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学习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2/0B/wKhkGWbcfQqAKI6uAAVhG1gc6KA970.jpg)
![地基基础学习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2/0B/wKhkGWbcfQqAKI6uAAVhG1gc6KA9702.jpg)
![地基基础学习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2/0B/wKhkGWbcfQqAKI6uAAVhG1gc6KA9703.jpg)
![地基基础学习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2/0B/wKhkGWbcfQqAKI6uAAVhG1gc6KA9704.jpg)
![地基基础学习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2/02/0B/wKhkGWbcfQqAKI6uAAVhG1gc6KA9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基及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检测操作规程浅层平板载荷检测目的:确定浅部地基土层的承压板下应力主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深层平板载荷检测目的;确定深部地基土层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的承载力。岩基载荷检测: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复合地基载荷检测:确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复合土层的承载力和变形参数。地基土、岩基、复合地基检测相关资料的收集及确认工作包括:(1)、岩土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地基处理、复合地基施工技术资料、了解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2)、确定委托方的具体委托事项,签订委托文件。(3)、明确检测现场检测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措施。地基土、岩基、复合地基检测开始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天然地基土、深层地基土、岩基,作好检测准备工作后方可进行检测。(2)、砂、砂石、石垫层地基,间隔时间为3天。(3)灰土垫层地基,间隔时间为10天。(4)、素土垫层地基、素土铺设土工合在材料垫层,对于粘性土垫层,间隔时间为21-28天。对于粉土垫层,间隔时间为14-21天。(5)预压法处理地基,在真空预压法处理地基结束后或堆载法处理地基结束后方可进行检测。(6)、强夯法处理地基,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间隔时间为7-14天。对于粉土和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为14-28天。(7)、强夯置换处理地基,间隔时间为28天。(8)、振冲法处理地基,对于粉质粘土地基,间隔时间为21-28天,对于粉土地基,间隔时间为14-21天。(9)、砂石桩法处理地基,对于饱和粘性土地基应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少于28天,对于粉土、砂土和杂填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宜少于7天。(10)、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法处理地基,间隔时间为28天。(11)、夯实水泥土桩法处理地基,时隔时间为28天。(12)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地基,间隔时间为28天。(13)、高压喷射注浆法处理地基,间隔时间为28天。(14)、石灰桩法处理地基,间隔时间为28天。(15)、灰土挤密桩、土挤密桩法处理地基,对于粉质粘土、粘土地基,间隔时间为21-28天。对于粉土地基间隔时间为14-21天。(16)、柱锤冲扩桩法处理地基,间隔时间为28天。(17)、单液硅化法处理地基,间隔时间为7-10天。碱液法处理地基的检测,间隔时间为28天。检测数量:(1)对于同一单体工程、同一地层地基土,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的静载检测不应少于三点。对于灰土地基、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单液硅化处理地基、碱液法处理地基,其竣工后的地基承载力(或强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检测数量,且静载荷检测数量,每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处理面积超过1000m2工程,每增加1000m2以内应增加1点。(2)、对于强夯置换法竣工验收承载力检测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定,对于简单场地上的一般建筑物,每个单体工程地基的载荷检测点不应少天3点(置换墩和其周边墩间土分别检测时检测点各不应少于3点)。对于复杂场地或重要建筑地基应增加检测点数,强夯置换地基载荷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墩点数的1%(置换墩和其周边墩间土分别检测时检测点各不应少于墩点数的1%),且不应少于3点。(3)、对于振冲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4)、对于砂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5)、对于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6)、对于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数量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7)、对于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8)、对于高压喷射注浆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9)、对于石灰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宜为地基处理面积每200m2左右布置一个点,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10)、对于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11)、对于锤冲扩桩复合地基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0.5%,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12)、对于岩石地基载荷检测,每个单体工程不应少于3点,嵌岩灌注桩岩基还应不少于总桩数的1%。浅层平板载荷检测浅层平板载荷检测适用于浅层地基土、灰土垫层地基、砂石垫层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垫层地基、粉煤灰垫层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垫层地基、预压地基、强夯置换地基(置换墩与置换墩周边土分别检测)、单液硅化法处理地基,碱液法处理地基承载力检测。沉降测量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量程等于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2)、应在其载荷板两个正交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3)、沉降测定平面应在承压板上,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承压板上。(4)、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1/40)。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米。(5)、承压板的刚度要足够大,在最大载荷下承压板中心与承压板边的变形差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应在1/1000之内。(6)、固定和支撑位移会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检测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三种形式之一:(1)、锚桩横梁反力装置(2)、压重平台反力装置(3)、地锚横梁反力装置。检测加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荷应分级进行,施加的总荷载一般要达到或超过地基土的极限荷载。当试验目的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加荷至地基土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二倍。加荷分级不应少于8级。(2)、加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10。各级荷载下要随时观察压力表值或压力传感器是否在要求的数值上,如有减少要随时补压。每级荷载加荷后,1小时内按间隔10、10、10、15、15min进行一次沉降观测,1小时后按每30min进行一次沉降观测。应详细作好沉降记录。各级荷载下的沉降必须达到相对稳定后,才可施加下一级荷载的加荷。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是连续两小时内,每小时的沉降量少于0.1mm时,则认为已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以终止加荷而卸荷:(1)、承压板周围的土明显的侧向挤出。(2)、沉降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3)、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4)、沉降量与承压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或等于0.06。(5)、检测地基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加荷至地基土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二倍。卸载时,应分级卸载,如果加载次数是偶数,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2倍。如果加载次数是奇数,第一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3倍,以后每级卸载值为加载值的2倍。每级卸载后30min、60min各进行一次回弹测读,方可卸载下一级,卸载至零时应读稳定的回弹量,维持时间为3h,每30min进行一次测读。浅层平板载荷检测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当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2)、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的一半。(3)、当不能按上述二款要求确定时,当承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取s/b=0.01-0.015(s-承压板的沉降量,b-承压板的宽度或直径)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深层平板载荷检测深层平板载荷检测适用于深部地基土及大直径桩桩端土层在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承载力。检测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中心应与传力筒中心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1.5倍。沉降测量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量程等于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2)、应在其传力筒两个正交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3)、沉降测定平面应在传力筒上,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传力筒上。(4)、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1/40)。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米。(5)、传力筒、承压板的刚度要足够大,传力筒按压杆稳定计算在最大载荷的1.2倍下不失稳。在最大载荷下承压板中心与承压板边的变形差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应在1/2000之内(0.4mm)之内,承压板的直径为800mm,传力筒与承压板应联接在一起(螺栓连接或焊接)。(6)、固定和支撑位移会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检测加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荷应分级进行,施加的总荷载一般要达到或超过地基土的极限荷载。试验地基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加荷至地基土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二倍。加荷分级可按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1/15分级施加。(2)、加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10。各级荷载下要随时观察压力表值或压力传感器是否在要求的数值上,如有减少要随时补压。当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以终止加荷而卸荷:(1)、沉降急骤增大,荷载-沉降(p-s)曲线出现陡降段,沉降量与承压板直径之比大于0.04(32mm)。(2)、在某一级荷载下,24小时内沉降速率不能达到稳定。(3)、本级沉降量大于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4)、当持力层土层坚硬,沉降量很小,因设备或荷载块重量等原因无法再加载并最大加载量大于设计要求的2倍。检测资料的整理:(1)、位移计或百分表检测沉降是安装在传力筒上,所以传力筒的变形应扣除,每级的扣除量△Ln按下式计算:(2)、分别计算每级荷载下沉降量和沉降量(应减去传力筒的变形)。(3)、根据各级荷载和相应的总沉降量绘制p-s曲线图。岩基载荷检测岩基载荷检测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沉降测量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量程等于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01mm。(2)、应在其传力筒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千分表,或在承压板对称安置2个位移传感器或千分表。(3)、采用承压筒传力方式时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1/40)。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米。采用洞室反力形式时基准桩应固定在洞室的侧壁上。(4)、传力筒、承压板的刚度要足够大,在最大载荷下承压板中心与承压板边的变形差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应在1/3000(0.1mm)之内,承压板的直径为300mm,传力筒与承压板应联接在一起(螺栓连接或焊接)。(5)、固定和支撑位移会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检测加载装置: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取下列二种形式之一:(1)、传力筒传力方式:a、锚桩横梁反力装置。b、压重平台反力装置。C、地锚横梁反力装置。洞室反力方式:把洞室顶和底面凿平→检测处应用跺斧等工具加工出¢400mm的平面→安装时检测处抹5mm厚水泥(强度等级42.5)净浆→将承压板放置在检测处的正中→将千斤顶放置在承压板正中→在千斤顶顶上放置厚钢板→钢板上放置高标号水泥砂浆(用强度等级42.5水泥,配合比为1:2)→千斤顶进油,荷载加至最大荷载的5%→三天后卸载→安装位移传感器或千分表→检测。传力筒传力方式:传力筒中心、锚桩、地锚、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传力筒中心与锚桩的距离≥2.0m;传力筒中心与地锚的距离≥2m,传力筒中心与压重平台支墩边的距离≥1.6m,基准桩中心与锚桩、地锚中心、压重平台支墩边的距离≥2m。采用洞室反力形式时基准桩应固定在洞室的侧壁上,为固定可在侧壁上打孔用结构胶粘牢基准梁。检测加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分级加荷,加荷总量一般要达到或超过岩基的极限荷载。检测岩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时或限于加荷能力荷载至少加至设计岩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三倍;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2)、加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10。各级荷载下要随时观察压力表值或压力传感器是否在要求的数值上,如有减少要随时补压。各级荷载下的沉降必须达到相对稳定后,才可施加下一级荷载的加荷。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是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时则认为已稳定,可加下一级荷载。检测过程中可以终止加荷而卸荷的条件,当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以终止加荷而卸荷:(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3)、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岩基承载力特征值的3倍。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为三倍,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全部卸载后,当测读到半小时,二次回弹读数之差不大于0.01mm时,方可认为稳定可结束检测。复合地基载荷检测1、复合地基载荷检测适用于强夯置换法、振冲法、砂石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CFG桩)、夯实水泥桩法、水泥土搅拌法(水泥粉喷桩和水泥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村桩法、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桩法的单桩复合地基载荷检测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检测复合地基承载力。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检测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油压千斤顶的中心应与承压板中心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1.5倍。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3、沉降测量宜采用大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量程等于大于3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力优于或等于0.01mm。(2)、应在其承压板两个正交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3)、沉降测定平面应在承压板上,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承压板上。(4)、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宜采用工字钢作基准梁,高跨比不宜小于1/40)。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支在基准桩上。基准桩应打入地面以下足够的深度,一般不小于1米。(5)、承压板的刚度要足够大,在最大载荷下承压板中心与承压板边的变形差与承压板边长的比应在1/1000之内。单桩复合地基载荷检测的承压板可用圆形或方形,面积为1根桩所承担的处理面积。多桩复合地基载荷检测的承压板可用方形或矩形,其尺寸按实际桩数所承担的处理面积确定。(6)、固定和支撑位移会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响。4、检测加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加荷应分级进行,施加的总荷载一般要达到或超过地基土的极限荷载。试验地基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时,可加荷至地基土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二倍。加荷等级可分为8-12级。(2)、加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10。各级荷载下要随时观察压力表值或压力传感器是否在要求的数值上,如有减少要随时补压。5、每加一级荷载前后均应各进行一次沉降观测,以后每半小时进行一次沉降观测。6、各级荷载下的沉降必须达到相对稳定后,才可进行直一级荷载的加荷。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是当一小时内沉降量少于0.1mm,此时可加下一级荷载。检测过程中可以终止加荷而卸荷的条件,当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下列现象之一时,可以终止加荷而卸荷:(1)、沉降急骤增大,土被挤出或承压板周围出现明显的隆起。(2)、累计沉降量与承压板宽度或直径之比大于6%。(3)、当达不到极限荷载,而最大加载量已为设计要求值的两倍以上。卸载级数可为加载级数的一半,等量进行,每卸一级,间隔半小时,读记回弹量,待卸完全部荷载后间隔三小时读记总回弹量。7、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1)、当p-s(压力-沉降)曲线上极限荷载能确定,而其值不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比例界限为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当其值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2倍时,可取极限荷载的一半为复合地基承载为特征值。(2)、当p-s(压力-沉降)曲线是平缓的光滑曲线时,可按相对变形值确定,按相对变形值确定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压力的一半。a、对砂石桩、振冲桩复全叶基或强夯置换墩,当以粘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5所对应的压力(s为载荷试验承压板的沉降量,b和d分别为承压板宽度和直径,当其值大于2m时,按2m计算)当以粉土或砂土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b、对土挤密桩、石灰桩或柱锤冲扩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2所对应的压力。对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应力。c、对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或夯实水泥土复合地基,当以卵石、圆砾、密实粗中砂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8所对应的压力;当以粘性土、粉土为主的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1所对应的压力。d、对水泥土搅拌桩或旋喷桩复合地基,可取s/b或s/d等于0.006所对应的压力。e、对有经验的地区,可按当地经验确定相对变形值。基桩承载力检测操作规程基本规定:1、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目的:确定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侧、桩端阻力和位移,验证高应变法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结果。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检测目的:确定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判定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的抗拔摩阻力。3、单桩水平静载检测目的:确定单桩水平临界和极限承载力,推定土抗力参数,判定单桩水平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桩身内力及变形测试,测定桩身弯矩。4、高应变法检测目的: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检测桩身缺陷程度及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分析桩侧土和桩端土极限阻力。5、基桩检测相关资料的收集及确认工作包括:(1)、桩基工程岩土勘察报告、设计图纸、基桩施工技术资料,了解基桩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2)、确定委托方的具体委托事项,签订委托文件。(3)、明确检测现场检测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和安全措施。6、桩的休止时间:砂土休止时间7天;粉土休止时间10天;粘性土,非饱和的休止时间15天,粘性土,饱和的休止时间25天。检测类别与检测数量:7、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建筑桩基施工前应采用静载检测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1)、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2)、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3)、桩数量较多。(4)、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8、静载检测数量在同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且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在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试桩宜有不少于1根的桩身应力应变检测。9、打入式钢桩或预制桩有下列条件要求之一时,应采用高应变法进行试打桩过程检测:(1)、控制打桩过程中的桩身应力。(2)、选择沉桩设备和确定工艺参数。(3)、选择桩端持力层。在相同施工工艺和相近地质条件下,试打桩数量不少于3根。10、施工质量验收检测:进行高应变法动力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5%,且不少于5根。11、承载力评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进行静载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当其极差超过平均值30%,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2)、进行高应变法动力检测,当满足其极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当其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应分析极差过大的原因,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12、验证与扩大检测:(1)、对桩进行低应变动力检测,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应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方法宜采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对于嵌岩灌注桩可采用进行准确评价。A、当实测信号复杂,无规律,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验证。B、桩身截面渐变或多变,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砼灌注桩。C、嵌岩桩,桩底时域反射信号为单一反射波且与锤击脉冲信号同向时。(2)、对桩进行高应变动力检测,当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时应进行验证检测,验证方法宜采用单桩竖向抗压或水平静载检测,对嵌岩灌注桩可采用钻芯法验证。A、桩身存在缺陷,无法判定桩的竖向承载力。B、桩身缺陷对水平承载力有影响。C、单击贯入度大,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反射峰较宽,侧阻力波、端阻力波反射弱,波形表现出竖向承载力性状明显怀勘察报告中的地质条件不符合。D、嵌岩桩桩底同向反射强烈,且在时间2L/C后无明显端阻力反射。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检测1、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破坏,当桩的承载力以桩身强度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的加载量进行。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设计提出最大加载量,按设计提出的最大加载量进行,设计未提出最大加载量,同条件的试桩加载量不宜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2倍。2、试桩桩头的处理:(1)、钢筋砼预制桩如桩顶在打桩过程中发生破损时,剔除破损部分,将主筋整直,重新绑扎上筋网和箍筋,用高标号砼进行修补并将桩顶抹平。(2)、砼灌注桩顶应配置加密钢筋网2-3层,在桩顶一倍直径内箍筋加密至70mm一圈,或以钢板卷成圆筒作成加强箍与桩顶砼浇成一体,并用高标号砂浆将桩顶抹平。桩顶加固部分和下部桩的轴线应重合。3、检测方法:为了安置沉降测点和安装仪表,试桩顶应露出试坑400mm或0.5倍桩径(取大值),沉降测定平面离桩顶不应小于200mm,固定和支承百分表的夹具和基准梁在构造上应确保不受气温、振动及其它外界因素影响发生竖向变形,对于直径或力宽大于500mm的桩,应在其2个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径向安置2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4、试验加载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逐级加载,每级荷载试桩沉降达到相对稳定后加下一级荷载,直到试桩破坏或最大加载量,然后分级卸载到零。5、加卸载与沉降观测:(1)、加载分级:每级加载量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第一级可按2倍分级荷载加荷。(2)、沉降观测:每级加载后间隔5、10、15min各测读一次,以后每隔15min测读一次,累计1h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每次测读值记入试验记录表。(3)、沉降相对稳定标准:每一小时的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由1.5h内连续三次观测值计算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得有价值,可惜很多的人把这种价值看得太浅了,认为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社会地位、拥有名气就是价值的体现。这种价值是一种虚伪的价值,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为这个世界不缺少物质,钱也只是我们获取物质的手段罢了。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真理、一种新知与美,因为这些才能贴近我们的情感,贴近人性,才能让我们感动,才能激发我们潜在的感情与能量。与物质有关的东西,最终是会被时间所遗忘的,并会很快地被遗忘。即使被历史留下了,也是因为一种精神而被留下的。这个世界不缺乏物质,更因为很多的人在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金钱利益,而是一种灵魂的归属,可是多数人从来就没有真正地了解过真实的自己,只是把虚假的自己关在了一个笼子里痛苦,把真实的自己放在了笼子外流浪。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去发现自己,做个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得有价值,可惜很多的人把这种价值看得太浅了,认为拥有更多的财富、拥有社会地位、拥有名气就是价值的体现。这种价值是一种虚伪的价值,更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因为这个世界不缺少物质,钱也只是我们获取物质的手段罢了。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真理、一种新知与美,因为这些才能贴近我们的情感,贴近人性,才能让我们感动,才能激发我们潜在的感情与能量。与物质有关的东西,最终是会被时间所遗忘的,并会很快地被遗忘。即使被历史留下了,也是因为一种精神而被留下的。这个世界不缺乏物质,更因为很多的人在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金钱利益,而是一种灵魂的归属,可是多数人从来就没有真正地了解过真实的自己,只是把虚假的自己关在了一个笼子里痛苦,把真实的自己放在了笼子外流浪。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去发现自己,做个自己想要的那个自己。聪明人很多时候之所以是聪明人,是因为他们通常的情况下把别人当成了傻子,而他们自己做的事情,别人看不懂,也不可能会看懂。所以,他们就成了聪明人。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大千世界里面的人,当然说的是普通人,智力都是差不多的,不是差距很大的。这就是很现实的事情。在这个时候,聪明人把别人看成了傻子,那么换句话说,就是他们本身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滑靴式分拣系统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民用航空机翼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为他人贷款合同担保
- 叉车购销合同模板
- 2025物料购置合同管理操作规程
- 学校商铺租赁合同范本
- 提高组织和协调能力的培训
- 施工设计合同
- 商铺租赁合同范本简单
- 人才招聘中介服务合同模板
- 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要点
- 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五年发展规划
- 中医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
- GMP-基础知识培训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同音字归类
- 高二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 文学类作品阅读练习-2023年中考语文考前专项练习(浙江绍兴)(含解析)
- 第五章硅酸盐分析
- 外科学总论-第十四章肿瘤
- 网络反诈知识竞赛参考题库100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