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与专项训练:《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1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与专项训练:《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2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与专项训练:《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3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与专项训练:《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4页
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与专项训练:《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庄子二则》知识点汇总讲解+专题训练

一、原文及翻译

1、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鲸。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鲸。鲸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鲸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

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

《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

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

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

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稣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

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

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鲸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

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

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二、字词理解

(1)字词注释

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北冥",北海。下文“南冥”,指南海。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鳗(kun):传说中的大鱼。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表推测。

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垂:同“陲”,边际。

海运:海水运动。古有“六月海动”之说。海水运动的时候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徙:迁移。

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齐谐》:书名。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一说人名。

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

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击:拍打。

拉(tudn):回旋而上。一作“搏”(bo),拍。

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

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以:凭借。息:风。

野马:指游动的雾气。古人认为:春天万物生机萌发,大地之上游气奔涌如野马一般。

尘埃:扬在空中的土叫“尘”,细碎的尘粒叫“埃”。

生物: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

息:这里指有生命的东西呼吸所产生的气息。

相:互相。

吹:吹拂。

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

问语气词。

极:尽。

下:向下。

亦:也。

是:这样。己:罢了。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鳏(tid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鳏。

是: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完备。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追溯。其,话题。本:最初。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2)一词多义

①固不知子(固然)

②子固非鱼也(本来)

①安知鱼之乐之:(的)

②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之:(代词)

(3)倒装句(状语后置)

原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改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上游玩。

三、文章理解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

两人的性格。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

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

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

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

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

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2)《北冥有鱼》

1、庄子在本文段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2、文章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有何作用?

答:作者采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起飞的气势,并不是对大鹏的赞美,重点是阐明“万物都有所待”

的道理,如大鹏一样,它的腾飞也需要“凭借”。

3、说说你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的理解。

答:这里采用类比手法。展示了庄子超凡的想象力:在空中飞行还只是梦想的年代,庄子能设想空中的大

鹏“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十分惊人;尤其是对苍天颜色的追问:”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今天看来,也是十分深奥的问题。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

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段中的想象的理解。

答:

一是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鳗、鹏形象时,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造成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二

是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鳗、鹏之大,与之相呼应的,作者又举出了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以大

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凭借的道理。;三是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对自由的热烈追求。

四、实战演练

单选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hudn)B.北冥有鱼,其名为鳗(kiln)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do)D,鳏鱼出游从容(tido)

2.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B.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完备)D.请遁其本(循环)

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定矣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云归而岩穴暝

4.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事物之

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文言文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

北冥有鱼(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鳏。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临终歌

李白〔唐代)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

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①八裔:八方荒原之地。②馀风:遗风。③仲尼亡兮谁为出涕:此处用孔子泣麟的典故。传说麒麟是一种

祥瑞的异兽。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鲁国猎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出非其时,而被捕获,非常

难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弩而飞____________

②《齐谐》者,事怪者也____________

③去以六月息者也____________

④基远而无所至极邪?

⑤中天津兮力不济

(2)翻译下面句子。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北冥有鱼》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是:;《临终歌》中,表现鹏飞得高远的句子

是:o(用原文语句填空)

(4)这一文一诗都写了大鹏,请分别概括其中鹏的形象特点。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鲸。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

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基有鱼北冥:北海

B.,当怪者也志怪:志向怪诞

C.挂甚串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

D.野乡也,尘埃也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4)作者极力描写鲸鹏体形之大,用意何在?

7.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鸩,子知之乎?夫翘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③

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凶得腐鼠,鹦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

发怒时的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庄子往见之见:

②或谓惠子曰或:

③非练食不食食:

④非梧桐不止止: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4)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鹤鹄”“鸥”“腐鼠”分别指什么?

(5)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A按(tudn);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字音的掌握情况,辨析文言文中的字音,除了要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

字、方言误读字外,还要注意通假字,通假字的应读它所通的那个字的读音。

2.【答案】D

【解析】【分析】ABC解释正确。D请循其本(追溯)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

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

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3.【答案】A

【解析】【分析】A.是:都是代词,解释为“这”;

B.全:前者“完全确定”,后者“保全”;

C.固:前者“本来”,后者“顽固”;

D.云:前者是语气助词,后者“云彩”。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识记、积

累,根据句意进行推断。尤其注意虚词的用法。

4.【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C项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这么说,只是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快乐”。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选文,整体感

知文本,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注意一定不能脱离文本。

二、文言文阅读

5.【答案】

(1)振奋,这是指用力振动翅膀;记载;离开;表示选择;摧折

(2)略

(3)技扶摇而上九万里;大鹏飞兮振八裔。

(4)《北冥有鱼》中,鹏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临终歌》中,鹏是翅膀

摧折、无力翱翔、令人惋惜的形象。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并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思。注重文言实词意思的积累;

(2)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

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

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技巧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言文进行整体的

把握,又要对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时,要仔细分析文言文的内容、主题、意象、意

境等进行分析,概括出作者对鹏形象的描绘。

6.【答案】

(1)B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第一层,写北冥之鱼由鳏到鹏的变化。第二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徒南冥的气势。第三层,

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4)描写鳗鹏体形硕大无比,为下文写大鹏南飞还需凭借六月大风做铺垫,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

能活动,没有真正的自由。

【解析】【分析】

⑴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B项句意为“是一部专门记

载怪异事物的书”,“志怪”意思是“记载怪异事物”。故选B。

⑵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

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一句中“其”意思是“或许”,“正色”意思是“真正的颜色”,“邪”通

“耶”,疑问词,“极”意思是“尽头”据此翻译。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章从开头到“南冥者,天池也”写了鲸的特点及其变化为鹏之后的形态;

接下来“《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引用古籍写了鹏“徙于南冥”的气势;最后作者发出感慨,表现了天地的苍茫

广阔。据此理解作答。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悟。文中“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力渲染鲸鹏的体形之大,目的是为下文做铺垫,结合下文中的

“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体形如此巨大的生物尚且还要凭借外力才

能运动,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点评】

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

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⑵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

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

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⑶怎样给自然段分层次呢?

具体方法是:先初步了解自然段段的主要内容;再弄清楚段中有几句话,一句一句的读,弄懂每句话的意

思;然后分析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