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人体健康(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专题5人体健康(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专题5人体健康(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专题5人体健康(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专题5人体健康(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人体健康【命题重点】本知识块涉及:①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内容。在人体健康与环境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等都是命题的重点;②血型和输血。判断血型的关键是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种类,判断能否输血时,首先要考虑献血者红细胞上凝集原与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命题特点上常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与人体健康和代谢有关的知识。【方法要点】要注意掌握以下知识要点:①传染病的三大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三条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②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③要在建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辨别病原体和传染源、抗原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概念,通过练习培养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题精析】类型1传染病与免疫1.如图是ABO血型的输血关系图,有关血型及输血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的ABO血型是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的 B.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血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C.人体大量失血后,输同型血与输O型血的要求是一样的 D.AB型血只能接受其它血型的血,不能输给任何血型2.2020年疫情期间,深圳机场员工近千人参与献血,创下疫情期间人次最多的团体献血记录。若其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标准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甲的血型是()A.A型 B.B型 C.O型 D.AB型3.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两人的血型鉴定结果如图所示,则()A.甲的红细胞中没有凝集原 B.乙的红细胞中只有B凝集原 C.甲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 D.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类型2血型和输血4.据外媒报道,美国中西部自2015年3月初以来,许多农场发现H5N2禽流感病毒,影响700万只火鸡及母鸡等产品。有关科学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一次处理方法结果第二次处理方法结果甲组鸡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无病症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乙组鸡不注射任何病毒无病症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有病症A.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甲组 B.若甲组鸡第二次处理后无病症,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 C.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它们也不会患马立克氏病 D.乙组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5.用鼠A、B做如图甲实验,图乙反映的是鼠先后感染同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据此请回答如下问题:(1)假设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原因是。(2)根据图中信息,对于某些预防接种有什么指导意义。理由是什么?。6.如图所示的三幅漫画说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据此回答问题:(1)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其杀菌机理可用图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道防线。(2)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由于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其机理可用图来形象说明。(3)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在免疫学上,疫苗属于,进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且相应的淋巴细胞具有功能。(4)从人体免疫涉及的病原体是否具有特定对象上讲,三图所示的免疫都属于性免疫(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由于以上所示的免疫都是与生俱来的,故也可称之为(填“人工免疫”或“自然免疫”)。【针对训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1.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若用A型血清检查,只有丙、丁的血液可凝集,经交叉配血试验,丁只能接受甲的血,关于这四人的血型推断合理的是()A.甲是A型、丁是O型 B.乙是AB型、丙是O型 C.甲是O型、丙是AB型 D.乙是A型、丁是AB型2.对于大量失血病人,输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但输血前必须先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下列有关输血及血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情况下都只能输同型血 B.子女的血型一定与父母相同 C.血型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 D.血型由遗传决定3.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随已过去六十多天,但不少人仍在唏嘘生命的脆弱。事故中某重伤患者抢救时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志愿者①②③④A型标准血清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B型标准血清有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A.① B.② C.③ D.④4.2019年春节期间,某地血液中心血源不足,解放军战士积极参加献血。其中甲乙丙丁四个战士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甲的血型是()A.A型 B.B型 C.O型 D.AB型5.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把献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分别与对方的()进行配血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实验中都没有凝聚反应,才是配合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A.血液 B.血浆 C.血清 D.红细胞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引发震中附近海域发生1.5米至2米高海啸,灾区满目疮痍,宛如“人间地狱”。海啸之所以能摧毁人们的家园,这是因为其具有巨大的能;医务人员正在给一失血过多的伤者进行输血,已知该患者为AB型血,则应给其输入大量的型血。7.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1)人被狗咬伤后需接种狂犬疫苗,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够促进人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填“抗原”或“抗体”)来抵抗病原体。(2)如图是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预防某种。(填字母序号)8.瘦肉型“健美猪”是某些不法人员在生猪饲养中使用了化学药品瘦肉精形成的,人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会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请回答:(1)人摄入“健美猪”肉后,残留在猪肉中的瘦肉精主要在消化道的处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对人体造成危害。(2)“健美猪”的血液通过其肾脏中的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及肾小管的作用形成尿液,部分瘦肉精不能回流至血液,因而尿液中可检出瘦肉精。(3)被人体吸收的瘦肉精由消化系统到达肾脏的血液循环路线要经过心脏的四个腔吗?(4)在购买包装的食品时,应当关注包装袋上的。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9.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表1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的凝集现象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清水碘液无沉淀蓝色沉淀蓝色沉淀无沉淀鲜橙汁橙色沉淀无沉淀橙色沉淀无沉淀清水无沉淀无沉淀无沉淀无沉淀表2模拟血型的鉴定血液模拟血液血清模拟血清A型豆浆A型碘液B型淀粉溶液B型鲜橙汁AB型豆浆和淀粉溶液AB型清水O型①O型碘液和鲜橙汁(1)表2中,①处应填写(填“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或“清水”)。(2)从表1可知,表2中模拟血清为碘液的血液可以接受模拟血液为的血型。(3)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为原则。10.有一种发生变异的小鼠,以某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实验完成后,比较变异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甲图。感染该病原体后,发现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前后的变异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给变异小鼠注射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变异小鼠活存的情况如图乙。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分别描述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感染病原体后存活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和。(2)根据图甲,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是。从这个实验可推知,这期间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3)根据图乙,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能比未注射抗体变异小鼠存活,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4)感染该病原体后,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变异小鼠体内的变异,没有影响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响了淋巴细胞,使它无法。四.解答题(共8小题)11.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约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2)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伤口,很快就可止血。这是血液中的起着重要作用。(3)经检验,该受试者的血型为A型,若他大量失血需要输血,则应该给他输型血。12.(1)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已经危及到生命了,医生会选择对患者进行输血,现有一个患者,医生经检验他是B型血,最好给他输血。(填具体血型名称),如果只利用这位患者的血清来检验血型,能否检验出ABO血型系统中的某一种血型。(2)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13.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的新冠病株、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一定难度。(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选填“变异”或“遗传”)(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14.2019年澳大利亚大火,足足烧了9个多月。让人意外的是,大火还未熄灭,桉树却已重新发芽。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为此,兴趣小组搜集了一些关于桉树的信息。信息一: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的深部,桉树种子外有厚厚的木质外壳,桉树具有毒性,大多数动物都不能食用桉树;桉树中富含大量油脂。信息二:桉树十分高大,枝叶繁茂、浓密;桉树对于水分和肥料不仅需求量极大,而且吸收能力极强。对于桉树“火后复苏”,有人认为“这将导致一场更大的可能导致破坏生态平衡的危机”。请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桉树“火后复苏”的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危机”做出解释。15.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已有五百多万人感染该疾病。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某种蝙蝠体内携带的冠状病毒相似度达96%。(1)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演变出了三种不同的毒株。在生物学上,三种毒株间的性状特征差异属于现象。(2)从预防措施角度分析,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3)同学们开展了人类如何与蝙蝠相处的讨论,你认为合理的有。(可多选)A.蝙蝠携带病毒应该把它们全部消灭B.利用蝙蝠身上的病毒研制生化武器C.科学合理的研究蝙蝠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D.人类不能破坏蝙蝠的栖息地,防止蝙蝠灭绝E.蝙蝠身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16.2019年中国食品博览会11月8日在宁波举行。(1)博览会中各种“人造肉”食品引起了参观市民的兴趣。很多人造肉食品其实就是对肉类的形色和味道进行模拟的大豆制品,主要含有的营养物质是。(2)下列做法能体现食博会“低碳、环保”理念的是(可多选)。A.用可降解“玉米塑料”代替传统塑料制作餐具B.用回收的牛奶包装纸盒再生的材料制造休闲椅C.多个展馆充分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17.在治疗心脏疾病患者时,通常用一种被称为“血泵”的体外装置来代替心脏,以维持血液循环。如图甲所示为简化“血泵”的示意图,线圈固定在软铁杆上,两者组成一个电磁铁,活塞可以自由滑动,阀门S1、S2只有单向开启功能并与血管相连。请回答下列问题:(1)心脏疾病中以冠心病最多发。从健康角度出发,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下列食谱中,对冠心病患者较为合理的是。(填字母)A.大排、猪肝、白虾、紫菜汤B.青菜、大豆、鲫鱼汤、炒西红柿(2)血泵和人工肺可以组成“心肺机”(如图乙),根据图示,C管中流的是(填“动脉血”或“静脉血”)。1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发现和分离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疟疾是疟原虫侵犯红细胞而引起的血液传染病。人体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2)发现青蒿素之前,治疗疟疾的药物主要是奎宁、氯喹等,但长期使用后,疗效明显下降,原因是疟原虫有了抗药性。从进化角度看,该抗药性的产生是对疟原虫选择的结果。(3)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在世界各地拯救了无数生命。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对病人进行治疗,属于。(4)疟原虫侵入机体后,其作为抗原可促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而分泌抗体。同时,疟原虫的一些抗原作用于T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进化杀伤被疟原虫入侵后形成的靶细胞。所以从免疫学角度分析,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属于。专题5人体健康【命题重点】本知识块涉及:①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内容。在人体健康与环境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措施、人体的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等都是命题的重点;②血型和输血。判断血型的关键是红细胞上凝集原的种类,判断能否输血时,首先要考虑献血者红细胞上凝集原与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命题特点上常以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背景,综合考查与人体健康和代谢有关的知识。【方法要点】要注意掌握以下知识要点:①传染病的三大特点(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三条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②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③要在建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辨别病原体和传染源、抗原和抗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概念,通过练习培养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题精析】类型1传染病与免疫1.如图是ABO血型的输血关系图,有关血型及输血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的ABO血型是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的 B.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血型可能会发生变化 C.人体大量失血后,输同型血与输O型血的要求是一样的 D.AB型血只能接受其它血型的血,不能输给任何血型【解答】解:A、人类的红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按照红细胞所含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型:凡红细胞只含有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A错误。B、血细胞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因此骨髓来自不同血型的捐献者时,移植后病人的血型会改变,B正确。C、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可少量输入,不得已才采用。C错误。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AB血型的人可以输给AB血型的人。D错误。故选:B。2.2020年疫情期间,深圳机场员工近千人参与献血,创下疫情期间人次最多的团体献血记录。若其中甲、乙、丙、丁四个人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标准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甲的血型是()A.A型 B.B型 C.O型 D.AB型【解答】解:只有乙和丙的血与B型标准血清(含有抗A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说明乙和丙可能是A型和AB型;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所以丁是O型;又因为甲乙丙丁四人血型各不相同,所以甲的血型是B型血。故选:B。3.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甲、乙两人的血型鉴定结果如图所示,则()A.甲的红细胞中没有凝集原 B.乙的红细胞中只有B凝集原 C.甲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 D.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解答】解:A、甲中出现了红细胞凝集现象,甲的血型和A、B型血清都发生凝集反应,说明甲含有A、B两种凝集原,是AB型血,错误;B、乙的红细胞中只有加入A型血时才出现红细胞凝集,加入B型血没有出现凝集反应,说明乙是B型血,正确;C、甲是AB型血,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都不含有,错误;D、乙是B型血,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错误。故选:B。类型2血型和输血4.据外媒报道,美国中西部自2015年3月初以来,许多农场发现H5N2禽流感病毒,影响700万只火鸡及母鸡等产品。有关科学家利用健康家禽做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一次处理方法结果第二次处理方法结果甲组鸡注射脱毒禽流感病毒无病症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乙组鸡不注射任何病毒无病症注射活性禽流感病毒有病症A.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相当于实验中的甲组 B.若甲组鸡第二次处理后无病症,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 C.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它们也不会患马立克氏病 D.乙组鸡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解答】解:A、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乙肝疫苗后,疫苗的毒性降低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相当于本实验中的甲组,正确。B、甲组鸡在第一次注射脱毒病菌,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的抗体,当第二次注射活性病毒后由于体内有抗体,可以抵抗该病菌,所以表现为无症状,则说明该脱毒流感病毒可作为疫苗研发,正确。C、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体,经过上述处理后,给甲组鸡注射马立克氏病毒疫苗,它们也会患马立克氏病,C错误。D、本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注射脱毒病菌,甲组注射了脱毒病菌为实验组,乙组未注射,起到对照作用,正确。故选:C。5.用鼠A、B做如图甲实验,图乙反映的是鼠先后感染同种细菌后,血液中相应抗体产生的情况,据此请回答如下问题:(1)假设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死亡,原因是注射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2)根据图中信息,对于某些预防接种有什么指导意义预防接种要有计划地进行。理由是什么?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解答】解:(1)由乙图可知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假设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注射S病原体,则B鼠会死亡,原因是注射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这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2)根据图中信息,预防接种要有计划地进行。因为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答案为:(1)死亡;注射疫苗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抗体(2)预防接种要有计划地进行;抗体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时间6.如图所示的三幅漫画说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据此回答问题:(1)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的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2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2)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由于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其机理可用图1来形象说明。(3)预防甲型H1N1流感,应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在免疫学上,疫苗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且相应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4)从人体免疫涉及的病原体是否具有特定对象上讲,三图所示的免疫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由于以上所示的免疫都是与生俱来的,故也可称之为自然免疫(填“人工免疫”或“自然免疫”)。【解答】解:(1)图1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图2表示人唾液或血液中的溶菌酶能使侵入人体的病原体溶解死亡;图3表示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对侵入人体的病原体的杀灭作用。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其杀菌机理可用图2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2)图1表示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这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3)由分析可知给一些同学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则这种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且相应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这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4)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的免疫;而特异性免疫是人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图1、2、3所示的免疫作用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是非特异性免疫。也可以称之为自然免疫。故答案为:(1)溶菌酶;2;二;(2)1;(3)抗原;抗体;免疫记忆;(4)非特异;自然免疫。【针对训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1.甲、乙、丙、丁四人的血型各不相同,若用A型血清检查,只有丙、丁的血液可凝集,经交叉配血试验,丁只能接受甲的血,关于这四人的血型推断合理的是()A.甲是A型、丁是O型 B.乙是AB型、丙是O型 C.甲是O型、丙是AB型 D.乙是A型、丁是AB型【解答】解:已知人类的ABO血型中,A型血含凝集原A和凝集素抗B;B型血含凝集原B和凝集素抗A;AB型血含凝集原A、B,不含凝集素;O型血不含凝集原,含凝集素抗A和抗B.若用A型血清检查,丙和丁的血液可被凝集,因为A型血清含有凝集素抗B,所以丙和丁可能是AB型或B型;又因为丁只能接受甲的血,所以甲是O型血,乙是A型血,则丁是B型血,丙是AB型血。故选:C。2.对于大量失血病人,输血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但输血前必须先检查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下列有关输血及血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情况下都只能输同型血 B.子女的血型一定与父母相同 C.血型由血清中的凝集素决定 D.血型由遗传决定【解答】解: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任何血型的人,错误;B、子女的血型一定与父母的遗传基因有关,但不一定与父母的相同,B错误;CD、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血型是人的性状之一,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由红细胞中的凝集原决定,一般终生不变,C错误,D正确;故选:D。3.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随已过去六十多天,但不少人仍在唏嘘生命的脆弱。事故中某重伤患者抢救时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下表为四名志愿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其中符合要求的是()志愿者①②③④A型标准血清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B型标准血清有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无凝集现象有凝集现象A.① B.② C.③ D.④【解答】解: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因此,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而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全有。输血时,同型血之间输血一般不会发生凝集反应,所以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由题意可知,要抢救急需大量AB型的血液,其中符合要求的是④。故选:D。4.2019年春节期间,某地血液中心血源不足,解放军战士积极参加献血。其中甲乙丙丁四个战士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甲的血型是()A.A型 B.B型 C.O型 D.AB型【解答】解:只有乙和丙的血与B型标准血清(含有抗A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说明乙和丙可能是A型和AB型;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所以丁是O型;又因为甲乙丙丁四人血型各不相同,所以甲的血型是B型血。故选:B。5.在通常情况下,由于考虑到人类的血型系统种类较多,为了慎重起见,即使在ABO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输血,也应该先进行交叉配血实验,即把献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分别与对方的()进行配血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实验中都没有凝聚反应,才是配合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A.血液 B.血浆 C.血清 D.红细胞【解答】解:红细胞中含凝集原,血清中含凝集素,当含有A(或B)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含有抗A(或抗B)凝集素的血清混合时,由于相对抗的凝集原和凝集素(如A与抗A)的相互作用,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凝集成团的红细胞可以堵塞小血管,引起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因此,输血前要进行验血,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把献血者的红细胞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分别与对方的血清进行配血实验,只有在两种血型配合实验中都没有凝聚反应,才是配合相合,而可以进行输血,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故选:C。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18年9月28日下午,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7.4级地震,引发震中附近海域发生1.5米至2米高海啸,灾区满目疮痍,宛如“人间地狱”。海啸之所以能摧毁人们的家园,这是因为其具有巨大的机械能;医务人员正在给一失血过多的伤者进行输血,已知该患者为AB型血,则应给其输入大量的AB型血。【解答】解:海啸产生后,推动了海波,使海浪具有较大的动能和势能,从而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动能和势能属于机械能,故产生破坏性的原因是海啸具有机械能由分析可知,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该患者是AB型血,失血过多需输血,根据输血原则,首先考虑的是输AB型血。7.2018年7月1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疫苗造假,引发了人们对疫苗安全问题的关注。(1)人被狗咬伤后需接种狂犬疫苗,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够促进人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填“抗原”或“抗体”)来抵抗病原体。(2)如图是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预防某种c、d。(填字母序号)【解答】解:(1)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这种病原体的特殊的蛋白质﹣﹣﹣﹣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人被狗咬伤后需接种狂犬疫苗,接种的疫苗进入人体后能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抵抗病原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2)制备疫苗(a)后,给乙组小鼠注射疫苗(b),它进入鼠体作为抗原起作用,使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具有免疫力的抗体,再注射同种病毒后,病原体已侵入,抗体立即与之结合,从而被吞噬细胞消灭,因此乙组小鼠没有发病。而甲组小鼠没有注射疫苗(b),体内没有抗体,因此注射病毒生病死亡。甲组、乙组唯一的变量是否注射疫苗(体内有无抗体),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于预防某种病毒感染的有效性。如图以小鼠为实验材料来研究某种疫苗对预防某种是c、d。故答案为:(1)抗体;(2)c、d8.瘦肉型“健美猪”是某些不法人员在生猪饲养中使用了化学药品瘦肉精形成的,人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会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请回答:(1)人摄入“健美猪”肉后,残留在猪肉中的瘦肉精主要在消化道的小肠处被吸收,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各部分,对人体造成危害。(2)“健美猪”的血液通过其肾脏中的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部分瘦肉精不能回流至血液,因而尿液中可检出瘦肉精。(3)被人体吸收的瘦肉精由消化系统到达肾脏的血液循环路线要经过心脏的四个腔吗?要经过心脏的四个腔(4)在购买包装的食品时,应当关注包装袋上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解答】解:(1)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①小肠最长,增加了吸收的面积;②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吸收的面积;③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2)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壁起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3)瘦肉精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流经的路线是: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脏;因此由小肠到达肾脏的血液循环路线中要先、后经过心脏的四个腔。(4)购买带包装的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故答案为:(1)小肠;(2)过滤;重吸收;(3)要经过心脏的四个腔;(4)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QS”质量安全图标以及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9.为了便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血型的血液互输可能发生血液凝集现象,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实验原理: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反应,有沉淀产生表示发生血液凝集现象)表1模拟血液和模拟血清的凝集现象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清水碘液无沉淀蓝色沉淀蓝色沉淀无沉淀鲜橙汁橙色沉淀无沉淀橙色沉淀无沉淀清水无沉淀无沉淀无沉淀无沉淀表2模拟血型的鉴定血液模拟血液血清模拟血清A型豆浆A型碘液B型淀粉溶液B型鲜橙汁AB型豆浆和淀粉溶液AB型清水O型①O型碘液和鲜橙汁(1)表2中,①处应填写清水(填“豆浆”、“淀粉溶液”“豆浆和淀粉溶液”或“清水”)。(2)从表1可知,表2中模拟血清为碘液的血液可以接受模拟血液为豆浆、清水的血型。(3)从安全输血的角度考虑,大量失血时,仍以输同型血为原则。【解答】解:(1)表格1中的有沉淀相当于血液发生凝集反应。O型血红细胞既不含有A凝集原与不含有B凝集原,根据分析可知,可用清水来表示,所以表二中的①处应填写清水;(2)表2中模拟血清为碘液的血液为A型血,其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因此除含有相当于B凝集原的淀粉的B型和AB型不能接受外,其它的可以接受血型为模拟血液豆浆、清水的A型和O型血。(3)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故答案为:(1)清水;(2)豆浆、清水;(3)同型血。10.有一种发生变异的小鼠,以某病原体进行感染实验。实验完成后,比较变异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甲图。感染该病原体后,发现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但是感染前后的变异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给变异小鼠注射针对该病原体的特异性抗体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同时设置对照组,变异小鼠活存的情况如图乙。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甲,分别描述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感染病原体后存活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正常小鼠在前60天内保持100%的存活率,60天以后存活率明显下降,至85天全部死亡和变异小鼠在前20天内保持100%的存活率,20天后存活率急剧下降,至29天,全部死亡。。(2)根据图甲,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在实验期间,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是前20天。从这个实验可推知,这期间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正常的。(3)根据图乙,注射抗体的变异小鼠能比未注射抗体变异小鼠存活更长时间,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产生抗体。(4)感染该病原体后,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且两种小鼠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图甲和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推知:变异小鼠体内的变异,没有影响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对病原体的敏感性,能迅速增多,但影响了B淋巴细胞,使它无法产生抗体。【解答】解:(1)甲图表示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感染病原体后的存活情况,从图中可以发现正常小鼠在前60天内保持100%的存活率,60天以后存活率明显下降,至85天全部死亡;变异小鼠在前20天内保持100%的存活率,20天后存活率急剧下降,至29天,全部死亡。(2)从甲图可以看出在前20天时间中正常小鼠和变异小鼠的存活率都是100%,所以存活率相同的时间段为前20天,从这个实验可推知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的工作状态是正常的。(3)从乙图中可知,注射了抗体的变异小鼠比未注射抗体变异小鼠存活更长时间,未注射的存活时间短,说明变异小鼠体内不能产生抗体。(4)根据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可知,两种小鼠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都是相同的,效应阶段不一样,正常小鼠有效应阶段而变异小鼠没有了效应阶段,因T淋巴细胞有吞噬作用,B淋巴细胞能产生抗体,故变异小鼠的B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故答案为:(1)正常小鼠在前60天内保持100%的存活率,60天以后存活率明显下降,至85天全部死亡;变异小鼠在前20天内保持100%的存活率,20天后存活率急剧下降,至29天,全部死亡(2)前20天;正常的(3)更长时间;产生抗体(4)B;产生抗体四.解答题(共8小题)11.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约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静脉。(2)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伤口,很快就可止血。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起着重要作用。(3)经检验,该受试者的血型为A型,若他大量失血需要输血,则应该给他输A型血。【解答】解:(1)因为静脉的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回心脏,所以用止血带扎住上臂,前臂隆起的血管是静脉,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静脉。(2)血小板能够堵塞伤口,其中还含有促进血液凝固的物质,起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3)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应该是输同型血。因此,如果病人的血型是A型,应该给他输A型血。故答案为:(1)静脉;(2)血小板;(3)A12.(1)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已经危及到生命了,医生会选择对患者进行输血,现有一个患者,医生经检验他是B型血,最好给他输B血。(填具体血型名称),如果只利用这位患者的血清来检验血型,能否检验出ABO血型系统中的某一种血型不能。(2)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糖类。【解答】解:(1)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是输B型血。这位患者的含有抗A凝集素,与A型血和AB型血发生凝集反应,与O型和B型血不发生凝集反应,因此不能检验出ABO血型系统中的某一种血型。(2)大米、小麦中富含淀粉,能为人体提供糖类;故答案为:(1)B;不能(2)糖类13.世界各地陆续发现新的新冠病株、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一定难度。(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变异(选填“变异”或“遗传”)(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解答】解:(1)新病毒的出现是由于病毒在传播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新老病株间的这种性状差异现象属于变异(2)我国目前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的注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注射疫苗使人体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从传染病预防角度分析,该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故答案为:(1)变异(2)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14.2019年澳大利亚大火,足足烧了9个多月。让人意外的是,大火还未熄灭,桉树却已重新发芽。这引起了人们的兴趣。为此,兴趣小组搜集了一些关于桉树的信息。信息一: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的深部,桉树种子外有厚厚的木质外壳,桉树具有毒性,大多数动物都不能食用桉树;桉树中富含大量油脂。信息二:桉树十分高大,枝叶繁茂、浓密;桉树对于水分和肥料不仅需求量极大,而且吸收能力极强。对于桉树“火后复苏”,有人认为“这将导致一场更大的可能导致破坏生态平衡的危机”。请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桉树“火后复苏”的原因及可能导致的“危机”做出解释。【解答】解:1、桉树“火后复苏”的原因是由于(1)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的深部(2)桉树十分高大,枝叶繁茂、浓密;桉树对于水分和肥料不仅需求量极大,而且吸收能力极强。2、由于桉树的生命力极强,会造成生态系统中一强独大的优势。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故答案为:1、桉树“火后复苏”的原因是由于由于(1)桉树的营养输送管道深藏在木质层的深部(2)桉树十分高大,枝叶繁茂、浓密;桉树对于水分和肥料不仅需求量极大,而且吸收能力极强。2、由于桉树的生命力极强,会造成生态系统中一强独大的优势。从而破坏了生态平衡。15.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全世界已有五百多万人感染该疾病。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某种蝙蝠体内携带的冠状病毒相似度达96%。(1)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各地传播的过程中演变出了三种不同的毒株。在生物学上,三种毒株间的性状特征差异属于变异现象。(2)从预防措施角度分析,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3)同学们开展了人类如何与蝙蝠相处的讨论,你认为合理的有BCD。(可多选)A.蝙蝠携带病毒应该把它们全部消灭B.利用蝙蝠身上的病毒研制生化武器C.科学合理的研究蝙蝠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D.人类不能破坏蝙蝠的栖息地,防止蝙蝠灭绝E.蝙蝠身体内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解答】解:(1)亲子代之间的差异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变异,在生物学上,三种毒株间的性状特征差异属于变异现象。(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