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课件_第1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课件_第2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课件_第3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课件_第4页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024-2025学年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上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30年10月—1931年1月初1931年2月—5月底1931年7月—9月1932年年底—1933年3月10万4万20万3万毛泽东、朱德毛泽东30万3万毛泽东30万7万周恩来、朱德红军胜利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打敌虚弱;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1933年秋—1934年10月50万8万博古、李德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红军失败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指激进冒险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脱离实际、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红军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中央红军损失惨重。

……红军以饥饿疲惫之师,苦战五昼夜,终于突破敌军重兵设防的第四道防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以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突破湘江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主席挽救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于是,部队在十二月占领湖南西南边境之通道城后,立即向贵州前进,一举攻克了黎平。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所剩三万多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刘伯承:《回顾长征》,军事科学院《刘伯承军事文选》编辑组编:《刘伯承军事文选》(三),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88页。

渡过湘江后,博古、李德执意按照原计划向湘西进发,但是毛泽东建议向西(贵州方向)前进……博古、李德毛泽东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突破湘江突破乌江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遵义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老城子尹路96号,原为黔军将领柏辉章的私邸。主楼是一座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建筑,一楼一底,青瓦灰墙,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1955年10月,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1964年11月,毛泽东题写了“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材料一

党中央在紧急关头召开遵义会议,坚决纠正了当务之急的党在军事上的错误,这就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在党内长达4年的统治,从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在极其危险的关头,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从此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亓阵之、萧晟《长征:英雄与信仰的史诗》材料二遵义会议是我们党在有了成功和失败的丰富经验的情况下召开的,因而开成了一个成功的会议、团结的会议。遵义会议是我们党成熟的标志。——郑广瑾、方十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合作探究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堪称毛泽东军事战术运用的神来之笔,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一渡赤水摆脱追敌;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选自《长征组歌》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在长征途中,英勇的红军留下了震撼人心的数据。看了这些数据,你会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工农红军的长征?斯诺在《西行漫记》中为我们提供了如下材料:“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红军一共爬过十八条山脉,其中五条是终年盖雪的,渡过二十四条河流,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过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此外还打败、躲过或胜过派来追击他们的中央军各部队。”——刘德军主编《中国革命史教学与研究——规律与启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05,第155页材料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与红十五军团领导人会见后说:我们从瑞金算起,共总走了367天。我们走过了赣、闵、粤、湘、黔、贵、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攻下许多城镇。……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8万人,现在只剩下1万多人了。——聂荣臻《聂荣臻回忆录》材料二

它历时两年,四支部队行程总和超过60000里,其中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行军最远达25000里,跨越11省,沿途进行了340多次战斗,平均每行进300米左右就有一名官兵献出生命。——赵巳阳主编《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外国人看长征》材料一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的。——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材料二长征是一个革命的大熔炉,培养和锻造了党和红军的大批骨干,他们在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在创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授予军衔的10名开国元帅中有9人,10名大将中有8人,57名上将中有48人,177名中将中有157人,1359名少将中有857人参加过长征,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郑广瑾、方十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记》材料三长征在人类活动史上是无可比拟的,举世无双的……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令人振奋的大无畏事迹……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流传于世。——[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过家鼎等译《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敢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左”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渡湘江、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会师吴起镇、会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张家界中考)“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一“行军”中发生的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重大事件是()A.遵义会议B.四渡赤水C.强渡乌江D.会宁会师A(昆明中考)1935年5月初,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从云南禄劝皎平渡口顺利渡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挥师北上。这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A.强渡湘江B.四渡赤水C.巧渡金沙江D.飞夺泸定桥C(临沂中考)这一革命壮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该“壮举”是指()A.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B.瑞金红色政权的建立C.红军长征的胜利完成D.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C材料一长征开始时,党和红军的领导权仍掌握在“左”倾教条主义者手中。党和红军中大多数人在惨痛的事实教育下,认识到再也不能照那条错路(即“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继续走下去。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左”的错误给党和红军带来了重大损失。大多数人认为应该纠正这条错误路线。长征初期,“左”的错误在中共中央仍处于统治地位。(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惨痛的事实”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来源作答内容答案来源能力要求作答范围作答内容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损失惨重。纠正博古、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