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基础知识综合(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4/10/wKhkGWbbmbOAXQThAAGdQlXUFhE158.jpg)
![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基础知识综合(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4/10/wKhkGWbbmbOAXQThAAGdQlXUFhE1582.jpg)
![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基础知识综合(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4/10/wKhkGWbbmbOAXQThAAGdQlXUFhE1583.jpg)
![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基础知识综合(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4/10/wKhkGWbbmbOAXQThAAGdQlXUFhE1584.jpg)
![2024年新九年级语文暑假提升讲义-基础知识综合(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2/34/10/wKhkGWbbmbOAXQThAAGdQlXUFhE1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基础知识综合
m目录
.考点聚焦:核心考点+中考考点,有的放矢
,重点速记:知识点和关键点梳理,查漏补缺
难点强化:难点内容标注与讲解,能力提升
学以致用:真题感知+提升专练,全面突破
£}@®®
A核心考点聚焦
1、字音辨析(多音字、易错字)
2、字形辨析(形近字、易错字、同音字、疑难字)
3、词语理解运用
4、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5、标点符号的使用
6、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中考考点聚焦
考点一:字音字形辨析
【真题举例】(2023•四川甘孜)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沐浴(mu)虬枝(qiu)金戈铁马(ge)
B.热忱(chen)擅长(shan)栩栩如生(xu)
C.奠基(dian)翩然(pian)开卷有益(juan)
D.门框(ku3ng)绚丽(xuan)根深蒂固(ti)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D.根深帚固3)—一由;故选D。
考点二:成语的正确使用
【真题举例】72023•内蒙古)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检拳的一项是()
A.以前,人类探索火星被认为是昇程不开的事,如今已成为了现实。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学蒂困。
C.《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情节到场顿挫,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D.百年以来,中国青年不负祖国重托,他们获得民众的崇敬是当之无懈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A.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
象力。使用正确;B.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使用正确;C.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
和谐而有节奏。句中形容小说情节,用错对象,可改为"跌宕起伏";D.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可惭愧
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使用正确;
考点三:病句的辨析
【真题举例】(2023•西藏)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
B.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太极拳先后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C.能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保障。
D.通过艺术塑造,劳动者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劳动者精神更加丰富深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C."能否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和"是加快形成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
保障"两面对一面,应该将"能否"删去;
考点四: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真题举例】(2023•山东淄博)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I就是人工智能,最早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被正式提出。
①经过数十年的发展,AI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生活当中,如手机搭载的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等功能,
都离不开AI的参与。
②甚至一些普遍认为AI难以取代人类的领域,如绘画、作曲等,也开始被AI渗透,其作品的完成度
让人惊叹。
③温斯顿教授对AI的定义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过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④在医疗、物流、生产、交通等高精尖领域,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⑤它是对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的模拟,是人类用以了解智能本质的手段。
A.③⑤④②①B.⑤③①④②C.⑤①③②④D.①②④⑤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通读文段可知,这是一段说明文字。已知句子提出了被说明的对象:AI,接着应介绍AI,故首句应
该是第⑤句;紧承第⑤句的应该是另一种定义,即第③句;阅读其他句子可知,①②④三句介绍了AI的
应用,依据④句中的"也"和②中的"甚至"可知,这三句是递进关系,排序为①④②。据此排列为:
⑤③①④②;
重点一:汉语拼音书写
(一)书写字母要规范:
1.一律用印刷体小写字母,不可掺杂手写体。
2.拼写人名、地名、国名及专有名词时,第一个字母应当大写,句子开头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注意有些声母、韵母不能拼写在一起
声母bpmf能和o拼,不能和uo拼。如:b6(波),不能拼成buo
(三)丫、w的使用
1.韵母表中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y开头。如yi(衣),ya(呀),ye(耶),yao(腰),
you(优),yan(烟),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2.韵母表中u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要用w开头。wu(乌),wa(哇),wo(窝),wai(歪),
Wei(威),wan(弯),wen(温),wang(汪),weng(翁)
3.韵母表中ii行的韵母,在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也要用y开头写成yu(迂),yue(约)yuan(渊),
yun(晕);加y后,U的两点要省去。
(四)tl行的韵母和其它声母的拼写
ii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U上两点也省略;但
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il(女),I11(吕)
(五)省写规则
1.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优),ui(威),un(温)。如:牛(niu)、归(gui)、
论(lun)
2.U和n、I以外的声母相拼时都省去两点。
(六)注意标音位置
1.如果一个音节只有一个元音,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
2.如果有两个元音,声调符号就按a,o,e,i,u,ii的顺序标记。
3.i,u两个元音并列时,声调标在后面的元音上。如:tui(推),qiu(球)
4.调号恰巧标在i的上面,那么i上的小点要省去。
5.轻声音节不标调。如:萝卜、桌子
标调歌:见了a母莫放过,没有a母找0、e。i、u并列标在后,i上标调把点抹。
(七)注意使用隔音符号
a,o,e开头的音节连接爱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C)隔开。如:pi'a
o(皮袄)
重点二:如何正确辨析和选用近义词
1.从意义方面进行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强烈。
(2)同义但着重点不同。如“诡辩”的着重点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
奇怪的言辞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的着重点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猾”就是歪曲事实,
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3)词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三个词所表示的规模和范围由大到小。
2.从色彩方面进行辨析
(1)感情色彩不同。如“爱护”是褒义词,“包庇”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如“出租车”适用于书面语,“的士”适用于口语。
3.从用法方面进行辨析
(1)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一般用于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爱护”一般用手长辈对晚辈、
上级对下级。
(2)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
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公开的秘密”。
重点三:病句的六大类型
常见的语病类型有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不合逻辑。
1.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状语、缺介词、缺关联词等。如:
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主语,多用了介词“通过”,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
②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有”后缺宾语中心语,应在“肯吃苦”后加上“的
决心”。)
⑵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主要有主语赘余、谓语赘余、宾语赘余、定语及定语中心语赘余、状语赘余、补语赘余等。
如:
①刘绪晨的成长和发展,使他认识到平凡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主语中心语“成长”和“发展”意
思相近,可去掉“和发展”)
②回到中国已经四个多月过去了。(谓语“已经四个多月了”,结构和意思都已完整,“过去”多余,要删
去。)
③走进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语义重复,应去掉一个。)
2.语序不当
语序是指句子中各种成分的排列顺序。汉语中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是相对稳定的。不同的语序可
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不当主要有: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分句成
分顺序不当。如:
①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研究听取”颠倒了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②故宫博物院最近展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
出土的”移至“展示了”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③每个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将来”与“都希望”语序颠倒,应将“将来”移到“都希望”
后。)
3.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关
联词语搭配不当等几种情况。如:
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树
影”不会发出声响。)
②《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动宾搭配不当,
“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4.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通常会引发歧义,即一个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方式。主要包括:词的多义引起的歧义、
停顿不同引起的歧义、指代不明引起的歧义、修饰语修饰对象模糊引起的歧义。如:“依我看这个考点最需
要注意。”他说。(“考点”可能是考试内容,也可能是考试地点。)
5.结构混乱
初中阶段常考查的结构混乱类型为句式杂糅,即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将两
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如: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
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6.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主要是考查对事理逻辑的分析能力。包括:一面对两面(也可视为搭配不当)、自相矛盾、主客倒
置、否定失当、并列不当、不合事理。如:
①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幸免”自然是没有死,不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
②昨晚剧场里上演了相声、二人转和一些曲艺节目。(“一些曲艺节目”包括了“相声、二人转”,所以
不能并列。应把“一些”改为“其他”,或把“和”改为“等”。)
重点四:句子排序三步曲
从近年来排序题的命题来看,所选的语段材料一般层次都非常清晰。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
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以及由
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多种。同学们只要能准确判断出各句之间的关系,再运用相应技巧,一般都能找
到正确答案。
第一步:看选项,定首句
先观察所给出的选项,找出排在第一个的句子序号分别是几号,再通过逐一浏览比较哪一个更适合做
中心句或总领句。
第二步:找规律,巧排除
(1)句子间的组合,总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这也就提示我们,
可以通过寻找表示时间变化、地点方位转换的词语和一些关联词来确定句序,排除错误选项。如,时间转
换标志性词语,如“以前”“现在”“将来”等;空间转换标志性词语,如“上”“下”“左”“右”“东”“南”
“西”“北”等;逻辑转换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2)可以通过寻找一些表示内容上相互映现和句意间相互关联的线索词来确定句序,排除错误选项。
(3)看到代词不放过,往前寻找其所指代的内容所在的句子,进而确定句序,排除错误选项。
第三步:通读题,细查验
在完成上面两步后,再将已初步排好的语段通读一遍,分析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连贯符合句意,是否
满足语境要求等。仔细查验之后,可最终确定答案。
难点一:病句辨析九大诀窍
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病
句辨析时,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下面试举几例略作说明。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例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2、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
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例如: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②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
忌、杜绝、避免、缺乏等。例如: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
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例如:
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5、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例如:
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此例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
7、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例如:
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句中的“都”是指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个数,故“都”与“平均”矛盾。句
末的“90分以上”是约数,也与“平均”矛盾。
8、语感审读法
辨析病句,可以借助语感。一般说,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出语病的地方。例如:
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不太熟悉的。
此例读起来很别扭,就是因为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了。
9、主干分析法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检查它的附加成分,
看修饰语和中心语有无毛病。例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
难点二:排序题解题技巧
技法一:排除法
第一步:根据选项特点定首尾句。
1.适合做首句。
(1)从内容上看:援引观点或引出对象、背景铺垫、设问的句子。
(2)从关键词看:
①时间词:目前、近年来、当……的时候等。
②铺垫语:随着、在……中(之内)、在……的形势下、当……等。
③追溯词:至于、从……开始、说到等。
④引用语:(用别人的话引出观点或说明对象)XX曾说过。
2.不适合做首句。
⑴大多数含有代词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
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通常要往前
找,因此含指代类词语的句子不能做首句。常见代词有人称代词,如“他”“他们”等;疑问代词,如
“谁”“怎么”“多少”“什么”“哪”等;指示代词,如“这”“那”“这些”“此”。
(2)以关联词开头的句子不适合做首句。
⑶补充类表述的句子通常不适合做首句。
⑷反面论证通常不适合做首句。
由常见的关联词“否则”“不然”“如果不”“如果没有”等引出的句子一般为反面论证。
3.适合做尾句。
一般含有“因此”“所以”“照此看来”“总之”等关键词的结论性表述更适合做尾句。
第二步:分组。确定首尾句后,对于剩余的句子,要再次分组排序。先在小范围内将可以明确顺序的
句子排列出来,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再将不符合这种顺序的选项排除掉。
在进行句子分组时需注意以下两点:
L看语句是否连贯。如答句与问句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2.是否符合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一般而言,语段内部的排序有五种:
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等。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第三步:对比剩余选项中的差异内容。在备选选项里寻找剩余的句子,将句子代入题中,联系上下文
确定哪一种排序更合适。
第四步:通读排好序的句子,再次验证。
技法二:文体法
可通过辨明文体来理清句子内部的思路。
1.记叙性语段:
⑴把握语段的线索。常用的线索主要有物、事、人、时间、地点、感情、景物变化、行踪等。
⑵确定语段顺序。以时间为序,应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以空间位置为序,应分析每句话里的方位词,
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顺序排列;以事件发展先后为序,应抓住事件的开端、发展、高
潮、结尾,按事件发展的先后序排列。
2.说明性语段:
⑴明确语段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即这段话围绕的中心。
(2)明确语段的说明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⑶按照说明顺序进行排序。
3.议论性语段:
首先,要弄清语段论述的中心观点。其次,从“提出论点一分析论点一总结论点”这一逻辑角度切入
解题,顺序为论点句一对论点的证明(分论点或论据)一对全段的总结。其中总结论点部分的顺序可以由结论
句中的相关词语顺序来确定。
4.描写性语段:
分析语段内容,判断语段突出特点,可根据其描写顺序、语言风格等进行判断排序。
»真题感知
1.(2023・湖南益阳)下文加点字的注音和填入横线处的汉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小船在静悄悄的微山湖上chGng徉。傍晚的微山湖,敞开了温暖的胸怀,一望茫茫。低头闻
水韵,举目赏烟霞。远处暮鸦飞入林孥,迷蒙的雾”掩映岛屿。运河穿镇而过,古桥长虹卧波,
新苇摇曳多姿。
A.徜hud蔼yeB.倘hud霭yi
C.徜he霭yeD.倘he蔼yi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徜徉(changyang):闲游;安闲自在的徘徊;
林壑(linhe):树林和山谷;
雾霭(wuai):雾气;
摇曳(yaoye):晃荡,摇动;
故选C。
2.(2023•湖南益阳)填入下面语段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塔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达到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性高度。塔方最早同中方
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双方率先建立发展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是的铁杆朋友。
的政治互信、坚定有力的相互支持是中塔关系的最宝贵经验。中方愿同塔方一道,
,推动中塔关系取得新发展。
A.不负众望惺惺相惜长盛不衰承前启后
B.名副其实牢不可破历久弥坚继往开来
C.名副其实惺惺相惜历久弥坚承前启后
D.不负众望牢不可破长盛不衰继往开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一空: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句中形容中塔双方是真正意
义上的铁杆朋友,用"名副其实"恰当;
二空:惺惺相惜: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牢不可破:坚固、紧密不能摧毁或
拆开。亦形容人的意志坚定或态度固执,不能动摇。句中与“政治互信"搭配,用"牢不可破"恰当;
三空:长盛不衰:长久兴盛而不衰败,比喻长时间保持旺盛的势头。一般用来形容文化、节日、传统等。
历久弥坚: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句中形容相互支持是两国关系长久以来愈发坚定不移的保
证,用"历久弥坚"恰当;
四空:承前启后:承接以前(过去)的,开创今后(未来)的。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
辟道路。句中形容两国愿继承过去的事业,并未以后的关系进一步发展,用"继往开来"恰当;
故选Bo
3.(2023•四川德阳)下面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今年是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学雷锋”已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尉然感风。
B.文人们留下的意蕴深厚的诗词,若不是妙手假得,那便是经过他们反复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截至今年3月,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5亿吨,这簟△听用的好消息传遍神州大地。
D.全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使"共建"和"共享"般罪相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蔚然成风:指写诗词歌赋成为了世界上的一种风气;引申义是事物盛极一时,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使用
正确;
B,妙手偶得:修养很高的人,由于偶发灵感而做出的作品。使用正确;
C.骇人听闻: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不能形容好消息,使用有误;
D.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使用正确;
故选C。
4.(2022•四川攀枝花)下列语句中缘有个厘的一项是()
A.国产动漫专题片《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党史故事。
B.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帐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
在花钱。
C.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
人去游泳。
D.第12版《新华字典》收录了"拼购""刷屏"等网络词语,意味着一些网络词语被更广泛地使用和接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B.有语病,"重要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应删去"的重要原因"或"原因";
C.有语病,成分残缺,应改在"去游泳"后面增添"的倡议”;
D.有语病,语序不当,应将"使用〃和"接受"位置进行调换;
故选A。
5.(2023・湖南长沙)下面是某同学写的"致敬航天英雄"新闻稿中的一段话,其中有谓疸的一句是()
①5月30日上午,九年级四班全体同学观看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全过程。②当神舟十六号载
人飞船发射成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激动万分。③接着,大家畅谈了自己的感受,纷纷表示能否像航天
英雄一样实现报效祖国的理想,取决于自己努力学习。④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明确了自己当下的责任和
未来的使命。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能力。
C.两面对一面,可在"努力学习"前面加上"是否"。故选C。
6.(2023•湖南)下列句子排序正卿的一项是()
①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很,却没有亮光。
②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③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越来越亮。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④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
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真可爱。
⑤天空还是一片浅蓝,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巴金《海上日出》,有删改)
A.③⑤②④①B.①⑤③②④C.⑤③①④②D.⑤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通读文段可知,描述的是海上日出情景,首先找到总起句。文段是按照时间顺序来描述的,第⑤句为首句,
写天空一片浅蓝,天水相接处出现红霞;③句紧承⑤句,写红霞的范围慢慢扩大;①句"果然,过了一会
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承接③句"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写
太阳已经出现小半边脸;然后是④句"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最后②句"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
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这就是日出的整个过程,注意抓住"转眼间、过了一会儿、到了最后”等表示时间
的词。正确排序为:⑤③①④②;
故选Co
7.(2023•湖南岳阳)小文在“我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班级论坛中,摘录了一段话。为加深同学
们印象,特意将一些语句抽离出来,若将抽离出的语句重新排序填在横线上,构成一段连贯的话,你认为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类人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国要走向现代化,只能从西方文化里嫁接。
①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一点都不矛盾,几乎可以说是直通车一一逻辑直达。
②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甚至韩非的思想里,都包含着非常显著的现代性。
③他们的文化期待是,从西方文化走向现代。
④比如,孔子、孟子的民本思想,礼(规则、权利和责任)对权力的约束思想,庄子的个体自由,墨子
的尚贤思想等,都与现代社会理念毫无违拗。
A.③②①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③承接“有一类人持否定态度”写他们的文化期待;①使“从西方文化走向现代〃的意思发生转折,提出"中国
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一点都不矛盾”的观点;②用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人的例子举例论证;
④对上文的例子阐发开来,具体论证。
因此排序为:③①②④;
故选C。
8.(2023•四川德阳)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目光如星如月,如夜行的火把,而且异常质朴和厚实。
②这奇崛诡异的眼球生长神话,仿佛带给人几分温暖的灼痛感。
③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的那对眼球肯定是最特异的,保准会让你过目不忘。
④只觉得它蕴涵着人类童年的艰辛和希望,让人惊讶赞叹不已!
⑤因为那对眼球呈柱状从眼眶中伸出来,像操纵柄一样可以用手握住,而中部还有一道箍,似带了个镯子。
A.③⑤①②④B.③⑤②①④C.⑤③②①④D.⑤③①②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解答排序题,要理清逻辑,可以借助"首先""其次""再次"等关联词语,
或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判断,首先整体把握,找出中心句、起始句或总括句,然后按时间、空间、
逻辑或认知不同进行梳理,再找准领字,看准关联词及其他表示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综合排出合理的句
序。
通读五个句子,③段可做句首,指出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最特异的是那对眼球;⑤句紧承③句内容,指
出眼球特异的原因在于它的外形;②句紧承⑤句内容,写的是眼球的外形仿佛带给人们温暖的灼痛感;
①句紧承②句内容,写出目光带给人的感受;④句承接①句内容,写出眼球带给人的深层感;②-①-④
是由浅入深写眼球带给人的感受;
故选Bo
9.(2023・四川雅安)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与舞蹈一样,画中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都充满了韵律美。
②舞蹈演员们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仿佛化作《千里江山图》中的山峦,舞出山水相依之感,
舞出明月般存在千年的灵魂。
③正如"诗画本一律",舞者和画者对这千里江山也必定有文化理解上的共鸣,《只此青绿》将文化传承中的
"艺术通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
④春晚节目《只此青绿》是以舞蹈的形式对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还原。
A.④①③②B,③④①②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排序。
第④句简要介绍《只此青绿》与《千里江山图》的关系,故排在首句;第②句紧承第④句写舞蹈之美,
故排在④句之后;第①句"与舞蹈一样"由舞蹈转到写画作,排在②句之后;第③句"诗画本一律”是总结
句,排在末句;正确排序为:④②①③;
故选D。
10.(2023•黑龙江哈尔滨)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人都有自己的乐趣。,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每天不跑跑
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不自在;,即使到了年老体衰的时候,还要支撑着干点活。积极向上的乐趣,
反映了人高尚的精神面貌。
A.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
B.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
C.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
D.有的人把读书当作乐趣有的人把运动当作乐趣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
结合"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要从时间的隙缝中偷光苦学"可知,所填的句子应与学习有关,故填"有的人把
读书当作乐趣”;
结合"每天不跑跑跳跳,舒舒筋骨,就觉得不自在"可行,所填的句子应与运动有关,故填"有的人把运动当
作乐趣”;
结合"即使到了年老体衰的时候,还要支撑着干点活"可知,所填的句子应与“干点活”有关,即与劳动有关,
故填"有的人把劳动当作乐趣”;
故选D。
»提升专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作为父亲,傅雷很甲(A.关心B.关怀)儿子的生活与成长。儿子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问
题,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准确理财,以及如何准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他「假史提出意见-和建-以
并都多次谈及。爱子之情,乙(A.不言自明B.溢于言表)。傅雷在艺术方面有很深的造yl①(A.意
B.诣),信中常用大量篇幅谈美术,谈音乐作品,谈表现技巧和艺术修养等。丙,不时筝②(A.gei
B.jT)予指点。
(选自课本)
⑴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
②—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_____
乙_____
⑶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⑷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还是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
②不管是傅聪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
③傅雷都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
A.②①③B.③②①
C.③①②D.②③①
【答案】⑴BB
(2)AB
⑶他在信中都多次谈及,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4)A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造诣:zaoyh学问、技艺等所达到的程度。故选B。
②给予:jTyu,给(g爸i)(用于抽象事物)。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甲处,关心:留意,注意;关怀,挂念。关怀:含有帮助、爱护、照顾的意思(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集体
对个人)。结合语境,这里表示作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的关心,应用"关心";故选A。
乙处,不言自明:不用说话就能明白。溢于言表:意思是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
人体会出来。结合语境,此处表示爱子之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应用"溢于言表";故选B。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语序不当,应将“提出意见和建议"与“都多次谈及"互换位置。
(4)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②"不管......"与①"还是......"构成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③放在最后,强调傅雷关注儿子的成长。
故选A。
2.下面是班级同学搜集的两则材料,请你一起审阅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①二十四节气是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它的制定和中国古人
探索宇宙的观星文化密不可分,它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制定。北斗七星A一圈又一圈,不断循
变旋转,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区的自然节律在渐变。B因此成为上古人们判断时节变化。
②准确把握农时是二十四节气在中国产生的首要驱动力。农作物的生根、发芽、生长、开花、结籽和
成熟具有极强的季节节律。例如立春并不代表着播种,它只是提示人们为春播准备耕种的物资,农具,肥
料,种子等。“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才是真正的播种时节,人们驾着耕牛深翻着土地,
被风化了一个冬季的土地,在地温的作用下,变得(xT)松柔软,人们再把一些适宜种子埋进那温暖
而软软的泥土中,等待着种子的发芽。
③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一边种地,一边观察天象,并根裾天象记录作物生长的规律,一
年四季轮换播种,作物不断生长,粮菜不断收获,满足了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节选自"古建家园"网《细说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明的关系》一文,有删改)
材料二
①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shu3i),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
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二十四节气就是解答这一现象级谜题的重要
密码。正是二十四节气的出现和完善,让农耕文明时期的中国养育起数量庞大的人口,生生不息、茁壮繁
衍数千年。
②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比如立春,一元复
始,万象更新,意味着不可遏阻的新生力量,蕴含着未来可期的希望。风光行处好,云物望中新。经过冰
雪洗礼的大地逐渐回暖,与寒冬战斗过的万物开始复苏,草叶(m©ng)发绿意浓,争奇斗艳百花绽。
③只有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回归生产生活,才是真正的保护与传承。一直以来,二十四节气为全
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各地的人们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因地制宜、
因俗制宜的创造性利用,形成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既有国家祭典,又有生产仪式和习俗活动,
还有谚语、歌谣、传说、诗词、工艺品、书画等文艺作品。
④2022年2月4日,中国农历立春之日。晚上8点,举世瞩目的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鸟巢上演。令
人感到惊奇的是,开幕式倒计时选择了二十四节气,以呼应第二十四届冬奥会。从24开始倒数,节气流转
则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定义”。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一文,有删改)
⑴材料一、二中遗漏了三个字,请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有同学认为材料一画线A处语言可以更加简洁,请替换成一个四字成语。
⑶还有同学认为画线B处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
【答案】⑴稀衰萌
(2)周而复始
⑶病句修改:成分残缺,在句末补充"的依据"。
【解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xT(稀)松:极为松散。
经久不shuai(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物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
状态。
meng(萌)发:植物开始发芽,常用于比喻事物的开端。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周而复始:一圈又一圈的轮转。形容不断循环。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去而往来。指反复进行,没有止息。
这两个成语意思相近,都可以替换。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成分残缺,"成为"是谓语,"上古人们判断时节变化"是定语,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依据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学期我们
聆听了壶口瀑布A振聋发耳责的涛声,目睹了黄河水的怒不可遏;我们欣赏到各拉丹东雪山的B风云变幻,
做听坚冰之工的流》演逢长江的故事;我们饱览勃朗峰妩媚动人的秀丽景色,满目C瞬息万变的华彩,我
们来到令人D目眩神迷的丽江,领略东巴文化的魅力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
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1)从画波浪线句中找出一个错别字并改正。
"_______"改为"
(2)给加点字注音。
①怒不可谩②疹________媚动人
⑶文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振聋发耳贵B.风云变幻C.瞬息万变D.目眩神迷
【答案】⑴译绎
(2)ewu
⑶A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
演译一一演绎:推演铺陈。
(2)本题考查字音。
怒不可遏:nubukee,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妩媚动人:wumeidongren,形容女子长得好看,楚楚动人,让人心动。
(3)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振聋发腿: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在文中,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壶口瀑布
的涛声,适用对象错误;
B.风云变幻:形容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在文中,这个成语用来描述各
拉丹东雪山的多变景象,使用正确;
C.瞬息万变: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文中,这个成语被用来描述勃朗峰景色的快速变化,使用正确;
D.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使人感到心神摇荡,不能自主。在文中,这个成语用来描述丽江给人
的感觉,使用正确;
故选Ao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母①"。传统村落保存着珍
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极具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一方面,每一处形态丰富、别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都
是鲜活的文化遗产,【甲】;另一方面,传统村落如今仍是“一方人”生活ql②居之地,在城市化
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保护好“一方水土”的目的,也是意在保护人们始终记挂的精神家园,给当下社会
情绪带来调节和fu③慰。
⑴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匣_________②qi________③e
(2)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甲】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生动多元地诠释着乡土文明
②极具历史文化、科学研究、艺术审美价值
③自由展现着各自独特的物质、社会、精神文化传统
A.①③②B.③①②C.①②③D.③②①
⑶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案】⑴xia;栖;抚;
(2)A
⑶保护好"一方水土",也是意在保护人们始终记挂的精神家园(或:保护好"一方水土''的目的,也是保护人
们始终记挂的精神家园)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匣:xia,匣子。装东西的有盖子的小型器具,多为方形。
栖居:qiju,栖息;居住。
抚慰:fuwei,抚恤、安慰。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仔细阅读待排句可知,①中"乡土文明”紧承前句中"传统村落",故①应为首句;"自由展现着各自独特的物
质、社会、精神文化传统"呼应前面"文化遗产",应为次句;“极具历史文化、科学研究、艺术审美价值”是
总结传统村落的价值,应为尾句。
正确排序为:①③②;
故选Ao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划横线的句子存在句式杂糅的问题,应删去"的目的"或"意在"。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巅,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
天,白云缭绕,轻歌T即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五光十色中的粉红嫩绿,尤为妩
媚动人,所有色彩轻淡柔和,交相辉映,妖媚迷人。我们干脆就地而坐,饱览独特美景。这一彩幻只是稍
作驻留,顷刻间便飘忽不定,相互交融,暗淡隐去,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纷至
沓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
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能看到的一
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
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皂泡。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
泡,其价值会是多少呢?
(马克・吐温《登勃朗峰》)
⑴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轻歌man舞②纷至管来③霓裳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⑶作者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案】⑴曼tani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云朵洁白轻薄、微光
闪烁的迷人情态,表现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⑶至精至美者,往往不能长久,因而尤足珍视。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轻歌军舞(m而):轻松愉快的音乐,柔和优美的舞蹈;
纷至等来(匕):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霞裳(ni):以霓所制的衣裳,指仙人所穿的服装;乐曲名,是唐代宫廷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简称。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结合画线句子“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仿佛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分析,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
法,将“洁白轻薄的云朵"比作"身披霓裳羽衣的纯洁天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云朵洁白、轻薄,微光闪烁的
美丽迷人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云朵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主旨。
结合"良久,我们终于感悟到,眼前的绚丽色彩以及它们的无穷变幻便是我们从飘浮的肥皂泡中能看到的一
切,泡泡所到之处,种种色彩变幻,尽被摄入其中。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可
知,作者把眼前勃朗峰的美景一一这个大自然精美的杰作比作色彩华丽、奇幻无比的肥皂泡泡,联想丰富、
独特,也赞美了勃朗峰的景观真是如梦似幻,可望不可久留;结合"我想,假如世上只有一个肥皂泡,其价
值会是多少呢"可知,作者感叹如此华美的景象就如一个肥皂泡一样,美丽却不长久,因而我们要更加珍惜
这且只有一个的“肥皂泡"。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与"大国"休戚与共、
间不容发。家国,可谓中华儿女的精神归属。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擎坦承篁、艰苦
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三自、隼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年代,无数先
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潮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空标。站在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
在升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为家国情怀要基。每个人都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才能众擎易举,
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
⑴文段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及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销烟弥漫B.坐标C.奠基(dian)D.众擎易举(qing)
(2)文段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间不容发B.箪路蓝缕C.波澜壮阔D.聚沙成塔
⑶下列关于家国情怀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不仅是新时代强国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更是个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B.广大青年要厚植爱国情怀,以奋斗之姿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书写民族伟大复兴。
C.通过家庭美德建设、良好家风传承、爱家爱国的情感教育,家国情怀能够得到更好涵育。
D.勤奋学习、吃苦耐劳可以把我们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2 My schoolbag (Part C)(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Unit 1 Life Choices Lesson 3 Your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5宅基地的买卖合同协议书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My weekend plan课时3 Let's try Let's talk说课稿 人教PEP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 开学第一周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课时 集合的含义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1
- 26手术台就是阵地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2025冷库销售合同范本
- 影视企业签订业绩承诺协议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
- Unit 1 Let's be friends!(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水景池维修施工方案
- 电缆销售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
- (完整)三年级数学口算题300道(直接打印)
- TB 10012-2019 铁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 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背诵用)
- 【良心出品】架空输电线路巡视内容
- 10000以内加减法混合竖式题
- 2024年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件:曝光三要素
- 春节文化研究手册
- 《智能物联网导论》AIoT导论-第4章课件
- 小学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