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1(统编版全国通用)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测试范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19课。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隋朝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是(
)A.581年 B.589年 C.605年 D.618年【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灭陈,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B项正确;581年,隋朝建立,排除A项;605年起,隋炀帝开始开凿大运河,排除C项;618年,唐朝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等部分。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A.大运河文化展 B.都江堰文化展 C.明长城文化展 D.宋航海文化展【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一河千载通南”“货通南北利四方”是对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描述。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中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A项正确;都江堰是在四川岷江地区修建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排除B项;明长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而修筑,排除C项;宋航海文化有利于海上贸易,与题干“一河千载通南北”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科举制使无数人才陡然奋起,接受竞争和挑选。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的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B项正确;隋文帝时期,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没有创立进士科,排除A项;唐太宗时期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发展科举制,创立进士科的并不是唐太宗,排除C项;唐玄宗时进士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唐玄宗不断完善科举制,而不是创立进士科,排除D项。故选B项。4.某同学在学习“盛唐气象”这一内容时,绘制了下面的内容结构示意图。①处应填写(
)A.北击匈奴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藩镇割据【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框架图“盛唐气象”和所学知识可知,需要补充在民族交融方面的具体表现。唐太宗时,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B项正确;西汉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唐朝时期没有发生北击匈奴事件,排除A项;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藩镇割据是安史之乱之后形成的政治局面,不利于中央统治,无法体现民族交融和盛唐气象,排除D项。故选B项。5.“诗史互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可以印证唐朝出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诗句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D项正确;“文景之治”出现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时期,排除B项;“贞观之治”出现在唐太宗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6.贞观五年,礼部官员拟定在二月为皇太子行冠礼。而唐太宗则认为,二月农事最急,不可劳民,并将日期改为了十月。这反映出唐太宗(
)A.以史为鉴 B.虚心纳谏 C.知人善任 D.以民为本【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而唐太宗则认为,二月农事最急,不可劳民,并将日期改为了十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唐太宗重视农业生产,以民为本,D项正确;唐太宗统治时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史为鉴,采取了一系革新措施,为“贞观之治”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它由11个部件构成,设计精妙,轻便灵巧,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这里所描述的“它”是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的“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可知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故C符合题意;耧车是播种工具。排除A;筒车是灌溉工具。排除B;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故选C。8.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四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A.B.C. D.【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038年建立的西夏在我国的西北,1115年建立的金在东北黑龙江流域,1125年金灭辽后,1127年靖康之变消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定都临安,D项正确;三国时期的魏也叫曹魏,北魏是鲜卑族建立,排除A项;南宋建立时辽已经灭亡,排除B项;西晋被灭亡后建立了东晋,而不是同时存在,分割中国为两个部分,排除C项。故选D项。9.宋代州设置通判的员数分情况制定:文臣为知州的州,一般设通判一员,不及万户的州不设通判;武臣知州的州,无论大小一律设置通判一员或者两员。宋代通判的设置方式体现了宋代(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重文轻武 D.外戚干政【答案】C【详解】据题干“宋代州设置通判的员数,分情况制定”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宋代,通判的设置方式中,对于文臣为知州的州,一般只设通判一员,而对于武臣为知州的州,无论大小都设置通判一员或两员。这种设置方式表明,在宋代文官的地位相对较高,而武官的地位相对较低,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C项正确;藩镇割据是指唐朝安史之乱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排除A项;东汉后期,中央政权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排除BD项。故选C项。10.大宋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题。为此,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C.靖康之变 D.宋金和议【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大宋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题。为此,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分析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A项正确;材料强调宋辽之间,不属于宋夏之间,排除B项;靖康之变为金朝灭亡北宋的事件,不属于宋辽之间,排除C项;“绍兴和议”是宋金和议的事件,排除D项。故选A项。11.有学者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开辟丝绸之路 B.发明筒车 C.出现交子 D.种植占城稻【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市场上流通的仍是金属货币,既有铜钱,也有铁钱,但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体现了商业的繁荣,是最能论证题干“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观点的史实,C项正确;西汉时期开辟丝绸之路,排除A项;唐朝时期发明筒车,排除B项;占城稻的引进属于农业方面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2.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里指的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题干的“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描述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印刷速度非常快。B项正确;造纸术不符合题干的“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排除A项;火药和题干的“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无关,排除C项;指南针主要用于航海,和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进行研学旅行。我们可以到通宵营业的“瓦子”去看戏、听曲、观看蹴鞠,买古玩字画,还有剃头……这些热闹情景反映了(
)A.隋朝科举制确立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明朝科技的发展 D.宋代都市生活丰富【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瓦子”,结合所学可知,“瓦子”是宋朝时期城市中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瓦子”能够反映出宋朝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项正确;隋朝科举制确立与宋代社会生活无关,排除A项;唐朝民族关系和谐、明朝科技发展都与“瓦子”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4.某导演在拍摄历史电影时针对某一时间设计了如下分镜头脚本,该历史事件(
)景别镜头运用画面台词中景平拍推进几个蒙古士兵包围着一个南宋将军蒙古士兵:“赶紧投降吧,临安城早已被攻破。”南宋将军:“只有战死沙场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A.标志着元朝的建立 B.维护了蒙古政权的稳定C.结束政权分立局面 D.加强对元朝疆域的管辖【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蒙古士兵:‘赶紧投降吧,临安城早已被攻破’。南宋将军:‘只有战死沙场的将军,没有投降的将军’”,可知与南宋灭亡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实现统一,C项正确;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与南宋灭亡不符,排除A项;维护了蒙古政权的稳定,与题干内容不符,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蒙古政权(元朝)灭亡南宋,排除B项;南宋灭亡,实现统一,加强对元朝疆域的管辖,而题干内容体现的是蒙古政权(元朝)灭亡南宋,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关汉卿著《窦娥冤》被誉为宋代最优秀的杂剧B司马光著《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C司马迁著《史记》可查到唐太宗的事迹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法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B项正确;关汉卿是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并非生活于宋代,史实与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错误,排除A项;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唐朝在西汉之后,因此,从《史记》中并无法查到唐太宗的事迹,史实与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错误,排除C项;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正统地位,史实与结论之间的推理关系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6.给如图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主题_________________商周:青铜器
甲骨文秦朝: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长城魏晋南北朝:王羲之《兰亭集序》龙门石窟唐朝:唐三彩宋朝: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A.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D.中华文明多姿多彩【答案】D【详解】根据图关键信息“青铜器,甲骨文”“王羲之《兰亭集序》”“秦长城,唐三彩,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等可知,图中有科技成就,有文化成就,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姿多彩,D项正确;由于缺乏与世界的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世界”,同时材料中除了科技还有建筑等其他内容,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但是图中不仅有唐朝的唐三彩,还有其他朝代的科技文化成就,排除B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流体现在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和融合,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7.宋濂《元史》中提到:“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有行台,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官有长职,位有常员,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借矣”材料中反映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察举制【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在外者则有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元朝实行的行省制,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制度,郡县制是秦朝制度,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ABD项均与题干“《元史》”“‘在外者则有行省’”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8.折叠凳本适合游牧民族使用,被称为胡床(见图)。《后汉书》最早记载了汉灵帝“好胡床”,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类史料中关于“胡床”的记载已屡见不鲜,胡床成为南北各地上至皇帝权臣下至村妇的常用坐具。胡床使用范围的扩大体现了(
)A.政权并立 B.江南开发 C.商业繁荣 D.民族交融【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胡床成为南北各地上至皇帝权臣下至村妇的常用坐具、使用范围扩大”和所学知识可知,胡床从游牧民族使用到南北各地普遍使用,使用范围的扩大体现了民族交融,D项正确;政权并立,即2个以上的政权共同存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属于民族交往,为不是经济的商业繁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9.明朝统治者改革行政机构。如图体现出明朝政治最突出的特征是(
)A.强化皇权 B.思想禁锢 C.地方割据 D.民族交融【答案】A【详解】根据图示可知,明朝的中央行政机关没有丞相和中书省。根据所学可知,明朝,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侍卫亲军,由皇帝直接指挥;地方上,设立三司;使皇权得到加强,A项正确;思想禁锢、地方割据、民族交融题干均未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20.郑和下西洋往往满载而归,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手工业产品换取各国珍珠、珊瑚、香料等土特产。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B.促进了南洋开发C.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 D.推动了中外交流【答案】D【详解】据材料可知,郑和下西洋往往满载而归,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手工业产品换取各国珍珠、珊瑚、香料等土特产,这说明郑和下西洋推动了中外交流,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不计成本的贡赐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A项说法错误,排除A项;郑和下西洋时,许多中国人随着郑和船队到达南洋地区,华侨的到来促进了南洋的开发,但与题干“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手工业产品换取各国珍珠、珊瑚、香料等土特产”不符,排除B项;虽然郑和下西洋确实给政府造成了财政负担,导致明朝国力衰退,但这同样与题干“主要以丝绸、瓷器、铁器等手工业产品换取各国珍珠、珊瑚、香料等土特产”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1.“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该诗作者有关的史实是(
)A.七下西洋
空前壮举 B.收复台湾
披荆斩棘C.台州杀敌
九战九捷 D.甲午喋血
黄海殉国【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与戚继光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C项正确;七下西洋的是郑和,郑和的远航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排除A项;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排除B项;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殉国,排除D项。故选C项。22.冰在唐代的主要功能是内服解暑消除烦热,外用缓解局部肿胀。而李时珍提出“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既对属于伤寒阳毒类的热病用冰外敷,达到降温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冰的医疗作用。这表明李时珍在(
)A.探索中求实创新 B.继承中理性批判C.实践中验证真理 D.实验中总结经验【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既对属于伤寒阳毒类的热病用冰外敷,达到降温的目的,充分发挥了冰的医疗作用”和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李时珍探索中求实创新,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传统医学的批判,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李时珍的创新,排除C项;材料突出的是李时珍的创新举措,排除D项。故选A项。23.对联蕴含历史信息。上联: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下联: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糯皆知。该对联称赞了一位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他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林则徐 D.邓世昌【答案】B【详解】据题干“上联:东海望澎台,风景不殊,举目有河山之异;下联:南天留祠宇,雄图虽渺,称名则妇糯皆知。该对联称赞了一位民族英雄,台湾同胞尊称他为“开台圣王”。”和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郑成功被台湾同胞尊称为“开台圣王”,B项正确;戚继光抗击倭寇,排除A项;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C项;邓世昌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均与材料“开台圣王”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4.正确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才能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以下关于明朝经济的说法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明代引进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农作物B.苏州成为当时丝织业中心C.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D.明代商帮的出现缘于商品经济的活跃【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D项是明代商帮出现的原因,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ABC项对事明代经济发展农作物、手工业发展的描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C项。故选D项。25.清代小说《镜花缘》描写了唐敖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书中虽写海外奇谈,但科举考试、封建伦理等占较多篇幅。而较早时期的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则描写了主人公出海经商、流落荒岛后与大自然搏斗,从而创造了生存条件。这说明(
)A.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特征 B.八股取士钳制社会思想C.传统文化完全落后西方 D.市民需求决定文化走向【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清代小说《镜花缘》描写了唐敖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书中虽写海外奇谈,但科举考试、封建伦理等占较多篇幅”可得出反映了当时人民痛斥封建伦理道德,诉说八股取士的危害,体现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根据题干“而较早时期的英国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则描写了主人公出海经商、流落荒岛后与大自然搏斗,从而创造了生存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鲁滨逊漂流记》体现了18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特点,具体来说,小说通过鲁滨逊这一角色,展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朝气蓬勃和创业进取精神。鲁滨逊不满于中产阶级平庸的生活,通过冒险追求新事业,象征着当时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态度,因此这两部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A项正确;“八股取士钳制社会思想”只能体现出《镜花缘》的信息,不能反映出《鲁滨逊漂流记》,排除B项;“传统文化完全落后西方”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依然具有时代价值,排除C项;“决定文化走向”说法太绝对,市民需求影响文化走向,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4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统治者通过不断调整措施来维护王朝统治和国家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及初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朝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二:太祖既得天下,……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范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何故也?”……普曰:“……其故非他,节镇(设置节度使的重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司马光《涑水记闻》材料三:“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在制度方面取得什么“突破性进展”。(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赵普认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请任选“权”“钱”“兵”其中的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太祖“欲息天下之兵”所采取的具体措施。(4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元朝行省划界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治者这样做的意图。(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规律。(3分)【答案】(1)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3分)(2)原因:藩镇势力太大,君弱臣强;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4分)(3)原则:犬牙交错,打破山川之险。意图: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打破山川之险,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4分)(4)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3分)【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唐朝进一步完善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2)根据材料“节镇(设置节度使的重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分析得知赵普认为“兵革不息”的原因是藩镇势力太大,君弱臣强;结合所学知识,宋太祖在“权”“钱”“兵”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权”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通判分化知州的权力,“钱”方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兵”方面: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3)根据材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分析可知元朝改变以往以山川为依据划分管理范围,改成犬牙交错,打破山川之险;结合所学知识,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打破山川之险,防止地方割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4)综合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变化过程可以得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27.(13分)中华民族的发展是一部充满开放与交融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唐朝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唐朝)的互动、辐射,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摘编白良行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宋与辽的边界开设“植场”,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契丹固审盟好,互市不绝。——《宋王胡边疆民族政策的创断及其历史地位》材料三:元期在实现全国统一后,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元朝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中央设置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在漠北地区,改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在民族关系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置辽阳行省;在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制度进行管辖。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相终,巩固了大一统王朝。——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中外交流的特点。分别列举材料中唐朝“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进行文化交流的史实。(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开放“榷场”的作用。(3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4分)【答案】(1)特点:双向交流;史实:鉴真东渡;玄奘西行。(6分)(2)作用: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宋辽经济的交流。(3分)(3)特点:因地制宜;影响: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4分)【详解】(1)特点:由题干材料“唐朝的中外交流,更为积极的表现是文化的相互影响……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唐朝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唐朝)的互动、辐射”可知,唐朝中外交流的特点是双向交流;史实:结合所学可知,鉴真东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玄奘西行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作用:由题干“宋辽互市……终宋仁宗、宋英宗之世,契丹固审盟好,互市不绝”并结合所学可知,宋辽开放“榷场”使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促进宋辽经济的交流。(3)特点:由题干材料“元期在实现全国统一后,对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元朝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边疆政策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元朝的边疆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8.(9分)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南宋)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因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对外贸易的繁盛超过了北宋,形成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据记载,当时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多达五十多个。——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1)依据材料一,填写下列内容。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最远到达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山东出发,到达朝鲜和;从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4分)(2)据材料二,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3分)【答案】(1)长安;大秦(罗马帝国);日本;南海。(4分)(2)特点:以海路为主;港口城市多且发展迅速;对外贸易繁盛超过北宋;对外贸易范围广;交往国家数量多。(任意两点即可)(2分)(3)因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改进等。(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3分)【详解】(1)根据材料一,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在长安,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罗马帝国)。而海上丝绸之路从山东出发,到达朝鲜和日本;从南海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因此,答案是长安;大秦(罗马帝国);日本;南海。(2)特点:根据材料二“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可知,以海路为主;“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体现了港口城市多且发展迅速;“南宋对外贸易的繁盛超过了北宋”说明对外贸易繁盛超过北宋;“形成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多达五十多个”表明对外贸易范围广,交往国家数量多。(3)因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对外贸易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得国家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参与国际贸易。其次,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为对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保障了贸易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国家政策的支持也是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同时,科技的发展也为对外贸易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如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改进使得海上贸易更加安全和高效。综上所述,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29.(14分)“……五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IT外包服务合同担保条款详解
- 车站候车室雨棚工程方案
- 扬州2024年08版小学5年级下册英语第2单元测验卷
- 电子商务运营(第二版) 课件 项目8 直通车专员操作
- 交通工程质量管理与售后服务方案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检测(二)化学试题及答案
- 交通运输领域应急救援信息化预案
- 煤矿职业健康管理与安全方案
- 青少年法治教育路径优化研究
- 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储能系统的应用分析
-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个人车位租赁合同参考范文(三篇)
- (完整版)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单词表(打印版)
- 签申工作准假证明中英文模板
- 员工履历表(标准样本)
-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中考数学真题(含答案)
-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二手门市销售合同范本
- 新能源发电技术 课件 第一章-新能源发电概述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概括和分析 课件
- 《大学美育》 课件 4.模块五 第二十四章 时空综合的影视艺术之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