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7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全突破第2讲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③单位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m、dm、cm、mm、µm、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是否磨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精确度)。②使用时: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一定要与待测物紧贴、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不可斜视。③使用完:读数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准确值+估计值);④记录时:测量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4)长度的特殊测量①累积法: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微小长度,如细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时,由于被测长度太小(可能比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会很不准确而导致测量错误,因此常可以采用“积累”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多匝金属丝的总直径或多张纸的总厚度,再算出一根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②轮滚法:如为测量形状不规则的跑道长度,可用“滚轮”的方法,先测出轮的周长,再乘以轮沿跑道滚过的圈数,即为跑道的长度这样便利用多个轮周长替代了跑道的长度,间接测出了跑道的长度。③化曲为直: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如圆周长、地图上河流长等,可用纸条、软线等软材料附着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正确记下始末位置,再将软材料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便是弯曲物体的长度。④组合法: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被测长度由于在物体内部等原因而不能直接测量,如人的身高、球的直径、锥体的高等。这时应设法将内部的长度平移至外部进行测量。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2)体积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立方米(m3)。②常用单位:固体: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液体:升(L)、毫升(mL)。③单位换算:1米3(m3)=103分米3(dm3)=106厘米3(cm3)1分米3(dm3)=1升(L)=103毫升(mL)=103厘米3(cm3)1毫升=1厘米3(3)体积的测量工具:①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测量长、宽、高等,用公式求体积。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②不规则物体和液体: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体积。(4)量筒和量杯:①量筒和量杯的异同:相同点:都没有零刻度。不同点:量筒上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是上密下疏。②量筒的使用方法:a.首先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测量前,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c.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③偏大偏小:读数时:仰视偏小,俯视偏大(羊小虎大)量取时:仰视偏多,俯视偏少(羊多虎少)(5)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排水法①沉在水底的物体(小石块)a.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又不会超过量程)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b.把小石块用细线捆住,沉入水中,测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小石块的体积V石=V2-V1。②浮在水面的物体(木块/塑料盒)a.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着小铁块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体积V1;b.把木块拴在栓有小铁块的细线上,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总体积V2;c.木块的体积V木=V2-V1。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的定义:指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摄氏度(℃)。15℃,读作:15摄氏度
零下5摄氏度写作:-5℃(3)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①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温度计的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③温度的有关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②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5)常见的液体温度计:①酒精温度计②水银温度计③煤油温度计(6)体温计:①量程为:35℃~42℃,最小刻度为:0.1℃。②特点:玻璃泡大,玻璃管内有一段极细的弯曲,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这样使得体温计可以拿出来读数。③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一、长度测量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5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
2.13厘米
B.
2.127厘米
C.
2.12厘米
D.
2.15厘米2.(2019七上·天台月考)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用一根有点拉伸长了的皮卷尺测身高,则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小
B.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小
C.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3.(2020七上·海曙月考)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讲台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合理的是
(
)A.
60.50cm
B.
605.0mm
C.
0.605m
D.
60.5dm4.历史上把如图所示的长度定为1英寸,则1英寸约为(
)A.
2.5km
B.
2.5m
C.
2.5dm
D.
2.5cm5.(2019七上·长兴期末)小明整理了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结果误差,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选项操作测量结果A用天平称量重物的质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偏小B测量金属丝直径,没有紧密缠绕金属丝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玻璃泡没有完全接触沸水偏小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偏小A.
A
B.
B
C.
C
D.
D6.(2019七上·台州期中)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1)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________毫米(精确到0.01毫米)。(2)本题的实验用到了“特殊”的测量方法,你认为它的好处是________。7.
(1)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___;(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50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2米。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________;(3)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8.(2018七上·秀洲月考)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F.……(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改正后的步骤是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二、体积测量9.(2018七上·庆元月考)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10.(2020七上·滨江期中)原来在量筒中盛有60毫升的酒精,小涛要取出10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涛倒完后仰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A.
大于10毫升
B.
等于10毫升
C.
小于10毫升
D.
无法确定11.(2020七上·杭州期中)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
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
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12.(2019七上·义乌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A.
A
B.
B
C.
C
D.
D13.(2019七上·南浔月考)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体积的实验中,应往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这里“适量”的含义是指什么?14.(2018七上·泰顺月考)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彩色笔和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可以怎样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量筒口较小,鹅卵石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15.(2020七上·新昌月考)某同学测一块合金的体积,测量结果如右图所示,由此可见,量筒内水的体积为________毫升,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3。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相平。若第二次俯视读数,则合金真实值将比测量值________(填“相等”、“偏大”、“偏小”)16.(2018七上·富阳月考)甲、乙两同学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若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上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三、温度测量17.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18.(2020七上·海曙月考)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A.
30℃
B.
40℃
C.
31℃
D.
36℃19.(2018七上·温岭期中)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依次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A.
第一、二次正确,第三次错误
B.
第二次正确,第一、二次错误
C.
第一、三次正确,第二次错误
D.
第二次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20.(2018七上·台州月考)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21.(2020七上·嵊州期中)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
B.
若气温升高,液体膨胀,液体上升
C.
若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液体上升
D.
A和B两点的值,B点的温度值要高点22.(2018七上·庆元月考)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
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
C.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D.
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23.(2020九上·西湖月考)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多
B.
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
C.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D.
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24.(2016八上·金华期中)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5.(2020七上·温岭期中)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制成的。某同学在测量室外温度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慢慢升高,对于温度计内的水银柱而言,它的体积在增大。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则此时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26.(2020七上·越城月考)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A为一塑料瓶,B为吸管,通过软木塞与A相连,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出对应水柱高度h,记录数据如表所示:t/℃171921232527h/厘米30.024.919.714.69.44.2(1)此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________。(2)这个温度计的塑料瓶部分相当于常用温度计的________。(3)用此温度计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29℃及以上的温度。(4)若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液柱向上移动,说明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5)此温度计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浙教版7年级上册科学考点全突破第2讲科学测量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米(m)。②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③单位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m、dm、cm、mm、µm、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是否磨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精确度)。②使用时: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一定要与待测物紧贴、平行,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不可斜视。③使用完:读数时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准确值+估计值);④记录时:测量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4)长度的特殊测量①累积法: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微小长度,如细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时,由于被测长度太小(可能比刻度尺的分度值还小),直接用刻度尺测量会很不准确而导致测量错误,因此常可以采用“积累”的方法,用刻度尺测出多匝金属丝的总直径或多张纸的总厚度,再算出一根金属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②轮滚法:如为测量形状不规则的跑道长度,可用“滚轮”的方法,先测出轮的周长,再乘以轮沿跑道滚过的圈数,即为跑道的长度这样便利用多个轮周长替代了跑道的长度,间接测出了跑道的长度。③化曲为直: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测量弯曲物体的长度。如圆周长、地图上河流长等,可用纸条、软线等软材料附着在被测的弯曲物体上,正确记下始末位置,再将软材料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度,便是弯曲物体的长度。④组合法:此法在长度测量中常用于被测长度由于在物体内部等原因而不能直接测量,如人的身高、球的直径、锥体的高等。这时应设法将内部的长度平移至外部进行测量。二、体积的测量(1)体积的定义: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2)体积的单位:①国际单位:立方米(m3)。②常用单位:固体: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液体:升(L)、毫升(mL)。③单位换算:1米3(m3)=103分米3(dm3)=106厘米3(cm3)1分米3(dm3)=1升(L)=103毫升(mL)=103厘米3(cm3)1毫升=1厘米3(3)体积的测量工具:①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测量长、宽、高等,用公式求体积。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②不规则物体和液体:用量筒或量杯测量体积。(4)量筒和量杯:①量筒和量杯的异同:相同点:都没有零刻度。不同点:量筒上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是上密下疏。②量筒的使用方法:a.首先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测量前,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c.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③偏大偏小:读数时:仰视偏小,俯视偏大(羊小虎大)量取时:仰视偏多,俯视偏少(羊多虎少)(5)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排水法①沉在水底的物体(小石块)a.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适量(加入的水能完全浸没物体,但浸没后又不会超过量程)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1;b.把小石块用细线捆住,沉入水中,测出小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c.小石块的体积V石=V2-V1。②浮在水面的物体(木块/塑料盒)a.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倒入适量的水,用细线拴着小铁块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体积V1;b.把木块拴在栓有小铁块的细线上,浸入水中,测出此时的总体积V2;c.木块的体积V木=V2-V1。三、温度的测量(1)温度的定义:指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摄氏度(℃)。15℃,读作:15摄氏度
零下5摄氏度写作:-5℃(3)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①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②温度计的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③温度的有关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①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②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③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5)常见的液体温度计:①酒精温度计②水银温度计③煤油温度计(6)体温计:①量程为:35℃~42℃,最小刻度为:0.1℃。②特点:玻璃泡大,玻璃管内有一段极细的弯曲,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这样使得体温计可以拿出来读数。③正常人的体温约为:37℃。一、长度测量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54厘米,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
2.13厘米
B.
2.127厘米
C.
2.12厘米
D.
2.15厘米【答案】A【解析】分析四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2.24cm这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应该是一个错误数据;所以其它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为:2.12cm+2.13cm+2.13cm3≈2.13cm2.(2019七上·天台月考)以下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用一根有点拉伸长了的皮卷尺测身高,则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小
B.
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小
C.
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小【答案】B【解析】A.有点拉伸长了的皮卷尺,那么它的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增大,而人的身高一定,因此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而物体的真实长度一定,那么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得的直径的总宽度增大,而圈数不变,那么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钢直尺冬天时收缩,即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变小,因此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冬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3.(2020七上·海曙月考)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讲台的宽度,他记录的数据合理的是
(
)A.
60.50cm
B.
605.0mm
C.
0.605m
D.
60.5dm【答案】C【解析】A.60.50cm中,“5”所在的单位为mm,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故A错误;
B.605.0mm中,“5”所在的单位为mm,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mm,故B错误;
C.0.605m中,第二个“0”所在的单位为cm,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故C正确;
D.60.5dm中,“0”所在的单位为dm,那么刻度尺的分度值为dm,故D错误。故选C。4.历史上把如图所示的长度定为1英寸,则1英寸约为(
)A.
2.5km
B.
2.5m
C.
2.5dm
D.
2.5cm【答案】D【解析】根据图片可知,大拇指指甲盖的宽度大约为2.5cm,因此1英寸的长度约为2.5cm,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5.(2019七上·长兴期末)小明整理了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结果误差,其中记录错误的是(
)选项操作测量结果A用天平称量重物的质量时使用生锈的砝码偏小B测量金属丝直径,没有紧密缠绕金属丝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玻璃泡没有完全接触沸水偏小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偏小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A、砝码生锈后质量变大,当用生锈的砝码称量物体时,天平平衡时,物体质量等于生锈的砝码的质量,大于原来未生锈的砝码,而读数却按原来的读的,故要偏小,正确;
B、金属丝的直径=缠绕金属丝的长度/缠绕的匝数,没有缠绕紧,故测量值偏大,正确;
C、用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时,
玻璃泡要充分接触沸水,否则测量结果偏小,正确;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测量结果偏大,故错误。故答案为:D6.(2019七上·台州期中)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了如图的方法进行测量。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1)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________毫米(精确到0.01毫米)。(2)本题的实验用到了“特殊”的测量方法,你认为它的好处是________。【答案】(1)1.79(2)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解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准确值为:7.5cm-5.0cm=2.5cm,估读值为0.00cm,那么细金属丝的直径和为:2.5cm+0.00cm=2.50cm,共有14圈,因此直径为:2.50cm14≈0.179cm=1.79cm;
(2)本题的实验用到了“特殊”的测量方法,你认为它的好处是:误差较小,准确程度较高。7.
(1)某同学以铅笔长为单位长,测得一桌子的长度为单位长的5.6倍,则桌子的长应记作________;(2)某人用一把刻度均匀的米尺量得一小桌每边长为0.50米,后来把米尺跟标准米尺对比,发现此米尺实际长度为1.02米。则小桌每边真实长度是________;(3)甲、乙两同学想测量一卷筒纸的总长度。考虑到纸筒上绕的纸很长,不可能将纸全部放开拉直了再用尺测量。甲同学的方法是:首先从卷筒纸的标签上了解到,卷筒纸拉开后纸的厚度为d,然后测出卷筒纸内半径为r,外半径为R,则卷筒纸的总长度L为________。【答案】(1)5.6铅笔长(2)0.51米(3)π•(R2-r2)/d【解析】(1)根据桌子的长度=铅笔长×倍数可知,桌子的长度记作:5.6铅笔长;
(2)根据公式1.02m1m=1.02m1m=l0.50m
l=0.51m
那么小桌每边实际长度是0.51m。
(3)卷筒的横截面积:S=S8.(2018七上·秀洲月考)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F.……(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是________,改正后的步骤是________。(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________。(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答案】(1)A;C;用绕在笔杆上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2)DBEC(3)A,B,C【解析】(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测量细铜丝的长度,即A;错误的步骤是C,即不应该用细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应该修改为:用绕在笔杆上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的过程为: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长度L1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线圈的圈数n
C.用铅笔杆上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排绕在笔杆上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那么合理顺序应该是:DBEC;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故A、B、C正确;
读数粗心,产生的叫错误不是误差,故D错误。故选ABC。二、体积测量9.(2018七上·庆元月考)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
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答案】A【解析】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我们应该下蹲,让我们的视线与液面相平,而不能将量筒举起来,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故C正确不合题意;
D.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A。10.(2020七上·滨江期中)原来在量筒中盛有60毫升的酒精,小涛要取出10毫升的酒精,结果另一个同学发现小涛倒完后仰视量筒读数,你认为小明实际倒出的酒精体积(
)A.
大于10毫升
B.
等于10毫升
C.
小于10毫升
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量筒中原有酒精60mL,要倒出10mL,那么倒完后量筒的示数应该为:60mL-10mL=50mL。
小涛倒完后仰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读出的示数偏小,则剩余的酒精的体积小于50mL,因此倒出酒精的体积大于10mL。故选A。11.(2020七上·杭州期中)以下操作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
B.
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
C.
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
D.
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答案】D【解析】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大。分析正确,A错误;
B:一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的数值比真实值要大,测量时格数多了,所以偏大了,分析正确,B错误;
C:用累计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分析正确,没有紧密总长度增加,匝数不变,所以结果偏大,C错误;
D:用钢直尺在冬天和夏天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时,则夏天的测量值比冬天要大。不清楚物体与钢直尺热胀冷缩的情况,无法判断测量值的大小,分析不正确,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2.(2019七上·义乌期中)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A、用被拉的很紧的皮卷尺测量物体长度,原本物体的真实值没有变,被拉长的皮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可是分度值的示数却没有变化,所以它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偏小,A不符合题意。
B、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头发圈长度L,那么头发直径d=Ln,那要是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造成的结果是测出头发圈长度L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的直径那么也会偏大,B符合题意。
C、用温度计读数时,当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时,温度计的示数由于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测量的沸水温度会偏低,C不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因为俯视读数会导致大于实际数值,因此所量液体实际体积其实是偏大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3.(2019七上·南浔月考)用天平和量筒测石块体积的实验中,应往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这里“适量”的含义是指什么?【答案】“适量”的含义是
水的体积能使小石块完全浸没,且液面不超过最大刻度线【解析】使用量筒测量石块的体积时,要求石块必须浸没在水中,这是水的最小量的要求;要使用放入石块浸没前后量筒的示数之差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如果水有溢出,那么测量的体积将不准确,因此水面不超过最大刻度是最大水量,据此解答即可。14.(2018七上·泰顺月考)给你一只量筒,一只烧杯、一支彩色笔和足够的水利用这些器材,可以怎样测量一块鹅卵石的体积?(量筒口较小,鹅卵石放不进去),请简要写出测量的主要步骤。【答案】先把烧杯中加入水,能没过鹅卵石的量,在水面处用笔作第一次标记;再把鹅卵石放烧杯中,再用笔画出水面的位置为第二次标记;把鹅卵石取出,向烧杯中加水到第二次的标记处;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达到第一次的标记处,读出此时的量筒实数就是鹅卵石的体积。【解析】先把烧杯中加入水,能没过鹅卵石的量,在水面处用笔作第一次标记;再把鹅卵石放烧杯中,再用笔画出水面的位置为第二次标记;把鹅卵石取出,向烧杯中加水到第二次的标记处;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达到第一次的标记处,读出此时的量筒实数就是鹅卵石的体积。15.(2020七上·新昌月考)某同学测一块合金的体积,测量结果如右图所示,由此可见,量筒内水的体积为________毫升,合金块的体积为________厘米3。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_相平。若第二次俯视读数,则合金真实值将比测量值________(填“相等”、“偏大”、“偏小”)【答案】30;15或14;凹液面最低处;偏小【解析】【分析】(1)弄清量筒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凹形液面的最低处读出量筒的示数,最后将量筒的示数相减得到合金块的体积;(2)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解答;(3)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即可。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两个量筒的示数为30cm3和45cm3,则合金块的体积为:45cm3-30cm3=15cm3:(2)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3)若第二次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此时示数会偏大。根据V=V2-V1可知,计算出的合金块的体积会偏大,而合金块的实际体积会比测量值偏小。16.(2018七上·富阳月考)甲、乙两同学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乙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若你做此实验将选择哪种方法:________(选填“甲”或“乙”)。(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理由是________(3)如果甲同学实验读数如右上图所示,则这块碎石的体积是________厘米3。【答案】(1)甲(2)乙;取出小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3)20【解析】(1)如果我做实验,我选择甲种方法;
(2)如果两同学读数都是正确的,两同学计算出的石块体积可能不相等,比较大的是乙,理由是:取出小石块时会带出部分水;
(3)这块碎石的体积为:V=V2-V1=130mL-110mL=20mL。三、温度测量17.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A.
甲最长
B.
乙最长
C.
丙最长
D.
一样长【答案】A【解析】首先比较乙和丙,因为它们玻璃泡的容积相同,所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银膨胀的体积相同,又因为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所以丙升高的高度要小一些,即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然后比较甲和乙,因为甲玻璃泡的容积较大,所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银膨胀的体积甲较大,又因佳和乙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所以甲升高的高度要大一些,即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综合比较可知,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甲最长。故答案为:A18.(2020七上·海曙月考)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其示数为32℃。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A.
30℃
B.
40℃
C.
31℃
D.
36℃【答案】A【解析】当温度计的显示温度为32℃时,根据95℃−5℃100℃=t'−5℃t得到:
95℃−5℃19.(2018七上·温岭期中)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依次测量三位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为38.5℃,第三次为38.5℃。则(
)A.
第一、二次正确,第三次错误
B.
第二次正确,第一、二次错误
C.
第一、三次正确,第二次错误
D.
第二次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答案】D【解析】体温计的读数不会自己下降,需要甩一下,在未甩的情况下,原来体温计的示数为37.5℃,第一次测量结果为37.5℃,则第一位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37.5℃,也可能正好是37.5℃,第二次测量结果为38.5℃,则第二位同学的体温肯定是38.5℃,第三次测量结果为38.5℃,则第三位同学的体温可能低于38.5℃,也可能正好是38.5℃;故第二次测量正确,第一、三次可能正确;故选D。20.(2018七上·台州月考)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
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
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答案】C【解析】温度计的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当外界的温度相同时两只温度计中的水银膨胀程度相同,即水银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低,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两只温度计同时放入同一杯热水中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故答案为:C.21.(2020七上·嵊州期中)如图所示为伽利略温度计(烧瓶内有空气,细管中有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气温下降,气体缩小,液体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