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案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案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案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案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高三语文学科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案

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

诗歌比较鉴赏导学流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包括形象、语言、技巧等方面。

2学会分析不同诗歌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能从中发现作者的情感倾向及诗歌

的主题思想。

3提高鉴赏能力,能够在比较中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4提高应试能力,针对高考诗歌鉴赏题型进行有效解答。

二、自主学习过程

必备知识链接:

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

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鉴赏时多了一道“作

比较”的程序。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

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词进行比较。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

就是发现两首诗词中相同、相似之处,“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词中不同乃至

相对之处。“知同”,“辨异”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

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考生在答题时,可以从题干中得到启示,从“同”中比

较,发掘出“异”处。

熟知解题流程:

新趋势二新情境下的“给定评论型”题目

此类题目往往先呈现名家评论,然后要求考生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阐释。其

考查角度包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或鉴赏诗歌的景情关系、艺术

风格等。

1、熟记表中内容

考题呈现考查角度命题解读

1.(2022•全国乙卷)本诗与

1.比较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

多,如技巧、

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

语言、形象、

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

情感等

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表达技巧2.教考衔

2.(2020•浙江卷)前人评《送

接:与教材

柴侍御》“翻新脱妙”。比

联系,将课

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

内与课外勾

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

连,体现对

者写法的妙处。

教材的回归

(2022•全国甲卷)这两首诗形象作用

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

相同。请简要分析。

(2022•浙江卷)分析两首诗

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情感和技巧

同。

(2019•全国卷III)与《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

语言风格

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

不同?

(2019•北京卷)现实中没有

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

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

诗歌内容

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

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

重点有何不同。

关键能力与方法

在解答题目时,应遵循以下几项核心原则与策略:

1.[形象比较解题思维]

内涵特点类:大都是“求异”比较,先看形象在

思维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形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

指津意或外在形象与内在品格上的差异。

作用异同类:主要从写景、状物、造境、抒情、

结构等方面展开分析

整体比较:这两首诗都写了义X形象。

答题分开作答:前者运用了XX手法,侧重写了XX,

模板抒发了XX情感;而后者则运用了XX手法,着

重写了义义,抒发了义义情感

2.[表达技巧比较解题思维]

1.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目要求分析“相同点”

还是“不同点”

思维

2.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这就需

指津

要熟知各类表达技巧并会结合文本判断,继而结

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前诗运用了XX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

答题XX,抒发了XX的情感;后诗则运用了XX手

模板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的XX,抒发了XX

的情感

3.[内容比较解题思维]

1.结合全诗内容,比如情语、景语、典故等关

键词句,进行恰当的鉴赏

思维

2.根据诗歌类型,比较诗人的情感异同

指津

3.联系时代背景和诗人境遇,比较诗人的心情

或观点态度的异同

答题1.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XX,表现出XX的

模板心情(观点态度)

2.不同点:前诗写XX,侧重表现XX;后诗

写XX,侧重表现义义

4.[语言解题思维]

1.从手法上进行比较,看分别运用了哪种手法,

有怎样的表现力

2.从意象、意境上进行比较,看描绘了怎样的画

思维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指津3.从语言特点上比较,看诗歌在遣词造句方面的

共同或不同之处及体裁之间的差异

4.从语言风格上比较,指出诗歌的整体语言风格,

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前诗选取xx,采用了XX手法,具有义义特

点,体现出XX语言风格(特点);后诗则选取X

义,采用了XX手法,具有XX特点,体现出X

答题

义语言风格(特点)

模板

2.我认为XX更好,此句运用了XX手法(修辞

格),使句子更义义(生动、凝练、具有表现

力……),更能表达出诗人XX的心情(或精神)

三、合作探究---剖析典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1.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哦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

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哦,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

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

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

寄托情怀的对象,表面写鸟,实则写入,抒发的是诗人希望归隐山林、挣脱羁

绊、向往自由的感情。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

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听到画眉鸣

声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烘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

闲散淡泊、襟怀洒落的人物形象,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状态。

答案:①欧诗中的画眉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诗歌表面上是写鸟,实际上

是写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②文诗中画眉鸟的鸣叫声烘托

出轻松的气氛,有助于表现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

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

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

缠绵之态。《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

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

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答:

答案: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

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

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

统写法;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

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人景,反诘收尾,

余韵悠长。

4.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惟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

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

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答:

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感慨玄

宗的骄奢淫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紫苔,表达昔盛今衰的悲叹。

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的习惯性动作,生

动传神;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意滋蔓,寓情于景,

营造悲凉氛围。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㈤黄昏。

【注】耿:微明的样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

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

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答:

答案:相同点:都写了乡村风光,表达了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

风民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滕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丝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答:

答案:①本诗选取花草、燕子、田藤、白水、白丝裙、绿蓑衣等意象,画

面清新和谐;多用口语、俗语,运用白描手法,表现出对田园劳作生活的喜爱。

语言通俗浅显、平实质朴、清新自然。

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取凄凉地、弃置身、沉舟、病树等意象,

画面阴郁凄苦;运用闻笛赋、烂柯人等典故,对仗工整;前半部分伤感低沉,

后半部分隐含坚韧振奋。语言典雅工整、含蓄深沉。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①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

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

答案: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②唯有回

归本源,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

的精神。

四、当堂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①

方干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岂分②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注】①方干出身低微,屡试不中,曾花大量时间奔走于请人推举之途。

本诗就是他于大中年间干谒段成式(时任郎中一职)时所作。②分:料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岭苍翠夺目,映入窗中,这美丽的景象反衬出诗人伤感悲戚的心情。

B.“在窗中”照应题目中的“东溪别业”,表明了诗人写诗和观景的地点。

C.随着敲打莲叶的雨的到来、舞动柳条的风的吹拂,暑气消退,凉意盎然。

D.尾联上句暗示诗人在科举上久不得志,下句“至公”是对段郎中的赞颂。

解析:选A。“悲戚的心情”错,从全诗看,诗人微有伤感,但到不了“悲

戚”的程度。

(2)前人评此诗“欲人提携之意,颔联即已寓之”。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答:

答案:所谓“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是说自己很是孤独,其言外之

意就是希望段成式能够成为与自己一同喝酒的人。这就为尾联表达希望段成式

提携做了铺垫。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过樊川旧居(时在华州驾前奉使入蜀作)

却到樊川访旧游,夕阳衰草杜陵秋。

应刘①去后苔生阁,嵇阮②归来雪满头。

能说乱离惟有燕,解偷闲暇不如鸥。

千桑万海无人见,横笛一声空泪流。

【注】①应刘:汉末建安文人应场、刘桢的并称。两人均为曹丕、曹植

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②嵇阮:西晋嵇康、阮籍的并称。两人均属

竹林七贤。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兼具叙事和写景,交代了诗人奉使入蜀,途经樊川,重游故地之事,

并用白描的手法写眼前所见之景。

B.颔联以魏晋文人应、文入嵇、阮四人自比,用借喻手法表现诗人华发满

头的样子,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

C.颈联宕开一笔,着眼燕鸥。用拟人和对比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离乱

现实的伤痛和对悠闲生活的渴望。

D.韦庄工诗,讲究炼字。其诗言简意丰,“横笛一声空泪流”中的“空”

字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解析:选Bo“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悲愤”错误。本诗抒发的是离乱之

感,无怀才不遇之情。

(2)《唐才子传》说韦庄“寓目缘情……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

试从本诗的内容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这一特点。

答:

答案:①内容上:诗人经逢乱世,唐朝衰弱,亲人离散,本诗寄托了诗人

深沉的身世之感、家国之悲。②手法上:写景状物,皆着悲色,以哀景写哀情;

援引典故,叙写离乱的时代悲哀;与燕、鸥作比,衬托离乱的感伤;直抒胸臆,

表达伤感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