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07-T088.1-2023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_第1页
DB3707-T088.1-2023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_第2页
DB3707-T088.1-2023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_第3页
DB3707-T088.1-2023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_第4页
DB3707-T088.1-2023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707/T088.1—2023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业有害生物的术语和定义、监测调查、预测、预报、综合治理和档案管理方面的技

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潍坊地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其它参照执行。城市园林植物物候期早,有

害生物防治可适当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23617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GB/T24689.1植物保护机械第1部分:虫情测报灯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第2部分:频振式杀虫灯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LY/T2516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518喷雾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LY/T2024轻型直升机喷洒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技术规程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林业有害生物pestofforestplant

是指能够对林木等植物造成危害的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线虫、杂草、害鼠、软体动物等生物。

3.2

调查investigation

1

DB3707/T088.1—2023

在规定时期为确定某一个地区某种有害生物的种群特性或存在种类情况而采取的官方程序。

3.3

踏查samplinglineinvestigation

按照调查设计的预定线路调查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和寄主植物种类。

3.4

标准地调查samplingplotinvestigation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林地(地段)详细调查某种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情况。

3.5

标准枝samplingbranch

又称样枝。指林业有害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时,在标准树上不同方位不同层次抽取的一定长度的调查

枝条。

3.6

监测调查monitoring

采用地面(人工、物理、化学)和空中(航空、航天遥感)的方式,按有关技术规定获取指定区域

林间靶向有害生物有无、分布、种群数量和寄主植物的危害程度等信息的行为。

3.7

发生程度occurencedegree

林业有害生物在自然状态下实际或预测发生的数量多少(统计单位有:头/10cm2、头/株、头/50cm

标准枝、活虫/株、头/百叶、虫情级、受害株率、感病指数、盖度等)。

3.8

预测forecast

林业主管部门基于对林业有害生物往年历史观测记录及近期调查信息,结合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

和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预判其未来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和成灾可能的行为。分为短期预测、中长

期预测。

3.9

预报release

县级以上自然资源(林业)主管部门将林业有害生物预测信息及防治建议,通过通告、简报、电视、

网络等媒体形式进行面向社会、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森林经营者发布的行为。

3.10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

以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则为依据,采用最优化的技术组配方案,把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目数量控制在

允许的经济损害水平之下,以获取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措施。

3.11

期距periodicdistance

2

DB3707/T088.1—2023

各虫态出现的时间距离,简称“期距”。即昆虫由前一个虫态发育到后一个虫态,或前一个世代发

育到后一个世代经历的时间天数。

4监测调查

4.1踏查

12月上旬至翌年2月越冬期,或3~11月发生期,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根据林木资源分布图,选

定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踏查路线,查看有无越冬态或危害期林业有害生物。通过踏查初步确定主要发生种

类、寄主植物、危害部位、发生范围、发生面积。重点区域每3周踏查1次。确认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后,

行道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0株作为标准株进行详查;成片林发生程度轻度以上的林地按4.2

设定标准地后进行详查。踏查情况填入附录A.1,踏查记录的内容按照LY/T2011的8.1.3执行。同时,

现场采集林业有害生物标本和影像资料。

4.2标准地调查

根据踏查中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林分,设标准地进行详查。样地、样株、样枝的选择方法、调

查内容及设置面积标准按照LY/T2011的8.1.4和GB/T23617执行。主要是查清发生种类、发生期、发

生量、发生程度、危害程度、寄主植物等。重点区域虫害发生期间,每周调查1次。调查记录内容调查

情况分虫害、病害、草害填入附录A.2、A.3、A.4。发生期、发生量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9、A.11,汇总

数据填入附录A.10和A.12。标本采集及照片拍摄按照LY/T2011的9执行。调查准备按照LY/T2011的7

执行。航天遥感监测按照LY/T2516附录D执行。

4.3诱捕调查

2~11月,利用诱虫灯、引诱剂(配合诱捕器)等监测器械,进行定点调查。调查方法按照LY/T2011

的8.2执行。诱虫灯使用GB/T24689.1虫情测报灯和GB/T24689.2频振式杀虫灯。性信息素使用按照LY/T

2516执行。诱捕监测按照附录B.1执行。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6。

4.4越冬基数调查

越冬前后,在上年(代)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较重、面积0.3hm2以上的区域设标准地,选30株样

木调查受害株率。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选1株样木,根据林业有害生物越冬特点,采用标准枝法等

调查虫口密度等情况。越冬前、越冬后各调查一次,调查结果填入附录A.7。采集越冬蛹进行实验室培

养,观测生活史,统计各虫态死亡率。

4.5主要种类识别

潍坊市现有林业有害生物577种,其中主要有害生物38种,包括食叶类害虫8种、吸汁类害虫5种、

钻蛀类害虫12种(蛀干类害虫11种、种实害虫1种)、地下害虫2种、病害6种、有害植物5种,详见附录

C。种类识别方法按照LY/T2011附录A执行。

4.6发生(危害)程度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3个等级,以虫口密度、失叶率和受害株率等

为统计指标,具体划分标准按照LY/T1681和LY/T2011的8.1.5.3执行。成灾标准,按照国家林业局印

发的林造发[2012]26号确定。

4.7发生面积统计

3

DB3707/T088.1—2023

根据标准地调查的代表面积,以所在小班面积统计。林业有害生物种的密度(虫口密度、感病指数,

发生率、盖度)达到能造成轻级以上危害或已造成轻级以上危害的面积,发生情况填入附录A.8。

5预测

5.1发生期预测

根据近期踏查、标准地调查和诱捕调查记录(附录A),结合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发生规律(附

录D)、环境因素及历史观测记录综合分析,对发生时期(害虫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在适宜空

气湿度条件下,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草害的萌生期、速生期等)进行预测,预判其未

来发生发展趋势、危害程度和成灾可能。

害虫的发生期预测方法如下。

5.1.1生物学法

期距法:昆虫虫态前、后期变化生长发育的天数称为“期距”;根据前一状态的发生期加上期距预

测后一状态的发生期。预测虫态出现时间按公式(1)计算::

T=S+Q1±Q2………………(1)

式中:

T—预测虫态出现时间;

S—起始虫态调查日期;

Q1—理论期距值;

Q2—理论期距值标准差。

有效积温法:根据当地近期平均气温预测值,按照昆虫某一虫态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预测下

一虫态发生期按公式(2)计算:

N=K/(T-C)………………(2)

式中:

N—发育天数;

K—有效积温;

T—日均温度;

C—发育起点温度。

形态结构预示法:利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的变化与病虫发育期的关系,预测下一状态的发生

期。

发育进度预测法:根据林间调查,或室内饲养观察,测定某一形态的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

末期、终止期,并绘制分布曲线,再根据后期某形态的发育历期,推测其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

末期、终止期。

5.1.2物候学法

选用常见植物的物候期作为指示物,通过观察其与林业有害生物发育阶段的相关性进行预测。

5.1.3其他预测方法

按照LY/T2516的5、附录E执行。

5.2发生量预测

4

DB3707/T088.1—2023

根据近期调查结果及发生量调查记录(附录A.10)、汇总数据(附录A.12)情况,结合实验室培养

观察数据,采用有效虫口基数法、生物气候图测报法、经验指数测报法、昆虫形态指标测报法等对林业

有害生物单位面积(长度)或林木单株的发生数量进行预测。

5.3危害程度预测

按照LY/T2516的5、附录F执行。

6预报

6.1全年趋势预报

年初,依据上一年度的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和越冬基数调查结果,经数据分析、研判、会商,

结合当地气候、天敌、地形地貌和前期防治等影响因素,做出预测,并发布全年趋势预报。内容包括发

生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等信息。

6.2中短期预报

依据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调查与监测数据情况,综合分析研判,定期发布中短期虫情预报,并提出防

治建议。内容包括发生种类、发生范围、发生面积、发生程度和防治建议措施等信息。

6.3预报响应

县级自然资源(林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监测发现的检疫性、危险性和有严重蔓延危害的有

害生物,及时报本级林业主管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乡镇(街道)政府下

发《限期防治通知书》。

7技术流程图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流程图见图1。

5

DB3707/T088.1—2023

监测调查(见4)

踏查越冬基数调查诱捕调查

(见4.1)(见4.4)(见4.3)

标准地调查实验室培养观察

(见4.2)(见4.4)生物学方法

物候学方法

其他方法

虫口密度受害率越冬各虫态雌虫

(见附录A5)(见附录A5)死亡率死亡率产卵量

确定发生危害程度发生量预测发生期预测

(见4.6)(见5.2)(见5.1)

轻度以下轻度以上预报(见6)

综合治理

不合格

源头治理生态调控早防防小药剂防治

(见8.3.1)(见8.3.2)(见8.3.3)(见8.3.4)

防效检查

合格

(见9)

图1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流程图

8综合治理

8.1治理思路、原则、指标和要求

8.1.1治理思路

6

DB3707/T088.1—2023

遏增量,严格源头防控,完善监测预警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清存量,加强重大林

业有害生物防控和集中治理,把危害控制在较低水平;联防联控,加强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间的沟通协

调,形成治理合力,协同推进防控工作;宣传发动,营造全民参与、群防群治的氛围;科技支撑,推进

防控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

8.1.2治理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森防方针,整合传统防治措施,采取“源头

治理,生态调控,早防防小,药剂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推进“一类一策”精准治理,实现林业

有害生物有效控制。

8.1.3治理指标

符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指标要求。防治指标见表2。

表2防治指标

危害虫害病害

部位(叶片损失率、受害率、头/m2、头/50cm标准枝)病叶(株)率、病斑占干周长比感病指数

叶部≥2头/50cm标准枝病叶率:10%10

苗木枝梢受害率:5%病株率:5%5

枝梢

1年~3年幼树主梢受害率:10%;侧枝受害率:50%

主干虫株率:1%病斑横向长度占主干周长比:10%8

苗圃地下害虫,大型蛴螬类(如大黑鳃金龟等):1头/m2

根部苗圃地下害虫,中、小型蛴螬类(如黑绒鳃金龟等):

10头/m2

8.1.4治理要求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8.2基本方法

8.2.1检疫御灾

严格履行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复检、补检职责。

8.2.2营造林措施

8.2.2.1造林措施

造林措施防治,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和GB/T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执行。

8.2.2.2水肥管理

生长季,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干旱情况,适时施肥、灌水,促进森林健康。

8.2.2.3林下生草

林下种植豆科植物,增强林地固氮能力,减少地表裸露,改善林地土壤理化性状。

8.2.2.4抚育管理

开展森林抚育,清除病虫木、枯死木,修剪病虫枝、过密枝,保持良好的林分结构、林地生境,提

高林木抗病虫能力。

8.2.2.5刮除翘皮

树木休眠期,清除翘皮,刮除树干上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减少病虫越冬基数。

7

DB3707/T088.1—2023

8.2.2.6林下清理

落叶后,及时清除林下枯枝、落叶、杂草等,与翘皮、刮除的病虫残体一并深埋50cm地下。

8.2.2.7灌封冻水

树木落叶后封冻前,灌冻水,保护树木安全越冬。

8.2.2.8选育抗病虫林木品种

应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选育抗病虫林木品种,降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8.2.3人工物理防治

8.2.3.1灯光诱杀

树木萌芽后至落叶前,每2hm2林地设置1台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光性害虫成虫。安装及使用

按照GB/T24689.2和LY/T1915执行。

8.2.3.2性信息素诱杀

羽化期,利用性信息素诱芯,配合诱捕器诱杀特定种类的成虫。

8.2.3.3糖醋液诱杀

羽化期,将白糖或红糖、食醋、白酒、清水,按重量1:3:0.5:10的比例配制成糖醋液,每1.0hm2

林地设置75个~100个,容器高度距地面1.5m,每月更换2~3次。

8.2.3.4诱虫板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色性,利用黄板、蓝板等诱虫板黏杀白粉虱、蓟马等小型害虫。

8.2.3.5黏虫胶带黏杀

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在树干距地面1m左右位置绑黏虫胶带(裙装,上紧下松)或涂胶环(宽度

15cm左右)黏杀。

8.2.3.6诱虫带诱杀

对有上下树习性的害虫,在树干基部距地面1m左右位置绑草把或每隔50cm~60cm绑1~2圈无纺布

条,诱捕下树越冬的若虫、幼虫,冬季解下后集中销毁。

8.2.3.7人工捕杀

成虫期,利用昆虫的假死性,震树人工捕杀成虫;卵期,摘除卵叶(松针)、卵块;网幕期,摘除

网幕;休眠期,土中挖虫蛹(茧),枝干上、枯落层中搜寻虫茧、虫枝,集中销毁。

8.2.3.8喷水冷冻

寒冬季节,往树枝上喷清水,待枝条结成薄冰后用木棒振落,可防治介壳虫等枝条上的越冬虫。

8.2.3.9树干涂白

休眠期刮除翘皮后,将生石灰、石硫合剂、食盐、清水,按重量6:1:1:10的比例配制成涂白剂,全

面密封涂1.2m以下的树干。

8.2.4生物防治

8.2.4.1以鸟治虫

林中设置鸟巢,吸引啄木鸟等益鸟栖居,捕食害虫。

8.2.4.2以虫治虫

林下种植蜜源植物,吸引天敌益虫捕食或寄生害虫。适期释放异色瓢虫等捕食性天敌以及周氏啮小

蜂、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寄生性天敌,释放数量按照产品标签说明,其他按照附录E.1执行。

8.2.4.3以菌(病毒)治虫

地面喷施白僵菌、绿僵菌、多角体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防治从土中越冬出蛰的害虫;树体喷施可防

多种害虫。使用方法按照产品标签说明。

8

DB3707/T088.1—2023

8.2.5药剂防治

8.2.5.1药剂选择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实际情况选用高效低毒、无公害药剂,按照附录F.1执行。

8.2.5.2使用方法

施药方法有喷雾法(常规喷雾法、低容量喷雾法、超低容量喷雾法等)、喷烟法、注干法、涂抹法、

埋施法等。药剂稀释采用二次稀释法。农药使用按照GB/T8321和NY/T1276执行。

8.2.5.3施药器械

根据防控需要,选用人工地面药械、植保无人机、轻型直升机等施药机械。按照附录G.1执行。

8.3综合措施

8.3.1源头治理

生长前期,根据虫情、病原微生物初侵染情况,严控源头,压减发生量;对恶性杂草等草害应早除

除小,防止杂草结籽繁殖蔓延。休眠期,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越冬习性,地下挖蛹,地面清园,地上捕

杀虫茧、卵囊、成虫,剪除病虫枝,树干涂白,清除越冬病虫,压减有害生物越冬基数。

8.3.2生态调控

将林业有害生物预防理念贯穿整个造林、营林过程,促进森林健康。选栽优良乡土树种、抗病虫树

种,合理设计苗木规格和造林密度;营造混交林、复合林,合理配置树种,避免主栽树种与转主寄主树

种混栽或近距离栽培,设置有害生物隔离带、缓冲带和诱捕带。加强森林抚育,控制虫源、病源,减少

森林病原物和害虫的种群发生数量。林下种植蜜源植物和益鸟食饵植物,保护和利用天敌,增加寄生性、

捕食性昆虫以及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种群数量,增强森林生态平衡能力。

8.3.3早防防小

8.3.3.1出蛰期防治

利用诱虫灯、引诱剂、黏虫胶、糖醋液、毒饵、饵木或诱集植物等,全方位诱杀越冬代羽化(出蛰)

害虫,压减越冬代发生基数。

8.3.3.2关键期防治

食叶类害虫低龄期、吸汁类害虫若(幼)虫期、病害初侵染期、草害萌芽期,早防防小,精准防控。

防治适期按照附录D。

8.3.4药剂防治

8.3.4.1科学选药

根据防治对象,选用单一药剂或复配药剂。药剂选用按照8.2.5.1执行。

8.3.4.2适时用药

选择在害虫低龄幼(若)虫(蝽、螨、蚜)期,病害在初侵染期,草害在萌芽期施药。喷雾作业避

开中午高温时段(飞防作业时要求气温在30℃以下,避免雾滴蒸发)。

8.3.4.3精准施药

根据有害生物和树木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天气条件,科学选择药剂、确定合适剂量、掌握正确的使

用方法,进行适度药剂防治。采用超低量喷雾法、喷烟法、喷粉法、埋施法、注干法等用药方法。推广

超低容量喷雾,推进农药减量施用,降低防治成本。钻孔注干,应根据树干粗细确定用药量;人为钻孔

粗度以不造成树木二次伤害为宜。喷雾防治符合LY/T2518的有关规定。直升机飞防条件、作业参数按

照LY/T2024执行,植保无人机参照执行。

9

DB3707/T088.1—2023

9防效检查

防治后7~10天,视防治对象检查虫口密度,病菌、有害植物减退情况,受害株率。防治效果达到

90%以上,危害程度达到轻度以下的为合格;轻度及以上的需补防。喷雾防治效果调查按照LY/T2518

附录C.2执行。

10档案管理

防治档案是防治追溯的重要材料,应及时分类归档。建立林业有害生物治理档案,内容包括林业有

害生物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发生与防控、药剂使用、气象、管理和标本等。表格式样按照附录H。

档案应设专人负责,及时收集、整理和保管。在确保齐全完整的基础上,将林业有害生物的各种档

案进行分离整理与装订,按年度立卷、归档,存入档案专柜。

10

DB3707/T088.1—2023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发生记录表、汇总表

林业有害生物踏查、发生记录、汇总表见表A.1、表A.2、表A.3、表A.4、表A.5、表A.6、表A.7、

表A.8、表A.9、表A.10、表A.11、表A.12。

A.1踏查记录表

县(市区)乡镇,踏查线路编号,调查面积(hm2)

地理坐标有害所在小是否临时

踏查点海拔林分寄主危害

生物班面积设标标准地

名称经度E纬度N(m)组成植物部位

种类(hm2)准地编号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此表为每个调查线路一张。

2.“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据实填写,若无发生则填“无”。

3.“危害部位”填:叶部、枝梢部、干部、根部、种实(花)等。

4.调查面积=各发现林业有害生物的踏查点所在小班面积之和。

5.需设标准地的,同时填写标准地编号。

11

DB3707/T088.1—2023

A.2林业有害生物(虫害)标准地调查表

地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小地名,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面积(hm2)代表面积(hm2)经度E°′″纬度N°′″海拔m

虫害名称寄主植物林龄(a)危害部位对应照片编号

上一年(代)是否发生:□是/□否,危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是否外来:□是/□否

调有虫态和虫数其调有虫态和虫数

样中其中

查虫样木查虫

木幼成活幼成活虫

株株卵蛹虫号株株卵蛹

号虫虫虫虫数

数数数数数

117

218

319

420

521

622

723

824

925

1026

1127

1228

1329

1430

15合计

16平均虫口密度虫株率%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此表为标准地调查所发现的虫害记录表;标准地编号与踏查时编号一致。

2.标准地:面积为0.2hm2、随机选样木30株、代表面积为标准地所在小班面积,每乡镇(街道)标

准地数量不少于2块,同一类型的标准地应有3次以上的重复。

3.每种虫害,单独一表。

4.寄主植物填中文名称。

5.危害部位填:叶部、枝梢部、干部、根部、种实(花)等。

6.发生(危害)程度勾选□:轻度、中度或重度其中一项;该虫害上一年度(代)是否发生、是否为

外来有害生物,根据调查结果勾选□:是或否其中一项。

7.虫口密度:一般为活虫数/有虫株数,具体以虫类而定:如介壳虫类按10cm~20cm长枝条剥皮面

积统计固定若虫数量(头/10cm2),叶甲、网蝽类按标准枝百叶虫数统计。

8.虫株率%=100×有虫株数/调查株数。

12

DB3707/T088.1—2023

A.3林业有害生物(病害)标准地调查表

地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小地名,标准地编号

标准地面积(hm2)代表面积(hm2)经度E°′″纬度N°′″海拔m

病害名称寄主植物林龄(a)危害部位对应照片编号

上一年(代)是否发生:□是/□否,危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是否外来:□是/□否

病株分布情况

病害分级株数调病害分级株数

调查样木查

样木号42

株数01级2级3级号株01级3级4级

级级

117

218

319

420

521

622

723

824

925

1026

1127

1228

1329

1430

15合计

16感病株数合计感病株率%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此表为标准地调查所发现的病害记录表;标准地编号与踏查时编号一致。

2.标准地:面积为0.2hm2、随机选样木30株、代表面积为标准地所在小班面积,每乡镇(街道)标

准地数量不少于2块,同一类型的标准地应有3次以上的重复。

3.每种病害,单独一表。

4.寄主植物填中文名称。

5.危害部位填:叶部、枝梢部、干部、根部、种实(花)等。

5.发生(危害)程度勾选□:轻度、中度或重度其中一项;该病害上一年度(代)是否发生,是否为

外来有害生物,根据调查结果勾选□:是或否其中一项。

7.感病株率%=100×感病株数/总调查株数。

13

DB3707/T088.1—2023

A.4林业有害植物标准地调查表

地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小地名,标地编号

经度E°′″纬度N°′″海拔m,样方面积m2

样地面积(hm2)代表面积(hm2),有害植物名称寄主林龄(a)对应照片编号

上一年(代)是否发生:□是/□否,危害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是否外来:□是/□否

危害方式及受害株

调侵害度分生繁繁殖能力

查数布长殖备

样木号

株攀寄争夺其12345地状方12345注

数点况式

援生养分他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级

1

2

...

30

蕴藏总盖

合计受害株数合计受害株率%

量度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此表为标准地调查所发现的病害记录表;标准地编号与踏查时编号一致。

2.标准地:面积0.2hm2,按“五点式”取样法选取30株样木;样方根据株型设1×1m2、3×3m2、5×

5m2。

3.每种有害植物,单独一表。

4.寄主植物填中文名称。

5.危害部位填:冠中、下部枝干部、树盘等。

5.侵害度勾选□:1~5级其中一项;该有害植物上一年度(代)是否发生,是否为外来有害生物,根

据调查结果勾选□:是或否其中一项。

7.受害株率%=100×受害株数/调查株数。

8.蕴藏量=分布面积×单位面积蕴藏量。

A.5标准地调查汇总表

调查单位:

发生面积(hm2)

有虫/感病株率

标准地号备注

(%)未发生轻度中度重度

合计

汇总人:汇总日期:年月日

14

DB3707/T088.1—2023

A.6林业有害生物诱捕调查记录表

地点: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小地名

经度E°′″纬度N°′″海拔m

所在小班号林分类型林分面积hm2主要树种监测点编号

诱捕调查方式有害生诱捕数量(头)

诱虫引诱阻隔饵木/引成虫备注

诱虫灯物种类合计幼虫

板剂法诱植物雌雄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此表为每一诱捕调查方式所诱捕或监测到的所有昆虫、病害记录表,统计特定区域林分的虫情、病

情;监测频率:虫害每1代至少监测1次,松材线虫病等病害每季度监测1次。

2.林分类型:人工林、天然林。

3.无人机监测:主要针对林木发病后出现明显色彩异常的病害,如松材线虫病等。

4.备注栏记录天气、监测工具的变动或异常情况。

A.7林业有害生物越冬基数调查表

有害生物种类

调样方调活最高虫口密度

标准代表有虫虫株率雌备

查调查查虫虫单株(感病指

地块面积(病)或病株雄

日面积株态口虫口数)头/株

数(亩)株数率(%)比注

期(㎡)数数(头)或头/㎡

调查人:

A.8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记录表

小班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记录表年月日记录人:

气温(最高/最低/平均):℃/℃/℃特殊气候(雨、风等):

现实发生面积(hm2)新增发生面积(hm2)新增发生

树有害生监测面积监测

2

种物种类(hm)时间轻度中度重度轻度中度重度同种异种

填报说明:1.同一林地发生2种以上林业有害生物的,以其中主要的林业有害生物计算发生面积。

15

DB3707/T088.1—2023

A.9发生期调查记录表

害虫种类调查地点/标准地号

始见期:月日始盛期:月日高峰期:月日盛末期:月日

日期害虫种类虫态日发育数(头)虫数统计(头)期率

调查人:填报日期:年月日

A.10发生期调查汇总表

害虫种类

世代虫态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结束

羽化

成虫

越出蛰

冬卵孵化

代若虫显露

幼虫出蛰

卵孵化

幼虫/若虫

成虫

卵孵化

幼虫/若虫

...

成虫

化蛹/茧蛹

幼虫/若虫固定

(越冬)

成虫

汇总人:汇总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1.每种害虫单独一张表统计。

2.包括标准地调查、补充监测调查结果。

16

DB3707/T088.1—2023

A.11发生量调查记录表

害虫种类:调查地点:标准地号:郁闭度:

平均树高(m):平均胸径(cm):树龄(a)被害程度:虫期:

越冬死亡率(%):平均虫口密度(头/10cm2,或百叶虫数):雌雄比:

样枝活虫数(头)死虫数

样枝号备注

叶片数面积(cm2)小计雌虫雄虫(头)

调查人:调查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活虫数:调查时,具有生命的虫(活蛹、若虫、幼虫或成虫)的数量。

2.雌雄比:采集的若虫、蛹,分别经实验室镜检、培养羽化后,统计雌、雄比及其羽化喻死亡数量。

17

DB3707/T088.1—2023

A.12发生量调查汇总表

害虫种类

世标准地号平均

虫态项目

代12345678910值

成虫越冬死亡率(%)

显露若虫密度

2

越固定(头/10cm)

冬若虫雌性比

代死亡率(%)

蛹越冬死亡率(%)

卵孵化率(%)

...

汇总人:汇总日期:年月日

填报说明:

1.越冬死亡率:从样株采集的越冬虫(介壳虫从标准地样株上中下三层,东西南北四方向各取1各标

准枝,带回实验室镜检),区分活虫、死虫,计算死亡率。

2.固定若虫:在固定若虫显露期,从标准地选取标准枝,带回实验室镜检,统计活虫、死虫数,通过

个体形态分出雌、雄虫数量,计算雌雄比、死亡率。

3.蛹:采集100个蛹(介壳虫茧),带回实验室观察,全部羽化后,统计羽化和死亡数量,计算死亡

率。

4.卵:雌成虫产卵期,从标准地的样树上,采集卵粒(卵囊)10枚以上,带回实验室统计卵粒数后

培养,统计孵化数量和未孵化数量,计算孵化率。

5.下一世代:发生量以此类推。

18

DB3707/T088.1—2023

B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器械及监测对象

给出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器械及监测对象见表B.1。

B.1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器械及监测对象表

器械名称工作原理监测对象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引诱成虫扑灯,触动高压电网或落

鳞翅目、

测虫灯入挡虫板后致死。诱捕范围广,是虫情监测及防治的主

鞘翅目等成虫

要器具,每年3月中旬至11月下旬运行。

信息素模拟自然界中昆虫释放性信息素求偶的行为诱杀害虫,

美国白蛾、天牛等

诱捕器专一性高,无抗药性,兼具监测和防治作用。

杨毒蛾幼虫、春尺

利用害虫上下树的习性,在上下树高峰期涂干或在树干

黏虫胶蠖雌成虫等鳞翅目

上绑黏虫胶带,兼具监测和防治作用。

和半翅目害虫

利用害虫的趋色性诱捕害虫,常用的为黄板、蓝板等,蚜虫(白粉虱、蓟

诱虫板

悬挂高度为树冠下端以上,上方10cm~15cm以下。马)等小型害虫

利用无人机空中拍摄林分生长情况,通过对受害林木成

像色彩变化的分析判读,确定是否发生森林有害生物,有害植物、松材线

无人机

并测算发生面积。广泛用于沟壑纵横、地形险要的山林虫病等

松材线虫病的监测。

19

DB3707/T088.1—2023

C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识别与防治

给出了潍坊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与防治对照表。见表C.1(病害)、表C.2(虫害)、表C.3(有

害植物)。

C.1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病害)识别与防治对照表

类危害

名称主要症状防治方法

型部位

叶正面发生黄色粉状锈斑,叶背面①选栽抗病树种,严格植物检疫;

由浅绿色的圆点变为黄褐色,导致

锈病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增施磷、钾肥,

叶夏季孢子突出;部分转主寄生。随

中后期控氮,冬季树盘培土,提升林

风、雨传播。

木抗病能力;

③加强营林管理,合理修剪,及时剪

真真菌苗木茎干部病斑凹陷,病斑中心有褐色

性溃或黑色凸起,严重时茎干部全部腐除病枯枝干,增强林分通风透光条件,

菌疡病茎干烂。增强树势;

性④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原

病菌土传,初期茎部近地面处变深则,冬季刮除病斑,以50%多菌灵100

病苗

茎腐褐色,叶片失绿下垂,后整株枯死,倍液涂干;越冬前喷铲除剂4~5波美

害病茎基叶片下垂不落,死株茎内部出现黑

色菌核。度的石硫合剂,减少病菌越冬基数;

生长季,发病初期及时喷内吸性杀菌

该病多发生在2年~10年生幼树枝剂等防治,雨季注重保护性杀菌剂的

烂皮树干干皮部。松树染病后症状冬季较为

应用。

病枝条显现;杨树表现为干腐及枝枯两种

类型。

属低温高湿病害。不但感染叶片,

还侵染枝干,嫩梢,花柄和叶柄;

叶、叶部病斑呈多角形褐色斑点,叶不①春季萌芽前后、雨季,喷春雷王铜、

细菌枝落。干部病斑初呈水渍状,皮层组氢氧化铜、噻菌铜等杀菌剂预防;

性溃

疡病干、织变软、隆起,与木质部分离,之②冬剪后,清园;剪口用涂抹药剂封

细花柄后病部龟裂,病部溢出清白色粘质口,全园喷4~5波美度石硫合剂。

菌菌脓,伤流期植株伤流液混合后呈

现红褐色或锈红色。

病①加强植物检疫,禁栽病株;

害②苗木植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清

发病处呈肿瘤状,初为乳白色或淡水洗净后栽植;

根癌

病根红色,光滑柔软,后变褐色、表明③减少病源,及时拔除病株,病穴用

粗糙。硫酸亚铁消毒。

④防止苗木产生伤口,及时除治蛴螬、

蝼蛄、线虫等地下传病媒介昆虫。

20

DB3707/T088.1—2023

C.2主要林业有害生物(虫害)识别与防治对照表

目科主要种类主要危害症状防治方法

①以咀嚼式口器取食叶

灯蛾科美国白蛾①冬季修剪后,清园、中耕、

片、花、果,留下残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