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2.2《红烛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2.2《红烛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2.2《红烛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2.2《红烛 》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红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致云雀雪菜红烛2019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五四运动(油画)周令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情境导入●闻一多

(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

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战士。自幼喜爱古典

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著名的《最后的一次演讲》,当日下

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早年加入新月派,提倡新格律体诗,提出“诗歌三美”

主张。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

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

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3年。其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黑暗势力笼罩全国的时候,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民族灾难重压下,觉醒了的爱国青年经历了探索、奋斗、

挫折、再斗争的过程。他们开始觉醒,可又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与方法,他们

苦闷、彷徨。但是,他们心中燃起的烈火却从未熄灭过。诗人身在远离祖国的大洋彼岸,与当时千千万万的青年知识分子一样,面

临历史的选择,思考着人生和自我的价值。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和诗作成就时,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任务一:整体感知1.这首诗就题材来说属于什么诗歌?2.诗歌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任务一:整体感知1.这首诗就题材来说属于什么诗歌?石灰吟

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任务一:整体感知1.这首诗就题材来说属于什么诗歌?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

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

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

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托“红烛”言何志?如何言志?任务一:整体感知2.诗歌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

用?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

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

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

感情共鸣。反复的作用:结构上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使全诗的感情脉络

更加鲜明。内容上增强语气,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任务二:意象分析1、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意象展开?从哪些角度出发写的?第一层:红烛为什么这样红?(色)“红”是赤诚、热烈、忠贞的象征。红烛如

同赤子之心,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在这样的红

烛面前,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

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任务二:意象分析1、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意象展开?从哪些角度出发写的?第一层:红烛为什么这样红?(色

)第二层:红烛为什么要发光自焚?(灰

)诗人彻悟了,光是要“烧”出来的,只有自我燃烧,只有无私奉献,

才能放出光芒,由衷地赞美红烛的奉献精神。诗人的思考,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历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获得的觉悟。

牺牲

醒悟青年只有牺牲自我,无私

奉献,才能如红烛照亮

世界一般,拯救世界。任务二:意象分析燃

提出疑问“光”象征着红烛牺

牲自我.诗人认为:自己的职责,就在于从梦中唤醒世人、救治世人

的灵魂。使民众觉悟奋起,使民众热血沸腾,使民众走向光

明,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所设置的精神监狱中解放出来。思考:怎样理解“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

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任务二:意象分析监狱思想陈腐、受着禁锢血、灵魂血性犹存但麻木不仁梦民众尚未觉醒世人是

怎样的?任务二:意象分析1、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意象展开?从哪些角度出发写的?第一层:红烛为什么这样红?(色)第二层:红烛为什么要发光自焚?(灰

)第三层:红烛为什么要流泪?(泪

)任务二:意象分析思考:怎样理解“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残风”象征理想的阻挠者,邪恶的反动势力。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不得这片光明。“侵”有侵略、入侵之意,放在文中意为烛火在风中烧得不稳,摇曳晃动。“侵”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性质明确。残风象征邪恶势力,红烛创造光明,残风却容

不得这片光明,要来侵扰它、阻碍它。且“侵”字的适

用范围大,因而给人以丰富的

想象,风有大有小,而烛火在或大或小的风中也程度不同地摇曳晃动,忽明忽暗。更能

表现出红烛唯恐不能给世人带来更多的光明的着急。任务三:把握情感思考:有残风就不再燃烧了吗?“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不公平、不合理的。为着“创造光明”,结果只落得“灰心流泪”,但这是社会使然。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