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电子教案_第1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电子教案_第2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电子教案_第3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电子教案_第4页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电子教案绪言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这门综合基础课程要求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内容的轮廓,以及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知识结构

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是小学教师进修高等师范专科小学教育专业(理科方向必修/文科方向选修)的综合基础课程之一。二、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意义和目的学习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是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造就适应科学发展主潮、具有综合性知识结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的学习原则和学习方法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对待课程学习;把现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观念同我国初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同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工作与进修的实践结合起来。

重点辅导

本课程开设的意义、目的、内容轮廓、学习方法。这里特别要着重了解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目的:开拓科学文化视野,逐步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汲取人文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方法,处理好初等教育中理科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关系。

难点提示

“绪言”强调,人类迄今为止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阶段性成果,而不是认识的终结;科学是一条没有尽头的后浪推前浪的长河。

第一章人文社会科学概说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内涵、结构体系、发展过程。

2.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特征。

3.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

4.初步思考教育学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地位。

学习知识点一、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孕育生成和拓展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

(-)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科学的一般特征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个性特征

三、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

(-)人类社会实践与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的互动关系

(二)社会需要和人文社会科学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三)常规性发展与革命性发展相互交替

重点辅导

一、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二、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和结构体系

三、关于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提示

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含义。

第二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为什么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实现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2.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功能。

3.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建设功能、文化建设功能、政治建设功能、经济建设功能;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管理功能、社会决策功能、咨询功能。

4.初步思考教育学的社会功能。

知识结构

一、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定位(-)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多种社会功能(-)认识功能

(二)思想建设功能

(三)文化建设功能

(四)政治建设功能

(五)经济建设功能

(六)社会管理功能

(七)社会决策功能

(八)咨询功能

重点辅导

一、关于认识功能

二、关于文化、政治、经济建设功能

三、关于社会管理功能

难点提示

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实现的特殊条件。

第三章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特点和特殊贡献。

2.了解并初步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3.理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4.初步思考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

知识结构

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和贡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总体特点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殊贡献

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三)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调查方法(二)实地方法(三)文献情报方法

重点辅导

一、三种“一般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提示

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

第四章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

发展综述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全球背景。

2.了解世界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

3.了解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

4.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知识结构

一、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不断深化的时代主题。(二)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三)日益尖锐化的当代全球问题二、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脉络(一)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二)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整体联动(三)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一展望期

三、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概貌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四、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社会实践与科学理论的交互作用日趋明显

(二)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三)人的解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重点辅导

一、关于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脉络(-)要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从纵向梳理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主线的角度(二)要充分认识

20世纪上半叶人文社会科学分化发展的历史价值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所造成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性分化的重大革命意义(三)要着重了解20世纪下半叶人文社会科学逐步以综合发展为主导倾向的主要标志和历史价值(四)要了解20世纪末期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主题和发展态势

二、关于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要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三个总体特点的事实理论依据

(二)要理解三个总体特征的主要内涵。

难点提示

基本思想方法的分化。系统科学的兴起产生连锁效应。关于多科性综合性的科学体系结构。

人学。“人学”泛指以人的研究为中心的科学。

第五章哲学历史文艺学

的新突破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20世纪世界和中国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2.了解20世纪历史学的重要变革。

3.了解20世纪文艺学的重大进展。

4.了解文史哲20世纪发展的共通特点。

知识结构

一、感应着时代脉搏的现代哲学(-)20世纪哲学发展的理论先导(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三)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三、对文学艺术发展规律进行深入探讨的现代文艺学

(-)20世纪文艺研究的总体特征(二)20世纪文艺学的突破性发展(三)中国当代文艺的重要进展

重点辅导

一、关于20世纪传统人文学科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发展的共通特点(一)要了解20世纪文史哲在学科发展方向上的新突破(二)要了解20世纪文史哲在研究内容、理论框架上的新突破

(三)要了解20世纪文史哲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上的新突破(四)要了解20世纪文史哲在发展形态多元化方面的新突破二、关于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一)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本性和生命活力(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广泛传播和重大发展是20世纪世界哲学取得重大突破的首要标志(三)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价值(四)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难点提示

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化。

第六章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

的进展和影响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20世纪世界和中国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进展。2.了解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3.了解20世纪人类学的重要进展。4.了解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20世纪发展的共通特点和广泛影响。知识结构

一、20世纪语言学与现代科学

(-)现代语言学的主要进展

(二)现代语言学:跨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三)中国语言学:继承、吸纳与开拓

二、20世纪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现代心理学的重要进展

(二)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体系发展的全方位影响

(三)当代中国心理学的成就

三、20世纪人类学的变革及其科学意义

(-)20世纪人类学的拓展和变革

(二)现代人类学对与现代科学发展的意义(三)在探索中前进的中国人类学

重点辅导

一、关于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的发展及其影响的共通点

(-)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看三个学科发展道路的共通点

(二)从广泛作用于两大科学部类的发展看三个学科功能影响的共通点

二、关于20世纪语言学、心理学的重要进展及其广泛影响

(-)了解世界范围内语言学、心理学发展的脉络(二)了解世界范围内语言学、心理学影响的广泛性(三)了解中国语言学、心理学发展的成就和不足

第七章经济学社会学法学

适应时代需要迅速发展

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研究的迅速发展。

2.了解2O世纪社会学的迅速发展。

3.了解20世纪法学的迅速发展。

4.了解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属性质上共通点。

知识结构

一、

20世纪经济学不断接受挑战

(-)现代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潮和流派(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二、20世纪社会学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问题

(-)现代社会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二)现代西方社会学的思潮流派(三)马克思主义的现代社会学

三、20世纪法学与现代社会法制建设

(-)现代法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发展(二)现代西方法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发展走向(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对当代中国实现法治的指导意义重点辅导

一、关于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学科性质上的共通点

二、关于20世纪世界和中国经济学的迅速发展

(-)了解世界和中国经济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了解近现代世界经济学发展的轨迹(三)了解当代中国经济学的成就和使命(四)了解世界经济学的前题

难点提示

第一,如何看待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众多的不同意见。第二,如何梳理思潮流派的发展脉络,区分它们的主次轻重。第三,了解经济学部分的若干重要术语的含义。

第八章

人文社会科学

的发展趋势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2.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3.理解当代人文社会科学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

知识结构

一、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当代社会的新的特点

(二)挑战和机遇并存二、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

(-)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三)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四)注重应用研究的趋势(五)研究手段高技术化的趋势重点辅导

一、关于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五大趋势的内在联系

(-)从总体上把握五大趋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二)理解五大趋势的系统科学思想(三)理解五大趋势的基本立足点二、关于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中互补的趋势

(-)了群东西方文化概念的内涵

(二)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三)理解“在碰撞中互补”这一提法的针对性(四)全面掌握东西方文化互补的三种具体走向并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三、关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交融的趋势

(-)进一步了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概念的内涵(二)了解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关系问题同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关联(三)全面理解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交融的趋势的主要表现四、关于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的趋势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理解相关概念

(二)理滑分析综合走向系统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难点提示

1.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2.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五大趋势中的后两种趋势,分别提及软科学和高新技术;同时,全章反复运用系统科学的有关术语。

第九章人文社会科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建设

学习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形成的关系。2.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形成的关系。3.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系。4.梳理学习者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知识结构

一、人文社会科学与近代教育学的形成

(-)教育科学思想的萌生

(二)从人文社会科学母体中初步分离而出的教育学体系(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二、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

(一)20世纪初叶人文社会科学与世界性新教育思潮的兴起(二)20世纪中期人文社会科学推动教育学建设的繁盛(三)20世纪后期人文社会科学开拓世界教育学新视野三、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国教育学的当代发展

(-)人文社会科学全面推进中国教育学革故鼎新

(二)人文社会科学关注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键课题

重点辅导

一、关于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与现代教育思潮的关系(一)了解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对现代教育思潮的三次重要推进(二)理解20世纪现代教育思潮的三个焦点

二、关于人文社会科学与中国教育学的当代发展

(-)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当代成果对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建设的整体带动效应

(二)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对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注难点提示

要突破就教育学论教育学的框框,尝试从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上,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求,对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思。

第十章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学科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