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6节几种重要的盐【A】学习目标:1.能表示盐的概念,识别酸、碱、盐的类别。2.说明常见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3.判断碳酸盐、氯化钠的检验方法。1.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2MnO4中锰元素显+7价B.制备过程中KOH会被反应而减少C.反应②属于分解反应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2.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40%B.30%C.20%D.10%3.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由铜离子引起的,而不是由硫酸根离子引起的。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你认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A.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锌振荡,静置后颜色褪去,表明溶液颜色是铜离子造成的B.观察硫酸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无色C.在硫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振荡,静置后无明显变化,表明锌与硫酸根离子无反应D.观察氯化铜溶液显蓝色,氯化钠溶液显无色,表明溶液中的铜离子显蓝色4.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后,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多次。(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2)用化学和物理知识解释鸡蛋上浮、下沉多次的原因:▲。5.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1)用Na2CO3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和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可加人适量的▲溶液除去。(3)“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填字母)。A.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B.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C.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6.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7.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案,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当测得B中溶液的pH=10时,即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混有▲。(2)向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时,完成了对剩余物质的验证。(3)完成验证实验后,将C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后,再过滤,即可得到溶质只有氯化钠的溶液。8.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I.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9.下列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杂质,选用试剂进行检验杂质、除去杂质是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际问题,若一种试剂既能检验所含杂质、又能除去杂质,该试剂我们就能称为“高效试剂”,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为“高效试剂”(所加试剂均适量且忽略分离步骤)的是(▲)选项主要成分所含的杂质“高效试剂”AHNO3H2SO4Ba(NO3)2BNaOHCa(OH)2Na2CO3CCuOFeHC1DMgCl2MgSO4BaCl210.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CO3一定没有剩余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1:1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相等11.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B、C、D、E、F、G、H、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已知A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能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H、G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和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俗名苏打。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情况)。1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滴加盐酸(方程式:CaCO3+2HC1=CaCl2+H2O+CO2↑,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g.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13.(2019·衢州)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g,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14.(2018·湖州)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氯碱工业就是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的,化学方通电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0.02gH2。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g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求:(1)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第2课时】学习目标:1.解释盐的性质,区分复分解反应。2.判断常见盐的溶解性和制取的可能途径。3.识别化学肥料的类别、作用,说明铵根离子的检验。1.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⑤②①③B.②④⑤①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2.已知:常温下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向含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纯碱溶液D.硝酸银溶液3.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B的溶质只有硝酸钙B.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C.原溶液中的杂质只有氯化钙D.原溶液中杂质可能由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组成4.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将其加热得到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CO2+NH3=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由上述信息可知,NaHCO3常温下溶解度较▲,受热易▲,若Na2CO3中混有NaHCO3杂质,可用▲方法将杂质除去。5.绿矾(FeSO)4·nH2O)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绿矾不稳定,加热时会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g.称重B装置,记为n1g.(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实验步骤如下:I.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后连接好装置,关闭K1;II.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I.熄灭酒精灯;IV......,称量A的质量为m3g,称量B的质量为n2g。回答下列问题:步骤IV中“.......”的具体操作是(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实验记录,如只选择装置A的数据计算绿矾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为▲(列式表示)。(4)如选择实验前后B装置数据计算,则装置C的作用是▲。若两组数据的计算结果都偏小,则可能的共同原因是▲。6.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NH3部分实验步骤如下:I.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II.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IV.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请回答下列问题:(1)NH4HCO3属于▲(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行的操作是▲。(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7.为测定某硫酸铜样品中硫酸铜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含铜元素,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3)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4)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若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冶炼出100kg含杂质4%的铜,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8.(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9.(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1)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2)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加热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g;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g.(3)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4)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Na2CO3+H2O+CO2↑)10.(2018·衢州)小柯给校园里植株矮小、叶色发黄的植物施用尿素CO(NH2)2,尿素是一种(▲)A.复合肥B.氮肥C.磷肥D.钾肥11.(2018·湘西)为了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Na2CO3、CaCl2、稀盐酸贴上正确的标签,某同学首先给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编号为A、B、C,然后用滴管分别取少量A、B、C两两混合后产生如下现象:(1)A与B混合无明显现象;(2)A与C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3)B与C混合后,产生气泡。由此某同学推断出A、B、C正确的顺序是(▲)A.Na2CO3、CaCl2、稀盐酸B.CaCl2、Na2CO3、稀盐酸C.CaCl2、稀盐酸、Na2CO3D.稀盐酸、CaCl2、Na2CO312.(2018·淄博)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18年我国环境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旨在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1)下列做法不符合“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理念的▲(填序号)。①焚烧农作物秸秆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③使用一次性餐具④对垃圾进行分类⑤使用无磷洗衣粉(2)科学使用化肥对粮食丰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化肥有①尿素CO(NH2)2;②硝酸钾KNO3;③硝酸铵NH4NO3;④磷酸二氢铵NH4H2PO4;⑤氨水NH3·H2O,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填序号)。(3)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对环境和气候造成影响。科学家在对二氧化碳循环的研究中发现,海水吸收二氧化碳进行碳循环的过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循环转变为碳酸钙的反应之一是2NaHCO3+CaCl2=CaCO3↓+CO2↑+H2O+▲,请把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6节几种重要的盐【A】学习目标:1.能表示盐的概念,识别酸、碱、盐的类别。2.说明常见盐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用途。3.判断碳酸盐、氯化钠的检验方法。1.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②2K2MnO4+2H2O2KMnO4+2K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2MnO4中锰元素显+7价B.制备过程中KOH会被反应而减少C.反应②属于分解反应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答案】AB【解析】A、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判断;B、根据反应的过程来分析;C、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D、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判断。【分析】本题通过两个方程式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详解】A、由化合价原则可知,KMnO4中锰元素显+7价,故A正确;B、从方程式①2MnO2+O2+4KOH2K2MnO4+2H2O,②2K2MnO4+2H2O=2KMO4+2KOH+H2↑看,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大于生成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因此制备过程中KOH会减少,故B正确;C、反应②的反应物是两种,不是分解反应,故C错误;D、该制法中K2MnO4是中间产物,不是原料,故D错误。故选:AB.2.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40%B.30%C.20%D.10%【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AgCl沉淀质量×4=原NaCl溶液质量;假设AgCl沉淀质量为一定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即可解答。【分析】【详解】略3.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由铜离子引起的,而不是由硫酸根离子引起的。他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你认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A.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适量锌振荡,静置后颜色褪去,表明溶液颜色是铜离子造成的B.观察硫酸钾溶液没有颜色,表明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无色C.在硫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锌振荡,静置后无明显变化,表明锌与硫酸根离子无反应D.观察氯化铜溶液显蓝色,氯化钠溶液显无色,表明溶液中的铜离子显蓝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在硫酸钾溶液中加适量锌振荡,与硫酸铜溶液没有关系,由于无变化,所以本实验没有意义。4.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鸡蛋沉入水底,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后,鸡蛋会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反复多次。(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2)用化学和物理知识解释鸡蛋上浮、下沉多次的原因:▲。【答案】碳酸钙;盐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该气体从液体中上浮时将鸡蛋托出液面,当鸡蛋浮到液面后,二氧化碳从液体中逸出,此时由于鸡蛋的密度比液体大而再一次沉到杯底。【解析】根据鸡蛋壳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附在蛋壳的表面,使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大于重力,鸡蛋会上浮,二氧化碳气体脱离蛋壳的表面,会使鸡蛋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鸡蛋下沉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碳酸钙的性质以及与物理浮力知识的综合,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能够熟练的将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详解】(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填:碳酸钙;(2)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下沉,是因为鸡蛋的密度比水大;放入盐酸中,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附在蛋壳的表面,使鸡蛋所受的浮力增大,大于重力,鸡蛋会上浮,当浮出液面时,二氧化碳气体脱离蛋壳的表面,会使鸡蛋所受的浮力小于重力,鸡蛋下沉,如此反复多次;故答案为:(1)碳酸钙;盐酸与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该气体从液体中上浮时将鸡蛋托出液面,当鸡蛋浮到液面后,二氧化碳从液体中逸出,此时由于鸡蛋的密度比液体大而再一次沉到杯底。5.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1)用Na2CO3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和Na2CO3如果添加过量了,可加人适量的▲溶液除去。(3)“后续处理”的主要操作是蒸发,为了获得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填字母)。A.完全蒸干时停止加热B.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过滤,弃去剩余的少量溶液C.快干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答案】Na2CO3+CaCl2=CaCO3↓+2NaCl;H2SO4;C【解析】(1)本题给出了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2)如果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可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3)在此蒸发过程中,不同于常规的蒸发操作,溶液中含有NaCl,要注意先加热后过滤。【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选择试剂、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蒸发操作,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注意配平。【详解】(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Na2CO3+CaCl2=CaCO3↓+2NaCl;(2)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带入新杂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逸出,不带入任何其它杂质,所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可以用稀硫酸,故填:H2SO4;(3)被加热的滤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Cl,故单纯的蒸发操作无法得到纯净的硫酸钠晶体,应该加热使大部分硫酸钠晶体析出,而此时溶液中主要为氯化钠,然后过滤除去滤液,从而的较纯净的硫酸钠晶体,故答案为:C;6.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的部分或全部组合后完成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他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相连,当装置C中产生▲的现象时即达到实验目的。(2)若将A装置中的药品换成稀硫酸和锌粒,产生的H2经干燥后用D装置,导管口的连接顺序应是a→b→c→▲。【答案】(1)①d;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g;【解析】(1)①检验碳酸盐的具体方法是,先取少量的待检物于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若有气泡生成,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盐中含有CO32-,是一种碳酸盐,通入石灰水是用长导管,让气体与石灰水充分反应;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将D瓶口向下时,应从长导管进气;(2)适合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的气体应该符合的条件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固体不溶于水,反应不需要加热;启普发生器的优点是,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或停止。【分析】检验碳酸盐的常用试剂是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详解】(1)①小明要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应将A装置中的导气管a与C装置中的导气管d连接,让生成的气体与石灰水充分接触反应,若C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②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将D瓶口向下时,应从长导管进气;(1)能用于制备CO2的发生装置,且符合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是|;1I装置达不到启普发生器的效果,改进方法是:将铜网包裹的固体移到U形管的右侧或右侧导管上的活塞移到左侧导管上,或Il,将大理石置于破试管底部或IV,将有孔铁片改成铜片或塑料片。答案:(1)①d;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g;7.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案,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当测得B中溶液的pH=10时,即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混有▲。(2)向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时,完成了对剩余物质的验证。(3)完成验证实验后,将C中物质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后,再过滤,即可得到溶质只有氯化钠的溶液。【答案】(1)NaOH,(2)产生气泡且仍有固体剩余;(3)Na2CO3.【解析】根据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性质分析;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产生气泡,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详解】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由于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能溶于盐酸,产生气泡,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的沉淀不溶于稀盐酸,测得B中溶液的pH=10时,即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混有氢氧化钠;向B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且仍有固体剩余时,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完成了对剩余物质的验证;由于滤液中含有过量的稀盐酸,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Na2CO3后,再过滤,即可得到溶质只有氯化钠的溶液。故答为:(1)NaOH,(2)产生气泡且仍有固体剩余;(3)Na2CO3.8.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I.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Ⅱ.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答案】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NaCl、BaCl2、HCl【解析】根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详解】Na2SO4和BaCl2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Na2CO3和BaCl2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BaCO3沉淀,取少量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逐渐减小,但是减小到一定的数值,不再变化,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2SO4、Na2CO3,生成的沉淀一定是BaSO4沉淀和BaCO3沉淀,所以,AB段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C点时,加入的稀盐酸是过量的,生成BaSO4沉淀和BaCO3沉淀时,也会生成NaCl,BaCO3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BaCl2,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Cl、BaCl2和HC1;故答案为:NaCl、BaCl2和HCI;9.下列主要成分中含有少量杂质,选用试剂进行检验杂质、除去杂质是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际问题,若一种试剂既能检验所含杂质、又能除去杂质,该试剂我们就能称为“高效试剂”,下列选项中不能称为“高效试剂”(所加试剂均适量且忽略分离步骤)的是(▲)选项主要成分所含的杂质“高效试剂”AHNO3H2SO4Ba(NO3)2BNaOHCa(OH)2Na2CO3CCuOFeHC1DMgCl2MgSO4BaCl2【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若一种试剂既能检验所含杂质、又能除去杂质,该试剂我们就能称为“高效试剂”。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分析】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详解】A、硫酸能与能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且能检验硫酸的存在,能称为“高效试剂”,故选项错误。B、Ca(OH)2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且能检验氢氧化钙的存在,能称为“高效试剂”,故选项错误。C、Fe、氧化铜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能称为“高效试剂”,故选项正确。D、MgSO4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且能检验硫酸镁的存在,能称为“高效试剂”,故选项错误。故选:C.10.将等质量的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分别浸入一定量10%盐酸和10%硫酸溶液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CO3一定没有剩余B.消耗HCl与H2SO4的质量比为1:1C.消耗CaCO3与Na2CO3的质量比为1:1D.反应产生水的质量相等【答案】D【解析】观察图象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结合方程式分析消耗的酸、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及生成的水的质量关系。【分析】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及方程式中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综合考虑,可快速解答。【详解】CaCO3(块状)和Na2CO3(粉末)与盐酸和硫酸分别反应的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100731844Na2CO3+H2SO4=Na2SO4+H2O+CO2↑;106981844观察图象可知:二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根据方程式和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可知:生成的水的质量也相等,故D正确,参加反应的盐酸和硫酸的质量比是73:98,故B错误;参加反应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比是100:106,故C错误,提供的碳酸钙和碳酸钠的质量相等,说明碳酸钠完全反应,碳酸钙有剩余,则A错误;故选:D.11.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A、B、C、D、E、F、G、H、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已知A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能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请回答下列问题:(1)H、G可与M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G和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俗名苏打。在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D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情况)。【答案】(1)Fe2O3+6HCl=2FeCl3+3H2O;(2)NaOH、NaOH和Ca(OH)2.【解析】根据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A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能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A是氧化钙,转化生成的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E能转化生成D,最终转化生成碳酸钙,且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E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H是单质,能与M反应,G与M的反常用于工业除锈,所以M是盐酸,H是铁,G是氧化铁,生成的F是氯化铁,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分析】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详解】(1)A-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A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能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A是氧化钙,转化生成的B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C是碳酸钙,氢氧化钙转化生成的E能转化生成D,最终转化生成碳酸钙,且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所以E是氢氧化钠,D是碳酸钠,H是单质,能与M反应,G与M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所以M是盐酸,H是铁,G是氧化铁,生成的F是氯化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G是氧化铁,M是盐酸,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2)D是碳酸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钠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M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有碳酸钠,所以滤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OH、NaOH和Ca(OH)2。故答案为:(1)Fe2O3+6HCl=2FeCl3+3H2O;(2)NaOH、NaOH和Ca(OH)2.1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大理石是含杂质的碳酸钙,因具有美丽花纹而被广泛用于建筑物外墙、内壁的贴面和地面铺设。某同学想测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样品置于图甲的发生装置中,用分液漏斗滴加盐酸(方程式:CaCO3+2HC1=CaCl2+H2O+CO2↑,杂质不参加反应),产生的气体用含有碱性物质的吸收装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体不选用硫酸,理由是▲。(2)反应前,测得图甲中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都为mg.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乙,曲线a、b分别表示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和吸收装置的总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根据曲线b分析计算出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3)请综合分析曲线a、b,计算出实验中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计算后,该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分液漏斗中选用的盐酸浓度偏大,会对实验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是▲。【答案】(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5g;16.4%;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解析】【分析】【详解】(1)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它会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与大理石接触,从而使反应中止(2)解:由图像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2.2g;设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CO2↑+H2O10044y2.2g73/44=x/2.2gx=5g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是5g.(3)设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y,CaCO3+2HCl=CaCl2+CO2↑+H2O7344y2.2gy=3.65g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g/(20g+2.2g)×100%≈16.4%答:实验中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是16.4%.(4)盐酸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会挥发出更多的氯化氢气体被吸收装置吸收,导致二氧化碳测量值偏大,对结果有较大影响13.(2019·衢州)小科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利用气密性良好的图甲装置进行实验:①称取石灰石样品6g,加入锥形瓶中,塞紧瓶塞,从左侧持续缓慢鼓入空气;②一段时间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开始计时;③待装置D总质量不再增加时停止鼓入空气。实验过程中测得装置D增加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碱石灰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水)(1)根据图乙,运用化学方程式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下列情况中,会导致测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的是▲。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答案】(1)83.3%;(2)①②.【解析】根据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详解】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446gx2.2g100/44=6gx/2.2gx≈83.3%(2)①去掉装置A,将空气直接鼓入装置B,导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D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②去掉装置C,将B与D装置直接相连,导致水蒸气被装置D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③当气泡停止产生时立即停止鼓入空气,导致二氧化碳没有被装置D完全吸收,导致得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偏大小;故选:①②.故答案为:(1)83.3%;(2)①②.14.(2018·湖州)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不仅可作调料,还可作化工原料。氯碱工业就是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的,化学方通电程式为2NaCl+2H2OCl2↑+H2↑+2NaOH。某科学兴趣小组模拟氯碱工业,将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只发生上述反应),收集到0.02gH2。停止通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10g盐酸后,溶液恰好为中性。求:(1)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答案】【解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详解】(1)设电解过程中消耗硫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质量为y,2NaCl+2H2OCl2↑+H2↑+2NaOH,117280x0.02gy117/x=2/0.02g=80/yx=1.17g,y=0.8g,答:电解过程中消耗氯化钠的质量是1.17g.(2)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质z,NaOH+HCl=NaCl+H2O,4036.540/0.8g36.5/z,z=0.73g,所加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73g/10g×100%=7.3%,答:所加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第2课时】学习目标:1.解释盐的性质,区分复分解反应。2.判断常见盐的溶解性和制取的可能途径。3.识别化学肥料的类别、作用,说明铵根离子的检验。1.为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2+、Mg2+、SO等杂质,可将粗盐溶于水,再进行下列五步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的碳酸钠溶液;⑤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④⑤②①③B.②④⑤①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③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难度较大,考查了粗盐提纯中离子的除杂,除去多种杂质离子时,要考虑除杂的顺序、后面加入的试剂要能除去前面加入的过量的试剂。【详解】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⑤④①③或⑤②④①③.故选:C.2.已知:常温下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向含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过量的X,溶液pH与滴入X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纯碱溶液D.硝酸银溶液【答案】C【解析】根据盐酸显酸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显酸性;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时,溶液的pH逐渐升高到7,说明加入的物质显碱性;继续加入X到一定量时,溶液的pH才升高,说明加入的物质和氯化钙反应的生成物显中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分析】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盐的化学性质、明确溶液的pH变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A、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显酸性,加水稀释,酸性逐渐变弱,pH增大,但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选项错误。B、向含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酸性逐渐变弱,完全反应时显中性,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碱性,曲线不会有水平一段,故选项错误。C、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CaCl2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溶液的pH又升高,故选项正确。D、HCl与CaCl2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溶液始终显酸性,pH不可能等于7、大于7,故选项错误。故选:C.3.现有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无色溶液B的溶质只有硝酸钙B.该实验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不止一种C.原溶液中的杂质只有氯化钙D.原溶液中杂质可能由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组成【答案】D【解析】根据题设条件,按步分析,逻辑推理,层层推进,“对号入座”,得出结论。解题时注意:(1)思维过程展示注意逻辑性;(2)发散性结论(几种可能组合)按序排列分析,防止遗漏或重复;(3)表述要清楚.【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盐的溶解性、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氯离子的鉴定、钙离子的确定和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等方面的知识。【详解】含杂质的硝酸钠溶液,加入硝酸钡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无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由A与稀硝酸作用,A不溶解,A是由原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根据元素守恒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由B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和硝酸钠,B是由原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的,根据元素守恒可以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CaCl2、Ca(NO3)2、NaCl.根据题设条件和这一推论,结合新的要求,可以得出如下答案:A、无色溶液B的溶质不只是硝酸钙还有硝酸钠,故A错误;B、该实验中都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两种化合物,都是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CaCl2、Ca(NO3)2、NaCl,故C错误;D、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钙离子和氯离子,因此杂质可能有三种,即:CaCl2、Ca(NO3)2、NaCl,故D正确.答案:D.4.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将其加热得到纯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H2O+CO2+NH3=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由上述信息可知,NaHCO3常温下溶解度较▲,受热易▲,若Na2CO3中混有NaHCO3杂质,可用▲方法将杂质除去。【答案】小;分解;加热【解析】分析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说明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减小;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受热不容易分解。【分析】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详解】因为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说明NaHCO3常温下的溶解度减小;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若Na2CO3中混有NaHCO3杂质,可用加热方法将杂质除去。故填:小;分解;加热。5.绿矾(FeSO)4·nH2O)是含有一定量结晶水的硫酸亚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用途。绿矾不稳定,加热时会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绿矾中结晶水的含量,将石英玻璃管(带两端开关K1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1g.将样品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m2g.称重B装置,记为n1g.(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实验步骤如下:I.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后连接好装置,关闭K1;II.点燃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I.熄灭酒精灯;IV......,称量A的质量为m3g,称量B的质量为n2g。回答下列问题:步骤IV中“.......”的具体操作是(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根据实验记录,如只选择装置A的数据计算绿矾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为▲(列式表示)。(4)如选择实验前后B装置数据计算,则装置C的作用是▲。若两组数据的计算结果都偏小,则可能的共同原因是▲。【答案】(1)打开K1继续通N2至冷却到室温;(2)H2O+CaO=Ca(OH)2;(3)(m2-m3)/(m2-m1)×100%;(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加热时间过短,结晶水未完全失去。【解析】(1)根据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进行分析;(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3)根据绿矾不稳定,加热时会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亚铁,碱石灰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4)根据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晶体加热失去结晶水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分析。【分析】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详解】(1)硫酸亚铁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步骤IV中“......”的具体操作是:打开K1继续通N2至冷却到室温;(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H2O+CaO=Ca(OH)2;(3)绿矾不稳定,加热时会失去结晶水生成硫酸亚铁,碱石灰具有吸水性,所以根据实验记录,如只选择装置A的数据计算绿矾中结晶水的百分含量为:(m2-m3)/(m2-m1)×100%;(4)碱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晶体加热失去结晶水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若两组数据的计算结果都偏小,可能的共同原因是:加热时间过短,结晶水未完全失去。故答案为:(1)打开K1继续通N2至冷却到室温;(2)H2O+CaO=Ca(OH)2;(3)(m2-m3)/(m2-m1)×100%;(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进入装置B中影响实验结果,加热时间过短,结晶水未完全失去。6.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H2O↑+CO2↑,NH3部分实验步骤如下:I.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II.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IV.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请回答下列问题:(1)NH4HCO3属于▲(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行的操作是▲。(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答案】氮肥;浓硫酸;2NaOH+CO2=Na2CO3+H2O;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解析】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含有磷元素的化肥属于磷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属于钾肥,同时含有氮元素、磷元素、钾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的化肥属于复合肥;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氨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详解】NH4HCO3是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用来吸收水蒸气和氨气。故填:氮肥;浓硫酸。装置C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步骤川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吸收。故填: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说明样品质量为:m1+m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m2,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NH4HCO3NH3↑+H2O↑+CO2↑,7944Xm279m2/x=44/m2X=79m2/4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79m2/44(m1+m2)×100%故填:79m2/44(m1+m2)×100%7.为测定某硫酸铜样品中硫酸铜的含量(杂质不溶于水,不含铜元素,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x)的比例式:▲。(3)配制上述实验所用的氢氧化钾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4)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若用湿法冶金的方法冶炼出100kg含杂质4%的铜,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答案】(1)2KOH+CuSO4=Cu(OH)2↓+K2SO4;(2)160/98X/4.9g(3)56g;(4)80%;(5)8.7%;(6)300Kg【解析】(1)根据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进行分析;(2)根据化学方程式和生成沉淀的质量进行计算;(3)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进行分析;(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杂质的质量,然后计算出硫酸铜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溶质质量(5)根据溶质质量分数=x100%进溶液质量行分析;(6)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以及铜的质量进行计算。【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详解】(1)2KOH+CuSO4=Cu(OH)2↓+K2SO4;(2)160/98X/4.9g(3)56g;(4)80%;(5)8.7%;(6)300Kg(1)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2KOH+CuSO4=Cu(OH)2↓+K2SO4:设C烧杯中参加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钾的质量为y,生成硫酸钾的质量为z.由于对应生成的氢氧化铜的质量为4.9g.2KOH+CuSO4=Cu(OH)2↓+K2SO411216098yx4.9g160/98==8g112/98==5.6g98/174==8.7g(3)需要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为10%×112=x×20%,解得,x=56g;(4)第二次加入氢氧化钾生成4.9g的氢氧化铜沉淀,所以第一次也生成了4.9g的沉淀,4g不溶性杂质是样品中的杂质,所以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20g-4g)/20g×100%=80%(5)D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7g×2)/(81.8g+20g-4g+112g-9.8g)×100%=8.7%(6)需要这种硫酸铜的质量为a.CuSO4+Fe=FeSO4+Cu16064a×80%100kg160/64=(a×80%)/(100kg×(1-4%))解得,a=300Kg8.(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其成分为氢氧化镁和碳酸钙,已知:氢氧化镁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其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取12.9g水垢样品加热,加热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点剩余固体是由一种盐和一种碱组成B.若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0%,则剩余固体的成分为CaCO3和MgOC.图中ab间任一点(不包括a、b两点)的剩余固体成分为CaCO3、MgO和Mg(OH)2D.若向c点的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2.0-x)g【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图可知,在加热过程中,固体质量减少两次,所以有两种物质在分解,所以a点即原水垢样品含有氢氧化镁和碳酸钙,故A正确;9.(科学探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早教老师礼仪培训
- 新学期班级家长会培训
- 《ME人机料法环测》课件
- 珍惜现在把握未来
- 全新海鲜供货合同模板下载
- 二零二四年度物联网技术研发应用合同3篇
- 《如何做好出纳工作》课件
- 房屋买卖合同补充协议书(2篇)
- 《SOP制定与实施》课件
- 《矿井火灾》课件
- 锰矿购销合同范本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考任务1-国开(NMG)-参考资料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压轴题考点训练(1-3章)(原卷版+解析)
- 村卫生室健康扶贫督导考核表
- 中国电信光纤到户(FTTH)工程设计规范
- 康复医学科病历Word版
- 体育舞蹈拉丁舞技术动作分析
- 流感病毒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运输保存郑
-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全册)
- 008内脏神经系统
- 电子政务国标和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