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常见的测量工具(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2讲常见的测量工具(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2讲常见的测量工具(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2讲常见的测量工具(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2讲常见的测量工具(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常见的测量工具【题典演练】命题点一、刻度尺的使用1.“我学习我最棒”。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最棒的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2.有五位同学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度,测量值分别为18.52cm,18.48cm,19.80cm,18.49cm,18.51cm,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19.564cm B.19.56cm C.18.505cm D.18.50cm3.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填字母),错误的步骤是。错误步骤更正为:。(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3)该同学若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将偏。5.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可多选)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命题点二、量筒、量杯的使用1.有一量杯,他的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那么它的100mL处的高度为()A.大于12h B.小于12h C.等于122.一只量筒内有4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木块的四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44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A.0.4立方分米 B.4立方厘米 C.16立方分米 D.16立方厘米3.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哪种方法:(选填“甲”或“乙”)(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选填“甲”或“乙”),原因是(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厘米3。5.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明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为厘米3。(2)从A到C的操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3)小王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请说明理由。命题点三、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1.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面方法中错误的是()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20℃刻度线距A处6厘米 B.20℃刻度线距C处5厘米 C.C处应该刻上﹣5℃ D.20℃刻度线距B处2厘米4.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近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5.本学期第三周(9月中旬),老师布置了“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家庭作业:取一杯热水,让它自然冷却。然后每隔10分钟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水温,并探究水自然冷却的规律。(1)如图1,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2)小李同学某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则当时水温为。(3)下表是小邱同学记录的一组数据:时间/分钟010203040506070水温/℃10084534525201814老师看了表格后,严肃批评了小邱同学编造实验数据的错误。小邱同学很纳闷:老师怎么知道我没做实验呢?针对表格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老师笑着说了三点理由:①初始水温一般达不到100℃;②;③。听了老师一番话,小邱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做实验,不再捏造数据“出洋相”。命题点四、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1.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量长为10厘米的物体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在室温为20℃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若温度计取出读数,则此时的读数比真实值要大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的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不溶于水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测出这一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估测油酸分子直径为m(提示“油酸分子呈球形分部在水面上,且一个靠一个”)3.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出某物体的长为29.58cm,则他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数据中的准确值是cm,估计值是cm。4.(1)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2)某同学测一本书的厚度,五次测量的长度分别为:2.12厘米、2.14厘米、2.13厘米、2.15厘米、2.23厘米,则测量结果应取。A.2.1厘米B.2.13厘米C.2.135厘米D.2.14厘米(3)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5.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图。(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6.小明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13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一个错误之处:(1);(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该课本的长度应为cm.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错误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4)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4小题)1.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则下列测量结果中读数正确的是()A.0.32m B.1.2mm C.7.56dm D.0.69cm2.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6.80cm、L2=6.81cm和L3=6.79cm。取其平均值6.80cm作为测量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L1=6.80cm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B.L1=6.80cm也可以记录成L1=6.8cm C.L2=6.81cm中0.01cm是准确值 D.物体长度可能略大于L=6.80cm3.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4.量程相同,分值是1℃的甲、乙、丙三支准确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甲最长 B.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丙最长 C.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甲测得温度最高 D.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丙测得温度最高二.填空题(共2小题)5.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鞋码34353637383940脚长L/mm220225230235240245250脚围C/mm2052102152202252302356.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他先用刻度尺测出课本(不包括封面和封底)的厚度是amm,该书的总页码是n,目录、引言总页码为m(m、n均为偶数),根据以上数据,写出该书每张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7.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如图);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错误步骤更正为:(2)没有必要的步骤是(填字母)。(3)以上测量方法常称为累积法,此法还可用于测量等(请举一例)。8.某同学四次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是:7.38cm、7.36cm、7.14cm、7.33cm.该同学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是,四个数据中第个数据属于明显错误的数据。该同学最后取得平均值应该记为cm。9.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图甲中圆的直径是cm。(2)一条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乙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的表达式是。10.我国是自行车王国,常见的自行车有“28”“26”和“24”等型号,这些型号是按车轮直径的尺寸命名的,如“26”自行车车轮的直径是26英寸,1英寸=2.45cm。(1)“26”型号车轮的直径是m。(2)给你一把量程为2m的卷尺和一辆“28”型自行车,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案测量学校跑道的长度,请你写出测量步骤,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你测得的物理量:①用卷尺测出;②算出车轮的;③用红布条在自行车车轮上做一个记号(或用气门芯做记号),让记号与跑道的起点重合,推着自行车沿跑道移动一圈,记下;④跑道长度的表达式为:(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四.解答题(共1小题)11.小霞的妈妈买了一盒新蚊香,蚊香盒上写着广告语“2011新款:加大圆盘”。小霞将其和该品牌的旧款蚊香(如图)做了比较。发现新款蚊香圆盘确实加大了,每盒仍然为4盘,蚊香条的粗细没有变化、但每盘蚊香的圈数减少了。给你一把刻度尺,请你再添加适当辅助器材设计实验来判断到底新款蚊香有没有加量,请写出方案。第2讲常见的测量工具【题典演练】命题点一、刻度尺的使用1.“我学习我最棒”。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最棒的你认为正确的是()A. B. C. D.【解答】解:A、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B、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量直角尺的两个直角边没有紧贴在一起,故B错误;C、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圆柱体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故C错误;D、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D。2.有五位同学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科学课本的宽度,测量值分别为18.52cm,18.48cm,19.80cm,18.49cm,18.51cm,下列数据最接近真实值的是()A.19.564cm B.19.56cm C.18.505cm D.18.50cm【解答】解:由测量结果可知测量数据19.80cm是错误数据,应去掉;减小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科学课本的宽度最接近的真实值是:18.52cm+18.48cm+18.49cm+18.51cm4故选:D。3.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根据你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你用什么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答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答: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量。【解答】解:如图所示,对于T形工件,根据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面一竖(cd)的高度。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的方法是: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检验结果是:上面一横的长度等于下面一竖的高度;从以上的经历中,能悟出的道理是: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测量。故答案为:小于;用刻度尺测量或用圆规比较;等于;有时感觉是不可靠的或要准确判断需进行量。4.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填字母),错误的步骤是C。错误步骤更正为: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DBEC。(3)该同学若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则测量值将偏大。【解答】解:(1)正确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应改为: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2)正确的实验步骤是:DEBC;(3)在绕线时匝于匝之间有间隙,会使得测量的长度变大,细铜丝的直径变大。故答案为:(1)A;C;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2)DBEC;(3)大。5.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CD或BDC。(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是h=D2(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ABC(可多选)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D.读数时小数点点错【解答】解:(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BCD或BDC;(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h=D(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故答案为:(1)A;BCD或BDC;(2)h=D命题点二、量筒、量杯的使用1.有一量杯,他的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那么它的100mL处的高度为()A.大于12h B.小于12h C.等于12【解答】解:如图,这是一只实验室常用的量杯,它一般是上粗下细的形状,因此升高相同高度时,体积变化是不均匀的,刻度也会越往高处越密集,200mL的刻度线的高度为h,因此,100mL处的高度>1故选:A。2.一只量筒内有4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木块的四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44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A.0.4立方分米 B.4立方厘米 C.16立方分米 D.16立方厘米【解答】解:木块四分之一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为44mL﹣40mL=4mL=4cm3,所以木块的体积为4×4cm3=16cm3。故选:D。3.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A和C(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5cm3。【解答】解:悬重法测石蜡的体积,具体做法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并将铁块浸没在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1,再用铁块将石蜡坠入水中,读出水面的刻度V2,则石蜡的体积V=V2﹣V1=59cm3﹣54cm3=5cm3;据此分析,测量石蜡的体积只需要B和D两次测量,A和C可以省去。故答案为:A和C;5cm3。4.甲、乙两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同学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后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哪种方法:甲(选填“甲”或“乙”)(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乙(选填“甲”或“乙”),原因是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20厘米3。【解答】解:(1)(2)乙同学的操作中,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故甲测量比较准确而选甲,乙测得体积较大。(3)量筒中水的体积V1=110ml,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2=130ml,小石块的体积V=V2﹣V1=130ml﹣110ml=20ml=20cm3。故答案为:(1)甲;(2)乙;将小石块提出量筒时,小石块上会附着一些水,使测量的小石块的体积偏大;(3)20。5.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在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因矿石体积较大,小明同学按下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矿石的体积为70厘米3。(2)从A到C的操使所测矿石体积结果偏大(选填“偏大”“偏小”、“不变”),其原因是矿石带出了水。(3)小王同学还想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具体如下: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读出水的体积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示的体积V2,V2与V1的差值就是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你认为她的这种操作可行吗?不可行。请说明理由1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解答】解:(1)图中矿石的体积:V=200cm3﹣130cm3=70cm3;(2)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3)由于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很小,放入量筒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很小,无法读出与V1不同的数值,不可能计算出一枚大头针的体积。故答案为:(1)70;(2)偏大;矿石带出了水;(3)不可行;1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放入该量筒的水中后,液面发生的变化太小。命题点三、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使用1.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鱼儿仍在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个洞,拿来一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水温,正确的做法是()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瓶中水温 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解答】解:A、用线将温度计拴牢从洞中放入水中,待较长时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故A错;B、水灌满瓶后取出,温度会升高,不再是河水的温度,相当于取出温度计读数,故B错;C、取一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水灌满瓶后待较长时间,然后将瓶取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示数,这样能保证瓶取出后,温度计的示数不会降低,故C正确;D、取出读出示数,不符合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故D错。故选:C。2.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下面方法中错误的是()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 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D.为方便读数,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A、所测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正确;B、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正确;C、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过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正确;D、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D。3.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20℃刻度线距A处6厘米 B.20℃刻度线距C处5厘米 C.C处应该刻上﹣5℃ D.20℃刻度线距B处2厘米【解答】解:因为40℃与10℃两条刻度线相距AB=6厘米,所以两条刻度线相距1cm温度差为5℃。ABD、20℃与30℃相差10℃,相隔10℃5℃/cmC、当BC=3厘米时,温度相差3×5℃=15℃,又因为寒暑表越往上示数越大,故A示数为40℃,B示数为10℃,C的示数为10℃﹣15℃=﹣5℃,故C正确;故选:A。4.量程都是100℃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值都是1℃,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温度计相近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解答】解:(1)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2)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所以三支温度计相近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甲最长,乙次之、丙最短。故选:A。5.本学期第三周(9月中旬),老师布置了“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家庭作业:取一杯热水,让它自然冷却。然后每隔10分钟用温度计测量一次水温,并探究水自然冷却的规律。(1)如图1,四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C。(2)小李同学某次测量水温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则当时水温为82℃。(3)下表是小邱同学记录的一组数据:时间/分钟010203040506070水温/℃10084534525201814老师看了表格后,严肃批评了小邱同学编造实验数据的错误。小邱同学很纳闷:老师怎么知道我没做实验呢?针对表格中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老师笑着说了三点理由:①初始水温一般达不到100℃;②9月中旬室温不会低于20℃;③降温的速度应该逐步减少慢。听了老师一番话,小邱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做实验,不再捏造数据“出洋相”。【解答】解:(1)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正确方法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被测的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停留被测的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A、读数时,将温度计拿出来读数了且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且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故C正确;D、玻璃泡碰了容器壁且视线与液柱上表面不相平,故D错误。(2)由图象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示数为82℃,说明此时水的温度为82℃;(3)开始时,水的初温很高,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很大,所以应该是开始降温快,然后降温速度逐渐减慢;我国9月中旬的室内温度不会低于20℃,所以水温不会降低到20℃以下。故答案为:(1)C;(2)82℃;(3)②9月中旬室温不会低于20℃;③降温的速度应该逐步减少慢。命题点四、测量方法与误差分析1.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A.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量长为10厘米的物体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在室温为20℃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若温度计取出读数,则此时的读数比真实值要大【解答】解:A、由于钢的热胀冷缩,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物体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测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故A错误。B、刻度间隔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B正确。C、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C正确。D、在室温为20℃时,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温度,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0℃,若温度计取出,受到室温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变大,则此时的读数比真实值要大,故D正确。故选:A。2.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的溶液有50滴,现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不溶于水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测出这一薄层的面积为0.2m2,由此估测油酸分子直径为5×10﹣10m(提示“油酸分子呈球形分部在水面上,且一个靠一个”)【解答】解:一滴油酸溶液中油酸的体积为:V0=150×1200=0.0001cm油酸分子的直径为:d=V0S故答案为:5×10﹣10m。3.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出某物体的长为29.58cm,则他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数据中的准确值是29.5cm,估计值是0.08cm。【解答】解:用此刻度尺测量的物体长度是29.58cm,最后一位是估计数字,所以准确值为29.5cm,估计值为0.08cm;数据的倒数第二位8对应的长度单位是mm,所以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1mm。故答案为:1mm;29.5;0.08。4.(1)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测一纸带的厚度,纸带厚薄均匀,他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12n(D1﹣D2)(2)某同学测一本书的厚度,五次测量的长度分别为:2.12厘米、2.14厘米、2.13厘米、2.15厘米、2.23厘米,则测量结果应取D。A.2.1厘米B.2.13厘米C.2.135厘米D.2.14厘米(3)小明想测量大米的体积,但由于大米容易吸水,导致体积明显变化,因此用排水的方法测量大米的体积是不合理的。于是小明进行了如图实验,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的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解答】解:(1)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内径差的二分之一,即:12n(D1﹣D2(2)在这五个测量值中2.35厘米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是错误数据,因此应该把这个数据去掉,物体的长度L=2.12cm+2.14cm+2.13cm+2.15cm(3)由于米粒间存在较大间隙,按图中方式用量筒直接测量大米体积,则会导致测得的体积值偏大。故答案为:(1)12n(D1﹣D25.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式中正确的是甲图。(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26.42cm,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26.00cm。(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答】解:(1)读图可知,乙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5.98cm+26.00cm+26.02cm3(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1)甲;(2)减小误差;26.42cm;26.00;(3)偏大。6.小明用一把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所示,图中13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一个错误之处:(1)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2)纠正错误后小明前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26.42cm,该课本的长度应为26.00cm.他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减小误差。(3)下列关于误差与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读数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错误C.只要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就不会有误差D.测量时误差不可避免(4)若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热胀冷缩),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的使用有以下错误: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刻度尺的刻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2)四次读数中,26.42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大,属错误数据,应去除;物理课本的长度为L=25.98cm+26.00cm+26.02cm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3)A、测量时应该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读值,再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故A错误;B、测量时出现误差,不等于出现了错误,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B错误;C、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测量时态度认真仔细,工具精密,可以减小误差,故C错误;D、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避免,故D正确。故选D。(4)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故答案为:(1)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2)26.42cm;26.00;减小误差;(3)D;(4)偏大。【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4小题)1.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则下列测量结果中读数正确的是()A.0.32m B.1.2mm C.7.56dm D.0.69cm【解答】解:A、对于“0.32m”,“3”对应的分度值为1dm.不符合题意;B、对于“1.2mm”,“1”对应的分度值为1mm.不符合题意;C、对于“7.56dm”,“5”对应的分度值为1cm.符合题意;D、对于“0.69cm”,“6”对应的分度值为1mm.不符合题意。故选:C。2.小华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L1=6.80cm、L2=6.81cm和L3=6.79cm。取其平均值6.80cm作为测量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L1=6.80cm的测量结果没有误差 B.L1=6.80cm也可以记录成L1=6.8cm C.L2=6.81cm中0.01cm是准确值 D.物体长度可能略大于L=6.80cm【解答】解:A、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所以L1=6.80cm的测量结果也有误差,故A错误;B、在6.80cm中“0”是估计值,“8”是准确值,在6.8cm中“8”是估计值,所以L1=6.80cm不能记录成L1=6.8cm,故B错误;C、第二次测量值L2=6.81cm中6.8cm是准确值,0.01cm是估计值,故C错误;D、通过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为6.80cm,所以物体长度可能略小于6.80cm,也可能略大于6.80cm,故D正确。故选:D。3.如图所示,下列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解答】解:A、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A正确;B、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B错误;C、温度计在液体中倾斜,使测量结果不准确,故C错误;D、读数时俯视液柱的上表面,使测量结果偏大,故D错误。故选:A。4.量程相同,分值是1℃的甲、乙、丙三支准确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甲最长 B.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丙最长 C.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甲测得温度最高 D.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丙测得温度最高【解答】解:(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故A正确,B错误;(3)在同一地点测量温度,三个温度计测得温度相同,故CD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2小题)5.选择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体育锻炼十分重要。如何正确测量你需要的尺码,如图图表所示,是国家标准鞋码对应数据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L﹣15mm。鞋码34353637383940脚长L/mm220225230235240245250脚围C/mm205210215220225230235【解答】解:①当脚长L=220mm,脚围C=20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0mm﹣15mm=205mm;②当脚长L=225mm,脚围C=210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25mm﹣15mm=210mm;③当脚长L=230mm,脚围C=215mm时,符合的数学关系式:230mm﹣15mm=215mm;余下的组数据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脚围C与脚长L的关系:C=L﹣15mm。故答案为:L﹣15mm。6.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体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他先用刻度尺测出课本(不包括封面和封底)的厚度是amm,该书的总页码是n,目录、引言总页码为m(m、n均为偶数),根据以上数据,写出该书每张纸的厚度的表达式2am+nmm【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该书每张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a÷[(n+m)÷2]=2a故答案为:2am+n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7.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直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若干圈;C.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线圈总长度L2(如图);D.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E.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1)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步骤是E(填字母),错误步骤更正为:用铜丝线圈的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