈胜立魏国旧王族咎为魏王。据此可知()A.战国纷立局面复现 B.秦朝统治土崩瓦解C.分封制得以复原 D.反秦力气趋向联合【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秦末反秦势力纷纷独立政权,这表明秦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故B项正确;反秦势力的目标均是反秦,而非兼并他国,这与战国纷立局面不同,解除A项;反秦势力大都是独立为王,与分封制无关,解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反秦势力纷纷独立政权,而不是联合,解除D项。13.西汉时继承秦制,将百姓按什伍乡里划分,名列户籍。“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出名于上”“举民众口数,生者著,死者削”。这一措施()A.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B.有利于城乡劳动力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 D.大大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西汉户籍制度将百姓依据什伍乡里划分,依据百姓生死进行变动,使政府可以有效驾驭基层百姓的信息,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管理,故C项正确。14.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皆有儒者气象。”导致这种改变的主要缘由是()A.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 B.察举制和征辟制的推行C.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D.统治者加强中心集权【答案】C【解析】据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15.汉武帝时期,由尚书、中书、侍中等组成的中朝成为实际的决策机关,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渐渐成为执行政务的机关了。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该制度,是因为该制度有助于()A.限制地方 B.终结相权C.复原经济 D.加强皇权【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设立干脆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减弱了丞相的权力,有助于加强皇权,故选D项。16.下图是四川彭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优戏图》,描绘的是三位优人集体演出,舞姿各呈风采。该作品体现了()A.汉代戏剧演出的丰富多样 B.汉代社会发展的整体风貌C.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发展 D.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答案】D【解析】汉代画像砖是汉代时期的文物,首先体现了史料价值,画像砖的内容可以反映当时民众的审美特点,所以该作品兼具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故D项正确;仅依据一个画像砖并不能说明汉代戏剧演出的丰富多样和汉代社会的整体风貌,解除A、B两项;画像砖的内容并没有体现民族文化的交融,解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运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同等和谐。——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探讨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致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子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摘编自文物出版社《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显明对比。——摘编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1)依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2分)(2)依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6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春秋时期耕作方式的改变,分析这一改变的历史作用。(4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以上材料反映的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2分)【答案】(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运用;粮食的储备。(2分)(2)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器制作工艺超群;已经有文字出现。(6分)(3)改变:由集体耕作到租佃制出现。(2分)历史作用:提高了生产主动性或生产力得到发展。(2分)(4)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走向封建社会。(2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静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班固《汉书·诸侯王表》(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缘由。(3分)(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5分)(3)依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分封王侯的缘由及影响。(4分)【答案】(1)缘由:西周疆域宽阔,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3分)(2)制度:郡县制。(1分)作用:加强了中心集权,实现了中心对地方干脆有效的限制;巩固了统一。(4分)(3)缘由: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1分)影响:导致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心集权。(3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商鞅变法虽然简单在短期内奏效,但国家政令的贯彻执行假如仅能仰仗于予富予贫、予贵予贱以及施用严刑峻法的权力,人民的遵守法律就只能是出于恐惊和贪欲,所以就会“免而无耻”。……战国的风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制度缘由造成的全社会的“免而无耻”。——摘编自程念祺《商鞅的为人为政与战国风气》(1)依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在法制方面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这种法制措施在秦国实行的效果如何。(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商鞅的“强国之术”对秦国民风产生的影响。(8分)【答案】(1)主要内容:严刑峻法,邻里连坐。(2分)效果:建立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在与六国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4分)(2)影响:功利之风盛行;形成重利轻义的风气;道德观念淡薄;简单导致暴政。(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著名遐迩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说明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界相互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