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含答案

一、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训练

L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氤氯豆角香

王一如

①一直以为,外婆这辈子过得太苦,几乎不曾享受过什么好的东西。

②以前,每当我独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想到这一点时,抬头总会看见外婆忙碌的身

影。她小心地穿梭在一人多高的豆角藤蔓里,佝着背,弄着什么,像是在对土地虔诚地祷

告。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韧,与土地融为了一

体。我也看到了土地最温顺的一面:[A]裸露在外的黝黑皮囊,似隐隐泛着油光,亲昵

地吻着外婆微微陷进泥土里的布鞋,像个讨喜的孩子。

③农作物、土地和老屋,几乎构成了外婆生活的全部。这便更加印证了我对外婆的看法

——除了这些土到根里的东西,外婆确实是再无其他了。只是当我看到外婆仰起头露出的

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时,又不由得怀疑起来一一外婆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

西。

④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外婆对书籍的渴望,一早就被时代和艰难的生活变作泡影。

外婆早早地学会下所做饭、挑水洗衣、操持家务,大一些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的责任,后

来便随父母在外打工赚钱,最后嫁人、生子.…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外婆一出生,命

运便被长辈固定在了一条路上,除此之外,无路可走。

⑤那时,外婆嫁给了全村最穷的一户人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待有些余钱,外婆便在

屋后开垦了一片地,买了些豆角种子,清明前后种下去。豆角好活,产量又高。几场春雨

之后,那些沉睡的豆角种子在潮湿的泥土中被暖阳一晒,便探出了嫩芽。正是这些生命力

顽强的豆角,这些油油的绿意,给外婆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似将地的生活都点亮

了。即使在更艰苦的岁月里,有了豆角的陪伴,外婆也不曾退缩。

⑥外婆感慨豆角生命力顽强,我看外婆又何尝不是呢?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

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这是一种尽管"天欲雪",也能笑问"能

饮一杯无"的心境。

⑦外婆种豆角的习惯,保持至今。她把豆角当成自己的孩子,还未收获时,便时不时到

地里看看。每当这时,地的眼神里总是带着几分欣慰和期待。【B】她有时翻翻几片叶,有

时端详几朵花,有时松松脚下的土,有时勾起几片草屑。当她做完这一切时,便喜欢用手

把衣角搓来搓去,这时她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她佝着背,微笑着,"啧啧"地赞叹着:

"今年又是个好收成。"风一吹,豆角叶儿沙沙作响,伴着外婆的笑,成了我记忆中最美的

一幅画。

⑧成熟的豆角,外婆把它们摘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趁新鲜炖着吃,另一部分晒干,囤

起来。[C1温火,三勺油,一勺盐,几味调料、少顷,醉人的香便在厨房里漫开了。小时

候耐不住,每每此时,我便跑到外婆身边,扯扯她的衣角,迫不及待地讨一口吃,身旁的

母亲,,噗,,地笑出声,把我拉过来,食指轻点一下我的额头:"这都等不及呀?”

⑨待豆角上桌,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她把母亲夹给她的又统统给了我。我夹起

根小咬一口,泛着油花的香便在口腔中弥漫,那是源于土地,源于自然,源于爱的最纯粹

质朴的香,回味悠长。仿佛自己此刻正站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建意、随性、自由。这是

我尝过的,最接近故乡的味道。

⑩我抬起头,看向远方,仿佛看到了在一片广阔的原野上,在一块黝黑的土地上,竹竿

上的豆角花开得正旺,而外婆,那个微佝着背的老太太,正微笑着,似与天边温暖的夕

阳,融为一体。

(选自《人民周刊》2018年第22期,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说“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农人最原始的模样:辛勤、质朴、坚

韧",结合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出能体现外婆这些"模样”的一处事件。

①辛勤:o

②质朴:»

③坚韧:o

(2)从画横线的[A][B][C]三句中任选两句进行赏析。

【方法提示】可推敲词语,如动词、形容词等;可推敲句子,如长句、短句等;也可推敲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3)第③段说外婆"再无其他",却又"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这是否矛

盾?请说明理由。

(4)本文以“豆角香"为题,有什么丰富的含义?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小贴士】氤氯(yinyun),形容烟或运气浓郁,也可指气味(多指香气)弥漫。

【答案】(1)总看见外婆在豆角藤蔓里穿梭、搁弄、忙碌;外婆劳作完,喜欢用手把衣

角搓来搓去(或豆角上桌时,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在艰苦的岁月里,外婆也不

曾退缩

(2)A句: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土地"比作"讨著的孩子","亲昵""吻

等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与土地的利诸亲密。示例2:"黝

黑油光”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

与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示例1:四个"有时"运排比的修辞手法(运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劳

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等

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句: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

体现了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示例2:"三句""一勺""几

味”等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

深。

(3)不予盾。"再无其他"是说外婆物质上的贫乏、生活上的艰辛;"最宝贵的东西”是指外

婆面对贫穷时积极乐观的精神。

(4)“氤氯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二是指在

"我"心中充满了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

地影响着“我"。

【解析】【分析】⑴外婆身上体现的性格特点是:辛勤、质朴、坚韧,要通过分析典型事

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外婆在豆角藤蔓里穿梭、搁弄、忙碌,不停劳作体现辛勤的特点;外婆劳作完,喜欢用手

把衣角搓来搓去,豆角上桌时,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体现外婆质朴谦让的特点;

"当外婆笑着跟我讲这些故事时,我忽地从中悟到这样两个词:坚强不屈,苦中作乐"等句

子体现她的坚韧。

⑵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考查点包括词语的妙用、修辞手法的赏析、作者情感的把握。可

以从修辞手法和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比如:A句可以赏析比喻、拟人的修辞,"黝黑油

光""亲昵""吻"等词语的表达效果,可以从内容、词语含义、作用、感情等角度赏析。

(3)外婆"再无其他",却又"好像已经拥有了全世界最宝贵的东西",两方面是从不同角度对

外婆的评价,并不矛盾,"再无其他"是从家庭的经济状况贫穷的角度说的,是说外婆物质

上的贫乏、生活上的艰辛,没有更多的物资财富;"最宝贵的东西”是从精神品质的角度说

的,是指外婆面对贫穷时积极乐观的精神。

⑷分析题目的含义和作用,要综合分析题目在全文中的作用,从新颖、线索、刻画人物、

概括中心、总领全文等角度结合内容分析。本文以“豆角香”为题,内容上:概括了全文的

主要内容,是围绕豆角叙事抒情,"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情

感上:抒发"我"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赞美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

神。

故答案为:⑴①总看见外婆在豆角藤蔓里穿梭、搁弄、忙碌;②外婆劳作完,喜欢用手

把衣角搓来搓去(或豆角上桌时,外婆永远是吃得最少的一个);③在艰苦的岁月里,

外婆也不曾退缩。

⑵A句:示例1: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土地"比作"讨著的孩子","亲昵""吻等

词赋予土地以人的神态、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婆与土地的利诸亲密。示例2:"黝黑

油光”等词语准确地写出了土地的颜色和光泽,"亲昵""吻"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土地与

外婆的亲密和谐。

B句:示例1:四个"有时"运排比的修辞手法(运整齐的句式),写出了外婆到豆角地里

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示例2:运用"翻翻""端详""松松""勾起"

等动词,准确地写出了外婆在豆角地里劳作的行为,表现了外婆的勤劳及对豆角的喜爱。

C句:示例1:运用短句,从"温火"到"油""盐""调料”,依次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的过程,

体现了外婆动作的熟练,也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深切怀念。示例2:"三句""一勺""几

味”等数量词,准确地写出了炖豆角时调味料的用量,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生活记忆和怀念之

深。

(3)不予盾。"再无其他"是说外婆物质上的贫乏、生活上的艰辛;"最宝贵的东西"是指外婆

面对贫穷时积极乐观的精神。

⑷"氤氯豆角香"一是指在"我"记忆中弥漫着豆角散发出的最纯粹质朴的香味;二是指在

"我”心中充满了对外婆的崇敬,对故乡生活的怀念。外婆朴实勤劳、乐观坚强的精神深深

地影响着"我"。

【点评】⑴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或者

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从几个侧面总结。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赏析句子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从修辞或写作手法、情境、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精彩巧妙之处。

⑶本题考查从内容方面分析句子含义。答题时应注意,先解释词句的表面含义和言外之意

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⑷本题考查分析题目含义和作用。答题时应注意,主要从题目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分析,剖析深刻含义,从内容、主旨和新颖别致的角度作答。

2.阅读《水刀的力量》,回答小题。

水刀的力量

华兴恒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

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

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

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

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

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

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

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

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

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

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⑤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

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

"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

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

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

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

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选自《百科知识》)

(1)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o

【答案】(1)①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阅读兴趣。

(2)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3)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分析】(1)"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是引用了歌词,通过这句歌词引出了

说明对象一一水刀。引用歌词贴近生活,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

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③段"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

流。"总结:水刀是科学家研发的一项用高压水射流切割的技术。

(3)列数字:运用具体数字说明说明对象某特点的说明方法。"还不到0.5毫米”运用具体

数字说明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的细。作比较:把两个对象作对比,突出强调说明对象某

个特点。把高压水射流的出口口径和自动铅笔芯对比,突出高压水射流出口口径的细。

故答案为:⑴①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阅读兴趣。

⑵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⑶列数字、作比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说明文首段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的作用。本文首段是一则新闻,通过这则新闻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

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

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鲁迅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

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

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

略略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

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请你根据文段内容,概括出“买(山海经》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①起因:________

②经过:________

③结果:________

(2)文中以"伟大的神力”来评价夸奖阿长,作为普通人的阿长当然不可能具有神力。但

是,她的确是把"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做成功了,那么你觉得促使她能把这本"三哼

经"买到手的"神力"应该是什么?

(3)文段运用了“童年的我"和"成年的我"两个叙述视角,既有"童年时的感受“,也有"写作

时的回忆"。请你抄录其中一个运用成人视角的语句。

【答案】(1)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让阿长知道了;阿长向我了解了情况,然后趁

告假回家之机设法给"我"买来了《山海经》;我得到《山海经》后十分震惊并对阿长充满

敬意。

(2)阿长的"神力”其实就是对她"我”的爱怜、关怀、付出(善良、慈爱、殷勤的品格)

(3)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解析】【分析】(1)本题节选的是大字不识的阿长居然为"我"买来《山海经》。起因介

绍在第二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

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阿长不识字,“我"没有告诉她"我"喜欢《山海经》,但是因为“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

所以阿长也知道这件事,来问"我”了;经过叙述从"过了十多天"到"果然都在内",阿长告

假四五天再回来,带回来一本"三哼经(《山海经》)";最后两段是事件的结果,"这又使

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我"震惊于别人不能做到的,大字不识的阿长居然做

到了,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

(2)阿长的所谓"神力〃就是她对“我”的关心、爱护。结尾段的"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

事"道明了原因。买《山海经》并不是多难的事情,但是别人没有放在心上、不愿意做、不

肯做的事情,阿长为了"我"愿意去做、去付出,所以阿长就如同有"神力"一般,能够做成

功。

(3)最后一段,"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是对前面内容的总

括,是运用成人视角,对童年时获得喜爱的书籍的感受的回溯。所以抄录一个运用成人视

角的语句,应该是这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故答案为:⑴①我对《山海经》念念不忘,让阿长知道了;②阿长向我了解了情况,

然后趁告假回家之机设法给"我"买来了《山海经》;③我得到《山海经》后十分震惊并

对阿长充满敬意。

⑵阿长的"神力"其实就是对她"我”的爱怜、关怀、付出(善良、慈爱、殷勤的品格)

⑶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述,注意通读全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

述。

⑵本题考查人物的评价,通读全文,体会阿长对"我"的感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结合文章结尾的理解,找出"成年的我”的叙述视角的

内容。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白琴键上的爱

徐立新

①迈克不知道,这是他们第几次搬家了,"妈妈东奔西走,我也东奔西走。"这是他常挂

在嘴边的话。迈克的妈妈叫卡娅,是位30多岁的女人。她之所以不停地搬家,是因为没人

喜欢跟她做邻居,因为会被她的琴声吵死。有一次,迈克偷偷从门缝里看到,一位阿姨站

在门口,狠狠地训斥妈妈,指责她在制造噪音。而妈妈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背着双手,

头一直低着,不做任何的辩解,只是怯生生地重复说:“对不起,对不起……”

②当时,迈克真想冲出去,给那可恶的阿姨一拳,"妈妈的琴声那么好听,她居然说那

是噪音!"但他没有那样做,妈妈曾无数次教导他对邻居们要和善友好。

③第二天,卡娅又带着迈克搬家了。此后,迈克发现,妈妈每天都会起得很早,在上班

前,把楼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邻居们放在外面的轿车也会被妈妈擦得很干净。但邻居

们似乎并不领情,麻烦还是和以前一样找上了门。

④迈克敢打包票,妈妈是非常喜欢音乐的,因为哪怕再忙再累再晚,妈妈每天都会坚持

弹琴,自己也总是在妈妈的琴声中入眠。

⑤两年后,10岁的迈克终于可以上学了,这让迈克兴奋不己,他一直渴望着这一天的到

来,可是,之前总没有学校愿意接纳他,尽管妈妈求天拜地,好话说过无数次。

⑥迈克很努力地学习,想让妈妈高兴。结果他的成绩果然不错,毫不逊色于班上其他同

学。

⑦渐渐地,迈克能认识很多字了,并且对很多词语都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一天,妈妈

不在家,迈克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医院的病例,上面写着:“迈克,5个月,脑积

水,会致终生智力障碍,音乐疗法或有效。阿拉斯加州卡萨森儿童医院,1996年5月15

日。”

⑧晚上,下班后的卡娅和往日一样,照例坐到钢琴前面,打算为迈克弹上一曲。"妈

妈,我可以跟您说说话吗?"迈克站在房门口,眼睛里闪着泪花。

⑨"当然可以,请说吧!"

⑩"妈妈,我知道您不喜欢音乐,也不爱弹琴,对您来说,这太难了。但为了我,您这

样做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谢谢您,妈妈!"说完,迈克朝妈妈飞快地跑过去,然后,

将卡娅那只有三根手指的残疾手紧紧地抱在怀里。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第①段中划线词语"怯生生”的含义。

(3)第⑦段中,"迈克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医院的病例",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

简要分析这一情节的作用。

(4)请简要分析卡娅的性格特点。

(5)你觉得文中邻居们的行为对吗?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卡娅为了孩子十几年来坚持弹琴,最终让孩子过上正常生活。

(2)形容胆怯畏缩的样子,这里指卡娅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愧疚,表现出她的善良。

(3)内容上:烘托人物形象,升华主旨。结构上:解开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4)善良、坚强、坚持不懈、伟大的母爱。

(5)邻居们的行为不对。即使琴声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邻居们的生活,也应该采取善意地

提出意见的做法,而不应该“狠狠地训斥",更何况卡娅还做了一些帮邻居们打扫楼道,擦

轿车的事情。

【解析】【分析】(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人物是民工妈妈卡娅和儿子迈克,

主要事件是卡娅为了孩子十几年来坚持弹琴,结果是让孩子过上正常生活。概括的时候,

把主要人物和事件概括清楚即可。有结果的,最好把结果概括出来。

(2)"怯生生"词义显出缄默或羞怯的样子,形容胆小畏缩的样子。表层意思指卡娅因为

邻居的指责而显得十分愧疚。其深层意思是表现出卡娅内心的柔软和善良,做事情总为他

人考虑。

(3)第⑦段"迈克无意间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医院的病例”这句话,烘托了迈克这一角色

的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饱满。同时推动情节发展。迈克明白了妈妈弹琴不是因为自

己非常喜欢音乐,而是想用音乐疗法让"我"痊愈,表现了妈妈对"我"深深的爱。结构上起

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可知,这篇小说主要通过迈克的视角叙述一位母亲卡娅为了能

给孩子一个正常的生活而辛苦弹琴,这表现了卡娅伟大的母爱;通过卡娅教导孩子要与人

为善,与邻居和谐相处,体现了她的善良;卡娅坚持用残缺的手指弹琴十年,体现了她坚

持不懈、顽强的性格特征。

(5)结合文章内容,母子二人经常因为邻居的指责而多次搬家,东奔西走,更有甚者当

面指责卡娅制造噪音;尽管卡娅在上班前帮助邻居打扫楼道,清理轿车,也仍然麻烦不

断;文章最后我们得知卡娅虽然身体残疾仍然坚持为儿子弹琴,从迈克口中得知卡娅并不

喜欢也不擅长弹琴,只是为了儿子在坚持,邻居长时间受到干扰,有抱怨也属人之常情。

故答案为:⑴卡娅为了孩子十几年来坚持弹琴,最终让孩子过上正常生活。

⑵形容胆怯畏缩的样子,这里指卡娅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愧疚,表现出她的善良。

⑶内容上:烘托人物形象,升华主旨。结构上:解开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⑷善良、坚强、坚持不懈、伟大的母爱。

⑸邻居们的行为不对。即使琴声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邻居们的生活,也应该采取善意地提

出意见的做法,而不应该“狠狠地训斥",更何况卡娅还做了一些帮邻居们打扫楼道,擦轿

车的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小说的整体感知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

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上下文,对关键词语的

字义、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把握全文

情感和结构的基础上,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和对其结构的作用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人物

主要性格特点,对人物进行客观评价。

⑸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情况。解答时,结合在具体情境中邻居的行为以及迈克

和妈妈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

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

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

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

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

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

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

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

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

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

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

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

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

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

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

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填写下表。

人物事件心理反映

女儿把空瓶子放到垃圾箱旁爸爸想教育女儿

爸爸捡回瓶子女儿①________

女儿②________爸爸惭愧

(2)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3)第⑦段中划线的短语“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4)赏析下面句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5)理解题目"一只空瓶子的温暖”的含义。

【答案】(1)吃惊;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2)一是因为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一个劳动的尊

严一一靠劳动吃饭;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三是因为对女儿的误

解。

(3)一方面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

(4)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

理。

(5)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

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解析】【分析】(1)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围绕"捡、扔、放瓶子”以及

"我捡瓶子的原因与女儿放瓶子的原因”来概括表格中的内容。第②段爸爸捡回空瓶子,女

儿的表现在④段“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提取"吃惊";第⑤段当"我"听到女儿说

的话"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

是靠劳动吃饭的……",女儿的话说明了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的原因,爸爸有些惭愧了。

(2)根据"第5小节中女儿的一番话”来分析“忽然我有些惭愧的原因"。女儿说的话"把瓶

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女儿

能替别人着想,女儿的这种做法,既帮助了那个捡废品的老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

严。想到自己施舍的慈善,甚至还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同时也为先前对女儿的误解而

羞愧,所以爸爸"忽然有些惭愧了”。

(3)根据"那个捡废品的老人以及捡废品的人也需要尊严”这两个角度来概括。根据第⑥

段"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得知"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是指那

个捡废品的老人;"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得知"一个真正需要它的

人"也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

(4)此句抓住"女儿的动作以及做此事的心情”来鉴赏语句即可。"轻快地跑""拉着我的手

臂撒娇”运用动作描写,女儿把空瓶子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女儿用这种方式帮助别人后,

表现女儿此时心理是一种轻松、愉快和自豪。

(5)此题从"老人在获得空瓶子时的心理感受以及我看到女儿的成长之后的心理感受"这

两个方面来理解。爸爸本想利用空瓶子好好教育女儿一下,却意外发现女儿用空瓶子给捡

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的做法,让自己惭愧,爸爸看到女儿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

着想,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作为父亲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

暖。

故答案为:⑴吃惊;重新把瓶子放到原处并说明原因;

⑵一是因为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一个劳动的尊严

——靠劳动吃饭;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三是因为对女儿的误

解;

(3)一方面是指那个捡废品的老人,另一方面是指有尊严靠劳动生活的人;

⑷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

理;

⑸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到

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点评】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围绕"捡、扔、放瓶子”以及

"我捡瓶子的原因与女儿放瓶子的原因”来概括表格中的内容。

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根据"第5小节中女儿的一番话”来分

析“忽然我有些惭愧的原因";

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抓住关键句即可概括作答;

⑷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头脑中要有赏析句子常用角度的知识储

备。通读句子,可从从描写角度赏析入手;

⑸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中的

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

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都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

都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白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育药正骨膏更

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

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都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

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

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

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

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

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

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

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

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郑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

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戳子里一称,正

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院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

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

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

断了。"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帮镇沦陷

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

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

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

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音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

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

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

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

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

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

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

刀柄深入,污血满地。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

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向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

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向。"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

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1)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填写空缺部分。

①,医治花树;②;③,摔缸折花树;④,

(2)文中多次写颜老爷的那株"花树",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中的颜先生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4)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故事的结局,请分析这样结局的好处。

【答案】(1)花树被炸;少佐求医;为少佐治病;少佐被杀;柳先生就义

(2)花树代表了颜老爷的儿子,象征了抗日爱国精神;侧面表现了柳先生医术的高超;烘

托了柳先生抗日的决心与爱国之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恪守医生职责,救死扶伤;坚持正义、坚守民族气节、忠心报

国。

(4)文章结局的设计独具匠心,柳先生先帮日本少佐医治伤腿,再把日本少佐杀死,结局

出人意料,震撼人心,发人深思;卒章显志,点明了文章中心,深化了主旨。

【解析】【分析】(1)第二至五段写花树被炸,柳先生医治花树。第八段写少佐求医。第

九,十段写柳先生为少佐治病。第十八段写少佐被杀,柳先生就义。据此即可完成填空。

(2)选文第②段写花树被炸后,花树在颜老爷心里的重要位置,由此可分析出花树的代

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第③段写柳先生医活了被炸断的花树,侧面表现了柳先生医术的高

超;第⑧段写颜老爷摔花树,推动故事情节。

(3)柳先生治好了被炸断的花树和日本少佐的断腿说明他医术高超;柳先生耐心给伤者

治病且愿意给日本少佐治疗断腿,以及最后一段柳先生回答给少佐医伤的原因时所说的

话,体现了他医德高尚,恪守医生职责,救死扶伤;柳先生杀日本少佐以及他解释的这样

做的原因,说明他是一个坚持正义、坚守民族气节忠心报国的人。

(4)从情节的发展来看,本文的结尾可谓是出人意料,道出了柳先生亲手杀死自己医好

的病人的原因。而正是这一出人意料的结局,又将柳先生的高贵的爱国情展示无遗,从主

题的角度来说,是为表现并深化主旨服务。

故答案为:⑴花树被炸;少佐求医;为少佐治病;少佐被杀;柳先生就义;

⑵花树代表了颜老爷的儿子,象征了抗日爱国精神;侧面表现了柳先生医术的高超;烘托

了柳先生抗日的决心与爱国之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恪守医生职责,救死扶伤;坚持正义、坚守民族气节、忠心报

国;

⑷文章结局的设计独具匠心,柳先生先帮日本少佐医治伤腿,再把日本少佐杀死,结局出

人意料,震撼人心,发人深思;卒章显志,点明了文章中心,深化了主旨。

【点评】⑴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本题先要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区间,再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作答;

⑵本题考查事物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分析。解答本题要回归原文,关注选文所有与“花树"

有关的情节;

⑶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特点要根据选文中人物的言行来思考;

⑷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赏析。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可从情节、主题、手法情感等角度加

以分析。结合本文的结尾段内容来看,可从情节角度和主题角度思考作答。从情节的发展

来看,本文的结尾可谓是出人意料,道出了柳先生亲手杀死自己医好的病人的原因。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问之趣味

①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觉得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有人看我一年到头不肯歇

息。问我忙什么,我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②能为趣味之主体者,莫如下面的几项:一,劳作,二,游戏,三,艺术,四,学问。

诸君切勿误会,以为我是用道德观念来选择趣味,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

排斥赌钱,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

钱。而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是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的。

③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④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影响

学问的趣味。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是以学

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做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

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小孩子为什么游戏?为游戏而游戏。人为什么生活?

为生活而生活。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⑤第二,不息。凡人类的本能,只要哪部分搁久了不用,它便会麻木,会生锈。每天跑

一个小时,跑上几个月,一天不跑时,腿便发痒。人类为理性的动物,"学问欲"原是固有

本能之一种,只怕你出了学校便和学问告辞,把所有经管学问的器官一齐打落冷宫,把学

间的胃口弄坏了,便山珍海味摆在面前也不愿意动筷了。诸君啊!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

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

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

⑥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假如你每天定下一小

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研究这

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进去。

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而已经懂得大

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

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至IJ"欲罢不能”的地步。

⑦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

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

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

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

觉把彼此趣味都摩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

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⑧我说的这四件事,虽然像是老生常谈,但恐怕大多数人都不曾这样做。唉!世上人多

么可怜啊!有这种不借助外物,不会亏本,不会出毛病的趣味世界,竟没有几个人肯来享

受!古书说的故事"野人献曝",我是尝冬天晒太阳滋味尝得舒服透了,不忍一人独享,特

地恭恭敬敬的来告诉诸君,诸君或者会欣然采纳吧?但我还有一句话:太阳虽好,总要诸

君亲自去晒,旁人却替你晒不来。

(选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主体,是因为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

B.作者认为,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

C.文章最后一句形象地告诉我们,要体味学问的趣味,必须亲自去实践、去体验。

D.作者建议,要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即可。

(2)下列对"趣味"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天下万事万物都有趣味,只要忙的是自己的趣味,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

B.劳作、游戏、艺术、学问能以趣味始,又以趣味终,最合于趣味主义条件。

C.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和"有所为而为"两者的结合。

D.就算嗜好不同,只要朋友与我都有研究精神,便会把彼此的趣味摩擦出来。

(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怎么做才能尝到学问的趣味。

【答案】(1)C

(2)C

(3)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选择

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解析】【分析】(1)A项,"劳作、游戏、艺术、学问是值得提倡的趣味主体,是因为

它符合作者的道德观念。"与"比如赌钱,我并不是因为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因为赌钱

的本质会闹到没趣,闹到没趣便破坏了我的趣味主义,所以我排斥赌钱。"不相符。B项,

“若是用消遣的态度来做学问或是用心不专一便无法不引起研究的趣味。"与"假如你每天定

下一小时做学问,但不过是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或者今天

研究这样,明天研究那样,趣味还是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便要钻研

进去。"不相符。C项,正确;D项,"要保持‘学问欲',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时来研究你所嗜

好的学问即可,,与"我劝你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

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学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

啊!"不相符。故选C。

(2)C项,错误。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故选C。

(3)结合"第一,无所为。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理解得出:不带功利目

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结合"第二,不息。每日除本职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

腾出一小时,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千万不要错过,最终闹成问贫弱’的症状,白白自己

剥夺了人类应享之一种特权啊!”理解得出: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结合"第三,

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地来,研究越多,越有滋味。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到,

便要钻研进去。一个人受过相当教育之后,无论如何,总有一两门学问和自己脾胃相合,

而已经懂得大概,可以作加工研究之预备的。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

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钻,我保你一定被它引到‘欲罢不能’的

地步。"理解得出:选择自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合"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

摩擦越出。是靠我本身和学问本身相摩擦,但恐怕有时会停摆,发电力便弱了。所以常常

要仰赖别人帮助。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

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搭伙研究"理解得出: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

学问。

故答案为:⑴C;(2)C;

⑶不带功利目的,仅为追求知识的乐趣而做学问;持之以恒,养成做学问的嗜好;选择自

己嗜好的学问深入研究;结交富有研究精神的共学朋友、共同研究、交流学问。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

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

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即可做出选择;

⑶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找

出关键句即可作答。

8.阅读《水刀的力量》,回答小题。

水刀的力量

华兴恒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

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

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

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

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

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

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

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

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

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

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

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⑤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

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

"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

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

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

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

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选自《百科知识》)

(1)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答案】(1)①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阅读兴趣。

(2)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3)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分析】(1)"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是引用了歌词,通过这句歌词引出了

说明对象一一水刀。引用歌词贴近生活,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

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③段"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

流。"总结:水刀是科学家研发的一项用高压水射流切割的技术。

(3)列数字:运用具体数字说明说明对象某特点的说明方法。"还不到0.5毫米"运用具体

数字说明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的细。作比较:把两个对象作对比,突出强调说明对象某

个特点。把高压水射流的出口口径和自动铅笔芯对比,突出高压水射流出口口径的细。

故答案为:⑴①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阅读兴趣。

⑵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⑶列数字、作比较

【点评】⑴本题考查说明文首段的作用。说明文首段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的作用。本文首段是一则新闻,通过这则新闻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激发了

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

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

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⑶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

刘梦浸

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无论哪一个民族,长期居住在一个地

方,就拥有一些共同的、不同于其它地方的生活方式。文化还有精神价值的层面,比如宗

教信仰、伦理道德、艺术和美学等。

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现代文化是多元的、杂陈的、共生的。而中华文化自古以来

就是如此。过去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

三十年来,考古新发现让大家逐渐认同,中华文化并非仅有黄河文化一源,长江文化同样

是重要一源。二者在兴起的时间上是相同的,但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说黄河文化具有内陆

文化的特征,那么长江自古以来航运便利,它的文化已带有了海洋文化的特征。

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风格特征不同。《诗经》作为写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产生于黄河

流域;而浪漫文学的鼻祖《离骚》则产生于长江流域。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和孟子,诞生

在黄河之滨;而道家思想的代表老子和庄子,则诞生在长江之畔。自古以来,黄河文化和

长江文化就相互交融而又各自存在。,

中华文化除了发生是多元的,学术思想也是多元的。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

据主流;佛教、道家思想同样对中国文化有重要影响。

"三教合一”,唐以后就有了。这是说儒释道三家不是水火不容的,而是互补共生的关

系。如果不是儒家思想具有包容性,佛道两家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的空间。

儒释道历来是互补的。儒家主张一个人通过读书,积累学问,然后做官,再来治国。若

此路不通,道教和佛教思想可以给人以安慰。所以古代的知识分子在精神上经常有较大的

回旋余地,不致走上绝路。

要了解今天的中国,必须了解历史上的中国。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是多

元一体的文化,所谓"一体",不是单指汉族,而是指整个中华民族一南北朝时期多民族竞

争并立;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主要就在于它的开放与包容,胡人都可以到长安为

官。因此,"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

因此中华文化还滋生出了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排外,对异风异俗,能够采取一种尊重和

欣赏的态度。还有一点,就是中华文化不具有侵略性。在最强大的时候,也用和亲的方式

与邻居建立敦睦友好的关系。

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

化的多样性。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最大特质"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单一的

B.多元的

C.不排外

D.包容性

(2)对"中华文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文化自古就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风格。

B.儒释道思想在中华文化中是互补共生的关系,地位同等重要。

C.中华文化同时具有内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征。

D.中国文人的选择和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共通性。

(3)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答案】(1)D

(2)B

(3)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解析】【分析】(1)A项,有误,由原文语句"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可知,此项说

法与原文不符;B项,有误,多元强调组成部分的多样性,不是唯一的。不属于"中华文化

的最大特质";C项,有误,根据“,中华文化,的最大特点正在于它的包容性"一句可知,此项

不正确;D项,正确。

(2)B项,有误,由原文"儒家在汉代地位隆起,其后一直占据主流"可知,儒释道地位同

等重要不对,儒家自汉代一直占主导地位。故选B。

(3)通读全文,根据结尾"今天的世界同样是多元存在的世界,我们需要做的是,承认文

化的差别,保护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可知,本文的写作意图是让读者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

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故答案为:⑴D;⑵B;

(3)了解中国文化是多元一体的,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保护不同的文化。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

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推

测;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

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⑶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

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即可作答。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丑娘

李兆权

在村里,没有人不说我娘长得丑的,或许就是这个缘故,在她嫁到李家之后,人们先是

叫她丑媳妇,在生下我以后,不管长辈小辈的又都改称她做"丑娘"。

娘说我是日本同中国打仗的第6个年头来到这个世上的,在娘身边我一直长到了8岁,

后来才由爹送我到城里的一所小学去念书。当时我不明白丑是什么意思,因为娘待我特别

好,临走的时候,她给我做了一双毛边布鞋,一个小书包,书包里除装了一支铅笔外,还

塞下了满满一袋鸡蛋。我依稀记得就在她把我送到村口时,我第一次看见她流下了眼泪,

泪水大滴大滴地顺着她的脸颊直落到我的小手背上。

一件事使我开始认识了我的母亲。

学校上体育课,因为舍不得穿娘做的鞋,当我把它脱下挂在凳子上时,恰巧让老师给看

见了,他提过鞋左看右看,随即又把鞋举得高高的,兴奋地说,好漂亮的鞋呀!说着,又把

鞋底端详了半天,数着一层一层连起来的底,足有8层之多,且针脚细密结实,靠脚掌和

脚跟的部分都挑上了花。之后,他问我:你娘一定最最漂亮吧!殊不知就在我要回答老师的

问话时,同村来的一个同学抢上话头:老师,他娘不漂亮,村里人都叫她丑娘。

之后,我仿佛才知道丑是什么意思。

或许老师说的全错了,而那个同学的话是对的。我的娘确实不漂亮,黑黑的肤色,原本

挽成髻的头发在解放的那年她自个改成了齐耳短发,额头上一块大大的胎记,在黝黑的脸

上是这样的显眼。为此,我心里像满含着委曲,在公开场合很少提及她,更不愿把同学领

到家里,只是在每次放假时呆呆的看着生我养我的她,而这时娘总是像欠账似的默默地把

我揽在她胸前。临别,又拿出一双同样的毛边布鞋给我,那双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