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6讲:书信文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教师版)_第1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6讲:书信文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教师版)_第2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6讲:书信文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教师版)_第3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6讲:书信文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教师版)_第4页
2024年八年级语文讲义第06讲:书信文学-《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0第06讲【古文理解】书信文学——《答谢中书书》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壹1、 了解并识记《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相关知识;2、 积累相关实词,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3、 理解《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解析及主题思想。考题链接考题链接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答谢中书书(书信)(2)古来共谈(共同)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总到分、由上到下的顺序描写景物,先总写富春江的山水之美,点出其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后分写“异水”和“奇山”,构思十分精巧。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直言水之清,“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侧面烘托了江水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突出了富春江水之美。C.作者笔下的山十分奇特,它们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雄奇景象。山本无生命,却像有着无穷的争胜之心,这为下文作者的感叹埋下了伏笔。D.富春江山水的灵性感召了作者,作者由景生情,因情而明志,自然地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表达了他欲避世隐退、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

知识预热知识预热叁思考:你还记得你上一次写信是什么时候吗?写给谁以及为什么写?由此引出本课主题:书写文学,两位古人通过书信,都描写了景物。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知识链接知识链接肆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号华阳隐居(自号华阳隐居)。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华阳陶隐居集》等。创作背景《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晚年所作。谢中书(谢徽)与陶弘景都卒于公元536年(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谢徽任中书舍人的后限是公元526年(梁普通七年),任中书郎在公元532年(梁中大通四年),都在陶弘景七十岁之后。《答谢中书书》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同时也是陶弘景先生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题中的“答”是“回复”“写给”的意思。“谢中书”,即谢徵(zhēng),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惜皆已亡佚。创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乱,官场黑暗。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就是吴均融合其情后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的一封书信。内容剖析内容剖析《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注释山川:山河。之:的。共谈:共同谈赏的。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赏析: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注释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青林:青葱的树林。翠竹:翠绿的竹子。四时:四季。俱:都。歇:消。乱:此起彼伏。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竞跃,竞相跳跃。实:确实,的确。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家。复:又。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奇:指山水之奇异。译文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赏析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中心思想《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这篇山水小品,仅用了六十八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传达自己与自然融合的生命愉悦,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叹和热爱之情。《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注释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跟,随。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自:从。至:到。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都消散干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山水奇特独异,天下独一无二。赏析首段是总写全景,写出富春江山水之美。第一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绘的是远景,极目远眺,风停雾散,高爽晴空一尘不染,天山一碧,景象清新而壮阔。这既绘写景色,又暗点惬意畅游的季节。秋天特有迷人景象深深吸引作者,于是泛舟江上,兴致分外盎然。第二句,由远及近,由景及人,写的是泛舟情景和畅游心情。“从流飘荡”,既写小舟沿江逆水而上的情态,又抒写心中随顺追趣之情。一中路美景收不尽,只好“任意东西”以饱眼福。第三句进而写出作者游踪,统观“自富阳至桐庐”百来里的山光水色之后,作者由衷赞叹:沿江奇山异水,天下无与伦比。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注释皆:全,都。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若:好像。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译文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赏析 第二段先承上写“异水”。前两句写富春江静态美。江水色泽,青白一片,水流清澈,深可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可以看见鱼儿在往来嬉戏,甚至连细小的石子也历历在目,足见江水的明静和、清澈。第三句又转写富春江的动态。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容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激浪像骏马飞奔,真是动人心魂,气势不凡。这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是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设喻作譬,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注释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激:冲击,拍打。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好:美丽的。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见:看见。日:太阳,阳光。译文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赏析 第三段进而写山之景。作者用概括而形景的语言写出那江流险峻的山势和山中种种奇异的景物,视野从低到高,从点到面。“负势竞上”,视线由低往高移动:“互相轩邈”,视线向远处发展,视线扩展到座座高山:“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再从局部扩展到整体。“竞上”、“互相”、“争高”,无生命的山,无不奋发向上,这不仅描绘出层峦迭峰种种奇特的雄姿,还写出观赏者荡涤心胸的奇趣,写了奇特山势,作者的目光又从整体转到细部,再次突出山之“奇”,从描写对象看,写了泉水、百鸟、鸣蝉、山猿和树木,但不是突出形象而是从音响和日照角度来写,写出听觉和视觉中新奇的美感,泉水泠泠,清越悦耳,好鸟嘤嘤,和谐动听;山蝉儿高唱,山猿长啼,也无不令人振奋。山林百间交汇,组成一曲优美交响乐。这一段最后珍两句写树木,跟段首“皆生寒树”照应,群峰丛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给人以欣欣向荣,蓬勃向上感觉,写树木繁茂,、虚实结合,正写“横柯”、“疏条”,侧写“在昼犹昏”,“有时见日”,运笔手法灵活多变。这一段描写山中景物,插入一组议论性偶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和联想,借景言志,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这里“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中的“谷”既是实指,又是泛指。就实指而言,意谓这名利极力攀上峰巅,热衷政务而想飞黄腾达者,应窥见面前危险深谷而返,就泛指而言,意谓大自然的伟大会使人流连忘返,平息功名利禄之心。总之,既写奇景,又抒感概。中心思想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他的朋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的一封书信中的一个片段。本文叙述作者乘船桐庐自至富阳途所见,描绘了这一段的山光水色,它创造了一种清新自然的意境,使人读后悠然神往,仿佛也亲自领略了其间的山水之美;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表现了作者喜爱自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抒发了作者对政治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答谢中书书》中文言知识: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备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②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③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一词多义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奇: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山水奇丽答谢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答谢中书“书”:书信。词类活用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与朱元思书》中文言知识:通假字(1)“转”通“啭”,鸟鸣,这里指蝉鸣。(原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2)“反”通“返”,返回。(原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古今异义(1)东西:古义:向东向西。例句:任意东西。今义:指物品。(2)许: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今义:或许,应允,赞许等。(3)奔:古义:本文是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例句:猛浪若奔。今义:奔跑。(4)穷:古义:不停地,穷尽。例句:蝉则千转不穷。今义:贫穷。(5)戾:古义:至,到达。例句:鸢飞戾天者。今义:罪过,乖张。(6)经纶:古义:筹划、治理。例句:经纶世务者。今义: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7)窥:古义:看,观察,侦查。例句:窥谷忘反。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一词多义(1)绝: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极)猿则百叫无绝(断,停止)(2)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3)无:直视无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不)(4)百:一百徐里(数词,实指,一百)猿则百叫无绝(数词,虚指,极言其多)(5)直:直视无碍(直接)争高直指(笔直)(6)负:负势竞上(凭借)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着)--《愚公移山》(7)穷:蝉则千转不穷(穷尽)穷冬烈风(深)--《送东阳马生序》穷则独善其身(不得志,不显贵)--《孟子·尽心上》(8)见:有时见日(见到)才美不外见(通“现”显现)--《马说》(9)若:猛浪若奔(好像)未若柳絮因风起(如)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净,散净任意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猛浪若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负势竞上:动词作状语,争着;名词作动词,向上互相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底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停止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面皆生寒树:使人感到有寒意知识巩固知识巩固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肃:凄寒。 B.互相轩邈轩邈:又高又远C.徙倚欲何依

徙倚:徘徊 D.长河落日圆

长河:黄河【答案】BB项解释有误。轩邈: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或远处伸展。故选B。2.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蝉则千转不穷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答案】CABD三项没有通假字。C项:“转”同“啭”鸟婉转地叫。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烟/倶净,天山/共色B.疏条/交映,有时/见日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好鸟/相鸣,嘤嘤/成韵【答案】CC项错误,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4.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C.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答案】BB.骈句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以此为根据判断即可。“鸢飞戾天者”的词性结构不能与“望峰息心”构成对应关系,字数也不相等,所以B项不是骈句。故选B。二、填空题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

(3)良多趣味____________

(4)沉鳞竞跃____________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6)互相轩邈____________(7)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

(8)横柯上蔽____________【解析】①自,连词,如果;②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③良,副词,甚,很;④竞,动词,争相;⑤与,一词多义,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⑥轩,形容词用作动词,向高处伸展;⑦戾,动词,至,到;⑧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答案】

如果

飞奔的马

甚,很

争相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向高处伸展

至,到

在上面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3)任意东西()(4)天下独绝()(5)水皆缥碧()(6)急湍甚箭()(7)互相轩邈()(8)泉水激石()(9)鸢飞戾天者()(10)经纶世务者()【答案】

(1)同样的颜色

(2)跟、随

(3)向东或向西

(4)独一无二

(5)青白色

(6)超过

(7)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

(8)冲击,撞击

(9)至、到达

(10)筹划、治理阅读《答谢中书书》,回答下列问题。7.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全文抓住哪一个字来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在描写上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1)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7.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知,本文主要描写了自然山川的美景,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所以本文第一句话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描写和议论。8.根据第一小题的分析可知,本文第一句为中心句,全文都是围绕第一句中的“美”展开的。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儿;这些景物在描写上的特点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静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是动景;其中“猿鸟乱鸣”从听觉写,其他从视觉写,有声有色。9.①句意为: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乱”意思是此起彼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②句意为: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竞”意思是竞相,用上“竞”,赋予鱼儿以人的情感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10.一般情况下,文章的最后一段会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主旨。本文的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为议论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期与谢公比肩的得意之感。【答案】7.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8.全文抓住“美”字来写。写了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晓雾、猿鸟、鱼儿;这些景物在描写上的特点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9.

“乱”字描绘出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

“竞”字表现出清流之鱼争相喋水的活跃场景。10.议论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作用: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山水知音比肩的得意之感。三、文言文阅读【甲】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者中,弈者胜

射:这里指投壶,古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B.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C.晓雾将歇

歇:消散D.五色交辉

辉:光彩1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花儿开放而散发出微弱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浓密的绿荫。B.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山上的野味,胡乱地摆放在前面,原来是太守在宴请百姓。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和水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1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甲文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乙文传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志趣,体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思想。B.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同是写山水,甲文用“蔚然而深秀”写山之“秀”,用“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现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下来的气势。乙文用“高峰入云”写山之“高”,用“清流见底”表现水清水净的特点。C.甲乙两文体裁不同,表现的主旨也不同。甲文是一篇“记”,突出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乙文是回复朋友的一封书信,表达的是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的自信。D.甲乙两文都具有语言凝练生动的特点。甲文的“翼然临于泉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和态势。乙文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用笔洗练,从时空两方面呈现出大自然的绚烂与生机。【解析】11.D:辉:辉映。故选D。12.A: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浓密的绿荫;B: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D:傍晚太阳快要落山时,潜游水中的鱼儿竞相跳出水面。故正确的是C。13.A:“天人合一”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故选A。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乙)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答案】11.D12.C13.A阅读课文《与朱元思书》,完成下面的题目。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作者在描摹异水时,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请举例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4.“戾(至)”“经纶(筹划、治理)”“蔽(遮蔽)”“犹(好像)”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15.细读第二段,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这一段主要写水,突出了水的清澈和水的湍急。在写水时,还写了水底的游鱼和细石,写了看水的人的感受,这是衬托的手法,突出了水的清澈,也给水增添了情趣。16.这句话的意思是: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把山人格化,山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不仅使景物富有活力,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愉悦心情和对景物的热爱。17.本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现了作者对官场和世俗的厌倦,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参考译文: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答案】14.(1)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追求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2)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15.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游鱼细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鱼群穿梭,不仅衬托水之清秀,且逗人游兴,给山水增添无限生趣。“直视无碍”从人的角度,侧面烘托出水的清澈。16.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不仅使景物显得生气勃勃而,富有情趣,而且充分表达了作者观赏景物时的深刻感受和对景物的深厚感情。17.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了自己热爱大自然,沉醉于山水的生活情趣。小石潭记(节选)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①,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②,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③,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④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⑤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⑥者,窥谷忘反。横柯⑦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注:①[缥碧]青白色。②[寒树]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③[轩邈]向高处远处伸展。④[千转]长久不断地叫。⑤[鸢飞戾天]比喻极力追求名利。⑥[经纶世务]治理国家大事。⑦[横柯]横斜的树枝。18.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

竹树环合B.斗折蛇行

大道之行也C.伐竹取道

虽有至道D.记之而去

去以六月息19.下面是两位同学对小石潭景色的画面描绘,正确的一项是()【甲】参差披拂。画面:小石潭周围那些青翠的细枝长蔓长短不齐,在风中轻柔地摇曳,婀娜多姿。【乙】明灭可见。画面:小石潭曲径通幽,两岸形状交错不齐,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20.结合语境,下列语句中不能表明“水清”的一项是(

)A.皆若空游无所依。 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1.同样是面对优美山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说说柳宗元和吴均面对美景时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8.A.环:名词,玉饰/动词,环绕;B.行:动词,前行/动词,实行;C.道:名词,道路/名词,道理;D.去:动词,离开/动词,离开;故选D。19.乙,“明灭可见”是“时隐时现”的意思,联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向小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因此本项中“到明亮的地方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是错误的;故选甲。20.A.“皆若空游无所依”,写鱼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从侧面表现了“水清”;B.“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从侧面表现了“水清”;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意思是: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直接写“水清”;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意思是: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写水流速度之情,没有表现“水清”;故选D。21.《小石潭记》中,由“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可知,当听闻水声时作者“心乐之”;由“似与游者相乐”可知,以小鱼的自由来衬人的心情;由“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写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抑郁和孤寂。所以作者的心情由愉悦到忧伤;《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吴均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根据文中“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可知作者尽享自然山水的自由惬意;由“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行为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表现其爱慕自然、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参考译文小石潭记

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与朱元思书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答案】18.D19.甲20.D21.示例:面对小石潭美景,柳宗元先有“心乐之”的愉悦,后有“悄怆幽邃”的忧伤;面对富春江美景,吴均既有“从流飘荡”的自由惬意,也有沉醉美景之中的流连忘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

(4)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侧面写出水的清澈。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音韵和谐的画面。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25.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2.(1)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2)句意: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虽:即使。(3)句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上:向上。(4)句意: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奔:飞奔的马。23.(1)重点词语: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甚,很。(2)重点字词: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使动用法。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窥:看。反:通“返”,返回。24.B.“悬泉”“瀑布”是两个名词,“飞漱”是一个动词,所以该句没有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故选B。25.甲文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根据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可知,这里通过写猿猴悲哀婉转、长久不绝的鸣叫,渲染了三峡秋天的悲凉气氛。在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的同时,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乙文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因而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吴均也因动乱而生发热爱山水风光之情。根据乙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可知,那些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行为的蔑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表现其爱慕自然、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地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一直看下去,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像飞奔的骏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让人心生寒意,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峰。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不停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忙于治理社会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木遮蔽了上面的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露出阳光。【答案】22.

同“缺”,空隙,缺口

即使

向上

飞奔的马2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见这山峰也会停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见这山谷也会流连忘返。24.B25.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猿猴的鸣叫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通过对三峡山水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想退世避隐的高洁志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故彰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①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②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④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⑤。(节选自吴均《与施从事书》)【注释】①干:连接。②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绿萝。④信:的确,确实。⑤悟衷散赏: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四时俱备

四时:_______(2)晓雾将歇

歇:_______(3)夕日欲颓

颓:_______(4)孤峰入汉

汉:_______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飞之鸟,千翼竞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请从角度和内容两方面赏析“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写景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简要概括两文在思想感情上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6.(1)句意:四季常存。四时:四季;(2)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3)句意:夕阳快要坠落。颓:坠落;(4)句意:山峰直插银河。汉:银河、天河。27.注意“自”(从)、“未复”(再没有)、“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等词语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28.“高峰入云”的意思是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是从仰视的角度写出了山之高;“清流见底”的意思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是从俯视的角度写出了水之清。对称句式,凝练清新。29.《答谢中书书》一文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美”字点明全文中心。“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写出了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沉鳞竞跃”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更是盛赞了此处景致如仙界般美好,沉醉山水、娱情于山水的情感自然流泻。结合当时南北朝时期黑暗的社会背景,各种矛盾冲突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旨图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箱和解脱。“欲界”与“仙都”写出了作者鄙弃名利,避世退隐的心志,也是作者在“欲界”与“仙界”之间的纠结,这样便产生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与施从事书》中“绝壁千尺,孤峰入汉;绿峰百重,清川万转”体现出刚健和秀丽相结合的美,实足令人陶醉。“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描写了飞鸟归林和猿猴企水这两个动景,它们的存在和活动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秋露为霜,春罗被径”写出了山景给人带来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娱情山水的快意。结尾两句说“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在清纯奇丽的大自然面前,人们内心中的忧愁苦累都会被洗涤一清,陶冶了性情,舒展了心胸。尤其当终日为俗务杂念所缠绕时,一旦面对自然的山水,就更能感受到心灵的净化。由此流露出作者醉心山水,避世隐退的心志,但在现实面前又产生了出世与入世一时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根据以上分析,两文在思想感情上有共同点:他们热爱自然,享受娱情山水的快乐;他们有避世退隐,鄙弃名利的心志;他们也存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译文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译文乙:故彭县往东三十五里,有座青山,悬崖陡峭,连接云霄,山峰直插银河;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归来的鸟,比翼竞飞;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秋露变为霜,春萝覆盖着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让内心有所启发感悟,使观赏变得随便自由。【答案】26.

四季

消散

坠落

银河、天河27.(1)从谢灵运以来,再没有能欣赏这奇丽景色的人了。(2)归来的鸟,比翼竞飞。28.运用仰观和俯察两种不同的视角,写出了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境界清新。29.示例:①热爱自然,娱情山水;②避世退隐,鄙弃名利;③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等。阅读下面三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思书》丙仆①去月谢病②,还觅薜萝③。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⑤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⑥幽居⑦,遂葺宇⑧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⑨,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注:①仆:自己的谦称。②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③还觅薜萝:正准备隐居。④幽岫(xiù):幽深的山穴。⑤英英:形容虫鸟动物的鸣叫,也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⑥重:向往。⑦幽居:隐居。⑧葺宇: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