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同步练习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单选题1.黑光灯之所以能在夜间诱杀趋光性昆虫,是因为趋光性昆虫的视网膜上有一种色素,这种色素能吸收某一特殊波长的光,并且昆虫也喜好这一特殊的光。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对封闭种群中的动物进行诱捕,直至诱捕完毕,捕获的数量则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探究某农田区域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B.黑光灯诱捕法和标记重捕法都可调查种群密度,调查值都小于实际值C.黑光灯诱捕法也需随机抽取数个样方,计算样方个体数,再求平均值D.利用黑光灯诱杀田间害虫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此方法属于生物防治2.下图能正确表示相关生物学概念之间关系的是()A.1表示生态系统功能,则2~4可表示碳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B.1表示生物多样性价值,则2~4可表示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C.1表示生物多样性,则2~4可表示基因多样性、细胞多样性、物种多样性D.1表示生态系统信息种类,则2~4可表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生物信息3.粉红椋鸟号称“蝗虫收割机”,群居型蝗虫体内会产生对鸟类有毒的氢氰酸,使其被鸟类捕食的概率降低。若一只粉红惊鸟仅以蝗虫为食,每天摄入蝗虫约200只(约含能量3000kJ),假设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粉红椋鸟与蝗虫之间单向传递信息B.粉红椋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其同化的能量C.粉红椋鸟属于第三营养级的三级消费者D.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捕食蝗虫过程同化的能量小于3000kJ4.稻-蟹共作是以水稻为主体,在稻田中放养适量河蟹的生态模式。水稻能为河蟹提供遮蔽场所,河蟹能摄食杂草和害虫,河蟹的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水稻利用河蟹粪便中的有机物实现了能量的充分利用C.河蟹在稻-蟹共作的生态系统中位于多个营养级D.河蟹摄食害虫属于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的生物防治5.座头鲸常以唱歌作为求偶策略,但当种群规模较大时,座头鲸可能会避免这种求偶策略,因为歌声可能会吸引其他雄性鲸鱼接近其潜在配偶,而当另外的雄性竞争者出现时,它们会与之战斗或离开。座头鲸通过非唱歌的求偶行为,降低了吸引竞争者的可能性,因此更容易留住雌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雌雄座头鲸之间可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信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既可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C.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信息源和信道,还需要信息受体D.座头鲸的求偶策略充分体现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7.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人类的生活更离不开“信息”,生态系统中也存在着信息传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是由生物成分产生的,只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传递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既有双向的,也有单向的,负反馈调节与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传递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对所有有害生物进行防治,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8.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9.松树受到松叶蜂幼虫攻击时,会释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将卵产入松叶蜂幼虫体内,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叶蜂幼虫为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过程中松树释放的信息应是化学信息B.3种生物凭借该信息相互联系形成食物链C.松树和寄生蜂的种间关系属于原始合作D.该信息有利于维持松林群落的平衡与稳定10.古人将谷雨节气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谷雨一候,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二候时,布谷鸟开始鸣叫,提示人们不要耽误播谷的时间;三候时,美丽的戴胜鸟飞临桑树枝头,是春蚕要生长的信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B.戴胜作为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能起到加快物质循环的作用C.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几率,不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二、多选题11.下图为利用蚯蚓分解处理技术实现“无废弃物农业”的部分环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有()A.家畜作为消费者能有效加快物质循环B.蚯蚓和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C.蚯蚓的分解作用能提高农作物对有机废弃物中能量的利用D.该模式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12.为验证“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某课外实践活动小组选用窗纱制成等大的小笼子若干,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不进行处理,乙组小笼子里投放一定浓度的性外激素,丙组与丁组小笼子里各放2~3只未交尾的雌蛾,丁组小笼子再用可透气的遮光布包裹。将上述4组小笼子等距离放在农田的空地上,结果发现甲组没有吸引到雄蛾,其他三组都吸引到了雄蛾。请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雌蛾分泌的性外激素能吸引雄蛾前来交尾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B.实验中,与丙、丁组相比,甲组是空白对照组C.比较乙、丁两组实验结果能够说明雄蛾被吸引与雄蛾是否看见雌蛾无关D.对比甲、乙两组的实验结果,可说明性外激素可以吸引雄蛾三、非选择题13.塞罕坝草原曾是清朝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一部分,后因砍伐严重逐渐退化,直到“飞鸟无柄树,黄沙遮天日”。后来,塞罕坝人无畏困难,铸成“绿色屏风”,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传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随着时间的推移,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草原群落会逐渐恢复到砍伐前的状态,这个过程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区别不同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___________。(2)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草原上草的“绿色”为昆虫提供了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昆虫吃草后,昆虫同化能量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草原恢复初期的1~15年,物种多样性快速上升,15~20年,物种多样性略低于第15年,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演替达到顶极阶段的过程中,能量输入总量的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白颈长尾雉是我国特有鸟类,主要栖息于海拔1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的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等地。因其独特的栖息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其种群数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研究人员调查了与白颈长尾雉有关的部分食物网,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含有的生态系统成分有______。(2)图中构成种间竞争关系的生物有______。(3)为调查白颈长尾雉的种群密度,研究人员采用了红外触发相机拍照技术。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调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答出2点)。(4)白颈长尾雉在觅食时观察到敌害,其会发出尖锐的叫声,以提醒同伴,从而避免被捕食。据此分析,这里提到的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是______,主要体现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5)由于白颈长尾雉的稀有性,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其进行保护。请提出1条有效的保护措施:______。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A、黑光灯诱捕法吸引趋光性昆虫,可用于探究某农田区域内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A正确;B、黑光灯诱捕法和标记重捕法都可调查种群密度,但调查值可能大于实际值,也可能小于实际值,B错误;C、黑光灯诱捕法是对封闭种群中的动物进行诱捕,直至诱捕完毕,捕获的数量则是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因此不需要抽取数个样方,C错误;D、利用黑光灯诱杀田间害虫可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但此方法属于机械物理防治,不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故选A。2.答案:B解析:A、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A错误;B、生物多样性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B正确;C、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D、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D错误。故选B。3.答案:D解析:A、粉红椋鸟与蝗虫之间双向传递信息,A错误;B、粉红椋鸟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B错误;C、粉红椋鸟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次级消费者,C错误;D、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一只粉红椋鸟每天捕食蝗虫过程同化的能量小于3000kJ,D正确。故选D。4.答案:B解析: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由水稻(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B、河蟹的粪便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可为水稻提供矿质元素,但不能直接提供能量,B错误;C、河蟹能摄食杂草,属于第二营养级,河蟹能摄食害虫,属于第三营养级,故河蟹在此生态系统中位于多个营养级,C正确;D、河蟹摄食害虫可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它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为生物防治的方法,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D正确。故选B。5.答案:D解析:A、雌雄座头鲸之间可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信息,如物理和行为信息,A正确;B、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的,既可发生在同种生物之间,也可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B正确;C、信息传递过程中不仅需要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还需要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信息受体,C正确;D、座头鲸的求偶策略利用了信息传递,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D错误。故选D。6.答案:D解析: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A错误;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也可来源于无机环境,B错误;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C错误。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就是化学信息,D正确。故选D。7.答案:D解析: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由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产生,既可以在生物与生物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A错误;B、信息传递有双向的,如狼与兔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有单向的,如日照的长短对鸟类繁殖的影响,生物种群间的数量变化,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者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有关,B错误;C、在农业生产上,信息传递一方面应用于有害生物的防治,另一方面是从农畜产品自身出发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C错误;D、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D。8.答案:A解析:白天和黑夜的不同主要在于光的强弱不同,光属于物理信息;该实验只能说明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并未说明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B解析:A、松树释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植物信息素属于化学信息,A正确;B、松叶蜂幼虫攻击松树不需要凭借该信息,B错误;C、寄生蜂将卵产入松叶蜂幼虫体内,寄生蜂卵孵化后以松叶蜂幼虫为食,从而减少松树受到攻击,松树受到松叶蜂幼虫攻击时,会释放植物信息素,吸引寄生蜂将卵产入松叶蜂幼虫体内,两者相互合作,彼此也能分开,属于原始合作关系,C正确;D、通过该信息的调节使得松鼠、松叶蜂、寄生蜂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松林群落的平衡与稳定,D正确。故选B。10.答案:C解析:A、变化的气温、布谷鸟的鸣叫声、桑叶的绿色都属于物理信息,A正确;B、戴胜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消费者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可以加快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B正确;C、尽管布谷鸟的鸣叫声会提高被天敌捕食的机率,但被捕食的往往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有利于种群数量的稳定,C错误;D、保护布谷鸟、戴胜等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生存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C。11.答案:BC解析:A、消费者能有效加快物质循环,有利用植物的授粉和种子传播的作用,A正确;B、蚯蚓和植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错误;C、有机废弃物中能量不能被农作物再利用,C错误;D、该模式减少了环境污染,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BC。12.答案:ABD解析:性外激素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化学信息,雌蛾能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前来交尾的现象能够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A项正确;丙、丁组有雌蛾能吸引雄蛾,甲组不做处理,不能吸引到雄蛾,是空白对照组,B项正确;乙、丁两组中的雄蛾都看不到雌蛾,两组对照不能说明雄蛾被吸引与其是否看得见雌蛾有关,C项错误;甲、乙组的自变量是性外激素,二者对比可说明性外激素可以吸引雄蛾,D项正确。13.答案:(1)群落演替(次生演替);物种组成(2)第二次捕获的兔子总数及其中被标记的兔子数(3)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自身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利用)(4)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竞争中被淘汰(答案合理即可);逐渐增大直至稳定解析:(1)随着时间的推移,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草原群落会逐渐恢复到砍伐前的状态,这在生态学上称为群落演替;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是:种群中个体数(N)=(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重捕总数):第二次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因此,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第二次捕获的兔子总数及其中被标记的兔子数量。(3)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