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_第1页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_第2页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_第3页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_第4页
议论文论证方法之比喻论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之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比喻论证: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

方法,又叫喻证法。

议论文旨在说理,而道理常常是抽象的,深奥的,运用比喻论证,借助形象化的容易理解

的事物来说明抽象而深奥的事理,就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

加强对论点的说明和论证。

如以“底线”为话题,运用比喻说理法写成精彩的片段:

(1)如果人生如山,那底线便是山脚的基石;如果人生如海,那底线便是绵延的海岸;

如果人生如路,那底线便是路口的红灯,只要它亮起,我们就必须停止脚步。

(2)正如水结冰需要最起码的零度,正如叶片光合需要最低限度的光照,人生活在世上,

需要有自己的底线,需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整篇作文】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

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

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作文】

中国,中国

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度,我身处其中。如果有人问我,中国是什么样的,我一定会

毫不犹豫地回答:他是老人,亦是婴儿。

中国,他有着老者古朴的褐色,风风雨雨,岁月打磨,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站立着,

将往昔记忆温柔抚摸;中国,他有着老者沉默的智慧,经年走过,年月流逝,凝聚五千年的智

慧,千山万水,脚踏实地。

看长城,多少个风雨如磐的年头,塞外的马蹄不能将它踏破,冰冷的子弹不能将它击倒。

那是中华儿女用血肉建造的脊骨,一石专一砖,千年垒砌,斗转星移,青山不变。它沉默地伫立

在高山之上,只为守护、抚平儿女们心底的浮躁与不安;只为凝视东方的旭日升起。面对新的

征程,人们启步出发。

看丝绸之路,黄沙阻挡不住文明交融的冲动。张骞的骏马迎着朔风嘶鸣而过,班超的笔下

记录着旅途的艰辛。长安繁华,塞外苍凉。风沙过身,唯有脚步才可安抚内心,唯有脚步才可

通向远方。

看乡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老的人们依赖于自然,脚下的土地浸着丰获的希望,屋

顶的月光寄放着游子的归心。这样的夜晚只适合酣眠。

当老者转身,中国,他有着婴儿的热情,时代正好,变数诸多,唯有不断地探索、尝试、

突破,才能保持旺盛的生长活力。

长城的烽火狼烟已随风雨散去,如今,只有白鸽飞过山头,只有历史镌刻在人们心中。正

因为走过坎坷之途,我们才更加明白和平之可贵,我们才能更加骄傲地说:我是中国人。

世界各地相接,沉睡了百年的丝绸之路再焕生机。前途依旧未知,但婴儿的特点即在于探

索,以及坦诚。列车取代了骏马,互联网取代了文字,但无论以何种姿态,世界的东方与西方

都在呼唤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

乡愁情思,在工业文明时代似乎总是脆弱的。当高楼大厦建起,月光不再浸着瓦当上的青

苔,湿润的土地变成坚硬的水泥,我们感叹,两者不可以相容吗?当然可以。古老的时节依旧

存在,人们数着一个一个的节气,春游人如织,看小巷沸腾,我们依旧在古老的土地上耕耘、

收获,以年轻的容貌融入这个世界。

中国,这个古老而崭新的国家,我身处其中。他以五千年的智慧为世界写下具有中国特色

的注脚,他以创新探索的精神推动时代发展。老者与婴儿,这就是我认识的中国。

【点评】

本文构思奇特,将中国比喻为老者,又比喻为婴儿,令读者深思。文笔中透露着对祖国深

沉的爱。

【整篇作文】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外

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

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

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

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揽光与尘,筑梦踏海

时代飞速更替,潮流如风掠镜,物质之沐浮于水面,人们往往忘记了心中的诗与远方。在

两点一线,日益浮躁的生活中,我们要握住心灵的风向标,揽光与尘,筑梦踏海。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不只着眼于物质上的满足,也要停下脚步,等待自己的心灵。之于

门窗,古希腊一般重其通风、采光及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闻名世界,独树一帜之处在于

它兼具了实用与审美。譬如苏州园林中的漏花窗便充分显示了环境之美。由是观之,物质享用

是以舒身,而精神追求是以舒心。物质奢靡给予空洞的虚荣与矫饰,不如心中载着清风明月来

的满足。我们跟随时代洪流快马加鞭,若不适时停歇,理理心中的一亩花田,施以春光与秋月,

我们只会愈发感到自己的渺小与迷茫。

欲济星光,应上山川。既注重物质的实在,也追求精神的享受。观刘禹锡乐在陋室“惟吾

德馨”,即使身在陋巷,仍信芳乐观刻苦学习;忆梁启超居饮冰室,著名家言论,惊艳众人。

他们精神上的享受便成了一种乐趣,化为砂糖冲淡生活的苦涩,凝为寒冰褪去了世俗的燥热,

融为春雨滋润了自身的心灵。诚然,立于现实中的我们要为美好的生活而奋斗,若只安于现状

“乐夫天命复奚疑”,则违背了积极进取之良好品质,我们也要刻苦努力对物质进行应有的追

求。因此,我们既望天下宫阙浪漫,也是立足脚下之泥土与草木。

揽光与尘,汇于星海。实现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的统一,筑未来美好生活。中国饮食烹饪

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环境雅致,统一物质与追求。唐诗宋词既

能被市井口头所传唱,也能在跨越千年之后被单独拿出来仔细雕琢。桃树广遭栽培,是因不仅

其实甘甜可口,其花缤纷泼洒,给予人美好遐思。由是观之,若想实现真正所谓“美好”,应

将“物质”与“精神”统一起来。既载杳杳星光,满腹诗书与理想,也能捧灰尘,建砖筑房。

将理想与抱负融于心中,踏红尘逐星光;将对精神高尚的渴望注于对物质的进取之中,我坚信,

美好的未来与花开终会如期而至,与你邂逅。

吾辈恰逢盛世,以书为基,当不负春光不负卿,恭迎这时光。我们心中要向着光,坚信即

使是泥土也亦可筑成高楼大厦。让我迈开脚步,揽光与尘,以筑梦为目的,踏上追逐的波澜大

海。

【分析】

文章围绕“物质”和“精神”立意,把物质写作“尘”,把精神写作“光”,把追求的目标

界定作“星辰大海”,且紧密围绕这几个核心概念构思行文,别开生面,立意准确,构思巧妙。。

中心论点是“揽光与尘,筑梦踏海”,主体段落分别从“山不让尘,川不辞盈”“欲济星光,应

上山川”“揽光与尘,汇于星海”三个层面展开。具体来说,主体部分先探讨了物质的意义和

局限,追求精神的价值和误区,实现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的统一,层层深入,分析透彻。

【整篇作文】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理性是人类前行的指南针,有人说热情是人类进步的内燃机。理性与热情,孰轻孰

重?

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表达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参考】

要大江奔涌,更要静水流深

人类文明度续至今,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们不断前行?有人说是热情驱动,有人说是理性

指引。而我想,两种力量都不可或缺,但并非天平上等重的祛码,热情可嘉,理性珍贵。要有

大江奔涌,更要有静水流深。

不敢想象,一个死水无澜的时代,多么可怕!正是人类大江奔涌似的热情,燃起熊熊动力,

提供不竭动力,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是热情,激励中国人民在艰难岁月里,创造“五年计

划”的奇迹。是热情,驱使新时期的我们大步流星,追寻更美好的生活。我们逢山开路、遇水

架桥,我们啃硬骨头,拔硬钉子,让这个时代热力迸发。

只不过,热情的大江不能肆意蔓延,不能少了理性静水流深般的引领。也有人把理性比作

“指南针”,可谓恰如其分。没有动力固然不行,但倘若方向偏了,那可能背道而驰,徒劳无

功。理性,正是我们正确方向的有力保证。

是理性,让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发现战机“幸存者偏差”,制定正确的战机防护策略。

如果不经过理性思考,深入探究背后根源,那可能有更多的机毁人亡。而因为理性缺失,加速

了前苏联的解体。在西方的挑衅下,苏联没能理性看清发展方向,一味开展军备竞赛,而忽视

民生经济,最终分崩离析,令人扼腕而叹。千万莫轻视理性静水流深的力量,它能冷静地规劝、

告诫热情。有了理性,我们头脑不会过热,行动不会失控,我们更懂得见好就收,也懂得及时

止损。

理性与热情,孰轻孰重?已经不言而喻。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也好,个人进步也

罢,都不可能光凭热情与动力。动力再足,方向错了,大概率会开“历史倒车”,还不如原地

打转了。每一次小决定,应有理性的加持,每一次大决策,就更需栗理性的反复认证。

少了动力充其量是发展停滞,而方向失判却有可能进一退三。理性确乎比热情要重几分,

这恰也应了我前文所说:既要大江奔涌,更要静水流深。当然,在热情和理性中,分出个孰轻

孰重,绝不等于遗弃其一。找到两者的黄金结合点,张弛有度,进退裕如,这是智者的高度。

太阳照常升起,文明巨舰向前,又到新时代的风口浪尖,还是让我们永葆热情,更涵养理

性,大江奔涌立潮头,静水流深有大智。

【分析】

文章围绕“理性”和“热情”立意,但这两个话题比较抽象,所以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热情”比作“大江奔涌”,把“理性”比作“静水流深”,生动形象,又易于理解。

如何才能把比喻手法熟练地运用于写作中国呢?培养比喻思维。

首先要学会联想和想象,从一个高度上去认识问题。比如看到小草,想到平凡之中焕发着

生命的坚毅;看到梅花,想到在严寒之中尽展飒爽英姿;看到青松,想到在大雪之下挺立不屈

的品格;看到火炬,想到要像火炬那样照亮曾经黑暗的世界。

其次找到不同事物的相似性。比如:乌台诗案中孤立无助的苏轼可以比作“徘徊的孤鸿”;

遭受宫刑后沉默坚毅的司马迁可以比作“坚强的磐石”;受屈放逐后报国无门的屈原可以比作

“折翅的青鸟”;异地风雪中执著坚守的苏武可以比作“不倒的胡杨”O

还要恰当地描绘相似事物(喻体)的特征来表现本体。如果把“良知”比喻成“灯”,就

要想到“灯温暖、光亮,可以照亮世界,照亮心灵”;如果把“人生”比喻成“白纸”,就要

想到“白纸空白、单纯,要去填写,要去充实”;如果把“生命”比喻成“歌”,就要想到“歌

曲有低缓,有高亢,要从容吟唱"O

【运用方法】

一、从不同对象来学习比喻论证的运用

(一)学会比喻描绘形象

1、取身边自然景物作喻体,俯拾之间,即成精彩。

【示例】

我特别平凡,又平凡得特别。我是无数颗星中的一颗,可我为自己今天的光芒而自豪;我

是大地上的一株花蕾,虽然并不芳香耀眼,可我为将要到来的开放而自豪。我平凡,却平凡得

有价值;我平凡,却平凡得有尊严!

2、从他物的比喻入手,形象的描绘中一步一步靠近主题。

【示例】

我把自己比喻成一条鱼,我要努力寻找离开水的出口;我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鹰,我栗全力

飞出蓝天的庇护;我就是我自己,我要跑,跑出父母的视线,跑上自己的轨道。

(二)学会比喻议论说理

1、用相似的事例进行论证。

【示例】

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泡淡洌,第二泡沉香,第三泡甘醇,为什

么第三泡时才最爽口宜人?那是因为前两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

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我们探知亦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

静清明的心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

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

【分析】

这个语段运用比喻论证,借助生活中的“喝茶”的感受,来说明如何“探知”。用“前两

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说明探知路上应该“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抛下感情亲疏的

羁绊”,用“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来说明“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

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说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2、在喻体中表情达意,抒情有感染力,说理有说服力。

【示例】1

生活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说生活如酒。童年就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就像冰镇的啤酒,

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就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

都会灼热;老年就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分析】

生活是什么?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语段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生活比作“酒”,再

从人生的不同阶段来说明生活的滋味,不仅生动形象,而且给人新奇之感。

【示例】2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每天前进一点点,终会有所成就;努力去做事情,功

夫不会白费。虽然你现在还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坚韧不拔,终会成为参天大树;虽

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终会拥抱大海;虽然你现在只是一只雏鹰,然而

只要心存高远,终会占有蓝天。人生亦是如此,无论你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只要你以勤奋

为舟,以坚持为楫,终会驶向理想的彼岸。

【分析】

这个语段,把一个人的勤奋、坚持比作“幼苗”的长大、“细流”的汇聚、“雏鹰”的

成长,自然引出观点,易于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3、比喻说理,文章华美。

【示例】

①自私利己,愚者之见;打造双赢,智者之举。双赢,那是信心的基点,那是力量的源泉,

那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双赢,使你我共辉煌。

②时间沉淀是洗去价值表面无用外壳的清水。这世上,任何一件事唯有经历时间的沉淀方

能洗涤尽那层掩盖着的灰尘,方能显现出价值。就连泡菜和腊肉都是时间积淀的产物。它们在

时间流逝中慢慢发酵,形成自己独特的风味,也拥有了人们的情有独钟。

诚然,并不是所有事物经历时间沉淀都会显现出价值,有些东西,如时鲜蔬果,放久了就

变质,应当趁新鲜吃。但我所说的时间积淀不是简单的时光流转,而是随着时光流逝,人们对

事物不断客观地认识。这是一个过程,而非一种状态。虽然有的事物的价值现今无人不知,但

个中价值是先祖经历不知多少年才达成的共识。同样,有的事物过去无人看好,但如今在人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

【分析】

表达对时间沉淀与价值体现的关系的思考,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论证,以“清水”“灰尘”

进行引申,并以泡菜和腊肉进行拓展,突出时间沉淀的重要作用。这种形式简便易行,可以多

多使用。

(三)【学会比喻评价人物】

1、运用联想与想象,用精彩的比喻去评价人物。

【示例】

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

银塑,可它的光芒,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2、用细腻的笔法、比喻的手段去评价人物。

【示例】

一盏昏暗的油灯,照亮了司马迁紧锁的额头,激昂了许久的心绪从跌宕的血液里渗出,化

为指尖笔触下一个个绚目的字眼,坚实地填补着那单纯的理想,一只蜷蚁不知年有春秋,石上

苔衣不知日有夜昼。而他,忍辱负重的司马迁却走完了整座山林。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

夏虫鸣-而波光激能的《史记》却宛如一道盛宴,穿透了流水般的岁月,孕育了一个又一个的

文学巨匠。

二、从不同位置来学习比喻论证的运用

(一)用比喻作标题,统摄全文。

作文《梦想为帆,工作为桨》:以“梦想为帆,工作为桨”为标题,以“让我们以梦想为

帆,工作为桨,去迎接美好人生”为中心论点,以杂交稻之父袁隆平、印象派大师雷阿诺、现

实主义小说家巴尔扎克等人的事实为论据,在“帆”“桨”意象的统摄下行文,有力地论证了

中心论点。

在这篇文章里,“帆”和“桨”不是作为具体的论据,而只是作为“理想”和“工作”的

一种比喻性说法,既形象,又贴切,这就使文章有了丰厚的意蕴。

(二)用比喻作题记,揭示文意。

严格地说,议论文是不需要题记的,但有些同学喜欢写抒情性议论文,这时用比喻性的语

句来作题记,既可以辅助证明,暗示文意,又能增加文采。

作文《你不是我的航向》:作者首先以比喻作标题,再以“生命的河流在人生的两岸尽情

流淌,我放弃了盲目的跟随,选择了理性的航向,坚信,那边洒满了灿烂的阳光!”作题记,

然后引出论点“不能盲目地跟随别人,要在生活的海洋中彰显自己的魅力,于道德的天空中独

守自己的成长”,展开抒情议论。这里的题记语言优美,生动形象,既是揭示标题的含义,规

定了文章的方向,有助于读者理解文意。

再如作文《机遇与创造交响曲》,首先以比喻作标题,再以“机遇和创造,就仿佛是一

首歌的词与曲,完美结合,才能造就优美的乐章。那是人生成功的交响曲。“作题记。

(三)用比喻来起兴,引出论点。

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

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这种方法移用到议论文的

写作中,即先叙述一个或一组比喻,然后引出论点。

例如《走出自我》一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树不应只看得自己的高大,而忘记落红无私

的哺育;花儿不应只看到自己的明艳,而忘记清晨雨露的滋养;大海不应该只看到自己的深邃,

而忘记无数小溪的汇合。正如大树,花儿和大海一样,我们只有走出自我的精彩,才会有更灿

烂的未来。”整个语段两句话,前一句既是排比,又是比喻,既有引出论点的作用,又有证明

论点的作用。

(四)用比喻助说理,阐发观点。

比喻论证和事实论证不同,比喻并不能像事实那样直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但它可以起到

阐发和说明论点的作用,使论点明白晓畅,易于理解。

作文《回到原点》中的一段文字:"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

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栗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

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

山……”在这里,作者通过“成熟的外衣”“不必要的包装”“原地踏步”等比喻很形象地揭示

了“回到原点”的内涵,对论点起到了很好的说明、解释作用。

【示例】

①信念是夸父逐日时不停的脚步,信念是雨中航行时对岸不灭的灯塔,信念是狂风肆虐时

苍鹰不停歇的翅膀。拥有信念,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点亮一片心空;拥有信念,一片小小的

绿叶,可以装点整个春天;拥有信念,一叶扁舟,可以惊动一片海洋。

②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把批评看做波浪,路程便惊险无比;把批评看做吹动帆布的风,

人生才充满力量。白岩松初入央视时,因为普通话不够标准流利而饱受冷眼与批评,但他把那

些有意无意的指责视作敦促自己进步的鼓点,不断激励自己,反复训练,终于在人才荟萃的央

视站稳了脚跟。

(五)用比喻作论点,增强意蕴。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才能成为一篇优秀的议论文,我们可以用比喻句来做中心论

点,领起下文,就会增加文章的意蕴。

例如,作文《镜子》以“莫把镜子当成手电筒”,就比直白的观点“要经常检查自己”有

意味得多。江苏某考生的《拒绝平庸》开头这样写道:“有人说,不需要快,不需要深,只要

能游就是鱼;有人说,不需要远,不需要高,只要会飞就是鸟。”然后作者话锋一转,提出自

己的主张:“可是我要说,人当争做要做奋飞的鹰,莫做爬行的鸟。"接着以“爬行的鸟飞不高”

“爬行的鸟走不远”“爬行的鸟多危险”为分论点,展开论述。文章纲举目张,而又意蕴丰厚。

【示例】

①奋斗是火种,为青春点亮希望的灯;奋斗是斧头,为青春开辟进步的路。一个人要获得

荣誉,开创事业,都离不开奋斗。没有奋斗动力的人生,如同缺乏生机的原野;没有奋斗动力

的事业,就像失去引擎的航船。

②学习如爬山。你在一开始的时候,不要因为山太高须仰视而不敢前进,这是懦夫;当你

爬到半山腰时,不要因为前路茫茫而徘徊不前,甚至萌发退意,这是弱者;当你攀上山顶,俯

察万物之小时,你该高歌,因为你胜利了,但你还须抬头看看,有一座更高的山横在你面前,

它在召唤你:勇士,前进吧,学无止境!于是你又抬起了脚。

(六)用比喻作总结,深化文意。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有了引人入胜的

开头,还应该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干净利落,犹如豹

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而比喻正是打造豹尾的常用手段之一。

如作文《特立独行》的结尾:“梅花不争春,独开汉水滨边,吹香弄影,黯淡了一山春色,

成就了一世美名;溪水不争流,叮咚山林幽壑间,清澈婉转,照映西子的容、二乔的貌,不负

一生清誉。人也不从众,即使要遗世独立,也要循着心灵的指引,做自己,给世界留下个巍峨

的背影。”用比喻句结束全文的论证,余音绕梁,耐人寻味。

(七)用比喻作线索,构思作文。

【示例】

富强的梦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

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

们诵读历史,我看到了太多,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

号在唱响。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中华民族从

未停下追梦的脚步。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

般响起,当世界举目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个梦,

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

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值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地看到,有人客于

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

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

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弥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心怀着祖

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我在沙滩上,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

造美好的未来。中国梦,我的梦!

【分析】

一般写“富强”的话题作文,可以在内容上做到丰富、充实,在语言上做到准确、严密,

但难于做到语言灵动。这篇作文通过比喻的形式,可以让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三、比喻要高级

高级比喻方法:至少选择两个本体和喻体,确立合理的逻辑关系(比喻论证的关键),为

论点服务。复杂的比喻论证是较高的思维品质的反映,学会使用复杂的、多重的比喻论证,议

论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例1]

论点:臭不要脸不是一件坏事。——《奇葩说》第三季第六期黄执中

论证:①面子就是皇帝的新衣中的那件华服,它美丽但虚妄,华丽而空无一物。②各位

国王,你们难道这辈子没见过这件华服吗?你们身上难道没有穿一件你以为人人都看得见、其

实人人都见不着的衣服吗?③难道你不曾穿着这件所谓体面的华服在别人面前走,觉得自

己有穿吗?你们都有这种经验,所谓尊严、面子、矜持,乃至社会、礼教。

【分析】:

1、首先,他将面子比喻成“华丽的新装”(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是虚妄、华丽但空洞);

然后他说“各位国王”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将“每个人”比喻成了“皇帝”,讲所有人拉进自

己的论证中;最后,他将“皇帝的新装”的本体扩大,包括“尊严、面子、矜持乃至社会、礼

教”。

2、不只有一套本体和喻体,并且两套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着强大的逻辑连接关系一一皇帝

穿新衣和我们过分在意自己的面子、尊严、礼教等。

【例2】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

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记念刘和珍君》

【分析】:

1、用“煤的形成”比喻“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用“大量的木材”实际上比喻“人类

的血战前行的历史”中的种种行为。用比喻表达了不赞成请愿的态度。”请愿是不在其中的”

说明“请愿”不是正确的斗争方式;“更何况是徒手”进一步表明自己的态度。

2、背后蕴含着一个变化的、运动的关系——人类的不断的血战,从而取得的“前行”,不

就相当于树木等原材料不断积聚,形成的“煤”一般,既需要大量的流血牺牲、有需要长时间

的积累方可得到。

【例3】

“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特蕾莎修女如是说。

爱是她和这个世界的纽带。她像一个母亲,通过爱的脐带,源源不断地带给那个痛苦艰辛的人

间地狱以温暖和感动。因为爱的温暖,原本阴森寒冷的世界出现了一丝光明与希望;因为爱的

纽带,心与心之间没有了那么多的敌意和猜忌;因为纽带,小小的溪流才可以彼此联系,然后

变身为汹涌的江河。――《说纽带》

【分析】:

在这一段中,作者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