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1页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2页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3页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4页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中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的研究”中期报告常熟市颜港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社会。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教材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等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所有的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传统的电教媒体如投影有像无声,录音有声无像。据专家分析,学生单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仅为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为25%;即使是电视、录像这样的传播媒体,其转化为记忆的知识也只是65%左右。然而具有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信息功能的现代教育媒体,可使课堂教学超越教育教学的传统视野,冲破时空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学生个性与素质的发展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所谓“四大支柱”,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身处现代社会,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的信息素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这四种能力。此外,在全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支持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原则应声而出,学生成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只有更具现代意义教学模式才能为具有创新思维的现代人才提供成长的土壤。处在教育最前沿的我们,尤其应该对这一现代教学中最具潜力、最具活力的课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在课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灵活多样、情趣盎然。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化研究”应运而生。二、课题研究的假设:1、“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概念,是在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萌生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是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而产生的新的现代课堂教学形式,其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与现代技术的运用双重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进行的。2、“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与教过程和学与教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有两个基础:第一是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在现代理论指导下;第二是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前提的。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因为,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3、“优化利用”:以现代教育理论和认知理论为依据,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优势,即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人机交互的操作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求知欲,优化课堂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能力的进一步提高。4、“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促进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全面开放,为课堂教学格局的改变和模式的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途径,为课堂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条件,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现代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5、研究假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诸因素能和谐结合,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功能。并使之与传统媒体、教材等因素优化组合,在教师、学生的支配下,形成一种新的具有现代特色、时代气息、与人们的认知心理相协调的教学节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符合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使“静止”“封闭”的课堂变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更为开放、富有创造活力,从而使学生有了“思维实验室”与“理想”空间。现代心理学:认知领域与情感领域的学习活动中,情感兴趣以及兴趣的动机虽然不是直接承担认知任务,却是动力因素,是提高学习效率不可缺少的。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师生互动,无疑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真正意义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四、课题研究的目标:总目标:优化教学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空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全体教师确立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现代教育理念,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传统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丰富学校网络资源,构建“数码校园”,尝试远程教育,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办学水平。具体目标:1、探索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优化整合,提高教学效益。形成现代教育技术下语文、数学、英语、自然、艺术等学科的教育模式。2、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多途径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探索精神和勇于实践的能力。3、通过研究,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善于进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教师群体。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如何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优化信息资源和信息交流渠道,扩大认知的空间领域,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开放和优化。2、研究如何采用多种方式,将电教资源、网上资源、软件资源以及学校自行开发制作的课件、积件等转化为学生的有效的学习资源,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3、研究如何在各科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独特功能,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逐步形成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特色。六、课题研究的进展1、优化环境。信息环境(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创设是保证本课题实验正常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所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的配备水平。教育现代化工程、教育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之际,我校更重视这方面的投入。近两年来,学校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大了硬件建设,前后共投入40多万元,对网络教室进行了彻底改造,接通了宽带网,将新购的52台方正电脑全部配备到网络教室,大大改善了网络教室的性能,保证了每生一机,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同时,对校园网也进行了全面改造,添置了4台联想服务器,建立了专用的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校园网请专家进行了反复论证,科学合理地设计并布线,将信息点接到了每只教室、每个办公室。三到六年级每个教室全部配备了背投、电脑、展台。为一线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25台,基本满足了平时教学的需要。为课题研究创设了良好的硬件环境,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由此顺利地开发与发展基于网络的教学管理平台和辅助教学平台。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生命力,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软环境建设是指营造一个信息资源丰富,信息获取、转输、处理等快捷的环境。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学校有计划地订购电教教材,专款专用。像2003至今,我校用20000多元用于购买各种软件资源。(2)、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学校的网上主页的设计构建、及时更新和资源库的建设。在他们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是制作条线、班级、教师、学生的网上主页。(3)、通过教育科研、综合实践活动展示及语数等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使许多教师及学生参与到了学校网上资源的建设,在探究和展示中,开发积累各学科的学习资源,使学校的资源库不断充实。(4)、购买“国资源”等学习资源库,链接教育网站并从这些网站下载学习资源。通过学校主页上的“友情链接”、“免费资源”、“相关网址”等提供师生有关教育资源的网址。学校校园网内的文档服务器以FTP站点的形式建立了教师目录,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文件夹内组织教育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更有效地组织教学,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可供教师运用的资源一般可分为三类:光盘、软盘资料、校园网内部资源(包括电子备课、“国之源”、科利华教学平台、电子图书馆等)和英特网上可供下载的各种资源。通过有关教师地努力,不断对已知的和未知的资源进行整理、收集和归类,以学校网页为纽带,以IE浏览器为基本形式作好链接,学校形成了一个积累信息,递送信息的动态大平台。2、加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它涉及到教育观念、信息技术运用等多个层面。加强培训是开展研究、实践的前提。A、树立目标: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呼唤现代化素质的教师,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他们具有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必需的素质是当务之急。我校确定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目标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教学方案的研讨设计,更新观念,大力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我校整体教育信息化的水平。B、制订政策:为使培训落到实处,我校制订了相关政策:如支持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在经济上给予补助;为我校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以上的骨干教师订阅相关的教育杂志;男教师50周岁以下、女教师45周岁以下,都要取得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合格证书。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对参加培训并获得证书的教师,学校承认其接受继续教育的经历,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与职务晋升和奖励持钩。等等。C、确定内容在培训主要内容方面,分三个方面:(1)理论知识层面:如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热点问题等。(2)专业知识层面:如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原理、设计方法和评价方法;网络教室的设备性能及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教学应用的特点等。(3)应用技术层面: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研制、网页的制作、常用软件的使用等。3、改革课程根据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形势,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校为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基于“提前接触、引导运用”的思路,对课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1)、目前课程规定四年级才开设信息技术课,显然已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学校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和网络教学的研究探索。为此我们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提前,在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信息技术课,学习文字输入、上网、使用搜索引擎等基本技能;作为努力方向,今后我们在信息技术的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教学,还将提前,让一、二年级学生更早对电脑产生兴趣,接触和学习电脑。(2)、四年级开始与学科教学整合,在学科活动及综合实践中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3)、高年级开设网络活动课,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处理信息,开展综合实践等,提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时空。4、探索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开放教学环境。(1)、拓宽教师的资源环境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转变,使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个体苦心经营走向博采众长,从范围狭小的课本及教参,走向广阔的网络寻求教育资源。要给学生丰富的资源,教师首先要会利用网上资源。并要注意围绕教学目的对网上的内容进行必要的删、改、增、重组,使之更适合学生学习。目前,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网(即K12)、中国基础教育信息网等网站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利用。从备课资料、教案参考,到教育科研论文,到最新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可谓包罗万象,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教学资源环境。(2)、拓宽学生的资源环境教师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打破了教材的局限,将下载资料纳入CAI,或直接提供网址,让学生瞬间查阅或下载更多的、最新的资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存储。网络教学甚至可实现向世界上最权威的专家请教。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语文课上,学生可直接浏览从网上下载的圆明园中的金碧辉煌的建筑、仿建的中西式园林以及收藏的奇珍异宝。通过浏览,学生因圆明园的精美而惊叹,为圆明园的毁灭而痛惜,对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有了深入的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常规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意识和能力。(3)、有利于建立合作交往的群体环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一个极大优势,就在于能围绕四要素服务,改变静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交往合作的环境,如我校霍老师上的语文综合实践网络课《秋韵》,围绕“秋天是个绚丽多姿的季节,请同学们为老师选择几款漂亮的丝巾打扮打扮”这一主题,让学生进行“分工合作”学习,在教师提供的网页版快中寻找答案。学生四人一组,或选择红、蓝、黄为色彩,或选择圆圈、曲线、花纹为图案,或配上合适的推荐解说词,有的还介绍了自己妈妈的打扮,大家各抒已见,品尝到了在合作中解决问题的乐趣。可见,网络教学形成了优于传统教学的、让学生合作交往的具开放性的群体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发展思维传统教育由于行为主义理论在我国特别盛行,以至于至今仍有学校、老师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吸收、消化、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至少在具体的教学中、在行动上仍有这种理论留下的烙印)。因此,许多学生养成了不爱问“为什么”“怎么样”。使他们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压抑,独创性、批判性思维被扼杀。网络教学中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兴趣、协商会话、协作学习;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网络教学中开放的教学方式、开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1)有助于思维的“发散”传统教学让学生走成功的捷径,不重视思维训练,以教师向学生的单向灌输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flash等软件,能够针对学科实际,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不仅较好地表现了事物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并且能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发现规律,尝试解决问题的途径。能够有意识地通过多媒体技术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2)有助于思维的“批判”网络教学中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开拓学生眼界,打破“唯师”“唯书”的框框;在选择和利用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地评估、判断某一事物和现象的好坏利弊的能力”;网络教学中经常性的分组讨论,有利于学生经常“对事物和现象进行评判,发表独立的见解”。如美术课《方巾》一课,教师可随意调出任一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评议,发表各自独立的见解。学生还可以随时调出其它学生的作品,学习其长处,指出其不足之处,还可以在原图上直接修改,另起名存入指定位置,使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立竿见影”,形象化、具体化。(3)为“联想”提供了更好的环境联想是创造性思维中最可贵的成分之一。没有联想,就没有人类对世间万物的种种联想和梦幻。“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网络教学为培养学生联想思维提供了更好的环境。在美术课《家乡的桥》中,学生依托网络,观赏家乡各类桥的结构、造型后展开丰富的联想,来设计自己的作品。构图到取材到用色,是“联想”的具体体现。学生的“联想”效果可以立即在电脑上显示,反过来又促进了联想的深入。通过网络交流又可相互启发。学生人作品因此显得各有风格,各具特色,充满个性色彩。(4)为“创造”拓展了空间在网络特性的支持下,英语教学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可随时随地提供学生有价值的信息,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极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发散自己的思维,张扬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比如,我校老师在“四季”一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画自己喜欢的季节,并且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季节这个主题下任意地画,任意地说,这一过程,使学生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学习、锻炼和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开放学习方式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授之以“渔”,因此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机制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学地设置学生活动的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等方法,采用指导自学、独立练习、协作学习、网上学习等各种形式,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整合,可以使课堂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达到学生随时随地均可学习的目的。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观点来看,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教师从“讲解员”、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有利于学生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也必然使教学方式从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向个性化的、主动探索型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开放的教学方式转变。(1)、自主学习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传统教育很难适应学生在起始状态、学习方式及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方法、自己控制和调节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其学习有个别化特征。如语文教学,传统的CAI本质上还是由教师控制,在学习的速度及内容上很难顾及每个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而在网络教室,学生每人一台微机,教师在CAI中可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内容、练习,让其自主选择,在学习的速度上也给学生留有更多自己控制的空间。如苏教版《广玉兰》一课的教学霍老师设计了如下环节:网络课《广玉兰》教学环节设计:多姿花形◆提出学习要求◆巡视检查点拨◆检查学习情况。四种花开形态◆引导用自己语言介绍喜欢的花形。◆点拨取名理由的交流。◆指导描写各种形态的语句的朗读。◆抓住“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引导体会广玉兰生命力的旺盛。◆过渡:花儿还需绿叶衬。广玉兰的花美,它的叶子也别有一番情趣。……◆根据导语提示选择合适的图片移到相应的描写形态的文字框里。◆给每种形态的花取名。◆选择喜欢的方式交流,与同学分享感受到的美。◆介绍取名理由,同学互相补充。◆感情朗读。利用网页的超文本阅读功能,给重点词句做上超链接,提供学习资源,供学生自主的探究学习。利用耳机,提供配乐按钮,自主选择。◆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师生广播功能,进行交流。◆在线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学生结合文本独特体验的能力◆根据学生的朗读、交流教师给予评价及同学之间的评价。◆思维的发散性与创造力◆文字输入水平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策略教学评价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人机对话的交互功能,创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学习、主动的、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根据计算机的这一优势,同时也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又如自然课《月球探秘》,为检测学生对月球特点的认识,设计了“模拟登月”这一“人机交互”式模块,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电脑都会作出评价:每答对一个问题,就可完成模拟登月的一个步骤,回答错电脑会提示该生查阅有关资料,答对后继续“登月”。通过学生与微机的交互,很好地进行了“交互式”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课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的环节:设想一下,登月时应带什么?不能带什么?为什么?屏幕上出现一个登月舱,旁边有氧气包、太空服、雨伞、简易传声器、小狗等。让学生试着拖动这些东西进登月舱,进行探究,在探究中进一步深入了解月球的特点。学生在拖动中发现,哪些是要带的(该物品进入太空舱后自动隐藏),哪些是不要带的(这些物品拖到太空舱后会自动返回原处,电脑会同时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从未接触到,因此兴趣浓厚,气氛热烈,效果甚好。教师事先设计某一问题,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己去探究、解决(探究式教学),或让学生“模拟前人的研究过程”去“发现”(发现式教学),这是网络教学中“相当开放”的形式。2、协作学习多媒体网络教室具有屏幕广播、分组讨论、电子举手、即时查阅资料等许多新功能,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资源,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生生、师生、生机、个体集体之间的多维交流,特别有利于让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革命。①“分组讨论”式的协作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多维交流、高效省时。传统教学中以师生交流为主,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在时间上、范围上受限制。如一个学生回答,其它学生只能聆听;即使是平时课堂上常用的“分组讨论”,也仅局限于几个学生。而网络中的“分组讨论”可全体学生及教师同时参与,每个人都可就某个问题同时发表意见,也可提出问题让大家或让教师或某个学生思考。这种协作化学习增强了学生帮助别人的意识和能力,也激励了那些在课堂上从未或很少获得成功的学生。如《莫高窟》一堂语文课,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浏览丰富的CAI中及因特网上的知识后,组织学生围绕让学生以“展览馆”的方式,呈现莫高窟熠熠生辉、光彩照人的艺术魅力,并分小组多角度的将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撰写出来,师生间、学生间可相互提问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