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篇送东阳马生序
[元末明初]宋濂
知识盘点
一■、易考实词梳理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意思:
(2)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意思:
(3)与之论辨
""同"”,意思:
2.古今异义
(1)舍幼时即嗜学⑹
古义:今义:剩下,余下
(2)本送之
古义: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季慕圣贤之道同
古义:今义:好处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的
古义:今义:与“真”相对
⑸尝卓百里外
古义:今义:表趋向
(6)门人弟子携其室
古义:今义:填充
(7)未尝稍降辞色
古义:今义:颜色
(8)余工侍左右[F]
古义:今义:方位名词
(9)或遇其叱咄旧
古义:今义:或者
(10)干获有所闻旧
古义:今义:士兵
(11)冬冬烈风
古义:今义:贫穷
(12)媵人持砂沃港
古义: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13)主人日方食
古义:今义:又一次
(14)右备容曼
古义:今义:(气味)难闻
(15)非天质之举旧
古义:今义:卑贱
3.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里白玉之环腰:
②,逆旅寓: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于自笔录手旧:______
笔旧:______
②主人月再食日:________
③父母,有裘葛之遗岁[F]:______
(3)动词作名词
不敢稍逾约约:_______
(4)形容词作名词
无等心滋味之享鲜月巴旧:____
4.重点实词
(1)余幼时即肯学嗜[F]:______
(2)不?竺书以观无从[F]:___
致:
(3)每里停于藏书之家假借:
(4)个之序弗:_______
怠:_______
(5)不敢年造争★稍:
逾约:
逾:
(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
(7)益慕圣贤之道道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又申无理用名人与涉患旧:
硕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游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趋百里外尝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乡之玄通执经口.”可先达:
叩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先达修隆掌尊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未尝茗降簟色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辞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段疑用理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俯身倾耳以请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或遇其叱咄叱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色愈恭,礼愈至色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不敢出一言以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俟其欣悦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曾豆展负:__________
箧:_________
曳:__________
屣:__________
(20)冬冬烈风穷冬:_________
(21)足肤攀裂而不知软裂:_______
(22)至舍舍:___________
(23)媵人持汤法灌沃:__________
(24)以装拥覆,久而乃个衾旧:
和:__________
(25)寓咚密逆旅:_________
(26)主人日再拿食:___________
(27)同舍生皆被尊孳绮:_________
绣:__________
(28)戴朱翠宝饰之帽缨:_________
(29)净咨若神人辉然:_________
(30)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缢袍敝衣:
缢:__________
敝:__________
(31)略无慕艳意慕艳:_________
(32)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奉:
(33)今虽耄老耄老:
(34)犹卒尊尊于之列幸⑹:_
预:_____
君子:—
(35)而承天子之星代承旧:_
宠光:—
(36)季公卿之后缀:_____
(37)日侍坐色喇卫备:_____
顾问:___
(38)号室日有号承之供县官:
膜稍:—
(39)父母岁有李苟之遴裘葛:
遗:_____
(40)无冻”之事矣馁:_____
患[F]:___
(41)假带人而后见也诸:____
(42)旗军甚称其贤流辈:—
(43)生以乡人子屈余谒:____
(44)撰长书以为蒙贽:_____
(45)与之论辨论辨:
(46)言和而色夷和:_____
夷:_____
(47)不我夸际遇之辱而骄乡人者
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TT?_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词多义全扫描
录手,走送之旧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未尝稍降殍色___________
蒙殍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停数日,带去向(《桃花源记》)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力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至于力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日侍坐备掣问___________
元方入门不摩(《陈太丘与友期行》)
尊野有麦场(《狼》)
三理臣于草庐之中回(《出师表》)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的
无冻馁之患矣[F]
然后知生于忧事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
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F]
又何画焉(《曹刿论战》)
时时而画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余3-侍左右旧
三十而字(《〈论语〉十二章》)
华天下之正位叼(《富贵不能淫》)
与之论辨
众服为确诊(《河中石兽》)
求而不得者也旧
安本其能千里也旧(《马说》)
予尝由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臣之客欲有本于臣同(《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
炸然若神人旧
仿佛若有光旧(《桃花源记》)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⑹(《出师表》)
未尝稍降辞e
色愈恭,礼愈至旧
言和而色夷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答谢中书书》)
月e入户,欣然起行的(《记承天寺夜游》)
至今,.四支僵劲不能动
其人含然大喜(《杞人忧天》)
便舍船旧(《桃花源记》)
屋令俨然⑹(《桃花源记》)
含鱼而取熊掌者也同(《鱼我所欲也》)
无从致书以观叼
撰长予以为贽______
父母岁有裘葛之遴
以光先帝遵德旧(《出师表》)
余多得遍观群书旧
未若柳絮与风起(《咏雪》)
援疑医理______
非天质之卑⑹______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7.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9.余则缁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0.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四、探究设问
您鳏圆怎
1.第1段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
【答案】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2.第1段中宋濂的“嗜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家贫缺书,借书抄录;②趋百里拜师求学,态度谦恭。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青少年时期的作者所思所行尽在
于这种“好”与“乐”中,本文写了他好学乐学的种种情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出其中提到的两件事。
【答案】①家中贫困,常向别人借书亲手抄写。②不辞路途遥远,到百里之外向
名师请教。③寒冬之中,大雪深积,足肤冻裂,仍强忍其苦,坚持学习。④不与
同舍生攀比衣食之优越,而是专心致志读书,从中体味学习的“足乐”。
4.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
意思?(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这是一篇劝学之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了为学之难。意在强
调:要想学业有成,必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各种享乐和物质诱惑,勤勤恳恳,
专心致志。
5.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统编课后思考探
究)
【答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①求书之难。这是由于“家贫”造成
的困难。作者用借书、抄书的办法来克服。②求师之难。作者用跑远路、拜名师、
虚心求教的办法来克服。③求学之难。主要是历尽苦寒,破衣粗食。作者以内心
的充足、精神的强大来克服这一困难。
与怎®。
1.课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找出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统编课后思考探究)
【答案】本文多用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不同方面,或彰显矛盾,或揭示道理,鲜
明而有说服力。如“乡之先达”的倨傲粗暴,与作者的谦卑恭敬形成对比,突出
作者一心向学、不怕羞辱的学习态度;“同舍生”的豪华装束,与作者的“缢袍
敝衣”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内心的充实和强大;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
求学的种种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专心学习的重要性。以上这些例子,都是相反对
比,简称“反比”。文中也有一些相同或相关的对比,可称之为“正比”,如作者
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的对比,抄书时“手指不可屈伸”与访学归来
“足肤软裂”的对比。这样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同类叠加的效果,使文意前呼后
应,相得益彰。
2.在第1段中,作者怎样体现问学之艰?
【答案】通过写先达名望之高、弟子之众、辞色之严、呵斥之厉,与作者的“俯
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形成鲜明对比,道出了问学之艰。
3.文章第3段为何运用大量篇幅描写太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优越条件?
【答案】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生活衣食无忧,书籍应有尽有,老师近在左
右,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苦进行对比。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如果还是“业有不
精、德有不成“,如果不是天资太差,那多半是学习不够刻苦专心了,行文至此,
也托出了“劝学”的主旨。
4.作者多次将自己与“太学生”进行对比,请任意找出两组,并简析其作用。
【答案】①太学生“日有縻稍之供”“岁有裘葛之遗”,与作者“日再食,无鲜肥
滋味之享”“缢袍敝衣”对比。②太学生“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与作者
求教时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又常遇其“叱咄”对比。③太学生“凡所宜有之
书,皆集于此”,与作者“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
作用:突出作者求学的艰难和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5.作者用第一人称给马生写赠序的妙处有哪些?
【答案】用自己的求学经历拉近了与马生之间的距离,现身说理,寓理于事,增
强了真实性和可信性,不强硬说教,易于马生接受。
6.文章最后才点出赠别的题意,对此应该如何理解?(统编教参问题探究)
【答案】文章最后点题,首先是立意决定的。作者正是想用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
鼓励马生勤奋学习,讲述要想学业有成,就要吃苦耐劳、专心致志的道理。其次,
这也是赠序类文章的一个特点。赠序文的作者多借题发挥,阐发某些观点。再次,
这样写可不受“临别赠言”的具体情境的束缚,因而能放开笔墨,尽情抒写自己
的所思所想。这种写法,也让人保有极大的好奇心和阅读期待,起到了曲终奏雅、
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为何在“勉乡人以学”之后,又宕开一笔,抛出了“诋我夸际遇之盛而
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这一假想之论有何作用?
【答案】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表现了作者为人坦诚率真的品质,
也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公俗豳③
1.文章第1段两次提到“不敢”,分别写了作者怎样的品质或态度?
【答案】第一个“不敢”,写出了作者坚守诚信的品质;第二个“不敢”,写出了
作者对老师恭敬、谦和的态度。
2.从本文看,作者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
【答案】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学业有成;粗食敝衣,乐在其中;谦
虚谨慎,不骄不躁;关心后学,谆谆教诲;坦诚率真。
心卷卷侬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我们现在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
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表现?(统编课后积累拓展)
【答案】这种学习态度值得肯定,但是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要分辨清楚,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社会,老师和学生要相互
尊重,并不能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而应该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金题演练
内容相关
一、(2016河南备用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
序》)
(二)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①;不苟同俗,
深自屈曲委蛇②,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及远,以赴古人之奥K®,以自畅其
性情才力之所不尽。(节选自《板桥自叙》)
注:①激:激励,激发。②委蛇:曲折前进。③奥区:深奥区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援疑厦理质:提出。
B.佚其欣悦俟:等待。
0.主人日再食再:两次。
D.磐白玉之环腰:带在腰间。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在语段(一)的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求学的艰苦的?请结合内容
简要分析。(2分)
4.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成功?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分条概
括。(4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濂《送东阳马生
序》)
(二)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①文,稍长,潜心经史。熙
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颖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
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颜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颗目送之,曰:
“吾道南矣。”四年而颗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
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②,时与游酢③侍立不去,颐
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节选自《宋史•杨时传》)
注:①属:撰写。②瞑坐:闭目坐着休息。③游酢:北宋书法家、理学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尝草百里外趋:跑。
B.援疑质理援:弓I、提出。
0.色愈恭,礼愈至至:周至限
D.曾逆旅寓:寄居。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语段(一)中作者为何描写富家子弟的衣着?(2分)
4.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简述宋濂和杨时“尊师”分别体现在哪里。(4
分)
三、(2019兰州改编)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15分)
(一)《送东阳马生序》第1段
(二)郑玄以山东无足问者,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
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
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②,闻玄善算,乃
召见f•楼上。玄因从悔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
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等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节
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录毕,走送之[援疑质理
■十[问毕辞归,人[玄因从质诸疑义
融素骄贵1家贫,客耕东莱
Q素4•D客4•
・"素湍绿潭•]是金陵人,客此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每假借于藏书本家/公将鼓本
B.以是人多«书假余/屠惧,投«骨
C.7西入关/太丘舍去,去后7至
D.乃召见了楼上/所欲有甚吉生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6分)
主旨相关
四、(2019郑州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宋
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先生字曰宁人,乙酉改名炎武。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历
览《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①、《天下图经》②、以至公移邸抄③之类,有关
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旁推互证,今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曰
《天下郡国利病书》;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
了g而始成。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
询其曲折⑤,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⑥坊肆⑦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
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⑧;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表》)
【注释】①《实录》:编年史的一种,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②图
经:这里指附有地图的地理志。③公移邸抄:各种公文、文书和通报政事的新闻。
④了了:心里明白,清清楚楚。⑤曲折:详细情况。⑥即:靠近,引申为走向。
⑦坊肆:街市中的客店。⑧诸经注疏:各种儒家经典著作及注释疏证。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县箧曳屣/忘恩县义
B..白玉之环/摧眉折睽
0.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敝帚自珍
D.皆质之今日所可行/不争正业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对语段(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了而始成
B.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了而始成
0.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了而始成
D.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了而始成
4.宋濂和顾炎武都是著名学者,两个文段从多方面揭示了他们治学成功的原因。
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4分)
手法相关
五、(2019平顶山三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
(一)余幼时即嗜学。……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今诸生学于太学……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宋濂《送
东阳马生序》)
(二)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兄往年极无恒,近年略好,而犹未
纯熟。自七月初一起,至今则无一日间断,每日临帖百字,抄书百字,看书少亦
须满二十页,多则不论。自七月起,至今已看过《王荆公®文集》百卷,《归震川
②文集》四十卷,《诗经大全》二十卷,《后汉书》百卷,皆朱笔加圈批。虽极忙,
亦须了本日功课,不以昨日耽搁而今日补做,不以明日有事而今日预做。诸弟若
能有恒如此,则虽四弟中等之资,亦当有所成就,况六弟九弟上等之资乎?
(曾国藩《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致诸弟》,有删减)
【注释】①王荆公,宋代政治家王安石。②归震川:明代学者归有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手自笔录自非苧午夜分(《三峡》)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0.益慕圣贤之道香远益清(《爱莲说》)
D.言和而色夷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3.语段(一)作者写先达“未尝稍降辞色”“叱咄”的用意是什么?(2分)
4.语段(一)和语段(二)都有劝勉的意味。两个语段中作者劝勉他人的方式
有什么共同之处?劝勉他人的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补充设问
语段(一)(二)中抄书的原因有何不同?请简要作答。(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5篇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盘点
一、1.(1)支肢肢体⑵被披穿⑶辨辩辩驳
2.(1)我(2)跑(3)更加(4)借(5)快步走(6)挤满(7)
脸色(8)旁边
(9)有时(10)终于(11)极(12)热水(13)两顿(14)香气(15)
低下
3.(1)①在腰间佩戴②寄居(2)①亲手用笔②每天③每年(3)
约定期限(4)新鲜肥美的东西
4.(1)爱好(2)没有办法得到(3)借(4)不懈怠(5)稍微、
略微超过约定期限超过(6)因此(7)学说(8)忧虑学问渊博的
老师交往(9)曾经(10)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11)道德声
望(12)略微言辞和脸色(13)弓|、提出询问(14)弯下侧着请
教(15)训斥,呵责(16)表情周到(17)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
意思(18)等待(19)背着书箱拖着鞋子(20)深冬,隆冬(21)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22)这里指客舍(23)浇
(24)被子暖(25)旅店(26)供养,给……吃(27)有花纹或图案的
丝织品绣花的衣服
(28)系帽的带子(29)光彩照人的样子(30)破旧的衣服乱麻破(31)
羡慕(32)供给
(33)年老(34)有幸参与这里指有官位的人(35)承蒙恩宠光耀(36)
跟随(37)准备询问(38)这里指朝廷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39)冬
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给予,赠送
(40)饥饿忧虑(41)相当于“之于"(42)同辈(43)拜见(44)
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45)议论辩驳(46)谦和平易(47)诋毁,
毁谤好
二、1.完毕尽、全2.言辞推托告辞3.背着凭借背着东西4.
询问回头看看,视拜访5.忧虑忧虑祸患祸患,灾难6.当中
参与间或、偶然7.站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
8.议论言论9.请教要求探求请求寻找10.像似乎如果
11.脸色表情脸色色彩光12.这里指客舍同“释”,解除、消除舍
弃房屋舍弃13.书,书籍信14.给予,赠送遗留下来的15.因
此趁、乘16.询问资质
三、1.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放松
抄录书。
2.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3.又忧虑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
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和脸色略微变得温和一些。
5.等待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6.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7.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
8.到了客舍,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旅舍中的仆役拿了热水来洗濯,用被子给我
盖上,很久才暖和过来。
9.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10.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11.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写,向别人借来才能看到。
金题演练
一、1.A(2分)【解析】A项的“质”在句中的意思是“询问
2.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意思对即可。“加冠”1分;大
意1分。共2分)
3.①用路途艰难、天气寒冷来衬托作者外出从师的艰苦不易。②用同舍生服饰
的华美与自己衣着的破旧进行对比,反衬作者精神上的富足。(意思对即可。一
点1分,共2分)
4.①跟从名师虚心求教。②不怕吃苦,以学为乐。③自我奋发努力。④不苟同
俗,潜心钻研。(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4分)
二、1.A(2分)【解析】A项“趋”在此意为“快步走”。
2.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穿的供给不如人。(“足”“若”1分,大
意1分。共2分)
3.用富家子弟衣着的华丽与自己衣服的破旧进行对比,衬托自己生活的艰苦,
以此表现自己求学专心,并勉励马生。(意思对即可。共2分)
4.宋濂“尊师”表现在:在老师身边服侍,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问题。遇
到老师训斥时则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多说一句话。(2分)
杨时“尊师”表现在:不去做官,以学生的礼节拜程颖为老师。听说老师去世,
设老师灵位哭祭并用书信讣告一起求学的人,老师去世后,去拜见老师的弟弟程
颐,见程颐闭目坐着休息,他站在旁边很久,等程颐醒来。(2分)(共4分)
【参考译文】(二)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作文
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书、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在熙宁、
元丰之时,河南人程颖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
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
见程颖,师生相处很是快乐。等他回家的时候,程颖目送他时说:“我的学说现
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颖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
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
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而坐以休息,杨时和游酢侍立(在门外)一直没
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
三、1.C(2分)【解析】A项两个“毕”的意思都是“完毕”。B项两个“质”
的意思都是“询问”。C项两个“素”的意思分别是“一向,平素”“白色”。D项
两个“客”的意思都是“客居”。故选C项。
2.B(3分)【解析】A项中两个“之”的意思分别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B项中两个“以”的意思都是介词,解释为“把
C项中两个“乃”的意思分别是“连词,于是,就”“副词,才”。D项中两个“于”
的意思分别是“介词,在”“介词,比”。
3.(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既"1分,大意1分。共2分)
(2)郑玄现在离去,我的学问就传到东方去了!(“道”1分,大意1分。共2
分)
4.第一问:宋濂:身边没有博学的人可以求教。郑玄:求学中被老师怠慢。(2
分)
第二问:宋濂:①到百里外“执经叩问”;②态度恭顺,礼节周到,坚持求教。(一
点1分,共2分)
郑玄:①西行入关,经人介绍从师马融;②不懈怠。跟随“高业弟子”求学,抓
住机会向马融求教。(一点1分,共2分)(共6分)
【参考译文】(二)郑玄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进入关中。
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
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
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学业优秀的弟子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
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占验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财经大学《法语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电视新闻节目研究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人民大学《外科护理学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州师范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理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智能科技职业学院《大洋底构造地质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 新疆财经大学《幼儿认知与学习》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健康医学院《广告创意与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中考考前辅导英语试题(2)含答案
- 实验教学的多维度评价与反馈机制研究
-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 2025年上半年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事业单位统一招聘52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教案-古希腊神话
- 自考《英语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 音乐节组织与执行流程指南
- 专题26 实验与探究 十年(2015 2024)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全国) (解析版)
- 关于对全市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检查情况的通报
- 办公5s管理内容和标准
- 有限空间安全技术交底
- 2024年土地流转的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