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节《常见的碱》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1页
第一章第4节《常见的碱》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2页
第一章第4节《常见的碱》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3页
第一章第4节《常见的碱》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4页
第一章第4节《常见的碱》培优训练(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四节常见的碱【第1课时】1.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都能离解出金属离子B.都能使指示剂变色C.都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2.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I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II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C.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D.继续向瓶2中注入20mL稀盐酸,瓶内的气压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3.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B.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示剂变色C.乙阻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4.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下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填字母)。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5.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色。(2)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填物质类别),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6.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的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如果无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如果酚酞呈无色,则溶液已完全变质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则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杂质7.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请看图分析:(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8.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1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质的化学方程式:▲。(2)图中线段BC对应的实验现象是▲。(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4)在图2中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9.(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查阅资料:pH7.5∽910∽11.9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人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儿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色变为▲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的意义为▲。【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填化学式,下同),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为▲。【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1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Fe2(SO4)3+6H2O+3SO2↑;(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生可能有二氧化硫。【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交流反思】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原因:▲,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11.(2018·衢州)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人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12.(2017·广州)向K2CO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上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填字母)。A.Ca(OH)2B.HCIC.BaCl2D.(NH4)2SO4【第2课时】学习目标视窗1.解释碱的个性特征,能表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利用碱的性质来说明日常生活中碱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1.将ag的烧碱溶液与bg的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得到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B.滤液的pH不可能等于7C.滤液的质量可能等于(a+b)gD.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不止一种2.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3.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4.(1)如图1所示,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烧杯将其扣在水槽内。请写出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写出两条即可):①▲;②▲。(2)按图2组装仪器后收集一瓶SO2气体,打开开关K,通过长颈漏斗向瓶内加烧碱溶液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关闭开关K,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已知: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1)现要分析一种在仓库里存放较长时间的固体烧碱样品。请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实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提示:硝酸银与氯化钠、碳酸钠都能反应)。6.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1)使用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性。(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的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操作Ⅱ的名称是▲。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7.消石灰砂浆被广泛用于黏合砖石,因细软的消石灰砂浆硬化后会和砖石合为一体。试回答以下问题:(1)消石灰砂浆表面会迅速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写出说明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石灰里的Ca(OH)2和细砂里的SiO2(二氧化硅)能否发生反应?简述其理由:▲。如能反应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8.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曲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9.为了测定一变质的NaOH样品(杂质只含Na2CO3)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取14.6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反应前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溶液的损失忽略不计)9565140.3(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共生成沉淀▲g.(2)此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什么?(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3)测定此变质的NaOH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还可采用气体法,实验过程是取14.6g样品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通过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NaOH的质量分数。请画出在14.6g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曲线图。10.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①都是白色固体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A.②B.⑤⑥C.①②D.②⑤⑥11.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儿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氨水的pH大于7B.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C.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强挥发性D.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12.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A.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B.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13.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g.(2)求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4.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②K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猜想假设】假设I;只含KOH;假设II:含KOH和K2CO3;假设Ⅲ:只含K2CO3.【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假设不正确(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猜想Ⅱ正确(3)取(2)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K2CO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填一种即可)。1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16.(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1)配制30g10%的Na2CO3溶液。步骤为计算、称取、取量、溶解、转移。量取水时应选用规格为▲(填“10”“50”或“100”)mL的量筒。最后将碳酸钠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备用,在标签上可以不必注明的是▲(填字母)。A.30gB.10%C.Na2CO3溶液(2)测定未知浓度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0gBa(OH)2溶液,在逐滴滴加上述Na2CO3溶液的过程中,测得产生沉淀与加人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①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2CO3溶液中Na2CO3的质量为▲g。②请通过计算确定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7.(2019·宁波)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所加试剂均足量,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1)白色沉淀A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应方程式为▲。(2)白色沉淀C的化学式为▲。(3)这包白色固体是由▲(填化学式)组成的。18.(2018·舟山)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某同学拆开家中使用过的“暖宝宝”,发现内有褐色固体。查阅后得知:“暖宝宝”成分中有铁粉、食盐和水等物质;使用后形成的褐色固体主要是氧化铁和氢氧化铁;其中氢氧化铁受热会分解成氧化铁和水。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该褐色固体可能是“暖宝宝”中的物质跟空气中的▲发生反应形成的。请写出氢氧化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四节常见的碱【第1课时】1.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A.都能离解出金属离子B.都能使指示剂变色C.都能离解出氢氧根离子D.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答案】C【解析】根据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从而加深学生对碱的通性的理解。【详解】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在水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2.用气体压力传感器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图I表示的是该实验的设计方案,图II中曲线1和曲线2分别表示瓶1和瓶2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B.曲线1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C.对比曲线1和曲线2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D.继续向瓶2中注入20mL稀盐酸,瓶内的气压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答案】D【解析】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气体消耗多,瓶内压强变化明显、二氧化碳溶于水时消耗的气体少、压强变化不明显解答即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详解】A、曲线1说明1体积水约消耗1体积二氧化碳,正确;B、曲线1只能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减少,不能说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正确;C、对比曲线1和曲线2,曲线2变化明显,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D、继续向瓶2中注入20mL稀盐酸,不一定生成与最初瓶内一样体积的二氧化碳,故瓶内的气压不一定能恢复到起始气压,错误;故选D.3.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B.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示剂变色C.乙阻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答案】A【解析】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变成红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氯化钠和水,无现象;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分析】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详解】A、丙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戊组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该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变成红色,但是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但是碱溶液才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4.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下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填字母)。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B;(2)氯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广口瓶内气压减小;(3)NaCO3+2HCl=2NaCl+H2O+CO2↑【解析】【分析】【详解】(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发生反应CO2+2NaOH=Na2CO3+H2O,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气球膨胀,当滴入稀盐酸后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变大,气球变瘪,故B项符合题意。(2)气球”先膨胀“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使广口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3)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5.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1)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色。(2)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填物质类别),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答案】(1)红;(2)酸,NaOH+HCl=NaCl+H2O;(3)氢氧根离子。【解析】(1)根据碱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X;(3)根据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进行分析。【分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碱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详解】(1)碱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2)氢氧化钠是一种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所以X应是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答案为:(1)红;(2)酸,NaOH+HCl=NaCl+H2O;(3)氢氧根离子。6.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的探究,同学们的实验设计合理的是(▲)A.取样,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如果无气泡产生,则可证明该溶液没有变质B.取样,在溶液中滴加酚酞,如果酚酞呈无色,则溶液已完全变质C.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滴有酚酞的氯化钡溶液,如产生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则溶液未完全变质D.取样,在溶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则可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的杂质【答案】C【解析】A、根据氢氧化钠变质的量较少,加入的盐酸又是少量的,盐酸会先于氢氧化钠反应,也没有气泡生成进行分析;B、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C、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进行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会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分析】本题是一道实验探究题性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在证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时,先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然后再证明剩余溶液显碱性,才能说明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详解】A、氢氧化钠变质的量较少,加入的盐酸又是少量的,盐酸会先于氢氧化钠反应,也没有气泡生成,故A错误;B、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故B错误;C、碳酸钠和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故C正确;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会与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D错误。故选:C.7.向一含有盐酸的氯化铁溶液中边振荡边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要表明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请看图分析:(1)b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2)图中部分线段有误,请在图中重新画出溶液总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曲线(要求标出a、b、c折线点)。【答案】(1)氯化钠、氯化铁;(2)【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在盐酸和氯化铁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故开始溶液质量增加,当盐酸完全反应以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根据加入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与生成的氢氧化铁质量差判断溶液质量的变化,据此解答即可。【分析】本题考查了常见酸碱以及盐之间的反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详解】(1)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b点时,出现拐点,说明此时盐酸全部参加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没参加反应的氯化铁;(2)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首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开始时溶液质量在增加;当盐酸消耗尽,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l3+3NaOH=Fe(OH)3↓+3NaCl120107所以溶液质量还是在增加,只是增加的不溶于开始明显,当氯化铁全部参加反应,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增加又开始明显,所以其图象为:故答案为:(1)氯化钠、氯化铁;(2)8.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1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1)写出氢氧化钠溶液质的化学方程式:▲。(2)图中线段BC对应的实验现象是▲。(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4)在图2中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答案】2NaOH+CO2=Na2CO3+H2O;产生气泡;氯化钠、碳酸钠;【解析】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2)图中线段BC对应的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过程中产生气泡。故填:产生气泡。(3)图中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没有反应的碳酸钠。故填:氯化钠、碳酸钠。(4)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所示:9.(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的某些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它们溶液的酸碱性及与酸反应时溶液的pH如何变化?【实验探究1】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加入几滴紫甘蓝汁液,同时用蒸馏水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如下:液体名称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紫色蓝色绿色黄色查阅资料:pH7.5∽910∽11.912∽14紫甘蓝汁液显示的颜色蓝色绿色黄色【得出结论1】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人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儿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色变为▲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乙同学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a点的意义为▲。【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实验探究3】向等体积、含等碳原子数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得到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图3所示。【交流与反思】b点的溶质为▲(填化学式,下同),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c点的溶质为▲。【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过程,可以依次用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结论与反思】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及反应时溶液的pH变化,可以认识反应的原理及进行的过程。【答案】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无;红;NaOH+HCl=NaCl+H2O;PH=7;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NaCl、HCl,NaCl、NaHCO3;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解析】【得出结论1】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溶液酸碱性强弱;【实验探究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得出结论2】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交流与反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得出结论1】由上面提供的信息可知,加入紫甘蓝汁液时,溶液显黄色时的碱性比显绿色时强,显绿色时碱性比显蓝色时强,因此三种溶液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故填: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实验探究2】甲同学在烧杯溶液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故填:无;红;NaOH+HCl=NaCl+H2O.【得出结论2】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故填: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交流与反思】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b点时稀盐酸过量,因此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HCl;将图2和图3的阴影部分进行叠加,发现两者基本重合,说明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c点的溶质是反应生成的NaCl和NaHCO3.故填:NaCl、HCl,NaCl、NaHCO3.【得出结论3】通过上述分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过程是: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然后碳酸氢钠再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故填:Na2CO3+HCl=NaCl+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10.(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Fe2(SO4)3+6H2O+3SO2↑;(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生可能有二氧化硫。【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交流反思】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拓展延伸】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下端伸入液面以下原因:▲,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答案】褪色;有二氧化硫和氢气;不褪色;有爆鸣声;Fe+H2SO4=FeSO4+H2↑;2H2+O22H20;: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橡皮塞飞出。【解析】[实验探究]根据实验结论可以判断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实验结论;【交流反思]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硫气体;【拓展延伸]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分析】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详解】【交流反思】(1)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实验二中,发生爆鸣是因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022H20.故填:Fe+H2SO4=FeSO4+H2↑;2H2+O22H20.(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故填:吸收二氧化硫。【拓展延伸】增加的导管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橡皮塞飞出。故填: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平衡试管内外的压强,防止橡皮塞飞出。11.(2018·衢州)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人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答案】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都会使酚酞试液变红;部分变质;如图【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可使酚酞试液变红,变质生成后的Na2CO3也会使酚酚变红来分析;(2)根据BaCl2可与变质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沉淀,反应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酚变红,可以分析溶液的性质及原有的物质;(3)根据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成分可分析,滴加盐酸会发生的2个反应来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氢氧化钠变质的变质情况,分为部分变质和完全变质,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图象分析能力。盐酸与碱和盐的反应先后问题。【详解】因为氢氧化钠变质会生成碳酸钠溶液也是呈碱性,若部分变质溶液中会有氢氧化钠,碳酸钠都呈碱性,都会使酚酚变红,若完全变质只有碳酸钠也会使酚酚变红。故答案为: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都会使酚酞试液变红。滴加BaCl2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有碳酸钡生成,说明氢氧化钠变质生成了碳酸钠,因滴加的量为足量,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酚,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只能有氢氧化钠,由此说明溶液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答案为:部分变质。因溶液中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在刚开始滴加盐酸时,由于酸碱反应优先,是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此时没有气泡产生,在氢氧化钠被盐酸反应完全后,盐酸再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至反应结束。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故答案为:12.(2017·广州)向K2CO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1)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上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3)下列物质能与K2CO3溶液反应产生类似上述实验现象的是▲(填字母)。A.Ca(OH)2B.HCIC.BaCl2D.(NH4)2SO4【答案】(1)有白色沉淀产生;(2)K+COOH-;(3)AC【解析】【分析】【详解】略【第2课时】学习目标视窗1.解释碱的个性特征,能表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利用碱的性质来说明日常生活中碱的用途和对人类的影响。1.将ag的烧碱溶液与bg的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所得的混合物过滤,得到蓝色沉淀物和无色滤液。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B.滤液的pH不可能等于7C.滤液的质量可能等于(a+b)gD.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不止一种【答案】D【解析】A、根据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进行解答;B、根据如果氢氧化钠溶液过量进行解答;C、根据烧碱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进行解答;D、根据如果氢氧化钠溶液过量进行解答。【分析】主要考查了对碱和盐的反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而反应后得到无色滤液,所以滤液中一定没有硫酸铜,故A错误;B、如果氢氧化钠溶液量,滤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则大于7,故B错误;C、烧碱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充分混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滤液的质量一定小于(A+B)g,故C错误;D、如果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滤液中含有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所以溶质不只有一种,故D正确。故选:D.2.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碱石灰变质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如下反应:2NaOH+CO2=Na2CO3+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①当Ca(OH)2和Na2CO3恰好反应时,滤液中只有NaOH.滤渣中只有CaCO3;②Na2CO3过量时,溶液中有NaOH和Na2CO3,滤渣中只有CaCO3;③当Ca(OH)2过量时,滤液中有NaOH和Ca(OH)2,因为Ca(OH)2微溶于水,所以滤渣中有CaCO3和Ca(OH)2。故选A.3.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得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在图2中根据pH的变化情况可知,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是向碱溶液中加酸后的过程。A.甲表示Na2CO3溶液和Ca(OH),溶液混合,其中Ca(OH)2溶液呈碱性,Na2CO3溶液呈碱性,两者混合后最终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故A不符合题意;B.乙表示Na2CO3溶液和H2O混合,其中Na2CO3溶液呈碱性,H2O呈中性,两者混合后最终溶液呈碱性,pH大于7,故B不符合题意;C.丙表示H2SO4溶液和H2O混合,其中H2SO4溶液呈酸性则pH小于7,H2O呈中性则pH等于7,因而溶液的初始pH不可能大于7,故C不符合题意;D.丁表示H2SO4溶液和Ca(OH)2溶液混合,其中H2SO4溶液呈酸性,Ca(OH)2,溶液呈碱性,向Ca(OH)2溶液中加H2SO4溶液后的过程,符合图2中pH的变化情况,故D符合题意。4.(1)如图1所示,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烧杯将其扣在水槽内。请写出实验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写出两条即可):①▲;②▲。(2)按图2组装仪器后收集一瓶SO2气体,打开开关K,通过长颈漏斗向瓶内加烧碱溶液至浸没长颈漏斗末端。关闭开关K,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上面的蜡烛先熄灭;(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产生,2NaOH+SO2=Na2SO3+H2O.【解析】根据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度高二氧化碳的密度减小、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及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碱的性质以及物理压强的知识进行。【详解】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温度高,则二氧化碳的密度减小,二氧化碳会像烧杯底部上升,故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故填:(1)上面的蜡烛先熄灭;(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硫反应,导致瓶内的气压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长颈漏斗的末端会有气泡产生,故填:长颈漏斗末端有气泡产生,2NaOH+SO2=Na2SO3+H2O.5.工业上常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溶液,再经过浓缩、蒸发等步骤制造固体烧碱。已知: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全部转化成产品。(1)现要分析一种在仓库里存放较长时间的固体烧碱样品。请猜测一下,该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2)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实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提示:硝酸银与氯化钠、碳酸钠都能反应)。【答案】(1)NaCL,Na2CO3;(2)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含有碳酸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解析】(1)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可猜测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又因固体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所以样品中也可能含有碳酸钠进行分析;(2)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测是正确的,实质是验证样品中Cl-和CO3-的存在,检验CL-通常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O通常用酸溶液。【分析】本题考查氢氧化钠的性质及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检验时要排除杂质干扰。【详解】(1)电解纯净的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得到烧碱时,NaCL不能全部转化为产品,可以推测出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NaCL,又由于烧碱生产和贮存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CO2而生成Na2CO3,还可以推测烧碱样品中可能含有Na2CO3;(2)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测是正确的,实质是验证样品中CL-和CO的存在,检验CL-通常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CO通常用酸溶液,为防止对CL-鉴别产生干扰,酸溶液只能用稀硝酸,实验方案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排除CO对CL-鉴别的干扰以及OH-对CL-鉴别的干扰,所以实验方案为: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含有碳酸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故答案为:(1)NaCL,Na2CO3;(2)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证明含有碳酸钠;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钠。6.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1)使用氢氧化钠时要特别小心,因为它具有强烈的▲性。(2)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的硫酸,其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有一瓶瓶盖已损坏的氢氧化钠固体,为了检验它的成分,某学习小组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操作Ⅱ的名称是▲。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样品中含有▲。【答案】:(1)腐蚀性;(2)2NaOH+H2SO4=Na2SO4+2H2O;(3)过滤,NaOH和Na2CO3.【解析】(1)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3)根据操作II后得沉淀和溶液可知为过滤,根据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进行分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氢氧化钠属于强碱易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知道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知道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碳酸钙属于沉淀等基础知识。【详解】(1)由于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较强的腐蚀性;(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3)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速溶解,操作II后得沉淀和溶液可知为过滤;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酚酞试液后仍变红色说明有不与氯化钙反应的氢氧化钠,所以为氢氧化钠为部分变质。故答案为:(1)腐蚀性;(2)2NaOH+H2SO4=Na2SO4+2H2O;(3)过滤,NaOH和Na2CO3.7.消石灰砂浆被广泛用于黏合砖石,因细软的消石灰砂浆硬化后会和砖石合为一体。试回答以下问题:(1)消石灰砂浆表面会迅速硬化的主要原因是▲(写出说明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石灰里的Ca(OH)2和细砂里的SiO2(二氧化硅)能否发生反应?简述其理由:▲。如能反应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消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坚硬的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硅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a(OH)2+SiO2=CaSiO3↓+H2O.【解析】(1)消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H)2,可以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消石灰砂浆表面会迅速硬化,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二者的化学性质类似,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SiO2=CaSiO3↓+H2O.类比与碳酸钙不溶于水,故推断硅酸钙也不溶于水。初中不讲酸性氧化物,故只能说成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分析】【详解】(1)消石灰吸收了空气中的CO2,生成坚硬的碳酸钙;Ca(OH)2+CO2=CaCO3↓+H2O;(2)氢氧化钙是碱,二氧化硅是非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类似。因为碱可以和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推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硅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a(OH)2+SiO2=CaSiO3↓+H2O.8.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请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那么,曲线BC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答案】(1)CO2+2NaOH=Na2CO3+H2O,(2)有气泡生成;(3)氯化钠和碳酸钠。【解析】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与水,溶液反应时一开始是酸碱中和溶液质量增加,中和完成后会是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溶液由于释放出二氧化碳溶液质量增加放缓,至C点反应正好结束。【分析】此题是一道酸碱盐之间的问题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烧碱的变质,以及盐酸与氢氧化钠及碳酸钠的反应,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详解】(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生成碳酸钠与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2)从图象可以看出,溶液在AB段质量增加的比BC段要快,所以可以判断AB是中和反应,BC段是盐酸与碳酸钠的反应,这是由于二氧化碳的产生溶液质量增加放缓,两物质反应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3)到达B点时溶液中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结束,而此时碳酸钠尚未参加反应。所以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故答案为:(1)CO2+2NaOH=Na2CO3+H2O,(2)有气泡生成;(3)氯化钠和碳酸钠。9.为了测定一变质的NaOH样品(杂质只含Na2CO3)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取14.6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反应前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溶液的损失忽略不计)9565140.3(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共生成沉淀▲g.(2)此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什么?(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1%)(3)测定此变质的NaOH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还可采用气体法,实验过程是取14.6g样品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通过测定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NaOH的质量分数。请画出在14.6g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曲线图。【答案】(1)19.7;(2)27.4%;(3)【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进行分析;(2)根据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然后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3)根据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依据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计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共生成沉淀为:95g+65g-140.3g=19.7g;(2)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BaCl2+Na2CO3=BaCO3↓+2NaCL106197x19.7g106/x=197/19.7gx=10.6g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4.6g-10.6g)/14.6×100%=27.4%;(3)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为yNaOH+HCl=NaCl+H2O4036.54g10%y36.5/(10%×y)y=36.5g与碳酸钠反应盐酸的质量为zNa2CO3+2HCl=2NaCl+H20+CO2↑1067310.6gz×10%106/10.6g=73/z×10%z=73g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的曲线图,如图:故答案为:(1)19.7g;(2)27.4%;(3)如上图。10.下列对NaOH和Ca(OH)2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①都是白色固体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④都能与酸发生反应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A.②B.⑤⑥C.①②D.②⑤⑥【答案】D【解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酸、盐等反应)、物理性质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①NaOH和Ca(OH)2均为白色固体。②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③NaOH和Ca(OH)2溶液均显碱性,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④NaOH和Ca(OH)2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⑤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⑥Na2CO3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②⑤⑥说法错误,故选:D.11.取一滤纸条,等间距滴10滴紫色石蕊试液,然后装入玻璃管中(如图所示),两端管口同时放入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球,儿秒后观察到图示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氨水的pH大于7B.所有分子的运动速率都相等C.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强挥发性D.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答案】B【解析】A、根据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玻璃管中的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紫色石蕊试液的变色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氨水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分子的基本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遇氨水变蓝色,说明氨水呈碱性,氨水的pH大于7,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示现象可知变蓝得点要比变红的点多,说明氨分子运动速度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快,故选项说法错误。C、浓氨水和浓盐酸没有直接接触到滤纸条,玻璃管中的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或变红色,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D、滤纸条上的紫色石蕊试液遇氨水变蓝色,遇盐酸变红色,说明酸、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颜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2.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A.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B.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没有白色沉淀生成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答案】A【解析】根据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含有碳酸钠,结合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含有碳酸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稀盐酸先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不会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故选项说法正确。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D、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由于有氢氧化钠生成,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不能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3.现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200g,向该溶液中逐滴加人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生成Cu(OH)2沉淀,沉淀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1)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g.(2)求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9.8;6.9%【解析】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详解】(1)设生成最大沉淀量时(即B点),对应沉淀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质量为y,CuSO4+2NaOH=Cu(OH)2↓+Na2SO4,809814280/(80g×10%)=98/x=142/y,x=9.8g,y=14.2g,故填:9.8;(2)设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z,2NaOH+H2SO4=Na2SO4+2H2O,8014240g×10%z80/40g×10%142/z,z=7.1g,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14.2g+7.1g)/(200g+120g-9.8g)×100%=6.9%,答:B点时,反应后溶质质量分数是6.9%,14.小明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未密封的KOH固体,对其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KOH变质的原因是▲。②K2CO3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猜想假设】假设I;只含KOH;假设II:含KOH和K2CO3;假设Ⅲ:只含K2CO3.【进行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假设不正确(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振荡,静置-猜想Ⅱ正确(3)取(2)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拓展应用】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K2CO3在农业上的用途是▲(填一种即可)。【答案】【查阅资料】2KOH+CO2=K2CO3+H2O;【进行实验】I;产生白色沉淀;酚酞试液变红色;【拓展应用】用作钾肥【解析】【查阅资料】KOH变质的原因是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进行实验】碳酸钾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观察到和氯化钾;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拓展应用】(1)根据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来分析;【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检验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查阅资料】①KOH变质的原因是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H+CO2=K2CO3+H2O。故填:2KOH+CO2=K2CO3+H2O。【进行实验】(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2)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3)取②中上层清液,滴加无色的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钾,实验过程如下所示:【拓展应用】(1)完全变质的KOH也有利用价值,从K2CO3的组成或性质看,碳酸钾中含有钾元素,碳酸钾易溶于水,因此K2CO3在农业上可以用作钾肥。故填:用作钾肥。1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小强在回家的途中经过一鱼塘边时,发现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一种微黄色的固体,鱼塘中顿时产生大量气泡,经咨询得知,这种固体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CaO2),请你与小强共同探究。为研究鱼塘中大量气泡是何种气体所致,小强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由此可知养鱼师傅向鱼塘中撒过氧化钙的目的是▲。小强通过实验证明了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确有氢氧化钙生成,请写出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小强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由此他还得出了什么结论▲。【答案】氧气,补充鱼塘中的氧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