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版必修下册19_第1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版必修下册19_第2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版必修下册19_第3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版必修下册19_第4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版必修下册1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2.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3.体会科技论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用严密、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述原理的方法。素养目标中国建筑的特征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新会人。1915年至1923年就读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20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了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唐鉴真大和尚纪念堂的建筑设计。他对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研究有重大贡献。主要作品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作者简介题目是偏正短语,“建筑”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中国”表现了民族自豪感,“特征”指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题目解说写作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1953年,一些人主张扫除北京古建筑和古城墙。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一个东方古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城墙被拆了,能代表老北京的城楼和牌坊也被拆除了,面对这种严峻现实,梁思成痛心疾首,撰写了《中国建筑的特征》等文。知识卡片科技论文定义:指作者根据所制定的科研项目和确定的科研课题,通过实验、观察等手段,获得大量的科学数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从而写出的科研报告。特点:①科学性。这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②创造性。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而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等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也不失创造性。③实践性。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任何虚假。资料链接赤子之心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这期间,梁思成曾到欧洲漫游,他发现许多国家的建筑都受到妥善的保护,并有学者专门研究,反观当时的中国——在战乱和劫难下,早已是满目疮痍。珍贵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被盗卖被抢劫,无数文物流落异邦,大批古建筑危立在风雨飘摇之中。深感耻辱的梁思成决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到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事业上。1937年,日方邀他出席日方主办的“东亚共荣协会”会议,他不肯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立即带领全家长途跋涉来到昆明。1948年在平津战役前,梁思成夫妇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使老北京古迹免遭炮击,妥善地保护了老北京的文物和古城墙。

课文探究1.请概括一“所”房子的平面布局。一“所”房子由一个建筑群落组成,左右呈轴对称,主要房屋朝南,整个建筑群有主有从,有户外的空间。2.

“帷幕”的比喻意在突出什么?本段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①“帷幕”的比喻突出其不负重,只起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的作用。②说明“这种框架结构的原则”在世界建筑史上的超前性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深远影响。3.简单来说,什么是“斗拱”?“斗拱”的作用有哪些?(1)“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2)“斗拱”的作用:①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的可能性;②加固两条横木接榫,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③具有装饰的作用。4.本段主要说明什么?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主要说明屋顶的装饰作用。采用了作比较和引用的说明方法。突出中国古代匠师们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装饰性作用,使屋顶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同时,引用《诗经》里的句子,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趣味。5.建筑上的“词汇”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词汇”指的是建筑的构件和因素。这是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说明更生动,易于读者接受。6.

“这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分几层说明的?主要说明了“文法”的作用,分两层说明的。第一层用比喻,说明文法对建筑的两重作用,使建筑“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第二层,说明“文法”规定着中国建筑的特征,中国建筑之所以成为中国建筑,就是因为这些建筑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建筑构件),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风格、手法)。7.根据本段内容,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本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①“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时语言形式却不相同。②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内容小结主题归纳本文是一篇科学论文,作者在文中阐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提出了一个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表达了应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建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的热切愿望。深入探究作者的行文思路是先总说后分说,先介绍特点,后探讨风格。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接着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进行了总括说明;然后,作者用很长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进一步深化了所论述的主题;最后,从古为今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建筑上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中间两部分介绍特征,探讨风格手法,是重点。1.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建筑特征的科学论文,作者的行文思路是什么?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总体特征(包括个体建筑特征、群体建筑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的逻辑顺序展开的。其中(三)(四)(五)项属于结构特征,(六)(七)(八)(九)项属于装饰特征。而(一)(二)项因为是从总体上来谈中国建筑的,既涉及结构特征,也涉及装饰特征。九大特征精要地概括了中国建筑的特点,既有形象生动的描述,也有理论层面上的解释,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印象。在材料的安排上,作者总结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并不是平均用笔的,而是根据重要程度或说明的难易程度有所侧重,重点说明的特征有:(二)平面布置,表现出中国院落文化的特色;(三)结构方法,体现了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的特殊性;(四)斗拱,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六)屋顶,其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八)装饰部件,取得了高度的装饰效果。2.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作者如此安排体现了怎样的匠心?①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作者认为建筑有如语言文字一样,也有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因此,将它称为建筑的“文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3.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结合文中关于建筑的“文法”和“词汇”的说法,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②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独特的建筑式样。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主要采用了木框架而非砖石结构,而此结构方法的运用使中国的建筑区别于欧洲希腊、罗马等建筑体系。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留传千年的中国建筑体系。①语言简洁。介绍科学知识,语言要简洁,力争用最少的文字把话说清楚。如“这个体系分布到很广大的地区:西起葱岭……包括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区域在内”。作者从地域即空间的角度,介绍中国建筑体系地域分布是广阔的,不独局限于中国境内,几乎涵盖了整个东亚大陆。说明到位,却不到50个字。4.本文体现了科技论文语言简洁、明晰、严密的特点,试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进行分析。②语言明晰。论文光“简”还不行,还要“明”,把话说明白才是目的。如“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作‘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作‘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作‘斗拱’”“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为了明白地说明斗拱的作用,作者先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拱是“弓形短木”,斗是“斗形方木块”,它们组合起来称“斗拱”;为了达到明晰的效果,还用了两个专业术语“榫(接榫)”和“替木”来具体阐释。③语言严密。解说事物(事理)要求明晰,而用语又要求简洁,方法是加些修饰或限制成分,使语言严密。如“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作者把“这些地区”与“中国中心地区”对应,避免了区域混淆。关系有两种,一是相同,二是大同小异。解说“大同小异”关系时,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同属于一个大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5.本文是一篇科技论文,文中却有很多带有浓烈抒情成分的句子,从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角度看,你觉得这些抒情成分合适吗?请谈谈你的看法。观点一:不合适。因为本文是科技论文。科技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