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模拟卷(七)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留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干脆作答。
2.作答前细致阅读答题卡上的留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学问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专用的一项是()(3分)
A.成长,仿佛是漫长的蝉聊(tui),又仿佛是瞬间的重生。
B.他对这次接力赛真是踌旗(chu)满志,只待发号施令后,便可以轻松地到达目的地。
C.假如不会翱翔,志向的翅膀反倒成了生活的累蓼(zhun)o
D.山涧里清泉石上潺潺,翠竹松柏,落叶满径,M(ke)巢里鸟宿兽居。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旁鹫姿睢马革裹尸龙吟凤啰
B.倦怠敬佩遮天蔽日提纲挈领
C.静谧花圃引颈受戮循规蹈距
D.澎湃修葺蓦然回首目不窥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人要读经典,从古典诗词和名著中吸取养分,反复阅读,开
卷有益。
B.他悟性极高,无论多么深邃晦涩的文章,只要隼巧那蒋地看上眼,就能抓住其实质。
C.对于全球气候剧变的问题,人类当然不会熟视无险而是会把目光投向越来越让人关注
的自然环境。
D.优秀的小说应当尽情地歌颂真、善、美,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假、恶、丑,让人们在潸瞥
然他中感悟人生。
4.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项是()(3分)
①所以作家不只能写自己,也能写别人。
②我们闻过玫瑰花的香味,这是阅历,凭我们闻过花香,可以描写一切闻见花香的人。
③这两者是分不开的,先阅历后体会,有阅历才能体会。
④文章题材的来源是体验:体会和阅历。
⑤阅历是亲自尝受,体会是因为自己尝受过,知道别人的心里是什么味道。
A.②④③①⑤B.②⑤④①③C.④⑤①③②D.④③⑤②①
5.参照画线部分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详细形象。(4分)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
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
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微小处都含有真感情。
6.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作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
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
B.作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
1
体白话小说。小说塑造了李逵、鲁智深、武松、吴用、魏延、林冲等一大批活灵活现的人物
形象。
C.《童年》是高尔基写的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
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头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2)下面图画是《西游记》中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讲解并描述这个故事。(4分)
7.综合性学习(8分)
姓名,不仅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请依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三组姓名取自不同年头,请概括这三组姓名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4分)
第一组(二十世纪三四十年头)有张富贵、冯有财、谢满金
用意:对物质财宝的憧憬。
其次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头):马约翰、赵安娜、杜丽莎
用意:对外来文化的仰慕。
第三组(二十一世纪零零年头):孙多思、王笃志、刘致远
用意:对求知修身的追求。
共同反映的社会文化现象:=
(2)请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留意语意连贯。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
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字独立于名
之外,又与名亲密相关。出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还有
,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4分)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0(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3),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八百里分麾下炙,o(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7)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
句是:?。
(8)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遇苦难的人民深表怜悯且
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
2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9-12题。(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
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因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9.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崩士()
(3)便于色()
(4)室乏其身()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1.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哪两个方面的问题?结论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怎么说?(3分)
12.上文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工简要说明“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在赵襄子和隋炀帝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赵襄子①攻瞿②,胜老人、中人③,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拉饭④,有忧色。左右曰:
“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也,今君有忧色何?"泉子曰:“今赵氏之德行,无所于积,
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
亡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
【链接材料二】
(隋炀帝)恃其富强,不虞⑤后患。驱天下以从⑥欲,罄⑦万物而自本,采城中之子女,
求远方之奇异。宫苑是饰,台榭是崇,徭役无时,干戈不戢⑧。遂以四海之尊,殒⑨于匹夫
之手,子孙殄绝,为天下笑,可不痛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君道第一》)
注:①[赵襄子]春秋末晋国大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创始人。②[翟(di)]
春秋时期的国家。③[老人、中人]翟国的两座城池。④[技(tudn)饭]捏成团的饭。⑤[虞]
3
考虑,防范。⑥[从]同“纵”。⑦[罄(qing)]用完,消耗殆尽。⑧[干戈不戢(ji)]战事
终年不休。⑨[殒(yiin)]死亡。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成13-17题。(20分)
拾馒头的父亲
(1)十六岁那年,我考上了全县最好的中学。听人说,考上这所学校就等于一只脚迈
进了高校。父亲欣喜不已,千吩咐万叮嘱,希望我将来能考上好高校。
(2)恰巧这时我家在县城的一个亲戚搬到省外去住。他们想让我父亲去帮忙照看一下
房子,还给父亲建议说在县城养猪是条致富的路子,因为县城人多,消费水平也高,确定比
农村卖的价钱好。父亲欣然答应了,一来的确是个好法子,二来在县城可以顺便照看一下我。
(3)等我在中学读了一学期后,父亲在县城也垒好了猪圈,买来了猪仔。我平常在学
校住宿,星期六的时候,就去父亲那里过夜,帮父亲照料一下小猪,好让父亲腾出时间回家
推饲料。
(4)猪慢慢长大了,家里的饲料早已吃个精光。亲戚送的饲料也日趋削减。买饲料吧,
又拿不出钱来,父亲整日显得忧心忡忡。
(5)我也愁在眉上急在心里,也是一筹莫展。有天我去食堂打饭时,发觉很多同学常
常扔馒头,倒饭菜,我突然想到,把这些东西捡起来喂猪不是很好吗?
(6)我回去跟父亲一说,父亲兴奋地直拍大腿,说真是个好办法,其次天他就去拾馒
头剩饭。
(7)我为自己解决了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觉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苦恼。父亲那黑
乎乎的头巾、脏兮兮的衣服、粗糙的手马上成为很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
主”等羞辱性的外号都加到父亲头上。
(8)我是一个从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难受,却胆怯别
人的卑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
离得远远的。
(9)但是内心胆怯被别人识破和卑视的恐惊却日复一日地剧增。最终有一天,我对
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叫大家知道了,会讪笑我。”
(10)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逝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
久,父亲说:“我看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
了粮。”
(11)我的泪就落了下来。对不起父亲,我是真心爱你的,可你偏偏是在学校里拾馒头,
我怕被别人看不起啊!
(12)接下来的日子,父亲接着拾他的馒头,我静默地读书,相安无事。我常常望见父
亲对着张贴成果的布告栏发呆,好在我的成果名列前茅,可以宽慰父亲的,我想。
(13)1996年的冬天,我期末考试成果排在年级前三名,而且还发表了很多文章,一
下子声名鹊起。班里要开家长会,老师说,让你父亲来一趟。
(14)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我不知别人知道拾馒头的人就是我父亲时会怎样讪笑我。
伴着满天风雪回到家,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我对老师说你病了……”父亲的脸
色很难看,但原委没说什么。
(15)其次天,我冒着风雪冲到了学校,坐进了教室。家长会起先了,鼓掌声和欢乐声
不断,我却始终德菁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夫,偏偏在我们
学校拾馒头呢!
(16)我无心听老师和家长的谈话,随意将目光投向窗户。天哪!父亲,我拾馒头的父
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倾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
4
雪
(17)我的眼泪就哗哗的落了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拉进来,对老师说:“这是我
的父亲。”一下子掌声雷动。
(18)回去的路上,父亲仍挑着他捡来的馒头和饭菜。父亲说:“你其实没必要自卑,
别人的卑视都是短暂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们自己也会有。”
(19)以后,同学们再也没有取笑过父亲,而且都自觉地将剩饭倒进父亲的大铁桶里。
(20)1997年金秋九月,父亲送我到省城读高校,我们乡下人的装扮在绚丽缤纷的校
内里显得那么扎眼。但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讪笑的忧虑。我明白,在这个世界
上,卑视总是难免的,关键是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父亲所说的那样:“别人的卑视都是短
暂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13.文章第(7)段,写道“我为自己给父亲解决了一个难题而窃喜不已,却未发觉这给我带
来了无尽的苦恼。”“我”的苦恼是什么?(4分)
14.填写“我”在开家长会时的心理变更。(4分)
-一眼泪落下
15.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详细含义。(4分)
父亲啊,你为何偏偏是一个农夫,偏偏在我们学校拾馒头呢!
16.下面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父亲,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窗外,一丝不苟地倾听着老师和家长们的谈话,他的黑棉
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雪。
17.标题《拾馒头的父亲》,捡起的不仅仅是馒头,你认为还捡起了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好用类文本,完成18-22题。(20分)
中国姓氏的发展与演化
中国姓氏的出现,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华
夏先民起先摆脱原始群状态,进入氏族社会。在氏族社会,姓和氏是分开的。姓用于指称源
于同一始祖、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人,而氏用于指称某个详细氏族中的人。由于最初的氏族
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因此正如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所说,“姓,人所生也……从女从生”,
中国最古老的姓大都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姑、纭、媚、始、嬷等。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姓氏快速发展和渐渐成熟的历史时期。特殊是西周以后,形成了一套
严格的姓氏制度。姓和氏仍旧分开运用,姓的功能在于“明血缘”、“别婚姻”,协作实行“同
姓不婚”制度。氏的功能在于“标身份”、“别贵贱”。
秦王朝统一六国,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记,一般平民也起先有了自己的姓氏。
姓与氏之间的区分逐步消逝,合而为一。到了汉代,中国姓氏制度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
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此后各个时代,中国姓氏在数量上增减损益,在称谓上承变相
5
交。
如今,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丰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
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视察更清楚、更深化。
在人们越来越留意中华姓氏文化的时候,有几点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第一全部的姓没有
凹凸贵贱之分。其次汉族主要是靠文化来认同,这一点无比重要,汉族的血缘实在困难,我
们或许找不到,任何一个比较常见的汉姓,姓它的都是汉族。每一个姓里边都有兄弟民族的
血缘,有些血缘特别遥远,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同时在我们姓氏文化的相识里边,还存在
一个误区,人们会认为姓是不会变更的,其实不然。而姓之所以会变更,其缘由也各异。
第一,因避祸或避仇改姓。如司马迁的孩子后来不姓司马了,至少有两个孩子改了姓,
因为爹犯事了嘛。一个改成了冯,马字加两点就变成冯了。还有一个改姓同了,司加一竖就
是同了,现在姓同的很少,基本可以推断是司马迁的后代。
其次,因帝王赐姓而改姓。比如刘邦建立汉朝,刘姓成了国姓,在刘邦造反的时候有一
个功臣叫项伯,刘邦就赐项伯姓刘。所以现在姓刘的人,不确定祖先都姓刘。
第三,兄弟民族改汉姓。大家都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拓跋鲜卑族很多人改了姓,比
如拓跋氏改成元氏等。
第四,汉族人改兄弟民族姓。特殊像元朝的时候,因为地位太低,汉人、南人就改了兄
弟民族姓,主要是蒙古族和色目人的姓。
第五,还有部分兄弟民族的姓氏,不像我们汉族那么严格,它有时候会变更。
第六,因避讳而改姓。在清朝雍正皇帝以前,中国姓邱的都没有耳朵旁,就是丘陵的丘,
因为要避讳孔丘,就下令不能用丘,所以今日中国都是姓邱。
第七,因入赘、过继、收养改姓。
总之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也都包含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
【链接材料11
片段一:秦汉时的籍姓,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而改姓席。
片段二:七下西洋的郑和原来是姓马的,本名叫马三宝,还是回族,后来才被赐姓为郑。
这个当然很荣耀,一般的子孙也不会改回去的。也就是说,同为郑姓的人,很可能有不同的
血缘关系。
片段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田完本名陈完,陈国王子,
因陈国内乱而逃亡齐国改名田完,其八世孙田和夺取齐国政权,史称田氏代齐。
【材料链接2]
在班会课上,满族的金姓同学说:“我祖上本是清朝皇室爱新觉罗家族,因为辛亥革命,
当时爱新觉罗家族为了自身的平安,纷纷改姓,其中很多就改姓为金了。”此时,李同学很
轻视不屑地小声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应当是准则,姓是不能变。我还是唐太宗李
世民的后裔呢,比他名贵多了。”
18.下列表述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4分)
A.华夏先民运用姓氏的时间可往前推到原始社会后期,姓氏文化在中国历史特别悠久。
B.夏商周三代姓和氏的功能是有区分的,但此时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记。
C.同姓的人,他们也并不确定有相同的血缘关系。
D.中国姓氏制度在汉代才基本趋于稳定和普及,每个家族有了自己固定的姓氏。
19.下面原文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改为括号内的词语,哪一句变更了原意?()(4分)
A.中国最古老的姓木郡(多数)带有“女”字,如姬、姜、姒、妫、姑、坛、媚、始、媛
等。
B.姓与氏之间的区分逐个(渐次)消逝,合而为一。
6
C.所以现在姓刘的人,不做定(不见得)祖先都姓刘。
D.如司马迁的孩子后来不姓司马了,至少(估计)有两个孩子改了姓,因为爹犯事了嘛。
20.阅读【链接材料1】,结合选文内容,补全下列图表中的信息。()(3分)
改姓事实
关于姓氏的共同结论
21.依据选文内容,请说说我们现在重视和发扬姓氏文化有哪些好处。(4分)
22.阅读【链接材料2】,你认为李同学的观点正确吗?请你运用选文学问,对小李同学的观
点加以分析。(5分)
四、写作(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题目:总会想起
要求:①先将上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释义:雕刻一下便放弃,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被折断;雕刻并且持之以恒,就是金
石也能被雕刻。
②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
释义: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毅,恒久不放弃心中的志向。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
早。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024年重庆中考语文A卷模拟卷(七)
答案及解析
一、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音。C项中“累赘”的“赘”应读“zhui”。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常用汉字的字形。A项中的“姿睢”应为“恣睢”,B项中的“遮
天敝日”应为“遮天蔽日”,C项中的“循规蹈距”应为“按部就班”。
3.【答案】B
7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实力。B项的成语运用有误,“走马观花”比方视
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也比方景物景
象飘忽不定,难以捉摸。与语境不符,运用有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接与连贯。解答此题,可运用解除法。从选项可以看出,首
句应在第②句和第④句中选择,第②句是举例详谈阅历,而第④句则点出体会和阅历,因此
第④句应放首句,解除A项和B项;C项第⑤句后无法干脆得出第①句的结论,解除;D项
第③句紧承第④句对体会和阅历二者的关系进行阐述,第⑤句进一步指出体会是建立在阅历
的基础上的,第②句接第⑤句举例论证,最终得出第①句的结论。
5.【答案】示例: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激励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
空的影子一次摩掌里有信任的影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仿写句子的实力。留意两个例句中的句式,总体为“……里有……
的影子”,依据已给出的示例可知,要写出两个结构相同的语句,第一个省略号内写一个数
量词修饰的名词短语,其次个省略号内写一个名词,整个句子反映出“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
世界”“任何微小处都含有真感情”的道理。更通俗一点,前句体现“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
后句体现“微小处都含有真感情”。
6.(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学问积累。B项中,魏延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故
选Bo
(2)【答案】唐僧师徒取经行至白虎岭前,白骨精先后变化为村姑、老妇、老翁来吃唐僧
肉,但每次都被悟空识破,最终被悟空打死。唐僧不辨人妖,盛怒之下,将悟空赶回花果山。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名著的学问积累。此片段出自《西游记》第27回,唐僧师徒四
人为取真经,行至宛子山前。在宛子山波月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擅长伪装的千年尸
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化为上山送斋的村姑和朝山进香的老妪,全被孙悟空识破。
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指责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细心有不甘,
又第三次变成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据
此作答。
7.(1)【答案】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休戚相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精确的实力。我们可以从这一代代名字中看出时代的变
迁:二三十年头时,社会极端贫困,大多数的财宝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很多人都充溢了对
财宝的憧憬和追求;而八九十年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外来的文化走入中国,为中国的
人民大众所接受,这时候的命名就体现了对外来文化的仰慕和偏爱;二十一世纪零零年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问的渴求越来越剧烈,对孩子美妙将来的祝愿。共同反映的社会
文化现象:姓名的选择与社会变迁休戚相关。
(2)岳飞,字鹏举(诸葛亮,字孔明;辛弃疾,字幼安)名与字意思相反(相对)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实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
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
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常留意积累,尤其是课
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留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第一空,依据横线前的“出名
与字意思相近的”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可以相互注释,字义相近。这句话是
对前述句子举例说明。其次空,依据横线前“也出名与字互为补充的”和横线后的“如宋代
理学家朱熹,字元晦。”“熹”与“晦”字义相反,可知前后构成转折关系,填:以反义相对
取字的。
二、(一)8.【答案】(1)长烟落日孤城闭
(2)闲来垂钓碧溪上
(3)会挽雕弓如满月
(4)五十弦翻塞外声
(5)千树万树梨花开
(6)蜡炬成灰泪始干
8
(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常要多写几
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留意
“雕”“梨”“蜡炬”等字的书写。
(二)9.【答案】⑴“曾”同“增”,增加(2)“拂”同“弼”,辅佐(3)征验、表现
(4)使……受到贫困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含义,说明时要留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更,依据语
境推断字词义。
10.【答案】(1)确定先要使他心愿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们的身体空虚乏
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
(2)一个国家,假如在国内没有坚遵守法律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
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害,就常常会被歼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实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殊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需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
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依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还要留意下
列重点字词的翻译。
11.【答案】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
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梳理文章内容。通过分析得出,文章主要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
国家的事。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再用自己的话进行组织即可。
12.【答案】(1)赵襄子一天攻打下来两座城池,非但面无喜色,反而愁眉不展,是担忧
赵国没有积累什么德行,很快也会灭亡。是生于忧患的体现。(2)隋炀帝倚仗国家强大,做
事不考虑后患,骄奢淫逸,最终国家破灭,身首异处,被天下嘲讽,是死于安乐的体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理解的实力,难度适中。结合题干,找出“生于忧患死于
安乐”在文中的体现,大致理解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抓住材料一中的“忧”“亡”,料二中
的“恃其富强,不虞后患”“陨”即可。
三、(一)13.【答案】父亲的形象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甚至给父亲取了羞辱性的外号,
我担忧同学们知道是“我”的父亲而卑视“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筛选实力的考查。必需先细致阅读课文,依据提示,在上下
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通过文章第七段“却未发觉这给我带来了无尽的苦恼。父亲那黑乎乎
的头巾、脏乎乎的衣服,粗糙的手立时成为很多同学取笑的对象,他们把诸如‘丐帮帮主‘、
‘黑橡胶’等羞辱性的外号都加在父亲头上”可以看出怕人识破那位同学们称“丐帮帮主”
“黑橡胶”的拾馒头的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14.【答案】心里冰冷无心听讲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变更。分析人物的心理变更,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
简洁的概括,然后从事务中分析人物的心理,留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更是
由情节确定的,是随情节的变更而变更的。所以确定要读懂情节。此题也可提取关键语句分
析,如可提取第15段的“我却始终菁德呆呆,心里冰冷得厉害”,第16段的“我无心听老
师和家长的谈话”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15.【答案】表示事实跟所希望或期盼的恰恰相反。这两个词连续运用强调要是父亲不是农
夫就好了,即使是农夫,不在学校拣馒头就好了,体现了极度的自卑感。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详细语境中的含义。先说明词语的本义,再结合语境说出其含
义,最终要看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此题要分析反复修辞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偏偏”本
义: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跟愿望、预料或常理相反,含有凑巧、
恰恰的意思。语境义:强调要是父亲不是农夫就好了。兼有不满的口气。此句是“我”极度
的自卑感的体现。两个“偏偏”又属于词语上的反复修辞,强调父亲不应在学校拣馒头这个
观点,表达剧烈的不满心情。
9
16•【答案】外貌描写。示意父亲站在窗外已经很久了,突出父亲是多么关切与爱自己的孩
子。同时为后文我不再自卑介绍父亲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他的黑棉袄上已经落满了厚厚的积
雪”属于典型的外貌描写。从内容上讲:这是对父亲的细致视察,示意父亲站在窗外已经很
久了,突出了父爱。从结构上说:为后文我不再自卑介绍父亲做铺垫。留意这句话处在文章
的最终一部分,此时“我”已经有所觉悟。
17•【答案】①捡起自尊。付出努力赢回尊严。②“我”的父亲虽是一个再一般不过的农夫,
却用自身的人格给了自卑的孩子一个再好不过的教化,从而让自己的孩子捡回人应有的自
尊。③拾回自信。别人的卑视都是短暂的,男子汉,只要努力,别人有的,咱自己也会有。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隐含的深刻意蕴。本文通过记叙我上中学时父亲在我们学校捡馒
头,因为自卑我不让父亲去参与家长会,可是父亲却在教室外面冒雪倾听;我把父亲叫进来,
父亲教我不再自卑,从今我变得自信。表现了我对父亲的敬重之情。标题”拾馒头的父亲”
从表面上看是说父亲捡拾馒头,但是从文章的内容来分析,捡捡起来的就不仅仅是馒头了,
这里有更深层的含义。所以解答此题时要依据文章内容进行思索分析。可围围着“自尊”“自
信”等角度来回答。
(二)18.【答案】B
【解析】B错误,秦王朝统一六国,姓氏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记,一般平民也起
先有了自己的姓氏。
19.【答案】D
【解析】D项,至少:最低限度的;至少。估计:表示推想,不确定。意思不同。
20.【答案】A姓是会变更的B因避讳而改姓C因避祸或避仇改姓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片段一“秦汉时的籍姓,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
而改姓席”可知因避讳而改姓。片段三干脆提取“因陈国内乱而逃亡齐国改名田完”,总结
出“姓是会变更的”的结论。
21.【答案】姓氏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丰富,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
视察更清楚、更深化。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依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内容,筛选出符合
题目要求的段落或句子。如,“姓氏绝不仅仅是一种名号,其所反映的社会内容相当丰富,
从姓氏入手,能让我们对整个中国历史文化的视察更清楚、更深化。”
22.【答案】李同学的观点不正确。第一,姓是可以变更的,金同学改姓是因为先辈为了避
祸。其次,自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姓氏就不再作为标榜贵族身份的标记了,没有凹凸贵贱之
分。
【解析】考查依据文本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李同学很认为姓是不能变。依据片
段一“因避西楚霸王项籍的名讳而改姓席”,片段二:七下西洋的郑和原来是姓马的,本名
叫马三宝,还是回族,后来才被赐姓为郑。片段三“因陈国内乱而逃亡齐国改名田完”,可
以确定小李说的话是错误的。
四、23.【答案】参考例文一: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
一只青色的树蛙张开红色的脚躁,静静地趴在宽大的热带雨林中植物的叶子上,旁边还
有几滴晶莹的水滴。每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赞美这照片构图的精致和大自然的奇妙。我也
曾这样,直到我看到那篇文章。
那文章写到,这照片其实是摆拍的。因为树蛙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不易拍摄,所以
拍照的人为了艺术效果,残忍地弄断它的脊椎,让它无法跳开。我被深深震惊了,一个人竟
敢做出这种事情。我不敢信任,但当我细致看那照片时,我分明望见了树蛙红红的眼睛中深
深的愁闷。
同样的事还有很多:我们常感叹傍晚时大片鸟群被夕阳镀上金边的壮丽景象,却不知道
一些摄影者为了拍出这样的镜头不择手段,用噪音惊吓鸟群,让它们四散而逃,妻离子散。
一些业余爱好者为了吸引鸟儿,竟用大头针穿上虫饵来引诱鸟儿,我可以想象鸟儿那凄厉的
10
叫声……这些照片有的还被用来宣扬爱护动物,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人们总妄图世间万物听其差遣,于是起先驯化稻谷、狼、野马等为其所用,使它们变为
狗、良种马等。在自然的帮助下,人类胜利了。但人类仍不满意,甚至不把自然放在眼里,
口口声声“人定胜天”,大张旗鼓地改造自然,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公路上到处是涌
动的车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粹京剧课件教学课件
- 篮球专项课第一学期教案(本科)
- 仓库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文化
- 临沂体育赛事行业劳动合同范本
- 个人汽车抵押借款协议书范本
- 企业定制人才培养合同
- 交通设计师劳动合同
- 产业升级物业管理:思路与目标
- 互联网厂房租赁合同样本
- 交通运输安全施工合同
- 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160页)
- 铁路信号基础继电器ppt课件
- 污水设计构筑物的计算
- 武当太极剑剑谱(49式)详细介绍及招式名称汇总
- 风量、温度、噪声测试记录填写范例
- 特种作业人员台账.doc
- 国家开放大学《管理英语1》边学边练参考答案
- (完整版)装饰装修工程监理细则(详解)最新(精华版)
- 电焊中级工(四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
- 多巴胺的药理作用及用法PPT参考幻灯片
- 钢结构网架翻新改造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