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1072-2021 呼吸道传染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消毒技术指南_第1页
DB12-T 1072-2021 呼吸道传染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消毒技术指南_第2页
DB12-T 1072-2021 呼吸道传染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消毒技术指南_第3页
DB12-T 1072-2021 呼吸道传染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消毒技术指南_第4页
DB12-T 1072-2021 呼吸道传染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消毒技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80.01CCS

C

5112 DB12/T

1072—2021呼吸道传染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消毒技术指南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for

infectious

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

布DB12/T

1072—2021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天津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晓辉、米丽娟、王梅、王姝、杨士永、罗生茂、王金柱、梁苗、董晓静、李永成。DB12/T

1072—20211 范围价等。本文件适用于全市呼吸道传染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消毒。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

1846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WS/T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WS/T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隔离医学观察点

medical

observation

sites独立于医疗机构的对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临时性场所。3.2消毒

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3预防性消毒

preventive

disinfection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和场所进行的消毒。3.4随时消毒

disinfection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3.5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3.6消毒剂

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3.7有效氯

available

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DB12/T

1072—20213.8空气消毒

利用消毒剂或器械将封闭房间内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杀灭,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3.9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air

conditioning

system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4管理要求4.1根据需要合理分区并设置三区两通道。“三区”包括生活区、医学观察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等,员通道和隔离人员通道。两通道不能交叉,尽量分布在场所两端,并设置明显标识。4.2 根据不同病种要求,在三区之间选择设置缓冲间。4.3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应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材和口罩、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4.4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应具备单间居住环境和独立卫生间。每个房间应带独立上下水系统及淋浴装气流动造成的风险隐患。4.5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宜设有独立化粪池。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污水排放应当符合

GB

4.6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内设施应便于消毒,地面等必要时应当进行硬化处理,以利于清洁与消毒。4.7 加强人员手卫生,隔离观察房间内及楼层的卫生间均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和手消毒液。4.8 空调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柜式和挂式分体空调,空气通过空调器后在室内自行循环,可在隔离观察单间内使用,应加强对过滤网、翅片和散流罩等使用前和使用中定期清洗消毒;——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时,应当满足:确保新风直接取自室外,禁止从机房、楼道和天棚吊顶内取风;保证排风系统正常运行;——空调通风系统为风机盘管加全新风系统时,应当开窗,加强空气流通;——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和消毒方法按照

WS/T

执行,必要时可请从事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的专业清洗机构开展相关工作。5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消毒方法5.1 生活区、物资保障供应区的消毒消毒。风和物体表面、地面等的消毒。5.2 医学观察区的消毒DB12/T

1072—20215.2.1医学观察区的预防性消毒5.2.1.1 室内空气130min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人条件下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5.2.1.2物体表面(房间内桌面、家具、开关、门把手等)、地面宜使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用于上述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洒消毒,消毒后至少作用30min,再使用清水擦拭干净。隔离单间由被隔离人员自行完成清洁消毒。5.2.1.3 衣服、被褥等纺织品宜每周进行更换,有污染时及时更换,可使用持续保持70℃以上热水浸泡后再进行清洗,低风险的无法清洗的纺织用品可选择在阳光下晾晒4h。5.2.1.4 卫生洁具卫生洁具应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净;宜使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每周一次,作用30min后用清水清洗干净。盥洗池、便器等:使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每天1次,作用1h后使用清水冲洗干净。5.2.1.5 餐(饮)具消毒20min30min或使用餐具消毒柜消毒。对不具备热力消毒的单位或不能使用热力消毒的餐饮具宜采用化学消毒法,可使用有效氯含量为mg/L~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备用。5.2.2 医学观察区的终末消毒5.2.2.1 空气消毒室内空气的终末消毒应按WS/T

剂,采用气溶胶喷雾法进行消毒。5.2.2.2 污染物(包括患者血液、分泌物和呕吐物)5.2.2.2.1 当有少量污染物时,宜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也可选择可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5.2.2.2.2

也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

5000mg/L~100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

30min以上(也可选择可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然后再小心清除干净。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5.2.2.2.3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等应有专门容器收集,用有效氯

的含氯消毒剂,按物、药比例

浸泡消毒

2h。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有效氯

5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

30min,然后清洗干净。5.2.2.3 排泄物、分泌物和污水5.2.2.3.1 宜采用含氯消毒剂,也可采用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污水。100mL/m

100mL/m

5.2.2.3.2

40mg/L

1.5h

10mg/L

GB

18466要求。5.2.2.3.3无独立化粪池时,应使用专门容器收集,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可使用有效氯

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

1:2

浸泡消毒

2h;若有大量稀释排泄物及呕吐物,应用含有效氯

~80%

20:1

加药后充分搅匀,或以

10:1

的比例加入漂白粉干粉后充分搅匀,消毒

。5.2.2.4 地面、墙壁存在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彻底清除污染物再开展消毒。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1000mg/L

~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或~10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地面消2 2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5.2.2.5 物体表面污染物再开展消毒。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1000mg/L

的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5.2.2.6 衣服、被褥等纺织品煮沸消毒30min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60min也可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在保持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min~60min;贵重衣物、皮毛制品、羽绒制品等可选用环氧乙烷方法进行消毒处理。5.2.2.7 手、皮肤和粘膜75%0.5%碘伏、3%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5.2.2.8 餐(饮)具一次性餐具按医疗废物处理。复用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煮沸消毒30min,也可用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用清水洗净,再选择用流通蒸汽消毒20min、煮沸消毒30min或使用餐具消毒柜进行消毒。5.2.2.9 患者生活垃圾患者生活垃圾按医疗废物处理。5.3 消毒注意事项用,仅用于物体及外环境的消毒处理。消毒剂应避光保存,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6 消毒效果评价DB12/T

1072—20216.1 消毒效果评价要求室相关人员进行(采样及检查方法按附录

A

执行)。6.2 消毒效果评价指标6.2.1 率应≥90%的样本数占

生物平均杀灭率≥99.9%,且杀灭率≥99.9%

90%以上,判为消毒合格。6.2.2 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血液等各类标本及物品等消毒后,不应检出病原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6.2.3数≤10cfu/(皿·时,可不计算杀灭率,消毒后空气自然菌平均菌落数≤4cfu/(15min)为消毒合格。可用常规微生物方法培养的病原体消毒后空气中不应检出指示微生物或目标微生物。被采表面<100cm

,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

,取100cm

。被采表面<100cm

,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

,取100cm

附 录 A(规范性)采样及检查方法A.1 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若样品保存于0~4送检时间不得超过。A.2 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A.2.1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前后分别进行采样。A.2.2 采样面积2 22A.2.3 采样方法采样前用5cm×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10mL10mL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疫情期间,物体表面监测以地面、墙面、桌面、床头柜、便器、门把手、按钮等为重点采样对象,在消毒因子难以达到的地方如抽屉、墙角等可增加采样点或指示微生物载体,每类采样对象不少于2个区内采集两次。试验样本总数不少于30必要时可使用指示微生物。A.2.4检测方法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或用力振打801.0mL接种2个平皿,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培养基(相应培养基)15mL~18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置36℃±1℃培养后,计数菌落数,计算杀灭率。A.2.5 结果计算按公式(1)计算杀灭率:X

A

100%„„„„„„„„„„„„„„„„„公式(1)式中:X——为杀灭率(%A——消毒前回收菌量(样本);B——消毒后回收菌量(样本)。A.3 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A.3.1 采样方法用平板暴露法进行空气消毒效果评价。室内面积≤

,设内、中、外对角线共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处;若室内面积>

,设4角及中央共用平板暴露法进行空气消毒效果评价。室内面积≤

,设内、中、外对角线共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处;若室内面积>

,设4角及中央共5点,4角布点部位应距墙壁1m处。较大空间布点可根22据实际需要,增加采样点,布点数可参照公式(2)计算,最多设30个点。X= „„„„„„„„„„„„„„„„„公式(2)式中:X——布点数(个),四舍五入取整数;Y——面积(m)。消毒前采样:将普通营养琼脂平板(Ф90m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