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___________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史学演进的过程中,按照史书的体裁和内容,可将史书分为通史和断代
史两类。通史是按历史演进线索叙述历史的史书体裁,而断代史是指其叙事限定在某
一朝代的史书体裁。
作为一种著史旨趣和价值追求,通史精神成为中国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从司马
迁作《史记》开始,通史之作连续不断,与此同时,对通史理论的阐释也精见迭出。
到了清代,章学诚在其理论著作《文史通义》中把中国史学上重“通”的现象归纳为
“通史家风”,对“通古今之变”这一传统进行了精彩概括。揆诸中国古代史学的实
际,通史之通,有“纵通”“会通”和“横通”之义。所谓“纵通”,即贯通古今,
把历史当作一个因革变通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呈现历史自始至终的联系和演化。”会
通”是南宋郑樵极力提倡的作史方法,即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总《诗》
《书》《礼》《乐》而会于一手,然后能同天下之文”。“横通”则是在“通古今之
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史著所载社会历史内容的考量。
在“通史家风”丰富的内涵中,蕴含着一种通史精神,这种精神告诉我们,通史
不仅是“时历古今”的时间上的连续不断,更是在贯彻了“通古今之变”的意旨后对
历史所作出的反思。围绕这一主题,古代史家提出了盛衰、治乱、得失、损益等一系
列概念,形成了系统的有关通史之“通”的理论认识。这些理论认识概括起来,就是
强调以通识的眼光和整体联系的观点看待社会历史的变化,进而探求蕊含在历史变化
背后的事理法则,把“通”“变”“理”当作一个完整的体系看待。“通”是为了看
到历史的“变”,即在历史的长时段考察人类社会古今之变的轨迹。考察历史之
“变”的最终目的是求“理”,也就是找出历史兴亡成败的一般法则和社会新陈代谢
的内在机制。
“通古今之变”离不开别识心裁,章学诚在讨论“通史家风”时,特别强调这一
点。在他看来,思想层面的“别识心裁”和“成一家之言”是通史撰述的宗旨。历史
上不少在体例上与通史相仿的史书貌似通史,但实际上不能称之为通史,只能叫作
“集史”。因为通史“别出心裁,成其家学”,而集史只是“合数代而称为一书”。
由此,章学诚在《史考摘录》中指出:“凡所谓通史者,不问记载短长,学问疏密,
要有卓然独见,迪出前人。”中国史学史上经典的通史著作均具备章学诚所提倡的别
识心裁和成一家言的特征,流传至今,难以超越。
【摘编自王记录《通史精神: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材料二
20世纪,宣扬进化史观的梁启超、夏曾佑、章太炎以及主张唯物史观的范文澜、
童伯赘等,都对中国通史撰述作出了各自的探索和贡献。通史精神由求道转向对事物
内在关系、法则和规律的揭示,蝶述形式由传统的编年、纪传等史体转向以章节体为
基础的多种体例交互并用,撰述的内容也在天人古今的基础上前所未有地突出了对世
界、对民族、对中外关系的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通史编纂自成一家,马克思
主义史学对通史精神进行了辩证扬弃,撰述的方法更是在通变、会通的基础上得到了
极大丰富。白寿彝编撰《中国通史》,他创制的“新综合体”吸收了纪传体、典制体
等传统史书体的优长,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既反映了历史的规律
性,又反映了历史的丰富性。
【摘编自杨艳秋《中国史学通史精神别具民族特色》)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新的中国通史仍然是时代的需要。新的中国
通史要打破教科书式的编写模式,不能把中国通史写成王朝的兴亡史。在这部新的中
国通史中,要叙述中华各民族生长繁衍的自然环境,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状况,
讲述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阐述历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V阐述这样多方面的历
史内容,需要创新历史编纂的模式。例如法国学者提出的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三
种历史时间观念,可以运用于通史的编写。可以用“结构”来表示的内容,如自然环
境的结构、经济关系的结构,都是属于长时段的问题,由于变化较小不必每个时期都
写;有些属于中时段的可以用“形势”变迁来考察,如秦汉时期、盛唐时期等;短时
段的问题,就如传统历史阐述中的“事件”,需要重点加以叙述,如秦的统一、楚汉
之争、安史之乱等。这样的中国通史,应该体现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
派,要继承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优良传统,又能运用反映时代特点和当代学术发展新
成果的话语体系,要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而且还应便于向国外读者推广。
(摘编自邹北辰《时代需要优秀通史和断代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史精神起于通史的撰著,是通史撰著中表现出来的史家旨趣与价值追求。
B.“通史家风”是清代章学诚对于通史“通古今之变”撰著传统的精彩概括。
C.通史精神表现为通史在贯彻了“通古今之变”的意旨后对历史所作的反思。
D.“通古今之变”离不开别识心裁,“别识心裁”是判别是否通史的唯一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史精神是从司马迁作《史记》开始,在对通史进行理论阐释的过程中形成的。
B.南宋郑樵极力提倡“会通”的作史方法,是通史“三通”理论形成的关键人物。
C.别识心裁和成一家言是中国经典通史著作的共同特征,这些著作并因此流传至今。
D.中国的通史精神从司马迁时代开始,到20世纪以至今日,仍为史家延续和遵循。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表述不能体现通史精神的一项是()
A.春秋末期的史学家左丘明因为失明而写作《国语》。
B.《史记》中用“太史公曰"表达对历史人物的品评。
C.白寿彝《中国通史》反映历史的规律性和丰富性。
D.《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精神。
4,请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中国通史撰述的探索与贡献。
5.材料三说,新的中国通史应体现“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请结合三则
材料,具体谈谈你对“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记(节选)
贾平凹
东头的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洸吭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响,整
个后晌石坡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石坡村之所以在白芦峪出名,就是有张家的铁
匠铺和司家的弹棉花店。
张铁匠打铁打乏了,要喝那茶,收拾了锤子,也让儿子歌下。儿子歇下就是吹喷
呐,吹出的像放屁,唾沫星子都喷出来,风一吹又落在自己脸上。张铁匠抬头看到远
处的梁背上过来了人,说:把那些货都挂出来!新打造的扎锹、铲锹、板镀、犁锌、
齿耙、镰刀、砍刀……齐齐挂满了铺门两边的木架,来人果然是买家,要挑一把牙子
镀。张铁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却要问:哪个村的?回答是:羊角村的。张铁匠又
说:羊角村不是也有铁匠铺吗?那人说:这不是货怕比货么!
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打了二十年铁了,要把手艺再传下去,儿子却
越来越心不在焉。他常常用钳子从炉火里夹出一疙瘩铁了,在砧子上用小锤子敲,让
儿子抡起大锤子砸,敲两下,砸一下,他觉得节奏有致,叮叮既吃着是戏台上一出
戏。但后来,砸着砸着,大锤子就乱了,他呵斥:咋啦?儿子说:我皆乱。这些年
里,白芦峪里的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他知道儿子受了诱惑。就骂生处的
水,熟处的鬼,别上了那些人的当。强压着没有让儿子外出,而儿子要么吊个脸,要
么消极怠工,嘴里嘟嘟喷"囊,像个走扇子门。
这样的日子又持续了三年。村子里已没了牛,连狗都没有了,来买锹、锄、镶头
的越来越少,而齿耙、犁锌、钢纤几乎无人问津,铁匠铺的炉火再不日夜通红,大锤
子小锤子的敲打声,响一会儿就消停了,就是还响,也节奏大乱。而西头弹棉花店里
嗡嗡声依旧。这使张铁匠恨恨不已。他问儿子:咱村你那些同学去了城里?儿子说:
就是,他说:都不种地啦?儿子说:种一年地抵不住打一月工。他告诫儿子:这不会
长久的,是农民么能不种地?种地能不用农具?咱多打些铁货放着。
父子俩是打造了一批铁货,却一直堆放在柴棚里。在第四年里,一件都没卖出,
铁匠铺就关门了。没了铁打,张铁匠腰却疼起来,脾气也比以前坏。儿子每天一早往
镇上跑,天黑才回来,说县政府在发展旅游产业,镇街都开始改造老铺面房了,他和
人正谋划着做些生意。张铁匠骂儿子:放着家传的手艺,做什么生意!腰疼得站不
住,睡在躺椅上了,还在骂。
儿子再也不怕爹骂了,先是出去偶尔夜不归宿,后来就十天半月不回来。终于回
来了,却让爹打造一批铁叉。张铁匠问:做铁叉干啥?儿子说:在河滩淤泥里叉鳖
呀"现在一只鳖在城里卖五十元,在镇街饭馆里也卖十几元“游客要是亲自去河滩体
验叉鳖,叉上叉不上,按时间收费,一小时四十元。张铁匠说:还有这事?他就打造
起了铁叉。打铁叉是小活,用不着儿子抡大锤子,他一个人能干,干着腰也不疼了。
他打造了四十个铁叉,儿子和他一手交钱一手拿货。不久,儿子又定新货了:你打钉
子,能打多少我就收多少。告诉是他们在临河岸上修三千米长廊,全用木头,钉子的
需求量很大。张铁匠再生炉火,开始打造钉子,叮叮当,叮叮当,白天打,夜里还点
了灯打。这天下雨,铁匠铺外边的场子上积了水,雨还下着,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
钉子在跳跃,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他套拉着脑袋坐在里间屋去吃烟,里间屋黑咕隆
咚,他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己也见不得自己。儿子回来了,还领着一个
人。儿子介绍是他的合伙人,张帙匠看了一眼,没搭理。儿子问爹生谁的气了,张铁
匠说他生他的气,儿子说他们是来收货的,看到筐子里怎么只有那么一些钉子?张铁
匠说:不打啦!那合伙人说:咋不打啦?我们急需要的,货款都带来了。张铁匠说:
丢先人哩,我这么大的铁匠,就打这些小零碎?唉?唉?他摊开手,脸色十分难看。
合伙人却嘿嘿地笑,说:这有啥呀老爷子,只要能赚钱,打啥还不一样啊!张铁匠一
下子火了,扑过来要打人。儿子忙喊:爹,爹!张铁匠并没有去打合伙人,一脚却把
火炉蹬倒,又一脚把淬火的水桶蹬倒。地上的红炭在水里啜啜冒烟,他老牛一样地呜
呜哭鼻子流眼泪。
张铁匠到山上去看父亲和爷爷。父亲是一个墓堆子,爷爷是一个墓堆子。在墓堆
前就了一整晌,站起来往远处看,能看到白芦峪河,白芦峪河是一条线。那线的拐弯
处是镇街,更远更远的云外是县城省城吧。他一步一步再下山回铁匠铺,拿了挂在墙
上的喷呐,这是儿子的喷呐他不会吹,开口唱起小时候学会的上谣,唱得不沾弦。西
头弹棉花店里好像还有嗡嗡响,也已经不是火把燎着蜂巢漫天轰鸣,而蚊子似的,声
愈来愈细,愈来愈小。
(有删节)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1)
A.小说开篇对铁匠铺、弹棉花店、石坡村的描写富有诗意,两个“一直”,表现了铁
匠铺、弹棉花店乃至石坡村最初的兴旺景象。
B.“爷爷是铁匠,爹是铁匠,张铁匠也打了二十年铁了”,文学性的表达,为后文表
现张铁匠对铁匠工作的坚守和执着作了铺垫。
C.“年轻人时兴着出山进城去打工”和张铁匠“都不种地啦”的疑问,交代了时代环
境,表现了社会变迁进程中人们内心的矛盾.
D.小说集中安排张铁匠和儿子两个人物两代人的矛盾冲突,匠心独运,凸显了改革开
放初期改革创新与愚昧守旧两种势力的斗争。
7.关于文中张铁匠雨中崩溃哭鼻子流眼泪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是因为受了下雨的刺激,因为下雨的阴暗氛围影响了他的
心境,下雨正与他当时的心境相应。
B.张铁匠“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己也见不得自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
一个大铁匠,打钉子丢了先人的脸。
C.“只要能赚钱,打啥还不一样啊”,合伙人的话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因为经济
发展所带来的人们的金钱观念的变化。
D.“地上的红炭在水里啜啜冒烟,他老牛一样地呜呜哭鼻子流眼泪”中的“吸
哦”“呜呜”两个叠词使描写变得形象可感。
8.张铁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第二段内容简要概括分析。
9.小说表现铁匠铺命运的同时还设计了弹棉花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
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日:|“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乏
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日:“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兄•出于押,龟玉毁于楼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日:“今夫额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
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
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李孙之忧,不在频臾,而在萧墙之内
也。”
(选自《论语•季氏将伐额臾》)
材料二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
称日:“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
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
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
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
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
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伐为/
B.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伐为/
C.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伐为/
D.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伐为/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事,指用兵。《左传》成公十三年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B.“将焉用彼相”与“得养生焉”(《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焉”含义相同。
C.“则安之”中的“安”与“率赂秦耶”(《六国论》)中的“率”用法不同。
D.四维,古时指“礼、义、廉、耻”四纲,是治理国家的基本遵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自己二人本来不同意攻打颛臾,在孔子逼问下,最终露出了真实意图:现
在不占领颛臾,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B.对于冉有推诿、掩饰的行为,孔子进行了严厉谴责,他说,君子就讨厌那种态度,
不说自己贪心无厌,却一定另找借口。
C.管仲担任齐国的相,采取发展商业积聚资财使国富兵强的政策,他根据百姓的好恶
来施政,发布的政令通俗并且容易执行“
D.齐桓公本来恼怒的是少姬,想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借机去讨伐楚,责备楚没有向周
王室进贡包茅,这与冉有的做法如出一辙。
1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史记•管晏列传》)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己,则某之非敢知。(《答司马谏议书》)
14.孔子认为做官应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是否做到了
这一点,请结合材料二具体说明。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①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皖唐突②留馀迹。
—书夹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①二龙:指争战的双方。诗中指曹操和孙权。②鲸鲸:大鱼名,此指曹操
与孙刘联军双方对战的军队。唐突:触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照应标题描绘赤壁之战的紧张情势,“扫地空”写出了曹操的惨败之状。
B.第三句运用夸张手法描写烈火张天映照云海的景象,再现了火烧赤壁的情景。
C.第五句点出送别主题,想象友人沧江独望,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
D.这首诗将怀古与送别融为一体,用怀古来串起全诗,借送别来突出怀古之情。
16.结尾“我欲因之壮心魄”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默写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说他之所以哂笑子路,是因为子
路“,。”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对秦统治者搜刮百姓的行
为和奢靡的生活进行了质问。
(3)苏洵在《六国论》中警告宋朝统治者,",”这就是又在
六国之下了。
五、语言表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人说,网络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以群分”。但再细分的群仍然是“群”,集
体的共识不可能在相互孤立中找到,沟通的能力更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发展。过好
“新集体生活”,不仅需要遵守规则,更需要建立凝聚共识的气氛,做一个开放包容
的“传播主体”。张口闭口“脑我”,动不动就“拉黑”,只会不断强化坐井观天者
的(),无益于让我们结成的“新集体”进化成和谐共生、健康有为的有机体。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西方人关于召集会议的“罗伯特议事规则”,近年来在很多
网络社区里成为热议的话题。更有趣的是,人们发现,依它行事其实并不容易。中国
人的集体生活,已经走到今天的“多声部合唱”阶段,其声势之大、力量之巨,远非
昔比。这对合唱者的技巧要求很高,既要留神不要稀里糊涂被别的声部带走,又不能
故意越位破坏整体效果。精调音准、跟上节拍,才有最美和声。
18.将下列成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
A.夜郎自大B.妄自尊大C.自高自大D.自命不凡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A.网络时代的标志之一是“人以群分”B.但再细分的群仍然是“群”
C.过好“新集体生活”D.已经走到今天的“多声部合唱”阶段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音乐来写中国人的集体生活,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气象万千、扑朔迷离的大自然,看起来似乎是变幻无常、乱七八糟的,其实不
然,①,是井然有序的。比如对称——图形或物体等相对的部分,在大
小、形状、距离和排列方面相等或相当。②o地球自转一周,日夜轮回;
地球公转一年,寒暑易节;候鸟随季节迁徙,周而复始,便是③o大自然
的空间对称更是无处不在,并且妙不可言。人的四肢,鸟的双起,鱼的两鳍,植物的
叶子、花瓣、果实等,都与生俱来地呈现对称状态。可见,对称是大自然的奇妙而有
趣的一种现象,其实质对大自然是一种规律。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
语,不得改变原意。
六、材料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第七十回中,说放风筝的寓意为“放晦气”,黛玉的风筝飞得很高,
一线用尽,她舍不得放掉。紫鹃用剪刀较断线,说放了你的病就好了。风筝飘摇而
去,别人都说有趣。宝玉叹口气,为它感到可惜,说不知它落到哪里,若落在荒郊野
外无人处,“我替他寂寞”。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和'成一家之言'是通史撰述的宗旨可知,“别识心裁”不是唯一的标准,还
有“成一家之言”。故选D。
2.答案:B
解析:B.“是通史‘三通'理论形成的关键人物”于文无据。原文“'会通'是南宋
郑樵极力提倡的作史方法,即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总《诗》《书》《礼》
《乐》而会于一手,然后能同天下之文”可知,郑樵论述了“会通”,原文并无他是
“三通”理论形成的关键人物一说。故选B。
3.答案:A
解析:“通史精神”是指不仅是“时历古今”,更是贯彻了“通古今之变”的意旨后
对历史所作出的反思。A.说明了《国语》的作者是失明的左丘明,不能体现“通史精
神”°故选A。
4.答案:①近代以来“通史精神”的探索实现了从求道到求取内在关系、法则和规
律,形式也向着多种体例交互并用的方向发展,内容增加对世界、民族和中外关系的
认识。②近代以来“通史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下发生了变革,撰述方
法多样化了。③白寿彝编撰《中国通史》作为近代史学探索“通史精神”时做出的实
践贡献。
解析:由材料二“通史精神由求道转向对事物内在关系、法则和规律的揭示,撰述形
式由传统的编年、纪传等史体转向以章节体为基础的多种体例交互并用,撰述的内容
也在天人古今的基础上前所未有地突出了对世界、对民族、对中外关系的认识”可
知,近代以来“通史精神”的探索实现了从求道到求取内在关系、法则和规律,形式
也向着多种体例交互并用的方向发展,内容增加对世界、民族和中外关系的认识。由
材料二“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通史编纂自成一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对通史精神进行
了辩证扬弃,撰述的方法更是在通变、会通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丰富”可知,近代以
来“通史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下发生了变革,撰述方法多样化了。由
材料二”白寿彝编撰《中国通史》,他创制的‘新综合体’吸收了纪传体、典制体等
传统史书体的优长,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既反映了历史的规律
性,又反映了历史的丰富性”可知,白寿彝编撰《中国通史》作为近代史学探索”通
史精神”时做出的实践贡献。
5.答案:①中国通史应该是一方面贯通古今,一方面是同天下之文,第三方面是对社
会历史内容的考量。②中国通史不仅是时间上的古今连贯,更要对历史进行反思。③
中国通史要有“别识心裁和成一家言”的特征。④近代以来中国通史善于在时代的发
展中汲取新思想和方法。⑤当代中国通史在内容和编撰模式都要有创新,体现继承与
发展,便于传播。
解析:由材料一“所谓'纵通',即贯通古今,把历史当作一个因革变通的连续不断
的过程,呈现历史自始至终的联系和演化。'会通'是南宋郑樵极力提倡的作史方
法,即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总《诗》《书》《礼》《乐》而会于一手,然后
能同天下之文‘。‘横通’则是在‘通古今之变’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史著所载社会历
史内容的考量”可知,中国通史应该是一方面贯通古今,一方面是同天下之文,第三
方面是对社会历史内容的考量。由材料一“通史不仅是‘时历古今'的时间上的连续
不断,更是在贯彻了‘通古今之变’的意旨后对历史所作出的反思”可知,中国通史
不仅是时间上的古今连贯,更要对历史进行反思。由材料一“中国史学史上经典的通
史著作均具备章学诚所提倡的别识心裁和成一家言的特征,流传至今,难以超越”可
知,中国通史要有“别识心裁和成一家言”的特征。由材料二“通史精神由求道转向
对事物内在关系、法则和规律的揭示,……马克思主义史学对通史精神进行了辩证扬
弃,撰述的方法更是在通变、会通的基础上得到了极大丰富”可知,近代以来中国通
史善于在时代的发展中汲取新思想和方法。由材料三“在这部新的中国通史中,要叙
述中华各民族生长繁衍的自然环境,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状况,讲述中国政治制
度的历史发展,阐述历代生产方式的发展进步.阐述这样多方面的历史内容,需要创
新历史编撰的模式“这样的中国通史,应该体现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风格、中国气
派,要继承中国古代历史著作的优良传统,又能运用反映时代特点和当代学术发展新
成果的话语体系,要让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而且还应便于向国外读者推广”可知,当
代中国通史在内容和编撰模式都要有创新,体现继承与发展,便于传播。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凸显
了改革开放初期改革创新与愚昧守旧两种势力的斗争”错。小说写面对传统的生存方
式遭受冲击,张铁匠选择了对传统的坚守和对现代生存方式的拒绝。小说主要反思以
张铁匠的铁匠手艺为代表的传统乡村文明被现代文明冲击的问题。故选及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是因为受了下雨的刺
激,因为下雨的阴喑氛围影响了他的心境”错。原文“这天下雨,铁匠铺外边的场子
上积了水,雨还下着,水面上的雨脚像无数的钉子在跳跃,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他
登拉着脑袋坐在里间屋去吃烟,里间屋黑咕隆咚,他就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
己也见不得自己”“张铁匠说:丢先人哩,我这么大的铁匠,就打这些小零碎?咬?咬?
他摊开手,脸色十分难看”,据此看出,是因为觉得自己是大铁匠却干这些零碎的小
活儿而伤感。故选A。
8.答案:①勤劳能干、技艺高超。铁匠铺货品多,种类丰富,说明张铁匠是一个勤劳
能干、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②自信自强。张铁匠明知来人是羊角村的,还故意去
问,是想通过对方的回答,将两对铁匠铺进行比较,为自己的技艺高超而自信、自
豪。③传统保守而又执着。为自己作为大铁匠干零碎活而伤感,为儿子不能继承传统
手艺而伤心,可看出他传统保守而又执着,对打铁这一传统技艺的发展状况感到无
奈。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原文“张铁匠抬头看到远处的梁
背上过来
了人,说:把那些货都挂出来!新打造的扎锹、铲锹、板镶、犁锌、齿耙、镰刀、砍
刀……齐齐挂满了铺门两边的木架”,据此看出,铁匠铺货品多,种类丰富,说明张
铁匠是一个勤劳能干、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②原文“张铁匠明明知道是羊角村的,
却要问:哪个村的?回答是:羊角村的。张铁匠又说:羊角村不是也有铁匠铺吗?那人
说:这不是货怕比货么”,据此看出,张铁匠明知来人是羊角村的,还故意去问,是
想通过对方的回答,将两村铁匠铺进行比较,为自己的技艺高超而自信、自豪。③原
文“张铁匠突然就不打了,他宜拉着脑袋坐在里间屋去吃烟,里间屋黑咕隆咚,他就
想在黑暗里,不愿见外人,自己也见不得自己““张铁匠骂儿子:放着家传的手艺,
做什么生意!腰疼得站不住,睡在躺椅上了,还在骂”,传统保守而又执着,对打铁这
一传统技艺感到骄傲,对这一技艺的发展状况感到无奈
9.答案:①从情节结构看,弹棉花店里嗡嗡作响,与铁匠铺的叮叮胱吮敲打相呼应,
共同营造了整个后晌石坡村的热闹气氛,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②从塑造人物
看,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张铁匠认为弹棉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打铁就是技术活;写
对弹棉花的声音的感受,反映了张铁匠焦虑的心理,以此丰富了张铁匠的形象。③从
表现主题看,弹棉花的声音越来越小,铁匠铺也没落了,小说以此反映中国城镇化过
程中传统手艺没落、乡村没落的现实,引发人们的思考,深化了小说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从情节结构看,结合“东头的
铁匠铺里一直在叮叮哓胱敲打,西头的弹棉花店里一直在嗡嗡嗡作响,整个后晌石坡
村都在软硬相间的声音里“可知,开头写弹棉花店里嗡嗡作响,与铁匠铺的叮叮胱吮
敲打相呼应,共同营造了整个后响石坡村的热闹气氛,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铺垫。从
塑造人物看,结合“张家看不起司家:
去,有什么技术含量,棉花用手撕着也能撕蓬松…而西头弹棉花店里嗡嗡声依旧。这
使张铁匠恨恨不已”可知,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张铁匠,张铁匠对弹棉花的司家是瞧不
起的,他认为弹棉花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打铁就是技术活;写张铁匠对弹棉花的声
音的感受,反映了张铁匠焦虑的心理,以此丰富了张铁匠的形象。从表现主题看,结
合“西头弹棉花店里好像还有嗡嗡响,也已经不是火把燎着蜂巢漫天轰鸣,而蚊子似
的,声愈来愈细,愈来愈小”可知,弹棉花的声音越来越小,铁匠铺也没落了,小说
以此反映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传统手艺没落、乡村没落的现实,引发人们的思考,深化
了小说主题。
10.答案:B
解析:句意: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
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夫颛臾”,
“夫”,句首发语词,其前断开,排除A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东蒙主”作
“以为”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
11.答案:B
解析:A.正确。句意: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国家的重大事务,在于祭祀与战争。B.错
误。疑问代词,何必、怎么;句末语气词。含义不同。句意: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
的人呢/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C.正确。使动用法,使.........安定;副词,全部。
用法不同。句意:就得使他们安心/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D.正确。故选B。
12.答案:D
解析:D.“这与冉有的做法如出一辙”错误。冉有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而管仲的
做法说明他能够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故选D。
13.答案:(1)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2)
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
了。
解析: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李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
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李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
就其职位。'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
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
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李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
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我
听说拥有邦国封邑的诸侯和拥有家族封邑的大夫,他们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不
均,不担忧贫困而担忧社会不安定。若是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
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
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特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如今由与求两
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
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我恐怕李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
国内部。”
材料二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喈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
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
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
‘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
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
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
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
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
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
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
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
家的法宝。”
14.答案:管仲做到了他“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并因势利导地纠正了桓公的许多重大失误。
解析:“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意思是: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就可担任官职,如果不
能施展才能就应罢官免职。管仲埔佐齐桓公称霸,做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由
原文“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
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
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可知,管仲
处理政事,善于把祸患化为福气,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
权衡利弊。齐桓公实际上因少姬改嫁而发怒,向南袭击蔡国,管仲趁机征讨楚国,谴
责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齐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征讨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
治召公时期的政令。在柯地会盟,齐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
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由此可知,他“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
功。贵轻重,慎权衡”,因势利导地纠正了桓公的许多重大失误。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与情感主旨。“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
理解赏析不正确。第五句点出送别主题,想象友人沧江独望,表达对友人的离去感到
感伤,并未表达对友人遭遇贬谪的深切同情。故选C。
16.答案: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
义战争的否定。
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
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解析:本题理解诗人情感主旨。结合“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
昭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可知,诗句的意思是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
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这四
句讲的是赤壁之战的事迹,善于决战决胜的周瑜,就这样从容不迫地在赤壁山下击破
曹操几十万大军;表达了诗人对周瑜的钦佩之情;结合“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鲸唐突
留馀迹。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
明的江水,看到了当时留下的大鲸演行争斗的遗迹。请您将实地的观感一一写信给
我,使我看过信后也大快一下壮心。这四句则是送别时的有感而发,是在咏史的基础
上进行的,诗人希望能从友人那里得到鼓舞人心的信息,可以因之而大“壮”自己的
“心”胆与气“魄”;诗人将咏史与送别结合起来,并特别突出前者,表达了诗人远
大的政治抱负与济世救民的思想感情。
17.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建筑外保温服务协议样式
- 2024年商业交易货样协议模板
- 2024年度美容院加盟协议示例
- 2024全职员工派遣协议范本
- 2024年度牛肉购销具体协议
- 2024年纺织品买卖协议格式
- 3000字全能电力施工合作协议模板
- 2024年专业劳务服务协议
- 2024年度商业大厦清洁工劳动协议
- 2024年出租车租赁协议范本
- 马原辨析题题库
- ev3产品介绍(颈动脉)
- 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举例
- 720--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干式)讲解
- 卢森宝亚压缩空气泡沫系统
- AQL抽样检验表(标准版本2(1).0)
- 桶装水领用登记表
- 安阳师范学院校级教学团队推荐表
-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素质测评(附答案)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电子版)
- 活性焦过滤吸附法污水深处理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