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鉴赏诗歌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1页
专题03:鉴赏诗歌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2页
专题03:鉴赏诗歌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3页
专题03:鉴赏诗歌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4页
专题03:鉴赏诗歌语言(含答案解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题型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炼字类别表达作用教材典例动词化静为动,化凡为美,有动态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形容词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虚词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数量词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白居易《长恨歌》:“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2.诗眼类型类型示例分析思想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地联系起来。结构的总起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好”字统领全篇,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精妙的闪光点“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撼”突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一炼字【答题技巧】“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1.修辞角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2.活用角度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青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3.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叠字最具声韵效果。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奉呈广平公》)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4.语境角度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郑谷把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答题步骤】解答炼字题“3步骤”第一步:析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第二步:描情景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第三步:说效果(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在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方面的作用。二赏析诗眼【答题技巧】确定诗眼“5角度”1.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2.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3.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4.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5.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答题步骤】赏析诗眼“3步骤”第一步:5个角度觅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5个角度。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诗眼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结合诗句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词主题上或在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题型二炼句(赏析关键句)炼句形态诗句多为倒装、省略、叠加、铺展等外部形态炼句内涵着眼于修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凸显了诗人的感时恨别之痛着眼于声韵讲究平仄,善用叠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漠漠”“阴阴”,既使描摹的景物有姿态飞扬之感,又有音调抑扬、气韵流畅之作用炼句位置起承转合起开门见山,当头棒喝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承“承”指承接,有总承,有分承;有明接,有暗接“承”的作用是顺势而为,承接“起”句,蓄势铺垫,伏笔照应转“转”多指律诗颈联,绝句第三句以及词曲的“过片”①表现诗歌结构上的跌宕,给人以“陡然一惊”之感②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合“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①章法浑圆,呼应句首②卒章显志,感发意志【答题技巧】1.准确、全面地判断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赏析句子题既然是以赏析表达技巧为主的暗考题,首要的一步就是要准确、全面地判断它所使用的表达技巧。(1)准确:要做到准确,首先,必须要理解每种表达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懂诗句和把握诗句的内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前者是知识储备问题,下面重点说说后者。对于判断表达技巧来说,首先要看句子的表达方式,不少考生未能准确判断的原因是未能判断句子的表达方式。如果所给句子是描写句,自然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果是抒情句,自然离不开抒情技巧。其次看诗句的写作对象,即看它是写景的、写人的、叙事的,还是抒情的,要善于根据写作对象去判断“判断”的方向。(2)全面: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因为诗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考虑句子的技巧,既要考虑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例如陆游《秋兴》一诗尾联“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从描写方法看,运用的是虚写;从表现手法看,运用的是想象;从抒情方式看,运用的是寓情于景;从位置结构看,运用的是以景结情。不过,一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是优先考虑角度。当然,有时还要关注句子本身的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的美;长于炼字——凝练的美。2.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是赏析句子的最后环节,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一般而言,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情、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同时联系全文。(1)全面分析:要有全面分析的意识,既要从内容角度考虑,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是否有利于主旨的表达。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果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果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拓宽诗境、表意更为深广等。④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不同。如首句有开篇点题、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2)具体分析:所谓分析,就是把你赏析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类题的重要标准。【答题步骤】第一步:理解意蕴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第二步:多角度赏析(1)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的美;长于炼字——凝练的美。(2)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3)结构(构思)特点。①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②中间句作用:承上启下。③结尾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以景衬情,用什么景烘托什么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题型三赏析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就是诗(词)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词)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1.常见的用来描述语言特色风格的词语①清新清秀清健平淡淡雅古朴质朴朴素朴实自然浅显通俗优美华美华丽工丽典雅新奇鲜明生动形象准确简洁简练凝练洗练明快传神②高昂奔放豪放热情恢宏轻灵飘逸苍劲劲健强健雄健雄奇雄伟雄壮雄浑浑厚俊爽旷达奇崛峭拔③深沉低沉委婉含蓄风趣幽默诙谐朦胧隐晦细密悲慨悲壮悲凉苍凉舒缓清冷孤峭清瘦④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活泼晓畅笔调婉约色彩丰富富有韵律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诗画一体2.不同题材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题材语言风格题材语言风格田园诗恬淡宁谧羁旅诗沉郁悲慨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闺怨诗婉约凄切咏史诗雄浑壮阔宫廷诗缠绵婉转3.唐宋主要诗人作品的语言风格诗人语言风格诗人语言风格陈子昂古朴雄浑李商隐委婉含蓄王勃雄放刚健温庭筠精巧艳丽张若虚清丽自然李煜凄婉柔丽孟浩然闲静淡远韦庄清丽流淡王之涣清朗雄健晏殊闲雅婉丽王昌龄自然雄浑梅尧臣朴素平淡王维闲适恬淡欧阳修清新流畅李白清新飘逸秦观清丽典雅高适雄厚浑朴柳永伤感缠绵岑参雄奇瑰丽苏轼豪放旷达杜甫沉郁顿挫王安石雄健高峻白居易通俗明快黄庭坚瘦硬新奇韩愈古朴奇险周邦彦富丽精工刘禹锡清新隽丽李清照凄婉清丽柳宗元明净幽峭陆游慷慨悲凉李贺奇丽诡诞辛弃疾沉郁豪放杜牧俊爽明快姜夔峭拔雅丽【答题技巧】赏析语言风格“4注意”1.整体感知鉴赏语言风格应立足于全诗,不是揣摩个别字词的巧妙。2.调动积淀不同的诗(词)人语言风格不同,同一诗(词)人不同时期因生活变迁、审美变化导致作品语言风格也不同。平时要注意了解积累诗(词)人的语言风格,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术语。赏析语言风格时要注意迁移运用。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决定语言风格,切忌脱离诗歌主旨而空谈语言。4.多角度入手(1)要从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等角度入手。(2)要关注作者一贯的语言风格。(3)要关注诗歌本身的语言风格。可以先回忆常见的风格有哪些,然后逐一比对,得出结论。(4)要关注题干的提示。题干如果已经暗示了某种语言风格,我们只需从用词、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是如何体现这种风格的即可。【答题步骤】赏析语言风格“3步骤”第一步,明特色用一两个词概括出语言风格特色。常用术语:平淡、工丽、绚丽、直率、婉约、明快、自然、质朴、清幽、雄奇、悲慨、凝练、沉郁。第二步,列例证结合诗(词)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语言风格特点,可从手法、意象、境界等角度展开分析。第三步,析效果可指出蕴含其中的感情,可点明这一特点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注意:有些题目的题干明确了语言风格特色,就可以省略“第一步”;有些题目只要求阐释语言风格时,也可以省略“第三步”。(2024·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C.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2.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答案】1.C2.“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解读中存在问题进行逻辑判断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错误,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缺字一句可以有两种解释:一是缺字表示的事物与斥鷃一起栖息在树枝上;二是该事物像斥鷃一样栖息在树枝上。参照上句中的“比”字,后一种理解符合原意的可能性较大。但无论是哪一种理解,缺字都不可能是“鹏”字。鹏与斥鷃是《逍遥游》用来论述“小大之辨”的两个例证,斥鷃是一种小鸟,是可以栖息在树枝之上的;而鹏则庞大得不可思议,它“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无法想象它可以在树枝上栖息。当然,“一枝”也可能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狭窄的空间,那也同样不是鹏所能栖息的。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炼字艺术效果的能力。用字精当以追求表现力的最大化,是历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极为重视的问题,诗歌中尤其如此。本题要求赏析“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需要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品味语言,并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软”字用来形容斜风,传达出春风的温柔和轻柔。斜风拂过野桥上的柳条,柳条随风轻轻摇曳,给人一种柔和、舒适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春风的特质,还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美景中,感受到春风的温暖和柔情。“低”字用来形容夕照,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光线逐渐变低的景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曲折的栏杆和花朵上,光线柔和而低垂,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这个字不仅描绘了夕阳的特质,还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使整个景象显得更加生动和富有诗意。通过“软”和“低”两个字,诗人成功地描绘了春日黄昏时分的美丽景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温柔的氛围。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刻画了自然景物的特征,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日的美好与宁静。(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4.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案】3.A4.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意思是眼前虽是相聚,明年肯定又要送别你了。从今夜开始细数,到明年分离时还有多少相聚的时候。据此看出词人是明年送别朋友,属于虚写,并不是真实的场景。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首先理解题干的意思。评论家称赞词作结尾两句“绝妙”,“妙处”即巧妙高明、不同寻常之处。然后,需要就这两句词进行内部分析。结尾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考生要能对词句的风景描写进行想象和评析。“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既有柳垂江面的画轴长卷全景,又有梅花凋落的细腻特写。柳、梅为春日常见意象,词人这里的描写点染结合,出人意表。接着,需要着眼全篇分析结尾两句。这两句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中的虚景。考生需要结合词作整体情感基调的变化,认识尾句的作用。这两句是词人想象,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2024·河北张家口·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别韦司士①高适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②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注】①此首送友诗作于淇上,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司士,地方官的属员。②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北,旧为河水分流处。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送别场景,夜钟声、雁鸣诉说着别离的哀怨,残月渲染凄清之境,这一联表明了全诗凄凉的情感。B.颔联诗人感慨鸟儿尚且可凭借啼鸣求侣,而自己却要在这美好的春天与朋友分别,表达了作者的哀伤。C.颈联写作者和韦司士别后的情景,想象了韦司士赴任途中所见到的场景,表达对友人的牵挂。D.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将叙事、抒情、描写相融合,景象开阔,情感真挚,一气贯注。6.请赏析这首诗尾联的妙处。【答案】5.A6.①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朋友的宽慰和赞美。作者劝慰朋友不必为离别伤感,推想朋友所到之处都会遇到知己的迎接和款待。以乐观的情绪结尾,显现出作者开阔大度的襟怀,提升了诗歌主题情感的格调。②尾联照应了题目的“别”,与前两联写离别之伤形成抑扬,前后呼应而富于变化。【解析】5.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A.“这一联表明了全诗凄凉的情感”错,首联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安慰与鼓励,格调高昂,“凄凉”语意过重。故选A。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情感、艺术特色的能力。尾联是“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意为:不要为他乡离别而难过,知道您到处会有人逢迎。前句直抒胸臆,安慰朋友不必为离别伤感,后句是诗人的推想,推想朋友所到之处都会遇到知己的迎接和款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宽慰和赞美。这首诗以乐观的情绪结尾,显现出作者开阔大度的襟怀,提升了诗歌主题情感的格调。这首诗的标题是“夜别韦司士”,结尾是“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照应了题目的“别”,与前两联写离别之伤形成抑扬,前后呼应而富于变化。(2024·内蒙古·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经古行宫杜牧台阁参差倚太阳,年年花发满山香。重门勘锁青春晚,深殿垂帘白日长。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视觉、嗅觉相结合,其中“花发满山香”衬托出古行宫的凄凉。B.“重门勘锁”“深殿垂帘”写出了古行宫规模庞大、殿宇林立的景象。C.诗中古行宫曾“红粉云环”,而如今“草色芊绵”,形成了强烈对比。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迟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8.颈联“侵”“绕”二字极富表现力,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7.D8.①“侵”,意为“蔓延、侵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且一语双关,既写了杂草绵连地长在皇帝御行的道路上,又写草寇(指安禄山等)侵占古行宫。②“绕”意为“环绕”,以动衬静,借泉水的“鸣咽”写出当时的人痛失古行宫的哭声与现在的人见到古行宫如此残破不堪而哀怨伤心的哭泣声,用细微的泉声衬托出古行宫此刻的死寂,更加体现了诗人伤心哀怨的连绵不绝。【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迟暮、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错误,由原文“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可知,此联写皇帝离开,那些女子伤心不已,此处是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物是人非,盛世不再的感慨。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作答时先解释词义,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所写的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颈联“草色芊绵侵御路,泉声呜咽绕宫墙”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古行宫苍凉破败的场景。“侵”和“呜咽”分别把“草”和“泉”当成人来写,同时“侵”字一语双关,既指杂草连绵,又指外敌入侵,用词可谓“高妙”;“呜咽”既指流动的泉水声,也指人声,借泉水的呜咽写出当时的人痛失古行宫的哭声,现在的人见到古行宫如此残破不堪而哀怨伤心的哭泣声,以动衬静,用细微的泉声衬托出古行宫此刻的死寂。动词“绕”既指泉水在宫中流淌环绕,也指哀愁环绕,挥之不去,传达出对唐王朝盛世不再、国运衰微的浓烈的哀愁。(2024·湖南·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乌夜啼陆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9.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比喻贴切自然,写纨扇如月、纱巾如烟,扇美巾轻正可驱暑减热,以此点明季节。B.“高槐叶长阴初合”与“新蝉”不仅点明时令,而且遥相呼应,足见观察之细与结构之妙。C.陆游擅长草书,这里“弄笔斜行小草”与“矮纸斜行闲作草”一句相比,其心境并无二致。D.这首词写景叙事紧扣一“闲”字,从平淡无奇的生活素材中发掘出了无尽的诗意与情趣。10.“更无一点尘埃到”一句该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答案】9.C10.“更无一点尘埃到”一语双关,写的是环境亦是心境:既写词人住所环境的清凉洁净,“户庭无尘杂”;又写词人夏日闲居,心中没有尘杂之念,恬静而安逸。而惟有环境清净,方能心不染尘埃,也惟有内心恬静淡泊,才能领略到环境的清凉幽静。【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其心境并无二致”错。二者词句相近、语意相通,但表现的情感却有不同。“弄笔斜行小草”表现自己闲暇生活中的悠闲惬意,“矮纸斜行闲作草”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无奈。故选C。1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夜里没有更声来打扰,只是在枕头上静静地听初夏的蝉鸣。此词描绘了初夏季节树阴浓合,放晴时余凉余润尚在的闲散生活,创造出一种雅洁清远的闲适意境。末二句写主人公自己舒舒服服地躺在洁净无尘的凉床上听新蝉,更是展示了一个清凉高迥的初夏境界。“无一点尘埃”既指濒湖住宅的清凉、洁净的境界,更是词人的心境。这一份闲暇,明显不同于往日的压抑、苦闷。(2024·宁夏银川·二模)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吴宫怀古陆龟蒙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李商隐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1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认为吴王个人是亡国的罪魁祸首,与西施的关系不是很大,而李诗则隐晦地借咏史的名义来反映现实。B.“奢云艳雨”指吴王当年奢华绮丽的生活,“禁门深掩”表现吴宫的沉寂,结合后文“满宫醉”,暗示了宴会的华靡,从侧面表达了相同的意思。C.陆诗和李诗的题目基本相同,都是把当年的吴王宫殿作为直接描写对象而进行怀古的。D.“香径”“棘丛”今昔对比,突出了吴宫今日之衰败,而“日暮”“漂花”则写出了一种王朝落幕的悲怆。12.这两首诗同写“吴宫”,在语言风格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答案】11.C12.①陆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明快,不事雕琢,言语之间能直接传递出情感。如“只悲风”“事事堪亡国”等语句,用词直接明了,表达了诗人对吴王亡国的看法。②李诗的语言风格则含蓄委婉,隽永细腻,读者需要仔细品味语言,揣摩内涵,才能了解诗人想表达的意思。如前两句写出宫殿寂寞冷清的气氛,让人不知所以然,第三句笔锋一转,交代缘由是“满宫醉”,而“日暮水漂花出城”一句则更是含蓄地传递出亡国征兆。【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都是把当年的吴王宫殿作为直接描写对象而进行怀古的”赏析有误,陆诗虚实结合,着力写当下的吴宫模样,再与想象中过往之盛景进行对比,写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叹;李诗则沉浸于对当年吴王宫殿盛况的想象中,并未提及现实之景。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陆诗,前两句言穷奢极欲必然导致覆灭——吴国的馆娃宫和长洲苑,如今都是荆棘丛生;吴王宫中当日穷奢极欲、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现在只留下一股悲风在吹拂。后两句写吴王夫差亡国是因为他做的每件事都埋下了亡国的祸根。是他无道,并非因为西施生得格外美丽,比六宫后妃更能蛊惑夫差而导致亡国。诗中,“只悲风”“事事堪亡国”等语句,用词直接明了,表达了诗人对吴王亡国的看法。可见,陆诗的语言风格质朴明快,不事雕琢,言语之间能直接传递出情感。李诗,前两句写出黄昏时分吴宫寂寞冷清的气氛。龙槛和水殿是平日宫中最热闹喧哗的游赏宴乐之处,此时悄然无人,暮色沉沉中隐现着建筑物的轮廓与暗影。第三句笔锋一转,交代吴宫日暮时死寂原来是“宴罢满宫醉”的结果。而一经点醒,前两句所描绘的沉寂情景就反过来引发读者去充分想象在这之前满宫的喧闹歌吹、狂欢极乐和如醉如痴的场景。尾句意为:日暮时吴宫,悄无人迹,只有御沟流水,在朦胧中缓缓流淌,漂送着瓣瓣残花流出宫城。在醉生梦死的疯狂享乐之后出现的日暮黄昏的沉寂,使人仿佛感到覆亡的不祥暗影已悄然无声地笼罩整个吴宫,流水漂送残花的情景则更使人感到吴宫繁华的行将消逝,传递出亡国征兆。李诗语言风格则含蓄委婉,隽永细腻,读者需要仔细品味语言,揣摩内涵,才能了解诗人想表达的意思。(2024·四川·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途中(唐)吴融一棹归何处,苍茫落照昏。无人应失路,有树始知春。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13.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点明题目,描绘了一幅苍茫之景:诗人独行江上,夕阳西沉,暮霭四起,孤单落寞之情溢于言表。B.“失路”,表面指迷路,这里含“失意”之意,透露出诗人经历人世沧桑,心灰意冷、失魂落魄的情态。C.直到无意间看见水边的绿树,诗人才意识到春天的到来,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但很快又陷入悲伤情绪中。D.“春耕废”是视觉描写,“战鼓喧”是听觉描写,共同描绘了一派寂寞荒凉之景,展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14.如何理解“一棹归何处”的含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3.C14.①指诗人独行江上不知前路的孤单。②指诗人历经沧桑、人生无望的失意落寞。③对国家前途的迷茫担忧。【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因此感受到一丝希望”理解错误。诗人在这里只是客观陈述春天的到来,并无寄寓情感的复杂变化。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首先,“一棹归何处”写于诗人行路的“途中”。从后文“苍茫落照昏”“无人应失路”等的现实意义看,这里首先指的是诗人在黄昏独行江上,无处问路,不知方向的状态。其次,这里的“何处”不仅指诗人脚下走的路,结合诗歌最后“儒冠解相误,学剑尽乘轩”里时人的选择来看,诗人生逢乱世,无法实现作为一个读书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文治理想,或许又“手无缚鸡之力”,无法从戎报国,所以人生无望、心灰意冷。此外,诗中“湖岸春耕废,江城战鼓喧”充分展现了战乱对于社会民生的破坏性。而诗人生于晚唐后期,一个较前期更为混乱、矛盾、黑暗的时代,他死后三年,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也就走入历史了。从中,我们也可看出,他在诗中也表达了对于国家前途不知归向何处的迷茫、担忧。(2024·湖南长沙·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苦竹桥①柳宗元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②抱虚心。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谅③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注】①诗人初贬永州时作。②筠:竹皮。③谅:料想,实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座已经腐朽的木桥连接着幽深的小路,曲折地穿过稀疏的林子,自然过渡到写桥。B.竹子的笋壳迸发出苦节,青皮环抱着空心。“迸”字极具动感、画面感,有表现力。C.诗人在桥上俯视细流,仰听竹声,远观落日,近闻鸟鸣,以见闻为下文抒情做铺垫。D.诗歌将描写、叙述和抒情融为一体,将多种感觉结合在一起,体物细腻,很有意境。16.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答案】15.A16.①诗句意思是:苦竹不会被用在重要的渡口,但是能够为人们栖息提供绿荫。②诗人以竹自喻,感叹自己虽然也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却同样被贬偏地,不受重用。③同时,虽然诗人对自身怀才不遇的处境感到伤感,但是也暗含着自我安慰之情。④诗的最后两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自然过渡到写桥”错。开篇两句直陈眼前之景,以写实手法将桥、径、林贯穿起来。从“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可知,竹子的笋壳迸发出苦节,青皮环抱着空心。所以是自然地引出下文写竹。故选A。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1)尾句写竹子不招人喜爱,不被种植在重要的渡口,但是无论它生长在哪里,都能给停下来休息的人带来阴凉。(2)诗人借竹自喻。诗人像竹子具有坚韧、空心的特点一样具有坚守节操、不屈不挠和虚心包容的精神品质,但诗人也像竹子“无要津用”一样遭受贬谪,得不到重用。(3)诗人看到竹子的生长环境就联想到自己,不禁感慨怀才不遇,无法施展实现抱负。苦竹尚能为人们栖息提供绿荫,则暗含着诗人的自我安慰之情。(4)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意蕴,将自己的身世际遇与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含蓄蕴藉,耐人寻味。(2024·云南·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陈著有约泛溪篷,游画图中。沙鸥引入翠重重。认取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一笑两衰翁,莫惜从容。瓮醅①灰芋雪泥菘②。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注】①醅:酒。②菘:白菜。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鸥自在飞翔,引着词人渐入山水深处;“翠重重”描绘出景色的层次和色彩。B.词的上片写得颇为轻灵,泛舟溪上,抱琴人住处,水浅山浓,亦含隐逸之趣。C.“衰翁”指年老男子,词人以哀伤口吻称呼自己与友人,颇有年华不再的感叹。D.“瓮醅灰芋雪泥菘”写出词人与老友享用薄酒蔬菜的愉悦,气氛融洽,画面温馨。18.请简要赏析“直到梅花飞过也,桃李春风”。【答案】17.C18.①意象优美。“梅花”“桃李”“春风”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②意蕴丰富。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的更替,还寄寓着对春天的期盼。③心境旷达。词人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哀伤”“年华不再的感叹”皆不准确。“一笑两衰翁,莫惜从容”写出两位老友内心的洒脱与旷达。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①意象优美。选择了“梅花”“桃李”“春风”等美好的意象,描写春风桃李,梅花飞过,意境优美。②意蕴丰富。“梅花飞过”写初春之景,“桃李春风”就是盛春的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的更替,还寄寓着对春天的美好期盼。③心境旷达。以春风桃李,梅花飞过作结,以景结情,词人用动景含蓄表达了词人乐观的心态以及对生命变迁的感悟。(2024·河北保定·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朱中舍游江东李嘉祐[注]孤城郭外送王孙,越水吴洲共尔论。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青枫独映摇前浦,白鹭闲飞过远村。若到西陵征战处,不堪秋草自伤魂![注]李嘉祐从仕和生活的时代,唐朝正处在安史之乱及其结束后剧烈的社会动荡之中。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城郭外”点明了送别地点,“越水吴洲”照应了标题中的“游江东”。B.颔联“野寺山边”“渔家竹里”词序颠倒,体现出诗歌语言的艺术效果。C.结句“不堪秋草自伤魂”写出了兵火之后江东遭受到了严重破坏的状况。D.这是一首送别亲友之作,诗中流露出浓浓的叙旧情及离别的感伤之情。20.颈联中“独”“闲”二字最能体现出诗人的感受和情怀,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9.D20.①“独”,孤零零之意,“闲”,悠闲之意,摇曳的枫树孤零零地倒映在水中,白鹭悠闲地飞过寂静的荒村;②“独”“闲”二字展现了江东饱受战火、满目疮痍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落、民不聊生的悲叹。【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语言和情感的能力。D.“诗中流露出浓浓的叙旧情及离别的感伤之情”错误,诗歌后六句都在描写征战后渺无人烟的惨状,全诗借送别为名,实则痛斥时弊。故选D。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鉴赏诗歌关键字需要首先阐释字词意思,然后分析诗句意思,再结合整首诗、注释等分析关键字词表达的情感。首先理解字词意思:“独”,可以理解为孤独、孤零零;“闲”,悠闲。然后理解诗句意思:要结合诗句的意象和关键字分析:青枫独自在水前摇曳,白鹭悠闲地飞过乡村。最后结合整首诗和注释理解二字的情感:当时社会动荡,因此连青枫也是独孤寂寞,白鹭因为周围无人而悠闲飞越荒村。独枫、远村的意象,以及“独”“闲”二字恰如其分地写出安史之乱后乡村疮痍遍地的景象,从而表达作者对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国势危颓的感叹。(2024·宁夏石嘴山·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会稽郡楼雪霁张继江城昨夜雪如花,郢客登楼齐望华。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帘栊向晚寒风度,睥睨初晴落景斜。数处微明销不尽,湖山清映越人家。【注】①此诗作于诗人避难吴越之时。②夏禹坛:夏禹治水有功,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崩。③西施浦:西施绝代佳人,去世后遭世人非议。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落雪写起:昨夜,坐落在江畔的会稽城落了一场雪,纷扬的雪花似飞花一般曼妙轻盈。B.次句照应诗题,写诗人登上城楼远眺,引出远处夏禹坛、西施浦之景,“郢客”则点明诗人身份。C.颈联写城楼上寒风凛冽,敲打着帘栊,透露着寒意,日薄西山,各种景物也都留下长长的影子。D.尾联写暮色中的湖山,烛火与雪景辉映,人世的悲欢藏在隐约的烛火之下,让雪景有了烟火气。22.本诗颔联“夏禹坛前仍聚玉,西施浦上更飘纱”广为后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答案】21.B22.①诗人把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吟咏出雪景的高华与娟洁。②诗人缘情写景,已入有我之境,感情极为复杂难状,集赞叹、仰慕、惋惜于一体。③巧妙运用象征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会稽的雪后景色,极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郢客’则点明诗人身份”错误,“郢客”,典出宋玉的作品,本指楚国首都郢中的骚客,他们善于演唱阳春白雪,曲高和寡。这里是诗人的自称,暗指他善于吟诵,同时也是向古代先贤进行致敬。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大禹的神坛前仍堆着白玉一般的积雪,西施浦上方好像飘着一层轻纱。当年,大禹东行至会稽而崩,葬在会稽。如今,大禹的神坛前的积雪似白玉一般,仿佛是自然为他献上的贡品,远远望去,便生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当年,西施曾在会稽生活过,以西施命名的小溪上飘着一层轻纱似的雪雾,让人不禁追忆西施当年的美丽。诗人把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吟咏出雪景的高华与娟洁。远眺处,夏禹陵墓之前,分明积雪聚玉,洁美无比,这位治水有功,后东巡狩至会稽而卒的古贤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尊敬。西施浣纱的水滨似有素绢白纱在眼前晃动,可惜受命于国难之时的绝代佳人香销玉殒之后,还遭世人非议责难。诗人缘情写景,已入有我之境,感情极为复杂难状,集赞叹、仰慕、惋惜于一体。在语言上,颔联巧妙运用象征和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会稽的雪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会稽郡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这一联的描绘也极富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到了会稽郡的雪后风光。(2024·湖南郴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人日寄杜二拾遗①(节选)高适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注】①上元元年(760),高适改任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刺史,杜甫从成都赶去看望。此时,高适年将六十,杜甫也将五十,他乡遇故知,短暂的聚会,更加深了别后的相思。到了上元二年人日这天,高适写了这首诗,寄到成都草堂。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中“怜”字,既是表示诗人与杜甫之间感情的字眼,也是诗眼,全诗都是围绕“怜”字生发展开的。B.第三、四句即景抒情,柳条萌发青青的嫩芽,梅花长满枝头,诗人眼前所见之景本是乐景,却撩动了诗人内心的愁绪。C.第五、六句写自己身处边远之地,无法参与朝政大事,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强烈不满和批判之情。D.第七、八句写今年人日诗人与友人已相隔两地,再想到明年人日二人前途未卜,既有相思之悲,也有国势艰难之伤。24.有人评价这首诗是“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有汉魏之风骨。请赏析本诗的语言风格。【答案】23.C24.语言朴素自然,又真挚感人。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只有浑朴自然的语言,诗歌的题目交代了事件,整首诗句围绕诗人的所见、所思、所感展开,叙事简洁明了,喜怒哀乐之情清晰明了,同时对于初春景物的描写也只用寥寥数语带过,诗句就是在这种简单明了之中,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怀友思乡的深挚情感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表达了诗人对当朝统治者强烈的不满和批判之情”错,应是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对国家大事的忧虑。2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首诗,没有华丽夺目的词藻,也没有刻意雕琢的警句,有的只是浑朴自然的语言,发自肺腑的真情流贯全篇。那抑扬变换的音调,很好地传达了起伏跌宕的感情,可谓是“直举胸情,匪傍书史”的佳作。诗歌的题目“人日寄杜二拾遗”一开始就交代了整个事件,简洁直接。“人日题诗寄草堂”,起句便单刀直入点题,语言质朴自然、叙事简洁明了。“遥怜故人思故乡”,“遥怜”的“怜”,正是表示二人感情的字眼,全诗由“怜”字生发展开。围绕着所见柳条梅花,所思故乡、友人、国事,所感时局艰难的忧虑,将自己的思乡愁苦、怀友深挚、国难忧伤的情感清晰地表现出来,思路简单明了,同时对于初春景物的描写也只用寥寥数语带过。本诗就是这样用朴素自然的语言、简单明了的结构,将发自肺腑的怀友思乡的深挚情感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忧虑之情畅快淋漓地表达了出来。(2024·陕西·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泊扬子津祖咏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霁雨,风退欲归潮。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2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抒发浓重的离情,给全诗抹上了一层凄迷低回的色调。“才”“遥”两字两相呼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B.颔联中“风退欲归潮”形象地描绘出雨晴风起以及风吹潮涌的景观,而雨后风起,又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C.“江火明沙岸”句,诗人想象入夜之后,江上的渔火闪烁浮动,不仅照亮了周围的景物,也照亮了沙岸。D.尾联从自己感受写起,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风寒气侵人肌骨,不胜其寒。26.“林藏初霁雨”的“藏”一直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答案】25.C26.①一个“藏”字,意思是雨后初晴,雨珠都挂在浓密的树叶树枝当中,难以寻觅。②运用比拟手法,化静为动。③突出了两岸的树木被雨水洗刷过后更加郁郁葱葱,苍翠迷蒙。【分析】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想象”错误,本句是写实;“不仅照亮了周围的景物”错误,本句是说周围的景物已模糊不清,只有江上的渔火闪烁浮动,照亮了沙岸。故选C。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藏”,隐藏。该句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