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F/16/wKhkGWbaiBCASrUjAAEmgKmi-54965.jpg)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F/16/wKhkGWbaiBCASrUjAAEmgKmi-549652.jpg)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F/16/wKhkGWbaiBCASrUjAAEmgKmi-549653.jpg)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F/16/wKhkGWbaiBCASrUjAAEmgKmi-549654.jpg)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B/0F/16/wKhkGWbaiBCASrUjAAEmgKmi-54965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按要求默写古诗。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请把表格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篇目诗句
《关雎》①参差存菜,左右流之。____,____O
《兼葭》②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式微》③微君之故,一?
《子衿》④___,子宁不嗣音?
(2)在唐代现实主义诗歌中,“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词。请默写下
列篇目中带“夜”字的诗句。
篇目作者带,,夜,,字的诗句
《石壕吏》杜甫⑤-------,--------°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⑥---,--------0
《卖炭翁》白居易⑦-------,--------0
二、填空题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容不得shDfti,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2)不必为此烦恼——静下心来——不要fuzao——他们虽已扬尘远去,
可不久就会消失在我们身后的。
(3)反动派tiWob。■尚n,卑鄙无耻,你们看见联大走了,学生放暑假
了,便以为我们没有力量了吗?
(4)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
它们拼合得多么tianyiwufeng。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季较为干旱,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接连发生森林火灾,全国
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形势极为严峻复杂。
B.中国妇孺皆知的战犯土肥原,竟在远东国际法庭猖狂狡辩,将审
讯战犯的法庭当作了宣传法西斯军国主义的讲坛。
C.我们应以更开放的心态来面对古典名著改编,只要故事本身能够
自圆其说、引发共鸣,那就是一个成功的改编。
D.社会经济过程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周而复始循环
的过程,只有四个环节畅通,经济才能正常运行。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都应当树立和提高对自己健
康负责的理念,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健康权利。(把“提高”改为“践行”)
B.第30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以“古镇灯饰照亮世界”为主题,
共有逾33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面积约为150万平方米。(把“逾”
改为“近”)
C.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只有让
劳动教育真正“活”起来,就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劳动者。(把“就”改
为“才”)
D.历史上的名师大家之所以被人铭记,是因为他们有深厚的学术修
养和崇高的精神品德所导致的。(删去“所导致的”)
四、语言表达
5.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山中学要举行主题为“诵
读诗词经典,涵养爱国情怀”的爱国诗词朗诵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拟
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符合情境和主题,语言有一定的特色。不少于80字。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棚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
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一食或尽粟一石(2)才美不外见(3)执策而临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乙】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
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①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
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幺③,不幸相继以死。今所
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
前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鹫钝之材也。
(岳飞《论马》,有删改)
注释:①鬣:马鬃。②褫:御掉。③杨幺:南宋初年农民起义领袖。
8.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有“成语推断法”“偏旁推断法”“课内迁移
法”“上下文意推断法”等。据此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我推断“秣不择粟”中“秣”字的意思是―,因为—。
9.下列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B.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C.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D.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10.同是论马,你认为【甲】【乙】两个文段的写作目的有何不同?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师们、同学们:
①大家好!
②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保护空气,善待环境:我们知道,气象是指大
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不同时期大
气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是不同的。世界气象日又称国际气象日,是世
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国际气象组织是
1873年9月在维也纳建立的,旨在促进国际气象合作,包括开展协调观
测,统一气象仪器的标准等。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拥有国家会员187个,
地区会员6个,其职责也从关注气象扩大到水和环境问题。
③世界气象组织每年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庆祝世界气象日,这已成为该组
织的传统。国际社会正力争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人类健康、粮
食、水安全和减轻贫困以及提高防御能力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实现应有
的效果。而90%的自然灾害与天气、气候和水害直接相关。因此,世界
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决定今年的主题为“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二
此外,科学家和医疗专业人员越来越意识到天气、气候以及我们呼吸的
空气的成分对人类健康有重要的影响。
④许多世纪以来,人类通过居所调整、粮食生产、能源供应、生活方式
改变等手段,设法与气候和环境保持和谐。然而,过去几十年以来,能
源使用增加和工业发展促使各种气体和颗粒物排放,严重影响了人类的
健康。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已加剧了哮喘、心脏病、肺癌的发病情况。此
外,植物尤其是农作物以及生态系统深受空气污染之害,这也对全球经
济、粮食、水安全及其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⑤人的健康问题与大气变化密切相关。风、雨、雪、阳光和温度会对大
气污染物的输送和驻留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城市产生的热会俘获污染
物,而雨和雪则会将污染物从大气带入陆地和海洋。科学家能够利用气
象模式评估和预测空气污染的程度。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预测有助于
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也是对传统天气预报的补充。早在20世纪
50年代,世界气象组织就率先开展大气成分的观测和分析。目前,通
过地面实地观测站、遥感站、气球探空仪、飞机和卫星组成的全球网络,
可定时采集有关温室气体、气溶胶和臭氧信息以及传统的气象和水文参
数。这更有助于人们认识不断变化的大气成分,并为我们当今认识天气、
气候和空气质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奠定科学的基础。
⑥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发布的消息,每年平均有200万未成年人死
于空气污染。臭氧、颗粒物及相关污染物的浓度即使相对较低,也会在
不知不觉中对呼吸和心脏健康状况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因
此,空气质量预报具有重要的早期警报能力,有助于减轻与大气污染物
有关的危害。随着大都市的发展和扩大,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大
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此外,沙尘含量对空气
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沙尘可降低能见度,危害作物,影响当地的气候。
⑦认识到了人们的健康与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就必须善待环境,不能纵
容各种破坏环境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只有人和自然
和平相处,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⑧最后,我呼吁:让我们行动起来!谢谢大家!
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侧重点在于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全球经济、粮
食等影响不是本文的重点。
B.观测分析大气成分和空气质量有助于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也有助于认识空气成分和气候的相互影响关系。
C.空气中臭氧、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对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影响很大,
而对发达国家人民的影响不大。
D.第⑥段中“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呼吸和心脏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与
第④段的部分内容存在一定的照应。
12.演讲词要有清晰的思路。这篇文章是如何围绕“保护空气,善待环境”
的主题来组织内容的?
13.这篇文章既是一篇演讲词,也带有科普说明文的特点。请从这两种
文体的语言特点角度,分析第⑤段中“俘获”一词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
赵廷河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我们山东半岛的莫言家乡一
一高密市柏城镇胶河社区,2021第六届南山梨花艺术节随着春风春雨梨
花盛开之时,赶在清明节前一天正式拉开帷幕。我随几位文友如约前往。
②在出发之前,雨还在下着。一位文友约我上车后,便一同驱车前行。
二十分钟过后,我的眼前一亮,柏油硬化道路被这场雨洗刷得干干净净,
并随着地势高低起伏,弯弯曲曲。路两侧用水泥石块修砌的路沿宽度和
高度一致,上面搭有红白相间的彩色护栏,显得既美丽又实用。各种绿
化的花草树木被这场春雨浸润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高挑的白玉兰花,
端庄秀丽,像在迎接远方的客人。金黄色的迎春花开得花团锦簇,格外
诱人。粉红色的木槿花像一位红衣少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落落大方。
还有丁香、海棠、紫叶李、百日红等多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了这里四
通八达的道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③“世间所有的美丽,都有有效期。”每年的梨花节前后十天的时间,是到胶河社区赏
梨花的最佳时期。我正好赶在这个时候,花期错过不得。
④梨花处处绽芳姿。春雨,它既能洗涤浩瀚的天空,又能净化人们的心
灵,任凭它梳洗着我的发、我的脸。我喜欢在雨中的梨园漫步,吮吸湿
润而清新的空气。我沿着梨花长廊向东,边走边欣赏梨花美景。在梨园花
海中,沿一条新修的水泥小道向里走着,只见前后是花,左右是花,远远近近都是花。
分不清是花在人的怀抱,还是人在花的怀抱,只觉得自己亦是梨园花海
中的一朵梨花了。我钻到树旁仔细瞧瞧,梨树枝朴实强劲多分杈,与两
旁探出的梨树枝手挽着手,这样既能承载梨子的重力,又能抗御大风的
袭击。柔柔春风像仙女飘飞的裙裾,不时撩拨着梨树上舒展的枝条。串
串梨花在虬枝上随风摇曳,鲜嫩的梨花轻启粉唇,口噫一颗颗圆润的珠
玉,绽放出傲骨的雨润芳泽。
⑤飘洒着的细雨,虽然还时有寒意的钟情,但梨花闹春却展现着生命的
抒情,那欢欣活泼的绿意和生机不容置疑,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我在细
雨中深深地呼吸,眼睛舒服了,心肺舒服了。咔嚓,这盛放的梨花就那
么轻易地被我定格在镜头里,成为珍藏和记忆。弯弯曲曲的水泥小道伸
向梨园深处,一幅优美的田园水岭画卷徐徐铺展在眼前。那雪白的梨花,
莫非是秋天盛开的白棉花,一开春就给人们带来丰收的景象?不,这还
早着呢。梨花的盛开,怎会缺少蝴蝶和蜜蜂的登场呢?蝴蝶会成双成对,
飞来飞去,追逐嬉戏。那蜜蜂会嗡嗡飞叫,采粉酿蜜,不知疲倦。蜂飞
蝶舞,好不热闹。说不定,这怒放的梨花,一旦被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发
现,他定会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感化他的那位养蜂女回心转意,一同引
着朝夕相伴的蜂群,前来采花酿蜜呢……
⑥开幕式现场喷亮的歌声将我从幻梦中惊醒。我随之来到充满灵性的晏
子文化广场。齐国名相晏婴就出生于这片历史悠久而神奇的土地。这里
穿过历史的风霜雨雪,轻拂岁月的灰尘,氤氯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
乡土文化气息。我仰望高大伟岸的晏子塑像,心生无限敬仰之情。我敬
仰名相晏婴"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的为民情怀。
⑦这当儿,我被细雨滋润了的心田浮荡着一种莫名的激动与喜悦。我突
然意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今年如此
充沛的春雨,是不是名相晏婴对他的后人日益觉醒的自然生态观的一种
赏赐与回馈呢?我用心领略这自然之美的真实内涵。这雨滋润着南山岁
月的鲜活,造就着南山永远年轻美丽的生态环境。
⑧我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一颗有着美好梦想的心为之陶醉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8日,有删改)
14.阅读游记要理清脉络。请以游踪为线索,简要概括作者在高密市柏
城镇胶河社区的“所见”。
15.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世间所有的美丽,都有有效期。”每年的梨花节前后十天的时间,
是到胶河社区赏梨花的最佳时期。(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
会有怎样的变化?)
(2)在梨园花海中,沿一条新修的水泥小道向里走着,只见前后是花,
左右是花,远远近近都是花。(将“只见前后是花,左右是花”改为“只见
前后左右都是花”好不好?为什么?)
16.有同学认为,本文题目是《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第②段写白玉
兰花、迎春花、木槿花、丁香、海棠等文字与题目无关,你同意这种观
点吗?请说明理由。
17.文章结尾说“一颗有着美好梦想的心为之陶醉了”。请结合全文,说
说“美好梦想”的具体内涵。
七、名著阅读
18.阅读名著要关注书名。请在探究朱自清《经典常谈》和奥斯特洛夫
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著作的书名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经典常谈》的书名较为直接,但其中的“常”字值得关注。你认为朱
自清为什么要在书名中用这个“常”字?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名采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以保尔・柯察金的
人生经历为例,谈谈该书名的含义。
八、作文
19."发声"就是发出声音。风雨来时,自然界的动物、植物会发出各种
声音。生活中,亲人、老师、朋友会对你发出关爰、安慰、劝勉甚至批
评的声音。当受到了鼓励、赞美、不公、委屈,你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独立的声音,但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不能随心所欲。
请以“发声”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在诸多含义中选择一个进行立意,不宜面面俱到。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兼葭苍苍白露为
霜胡为乎中露纵我不往暮投石壕
村有吏夜捉人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何由彻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窈、窕、淑、
寤、寐、兼、葭、苍、暮、壕、彻、驾、炭、辗、辙。
2.(1)束缚(2)浮躁(3)挑拨离间(4)天衣无缝
【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1)束缚:Shufu,意思是缠绕捆绑,比喻拘束或限制。
(2)浮躁:fuzao,指急躁,不沉稳。
(3)挑拨离间:tiaoboHjia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
不和。
(4)天衣无缝:tiAnyiwilfeng,喻指事物(多系文艺作品)浑成自然,
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3.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A.严峻:指形势严重。此处指全国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形势严重,使用正
确;
B.狡辩:把无理的事说得似乎很有理;用虚假掩盖真相把无理的事情说
得很有道理。此处批评日本战犯的无理说辞,使用正确;
C.自圆其说:指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此处形容故
事能够讲述合理,使用正确;
D.周而复始:指循环往复,不断地周转。此处与后文“循环”重复,使用
不当;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B."逾3300多家”存在语义矛盾,“逾”就是超过的意思,可删去“多”,而
不是把“逾”改为“近”。
故选Bo
5.示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75年前,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
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红旗如画,展现光辉历程;岁月如诗,颂扬丰功
伟绩。今天,我们通过诵读诗词经典,涵养爱国情怀,庆祝我们中国母
亲75周年华诞。下面我宣布:爱国诗词朗诵会现在开始!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
作答时,明确活动主题和目的,主题是“诵读诗词经典,涵养爱国情怀”,
目的是通过朗诵爱国诗词激发同学们的爱国情感。首先开场问候:向老
师和同学们表示亲切的问候,拉近与听众的距离。然后引入主题:提及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这一背景,突出活动的重要性和及时性。
可以阐述诗词与爱国的关系。最后呼吁参与: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呼吁大
家积极投入到诗词朗诵会中,感受爱国情怀。注意营造出热烈的氛围。
示例: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这充满希望与活力
的季节里,我们中山中学迎来了“诵读诗词经典,涵养爱国情怀”的爱国
诗词朗诵会。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这75年的风
雨历程中,祖国母亲书写了无数壮丽的篇章。而诗词,犹如璀璨星辰,
照亮了我们的爱国之路。今天,让我们在诗词的海洋中,感受那炽热的
爱国之情,聆听那穿越时空的爱国之声!
6.(1)有时(2)同“现”,表现或展现(3)马鞭7.(用马鞭)驱
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听)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8.吃,喂养。示
例一:依据“上下文推断法”,“粟”与“泉”相对,“秣”与“饮”相对,意为“吃”
或“喂养”。示例二:依据“成语推断法”,成语“厉兵秣马”中的“秣”字意思
就是“喂马吃”。9.A10.①甲文作者借千里马比喻人才,讽
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并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②乙文作
者以讽喻的方法区分“致远之才”和“弩钝之才”,介绍如何识别人才。
【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或:有时。
(2)句意: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见:同“现”,表现或展现。
(3)句意: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策:马鞭。
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以”:按照。“道”:方法。“食”:
同“饲”,喂。“尽”:竭尽。“材”:才能,本领。“通”:通晓。
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首先分析题目,明确需要推断“秣不择粟”
中“秣”字的意思。然后思考所提到的几种实词词义推断方法,选择合适
的方法进行推断。
示例1:成语推断法。“秣马厉兵”这个成语意为:喂饱战马,磨快武器,
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工作。“秣”是“吃,喂养”的意思,由
此可推断“秣不择粟”中“秣”也是“吃,喂养”的意思。
示例2:偏旁推断法。“秣”字的偏旁是“禾”,与粮食有关,结合语境可推
测其意思可能是与牲口的食物相关,即“吃,喂养”。
示例3:上下文意推断法。上文提到马“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下文
说“饮不择泉”,中间的“秣不择粟”与之对应,可推断“秣”是关于马的食物
方面,意思是“吃,喂养”。
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披上战甲奔跑,刚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
开始竖起马鬣长声鸣叫,奋振四蹄,展现出骏马的风采。“介胄而驰”描
述马披甲奔跑的状态,应断开;“其初若不甚疾”意思是刚开始好像不是
很快,独立成句;“比行百余里”表示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单独断开;“始
振鬣长鸣”和“奋迅示骏”分别描述马开始的动作和展现出的状态,各自断
开。
故断句: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
故选Ao
10.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结合【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其真不知马也”等内容可知,【甲】文段作者以千里马
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
才的行为进行了讽刺和批判,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同时也
希望统治者能够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
结合【乙】“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此
其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弩钝之材也”可知,【乙】文段通过将自
己过去所拥有的良马与现在所乘的劣马进行对比,借马喻人,阐述了“受
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的良才和“寡取易盈,好逞易穷”的庸才的区
别,强调了自身对良才的重视和对庸才的否定,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对能
识别人才、善用人才的渴望。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
杨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
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
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
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
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我有两匹马,过去常常认为它们很奇特。它们每天能吃好几斗豆,
喝一斛泉水,但如果不是精良干净的食物和水,它们宁可饿死也不接受。
披上战甲奔跑,刚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竖
起马鬣长声鸣叫,奋振四蹄,展现出骏马的风采。从中午到傍晚,还能
跑二百多里,卸下鞍甲后,既不喘息也不出汗,好像没事一样。这样的
马,食量大却不随便获取,力量充沛却不逞强,是能到达远方的良材。
(后来)在收复襄阳,平定杨幺时,它们不幸相继死去。如今我所骑的
马就不是这样。每天吃的不超过几升,而且饲料不挑好坏,饮水也不挑
干净与否。拉住缰绳还未坐稳,它就踊跃地向前奔跑,刚跑了一百里,
就力气用尽,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几乎要累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
得少容易满足,喜欢逞强却容易力竭,是低劣的马材。
11.C12.本文首先介绍了气象的概念和世界气象组织的职责范围。其
次是大气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最后发出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号
召。13.①演讲词应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俘获”一词能够形象地
说明城市产生的热对污染物的作用,感情色彩较强,能够说服听众接受
观点。②科普说明文具有通俗性与专业性的特点,“俘获”一词,在专业
基础上通俗易懂,让读者了解了城市产生的热对污染物的影响方式。
14.①在前往梨园的柏油路上,欣赏到了各种起到绿化作用的花草树木。
②在梨园中欣赏到了梨花盛放与蜂飞蝶舞的热闹景象。③在晏子文化广
场瞻仰了高大伟岸的晏子塑像。15.(1)加点字说明了美丽是有限的,
侧面突出“我”此次到来正好赶上花期的幸运,删掉后则无法表现出“我”
的欣喜与珍惜。(2)不好。示例一:“前后是花”“左右是花”有一种观察
的动态之感,更能凸显“我”在雨中赏梨花的欣喜之情。示例二:运用反
复的修辞,突出了梨花绽放的盛景,凸显“我”在雨中赏梨花的欣喜之
情。16.不同意。第②段中所写到的每一种花都有其独有的魅力,
且它们共同装扮了通往梨园的柏油路,共同营造了一种春意盎然的氛围;
为后文梨花处处绽芳姿作铺垫,并衬托出了梨花独有的魅
力。17.①“美好梦想”指在雨中梨园漫步感受生命的抒情,感受
欢欣活泼的绿意和生机。②“美好梦想”指瞻仰晏子塑像感受浓厚的历史
文化氛围和乡土文化气息。③“美好梦想”指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得到重视,
人类觉醒的自然生态观,提醒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也会日益
变好。
18.(1)①“常”的第一层含义是经常,文化具有古今相通性,经常阅读经
典,有利于从中汲取古人智慧来指导现在生活;②“常”的第二层含义是
平常,《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写给当时中学生看的,内容平易,引人入
胜,是适合中学生平常阅读的经典解读著作。
(2)①"钢铁"喻指信念、意志,钢铁在烈火中炼成,意即坚强的意志是在
同敌人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②保尔•柯察金经历四次死里逃
生,仍不改革命的激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锻造出钢铁般的意志。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以及书名含义理解。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于1942年所著的一部书籍,旨在向大众普
及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经典知识。全书共13篇,按照历
史发展的脉络,依次探讨了《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
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以及诸子、辞
赋、诗、文等经典内容。这本书以现代的、科学的学术观点研究传统典
籍,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作品和国学
入门书。作者在书中用浅明而切实的文字,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
品进行了要言不烦的介绍。朱自清写作此书的目的是培养读者的文化自
信,强调经典训练的价值不仅在于实用,更在于文化熏陶,他认为受过
一定教育的国民有义务接触并了解本国的经典文化。这本书对于希望了
解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指南。
从“经常”这一层含义来看,经典所蕴含的智慧是超越时空的,具有恒久
的价值。尽管时代在变迁,但经典中包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对社会和
人生的深刻洞察等,对于我们当下的生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经常阅
读经典,能够让我们不断从古人的智慧中获得新的感悟和指引。正如《经
典常谈》中所介绍的诸多经典作品,如《诗经》《论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昆明2025年云南昆明市生态环境局所属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双人翻转座椅骨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广西2025年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至2031年中国铝合金丝编织管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精密交流脉冲焊接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玻璃卫浴产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汽车前大灯镜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惠州2025年广东惠州龙门县市容环境卫生事务中心招聘编外环卫工人1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平移大门驱动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合金钢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婚内财产债务协议书(通用)
- 血液透析流程图
- DB11∕T 1653-2019 供暖系统能耗指标体系
- 齿轮箱振动信号和故障诊断
- 小学生急救常识(课件)主题教育班会
- 信息光学试卷试题及答案
- 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试题集
- PC-Ф800×800锤式破碎机结构设计
- 慢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 双溪课程评量表完整优秀版
- 最新社工服务部组织架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