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1页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2页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3页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4页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陕西省西安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湖畔张晓风湖面,微微地起伏,像海,又像一片片绿色的厚厚的绒毯。湖的周围是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有无数的小径,小径旁有许多花,红的、黄的、紫的、白的……各种颜色,各种香味。湖的西岸有一座小木屋,小木屋的门口有一棵大树,树上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湖畔书屋”。走进书屋,一股清新的书香扑面而来。书屋的老板是一位中年男子,他戴着一副眼镜,满脸的笑容。书屋里有各种各样的书,有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等。湖畔的书屋成了人们心中的一个神圣的地方。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到书屋,他们或看书,或聊天,或喝咖啡,或品茶。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一种和谐,一种智慧。湖畔的书屋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各种观点,可以看到各种思想。书屋的老板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讲座、研讨会、诗歌朗诵等等。这些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湖畔书屋,他们在这里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湖畔的书屋还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书屋的老板经常捐款给那些贫困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他还组织志愿者,定期到附近的村庄进行支教活动,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希望。湖畔的书屋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湖畔。它见证了湖畔的美丽,也见证了湖畔人们的精神风貌。(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湖畔书屋为线索,描写了湖畔美丽的自然风光。B.湖畔书屋是人们心中的神圣的地方,每天都有许多人来到书屋,享受宁静、和谐、智慧的氛围。C.湖畔书屋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湖畔书屋。D.湖畔书屋还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捐款给贫困学生,组织支教活动。(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湖畔的美丽风光。B.文章以湖畔书屋为线索,通过描写书屋的美丽景色、文化交流平台和公益活动,展现了湖畔人们的精神风貌。C.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如“湖面,微微地起伏,像海,又像一片片绿色的厚厚的绒毯”。D.文章的主题是歌颂湖畔书屋,表达了作者对湖畔书屋的赞美之情。(3)请从文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表达效果。(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5)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湖畔书屋”的理解。答案:(1)A(2)D(3)以比喻为例,如“湖面,微微地起伏,像海,又像一片片绿色的厚厚的绒毯”。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湖面的美丽景色,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视觉上的感受。(4)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总写湖畔的美丽风光,中间分写湖畔书屋的美丽景色、文化交流平台和公益活动,结尾总结全文,表达对湖畔书屋的赞美之情。(5)湖畔书屋是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地方,它不仅提供了阅读的场所,还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碰撞火花的平台。同时,湖畔书屋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传递着正能量。因此,湖畔书屋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地方。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以下文章:《寒夜》寒夜,北风呼啸,雪花飘落。这个寂静的夜晚,李明独自一人坐在窗前,思考着即将到来的高考。李明是高三的学生,即将面临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他深知这次考试的重要性,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白天,他在学校努力学习,晚上则在家中复习。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成绩始终没有明显的提高。这天晚上,李明突然收到一封来自远方亲戚的信。信中写道:“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只要你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李明看着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明白,亲戚的鼓励正是他最需要的。于是,他决定放下心中的负担,以更加轻松的心态迎接高考。第二天,李明来到学校。他发现,同学们也都带着轻松的笑容。原来,班主任得知了他们心中的压力,特意组织了一次减压活动。活动结束后,李明和同学们的心情都好了许多。他们互相鼓励,共同备战高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明每天都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努力学习。终于,高考的日子到来了。李明带着满满的信心走进考场。经过三天的考试,他顺利完成了所有科目。在等待成绩的这段时间里,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终于,成绩出来了。李明查看了自己的成绩,发现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明白,这是他努力的结果,更是他心态转变的结果。【小题1】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小题2】文章中,李明的亲戚给了他怎样的鼓励?【小题3】请分析文章中李明同学心态转变的过程。【小题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这句话的理解。答案:【小题1】文章主要讲述了李明在高三上学期面临高考压力,通过亲戚的鼓励和同学们的相互支持,最终以乐观的心态迎接高考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故事。【小题2】李明的亲戚鼓励他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重要的是坚持到底,只要他有信心,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小题3】李明同学心态转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他因为成绩没有明显提高而感到焦虑;其次,在亲戚的鼓励和同学们的减压活动下,他开始调整心态,以更加轻松的态度面对高考;最后,他带着信心走进考场,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小题4】这句话意味着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是一场持久战,重要的是要坚持到底。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信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而放弃,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勇往直前。三、文言文阅读(20分)甲:吾友生,其行可人,其文亦佳,吾欲荐之于公等。乙:然则其文何如?甲:吾友作文,先立意,次布局,然后落笔,每篇皆能自成一家。尝作《秋江独钓图》一篇,读之令人神往。乙:吾亦欲观其文,愿得见之。甲:吾友近作《秋江独钓图》,吾已录之,今呈于公等。(选自《东坡志林》)一、选择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指晚辈、年轻人B.可人:令人满意C.布局:指安排文章的结构D.自成一家:指有独特的风格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友/生/其行/可人B.吾友/生/其行/可人C.吾友/其生/可人D.吾友/其行/可人3.下列对文章内容与主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主要讲述甲向乙推荐其友作文的事情B.文章通过甲乙二人的对话,展现了甲对其友的赞扬和乙对甲友的期待C.文章赞扬了甲友作文的立意、布局和落笔,体现了其独特的风格D.文章通过甲乙二人的对话,揭示了作文写作的三个重要步骤二、简答题4.请简要分析甲对乙说“吾友作文,先立意,次布局,然后落笔,每篇皆能自成一家”这句话的含义。5.请简要分析文章通过甲乙二人的对话,揭示了作文写作的三个重要步骤。四、古代诗歌阅读(第1题3分,第2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①龚自珍,清代诗人。②落红:落花。③己亥:干支纪年,即公元1819年。(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答案:(1)本诗采用了比喻手法,以落花自喻,表达诗人虽辞官仍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同时运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落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落花的深情。(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尽忠职守的思想感情。诗人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仍然愿意为国家和人民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题目:请根据以下内容,默写《离骚》中的名句。内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1.本句出自屈原的《离骚》,是《离骚》中的名句之一。2.“路漫漫”形容路途遥远,修远意味着道路漫长而艰辛。3.“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决心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真理和理想的坚定信念。4.在默写时,需要注意“漫漫”、“修远”、“索”等字的书写正确。六、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阅读材料】以下是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描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秋节尤为突出。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家人团聚,共赏明月,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月饼,作为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其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始于宋代,当时为了方便赏月,人们将食物做成圆形,寓意团圆。【六、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关于中秋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秋节起源于唐朝B.中秋节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C.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吃月饼、赏月D.月饼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始于宋代2.下列词语中,与“源远流长”意思最接近的是()A.深不可测B.无边无际C.历久弥新D.风雨同舟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秋节,家人团聚,共赏明月,吃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美满。B.月饼,作为中秋节的特色食品,它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始于宋代。C.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举行赏月、吃月饼的庆祝活动。D.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答案】1.A2.C3.B七、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泰坦尼克号”号沉船事件发生后,美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福斯特·布拉德洛迅速完成了报告文学《泰坦尼克号》的写作。由于他在事件发生后不久就进入了事件现场,对事件的经过有着直观的体验,因而该书在叙事上具有现场感,真实可信。但是,布拉德洛在叙事过程中,没有对“泰坦尼克号”号沉船事件进行文学加工,没有在作品中加入虚构的成分,而是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这使得该书在艺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对此,布拉德洛解释说:“在记录重大历史事件时,作者应该尽可能接近事实,不能让虚构的成分破坏了真实感。”【乙】“泰坦尼克号”号沉船事件发生后,英国著名作家温斯顿·丘吉尔迅速完成了报告文学《泰坦尼克号》的写作。与布拉德洛不同,丘吉尔在叙事过程中,除了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还虚构了部分内容,使作品在艺术上具有了一定的感染力。例如,他虚构了“泰坦尼克号”号沉船后,人们在冰冷的大海中挣扎求生的场景,以及人们在沉船过程中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的感人细节。这使得《泰坦尼克号》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成就。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泰坦尼克号”号沉船事件: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后沉没,造成1500多人死亡。B.文学加工: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进行修改、润色,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C.文学感染力:指文学作品通过语言、形象等手段,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D.相互鼓励、相互安慰:指在困难、危险的情况下,人们互相激励、互相安慰,增强生存的信心。答案:B2.根据文中的描述,分析布拉德洛和丘吉尔在写作《泰坦尼克号》时的不同之处。(6分)答案:(1)布拉德洛严格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没有加入虚构的成分,强调真实感;(2)丘吉尔在叙述过程中虚构了部分内容,如人们在冰冷的大海中挣扎求生、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等感人细节,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八、写作题(60分)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近日,关于“高考是否应该取消文综、理综科目,改为全科目统一考试”的讨论引起了广泛关注。有人认为,这种改革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人担忧,取消文综、理综科目可能削弱学生的专业素养,影响未来就业竞争力。材料二:某中学开展了“我是未来职业规划师”主题班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制定个人职业规划。以下是一些学生的职业规划示例:小张:我对编程很感兴趣,未来想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我将努力学习编程知识,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小李:我喜欢历史,希望将来从事考古工作。我会努力学习历史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小王:我对医学感兴趣,梦想成为一位医生。我会努力学习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医术。要求:1.结合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2.明确文体,自拟标题。3.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4.完成写作任务,不少于800字。写作示例:标题:《多元发展,成就未来——我看全科目统一考试与个人职业规划》示例正文:近年来,关于高考改革的讨论不绝于耳,其中,“取消文综、理综科目,改为全科目统一考试”的提议引发了广泛争议。在我看来,无论是全科目统一考试,还是坚持文综、理综科目,都应该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实现个人职业规划为出发点。首先,全科目统一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文综、理综科目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与未来专业无关的知识,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课业压力。而全科目统一考试可以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感兴趣、擅长的科目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培养综合素质。然而,取消文综、理综科目也可能削弱学生的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